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科 技 论 坛

推挽正激直流变换器的分析及仿真
李 可
(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介绍了一种推挽正激电路, 进行了工作原理的详细分析,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
关键词:推挽正激;箝位电容;工作原理;分析

前言 路如图 5。
机载、 车载供电系统通常为直流 27V, 为了适
应后级的用电设备,一般需要加一级高效的升压
变换器, 通常采用的电路为推挽功率变换电路。推
挽电路具有结构简单, 变压器双向磁化等优点, 但
是推挽电路有以下缺点: a.器件的参数一致性和驱
动电路脉冲宽度的一致性很难保证,容易造成变
压器的铁芯偏磁; b.由于开关管关断时漏感能量无
释放回路, 在开关管上引起高的电压尖峰; c.电磁
干扰严重、 整机效率不高。推挽正激变换器(Push-
图 2 t0 时刻等效电路
pull Forward convert,PPFC)在传统的推挽变换器
中引入了箝位电容,从而克服了推挽电路的固有 图 5 模态 3 等效电路
缺陷。 模态 4[t4~t5]
主要分析了推挽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并 V1 和 V2 均关断,此时进入环流状态。环流
进行了仿真分析。 ILOOP 沿电源正→原边绕组 N2→箝位电容 C1→原
1 推挽正激电路的工作原理 边绕组 N1→电源负流动。变压器两组原边反向串
图 1 为推挽正激变换器电路图。在变压器原 联, 原边两绕组电压都为零, 因此, 加在开关管上
边, 推挽正激电路有两个开关管 V1、 V2,两个原边 的电压都为 Uin。V2 导通时该模态结束, 等效电路
绕组 N1、 N2,串于两开关管之间的箝位电容 C1, 如图 6。
在变压器副边有变压器副边绕组 N3, 全桥式整流 模态 5~模态 8[t5~t6,
t6~t7,
t7~t8,
t8~t9]
电路 V5、 V6、V7、 V8, 及输出滤波电感 L1, 输出滤 图 3 模态 1 等效电路 V2 导通开始下半个周期的工作, 工作模态和
波电容为 C4, 负载 R。其中 V3、 V4 为 V1、V2 寄生 载电流, IV6、IV7 减小到零时, 该工作模态结束。此模 上半个周期类似, 只是励磁电流的方向相反, 完成
的反并二极管, C2、 C3 为 V1、V2 寄生的结电容。 态的等效电路图如图 3。 变压器的去磁。图 7 示出一个完整周期中主要参
模态 2[t2-t3] 数的波形图。
IV8 的电流等于负载电流,
IV5、 IV7 为零,
IV6、 Uin
和 N1 并联, 电容 C1 和 N2 并联, Uin 和 Uc1 加在激
磁电感 Lm 和输出滤波电感 L1 折算到原边的电
感上, 提供励磁和负载电流。此时相当于两个单端
正激电路并联工作。原边两绕组各承担励磁电流
和负载电流变化率的一半。在此模态中, I1 增加,
I2 反向增大。该模态 V2 两端电压为 2Uin。等效电
路图如图 4。

图 1 推挽正激变换器原理图
在分析推挽正激电路工作模态前,我们做如 图 6 模态 4 等效电路
下假设: 2 关键电路分析
a.所有开关管、 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 b.开关 (1)环流分析。在 t4~45 期间, 2 个开关管都不
周期为 Ts, V1、 V2 每个周期开通时间均为 Ton, V1、 导通, 输入电流即为环流电流 ILOOP。环流 ILOOP 沿电
V2 工作的占空比均为: D=Ton/Ts;
c. 箝位电容 C1 足 源正→原边绕组 N2→箝位电容 C1→原边绕组
够大,在一个周期 Ts 内两端电压保持 Uin 基本不 N1→电源负流动,向 C1 充电,充电电荷为: QC1=
变; d.滤波电感 L1 较大, 在一个周期 Ts 内可以视 1-2D 1
ILOOP TS=ILOOP( -D)TS, 当开关管导通时, C1
为恒流源,电流维持不变, 其值等于 Io=Uo/R; e.原边 2 2
绕组匝数 n1=n2, 副边绕组匝数为 n3, 变压器变比 图 4 模态 2 等效电路 通过其相应的一个绕组向负载释放能量。C1 的放
n=n3/n1。 模态 3[t3~t4] nI
电电荷: Qdisc=( 3 O -ILOOP)DTS,根据电荷守恒关系
模态 1[t1~t2] 在此模态中, 漏感释放能量。此模态从 V1 关 2n1
在 t1 时刻以前,原边电流沿 Uin-N2-C1-N1 断开始,当 V1 关断的瞬间, V2 的反并二极管 V4 可得: n
ILOOP=DIO 3 =nDIO
n1
环流, V5、V6、 V7、 V8 同时导通, 负载电流通过整流 被迫导通, V6、V7 因承受正向电压导通。电容电压
(2)箝位电容 C1 的作用及参数计算。与推挽
二极管续流, 次级绕组短路, C1 上电压 UC1=Uin。t0 Uc1 加在绕组 N1 的漏感上,通过回路 C1-N1-V4
电路相比,推挽正激电路仅仅是在推挽变压器初
时刻等效电路见图 2。 为释放 N1 中漏感能量。Uin 加在绕组 N2 的漏感
级两个绕组的同名端增加了 C1,然而 C1 加入大
t1 时刻, V1 开通, Uin 加在 N1 的漏感上, I1 上, 通过回路 Uin-V4-N2, 释放 N2 中漏感能量。I1
大改善了推挽电路的工作性能, 其主要作用如下:
迅速上升, Uc1 加在 N2 的漏感上, I2 迅速减小并反 迅速减小, I2 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增大。相应地,
a.抑制开关管的电压尖峰。有推挽电路可知,
向增大。 相应地, 在副边, 流过 V5、 V8 的电流增大, IV6、IV7 从零开始增加, IV8 开始减小。当 I1=I2,
IV5、 由
V1 关断后, 漏感能量没有释放回路, 会在 V1 上引
流过 V6、 V7 的电流减小, t2 时刻, IV8 增大到负
IV5、 V4 够成的环流为零, V4 截止, 该模态结束。 等效电

