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2023 年 3 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r.

2023
第 40 卷 第 2 期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0 No.2

doi:10.3969/j. issn 1007-6522.2023.02.002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
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葛 伟 军 1,方 懿2
(1. 复旦大学 法学院,上海 200438;2. 上海财经大学 法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的非同质化通证(NFT)以及加密数字藏品是区块链技术在数
字资产确权方面的最新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的应用,使得非同质化通证具备了
一定程度的物权特征,但与其底层数字藏品之间的关联却很难仅通过技术手段得以保障。分
析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的结果,建议可对以非同质化通证为代表的区块链数
字资产进行针对性立法,以保护其上承载的财产性权利;同时,对于非同质化通证与其底层数
字藏品可能发生的在技术上、合法性上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疏离,有必要引入部分中心化和
实名制的链外机制,如此才能化解加密数字藏品的内生风险,构建稳定的法律环境。
关键词:区块链;智能合约;非同质化通证;加密数字藏品;艺术法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23)02-0020-16

自 2017 年以来,社会各界对区块链、加 NFT 数字艺术品交易规模达到 140 亿美元,


密货币和智能合约的关注度迅速升温,区块 约是 2019 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总额 105.7 亿美
链成为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 而自 2021 年 [1]
元的 1.3 倍。 ① 随着 NFT 数字艺术品在国外
以来,依托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艺术品在网 的 火 爆 ,NFT 交 易 平 台 在 国 内 也 如 雨 后 春
上屡屡拍出天价,使得这种形式为非同质化 笋,只是由于国内对虚拟货币相关交易始终
通 证(non-fungible token,NFT)的 数 字 艺 术 处于强监管的态势,故当前国内平台都主推
品一夜“出圈”,成为区块链领域的热词。据 数字藏品的概念;但实际上,国内的加密数
第 三 方 数 据 机 构 Nonfungible 统 计 ,2021 年 字藏品与国外的 NFT 数字艺术品在技术逻

收稿日期:2022-03-23
基金项目:2018 年司法部研究项目(18SFB2036)
作者简介:葛伟军(1975- ),男,浙江宁海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方懿(1983- ),女,浙江宁波人。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以上数据参见陈嘉玲:
《魔幻的 NFT 拍卖》,载《中国经营报》2022 年 2 月 21 日,第 B09 版。

— 20 —
第2期 葛伟军,方 懿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2]4
辑方面并无本质差异。 (一)诞生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 NFT
与其他互联网科技领域的新兴事物一 从市场的热烈反响上看,NFT 能够有效
样 ,加 密 数 字 藏 品 的 出 现 与 走 红 具 有 两 面 实 现 数 字 确 权 和 流 转 ,并 且 能 够 绑 定 一 些
性:一方面,由于 NFT 市场尚处于早期阶段, 重 要 的 权 利 ,而 这 些 都 和 区 块 链 技 术 以 及
缺乏统一的估值标准和公允的定价体系,其 智能合约的应用有着重要联系。智能合约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有关投机炒作、金融安全 的 概 念 最 初 于 20 世 纪 90 年 代 由 法 律 学 者
[3]
等方面的担忧; 另一方面,在元宇宙的宏大 兼 密 码 学 专 家 尼 克·萨 博(Nick Szabo)提
叙事下,NFT 自身又被赋予了比肩 Web 时代 出,是指一套以数字形式呈现的承诺,各方
传 输 控 制 协 议/因 特 网 互 联 协 议(TCP/IP 协 [6]
通过计算机协议的形式来履行这些承诺。
议)的崇高意义:去中心化地定义和管理一 对 于 区 块 链 智 能 合 约 ,我 国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切数字形态的数字化表现和所有权,保障稀 部发布的《2018 年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对其
[4]
缺性和唯一性。 由于加密数字藏品的主要 定义如下:
“ 智能合约是由事件驱动的、具
特 性 很 大 程 度 上 由 NFT 的 特 征 所 决 定 ,而 有状态的、获得多方承认的、运行在区块链
NFT 的特征又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应用密 之上的且能够根据预设条件自动处理资产
不可分,故本文将先从 NFT 的技术与法律特 [7]
的程序。” 虽然有学者直接将智能合约定
征入手,后在此基础上叠加分析作为底层资 义 为“ 通 过 计 算 机 系 统 运 行 而 能 够 自 动 履
产的数字藏品,然后引入对加密数字藏品法 [8]
行的合同”, 甚至有国外立法也直接将智
律属性与内生风险的探讨,并在最后提出对 能合约作为法律合同对待,① 但总体而言,
加密数字藏品进行法律规制的思路与建议。 对于智能合约是否能够以及在何种情况下
能够构成法律合同尚无统一认识。相对而
一、从 NFT 到加密数字藏品
言,没有争议的是,智能合约在多数场景下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艺术家们一直在努 的应用都会涉及交易各方权利义务的变
力为数字艺术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 [9]
动,故其实施后果无疑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式。但由于互联网数据可被自由复制的基 其中,合同履行的“自动性”被认为是智能合
本特征,使得数字艺术品的稀缺性难以得到 约最为标志性的特征:智能合约(至少部分)
体现,这与实体艺术品所拥有的稀缺性或唯 是自动执行的,并且不需要人类的干预,甚
一性是相违背的。 而借助 NFT 这一区块链
[5] [10]1
至在一些情况下不允许人类的干预。 区
智能合约下的特殊载体,数字艺术品得以在 块链智能合约的这些特征又对基于其诞生
网络环境中重新体现稀缺性的特征,并因此 的 NFT 产生直接影响。
具备数字资产的属性。数字艺术品的 NFT NFT 的概念最早脱胎于以太坊公链上
化在我国当前的监管环境下即形成所谓的 的标准智能合约,且时至今日,尽管交易费
加密数字藏品,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用(即部署和调用智能合约的 GAS 费用)猛

①美国伊利诺伊州 2019 年颁布的《区块链技术法》将智能合约直接定义为“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验证


并存储为电子记录形式的合同”。参见 Blockchain Technolocy Act(HB5553,2019),Sec. 5,http://www.
ilga.gov/legislation/BillStatus.asp?DocNum=5553&GAID=14&DocTypeID=HB &SessionID=91&GA=100。

