You are on page 1of 11

(9)阅天原发微察三才天罡之消息

“月以十二起者,六與六相偶而為十二。以康節數推之,日歲運元皆用十二,故一日十二時,
一歲十二月,一運十二世,一元十二會。包括往古來今,無不在是。即一時可以推一日,即
一日可以推一月,即一月可以推一年,即一年可以推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推而上之,豈特一
歲十二月之用而已哉。十二辟卦舉其凡,《皇極》一書究其極。《皇極經世》是推步之書,
以十二辟管十二會,棚定時節,就中推吉凶消長,只是加一倍推去。京房卦氣,用六日七分,
康節亦用六日七分。康節、京房《易》,自是一書,與《易》不相干。鄭氏曰:日月之行,
一歲十二會,聖王因其會而分之。以為大數,觀其所會,命其四時。卦氣提其綱,《太玄》
研其細,《經世》衍其妙。而後天地日月,星辰元會,運世皇帝,王伯●●之蘊,皆可得而
推矣。在年則以消長,在月則以跳脯,在日則以晝夜而分。太史公日:大運三十歲一小變,
百年中變,五百年大變。三大變一紀,三紀而大備,此其大數也。
邵子曰:一元統十二會三百六十日(運)四千三百二十世,猶一歲統十二月三百六十日四千
三百二十辰。
图壹

日為元,元始也,其數一。一歲一周,月為會,會交也。數十二歲十二周,星為運。運者,
時之行也,隨天左轉,歲三百六十周。辰為世,世者變之終也。一日十二辰,積一歲四千三
百二十辰也。一世三十年,則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是為一元之數。一元在大化中,猶一年
也。自元之元至辰之元,自元之辰至辰之辰,而數窮,窮則變。《經世》但著一元之數,窮
天地之數可知矣。一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一會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月,一運有十二萬九千
六百日,一世有十二萬九千六百辰,皆自然之數,又非有所牽合也。
又曰:前六會為息,後六會為消。即一歲之自子至巳為息,自午至亥為消。開物於星之七十
五,猶歲之驚墊也。閉物於星之三百一十五,猶歲之立冬也。或日:氣盈於三百六十六,朔
虛於三百五十四。今《經世》之數槃以三百六十為率,何也?曰:所以藏諸用也。”
为了完善的传承历筮之法, 我们必须掌握历法数值的基础信息:
平回归年 365.2421990741 日[1] (地球公转於日,其黄道上所有点回归年的平均长度),
分点年 365.2424 天 (以回归年黃道上的特殊点作为参考,例如以太阳在春分点作为始终点)

“分點年的平太陽日數在數千年的期間內會在 365.2424 至 365.2423 之間震盪,但大部分的時


段是 365.2424 天。這種長期的穩定是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在這個時代有自轉的減速、平均
軌道的加速、和地球軌道形狀與公轉狀態的改變對春分點的影響,幾乎都互相抵銷掉了。
目前在黃道上回到各主要點的回歸年值和他們每年的變化如下式:
春分點:365.24237404 + 0.00000010338×a days
夏至點:365.24162603 + 0.00000000650×a days
秋分點:365.24201767 − 0.00000023150×a days
冬至點:365.24274049 − 0.00000012446×a days”
虽然古代历法分点年取冬至或春分点为始点,但与平回归年长度近 99.999%吻合,所以在一定
时期用筮法上可以忽略两者数值区别,但需要知道历法上两者所存在的差异最终会导致《宋
書·歷下》所记载的“冬至所在,歲歲微差”的岁差之形成,因为回归年比恒星年短 20 分 24
秒,而地球在此 20 分 24 秒时间绕太阳少公转约 50.260 角秒,计算可得回归年绕太阳实际公
转角度为 360°去 50.260 角秒得 359°59’9”,代入回归年每年短恒星年 20 分 24 秒进一步计算
(365.2421990741*24*60)/ 20.24 得 25785.611 岁差周期;而回归年另一种表现形态可通过北天
极与北极星相对位置的变化所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這 4 個點的平均值是公制 365.2422 天(平回歸年),以秒為單位來測量
時,這些數值會越來越小,也意味著年會越來越短。現在,以秒為單位來測量實際的一天,
正在緩慢且穩定的增長,所以一年確實的天數也正在逐漸減少。”[2]这个重要的时空变化信
息在中外上古文明中有所记载,例如华夏文明的盘古开天辟地[3]以及印度耆那教的宇宙时轮
(图贰)。