-37-
科 技 论 坛

有能量损耗, 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


Gaph3 (V):

t s)
V1(gs)
c.C1 的参数计算。在环流期间, 是 C1 主要的

(V)
10.0
0.0
充电时间, 因此△Uc1 与 C 有以下关系: -10.0 (V):

t s)

I △T nDIO (1-2D)TS 20.0 V2(gs)


△UC1= LOOP 4-5 = ×

(V)
10.0
C1 C1 2 0.0

△Uc1 是 Uc1 的变化值,一般取 ΔUc1≤10% -10.0 (A):



t s)

(A)
200.0 i1
Uin,故 C1 的取值范围为: 100.0

nDI(1-2D
O )TS P(1-2D )TS 0.0
C1≥ = O (A):

t s)
2×0.1Uin 0.4Uin2 200.0 i2

(A)
(3)输入电流分析。当开关管都截止时候, 输 100.0

入电流等于环流电流: IIN=ILOOP=nDIO, 0.0


(V):

t s)
60.0 V1(gs)
当一直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流为: IIN=ILOOP+ 40.0

(V)
20.0
nIO 0.0
(1/2+D) -20.0 (V):

t s)
2 60.0 V2(gs)
40.0
nI

(V)
因此输入电流纹波为: △Iin= O 20.0
2 0.0
-20.0 (A):

t s)
推挽正激变换器输入电流是连续的,其输入 200.0 lin

(A)
电流纹波为同样情况下推挽电路的 50%,输入电 100.0

0.0
流的高频谐波显著减小。
0.00587 0.005875 0.00588 0.005885 0.00589 0.005895 0.0059
3 仿真分析 (
t s)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采用 SABER 仿真软件 图 8 主要参数仿真波形


图 7 主要参数波形 对推挽正激变换器进行了仿真。仿真参数: Uin= 源(UPS)、
电压调节模块(VRM)等的前级系统中。
起极大的电压尖峰。相比之下, 推挽正激电路提供 23V, UO =270V, C1 =150uF, n =15,L1 =740uF, C4 = 参考文献
了一个由 C1-N1-V4 组成的能量释放回路, 把 V1 300uF, f=50KHz, D=0.45, R=30.4Ω。仿真结果如图 [1]刘胜利, 严仰光.现代高频开关电源实用技术[M].
的漏-源电压箝位在 Uin+UC1。 8 所示, 由图可见, 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b.提高工作效率。在推挽电路中, 为了抑制开 4 结论 [2]闫之峰, 马晓军, 魏曙光.特种车辆用推挽正激升
关管的电压尖峰, 通常采用 RCD 或 RC 等有损吸 理论和仿真分析均证明,推挽正激电路由于 压电源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 2007(1).
收电路,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开关管的 引入了箝位电容,可以无损吸收开关管关断时漏 [3]Xunwei Zhou, Bo Yang,Luca Amoroso.A novel
电压尖峰, 但是能量从开关管转移到吸收电阻, 降 感能量, 并抑制变压器铁芯偏磁; 输入电流纹波为 High input voltage, High Efficiency and Fast
低了效率。推挽正激电路中, C1 在 V1 关断的瞬间 同样情况下推挽电路的 50%,输入电流的高频谐 Transient Voltage Regulator Module:Push -pull
储存 N1 漏感能量,因而开关管上没有电压尖峰, 波显著减小。 推挽正激变换器在低压输入大功率的 Forward Converter, IEEE APEC'99, 1999:487 -
在开关管导通时, C1 储存的能量释放到负载, 没 升压变换场合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适合于不间断电 492.

