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4

第3-4週

農業部轉型與組織變革
王俊豪
台灣大學生傳系

1
農業委員會 農業行政機器
農業委員會-
• 農委會的管轄範圍:
• 天上飛的:飛機不管
• 地上爬的:汽車不管
• 水裡游的:潛水艇不管

• 生物資源、人(農民)、地(農地) 、活
動(農 經營) 、三生一體(農業生產+農
動(農業經營) 體(農 產 農

家生活+農村生態)
農村 )
2
COA- 歷史沿革 I
• 37年:依據中美兩國所簽經濟合作協定
37年:依據中美兩國所簽經濟合作協定,在南京成立「中
在南京成立 中
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
• 38年:在經濟部下設置農林司。
年 在經濟部下設置農林司
• 70年:因應經濟發展需要,升級為經濟部農業局。
• 67-68年:因終止台美雙方合作,並停派農復會美籍委員,
67 68年 因終止台美雙方合作 並停派農復會美籍委員
農復會結束。
• 68年:農復會改組成立「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簡稱
年 農復會 成 行 農業 展 會」(簡稱
農發會),為行政院之農業諮詢、設計、協調單位。
• 73年:將農發會與經濟部農業局合併改組為「行政院農業
委員會」(簡稱農委會),中央農政機關組織一元化。
• 87年:漁業處升格成立漁業署;本會農糧處、畜牧處與經
濟部商品檢驗局部分人員合併成立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濟部商品檢驗局部分人員合併成立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3
COA 歷史沿革 II
COA-
• 88年:因應精省政策
88年:因應精省政策,原省農林廳及糧食處裁併為中部辦
原省農林廳及糧食處裁併為中部辦
公室及第二辦公室。
• 92年:因應加入WTO,成立本會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年 因應加入 成立本會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
籌備處。
• 93年:將原農糧處與中部辦公室及第二辦公室等單位之業
務整併成立農糧署,將原北、中、南、東四區糧食管理處
調整為農糧署之分署
• 93年: 配合農業金融法通過,新設本會農業金融局。
• 目前本會計有直屬機關23個,直屬機關之所屬機關37個,
總計60個機關。
總計60個機關

4
農業委員會主管權責
• 全國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
• 組織架構:設企劃處、畜牧處、輔導處、
組織架構:設企劃處 畜牧處 輔導處
國際處、科技處、農田水利處、秘書室、
人事室 會計室 統計室 政風室 法規
人事室、會計室、統計室、政風室、法規
委員會及資訊中心,各處室並視業務之需
要 分科辦事
要,分科辦事。

5
COA 組織架構

6
企劃處-掌理事項
• 關於農業(包括農
關於農業(包括農、林、漁、牧業,下同)政策、法律之
林 漁 牧業 下同)政策 法律之
擬訂及督導事項。
• 關於農業施政計畫、中、長期發展方案與重要業務項目之
關於農業施政計畫 中 長期發展方案與重要業務項目之
擬訂、策劃、督導及管制考核事項。
• 關於農地政策之研擬及配合事項。
• 關於國內外農業相關資料之蒐集及分析事項。
• 關於農業發展計畫之審核及督導事項。
關於農業發展計畫之審核及督導事項
• 關於農業資訊、電子化政策與相關業務之策劃、推動、協
調、督導及計畫之審查事項。
• 分設五科: 經濟研究科│ 企劃科│ 資訊科│ 農地利用科│
計畫考核科│
7
企劃處 農地利用科 掌理事項
企劃處-農地利用科-掌理事項
• 農業發展條例及相關法令之擬訂。
農業發展條例及相關法令之擬訂
• 農業發展條例相關法令執行之協調、配合、督導及宣傳。
• 農地利用法規、計畫之研擬、協調及督導。
• 農地資源調查之統籌規劃、協調及督導。
• 農地資源維護、管制或變更使用之策劃及督導。
• 農地資訊體系之規劃、建立及推動。
• 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及相關計畫之策劃、協調督導及推動。
• 農地租賃之策劃、督導及推動。
• 農地賦稅優惠政策之研究、聯繫及協調。
• 國土規劃、區域計畫相關事務之聯繫、協調及配合。
• 農地管理法規檢索系統 8
掌理事項 1
輔導處 掌理事項-
輔導處-
• 關於農會輔導
關於農會輔導、農民福利及農業推廣政策、法規之擬訂、
農民福利及農業推廣政策 法規之擬訂
策劃及督導事項。
• 關於農會選舉罷免事務之擬訂、策劃及監督事項。
關於農會選舉罷免事務之擬訂 策劃及監督事項
• 農會人事、會務及財務等之考核及督導事項。 農會經濟
事業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 農會振興之擬訂、策劃及督導事項。
• 關於農業人力政策之研擬及配合事項。
關於農業人力政策之研擬及配合事項
• 關於農業推廣人員及農民之培育、訓練、選拔及表揚事項。