图贰

每年 365.24, 以整日计算,每年有余大约 0.25 个特征点,四年而润为 1 天成 365 加 1 为 366


日;所谓炁盈於 366 为日为阳为天,朔虚於 354 为月为阴为地;366 阳极而消 6 为 360,354
阴极而息 6 为 360。居阴 354 地、阳 366 天之中,故 360 成 360 爻为三才之人。
360°(度)一周,又为 21600'(分),又为 1296000"(秒);1296000 秒为 15 日,为三元含
一节/一炁谓之一季成 45 日,为 3888000 秒。[3]
“自子至巳作息,陽進陰退。至巳月之終,當辰之二千一百六十為陽極,陰陽之餘空各六。
自午至亥作消,陰進陽退。至亥月之終,當辰之四千三百二十為陰極,陰陽之餘空各六。几
二十有四,當《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數。除四正卦,几卦六。四六二十四三百八十
四去其二十四,則所有者三百六十。乾坤坎離為四正卦,居四方之位,反覆不變。《經世》
一元之運數,舉成數焉。消息盈虛之法在其問,所以藏諸用也。唐堯始於星之癸一、百八十,
辰之申二千一百五十七,何也?曰:以今日天地之運,日月五行之行,推而上之,因以得之
也。”
1 岁 12 月*360 爻 = 4320 辰爻,1 日 12 辰*360 = 4320 时爻;1 岁 129600 时爻为 21600 卦 1 元
12 会*360 = 4320 世爻,1 运 12 世*360 = 4320 年爻;1 元 129600 年爻为 21600 卦
子 → 巳 6 个月 :1→ 2160 為陽極,午 → 亥 6 个月:2160 → 4320 為陰極;
12 月= 6 消月+6 息月,6 月*30 日= 180 日,180 日*12 辰=2160 辰,2160*2= 4320;
阴 2160-2157=3 爻, 阳 2160-2157=3 爻;3 阴爻 3 阳爻成 6 爻,所谓“天地之运,日月五行
之行”。
而月亮按朔、望、上弦、下弦 4 个月象特征点为一周期做参考,每年增加 1 个月象特征点,
4 年形成一组完整月象(4 个特征点),四年而闰 1 月 354+30=384 日,以 384 爻释。
384-360= 24,24 爻/ 6 爻= 4 正卦为乾坤坎离又或天罡之乾坤即济未济;
甲子冬至前配坤卦(天罡),冬至后配复卦。
庚寅立春前配离卦,立春后配革卦;亦或庚寅立春前配即济卦(天罡),立春后配临卦。
甲午夏至前配乾卦(天罡),夏至后配姤卦。
庚申立秋前配坎卦,立秋后配蒙卦;亦或庚申立秋前配未济卦(天罡),立秋后配遁卦。
此既是 64 卦成四正配 60 甲子之灵。

图叁
图肆

“又曰:分而為十二,前六限為長,後六限為消。進退三百六十日。
此當元經會之數。十二月即十二會,三百六十日即三百六十運。以元之元之數為一分,每會
得一萬八百元分,每運得三百六十元分。總一元之分數,得十二萬九千六百元之元。陽三百
六十為進,陰三百六十為退。合三百六十,乃成七百二十。”
360 运/ 12 会= 30 运= 1 会,360 元分*30 运= 10800 元分,10800 元分*12 会= 129600 元分;
360 进+360 退 = 720;
129600/ 720 = 180
“又曰:分而為三十,以當一月三十日之數。隨大運消長,而進退六十日。“
12 为分,6 进 6 退。30 为分,30 进 30 退成 60;60 为分,60 进 60 退成 120;......
”此當以會經運之數,一月三十日,即一會三十運。自月言之,跳納分用,一進一退,消長
各數,則成六十運。戶日言之,晝夜又分用。一進一退,跳納各數,則一月之數成百二十日,
一會之數成百二十運。“
60 进+60 退 = 120
”又曰:十二萬九千六百,分而為十二,以當一日十二時之數,而進退六日。“
129600/ 12 = 10800, 10800*6 进= 64800,10800*6 退= 64800
“此當以運經世之數,以元經會則年卦月卦,會經運則氣卦侯卦,運經世則日卦時卦之數。
一日十二時,即一運十二世。一為一秒,十二秒為一分,三十分為一時,總一日得四千三百
二十秒。十二萬九千六百,則三十日之秒也。積一運之年,几得五億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
秒,則泰之數也。日進退六日者,舉一變之數也。以日當年,則六日為六年,進之而六十年 ,
在小運則為十變,在大運則為一變。蓋天道以六而變,必有餘分。小則六日者,歷六辰也。
甲子甲午,各一世也。是故大運六十年一變者,五運之數也。天始於甲,臨於子。地始於己 ,
臨於卯。甲己之問,中見土運。土金水木火,以次相傳。天終於癸亥,地終於戊寅。別而言
之,各有六十。合而言之,共為六十。如是而大變一周天矣。小運六年而一變者,六氣之數
也。六氣者,天始於子而終於巳。地應之,則始於卯而終於申。天始於午而終於亥。地應之 ,
則始於酉而終於寅。司天司地,通為六氣,別之則十二,而二十四合之,則十二而六。如是
六十變,亦一周天矣。是故大運以六十而變,六變通,餘分(图伍)得三百六十六。小運以
六而變,六十變通,餘分亦成三百六十六也。”

