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b07104034 哲學四 林筱庭

這次演講中張寶琴女士也介紹了創辦聯合文學的過程,是因為岳父的聯合報事業體投
注資源來創辦聯合報,但一本文學期刊能夠成功商轉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最近自己與朋友做地方刊物,接觸了編輯的職務,也聽過許多人的分享,發現編輯在
出版業的重要性與敏銳度,對一本書籍能否被「大眾」接受是非常重要的,而這樣的敏銳度不
但是對資訊、文字的敏銳度,更是對市場、大眾的敏銳度,許多書籍封面的標題、介紹、設計
無法讓人注意到,或是無法一眼瞭解他在做什麼,就沒辦法讓人們有機會拿起來,這是在資訊
爆炸的當代影響特別大的。
由於網路媒體發達、媒介普遍化,現代大眾的閱讀量其實非常大,這一方面也證明,
其實人對閱讀是有需求、具有一定程度求知慾的,許多研究指出網路媒體有資訊碎片化的問題,
但我認為這些碎片化資訊只是展現了普羅大眾可接受的閱讀能力。這恰好也解釋了「設計」在
近幾年的興起。
看過幾十年前書籍的人應該可以發現,過去的書籍和現代書籍的差異,光是油墨就會
讓人眼睛難受,如果再加上文字大小、文字間距、行距等等,其實利用設計就能讓人的閱讀量
大增。而社群媒體,不管是靜態的照片文案、或是影片的資訊安排,越是有流量,就是越對這
方面有敏銳度的人。抖音的興起也是有其理由,有大量的抖音影片不只是舞蹈或音樂,也有許
多是用來傳播知識內容的,我覺得與其談網路成癮而去抵制社群媒體,如果能從資訊傳播與資
訊吸收方式、認知結構來重新理解當代現象,也是具有豐富意義的。

這次演講裡除了聯合文學的商業模式,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主講人為大家做的性向測
驗分析,雖然很常在網路上看到各種類似的心裡測驗,但經過張寶琴女士的講解,能體會到她
對「人」擁有的洞見,而或許在他的事業與生涯中,收穫最多的地方也在此,也就是認識各種
各樣的人,看見人們心中最在乎、執著的東西,而這些東西與他們的重大決定、行事風格、準
則脫不了干係,這不但影響個人,也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網絡,進而影響事業、政治的構成。
我們這組在對於員工背叛的行為的討論有以下幾點想法:
1. 針對事前預防,我們應該好好以平等的地位,真正的瞭解員工,並判斷什麼樣的資料
適合保密,什麼樣的資料可以共享
2. 當背叛發生的當下,首先處理重大危機,接著決定未來改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要以
平常的心態,將對方當作一般競爭關係?或是要著手復仇
3. 接著是自己心理層面的處理,若因為這樣就再也不信任人好像也不太合理,或許能作
為一個有價值的經驗去反思,設想與同理對方為何這樣做,並預防未來類似情景的發
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