9
掌理事項 2
輔導處 掌理事項-
輔導處-

• 關於休閒農業、農業文化及農村生活與環境改善之策劃及
督導事項。
督導事項
• 關於農業發展基金之策劃、運用、保管及督導事項。
• 關於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農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之發放及
關於老年農民福利津貼 農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之發放及
農民保險之配合事項。
• 關於農業保險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關於農業保險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 其他有關農民輔導事項。
• 分設四科 :農民組織科│ 農業推廣科│ 休閒產業科│ 農民
福利科│

10
輔導處 農業推廣科-掌理事項
輔導處- 農業推廣科 掌理事項
• 農業推廣政策、法規之擬訂、策劃及監督事項。
• 農業人力政策之研擬及配合事項。
• 農業推廣機關(構)辦理推廣業務之輔導、監督及獎勵。
• 農業推廣人員培訓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農業推廣人員培訓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 農業推廣教育之策劃、協調及配合事項。
• 農業推廣資訊與傳播之策劃 協調及督導事項
農業推廣資訊與傳播之策劃、協調及督導事項。
• 農村青少年推廣教育與農民終身學習之策劃、協調及監督
• 傑出農民表揚之策劃、協調、督導及配合事項。
• 農村家政、農家生活改善與高齡者推廣教育措施之策劃、協調及督導
事項。
• 農民離農轉業、創業、就業訓練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 農業推廣設施之建置與強化服務功能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 輔導農會整合社區組織之策劃、協調及督導事項。
導農 社 導事
• 農業財團法人之輔導及監督事項。
11
休閒產業科 掌理事項
休閒產業科-
• 休閒農業法規、政策之擬訂、策劃及監督事項。
休閒農業法規 政策之擬訂 策劃及監督事項
• 休閒農業區之劃定及輔導事項。
• 休閒農業人才之培育及訓練事項。
• 休閒農業行銷之擬訂、策劃及監督事項。
• 休閒農場設置、輔導及監督事項。
• 休閒農業公共建設之策劃及輔導事項。
• 觀光農園、生態教育農園、市民農園等之設置、輔導及監
督事項。
• 農業產業文化之策劃及督導事項。
策 導
• 地方料理與特產業務之策劃及輔導事項。
• 其他有關休閒產業事項。
12
國際處 掌理事項
國際處-
• 關於國際農業合作政策
關於國際農業合作政策、法規、方案、計畫之策劃、推動、
法規 方案 計畫之策劃 推動
協調及聯繫事項。
• 關於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及國際行銷之策劃、推動、協調、
關於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及國際行銷之策劃 推動 協調
配合及進口農產品之同意事項。
• 關於農業技術援外計畫之擬訂、推動及督導事項。
• 關於參加國際農業諮商會議及其他活動事項。
• 國際性、區域性與雙邊農業合作推動、協調、聯繫及配合
國際性 區域性與雙邊農業合作推動 協調 聯繫及配合
• 關於國際農業機構之聯繫、支援及合作事項。
• 關於農業人員出國、研習及考察事項。
關於農業人員出國 研習及考察事項
• 關於農業對外宣導書刊與其他視聽資料之編製及交換事項
• 分設四科:國際組織科│國際合作科│貿易管理科│國際行
銷科│ 13
• 農糧署:◎ 1-1 北區 ◎ 1-2 中 • 林業試驗所
區 ◎ 1-3 南區 ◎ 1-4 東區分署 • 水產試驗所
• 漁業署 :◎ 2-1 漁業廣播電臺 • 畜產試驗所:◎ 10-1 恆春分
•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 3-1 基 所 ◎ 10-2 新竹 ◎ 10-3 宜蘭
隆 ◎ 3-2 新竹 ◎ 3-3 臺中 ◎ 3- ◎ 10-4
10 4 彰化種畜繁殖場 ◎
4 高雄分局 10-5 高雄◎ 10-6 花蓮◎ 10-7
臺東種畜繁殖場
• 農業金融局
• 家畜衛生試驗所 :◎ 11-1 動
• 林務局:◎ 5-1 羅東林區管理處
物用藥品檢定分所
◎ 5-2 新竹◎ 5-3 東勢 ◎ 5-4
南投◎ 5-5 嘉義◎ 5-6 6 屏東 •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 5-7 臺◎ 5-8 花蓮 ◎ 5-9 農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林航空測量所 • 農業改良場:桃園區
農業改良場 桃園區 苗栗區
• 水土保持局:◎ 6-1 臺北分局 臺中區 臺南區 高雄區 花蓮區
◎ 6-2 臺中 ◎ 6-3 南投 ◎ 6-4 • 臺東區
• 臺南 ◎ 6-5
6 5 臺東 ◎ 6-6
6 6 花蓮 • 茶業改良場 ◎ 21-1
茶業改良場:◎ 21 1 魚池分
• 農業試驗所:◎ 7-1 嘉義農業試 場 ◎ 21-2 文山◎ 21-3 臺東
驗分所 ◎ 7-2 鳳山熱帶園藝試 • 種苗改良繁殖場
驗分所 • 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籌備處14
政府機關組織再造 民國102年上路
政府機關組織再造-民國102年上路
• 未來行政院將由現有的37個部會,精簡為27個,共計14
部、8會、3個獨立機關、1行(中央銀行)、1院(故宮博
物院) 機關總員額數減為
物院)。機關總員額數減為17.3萬人。
萬人
• 現有8部的調整:交通部改為「交通建設部」、經濟部改
為「經濟能源部」之外,其餘維持不變。
• 新設立組織:勞動部、農業部、衛生福利部、環境資源、
文化、科技等6部。
• 現有各委員會:研考會將整併經建會成為「國家發展委員
會」,原能會併入國科會成為科技部,至於工程會、體委
會 青輔會 蒙藏委員會和新聞局將分別併入其他相關部
會、青輔會、蒙藏委員會和新聞局將分別併入其他相關部
會。新成立海洋委員會。
• 8會:設立中選會、公平會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3個獨
8會:設立中選會 公平會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3個獨
立機關等。 15
思考問題
• 您認識或曾接觸哪些農業行政機關?
• 學校與行政的連結:臺大生農學院畢業生
的公職市場。
• 高普考:農業行政
高普考 農業行政
• 對未來農業部的想向與期待!