— 21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年

涨,但以太坊智能合约依然是用于创设和交 空 间 中 由 个 人 、企 业 、国 家 拥 有 或 者 控 制
易 NFT 最为流行和普遍的工具。 据以太坊 ①
的、以数字形式存在的、预期能带来经济利
官网的介绍,NFT 的定义与特征如下:NFT 是 [13]
益的资源。 区块链数字资产是数字资产
我们可以用于代表独特物品所有权的通证。 的下位概念,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登
其主要特征为:
(1)一种将任何独特物品表 记、存储、持有、转让或交易的新型无形资
(2)NFT 为内容创
现为以太坊资产的方式; [14]82
产。 考虑到区块链的基本构造必然包括
建人赋予了比以往更多的权力;
(3)由以太 公钥和私钥等加密技术的运用,② 故对基于
[11]
坊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提供支持。 NFT 在 区 块 链 技 术 的 数 字 资 产 ,用 加 密 资 产 来 指
区块链上的创建和首次发行被形象地称为 称 也 符 合 其 本 质 特 征 ,包 括 加 密 数 字 藏 品
(mint)。从实践来看,NFT 与智能合
“铸造” 的 称 谓 也 是 沿 用 了 这 一 习 惯 。 另 外 ,不 论
约关系密切,没有智能合约就没有 NFT 的诞 是 哪 种 形 态 的 区 块 链 数 字 资 产 ,本 质 上 都
生。NFT 是通过智能合约进行铸造,由智能 可 以 通 过 数 字 通 证 的 形 式 得 以 体 现 ,而 根
合约分配所有权并管理它们的可转让性。 据数字通证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替代
当有人创建或铸造 NFT 时,他们会执行存储 (fungible)的 标 准 ,又 可 将 数 字 通 证 分 为 两
在 符 合 不 同 标 准 的 智 能 合 约 中 的 代 码 ,如 类 :一 类 是 所 谓 的 同 质 化 通 证(fungible
ERC721。 其 中 ,ERC(Ethereum Request for token),其特征是可以相互替代、具有相同
Comment)指 的 是 一 套 智 能 合 约 代 码 的“ 标 属 性 并 可 进 行 拆 分 ;而 现 今 主 要 用 于 承 载
准”,例如基于 ERC721 可以形成不能分割的 和代表数字艺术品的 NFT 则是非同质化通
单一 NFT,该套标准定义了最低限度的接口/ 证,其特征是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
[15]
所 有 权 细 节 、安 全 标 准 以 及 元 数 据 的 内 二,类似于艺术品。
容——这些都是交易和发行通证所必要的; NFT 发端于 2017 年,至今为止,已经被
而基于 ERC1155 则可以形成可分割的整套 广泛应用于数字艺术、收藏品、游戏、域名、
NFT,其基于降低交易和存储成本的理念,将 体育、元宇宙等领域;并且,NFT 并不一定只
多个不同的 NFT 进行批量处理,打包进一个 能绑定数字藏品,其同样可以被用于绑定实
[12]
标准合约。 创建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 体物品,例如为实体艺术品、汽车甚至土地
[16]5
要,选择不同的合约标准进行部署,以铸造 等资产的交易提供更为有效的市场。 从
和交易不同种类的 NFT。 链上或者链外的角度来看,如果 NFT 本身绑
(二)作为数字资产表现形式的 NFT 定的是链上数据,那么其分类可能就是“链
从 广 义 上 讲 ,数 字 资 产 指 的 是 在 网 络 上资产”;如果 NFT 绑定的不是链上数据,而

①根据 NFT 统计平台 Cryptoslam 的实时统计,2022 年 3 月 16 日访问查看之前一周的交易数据,显示以


太 坊 平 台 上 NFT 一 周 的 交 易 量 超 过 3 亿 美 金 ,超 过 其 他 所 有 公 链 的 交 易 量 总 额 。 参 见 https://
cryptoslam.io/,2022 年 3 月 16 日访问。
②加密(crypto)是支撑相关系统的关键技术——密码学的缩写,用于确保加密资产安全地传输给预期
《加密资产》,林华等译,中信出版集团 2019 年
的接收人。参见[美]克里斯·伯尼斯克、杰克·塔塔尔著:
版,第 49 页。

— 22 —
第2期 葛伟军,方 懿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是链外数据甚至实物资产,那么其分类可能 智能合约的应用直接相关,而以 NFT 链接数


[10]1
就被归入“链外资产”。 此外,也有观点认 字艺术品后即可使得该数字艺术品在形式
为 NFT 可以被应用于非财产的领域,例如身 上具备上述特性。
份识别等具有唯一标记及限定数量的可追 与国外的 NFT 数字艺术品相比,国内的
溯电子凭证,故不宜将 NFT 直接限定为“资 加密数字藏品主要是基于各大厂商的联盟
[17]64
产”或“财产”。 该观点值得商榷:一方面, 区块链进行铸造,通常一并发行多个同样内
当前 NFT 的主流应用以及人们期待其发挥 容的数字藏品,并限制二级市场的流转。为
重要作用的领域主要在资产确权,故首先应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 金 融 风 险 ,各 大 发 行 平
强调其核心属性;另一方面,对数字资产所 台 纷 纷 放 弃 使 用 含 有 NFT 的 称 呼 ,而 是 改
包含的“经济利益”应做广义理解,很多原本 用 数 字 藏 品 的 概 念 对 其 进 行 指 称 ;由 于 不
并不直接对应任何经济利益的数据或信息, 允许二级市场交易,只允许收藏,因此用藏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都可能具有经济价值。 品来指称更符合其在国内监管环境下的交
故 此 ,NFT 作 为 数 字 资 产 的 表 现 形 式 应 无 [2]4
易属性。 但 即 便 如 此 ,加 密 数 字 藏 品 同
争议。 样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来保证其在网络中的
(三)数字藏品 NFT 化形成的加密数字 不 变 性 与 稀 缺 性 ,只 是 在 目 前 的 使 用 场 景
藏品 下 弱 化 了 其 交 易 性 与 流 动 性 ,简 化 了 其 智
NFT 是数字资产的表现形式,其可以链 能 合 约 条 款 设 计 ,其 与 NFT 数 字 艺 术 品 在
接不同内容的底层资产,而在国外引起热潮 本 质 上 仍 是 一 致 的 。 2022 年 4 月 ,中 国 互
的 NFT 主要链接的底层资产即是数字艺术 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
品。在此背景下,NFT 数字艺术品也经常被 业 协 会 联 合 发 布 了《关 于 防 范 NFT 相 关 金
直接简称为 NFT,这可能使人误以为 NFT 只 融风险的倡议》,明确提出要发挥 NFT 在推
能被用于链接数字艺术品。本文中对 NFT 动 产 业 数 字 化 、数 字 产 业 化 方 面 的 正 面 作
的指称则将回归其原始含义,即非同质化通 用,确保 NFT 产品的价值有充分支撑,支持
证,以 NFT 链接数字艺术品形成的数字资产 正版数字文创作品,坚决遏制 NFT 金融化、
则将表述为 NFT 数字艺术品。当前,全球最 证券化倾向。②从该倡议反映出的监管态度
大 的 NFT 数 字 艺 术 品 公 开 交 易 平 台 是 可以看到,区块链 NFT 技术依然是国内数字
OpenSea, 其对 NFT 的特性有如下描述:

(1) 藏品的底层技术逻辑,监管的重点在于防范
标准化;
(2)交互操作性;
(3)可交易性;
(4) 数字藏品的潜在金融风险,而对 NFT 在数字
流动性;
(5)不变性和可证实的稀缺性;
(6) 文创方面能够发挥的正向作用则是给予肯
[18]1
可编程性。 容易看出,上述多个特性都和 定。由此,下文在分析加密数字藏品的属性

①OpenSea 平台是世界上首个可公开交易、基于以太坊的 NFT 藏品的平台,且至今为止仍维持世界范围


内最大的交易规模。参见官网介绍 https://opensea.io/about,2022 年 3 月 16 日访问。
②参见苏向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三协会倡议:坚决遏制 NFT 金融化证券化倾向》,证券日报网
2022 年 4 月 13 日发布,http://www.zqrb.cn/finance/hongguanjingji/2022-04-13/A1649849821091.html,2022
年 7 月 3 日访问。

