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享


的 号

年 众

⼤公
目录

第1课 导论与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


第2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上) .......................................................................................... 5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下) ........................................................................................ 10
第4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4
第4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18
第6课 邓三科(上) ................................................................................................................ 22
第六章、第七章是非重点,99.9%不会考察。 ..........................................................................28
第8课 新时代,新思想 ............................................................................................................ 29
第9课 新时代的总任务 ............................................................................................................ 35
第 10 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1 ............................................................................... 38


第 10 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2 ............................................................................... 41
的 号

第 10 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政治)-3 ............................................................................... 44
年 众

第 10 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文化、社会、生态)-4 ....................................................... 47

第 11 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52
第 12 课 新时代的内外条件和领导核心 .................................................................................. 58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享

毛中特

1.框架


的 号
2.分值

单选题 5-8 题,每题 1 分
年 众

毛中特(共 24 分) 多选题 22-26 题,每题 2 分


材料分析题 35 题,每题 10 分

3.学科特点
①内容多 ②分值大 ③时效性强

第1课 导论与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考点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
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常考)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
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
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

1 / 65
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②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
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
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不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实践,还要用中国的实践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最后形成新理论。

(3)必要性与可能性(会区分)
必要性: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能性:能不能成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 号
必要性 可能性

a.中国实践有需要(需要理论指导)
a.中国实践有需要(需要理论指导)
年 众

b.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需要
c.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

融性、高度契合性

考点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非重点、了解)

注:考点 2 所有重要的知识在史纲中都学过
(1)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
a.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b.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理论上
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1945 年,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飞跃/新的飞跃)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飞跃/第三次飞跃(很少使用))

2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享

★考点 3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背景

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
功实践。
(中特理论:革命× 建设、改革、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或“革命与战争”

发展√)

★考点 4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时期 形成过程 毛泽东代表著作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提出思想
(大革命时期)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初步形成
的 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年 众

《实践论》

《矛盾论》

《论持久战》
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 走向成熟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主义论》

党的七大 正式确立 《论联合政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国人民共 《论人民民主专政》
继续发展
和国成立后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江西井冈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初步形成了革命道路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
初步形成。
●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考点 5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非重点、了解)

3 / 65
在二、三、四章节中展开叙述。

★考点 6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的决议》
(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 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 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 根本政治原则
●毛泽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考点 7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的 号
(1)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年 众

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

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区分:毛泽东思想(一定是正确的)&毛泽东的思想(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毛泽东本人不
正确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c.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历史决议》
(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
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
用,得到了全党的拥护。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
论家。
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检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
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十一届六中全会 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本人
··
·

4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享

第2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上)

★考点 8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国情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或表达成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2)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
的 号

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
年 众

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根本任务:反帝反封建反官资√

官僚资本主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反官资的本质就是反帝反封建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资反私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建国后)
●决定革命性质的不是革命的领导者,而是革命的任务和对象。因此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
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 9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是基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华民族找到出路;二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以及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考点 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5 / 65
和总路线的内容。

(2)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
(领导者)的,人民大众(动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对象)
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
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a.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
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b.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在政治上、经济
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
主要障碍。
c.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


的 号
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

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年 众

不同时期的不同革命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

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
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
民党反动派。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
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b.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
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友),新民主主义革
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c.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d.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
面性的阶级:革命性和妥协性/动摇性/软弱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6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享

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因
此,它既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
级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斗争,
又斗争又联合,这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
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
产阶级手中。
b.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革命
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


基本问题 农民问题
的 号
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年 众

(6)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基本优点+独特优点

和其他无产阶级共有的基本优点 独特优点

a.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b.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有利
a.先进生产力;
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b.没有私人占领生产资料;
c.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
c.组织纪律性。

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
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7)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
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
a.率领被领导者斗争并取得胜利。
条件
b.给被领导者以物质福利,并进行政治教育。
关键 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地统一战线
基本策略 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坚强支柱 革命武装力量

7 / 65
根本保证 党的建设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
a.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b.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c.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d.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比较:
a.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