16
農業部轉型的永續思維:
食品安全、生態保育與動物福利
• 所有自然的食物或原料,均來自於農業生產,包
括動物與作物產品。
• 肥料、飼料,農藥或動物用藥〈包括抗生素與生
長激素〉的使用,即動物排泄物的處理等等,均
攸關水、空氣與土壤品質的好壞,更與食品安全、
生態保育與動物福利密切相關。
• 近來台灣陸續爆發戴奧辛毒鴨蛋、石斑魚、病死
豬肉、禽流感等與環境生態、食品安全等事件,
• 議題突顯:必須從觀念、制度、法令、執行等層
次進行全面檢討。
17
借鏡:外國農業部組織再造
• 德國:消費者保護暨糧農部
(Bundesministerium für

Verbraucherschutz, Ernährung und Land-
wirtschaft BMVEL)
wirtschaft,
• 英國:環境、糧食暨鄉村事務部
(D
(Department ffor E
Environment,
i F
Food
d and
d
Rural Affairs, Defra)

18
德國農業部轉型

19
德國農業部轉型的背景與動機
• 轉型背景:
– 生物科技、狂牛病、食品安全問題、WTO的自
由貿易競爭壓力
• 轉型動機:
轉型動機
– 提高食品品質、保護消費者、提升制度競爭力、
發揮農業多功能性
• 組織再造工程:
– 2001年「糧農林部」轉型為「消費者保護暨糧農部」
• 舊農業部(
舊農業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Ernährung,
g Landwirtschaft und Forsten, BML)→新農業部
) 新農業部
(Bundesministerium für Verbraucherschutz, Ernährung und Land- wirtschaft, BMVEL)
20
新、舊農業部的政策目標比較
舊農業部 新農業部
供應國民糧食 國民健康與營養
穩定農產品價格 保護消費者
解決農業與糧食問題 提升農業競爭力
改善鄉村生活品質 確保食品安全
保護自然與景觀 親善環境與動物的
農業生產方式
21
新農業部的組織再造
• 跨部會的重整
– 將原屬於健康部、經濟與科技部的消費者保護
將原屬於健康部 經濟與科技部的消費者保護
業務,整併為新農業部的業務。