— 23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年

与风险时,一方面将继续结合 NFT 自身的技 用代码将包括如下内容:首先,代码需引用


术原理进行探讨,一方面也将重点讨论数字 ERC721 的 标 准 合 约 ,并 引 入 有 关 NFT 铸
藏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以期 造 的计数功能;其次,编码铸造指令,即一
对本土语境下的加密数字藏品提出更有针 个新的 NFT 被铸造之后,可以由合约调用者
对性的规制建议。 具 体 指 定 铸 造 到 哪 个 以 太 坊 账 户(owner
address)。以上就完成了一段基本的 NFT 合
二、加密数字藏品的
约内容,虽然代码看起来非常简约,但却已
技术原理与法律属性分析
经可以进行链上的合约部署。
根据当前主流的区块链平台之实践, 2. 调用智能合约完成 NFT 铸造
NFT 数字艺术品的创设与交易均离不开智能 通过前面的合约部署之后,就可以在以
合约的应用。智能合约可通过类似于 if-then 太坊上搜到已经创建的合约地址。 ② 调用者
的条件语句设定,在满足前提条件的情况下 (不限于合约的创建者,而是任何根据合约
自动执行对应的交易行为、获得预设的交易 设置的权限能够调用该合约的人)可以通过
[19]
结果。 以下我们就来具体观察如何铸造一 简单的 mint 命令调用该合约并完成 NFT 的
枚 NFT,因本文讨论的主题是加密数字藏品, 铸造。程序运行的效果即调用该合约地址
故以最为类似且最为典型的 OpenSea 上的测 的合约来执行 mint 的指令,同时指令将该铸
试案例为样本来进行观察。此外,根据杭州 造完成的 NFT 关联到某一用户地址,通过这
互联网法院审理的“NFT 侵权第一案”一审判 一铸造过程,每一个新铸造的 NFT 将根据合
决书中的描述,该案中涉及的国内 NFT 交易 约 被 赋 予 自 己 的 通 证 编 码(token ID)。 同

平台采取的也是类似的铸造过程。 时,初始的智能合约中会持续记录根据本合
(一)使 用 智 能 合 约 铸 造 NFT 的 技 术 约 一 共 铸 造 了 几 枚 NFT,每 个 NFT 各 自 的
原理 token ID,以及每个 NFT 现在分别属于哪个
1. 使用以太坊合约标准编辑基本的 NFT 地址。
合约 3. 添加元数据
以太坊提供了多个标准的智能合约内 通过智能合约的部署提供了可以用来
容 对 NFT 的 构 成 进 行 定 义 ,以 直 接 使 用 铸造 NFT 的工具,但仅依靠合约自身的内容
ERC721 为例,关于 NFT 的一段最简单的可 并不足以让使用者真正铸造一枚有价值的

①例如均涉及智能合约代码的设定以及元数据的上传等,参见杭州互联网法院(2022)浙 0192 民初
1008 号民事判决书。
②以太坊上主要有两类账户,一类是外部账户(externally owned accounts),一类是合约账户(contract
accounts)。其中外部账户是由用户创建并通过私钥自主管理和使用的,其不关联任何代码,主要是用
于储存以太币和发起交易;而合约账户则主要关联的是被创建好的智能合约,主要由合约代码进行控
制,一旦智能合约被创建,其就只能按照已经设定好的代码规则进行执行,一旦合约账户接收到与其有
关 的 信 息 ,就 会 被 激 活 并 按 照 编 码 规 则 进 行 反 应 。 参 见 Ethereum: Ethereum Whitepaper,https://
ethereum.org/en/whitepaper/。

— 24 —
第2期 葛伟军,方 懿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NFT。因此,元数据的添加过程不仅是 NFT 化的存储方式来进行元数据的链接,确保元


真实价值的核心,也是有关加密数字藏品法 数据链接的稳定性。
律属性与风险的关键环节。元数据的主要 4. 其他权利内容添加
功能是对一个特定的 token ID 提供描述性的 除了以上基本功能之外,通过初始智能
信息。在著名的 NFT 加密猫(CryptoKitties) 合约内容的编写,我们还可以扩展与 NFT 实
项 目 的 场 合 ,元 数 据 可 以 提 供 数 字 猫 的 姓 际权利行使相关的多种内容。此处具有典
名、图片、描述以及其他特征。以上元数据 型意义的案例依然是关于加密猫。加密猫
可以通过在智能合约中提供的专门链接实 游戏的基本逻辑在于,允许用户收藏和繁殖
现同 NFT 的绑定。在 ERC721 标准合约的场 虚拟猫,这些数字猫在外观和特征方面有所
合,这一机制被称为 token URI,在将元数据 不同,无法复制、销毁或带走。加密猫的整
和 token URI 关联后,最终合约会向特定的 个繁殖过程包括代际的追踪都是在链上完
token ID 返回一条确定的公开 URL 信息,即 成,其繁殖完全依赖于编写完成的智能合约
“https://”格式的链接路径,通过该链接便可 内容,即通过内设的闭源智能合约来决定一
[18]1
以打开并展示元数据。 只小猫的“基因编码”,并进而决定新生小猫
NFT 的元数据可以有链上与链外两种 [18]1
的特征。
存储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就将元数 5. 智能合约的关键作用
据存储于链上的方式而言,其优点是显而易 通过上述步骤和状态总结,我们可以看
见的:元数据能够永久留存在 token 之中,其 到智能合约的应用对于 NFT 的权利属性与
生命周期将超越任何原始的应用程序或网 权利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从 NFT 自
站。但其缺点也同样显著:由于以太坊区块 身的控制权与支配权来看,区块链的分布式
链现有的在技术层面上的存储限制,导致实 加密账本技术显然是确保其稳定性的前提;
际上大多数的元数据都是存储在链外的。 [16]8
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智能合约在 NFT 铸
元数据的链外存储也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 造与流转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正是由于智能
存储在传统的中心化服务器上,第二种是存 合约事先约定的调用功能与持续的追踪功
储在去中心化的服务器上。其中,通过中心 能,才使得 NFT 在链上能够具有更为清晰的
化服务器存储的元数据,其缺点是非常致命 唯一性与可追溯性。其次,NFT 所实际承载
的:首先,有权登录中心化服务器的开发者 的权利内容可由智能合约进行编辑。从原
可以随时更改元数据的内容,这将使得 NFT 理上说,同一种类的 NFT 共可铸造多少枚,
的核心数据变得不确定;其次,如果中心化 NFT 是否可以转售交易、是否可以复制、是
服务器遭遇攻击或者被主动关停,那么 URL 否可以销毁,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可能直
的链接就会直接失效。正是由于上述原因, 接影响 NFT 价值的特征性设定,都可以在智
越来越多的开发者选择使用 IPFS 等去中心 ①
能合约中进行编码,并永久性地和由其铸造

①即星际文件系统(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


是一种点到点的去中心化文件系统。通过分布式存储多
个数据文件副本,IPFS 协议被认为可以用于创建一种更加永久的网络文件系统,使得数据难以被删除。
参见刘昌用等:
《区块链:
密码共识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 年版,
产业与应用》, 第 162-163 页。