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的 号
b.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年 众

任务对象 性质 指导思想 前途 所属范围 领导者


旧民主主 反帝反封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资产阶级 资产阶


义革命 革命 民主革命的一 级
部分
新民主主 反帝反封 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 新民主主义国 世界无产阶级 无产阶
义革命 革命 义 家,最终过渡到 社会主义革命 级

社会主义国家 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 反资反私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 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无产阶级 无产阶
革命 革命 义 社会主义革命 级
的一部分

(9)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反帝反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资(无产阶级革命)
一次革命论 左倾 夸大了两步之间的联系,忽略了两步之间的区别
两次革命论 右倾 夸大了两步之间的区别,忽略了两步之间的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街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
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民主主义革命是社

8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享

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左”倾和右倾两种错误思想:在党的历史上,
“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
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
资产阶级,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而右倾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
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
命的领导权,同时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考点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闸述。


的 号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
年 众

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地位 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
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a.从内容看: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民族的
b.从形式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有中国作风和气派。

9 / 65
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实践的一致性。
科学的 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同时
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在文化上反封建)
大众的 民主的文化。
●文化复古主义 VS 民族虚无主义(两个极端,全部都是不对的)
文化复古主义:封建传统文化照盘全收
民族虚无主义:曾经的文化全都不好,全都不要了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下)

★考点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步骤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
的 号
初步形成 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年 众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

题)
《论新阶段》上明确指出: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

最终确立 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
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而确立了经过经过长期武装
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必然性、可能性要会区分】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
情决定的。(单选题选国情)
(多选题以下内容均可选)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
主义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
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
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解释为什么一定要武装夺取政
权?)
b.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
主力军。(解释为什么要农村包围城市?)

10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享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深入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农村包围
城市并夺取政权,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a.近代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
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
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国情)
b.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
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e.党领导的有力量及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主观条件。

(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怎样走好这条道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
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的 号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士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

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路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士地革命的依托。
年 众

★考点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总经验)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
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
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统一战线
①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区分必要性和可能性)
a.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
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
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b.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②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
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11 / 65
③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时期 统一战线
大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土地革命时期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全面抗战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④统一战线的经验:
a.建立巩固工农联盟;(最重要的联盟)
b.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经验)


c.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针对抗日战争
的 号
而言)的策略方针。

d.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年 众

(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①建设人民军队的经验:
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
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b.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

持这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与归宿。
c.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
党的三大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首位)、组织
建设和作风建设。

①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
a.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
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b.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觉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

12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享

一根本组织原则,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个人服从组织,少
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c. 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
的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
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此知识点不具有唯一性,勇于自
我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d.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②区分
毛泽东 习近平
政治建设(首位)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首位)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


纪律建设
的 号
制度建设

年 众

★考点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2)实践意义: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 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国际意义: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
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
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13 / 65
第4课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考点 15 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和特点(1949-195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
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国情)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
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1)经济方面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c.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非社会主义性质)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非社会主义性质)

的 号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年 众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经济成分 阶级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无产阶级
个体经济 农民,小资产阶级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2)政治方面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
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
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间的
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情 矛盾 任务 道路 路线
两半社会(49 帝国主义-中华民族;封 反帝反封建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的领导者、
年以前) 建主义-人民大众 武装夺取政权 动力、对象

14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新民主主义社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社 反资反私 合作化道路 一化三改
会(49-56) 会主义-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解放生产力,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一个中心,两个
阶段(今天) 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 发展生产力 主义道路 基本点
充分之间有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展开表述: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①这一时期(新中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a.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
b.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


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不是主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我国新民
的 号
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
年 众

★考点 16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
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

体”和“两翼”。其中,
“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考点 17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大大提高。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
性。在土地改革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
道路;
c.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
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的农村阶级政策。

15 / 65
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社
会主义的萌芽),第二阶段主要是建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
是发展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对待富农的态度:
1949-1953(土改完成) 保存富农经济
1953-1956 (三大改造)消灭富农剥削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
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a.办手工业供销小组(生产合作小组)(社会主义的萌芽)
b.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c.建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 号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
年 众