图伍:阴阳进退与交三用七和余分

6+6 =12, 12+12=24;12 * 6 – 60 = 12, 12/ 2 + 360 = 366

”又曰:三百六十,以當一時之數。隨小運之進退,以當晝夜之時。
一時即一世。自時言,三百六十為秒數。自世言,三百六十為月數。三百六十月,即一世之
年矣。當晝夜之時,則一時成一時(昼时夜时各半共 360 秒)。一時得百八十秒,積一日實
二千一百六十秒,於一日四千三百二十(划)分,用其半也。隨大小運之消長者,子以後六
月為長,午以後六月為消。隨小運之進退者,子以後六時為進,午以後六時為退。大運有消
長,無進退。小運有進退,無消長。消長者,進退之積也。子至巳為長,午至亥為消。此盡
舉一元之數,包退數閏數在其間。若日月,則消長之中,各有進退。一年止有七百三十晝夜 。
《太玄》以一晝一夜為一日,通奇贊為三百六十五日。《經世》以晝夜各為一日,并陽盈陰
縮,共餘十二日,成一百二十日。以一百二十合七百二十,則八百四十日。即一年三百六十
日,一分為兩,兼晝與夜。及閏數而計之也。餘分六日,散于六甲,得六十甲子。閨數六日 ,
合之而百二十,為人物之用也。六數之中,日分乎晝夜,數分乎跳肋,各成十二。一以為二 ,
各兼消長。二以為四,可知一限。進六十日,退六十日。六限進退,三百六十日。又一限進
六日退六日,共七分消長,所以用十四會,成七百二十日,皆用半數。或曰:進十二日,為
百有二十。退十二日,亦為百有二十。并陽盈之餘,分六交數之朔,虛六亦得,二百五十二
亦通。“
又曰:大小運數之立。
體數有三百八十四,而用數止于三百六十一年,正數得三百六十。以《經世》推之,以十二
會用九,則用二百七十日。今以一元三百六十運中止用二百四十運,加閏數不過二百五十二
者,用閒物八會也。蓋寅開戌閉,戌亦不用也。天有生物之時,地有生物之數。主天而言,
一年用三百六十。主地而言,自草木萌動,至地始凍,止用二百五十二也。故卦氣圖在日,
數則三百八十四日;在時,數則二百五十六日。止有三千七十二時,此大小運之所以分也。
盡取十二限數,進退三百六十日。又一限進六日,而退亦若是,陰陽賡續,分治一元。別而
言之,各有三百六十陰。分乎陽,析乎半數。若合而言之,陽進陰退,共成三百六十者,陽
包乎陰,總全數也。故此大運法,別退數閨法而言,以明天地陰陽之數,正閏相生,分半而
通用,同本而異名也。
又曰:立小運法,十二萬九千六百。去其三者交數,取其七者用數。用法三而成于六,加餘
分,故有七。“
1 夜日+1 昼日=2 日,2*360=720; 366-360 = 6 盈,360-354 = 6 缩, 6 盈(60 甲)+6 缩(60
甲)= 12 日成 120 日,720+120= 840 日,
“餘分六日,散于六甲,得六十甲子,閨數六日,合之而百二十,為人物之用也。”;
1*2*6*2=24(节气?); 360 日/ 6 限 = 60 日,60/ 2 = 30 日进+30 日退,720 日 = 360 进 +
360 退; 1 限=6 进+6 退=12 日,6 限*12 日= 72 日(侯); 120 (12 日进) + 120 (12 日退) + 6
盈 + 6 缩 = 252; 252/ 360= 0.7 (7 分)(图伍)
图伍:三者交数,子丑寅;七者用数,卯辰巳午未申酉;用法三,子丑寅;而成於六,申;
加余分,子丑寅;故有七,子丑寅申子丑寅。
”大運法專明體,則小運之體可知。小運法專明用,則大運之用可知。互見也。在體,為體
之用數,三百六十也。在用,為用數之用,二百五十二也。交數則不用之數也。用數顯陽也,
交數幽陰也。天統乎體,地分乎用。自一元之數而言,用數七交數三,陽勝乎陰者。天在地
上者七(卯辰巳午未申酉),交而在地下者三(子丑寅),主坎離卯酉而言晝夜之分也。陽
侵陰,晝侵夜,三天兩地之理也。以一日言,自寅至戌。以十二會言,開物至閉物,於十二
萬九千六百中取九萬七百二十數為用。以日數言,於三百六十日中十取其七,得二百五十二
為用。以一歲言,冬三分不用。以一日言,夜三分不用。“
【《汉书·律历志上》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统两(三天兩地
之理)四时相乘之数也。参之则得乾之策,两之则得坤之策。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
以阴六六之,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
而八卦小成。引而信之,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
然后大成。五星会终,触类而长之,以乘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
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
太极上元。九章岁而六之为法,太极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阳各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
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