— 25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年

的 NFT 联 系 在 一 起 。 除 了 可 以 占 有 以 外 , 和持续追踪。由此,NFT 通过区块链和智能


NFT 的权利人是否可以对 NFT 进行使用、收 合约的功能结合,可以实现其独特性、排他
益、处分,以及如何使用、收益、处分,都要视 性、不可复制、难以篡改等诸多功能,从而使
原始的智能合约内容而定,且一旦确定即无 得区块链账户的私钥持有人对 NFT 的权利
法改变。 更接近于物权保护体系下的所有权的功
[14]85
(二)加密数字藏品的物权特征与财产 能。 事实上,在区块链诞生之前,世界上
属性 就存在数字资产,只是对于如何“拥有”数字
加密数字藏品之所以能够区别于普通 资产和如何转移资产存在不确定性。而区
的数字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载底 块链技术的应用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数
层数字藏品的 NFT 自身的特征与属性。从 字资产的性质,赋予了使用者所有权和管理
上文所介绍的 NFT 技术原理中,可以看到在 [18]1
的能力。
铸造 NFT 的过程中,智能合约编码中直接出 其次,如果承认对 NFT 的权利保护可以
现了“owner address”的字样。这一表述直接 赋予物权的效力,那么以加密数字藏品为代
让人联想到所有权的概念,某种意义上说与 表的 NFT 资产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能不能
其 所 依 附 的 smart contract 有 着 异 曲 同 工 之 够被特定的物权法律体系所涵盖,则是法律
妙 :此 contract 是 不 是 法 律 上 的 contract,彼 层面需要考虑的另一问题。如前所述,认为
owner 又是不是法律上的 owner,都需要论证 NFT 是一种数字资产的表现形式应无争议:
而非望文生义。NFT 能够通过区块链技术 NFT 本身具有经济价值,且是以数字形式存
实现对于底层资产的数字映射被通证化的 在的客观资源。但数字资产本身能否构成
权利证明(tokenized proof of title)之功能,虽 物权体系下的“物”,即权利客体,则要视各
然这样的通证化证明可以被创设,但以法律 国物权法或财产法的不同规定而有所区别。
的标准来描述的所有权状况则有所不同。 [20]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以下简称
首 先 ,从 区 块 链 和 智 能 合 约 的 特 征 来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
“ 物包括不
看,调用智能合约铸造成的存储于区块链账 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
本上的 NFT 具有某些物权的特征。在 NFT 的 依 照 其 规 定 。”那 么 很 显 然 ,NFT 并 非 不
的铸造过程中,通过智能合约代码的调用, 动产,与既有的动产实例也存在较大差异,
使得根据该特定地址智能合约生成具有特 同时并没有法律规定其作为物权的客体,
定 token ID 的 NFT,并且根据合约代码的执 因 而 在 我 国 的 法 律 体 系 下 ,要 将 其 直 接 视
行将该 NFT 关联至特定账户地址。此后,对 为 物 权 的 客 体 存 在 障 碍 。 非 但 如 此 ,即 使
该账户地址拥有私钥的使用者,便可借助于 是 在 其 他 大 陆 法 系 国 家 ,将 电 力 等 无 体 物
区块链技术的加密功能,通过对账户地址的 作为物权客体的观点,通常也要配合“实物
控 制 实 现 对 其 账 户 中 所 关 联 的 NFT 的“ 所 存 在 、物 理 感 知 ”等 额 外 标 准 ,而 NFT 与 之
有”。随后,这一具有特定 token ID 的 NFT 可 前 的 无 体 物 类 型 存 在 巨 大 差 异 ,这 导 致 在
以通过交易从当前的账户再转移到新的账 大 陆 法 系 的 物 权 体 系 下 ,NFT 在 全 球 范 围
[17]62
户地址,而这一新的账户地址又会根据原始 内被确认为物权的客体存在难度。 因
合约的设定回传给合约账户,进行信息更新 此 ,对 于 此 类 具 有 财 产 属 性 但 又 因 现 行 法

— 26 —
第2期 葛伟军,方 懿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学理论与法律规定所限无法受到物权保护 以技术的方式生成权利凭证和起草交易合
的 资 产 ,需 要 通 过 新 的 立 法 或 司 法 途 径 予 同。上述司法观点也明确支持将 NFT 本身
以规制和保护。 认定为一种权益凭证。但是,其与传统的法
(三)NFT 与底层数字藏品之间的关系 律通证之间存在差别,在当前的加密数字藏
在加密数字藏品的场景下,NFT 的唯一 品领域,一方面并无可对应的成熟的法律通
性和稀缺性主要来源于其元数据的上传,即 证规则,另一方面 NFT 与其底层数字藏品的
其底层数字资产,加密数字藏品的价值在本 关系也与传统法律通证存在较大区别,这会
质上也取决于底层数字藏品自身的价值。而 导致 NFT 在该领域的通证化法律效力存在
不论是链上元数据或是链外元数据,NFT 与 争议,并因此引发相应的法律风险。
其底层数字藏品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应如何
三、加密数字藏品的内生风险
定性,也是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并且,相较
于 NFT 形式的数字资产是否具有物权属性而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藏品存在
言,NFT 与底层数字藏品之间是否具有足够 多 方 面 的 风 险 ,有 些 是 由 于 技 术 安 全 性 能
紧密以及正当的联系,才是真正能够决定加 不 足 导 致 的 ,有 些 是 因 为 各 国 监 管 环 境 差
密数字藏品未来命运的关键。 异 导 致 的 ,还 有 些 是 因 为 市 场 投 机 行 为 而
[22]237-238
我们可以尝试从法律角度来理解“通证 导致。 本部分讨论的重点并非这些
化”
(tokenization)的含义。事实上,
《布莱克 外部风险,而是由于加密数字藏品自身的技
法律大辞典》既已收录“token”一词,将其定 术与法律结构所导致的内在风险。
[21]615
义为“关于一项事实存在的明确证据”。 (一)权利证明与底层数字藏品的疏离
尽管没有称之为通证化,但实践中通证化在 有关加密数字藏品的 NFT 在其通证化
法律领域已经存在了多个世纪,体现为权利 的过程中,在两个层面上可能和底层资产发
凭证的相关机制:债务的通证化形成的可转 生疏离,从而导致其作为权利证明而无法发
让票据;公司股份的通证化形成的可流通证 挥人们所期待的具有法律或商业意义的
券;不动产登记制度下的产权证书;以及作 功能。
为典型的权利凭证代表的提单,这些都可以 第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区块链账本
视作是法律通证的具体表现。 [21]615-625
NFT 在 只是存储相对简约而非复杂的数据,这其中
通证化的核心原理上和这些法律工具是一 的原因或许是,一件作品的数字表征若全部
致的,甚至 NFT 自身就是一些法律通证的数 被 储 存 在 区 块 链 上 ,那 会 消 耗 过 多 的 链 资
字化替代品。 源 ,用 相 关 加 密 代 币 支 付 的 成 本 也 会 非 常
因此,将 NFT 作为一种通证化的权利证 [23]
高。 这就导致多数 NFT 项目考虑到成本原
明来对待,从本质上看是符合其技术结构和 因,实际上其元数据都是储存在链外的,也
使用场景的。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 即通过 URL 的方式和特定 NFT 的 token ID 进
“NFT 侵权第一案”的一审判决中,法院直接 行链接。NFT 自身可以被追踪或控制,但这
认定 NFT 指的是“非同质权益凭证”,其不存 一链接地址则不受区块链规则的限制,凡是
储数字作品文件,只是记录了数字作品文件 有权对这一 URL 地址进行管理的人随时可
的数据特征;而平台用户铸造 NFT 的过程即 以撤换图片或使得链接失效。这一所谓的