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

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
a.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b.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c.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d.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e.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可能性: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
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b.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
阶级之间存在着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c.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建立 了强大
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 经济上对
社会主义的依赖。

16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④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新式国家资
本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
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
a.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企业的利
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这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
说的“四马分肥”。这就使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因素(萌芽)。
b.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
共同所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仍为“四马分肥”
。因此已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c.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利润的分配采取定股定息,资本家只能分配到利润的 5%左右。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
质的企业(完全社会主义)。

⑤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的 号
★考点 18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年 众

(1)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一化三改)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考点 19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 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
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考点 20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
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17 / 65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
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
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
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
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4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考点 2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 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


报告中提出的。

《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
的 号

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接下来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原则、指

导思想)。《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
年 众

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

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论十大关系》
1 原则 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 方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 标志 ①党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开始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
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考点 2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8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毛泽东在 1957 年 2 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
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
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
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矛盾。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由于社会主义社会
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剥削社会的矛盾:对抗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非剥削社会):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不断地改革、发展、制度内
自身的调整来加以解决这些矛盾。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的 号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年 众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所有社会都一样

主要矛盾:不同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矛盾不同
●从 1956 年以后,中国就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到今天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我们的国情都没有发生改变。但在同样的国情之下,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领导人 会议 主要矛盾

毛泽东 中共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


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 十一届六中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全会
习近平 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
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
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
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毛泽东提醒人们注意两

19 / 65
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
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要正确处理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总的来说是非对抗性的,但也存在对抗性的矛盾。

(4)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a.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
b.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总方法、总方针)。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的 号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

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年 众

民族之间,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方针

(6)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考点 2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主要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道路问题: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易错点:
“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出自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这篇文章。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①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②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的方针。

20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③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④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⑤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
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
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
补充;在计划生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
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
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⑥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
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有利的工具,
要有计划地大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考点 24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初步探索的意义:
的 号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1956 年确立)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年 众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非重点、了解)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d.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e.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f.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
义。

(3)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关系: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
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
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
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21 / 65
第6课 邓三科(上)

★考点 25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
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
北四个字。南北问题(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

(2)历史根源: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
毛泽东 革命与战争 革命和建设
邓小平 和平与发展 改革、建设、发展


★考点 26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的 号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年 众

重要会议 考点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否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
治路线、组织路线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
开始拨乱反正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
主。

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法
完成了拨乱反正
党的十二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党的十三大 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系统阐述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2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第一次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
邓小平理论轮廓形成
党的十四大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党的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党的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
题。(√)
十二大 中特主义成为主题
十三大 对中特理论做了系统的概括
十七大 中特理论体系


的 号
(3)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概况,邓小平理论轮廓形成(易

考)
年 众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

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

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是我们
党第一次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4)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易考)

(5)1992 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了解)

(6)党的十五大:正式命名“邓小平理论”并写入党章

★考点 27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领导人 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23 / 65
会主义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
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本质(毛泽东强调生产关系,邓小平在此基础上强调生产力)
1992 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它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
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
它突出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
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
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

(3)两条根本原则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②共同富裕


的 号
★考点 28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年 众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点选择题考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政策,标志着
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了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

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前提 一切从实际出发
途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实质、核心 实事求是
验证条件、目的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思想路线的提出:《反对本本主义》
对思想路线做出哲学概括/系统阐述:《矛盾论》、《实践论》
这条思想路线成为全党共识:
《延安整风》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活的灵魂 精髓

24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实事求是
自主
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国情论)
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
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
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首次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国情加以把握。
●毛泽东: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六中全会:首次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法
十三大前夕: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国情加以把握


十三大:首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系统论述
的 号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
年 众

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

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1956)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 世纪中叶)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定性)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定量)

(3)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
基本途径。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
本立足点。
●出发点=落脚点=根本目的=归宿:为了人

