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古代军事·明朝海禁政策与近代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

明朝海禁政策与近代西方国家
的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
● 王冬青 潘如丹

摘 要: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是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第一次海上军事冲突‚造成冲
突的根本原因是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明朝的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
盾。本文对鲜为人知的屯门之战进行了史料分类和梳理‚并认为中葡关系的恶化导致明朝
强化海禁政策‚对其后“嘉靖大倭寇”的泛滥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明朝;海禁政策;葡萄牙;军事冲突
E2
中图分类号: 9
2/2
94.
9 文献标识码:
A 1
文章编号:00
9-3
451(2
004)0
2-0
138-1
0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具有殖民主义色彩的近代西方国家逐渐侵入远东‚对中
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中国最先遭遇到的是葡萄牙(明朝称之为佛郎机)。
1
510年‚它用武力侵占了印度果阿‚次年又攻陷东西方贸易、交通的要津马六甲(明朝称之
1
为满剌加)‚51
7年(正德十三年)‚同中国开始了首次正式往来。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
(Manuel Ⅰ)派遣使者皮雷斯(Thomas Pirez)出使中国‚希望达成贸易协定‚但遭到明朝政府
的拒绝‚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军事冲突。

(一)海禁政策下的皮雷斯使团访华与外交失败

1
6世纪初是明武宗(1
506-1
521年)在位时期。明自开国以后‚效法汉唐‚要求海外诸
国以“朝贡”的方式‚定期向中国示敬。而中国用数倍价值的回赐品对其补偿‚这种用经济上
的巨大支出换取政治尊崇的薄来厚往‚即为流传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模式
---朝贡贸易制度。但明朝的朝贡贸易与唐宋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即随着明朝与周边
国家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海外私人贸易已蓬勃兴盛‚对明代日益强化的国家专制体制构成了
严重的挑战。同时自明初就存在的“倭寇”等边患‚时常挑衅着明朝的权威。清剿还是羁縻‚
对明朝政府来说始终是个问题‚一方面对内加强海禁政策‚执行“片板不许入海”‚另一方面
对海外诸国来朝设立市舶提举司‚在制度上对朝贡贸易给予保证。“明初‚东有马市‚西有茶
市‚皆以驭边省戍守费。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
·138·