• 新增業務與新設組織:
– 消費者保護與基因科技
– 新設專責機構:聯邦風險評估機構、聯邦消費
新設專責機構 聯邦風險評估機構 聯邦消費
者保護與食品安全局、聯邦品種局、農業文獻
與資訊中心,及10個聯邦層級的研究中心。
與資訊中心 及 個聯邦層級的研究中心
22
新農業部組織組織架構
• 組織架構:
– 六處(Abteilung)、13科(Unterabteilung)、
81項行政業務(Referat),
– 五類附屬機關:35個相關機構
五類附屬機關 35個相關機構

• 組織層級代碼:
– Referat 123:代表第一處第二科第三種業務。
代表第 處第 科第三種業務

23
規劃與政策控制

第六處

24
原則性事務、

掌理歐盟事務、國
際事務、漁業政策
德國新農業部組織架構圖

第五處

掌理鄉村發展、社
會政策、作物生產、
林業與木材業政策
企劃部門

第四處

掌理農業市場、基
礎規劃政策
新農業部

第 處
第三處

掌理食品安全、動
物醫療政策
掌理消費者保護、

第 處
第二處
營養、研究、生物
與基因科技政策

第 處
第一處
中央管理部門
消費者保護、營養、研究、生物暨
基因科技處職掌業務
第二處
消費者保護、營養、研究、生物暨基因科技處

22科:營養、研究、生物暨基因
21科:消費者保護科 科技與環境科

211業務:第二處事務協調與法務 221業務:營養政策、營養基礎
科學、營養清查
科學 營養清
依不同的消費者保護領域區分: 222業務:生物暨基因科技
212業務:健康領域 223業務:存糧、糧食管理
213業務:市場流通領域 224業務:研究規劃與協調
214業務:財務金融領域 225業務:生物多樣性、基因資源
215業務:消費者資訊、產品安全 226業務:協調環境相關事務
與產品責任

25
永續消費計畫
Lebensmittel und
Ernährung

Textilien,
e e , Bekleidung
e e du g uund
d
Spielzeug

Reisen, Mobilität und Geld

Bauen, Wohnen, Haushalt


und Energie 26
食品安全與獸醫處職掌業務
第三處:食品安全暨獸醫處

31科 食品安全科
31科:食品安全科 32科 動物健康與食品衛生科
32科:動物健康與食品衛生科

311業務:第三處事務協調與法務 321業務:動物保護
322業務:動物育種與飼養
312業務:特殊食品、營養補充品、 323業務:動物防疫事務
食品原料 324業務:畜產貿易的動物疫疾事務
313業務:食品監督、食品殘餘物與 325業務:國家危機中心,動物防疫
污染物、食品檢驗 326業務:動物藥品、食品中的動物
314業務:食品法規、詐欺保護 原料來源
31 業務 風險評估與管理 危機管理
315業務:風險評估與管理、危機管理 32 業務 科內法規
327業務:科內法規
316業務:美容、煙草、其他民生用品 328業務:食品衛生、食品中動物
317業務:動物營養、飼料 原料來源與流通
329業務:肉品衛生
27
農業市場與基礎規劃處職掌事項
第四處 農業市場與基礎規劃處
第四處:農業市場與基礎規劃處

41科:作物市場、農業市場科 42科:市場結構、家畜、肉品、牛乳的收購
與管理業務科

411業務:事務協調與法務 421業務:市場結構、與聯邦糧農局業務聯
412業務:社團法規、法律文件、市場競 繫、品質標示、國家補助計畫
爭業務 家禽與蛋
422業務:家畜與肉品、家禽與蛋
422業務:家畜與肉品
413業務:作物耕作、糖、煙草、酒精、 423業務:牛乳市場、牛奶保 護收購管理
甜食、含酒精食品 424業務:直接給付
業務 葡萄酒 市場事務 啤酒花
414業務:葡萄酒、市場事務、啤酒花 業 計 劃 價格
425業務:統計與規劃基礎、市場與價格監督
啤酒、礦泉水、清涼飲料 農產品外貿長期分析
415業務:水果、蔬菜、園藝產品、 426業務:產量情況、農場調查
馬鈴薯、關稅事務、歐洲共同
體市場秩序的貿易機制
28
鄉村發展、社會政策、作物生產、
林業與木材業處職掌事項
第五處 鄉村發展 社會政策 作物生產 林業與木材業處
第五處:鄉村發展、社會政策、作物生產、林業與木材業處