25 / 65
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4)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要求)
a.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意义(重要性):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
民幸福线。
充实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十九大进一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
奋斗”,不仅将“美丽”纳入了基本路线,而且将“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

(5)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放发展
生产力)。


的 号

(6)“三步走”战略(非重点、了解)
年 众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a.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c.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7)改革开放理论(重要选择题、分析题考点,今年是改革开放 45 周年纪念)

①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
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
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
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
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
●制度:完善、发展
体制:根本性变革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③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26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一国两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⑤对外开放的要求
一是在开放的范围上,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是对世界所
有国家的开放(全方位)。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宽领域),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
等领域(多层次)的开放。
二是在学习的内容上,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三是在开放的原则上,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
自主权利。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 号
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
年 众

济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

以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类别 相同点 不同点(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1)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
一般市场经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他的不是。

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2)资源分配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
起决定性作用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他的不是。
社会主义市 (3)宏观调控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以实现
场经济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其他的不是

(9)“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非重点、了解)

(10)“一国两制”
①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
的基础。
②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
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7 / 65
③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
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
护。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⑤解决合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
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
干涉。

(11)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非重点、了解)

★考点 29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的 号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年 众

第六章、第七章是非重点,99.9%不会考察。

考点 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非重点、了解)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考点 31-33 非重点、了解

考点 3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非重点、了解)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考点 35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非重点、了解)

①现实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②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

28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③时代背景: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考点 36-38 非重点、了解

考点 39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非重点、了解)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第8课 新时代,新思想

★考点 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的 号
党的十八大(2012 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

方位。
年 众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历史性

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
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十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路,采取一系列战路性举措,推进一系
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1)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特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
3)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
4)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
点上。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
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5)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前列:2035)
6)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

29 / 65
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7)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8)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9)意识形态领域开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10)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11)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2)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13)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决把全军工作重心归正到备战打仗上来。
14)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
度自治的方针,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特长期稳定
发屏良好态势。
16)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
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
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的 号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过程:
年 众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

党的八大 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党的十九大
矛盾。

(3)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a.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
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c.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
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4)“两个没有变"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

30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
际地位没有变。(历史阶段)
b.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不落后于时
代,也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国际地位)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蕴(
“五个是”)
(非重点、了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三个意味着”)
a.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
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光明前景。(注意:只能是“迎来了”)
b.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
的 号
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

国方案。
年 众

●进入新时代是我们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阶段,但不是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历史可以、阶段可以、历史阶段不可以)

★考点 4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认识全球

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主要表现为:
a.一是世界经济版图发生的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
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世界经济重心加快“自西向东”位移。
b.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
c.三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前所未有,发达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实力相对下降,
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d.四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越来越难以为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扩大,全球治理越来越
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e.五是人类前途命运的休戚与共前所未有。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同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日益成
为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

31 / 65
考点 4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非重点、了解)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制度
重要保障:法治/制度
战略支撑:国防军队/科技创新/国有企业

★考点 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
思考和科学判断,就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单
选题选①)
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的 号
③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

时代课题。
年 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个明确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四个坚持

★考点 4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
“十个明确”: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重点讲的是怎么看,回答的问题是新时代坚持
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起支撑
作用的“四梁八柱”。主要内容有:
a.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
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b.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 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32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
c.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d.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
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e.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f.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g.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
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
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


筹发展和安全。
的 号
h.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

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21 世纪中叶)

年 众

i.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j.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党的政治建设(放首
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彻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
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3)“十四个坚持”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达,重点讲的是怎么办,回答的是新时代怎样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4)“十四个坚持”的内容(非重点)

考点 4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非重点、了解)

★考点 4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
的飞跃(第三次飞跃)

33 / 6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 站起来
第二次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富起来
第三次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特思想 强起来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
指引。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基本遵循。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的 号

(3)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年 众

⼤公

34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第9课 新时代的总任务

★考点 4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国梦的提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 21 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a.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三者的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的 号

(3)中国梦的意义(非重点、了解)
年 众

a.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b.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c.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相通。