军事历史研究》 2
004年第2期

领之‚所以通夷情‚抑奸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衅隙也。洪武初‚设于太仓黄渡‚寻罢。
复设于宁波、泉州、广州” ① 。相对于明朝执行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
正经历着人类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历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的欧洲概括为四大特点:第一
是地理大发现;第二是欧洲王权兴盛的开始;第三是文艺复兴运动;第四是宗教改革运动② 。
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对社会历史产生的影响。“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
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
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
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③ 。皮雷斯使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中国。
如果说当时明朝政府对葡萄牙出使中国毫不理会‚仍像马可·波罗到中国一样没有信史
武宗实录》:“佛郎机
记载‚则不是事实。无论正史还是私人文集‚均记载其事‚权威之说有《
国差使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并给勘合。广东镇抚等官以海南诸番无谓佛郎机者‚况使
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乃留其使者以请。下礼部议处。得旨:令谕还国‚其方物给与之” ④ 。
静虚斋惜阴录》:
而最为详细的似为顾应祥的《
正德间‚予任广东按察司佥事‚时巡海副使汪 进表赴京‚予带管海道。
蓦有番舶三只至省城下‚放铳三个‚城中尽惊。盖前此番舶俱在东莞千户所
海澳湾泊‚未有经至城下者。市舶提举吴洪赐禀‚予亲至怀远驿审视。其通
事乃江西浮梁人也‚禀称此乃佛郎机国遣使臣进贡‚其使臣名加必丹‚不曾
相见。予即差人往梧州呈禀。三堂总镇太监宁诚、总兵武定侯郭勋俱至。
其头目远迎‚俱不跪拜。总督都御史陈金独后至‚将通事责治二十棍‚分付
提举:远夷慕义而来‚不知天朝礼仪‚我系朝廷重臣‚着他去光孝寺习礼三日
方见。……总督衙门分付:《
大明会典》原不载此国‚令在驿中安歇‚待奏准
方可起送。……后奉旨许令进贡‚至京‚见礼部亦不拜跪。武庙南巡‚留于
会同馆半年有余‚今上登极‚将通事问罪‚发回广东‚逐之出境⑤ 。
可见‚葡萄牙使团抵达中国伊始‚就同中国方面形成了认识上的矛盾。首先‚葡使来华
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贸易活动‚同以往其他国家的朝贡行为完全不同‚而茫然的中国官吏则始
终将其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朝贡国‚局限在朝贡贸易的体系之内。其次‚葡方的正使是皮雷
斯‚船队司令是啡瑙·安德拉德(Fernao Perez de Andrade)。护送皮雷斯来华的啡瑙·安德拉德
船队与皮雷斯使团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安德拉德受葡萄牙驻马六甲总督的派遣来华贸易‚
不受皮雷斯节制。皮雷斯的目的是赴华出使‚他的社会地位低于啡瑙‚只是搭载啡瑙的船
队。双方的合作关系是明确的。但是‚中国并没有弄懂葡萄牙使团的内部组成‚认为他们是
一个相互隶属的整体‚混淆甚至颠倒了葡方内部的关系。第三‚葡船入港时鸣放礼炮是符合
西方礼节的致敬‚却没想到震动了全城的官民‚以为是寻衅滋事。在明朝人看来这绝不是小
事‚因此鸣炮事件屡被提及。第四‚葡萄牙人除给皇帝备有礼品外‚也给当地官员大肆行贿。
“该船队于1
517年驶入中国的海湾。外国的庞大船只和船员的面目‚引起了疑惧。但他们
的温和举止‚特别是船队指挥官送给帝国巡船官员的慷慨礼物‚赢得了信任” ⑥ 。考虑到当
时“粤东文武月俸多以番货代” ⑦ 的缘故‚双方行贿受贿的事实是可信的。
按照海禁政策和朝贡体制的惯例‚像佛郎机这样的不速之客‚本不在朝廷接待之列‚因
此被“令谕还国‚其方物给与之”。但葡萄牙使团并没有遵从皇帝的旨意‚因为他们原本就
·139·
古代军事·明朝海禁政策与近代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

·140·

军事历史研究》 2
004年第2期

·141·
古代军事·明朝海禁政策与近代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

·142·

军事历史研究》 2
004年第2期

·143·
古代军事·明朝海禁政策与近代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

·144·

军事历史研究》 2
004年第2期

·145·
古代军事·明朝海禁政策与近代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

势家护持之‚漳、泉为多” 〇
0
6
。嘉靖二十七年‚朱纨扫荡了盘踞在宁波双屿的倭寇和佛郎机;
第二年又在诏安走马溪的对葡冲突中取得大捷。“其年三月‚佛郎机国人行劫至诏安。纨击
擒其渠李光头等九十六人‚复以便宜戮之。具状闻‚语复侵诸势家。御史陈九德遂劾纨擅
‘吾贫且病‚又负气‚不任对
杀。落纨职‚命兵科都给事杜汝祯按问。纨闻之‚慷慨流涕曰:
’制圹志‚作俟命词‚仰药
簿。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吾死‚自决之‚不须人也。
死” 〇
1
6
。朱纨虽然不畏权贵‚克尽职守‚但他的视野局限在海禁政策下的是是非非‚无法跨过
朝贡体制和海禁政策‚看到由葡萄牙东渡而形成的新时代的来临;从而“根本不明白在新的
国际形势下‚海上贸易已是大势所趋‚海禁政策是不合时宜‚堵塞不如疏导” 〇
2
6
的道理。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当东南沿海积极抗倭的时候‚广东地区的官民又看到海禁之弊‚纷
纷上疏请求驰禁‚其中以嘉靖八年(1
529年)广东巡抚林富上疏最为典型。当时‚广东地区
的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上贸易‚如果片面的因为屯门之战等原因而罢市舶、绝
番船‚必然导致公私两害。“夫佛郎机素不通中国‚驱而绝之宜也;《
祖训》、《
会典》所载诸国
素恭顺‚与中国通者‚朝贡贸易尽阻绝之‚则是因噎而废食也” 〇
3
6
。与此同时他还列出举市
“今许佛郎机互市有四利‚祖宗时诸番常贡外‚原有抽分之法‚稍取其
舶、通番船的四大好处:
余‚
足供御用‚利一。两粤比岁用兵‚库藏耗竭‚籍以充军饷‚备不虞‚利二。粤西素仰给粤
东‚
小有征发‚即措办不前‚若番舶流通‚则上下交济‚利三。小民以懋迁为生‚持一钱之货‚
即得展转贩易‚衣食其中‚利四” 〇
4
6