— 27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年

“404 error”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已有众 平台上以 NFT 的形式进行出售,而另外一些


多的 NFT 数字艺术品持有人报告了此类事 加密行业知名人士的推文也被他人利用并以
[24]
件。 此外,还有一个同样现实的问题,即一 NFT 的 形 式 拍 卖 ,包 括 加 密 资 产 管 理 公 司
幅画作即便其 URL 始终保持不变,甚至其元 CoinShares 的 首 席 战 略 官 Meltem Demirors
数据是保存在链上的,该 NFT 也仅能确保其 [22]237-238
等。 现实已经告诉我们,加密数字藏品
在区块链上具有唯一性,而无法控制同样的 尤其是在匿名化区块链平台的环境下,在这
元数据是否会在其他区块链上被铸造成内 方面引起的争议将不可避免。
容类似或完全一致的加密数字藏品。尤其 (二)加密数字藏品的著作权问题
是在国内的环境下,由于存在数量众多的联 除了以上所述的以明显盗用或冒用手
盟区块链以及相应的发行平台,如发行平台 段发行加密数字藏品的合法性问题之外,数
与原始权利人之间不进行特殊约定,则原始 字藏品自身的特性可能导致其在所有权保
权利人完全有可能在多个区块链以及多个 护之外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引起更多细节
平台上发行同样的加密数字藏品。因此,从 化的法律风险。简而言之,即使 NFT 的铸造
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水平和发展现状来看,虽 在合法性上没有问题,但购买加密数字藏品
然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但单纯使用现有的 后持有人所享有的权利内容到底为何,这将
技术手段,还并不能确保 NFT 所代表的底层 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数字藏品在现实世界中具有真正的唯一性 可从艺术家对艺术品的传统权利理论
和稀缺性,而这可能使得加密数字藏品的商 入手来分析这一问题。艺术家对其创作的
业价值大打折扣。 作品享有两大权利:一是所有权,二是著作
第二个层面是法律层面。NFT 的铸造者 权 。 著 作 权 与 所 有 权 都 属 于 绝 对 权 ,两 者
[25]365
为智能合约的调用者,其有权添加任何元数 都具有绝对性、排他性等特征。 以一幅
据到所铸造的 NFT 中。此时一个前提性的问 画为例,其上包含着两类财产性的因素:其
题就产生了,任何人都有权上传此刻在其控 一 是 由 作 品 呈 现 的 知 识 产 权 ,由 著 作 权 制
制下的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文件,而无需 度进行保护;其二是传统的财产权,由该画
证明其是这些数字藏品的原创者,或者以其 作的物理形式得以体现。画作的购买者获
他方式享有合法权利。对现实世界来说,这 得 画 作 的 财 产 权 ,而 画 作 的 创 作 者 继 续 享
同 样 将 导 致 一 个 真 实 的 风 险 ,即 原 始 铸 造 [26]
有著作权。 通常而言,艺术品的所有权与
NFT 的人对底层数据资产根本不享有任何权 著 作 权 是 分 离 的 状 态 ,正 如 我 国《著 作 权
利,而是以侵权的方式盗用他人的数据进行 法》第二十条所规定,
“ 作品原件所有权的
铸造并交易。以此种方式留存于世的加密数 转移,不改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仅在有
字藏品显然从一开始就不具有合法性,即便 限 的 场 景 下 ,部 分 著 作 权 可 能 随 原 件 的 所
再怎么使用技术手段确保该非法数据的唯一 有权转移而转移,例如“美术、摄影作品原
性和稀缺性,也不可能纠正其最初的侵权行 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只是该条
为。这方面的争议事实上已大量发生,例如 在加密数字藏品的场合中应如何具体适用
有人冒充著名漫画家德里克·劳夫曼(Derek 可能也存在争议。加密数字藏品虽然从某
Laufman),以作者身份将他的作品在 Rarible 种意义上可以被定性为是“数字化原件”,

— 28 —
第2期 葛伟军,方 懿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但同一项底层数字藏品可以通过不同的 联的图片以及描述。 ② 这一模式执行了对数


NFT 铸 造 出 多 个 副 本 ,其 中 每 一 份 都 可 以 字藏品所有权和著作权的二分法,理论上似
说 是 独 立 的 数 字 原 件 ,该 原 件 形 式 在 唯 一 无问题。但即便如此,NBA TOP SHOT 已经
性上与实物艺术品的原件存在重大区别。 引发投资者对 Dapper Labs 的诉讼,其主要理
除 了 极 为 有 限 的 例 外 ,加 密 数 字 藏 品 的 所 由是 Moment 的发行已在实质上构成美国法
有 权 与 著 作 权 并 无 天 然 关 联 ,根 据 当 前 下的证券发行,而许多投资者并不具备必需
NFT 与 其 底 层 数 字 藏 品 之 间 的 关 系 ,显 然 的技术知识与金融知识以充分评估其投资风
在创设 NFT 的时候标准智能合约只关注了 险,其中包括该 NFT 资产的持有人并未获得
其 所 有 权 的 保 护 ,也 即 NFT 的 持 有 人 有 权 与 Moment 视频相关的任何知识产权权利。③
管 理 和 控 制 的 是 所 谓 艺 术 品 的“ 数 字 化 原 尽管这一引人注目的诉讼尚未有明确结论,
[14]86
件”,而与其背后的著作权无关。 但对于加密数字藏品的投资者而言,由于对
然而这一权利的两分法对普通投资者而 所有权和著作权的分离缺乏认识,再加上数
言并不熟悉,当前 NFT 的热潮又容易让人误 字藏品发行者可能作出的误导性宣传,在此
以为通过购买 NFT 即可获得数字藏品对应的 情况下的法律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一切权利,因而这其中存在风险。以著名的
四、加密数字藏品的规制路径
NBA TOP SHOT 为例,这本是一个由美国国
家篮球协会(NBA)官方与 Dapper Labs 合作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对于加密数字藏
建立在 Flow 区块链上的 NBA 球星卡 NFT 发 品的法律属性及相关风险要分三个层面去
这种 NFT 名为
行平台, “Moment”
,是将球员在 讨论:第一个层面是加密数字藏品作为区块
比赛中的精彩时刻通过短视频的形式铸成 链数字资产的属性及保护路径;第二个层面
NFT 发 行 ,并 且 通 过 发 行 数 量 来 确 保 这 些 是 NFT 如何与底层数字藏品建立有效且合
Moment 的稀缺性。 其中,Dapper Labs 在其

法的连接;第三个层面是如何构建适合加密
使用协议中明确保留了与这些 Moment 相关 数字藏品的著作权授权体系,从而使得加密
的一切知识产权性质的权利:购买者不得进 数字藏品从整体上能够体现其真实价值并
行任何商业用途,也不得对其进行二次创作 使持有人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
或在其他作品中使用;如果发现购买者有违 (一)立 法 明 确 加 密 数 字 藏 品 的 财 产
反协议的行为,则 Dapper Labs 可以直接终止 属性
购买者使用其账户,或删除与其 Moment 相关 通过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的应用,使