(4)奋力实现中国梦(怎么做)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
c.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考点 48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1)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35 / 65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区别)
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⑤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2)中国是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
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3)推进中国是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领导力量)


的 号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道路)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价值立场)
年 众

④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根本动力)

⑤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精神状态)

★考点 49 立足新发展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
段。
●新时代:2012 年后;新发展阶段:2021 年后
a.从理论依据来看,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
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
历史阶段。
b.从历史依据来看,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
跨越的新阶段。
c.从现实依据来看,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

★考点 50 贯彻新发展理念

36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c.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d.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e.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考点 51 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立足新
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致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

(1)为什么要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
的 号
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年 众

(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

a.构建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性改革这条主线,

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实现经济在无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b.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加强调自主创新,集合
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新体制机制。
c.构建新发展格局要释放内需潜力,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市场资源优势,以巨大国内市场形

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d.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
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 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
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产业链-产业
供应链-企业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
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
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
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

37 / 65
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新发展阶段 历史方位、现实依据
新发展理念 指导原则、行动指南
新发展格局 路径选择、战略选择

第 10 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1

考点 52 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非重点、了解)

(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提出一


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的 号
a.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年 众

c.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d.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 和有为政府

更好结合。
e.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f.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g.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2)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评价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
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考点 53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其内涵包括:①
所有制层面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分配制层面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体制机制层面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38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1)所有制层面:“两个毫不动摇”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
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
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
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
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 公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 私有制(非公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主体)+私有制(非公有制)

所有制(所属权问题) 公有制、私有制


所有制(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占有它) 单一制、混合制(股份制)
的 号
●混合制一定是股份制,股份制不一定是混合制

年 众

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

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

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
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民营经济
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
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2)分配制层面:完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本质:按要素进行分配),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①初次分配中,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劳动、资本、士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
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決定报酬的机制。(市场)
②再分配中,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39 / 65
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
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政府)
③第三次分配中,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
慈善事业了。(社会)

(3)体制机制层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
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
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
市场准入、公平壳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
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
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健全现代预
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
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


的 号
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

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 1 导资本健康发展。
年 众

★考点 5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容 特点
消费需求:财税、利率 优点:注重短期效益、总量
需求侧 投资需求 调控

出口需求 缺点:不可持续
产业、企业 优点:注重长期调控、结构
供给侧
优化

(1)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
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管理, 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
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转换成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因
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根本目的),就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0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理解“结构性”。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
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
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
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现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
a.推进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b.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c.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d.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e.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


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的 号

年 众

第 10 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2

★考点 55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出自二十大报告,重点掌握)

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发展实体经济,必须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必须坚持质量
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①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
字中国。
②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
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41 / 65
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
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④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⑤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
业集群。
⑦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人才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
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分析题易考点)第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①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
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②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新活


的 号
力。③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年 众

第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第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尊重创造。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选择题考点)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建设。
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士空间发展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
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弥合城乡差距)(选择题考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
度上表现在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42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总目标 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方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a.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b.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c.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d.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政策的基石)
e.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f.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g. 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考点 56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的 号
(1)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年 众

(2)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市场的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
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
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
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

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
创造财富。要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消除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
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
政府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我国实行的是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
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
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简单下达行政命令,而是在尊
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
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
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

43 / 65
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
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
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第 10 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政治)-3

★考点 57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求:
a.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的 号

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
年 众

主政治伟大实践。

b.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

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

■考点 58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政治板块最重要考点)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为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
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因此,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是深刻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 100 多年激
越变革、激荡发展产生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性质,是什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4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
造,③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60 多年
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
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两大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举措(怎么做)
①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支持和保证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有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
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国家机关
②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
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
③加强人民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


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
的 号

(2)基本政治制度
年 众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政党制度)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

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人民政协工作的
主题)。
政协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
人民政协 机构、组织、单位

●区分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和统战工作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反对民族分裂(前提),坚持民族平等、民族
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出发点、落脚点)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的举措: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发挥好基层民主

45 / 65
的职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3)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形式、结果、程序、实质
协商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的重要形式) 广泛协商,统一决策
a.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
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
的重要民主形式。

b.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性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
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
丰富了民主的内涵。