林富上疏请求驰禁‚并没有认为当年驱逐葡萄牙为不妥。可见屯门之战后‚朝野上下对
葡萄牙的恶劣印象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只是与葡萄牙的海上贸易获利甚多‚广东地方政府
才一再请求驰禁‚重开市舶。“自是佛郎机得入香山澳为市‚而其徒又越境商于福建‚往来不
绝” 〇
5
6
。葡萄牙商人从1
517年初次来华至1
557年定点澳门的四十年间‚在明朝政府的海禁
政策面前‚奔波于广东至闽浙的沿海‚以求一地来贸易。到“嘉靖三十二年‚舶夷趋濠镜者‚
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循贿许之。时仅蓬垒数十间‚后工
商牟奸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若聚落然。自是诸澳俱废‚濠镜为舶薮矣” 〇
6
。虽然这条
史料早已被证明有许多不确之处‚但仍大体反映出在海禁与驰禁的利害冲突‚广东地方政府
在接纳葡萄牙东来时的矛盾态度‚以及葡萄牙商人源源不断万里逐利的盛况。
综上所述‚葡萄牙使团来华的失败‚由此引发了与近代西方国家间的第一次海上武装冲
突‚在这种外交军事压力下‚中国政府长期奉行的朝贡贸易体制和海禁政策遇到了挑战‚并
不断地冲击着明朝的政治稳定‚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注释:
①〇
3《
5 1卷‚《
食货五》第8 明史》‚中华书局1
974年版‚第1
980页、第1
981页。
② Kenneth Scott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The Macmillan Company‚New York‚
192
9‚P8
1。
③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
995年版‚第2
73页。
④《 8卷‚正德十三年正月壬寅‚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校勘影印本。
武宗实录》第5
⑤ 顾应祥:《 2卷‚《
静虚斋惜阴录》第1 杂论三》‚《 1
续修四库丛书》第122册‚据北京图书馆明刻本。
⑥〇
7〇
3 1【
4 瑞典】龙思泰著、吴义雄等译:《
早期澳门史》‚东方出版社1
997年版‚第2页、第9页、第9页。
⑦夏燮著:《 1卷‚《
中西纪事》第3 1
通番之始》岳麓书社‚98
8年版‚第4页。
⑧ 【
西班牙】门多萨撰、何高济译:《
中华大帝国史》‚中华书局1
998年版‚第2
1页。