图陆
3*6= 18,18*4= 72,72*3= 216,72*2= 144(216+144= 360);
72*9= 648,72*6= 432,648+432= 1080;
1080*8= 8640;1080*64= 69120;69120*2= 138240;
138240*19= 2626560, 2626560*3= 7879680,7879680*3= 23639040;
9*19= 171,171*6= 1026;23639040/ 1026= 23040,23040/ 2= 11520;
-------------------------------------------------
1 日 12 时,12*07= 8.4 (自寅至戌);
1 会,129600* 0.7= 90720 年(开物至闭物,亦象时/ 秒);
以日数言,360*0.7= 252 运(亦象日/ 分),此一岁冬三分不用,而象日,夜三分不用。
----------------------------------------------
筮法大衍之数 50 用 49 而挂 1 揲 48[4]
---------------------------------------------
【《周易卷七·系辞上第七》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
以四以象四时归竒于扐以象闰五歳再闰故再扐而后挂(竒况四揲之馀不足复揲者也分而为二
旣揲之馀合挂于一故曰再扐而后挂凡闰十九年七闰为一章五岁闰者二故略擧其凡也)天数五,
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地之数各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天数二十有五(五
竒合为二十五)地数三十(五耦合为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阳爻六一爻三十六策六爻二百一十六策)坤之策百四十有四(隂爻六
一爻二十四策六爻一百四十四策)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
之数也(二篇三百八十四爻隂阳各半合万一千五百二十策)是故四营而成易(分而为二以象
两一营也挂一以象三二营也揲之以四三营也归竒于扐四营也)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
而伸之(伸之六十四卦)触类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由神以成其用)是故可与
酬酢可与佑神矣。】

图柒

54* 4= 216,54/ 6= 9,9*4= 36,36*4= 144;