(上接 39 页) 合特征平面,然后在特征平面 势,扬长避短。适时加入 GPS、全站仪等进行 在拼接各测站间数据的方式上增加了坐标匹配


的基础上再加入点云约束的方法进行拼接,将 控制测量布置导线,精确测定标靶坐标,利用 方式、激光扫描直接测量得到的测点精度高于
会对拼接精度有一定的改善。有关实验证明, 后软件的坐标匹配功能,完成坐标体系的匹配 摄影测量中的解析点,且精度分布均匀、可以
利用扫描仪可识别的标靶作为相邻影像的公用 统一。 昼夜进行,这有利于古建内部细部扫描、改进
控制点,将拼接精度提高到 5mm 以内,好的 3.3 三维模型构建 了 TIN 模型建立方式和对纹理的提取方式,极
拼接精度可达到 1~2mm。 采用扫描点云进行三维模型构建,软件至 大的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节约了测量成
3.2 坐标匹配统一 少应具备常用三维模型组件、与模型组件相对 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水利枢纽工程构造物进行激光扫描测 应的点云匹配算法、几何体表面 TN 多边形算 结语
量,首先要在扫描区域中确定扫描的测站数和 法,以满足规则或不规则几何体的建模需求。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测绘技
测站位置,确立控制点或控制标靶,从而使得 软件提供的自动分段处理功能,容许从扫描的 术,可用于古建筑恢复和逆向工程应用,水
相邻的扫描点云图上有 3 个以上的同名控制点 点云图中抽取出一部分点。这部分点往往共同 利、公 (铁) 路、市政管道、房屋建筑等多样
或控制标靶。建筑物一般取前左、前右、后 组成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以进行自动匹 工程的扩改建,结构 (地形) 测量、工程量计
左、后右 4 个方向进行测量,以获取足够的数 配处理。但这种自动匹配方式的处理只适用于 算、工程放样,安全监测与研究,三维景观制
据形成完整的立体模型,对于特别的精细要求 那些与软件中所包含的常用几何形体相一致的 作真实再现等等。其应用的高精度、高效率、
可设定不同的扫描点距 (点密度) 来扫描完 目标实体组件,对于那些不能分解为常用几何 非接触性以及可快速获取海量点云数据等,通
成。然后通过控制点的强制符合,将相邻的扫 形体的目标实体组成部分则是无效的。此时, 过与其它测量技术手段 (整) 结合应用,其必
描点云图统一到同一个坐标系下。考虑到大型 需要在相应的点集中构造 TIN 多边形,以模拟 将是发展前景诱人的测量技术新手段。
水利枢纽工程由闸坝 (水船闸、溢洪道或其它 不规则的表面等。 参考文献
形式的大坝)、隧洞、涵洞 (管)、渡槽、倒虹 3.4 与传统技术手段对比 [1] 郑德华,雷伟刚.地面三维激光影像扫描测
吸管等构造物组成,其结构复杂,带 (面) 状 激光扫描的优点在于它不只是单点测量的 量技术 [J] .铁路航测,2003 (2):26-28.
地形测量较大,安全监测内容较广,涉及工程 精度,而是在于可以重新对所测区域进行重采 [2] 赵威成,裴亮.Cyrax2500 三维激光扫描系
量计算、机电金属结构及其它建筑物的景观形 样。典型的测量精度对于电子测距仪 (全站 统在建筑中的应用 [J] .矿山测量,2006 (3):
体描述等非常广泛,要求 DEM 建立的高精度 仪) 来说是 1~2mm,然而对于大部份激光测 47-48,86.
和三维模型的可视化等,根据需要结合坐标匹 量来说,它的单点精度大概是 6~10mm。使用 [3] 刘旭春,丁延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
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适当考虑相邻扫描图间 多点测量去模型化一个点可以显著地提高数据 筑保护中的应用 [J] .测绘工程,2006 (4):
的坐标转换、转换误差传播 (或积累),灵活 精度。与传统的近景摄影测量相比,有效的解 48-49.
选用坐标匹配方式,必要时将全局纠正方式和 决了摄影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是影像照片,单独
绝对纠正方式组合起来进行使用,发挥各自优 的一幅影像照片则无法进行空间量测的问题、

-3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