的 号
c.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举措

发展协商民主,必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
年 众

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

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

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施。

(4)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

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评价世界各国民主的标尺: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
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
来评判,而不应该由自以为是的少数国家来评判。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全过程人民民主:
重要制度载体:人大制度
重要形式:协商民主

★考点 59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6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1)爱国统一战线的构成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
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因此,要高举爱
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
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人民政协的主题:团结和民主

(2)新时代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怎么做)
a.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b.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的 号
c.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

义社会相适应。(处理宗教工作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办、政教分离)
年 众

d.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

●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原则:

①独立自主自办 ②政教分离

第 10 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文化、社会、生态)-4

考点 6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非重点、了解)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没有高
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考点 61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具体做法:

47 / 65
a.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b.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
c.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养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d.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e.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考点 62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 号
社会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年 众

这 24 字,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

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
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
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
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构
成。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b.一方面,二者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48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c.另一方面,二者各有侧重,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
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5)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么做)
a.弘扬以伟大建觉精神为 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
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b.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
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体化建设。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
融入日常生活。


★考点 63 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的 号

(1)文化强国的内涵
年 众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

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建设文化强国具体举措
a.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坚持文化自信。

b.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
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c.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
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
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
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
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
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49 / 65
主体 要求 职能 导向
基本文化需
文化事业 政府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社会效益

多样化文化 社会效益、经
文化产业 企业 市场 全面协调可持续
需求 济效益
e.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根本途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考点 64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1)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
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的 号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年 众

第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第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第五,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①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②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
③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④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
⑤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
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格局)。

★考点 65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50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1)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怎么做)
a.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
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精细
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b.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c.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d.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会
治理的重心要向基层下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
实,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使社区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高
效的服务和管理。

★考点 66 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


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
的 号
a.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的核心)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年 众

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与经济的关系)。

c.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

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
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d.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
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e.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f.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强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
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护蓝
增绿,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
格考核问责。
g.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考点 67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
键环节(生产发展方式)。
第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污染治理问题)

51 / 65
第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
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国土绿化行动、集体林权改革、草原森林河流湖
泊湿地休养生息、长江禁渔、耕地休耕轮作、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保护补偿、生物安全管
理。(生态系统建设)
第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2030)碳中和(2060)
。(能源和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问题)

第 11 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考点 68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1)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路安排是分两步走:①从 2020 年到 2035 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从 2035 年到 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的 号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年 众

(2)到 2035 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含糊说法)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
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
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
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
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
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
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3)从 2035 年到 21 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确切说法)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 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
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阶段的目标要求:
物质文明方面: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
名列世界前茅,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超越其他国家,建成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政治文明方面:我国将拥有高度的政治文明,形成叉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

52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
合,建成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精神文明方面: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自
觉行动,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力
和推动力,建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文明方面:我国將拥有高度的社会文明,城乡居民将普遍拥有较高的收入、富裕
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公平正义普遍彰显,社会充满活力而又规范有序,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生态文明方面:我国将拥有高度的生态文明,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
普遍常态,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建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作为具有 5000 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将焕发出前所末有的生机活力,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对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将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的 号
(4)我国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a.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年 众

b.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c.中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d.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e.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考点 69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前后必须对应)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2)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要求)
a.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总目标)。
b.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方向)。
c.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领导问题)。
d.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根本目的、出发点、
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

53 / 6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必然要求。
e.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考点 70 全面深化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a.根本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实现路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a.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


的 号
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年 众

(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及其关系

a.国家治理体系: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

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
度。
b.国家治理能力: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
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c.二者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二
者相辅相成。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
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
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就越强。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在
一起,把二者当作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
提高 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考点 71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1)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a.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模
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

54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
b.全面深化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
c.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
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稳定是
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
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实现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动
态平衡)
d.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考点 72 推动全面开放

全面开放式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


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怎么做)
的 号
第一,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

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立足国内,吸引外部资源,做到
年 众

国内外联动)