51科:鄉村政策、社會福利 52科:結構政策與永續鄉村 53科:林業、木材業、狩獵與


政策與作物生產科 發展科 再生能源科

業務 事務協調與法務
511業務: 512業務:改善農業結構與海 531業務:森林政策、狩獵
512業務:農業法、建築法、 岸保護計畫共同任務 532業務:木材市場、木材銷售
土地法、合作社事業 522業務:歐盟計畫 、木材應用
513業務:所得組合、教育 523業務:個別農場事務、銀 533業務:造林、森林保護、新
與諮詢 行與信用、技術與建築
行與信用 技術與建築 種樹林損害、森林
種樹林損害 森林
514業務:社會政策 524業務:水資源經營、作物 清點
516業務:作物栽培與植物 耕作技術、海岸保 534業務:永續森林經營、國際
種植 護、交通事業 森林維護
517業務:園藝 技術
517業務:園藝、技術、 525業務:永續鄉村發展 535業務:再生原料與能源
建築與交通事業 526業務:有機農業、粗放經
518業務:植物保護 營

29
歐盟、國際事務與漁業處職掌事項
第六處 歐盟 國際事務與漁業處
第六處:歐盟、國際事務與漁業處

61科 歐盟事務與國際事務科
61科:歐盟事務與國際事務科 漁業 歐盟東擴與國際貿易關係科
62科:漁業、歐盟東擴與國際貿易關係科
62科

611業務:事務協調與法務 621業務:漁業、海洋與內陸漁業事務與
業務 歐盟機構聯繫 歐盟會員國歐
612業務:歐盟機構聯繫、歐盟會員國歐 市場政策、歐盟與國際漁業法、
洲自由貿易組織、歐洲經濟體關係 法律事務
614業務:國際貿易事務、原料政策、 622業務:海洋財富維護與經營,歐洲共同
貿易組織、非洲加勒比海太 體漁業管理,海洋環境保護
平洋國家貿易 關稅優惠
平洋國家貿易、關稅優惠、 623業務:與歐盟以外工業國家之關係、
非洲開發中國家 拉丁美洲、中東、亞洲與海洋國
615業務:國際糧食與鄉村發展組織、 家關係
世界營養、永續發展
世界營養 永續發展 624業務:歐盟新進會員國治理諮詢、
616業務:歐盟財政、歐盟農業財務支 東南歐國家
援、管理與控制制度 625業務:歐盟擴充、中東歐國家、新興獨
617業務:共同援助法規之整合管理與 立國家、與國際貿易為主國家之關係
控制制度
30
新農業部 附屬機關或機構
新農業部-附屬機關或機構
• 五類附屬機關
– 聯邦層級的行政監督機關、
聯邦層級的行政監督機關
– 公法人組織(自主性機關)、
– 聯邦研究機關與農業資訊中心、
聯邦研究機關與農業資訊中心
– 藍色名單機構:負責跨區域或國家的整合業務,
– 其他應用性機構

31
Bundesoberbehörden
類別 機構名稱 主要權責與任務
原料與農產品的風險管理與許可
聯邦消費者保護與 監督食
監督食品安全的健康風險
安 的健康風險
聯 食品安全局 負責德國和歐洲食品與獸醫局的聯繫

高 品種保護 植物品種的許可核發
品種保護、植物品種的許可核發
聯邦品種局 執行品種保護法與種子流通法的法定業務

植物病蟲害與植物保護之研究
行 聯邦農林業生物 執行植物保護法、基因科技法、化學藥劑
政 研究中心 法與聯邦防疫法的法定業務
機 動物疫疾監控
聯邦動物疫疾研究 執行動物保護法之法定業務、
關 中心 配合基因科技法辦理動物疫疾風險評估、
抗體 抗原與過敏原試驗之許可核發
抗體、抗原與過敏原試驗之許可核發。
32
Anstalten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類別 機構名稱 主要權責與任務
營養與健康相關的消費者保護事宜
聯邦風險評估機構 動物健康業務
動物健康業務,含飼料、飼料原料、
含飼料 飼料原料
動物醫藥
公 提撥共同農業政策的推動經費,
法 聯邦農糧局
執行糧食安全法與糧食儲備法、木材銷售基
金法、污染賠償基金法的法定任務,
人 執行農業結構、農業經濟、農業技術研發、
飼料許可與農業統計等業務。
機 德國葡萄酒基金會 葡萄酒品質管理、市場銷售