24 进*乾数 9 成乾策 216,24 退*坤数 6 成坤策 144 亦可;
216/ 6= 36 卦,144/ 6= 24 卦,阳 36 阴 24 合 60 卦;
”二至二分,三百六十中分之,則一百八十。中,相去之數也。
朱子曰:自冬至至春分,是進到一半,所以謂之分。自春分至夏至,是進到極處,故謂之至。
進之過則退至,秋分是退一半。至冬至也,是退到極處。
百六陽九之運。
几水旱之歲,歷運有常。按《律歷志》云:十九歲為一章。四章一部,二十部一統。三統為
一元,有四千五百六十歲。初入元一百六歲,有陽九,謂旱九年。次三百七十四歲,陰九,
謂水九年。以一百六歲,并三百七十四歲,為四百八十歲。注云:六乘八之數。此魏鶴山要
義之云。愚按:史謂漢家有陽九之厄。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隊此推之可見矣。蓋
堯舜以德彌變,水旱出於天數,故不能為害。若漢家之厄,則出於人為,不可一諉諸天也。
故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這。此之謂也。
中數日(曰)歲,朔數曰年。
大史掌正歲年以序事。中數謂十二月,中氣總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謂之歲。朔數者十二
月之朔,一周謂三百五十四日,謂之年。此是歲年相對,故有朔與中之別。若散而言之,則
一也。《爾雅·釋天》云:唐虞日載,夏日歲,商日祀,周日年是也。“
【《爾雅 釋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朱子曰:康節十二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以小推大,箇箇一般,謂歲月日時皆合。第一會
一萬八百年,天始開。第二會一萬八百年,地始凝。第三會人物始生,謂之開物。此時屬寅,
到戌時閉物,為人物消盡之時,大半是半明半晦,如晝夜相似。到得一元盡時,天地又是一
番開闢。
以天地一氣推之,一晝一夜,便自可見。今年冬至至明年冬至,是氣之一周。把來拆做兩截,
前面底是陽,後面底是陰。又拆做四截,便是四時。春夏是噓,秋冬是吸,只是一箇氣。陽
氣既升之後,相將欲絕,便有陰生。陰氣將盡,便有陽生。其己用之氣便散,所謂消長是也。
天運一月,日自轉一匝。又有那大轉底時候,不可拘一。愚按:乾坤《易》之門,復詬二卦,
為門之關鍵而啟閉焉。自子陽生,乾之門便開。其動又曰:天開於子〝寅。故斗杓建此,也
闢,其名日震,萬物出焉。乾以分之也,故至巳而止。自午一陰生,坤之門便閉。其靜也翕。
巽陰消陽,萬物入焉。坤以藏之,至亥而止。一闢一翕,如兩扇門。相似一扇開,便一扇閉。
陽來則開,陽去則閉也。以此觀之,則先儒所謂充拓得去,則天地變化草木蕃。充拓不去,
則天地閉賢人隱。亦在乎人而已。堯舜禹湯文武在上,則為唐虞商周世道陽明。否則,正士
囚奴,毒痛四海,焚書坑儒,天下解散,石動朱溫,穢濁人倫,翻覆天地。此時不待,日月
無光,宇宙黑暗,而人物自不容於不消盡也。嗚呼!亦難言哉。
又曰: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三辰之月,皆可以為歲首,而三代迭用之。夏以寅為人
正,商以丑為地正,周以子為天正。然時以作事,則歲月自當以人為紀。故孔子嘗曰:吾得
夏時。而說者以為謂夏小正之屬,蓋取其時之正與其令之善也。.......
又曰:周人以子為正,雖得天統,而孔子之論,為邦乃以夏時為正。蓋取諸陰陽始終之著明
也。
陽始於子而終巳,陰始於午而終亥。論四時之氣,則陽始寅而終未,陰始申而終丑。此二說
雖若小差,所爭不過二位。蓋子位一陽雖生,而未出乎地。至寅位泰卦,則三陽之生方出地
上,而溫厚之氣,從此始焉。巳位乾卦,六陽雖極,而溫厚之氣未終。故午一陰雖生,而未
害於陽。必至未位遁卦,而後溫厚之氣始盡也。其午位陰已生,而嚴凝之氣及申方始。亥位
六陰雖極,而嚴凝之氣至丑方盡。義亦倣此。康節十二會言到子方有天未有地在,到丑方有
地未有人在,到寅方有人,皆天地人之始於此。故三代即其始處,建以為正。故曰:子丑寅
之建正,皆是三陽之月。若秦以亥為正,直是無謂。
又曰:《先天圖》中,亦函十二辟卦。左邊自子至巳,陽卦三十二。從震起,復分十六卦。
二陽升於兌,宮為臨,由臨以上八卦,入乾宮升。三陽為泰,四陽壯,五陽夫,六陽乾,四
月終焉。右邊自午至亥,陰卦三十二。巽宮生於娠,分十六卦。二陰降於艮,宮為遁,由遁
以下八卦,入坤宮降。三陰而為否,四陰觀五剝,六陰坤,十月終焉。
陽卦震官取一,乾官取四。陰卦巽官取一,坤官取四。以見陰陽二氣,其始也微而緩,其終
盛也。疾而速,微而緩,所以根柢萬物而養其源。疾而速,所以生殺萬物,而成其功。獨坎
離二官不取者,以見水火二氣,流行於天地問(間)。其不用者,乃無往而不用也。辟卦平
鋪,四時對待,故二十四氣七十二候,分列其中而不紊。先天八官,對待各有定序。十二辟
卦,乾坤獨握其八焉。所以父母萬物,生長收藏,莫不由此。”
图八