① 有 关 项 目 介 绍 参 见 Shlomo Sprung,NBA Top Shot 101: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Start
Collecting ,https://boardroom.tv/nba-top-shot-faq-quick-start-guide/。
②有关条款约定参见 Darius Gambino,Zachary Kizitaff: NBA Top Shot Moments – What Are You Actually
Buying?,https://www.jdsupra.com/legalnews/nba-top-shot-moments-what-are-you-3632095/。
③ 有 关 诉 讼 的 相 关 情 况 参 见 Omar Faridi,Legal Analysis: NFT Lawsuit Alleges Sale of NBA Top Shot
Moments by Dapper Labs Violates Securities Laws,https://www.crowdfundinsider.com/2021/05/175423-legal-
analysis-nft-lawsuit-alleges-sale-of-nba-top-shot-mome nts-by-dapper-labs-violates-securities-laws/。

— 29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年

得以加密数字藏品为代表的 NFT 资产在一 装置(D.E.E.P),相关权利可被发行、登记、保


定程度上具备了类似于物权的特征。但对 存或转让。而将 NFT 的特征与 CMF 第 522-2
于传统的物权框架进行突破需要足够长的 条所描述的定义进行比对,NFT 基本上可被
[29]
时间和足够充分的理由,因而针对新类型的 定性为法国法定义下的数字资产。 法国的
财产通过新的法律规则进行规制可能是更 这一立法模式即对新型财产权利进行独立
为现实的路径。例如我国《民法典》第一百 规定,明确肯定了其财产属性,是可以借鉴
二十七条即规定:
“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 的立法思路。
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条即为 权利是私法的中心概念,但同时,权利
新型财产权利的单独立法进行了铺垫,只是 又是一个具有发展性的概念,
“ 某种利益具
我国目前尚未进行相关立法;并且,从立法 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时,得经由立法或判例学
[30]
本意和用语来看,
“ 网络虚拟财产”的具体概 说赋予法律之力,使其成为权利”。 面对加
念为何,其是否能够包含现今的区块链数字 密数字藏品这一新类型的权利客体,可借由
资产等问题,也并非是无可争议的。 ① 暂且 针对新型财产的特殊立法,一方面可以解决
抛开网络虚拟财产不论,我国目前对于数据 迫在眉睫的对于新型财产权利的法律认可,
的 法 律 属 性 ,主 流 观 点 也 是 承 认 其 财 产 属 另一方面则可以不必强行将新型财产纳入
性,认为应当依法予以保护,但同时并不能 传统物权框架,这可能会是一种比较务实的
构成物权的客体,也不运用所有权的方式进 做法。如上文所述,NFT 自身的权利内容先
行保护,而是普遍呼吁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立 天性地已经由智能合约进行了定义,其权能
[27]
[28]
法以明确数据权益的保护方式。 这对理 组合完全依赖于智能合约的设定,几乎可以
解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以及进行相关 任意架设比例性的权能结构而不受民法教
立法可以提供类似借鉴。 义学规则的限制,这也是学理上很难将其同
[17]62
此外,从国外立法上看,已有国家对区 传统物权进行同等对待的其中一个原因。
块链加密资产进行了单独立法。例如,法国 从权利内容上看,传统的所有权权能主要包
在 2019 年 5 月 22 日颁布的《企业增长与转变 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这些权能在区块
法》中引入了对数字资产的监管,在欧盟各 链 数 字 资 产 的 场 合 未 必 能 够 全 盘 适 用 ,因
国堪称前卫。由此修改的法国《货币与金融 此,为匹配区块链数字资产的实践特征,与
(以下简称为 CMF)第 54-10-1 条,进
法典》 之相关的权利内容有可能变为发行、登记、
而规定了数字资产的列举式定义。具体而 保存或转让,与传统物权之间存在差异。
言 ,依 照 CMF 第 522-2 条 的 规 定 ,代 币(即 无论如何,从商业实践到法律判断,加
token)是指以数字形式呈现的、代表一种或 密数字藏品的财产属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权
数种权利的任何无形财产;借由能够直接或 利概念正在逐步得到认同。例如,在“NFT
间接辨别该财产所有者的分享式电子记录 “NFT
侵权第一案”的一审判决中,法院指出,

①考虑到区块链相关虚拟资产在我国实践中长期未受认可,且《民法典》条文定稿之时,NFT 也尚未进入
大众视野,故该法条是否能够为有关区块链数字资产的立法提供支撑,结论并不明朗。只是从立法目的
上看,
该条意在为新型财产权的单独立法留出可能的路径,
故从该层含义上可提供参考与借鉴。

— 30 —
第2期 葛伟军,方 懿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交易实质上是‘数字商品’所有权转移,并呈 面上,当前的智能合约设计并未提供任何履
现一定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属性。……对于 行保障,
这是明显的机制漏洞。
数 字 作 品 而 言 ,当 其 复 制 件 存 储 于 网 络 空 这方面我们不妨和在历史中沉淀下来
间,通过一个 NFT 唯一指向而成为一件可流 的 法 律 通 证 进 行 一 下 横 向 对 比 :以 提 单 为
通的商品时,就产生了一项受法律保护的财 例,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
产权益。NFT 数字作品持有人对其所享有 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
的权利包括排他性占有、使用、处分、收益 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 ① 提单最
等”。上述司法观点认同了加密数字藏品具 开始的功能只是证明货物运输关系的运输
有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权益,以及其作为数字 单证,但后来出于商业交往中的现实需要,
资产的可交易性,这对进一步在立法层面构 即能够使得买方在尚未取得对货物的现实
筑相关制度将产生积极影响。但法院判决 占有的情况下,转卖货物或者将货物用于融
将持有人享有的权利从数字商品的角度简 资,由此提单被赋予了权利凭证的效力,提
单定性为所有权,并套用了所有权的各项权 单在贸易环节中的流转便可代表货物所有
[31]
能去分析持有人所享有的权利内容,在这一 权的流转。 从提单物权效力的产生逻辑上
点上可能在更为复杂的 NFT 智能合约设计 我们可以看到,提单上是先有运输关系的基
下未必能够完全适用。因此,该结论可能只 础债权,再因商业需求而产生物权凭证的法
是当前法律规定下的权宜之计,建议将来还 律效力。反观加密数字藏品的场合,NFT 与
是需要由更有针对性的立法对此予以完善。 其元数据之间并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基础债
(二)建立 NFT 与底层数字藏品之间的 权关系,至少在链上的活动中并无直接的体
法律联系 现。于是我们看到,出于商业实践的需求,
我们再回到当前加密数字藏品项目的核 NFT 的物权化或者其权利凭证的功能已逐
心问题上,即 NFT 本身和底层数字藏品之间 步被市场接纳,但 NFT 与其底层数字藏品之
从技术和法律层面存在的分离问题。如不能 间则缺少真实的法律联系,这是其与传统法
解决上述问题,将导致对 NFT 的财产权保障 [21]641-642
律通证之间最大的区别。
仅能针对 NFT 自身,是否能及于其底层资产 要解决加密数字藏品在这方面的问题,
具有不确定性。以元数据在链外的 NFT 项目 根据前述讨论将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为例,虽然由 token URI 所返回的“https://”地 第一,NFT 与元数据之间的链接应确保真实
址可以是唯一且不可变的,但该地址是否能 有效,尤其是在采用链外元数据模式的情况
持续准确地提供元数据,则并无如同链上数 下,应明确元数据链接控制者的相关义务,
据一般的确定保障。从某种程度上看,可以 以及在发生链接失效等情形下的相应救济
认为该链接方式建立起的是一种更类似于债 方式;如有可能,也应尽量以智能合约的方
权的关系——即添加元数据以及管理 URL 链 式对此进行约定。第二,元数据的提供者应
接的一方本应有义务保证该元数据的合法性 证明其对数字藏品具有合法权利,可以证明
与链接的持续可用。但遗憾的是,在这个层 其为创作者或已取得创作者的授权进行复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七十一条。