關 德國農糧促銷基金會 農林產品的開發 、國內外市場銷售業務


德國林業與木材業促 林業與木材產品的開發與國內外市場銷售
銷基金會 33
Bundesforschungsanstalten
類別 機構名稱 主要權責與任務
聯邦農業研究所 農耕科學研究
聯 聯邦牛奶研究所 乳品科學研究
邦 聯邦漁業研究所 漁業科學研究

究 聯邦林業與木材業研究所 林業與木材科學研究
機 穀物、馬鈴薯、油脂科學研究
聯邦穀物、馬鈴薯、油脂研究所

與 聯邦肉品研究所 肉品科學研究
農 營養、食品、家政科學研究
聯邦營養研究所

中 聯邦野生植物栽培研究所 野生植物科學研究

農業文獻與資訊中心 農業部各領域的資訊管理
34
Blaue Liste Einrichtungen
Blaue-Liste-Einrichtungen
類別 機構名稱 主要權責與任務
食品、食品補充物與添加物相關的化學、生物
德國食品化學研究所
學與微生物學研究
藍 農業景觀與農地利用 研究農業景觀中的生態系統、研發合乎生態與
色 研究中心 經濟的農地利用系統
農業機械研究所 農業機械基礎研究
名 生態導向的蔬菜與景觀植栽生產之研究
蔬菜與觀賞植物研究所

農業家畜生物學研究所
農業家畜之生物學基礎研究

構 中東歐農業發展研究所 中東歐的農業部門轉型研究

35
institutionelle
Z
Zuwendungsempfänger
d fä
類別 機構名稱 主要權責與任務
聯邦消費者中心與消費者協會總會 推動、維護、強化消費者權益
消費者保護與農林業評估與資訊 糧食、農業、林業、自然、經濟、社會科學與實務
服務中心 知識之收集、評估與出版。
其 農業技術與建築委員會 促進農業技術、農用建築發展
他 農業政策與農業社會學研究學會 農業與鄉村地區的社會與經濟問題研究

應 伐木與森林葉技術委員會 促進德國林業與森林發展

用 再生原料專業代辦處 改善再生原料的生產、銷售與應用

性 園藝經營專業機構 園藝專業經營的諮詢服務
農業營養協會 營養成分諮詢、食品品質安全

德國森林保護協會 推動森林保護

德國園藝協會 推動園藝作物相關知識
德國農業環境政策協會 解決農業政策與生態問題
36
英國農業部轉型

37
英國農業部轉型重點
• 強調環境與鄉村事務的單一事權化,相對於德國
新農業部的消費者保護與基因科技的事權集中。
• 英國新農業部成立後:提出的鄉村政策白皮書
(Rural White Paper),即以未來鄉村與鄉村社
區(countryside and rural community)的永續發
展作為基本理念。
• 新農業部組織運作的藍圖:推動永續發展和負責
維糧食供應鏈的安全
維糧食供應鏈的安全。

38
英國新農業部
組織目標之規劃

39
英國新農業部組織願景(vision)
• 願景
願景:新農業部所遵循的永久性終極目標。
新農業部所遵循的永久性終極目標
• 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破壞的威脅,如何以低污染與
有效利用環境資源的方式,
有效利用環境資源的方式
• 採取兼具經濟與環境可行性的政策措施,提高鄉村公共服
務的品質與機會,
• 英國新農業部轉型的願景:促進英國鄉村社區多樣化,強
化糧農漁產業緊密合作關係,增加農業生產安全 提供消
化糧農漁產業緊密合作關係,增加農業生產安全、提供消
費者健康的選擇。
• 2
2、部門宗旨(departmental
部門宗旨(departmental aim):指新農業部承接上
aim) 指新農業部承接上
述願景所設定的部門成立目的(purpose),雖然與願景
同屬於永久性的目標層級,不同的是部門宗旨強調新農業
部與其他政府機關的連結關係。由於不同部門對整體經濟
40
成長、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均需肩負事權與責任,但就農
業部門的權責而言,則特別強調農業與鄉村的永續發展,
英國新農業部組織目的(purpose)
• 2、部門宗旨(departmental
部門宗旨( aim):指新農業部承接上
) 指新農業部承接上
述願景所設定的部門成立目的(purpose)。
• 農業部門的權責而言,則特別強調農業與鄉村的永續發展,
農業部門的權責而言 則特別強調農業與鄉村的永續發展
包括有效環境保護、謹慎利用自然資源、提高與穩定經濟
成長與就業 以及所有國民對於農業與鄉村需求認知的社
成長與就業,以及所有國民對於農業與鄉村需求認知的社
會過程(social process)。
• 新農業部希藉由鄉村更新、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建立符合
新農業部希藉由鄉村更新 自然資源永續利用 建立符合
消費者需求、有效率、具競爭力糧食供應鏈的機制,以達
到鄉村經濟繁榮(economic prosperity)、振興鄉村社區,
及全體國民可享受鄉村環境的宗旨。
享 宗