·146·

军事历史研究》 2
004年第2期

⑨〇
8〇
1 9〇
1 0〇
2 4〇
5 4〇
6 5《
6 2
外国六·佛郎机传》第35卷‚《明史》‚第8
430页、第8
430页、第8
430-8
431页、第8
430页、第8
432
4
页、第832页、第8
432页。
⑩〇
2〇6 黄佐:《 3卷《
广东通志》第5 外夷》、第1
0卷‚《
事纪五》、第3卷‚《
外志三》‚嘉靖4
0年刻本。
1《
〇 1
后妃二·孝宗孝康张皇后传》第14卷‚《
明史》‚第3
528页。
2〇
1
〇 3《
1 9
杨廷和传》第10卷‚《
明史》‚第5
035页、第5
034页。
4 阮元:《
1
〇 7
广东通志》第28卷《
列传十一》‚《 7
续修四库丛书》第65页‚
193
4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清道光2年刻本。
5〇
1
〇 6 哈德逊著:《
3 欧洲与中国》‚中华书局1
955年版‚第2
15页。
6 马士著:《
1
〇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三联书店1
957年版‚第4
5页。
7《
1
〇 世宗实录》卷六‚正德十六年七月乙卯。
1〇
2
〇 0 张燮:《
3 东西洋考》卷五《 广东通志》‚中华书局2
东洋列国考》附《 000年版‚第9
3页。
3〇
2
〇 9 鲁曾煜:《
2 8卷‚《
广东通志》第7 外番》‚《 6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54册。
4〇
2
〇 1 顾炎武:《
3 1
天下郡国利病书》第19卷、第1
20卷‚《
四部丛刊》‚史部‚第2
6卷‚商务印书馆版。
5〇
2
〇 4 博克舍著、章巽译:《
佛郎机之东来》‚《
中外关系史译丛》(第4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
988年版‚第2
92页。
6《
2
〇 张 0
传》第20卷‚《
明史》‚第5
280页。
7 彭全民:《
2
〇 明抗葡名臣汪 墓志考释》‚《
南方文物》‚
200
0年第3期‚第1
14页。
8《
2
〇 4
武宗实录》第13卷‚正德十一年十一月癸未。
2 万历《
3
〇 1卷‚嘉庆三年刻本。
东莞县志》第3
3 嘉庆《
〇 3卷‚《
新安县志》第2 艺文二》‚嘉庆廿四年凤风书院刊本。
4〇
3
〇 5〇
3 3 严从简:《
6 0
殊域周咨录》第9卷‚中华书局200年版‚第3
21页、第3
21-3
22页、第3
32页。
6《
3
〇 4
武宗实录》第19卷‚正德十二年五月辛丑。
9〇
3
〇 2《
4 4卷‚嘉靖二年三月壬戌。
世宗实录》第2
0 周景濂:《
4
〇 中葡外交史》‚商务印书馆1
991年版‚第2
8页。
3 何乔远:《
4
〇 6
名山藏》第10卷《
东南夷三》‚《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丛书》。
5 胡宗宪:《
4
〇 3卷。
筹海图编》第1
6〇
4
〇 7《
4 明史稿》‚北京图书馆藏4
16卷抄本‚转引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附录一)‚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
2年
7
版‚第18页。
8 参见王守仁的《
4
〇 4卷《
王文成公全书》第2 书佛郎机遗事》‚《四部丛刊》‚第2
57卷。“ 见素林公闻宸濠之变‚即夜使
人范锡为佛郎机铳‚并抄火药方‚手书勉余竭忠讨贼”。
9〇
4
〇 2《
5 2卷‚《
兵志四》第9 明史》‚第2
264页。
0 查继佐撰:《
5
〇 6卷《
罪惟录》第3 佛郎机国》‚《 7卷。
四部丛刊》史部第1
1《
5
〇 8卷‚嘉靖三年四月壬寅。
世宗实录》第3
5 郑舜功:《
〇 海市》‚
日本一鉴》第6卷《 193
9年影印旧抄本。
6 大久保利谦等编:《
5
〇 史料にょる日本の步み》(近世篇)‚吉川弘文馆‚昭和五十年版‚第2
3页。
7 濑野精一郎著:《
5
〇 长崎县の历史》‚山川出版社昭和五十年版‚第1
20页。
8 相贺彻夫等编:《
5
〇 2
探访大航海时代の日本》第4卷‚小学馆‚昭和五十三年版‚第13页。
9何芳川著:《
5
〇 澳门与葡萄牙大商帆---葡萄牙与近代早期太平洋贸易网的形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
996年版‚第5
0
页。
0〇
6
〇 1《
6 0
朱纨传》第25卷‚《
明史》‚第5
405页、第5
403页。
2 樊树志著:《
6
〇 “倭寇”新论---以“嘉靖大倭寇”为中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
0年第1期‚第4
4页。

(责任编辑 肖季文)

·14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