— 31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年

制和传播。第三,通过智能合约代码在技术 宙中作为数字经济基础的实际价值。
可实现的范围内将知识产权的相关授权内 (三)探索构建加密数字藏品的著作权
容也一并写入合约,如无法完全通过代码实 新体系
现的,尤其是对于将数字藏品内容在链外进 与 NFT 所能关联的其他底层资产存在
行商业使用等场景,因而无法通过智能合约 很大差异的是,数字藏品的著作权授权体系
对此进行有效控制和执行,那么就应当通过 可能会对加密数字藏品的商业应用产生重
使用协议等方式对购买者进行明确告知和 大影响,并直接决定其市场价值。一个能够
约定。 用于商业使用且可以进行二次创作的数字
一个明确的结论是,上述内容无法仅在 藏品,即使不在二级市场上再度进行交易,
一个完全匿名化的区块链环境中实现,必然 持有人也可以充分开发该数字藏品的商业
需要借助中心化、实名制的链外机制来确保 价值从而获得回报。当前海外市场上的
数字藏品上链的合法性。究其原因,这与艺 NFT 项目实际上遵循的著作权授权策略各
术家对艺术品在著作权方面享有的精神权利 [33]
不相同: 有的不授予持有人任何著作权权
有关:艺术家对艺术品享有的著作人身权与 利,例如 Cryptopunk 或 Cryptokitty 的场合,其
作者的特定身份不可分离,与作者的声誉、人 著作财产权完全属于项目公司;而有的则授
格、身份以及品德等因素联系在一起,作者的 予 持 有 人 部 分 著 作 财 产 权 ,例 如 购 买 一 个
作品可以视为其人格的延伸,该权利不依赖 Bored Ape(无聊猿)实际上会授予持有人对
[25]372-373
于著作财产权且不可转让。 按照大陆 艺术品进行商业使用并从衍生品中营利的
法系的著作权法理论,
“著作权法首先要保护 权利;还有的则直接将其 IP 开放给公共领
的就是这种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独特的人格 域,例如 Noun 或 CrypToadz 的持有人不会因
[32]
利益”。 因此,至少在加密数字藏品的领域, 购买 NFT 而获得著作权。
不可能在一个完全匿名化的环境中实现数字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除了在区块链上进
藏品的价值认可与流转:一方面可以通过公 行交易和流转之外,利用数字藏品的 IP 价值
布作者身份以及作者声明来确认作品的原创 进行商业开发可能很难用智能合约进行完

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由中心化的商业平台来 整的约定与执行。在此情况下,与该项目配

提供元数据的存储并就此承担法律义务。 套的著作权授权协议就非常重要。在早期
由此,借助链外机制使得 NFT 与其底层数字 通过购买 NFT 数字艺术品从而获得著作权
藏品建立真实的法律联系,再借由区块链和 授 权 的 项 目 中 ,其 著 作 权 授 权 协 议 非 常 简
智能合约实现对 NFT 所有权的控制与管理, 单,仅在“所有权”的标题下用一个条款描述
才可能真正实现加密数字藏品整体作为数字 了持有人可在世界范围内出于创作衍生品
资产的唯一性和稀缺性,体现其在未来元宇 的商业目的而不受限制地使用、复制以及展

①例如,作为成功的商业案例,NBA Top Shot 项目本身是获得 NBA 官方授权的,故其在元数据合法性方


面有所保障。
②例如,OpenSea 平台就有提供元数据存储功能,以确保在其平台上出售的 NFT 元数据不会因为创作者
个人的服务器关闭而使得 URL 失效。

— 32 —
第2期 葛伟军,方 懿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示购买的数字艺术品。 ① 这样的条款内容规
五、结论与展望
定得过于简单,在实践中容易引起争议。例
如持有人能否二次授权他人对该作品进行 经过多年发展,区块链技术已经逐步从
商业使用,项目公司对于数字艺术品到底还 最初的盲目炒作中不断沉淀和积累,逐渐成
保留哪些权利等,最好能够在授权协议中进 为当今的价值互联网甚至是下一代元宇宙
行具体约定。而一些在著作权授权方面更 空间在技术领域的基础设施。通过区块链
为 成 熟 的 项 目 ,例 如 World of Women 的 情 以及智能合约的运用,对数据等无形资产进
况,其授权协议即表述非常完整,持有人通 行登记、确权、存储、交易等,被证明是当前
过购买 NFT 数字艺术品,即可获得完整的著 技术发展水平下的最佳解决方案。NFT 概
作财产权,而项目公司则仅保留署名权与保 念的出现和加密数字藏品的流行为区块链

护作品完整权这两项典型的著作人身权。 技术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又再度引发了对炒
在我国当前有关加密数字藏品的监管 作和泡沫的担忧。因此,对加密数字藏品本
体系下,如果能够通过行业性的标准合同条 质属性的研究及其内生风险的识别就显得
款等形式,探索构建数字藏品本身的著作权 更为必要。
授权新体系,使得加密数字藏品无需经由二 法律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总是落后于前
级市场转让,持有者即可通过其 IP 的商业使 沿技术的发展,但并不是说法律总是站在技
用获得经济回报,那么这无疑会对加密数字 术的对立面。NFT 以及加密数字藏品在未来
藏品的价值体现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此 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人们所期待的作用,体现
外,从著作人身权的角度,若将来加密数字 其应有的价值,除了在技术层面的继续精进
藏品可以进行交易流转,对于数字藏品的创 之外,法律制度的配套设计以及适当规制也
作者而言,如果能够持续从作品转让中获得 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必然是全球化和数字经
版税,则将大大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同 济的时代,法律制度的创新也要顺应时代发
时提升艺术品的品质,而使用区块链智能合 展,
回应数字社会所提出的治理需求。
约编码就能够实现这样的效果。例如,基于
以太坊 EIP2981 标准的智能合约可以将 NFT 参考文献:
后续销售收入的一部分自动分配给初始创 [ 1 ] 任 仲 文 . 区 块 链 领 导 干 部 读 本(修 订 版)
作 者 ,从 而 让 创 作 者 从 二 级 市 场 中 分 享 收 [G].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39.
益。 [16]13
综上,通过智能合约与授权协议在不 [ 2 ] 岳品瑜,廖蒙 . 数字藏品再引争议 去 NFT
同 场 景 下 的 配 合 使 用 ,即 使 不 进 行 新 的 立 [N]. 北 京 商 报 ,2022-03-
化 要“ 换 核 ”
法,也有可能进一步构建加密数字藏品的著 11(004).
作权新体系,从而有利于加密数字藏品在现 [ 3 ] 李 玉 洋 ,李 正 豪 . 搭 上 元 宇 宙 快 车 NFT
实世界中体现其实际经济价值。 火 爆 背 后 暗 藏 风 险[N]. 中 国 经 营 报 ,

①授权条款参见 Yuga Labs LLC,Terms and Conditions(2021),https://boredapeyachtclub.com/#/terms。


② 授 权 条 款 参 见 World of Women,World of Women digital ownership assignment,https://worldofwomen.
mypinata.cloud/ipfs/QmRPn2jf3u5tc47Z2PDJRbzKZhBUyi4qBABfSV CDWeUBPz。

— 33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年

2022-01-10 (C04). 2020:29.