41
新農業部基本施政方針與策略目標 1
新農業部基本施政方針與策略目標-1
• 目標
目標一:保護與改善環境、保育與增進生物多樣性、整合
保護與改善環境 保育與增進生物多樣性 整合
跨部會與國際政策。
• 具體指目標,包括達到國際空氣品質標準、參與國際永續
具體指目標 包括達到國際空氣品質標準 參與國際永續
發展高峰會議、提升具成本效益的環境監理方式、發展水
資源管理策略以提高飲用水品質 簽訂國際氣候變遷協議
資源管理策略以提高飲用水品質、簽訂國際氣候變遷協議,
減少溫室效應(如至2010年將199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水
準,降低20%)、保育健康的海洋環境、減少洪水與海岸
污染對自然環境的風險、控制化學物質、基因改造物質與
放射性物質排放至自然環境,以保護環境與人類的健康、
落實鄉間與路權法案(Co ntr side and Rights of Wa
落實鄉間與路權法案(Countryside Ways)
s)
的野生生物保護條款、與國際組織結盟共同推動全球性瀕
臨危險的物種與生物棲息地
臨危險的物種與生物棲息地。
• 42
新農業部基本施政方針與策略目標 2
新農業部基本施政方針與策略目標-2
• 目標
目標二:增加鄉村機會與降低社會排擠效應。
增加鄉村機會與降低社會排擠效應
• 具體的計畫:包括制訂單一鄉村企業與社區的經濟與社會
的復甦策 以減少口蹄疫所帶來的衝擊 解決鄉村貧窮問
的復甦策,以減少口蹄疫所帶來的衝擊、解決鄉村貧窮問
題,以促進具競爭力與永續的鄉村經濟發展。

• 目標三:促進永續與具競爭力的糧食供給鏈,以滿足消費
者需求。
• 具體計畫:提供消費者健康的、多樣的、合理價格的餐飲
供應 透過糧食鏈關係 增加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相互瞭解
供應、透過糧食鏈關係,增加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相互瞭解
及分享倡議、促進具國際競爭力的永續糧食企業、鼓勵地
方開發高附加價值的特產。
43
新農業部基本施政方針與策略目標 3
新農業部基本施政方針與策略目標-3
• 目標
目標四:增進國民享受鄉村休閒的環境,並藉由確保機會
增進國民享受鄉村休閒的環境 並藉由確保機會
與服務的公平性來強化的鄉村社區。
• 具體的計畫:落實鄉村政策白皮書,根據鄉間與路權法建
設與開放山區、沼澤、荒原與公有土地的公共入口
(public access)、確保鄉村居民生活與工作的公共服務
可及性(access to public services)
services)。
• 目標五:促進永續的、現代的與適應性強的農業經營,包
括預防動物、植物與魚類疫疾、根絕口蹄疫、促進農業現
代化。
• 目標六:促進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與利用,包括能源、
目標六:促進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與利用 包括能源
水、漁獲與森林等。
• 目標七:確保動物健康與福利,降低糧食與人畜共通疫疾
目標七 確保動物健康與福利 降低糧食與人畜共通疫疾
對大眾健康的危害。 44
英國新農業部 組織架構
英國新農業部-