故 6 阳消 6 阴息成 12 消息卦谓之辟,意一周之法。
“邵子曰:法始乎伏羲,成乎堯,革於三王,極于五伯,絕於秦。萬物治亂之邇,無以逃此
矣。始伏羲,開物於寅也。成乎堯,陽純乎巳也。革於三王,陰生于午也。極于五伯,陽道
已窮。絕于秦,則限隔矣。邵子所謂羲黃堯舜湯武威文皇帝王伯,父子君臣,四者之道理,
限于秦是也。言限截于秦,而不得行也。又曰:《易》始于三皇,《書》始于二帝,《詩》
始於三王,《春秋》始于五霸。......
司氣
地上之數起於二。二而六之為十二月,二而四之為二十四氣,二而三之為七十二候。此十二
辟中,所以藏了七十二候。四正卦中,所以藏了二十四氣。六十卦中,所以藏了三百六十日 。
漢始以驚墊為正月中氣,雨水為二月節。至前漢末始改。故《律曆志》云:正月立春節雨水
中,二月驚墊節春分中。言墊蟲,正月始驚,二月大驚。故移居後云。《三統曆》:穀雨三
月節清明中。按通卦驗及今曆,以清明為三月節穀雨中,餘並與《律歷志》同。《月令》紀
十二月時侯,體例不一。氣候在前先言之,在後後言之。其二至二分之月,皆再紀時候者,
以二至是陰陽之始終,二分是陰陽之交會。此節之大者,聖王所加謹。”

参考
1. ^1. 365.242190419 days = 365.25 days × 1296000" / (6.28307585085 rad × 180°/π ×
1296000"/360° + 50.28796195") from X. Moisson, "Solar system planetary motion to third
order of the masses ",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341 (1999) 318-327, p. 324 (N for Earth
fitted to DE405) and N. Capitaine et al., "Expressions for IAU 2000 precession;1.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412 (2003) 567-586 p. 581 (P03:
pA). https://articles.adsabs.harvard.edu/cgi-bin/nph-iarticle_query?
db_key=AST&bibcode=1999A
%26A...341..318M&letter=0&classic=YES&defaultprint=YES&whole_paper=YES&page=
318&epage=327&send=Send+PDF&filetype=.pdf
2. ^Derived from: Jean Meeus(1991), Astronomical Algorithms, Ch.26 p. 166; Willmann-
Bell, Richmond, VA. ISBN 0-943396-35-2; based on the VSOP-87 planetary
ephemeri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9E%E5%BD%92%E5%B9%B4
3. ^ab 见笔者盘古之龙一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7530344
4. ^筮法有四个要素:蓍、卦、爻、辞,蓍草是工具,过程包括“四营”、“十有八
变”,得出卦象后,根据卦辞和变爻的爻辞推测吉凶。具体步骤为: 准备阶段:取
出 50 根蓍草,抽出一根不用,只用剩余的 49 根。 第一阶段(分二):将上述 49 根
蓍草任意分两组,其中每一组最少不低于 6 根; 第二阶段(挂一):从上述两组蓍
草中左边的一组中抽出 1 根,将它挂在手里。 第三阶段(一变):分别将上述两组
蓍草以四除(揲四),每组的余数应当是 1 根,或者是 2 根,或者是 3 根,如果正好
除尽,将最后剩下的 4 根也作为余数。将两组的余数取出不用(归奇),将被除尽的
两组合并,总数应当是 40 根或者 44 根。 第四阶段(二变):将上述 40 根或 44 根蓍
草再任意分为两组,分别以四去除。将两组的余数取出不用,将被除尽的两组蓍草合
并,总数应当是 40 根或 36 根或 32 根。 第五阶段(三变):将上述 40 根或 36 根或
32 根蓍草再任意分为两组,分别以四去除,将两组的余数取出不用,将被除尽的两组
蓍草合并,总数应当是 36 根或 32 根或 28 根或 24 根。将上述剩余的蓍草除以四,商
有四种可能:9、8、7、6。如果是 9 或 7,则画出一阳爻“—”;是 6 或 8,则画出一
阴爻“”。上述则推出第一爻,其余五爻依次类推。9 为老阳,7 为少阳;6 为老阴,
8 为少阴。老阳、老阴为变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