第二,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共

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三,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
强国。
第四,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

化一流营商环境。
●正面清单:给出一张单子,告诉你哪些事情可以做
负面清单:给出一张单子,告诉你哪些事情不能做
第五,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现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
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第六,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路,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淮
自由贸易区网络。
第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考点 73 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考案 P386 思修法基部分已出现)

考点 74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考案 P388 思修法基部分已出现)

55 / 65
★考点 75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怎么做/措施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立法,有法可依)
b.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执法)。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c.严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
d.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守法)

★考点 76 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的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
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
松軟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


的 号
不变色、不变味。”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
年 众

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不具有唯一性)


★考点 77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1)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
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

决。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具有
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四大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方针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主线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布局
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目标 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

56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恩主义执政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
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
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男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
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考点 78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原因
a.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b.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c.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的集中统一领导。
的 号

★考点 79 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年 众

(1)怎么做

a.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用科学理论武
装,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
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c.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
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d.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正风必先肃纪。
e.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f.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
之重。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57 / 65
第 12 课 新时代的内外条件和领导核心

★考点 80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1)科学内涵: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实践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即是
宗旨也是基石),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
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
展利益。

★考点 81 坚持习近平强军思想

(1)科学内涵:


一是强军使命。明确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的 号
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二是强军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
年 众

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


21 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三是强军之魂。明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
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四是强军之要。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路
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

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五是强军之基。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悉,大力弘扬我觉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
质、宗旨、本色。
六是强军布局。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
依法治军,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改革是
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一流军队必须有一
流军事科技;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路。
七是强军关键。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
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八是强军动力。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统筹推
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58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九是强军保障。明确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
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十是强军路径、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
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
战略体系和能力。
●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国防军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教育、人才、科技/科技自立自强
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支撑:国有企业
●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2)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
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a.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在党的绝


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
的 号
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b.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牢固树立战斗这个唯一
年 众

的根本标准。

c.作风优良是保证。

(3)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卫国,强国往往是经济和军事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建设是国防
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

★考点 82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1)“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内涵: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
国”之内。
“一国两制”的提出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是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和保障;香港、澳门依照基本
法实行“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必须充分尊重国家主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底线: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桃战中央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澳门
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
意义:①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決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

59 / 65
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②“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
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2)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四个必须”
a.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
方针的最高原则。
b.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主权相统一。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
拥有全面管制权,这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源头,同时中央又充分尊重和坚定维护特
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
c.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把香港特别行政区管理权牢牢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保证香
港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d.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考点 8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的 号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
年 众

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①现代化 ②祖国统一 ③世界和平


第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前提)

第二,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的关键。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四,坚决废队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障碍:
①台独分裂势力(最大障碍) ②外部干涉势力(突出障碍)
第五,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突出障碍)。

考点 84 习近平外交思想(非重点、了解)

(1)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评价
①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新中国外交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②习近平外交思想是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外交领域的最新成果。

60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③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④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超越。

考点 85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非重点、了解)

★考点 86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
a.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
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b.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
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c.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
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
的 号
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年 众

(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为什么)

a.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是从历史、现

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b.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
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既让中国更好利用世
界的机遇,又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的机遇,促进 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考点 87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1)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平正义,特别是“新”在合作共赢。
中国倡导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维护联合国宪
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
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合作而不是对抗,

61 / 65
实现双赢、共赢而不是单赢。

(2)基本主张
a.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
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妥应对涉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b.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
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c.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d.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考点 8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科学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
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的 号
★考点 89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年 众

(1)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

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
运 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考点 9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非重点、了解)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考点 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原因:
a.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b.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c.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的原因:

62 / 65
2024 徐涛政治强化笔记 【微信公众号:大年的资料库】分

a.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
b.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c.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
以自身优势引领和锻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
势的有效发挥。

★考点 9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
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梦想是目标,指
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


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因此,必须把党
的 号
建设好,把伟大工程建设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
年 众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考点 93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非重点、了解)

考点 94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非重点、了解)

63 / 6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