45
環境處
糧食、農耕與漁業事務處

46
獸醫、動物健康與福利處
政策與企業策略中心

47
農業典範變遷 vs.
vs 農業部轉型
• 德國
德國:因應生物科技、消費者保護、自由市場競爭所推動
因應生物科技 消費者保護 自由市場競爭所推動
農業部組織再造工程,
• 主要的轉型策略:原屬於健康部、經濟與科技部的消費者
主要的轉型策略:原屬於健康部 經濟與科技部的消費者
保護與基因科技相關業務與權責,重新整合轉由新農業部
來統籌管轄
來統籌管轄,
• 英國:著重農業與環境保護和鄉村社會經濟間的關係,整
合不同部會的權責轉型為統籌環境 糧食暨鄉村事務的新
合不同部會的權責轉型為統籌環境、糧食暨鄉村事務的新
農業部。
• 無論是德國或英國的農政部門組織再造工程,均適供我國
調整農業部會組織功能之參考。

48
農業典範變遷 vs.
vs 農業部轉型
• 德國
德國:因應生物科技、消費者保護、自由市場競爭,
因應生物科技 消費者保護 自由市場競爭
• 主要的轉型策略:原屬於健康部、經濟與科技部的消費者
保護與基因科技相關業務與權責 重新整合轉由新農業部
保護與基因科技相關業務與權責,重新整合轉由新農業部
來統籌管轄,
• 重新定位農業政策:強調以健康與品質導向的農業經營方
式,來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嘗試將糧食生產、食品安全與
環境維護的三項施政目標 透過消費者保護與基因科技管
環境維護的三項施政目標,透過消費者保護與基因科技管
控來加以落實,
• 如成立聯邦風險評估機構、聯邦消費者保護與食品安全局、
聯邦品種局,以及農業文獻與資訊中心作為專責機構。

49
農業典範變遷 vs.
vs 農業部轉型
• 英國:著重於農業與環境保護和鄉村社會經濟間
社會
的關係,整合不同部會的權責轉型為統籌環境、
糧食
糧食暨鄉村事務的新農業部,
事 的 農
• 重新調整組織架構:分別司掌環境、糧食、農耕
與漁業事務、土地利用與鄉村事務、獸醫、動物
健康與福利、政策與組織策略、營運與服務傳送、
金融、規劃與資源、科技顧問、法務及服務傳送
策略等專業分工機構。

50
結論:農業部再造的可能選項
• 農業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

– 維持景觀與開放空間舒適性、
– 守護文化資產、
– 振興鄉村經濟活力、
– 國民營養與健康、
– 避免自然風險、
– 提供能源
– 恢復地下水資源、
– 增加生物多樣性、
– 休閒遊憩需求等多種功能

51
農業的社會責任:消費需求、社會期待

• 2005台灣農委會的政策指導方針:
2005台灣農委會的政策指導方針
– 優質農業:優質農產品
– 安全農業:食品安全、品質安全認證、產銷履歷、產
安全農業 食品安全 品質安全認證 產銷履歷 產
品標籤化
– 休閒農業:農場旅遊與鄉村旅遊
– 環保農業:機農業、可再生作物、生物能源與農業環
境措施。
• 優質、安全、休閒與環保:是消費者保護的一致
需求、社會的共同期待,永續發展的共享價值。

52
農業的社會責任:消費需求、社會期待
• 2010台灣農委會的政策指導方針:健康、效率、永續經營
之全民農業
農業三項大願景:
• 第一、將引領台灣在五十年內建設為「無毒農業島」。
第 將引領台灣在五十年內建設為「無毒農業島
• 第二、四年內讓台灣每戶農家所得突破新台幣百萬元。
• 第三、十年內建設4000個農村社區,成為美麗恬靜的家園。
第 十年內建設 個農村社區 成為美麗恬靜的家園
全民農業的五大涵蓋面:
• 對農民 - 利潤、效率、好福利
• 對消費者- 新鮮、品質、食健康
• 對環境 - 景觀、節能、保永續
• 對子孫 - 淨土、市場、高科技
• 對全世界- 責任、和諧、高綠能
53
農業部轉型的另類思維
‧解決行政科層體制的專業分工問題。
解決行政科層體制的專業分工問題
‧亟待整合的部會機關:農委會、經濟部、
亟待整合的部會機關 農委會 經濟部
衛生署、交通部觀光局、環保署、內政部
營建署
營建署。
‧建立跨部會的整合平台
‧以農業為基礎,但要超越傳統生產性農業
以農業為基礎 但要超越傳統生產性農業
的侷限。
‧食品安全、生態保育、鄉村或社區發展、
食 安 態保育 鄉村或社區
景觀美學
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