[ 4 ] 长 铗 ,刘 秋 杉 . 元 宇 宙[M]. 北 京 :中 信 出 [14] 司晓 . 区块链数字资产物权论[J]. 探索与
版集团,2022: 137. 争鸣,2021(12): 80-90.
[ 5 ] 王轩 . 区块链技术的新发展——NFT 数字 [15] 焦娟,等 . 元宇宙大投资[M]. 北京: 中译
艺 术 品 及 其 创 新[J]. 投 资 与 创 业 ,2021 出版社,2022:13.
(21): 9-11. [16] 司晓 . 区块链非同质化通证(NFT)的财产
[ 6 ] Nick Szabo. Smart Contracts: Building 法律问题探析[J]. 版权理论与实务,2021

Blocks for Digital Markets [EB/OL]. (7): 3-18.

(2018-01-25)[2021-05-22]. http://www. [17] 苏 宇 . 非 同 质 通 证 的 法 律 性 质 与 风 险 治

truevaluemetrics. org/DBpdfs/BlockChain/Nick 理[J]. 东方法学,2022(2): 58-69.

-Szabo-Smart-Contracts-Building-Blocks- [18] Devin Finzer. The Non-Fungible Token


Bible: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for-Digital-Markets-1996-14591.pdf.
about NFTs [EB/OL]. (2020-01-10)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
[2022-01-10]. https://blog. opensea. io/guides
心 .2018 年 中 国 区 块 链 产 业 白 皮 书[EB/
/non-fungible-tokens/.
OL].(2018-09-05)[2020-02-04]. http://
[19] 欧阳丽炜,等 . 智能合约:架构及进展[J].
www. caict. ac. cn/kxyj/qwfb/bps/201809/P020
自动化学报,2019(3): 445-457.
180905517892312190.pdf.
[20] Claudia Di Bernardino,Andres Chomczyk
[ 8 ] Max Raskin. The Law and Legality of
Penedo,Joshua Ellul,Agata Ferreira,Axel
Smart Contracts [J]. Georgetown Law
von Goldbeck, Robert Herian, Alireza
Technology Review,2017(1): 305-341.
Siadat,Nina-Luisa Siedler. NFT - Legal
[ 9 ] 王延川 . 智能合约的构造与风险防治[J].
Token Classification [EB/OL].(2021-07-
法学杂志,2019(2): 43-51.
22)[2022-02-25]. https://ssrn. com/abstract
[10] UK Jurisdiction Taskforce. Legal Statement
=3891872.
on Cryptoassets and Smart Contracts [EB/
[21] Juliet M Moringiello, Christopher K
OL].(2019-11-25) [2020-2-6]. https://
Odinet. The Property Law of Tokens[J].
lawtechuk. io/explore/cryptoasset-and-smart- Florida Law Review,2022(74): 607-670.
contract-statement. [22] 秦蕊,等 .NFT:基于区块链的非同质化通
[11] Ethereum. Non-fungible Tokens (NFT) 证 及 其 应 用[J]. 智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
[EB/OL]. (2022-01-06) [2022-01-16]. 2021(2): 234-242.
https://ethereum.org/en/nft/. [23] 申 军 . 试 析 NFT 的 技 术 与 法 律 事 宜[EB/
[12] Rakesh Sharma. Non-Fungible Token (NFT) OL](
. 2021-07-17)[2022-02-20].https://
Definition[EB/OL].(2021-12-14)[2022- mp. weixin. qq. com/s/CjbP-rKJEmOkFRBk9
02-05]. https://www. investopedia. com/non- eIpMA.
fungible-tokens-nft-5115211. [24] Usman W Chohan. Non-Fungible Tokens:
[13] 赵 惟 ,刘 权 . 数 字 资 产 :新 基 建 重 构 数 字 Blockchains,Scarcity,and Value[EB/OL].
经济新形态[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03-24)[2022-02-28]. https://ssrn.

— 34 —
第2期 葛伟军,方 懿 区块链智能合约下加密数字藏品的法律属性与内生风险

com/abstract=3822743. s/K_6q_D2Xn4a2dMkW5XuzbQ.
[25] 葛伟军 . 艺术法原理与案例[M]. 北京:法 [30] 王泽鉴 . 民法总则[M]. 北京:北京大学出
律出版社,2021. 版社,2009: 96.
[26] Guy A Rub. Owning Nothingness: Between [31] 王 文 军 . 提 单 项 下 海 运 货 物 索 赔 之 请 求
the Legal and the Social Norms of the 权 基 础 研 究[M]. 北 京 :法 律 出 版 社 ,
Art World[J].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2011: 48-50.
Law Review,2019(5):1147-1218. [32] 王迁 . 著作权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27] 梅夏英 . 企业数据权益原论:从财产到控 出版社,2015:144.
制[J]. 中外法学,2021(5): 1188-1207. [33] Sylve Chevet. The Fundamental Ideological
[28] 郑佳宁 . 数据信息财产法律属性探究[J]. Divide Between Web2 and Web3[EB/
东方法学,2021(5): 43-56. OL](
. 2022-01-27)[2022-07-02].https://
[29] 申 军 .NFT 的 法 律 属 性 究 竟 是 什 么 :以 法 mirror. xyz/sylve. eth/Vkv36_gXeD5ABtLlRm
国 法 和 欧 盟 法 为 例[EB/OL].(2022-01- NwnxS7F_-jsSpX4bRNrIf-uiU.
07)
[2022-01-10].https://mp.weixin.qq.com/

The Legal Nature and Internal Risks of Crypto Digital Collections


under 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s
GE Weijun1, FANG Yi2
(1. Law Schoo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2. Law Schoo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The non-fungible tokens (NFTs) and crypto digital collections are the latest attempt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authenticate the ownership of digital assets.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smart contracts enables the NFTs to acquir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property rights. However, mere
technological means can hardly secure the links between the underlying digital collec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legal nature and internal risks of crypto digital collections suggests that a targeted legislation for blockchain
digital assets represented by NFTs can be made to protect the property rights bearing on them. Meanwhile,
regarding the separation that may occur between an NFT and its underlying digital collections in terms of
technology, legali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some off-chain mechanism of
centralization and real-name system, to reduce the internal risks of crypto digital collections, thus building a
stable legal environment.
Key words: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 non-fungible tokens (NFTs); crypto digital collection; Art Law
(责任编辑:周明园 李孝弟)

— 35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