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瑪麗亞.

剛芭量(Мария Гамбарян 註釋 1):憶伊固姆諾夫


有一次在莫斯科州,我看見了玫瑰紅的,柔軟的三葉草的平原,它們在微
風的吹拂下搖擺著,完全的活靈活現。我腦海中就響起了伊固姆諾夫演奏中那
激盪般的氣息,他演奏柴可夫斯基奏鳴曲的第二樂章,柴可夫斯基的搖籃曲,»
雪蓮花»。
...他的演奏,他的教學法,他的人格-只能一言以蔽之:直率、純樸、深邃、
柔軟、真誠,最重要的是,他是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他有自己的語調。
當你聆聽伊固姆諾夫的時候,你會覺得,他的講述是如此的真誠,真誠到
只對你一個人說話,而不是對別人說話。他的演奏滲透到靈魂之中,以那非凡
的,人性化的以及柔情愛撫的音調,那是會感染人的...
伊固姆諾夫的曲目正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演奏家的曲目。他演奏舒曼、蕭邦、
李斯特、孟德爾頌、柴可夫斯基、貝多芬。而在這些作曲家的樂曲中他只挑選
在情感上與他的靈魂相呼應的作品。因此在舒曼的作品中,他演奏的-不是»狂
歡節»,也不是»交響練習曲»,而是 Kreisleriana,是幻想曲。伊固姆諾夫的浪漫
主義-不是»狂飆運動»(Sturm und Drang),也不是Delacroix 的浪漫主義。他的浪
漫主義主要是抒情的,思想家那樣的詩人。也因此在 Kreisleriana 中,伊固姆諾
夫是創造出抒情的內省沉思,而不是沸騰和熱情。在李斯特的 b 小調奏鳴曲中
他主要強調的不是魔鬼的形象,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浮士德。貝多芬,
他主要是著重於塑造大自然的形象,沉浸在大自然中的詩情畫意。
在大曲子中伊固姆諾夫吸引觀眾目光的不是五彩斑斕的顏料,也不是刻意
強調的組織架構,而是嚴謹的,把樂曲發展中的形象很有邏輯的轉換。”演奏-
他如此說,-就是綿延不絕的生動語言,它是引人入勝的,它是有發展性的,在
其中每個部分都是環環相扣,所有的對比性都是很合理的”(註釋
Я:.Мильштейн: 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 伊固姆諾夫-莫斯科,1975 年,頁
313)。
坐在鋼琴前面的伊固姆諾夫是靜止不動的,他的臉上幾乎沒有任何表情。
但假如你真的注意去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他的面容是如何變化的,內在的光輝
是如何閃耀在他的面容上,一切都活靈活現起來。
畫家 Rembrandt 在畫肖像畫的時候特別讓臉和手的部分發光明亮,因為他
認為這些部分正是展現人類本性的關鍵之所在。
伊固姆諾夫的手很大,很柔軟,非常靈巧,它們彷彿就是在鋼琴上流動。
每一支手指都如此有生命力,每一寸肌肉都是如此的獨立。完全沒有任何多餘
的動作,也不會裝模作樣的亂揮手。所有的動作都反映了樂句的個性,和音樂
一起呼吸著。伊固姆諾夫永遠都堅定地認為,技術是從聲音的形象中誕生的。
我都還記得他演奏舒伯特的升 c 小調»音樂瞬間»。幸運的是,這份精彩的
演奏有被錄製下來,我們可以聆聽到在首末兩個段落中,16 分音符是如何精彩
的»說話»,它們完全都沒有陷入到和聲的柵欄裡。每一個音符,都是會說話的
音調。中間部分的感人之處是真情的流露,千變萬化的語調表現力以及柔情愛
撫的音調。令人驚奇的是伊固姆諾夫的手很大,肉很多,然而他卻有辦法談出
如此輕盈的觸鍵。他演奏蕭邦 b 小調奏鳴曲的詼諧曲樂章更是一輩子都忘不了
的。他的手指彷彿只是輕輕觸碰琴鍵似的,在鍵盤上滑翔,右手加上一點點的
側面擺動動作,這在旋律轉動的時候幫助讓每一個音調都說出它們的表現力了。
就在右手那輕盈的,又一次»咬字清晰»的,不疾不徐的樂句氣氛下,左手的後
起拍樂句也自在盎然的奏起了。
K. 伊固姆諾夫從年輕起,他的演奏事業中也交織著教育事業了。他永遠都
都有一個人數眾多的班級,然而就在他晚年的時候他發現到這會影響到他的練
琴。我記得,在他去世前兩年他跟我說,他只想要有一個 6 至 7 人的班級就好
了,但每一位學生都要很優秀。他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
伊固姆諾夫的演奏家特質也反映在他的教育學裡面。他不會壓迫學生,他
不是暴君。他只是溫柔的指導,示範並說服人。就如同他的演奏一般,康斯坦
丁 尼可拉耶維契對待學生永遠都是全心全意的信賴。他的班上幾乎沒有旁聽者,
他不喜歡這樣。(至少,在他晚年時是如此)。我記得有一次一位來自提比利希
(註釋 2)音樂學院的老師要來旁聽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上課。康斯坦丁 尼可
拉耶維契允許她可以旁聽,然後他就坐在學生旁邊,輕聲細語的上課,但只有
講指法而已。他一整堂課下來就是在學生耳邊輕聲細語,用悄悄話的音量上課。
這位客人無聊的坐上一個小時,說了幾句恭維的感謝話之後,她就再也沒有出
現過了。
眾所皆知,伊固姆諾夫的上課模式是先讓學生把曲子完成彈過一遍。然後
他會先做出整體的評價-«好吧»,或者是»沒關係»,-然後他就說了:»我們來好好
張羅一番吧»。然後他就會坐在第二台鋼琴前。他的指導非常詳細,他絕對不會
放過每一個細節-踏板、指法、樂句法、最重要的就是音色。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
維契有的就是讓鋼琴發出奇蹟般的聲音,最細膩的音色,他也盡力把這些傳授
給學生;為了要做到這樣的成果,他完全不會去看時間,他的耐心是無止無盡
的。我記憶猶新,我們花了多長的時間在磨貝多芬 G 大調協奏曲的第一個和弦,
因為主題就是從這個和弦中誕生的。我們又是花了多大的心力在磨樂句的統合
性,Rubato 的分寸,合理均勻的漸強(crescendo)和漸弱(diminuendo)。然後,我
不只是頭腦已經明白了,我的手也感受到樂句了,一整個樂章的情境就這樣展
現在我眼前了。在歐柏林(Оборин)的回憶中也很巧的說到完全類似的情形:
«我拿貝多芬的告別奏鳴曲去上課,在此之前我兢兢業業地練好這首曲子。
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聽完一遍,然後要我再彈一次。他很快就打斷我,光是
前奏的第一個樂句他就磨了整整 15 分鐘的時間,為的就是要彈出他想要的聲音。
突然,就是從這個樂句開始,我以一種完全嶄新的手法彈奏這首奏鳴曲了,那
完全是出乎我意料之外,那極富表現力的色彩啊。» 歐柏林精彩的在場紀念伊
固姆諾夫教育事業 50 周年的晚會上演說以下的回憶:
«傑出的人物!在我從音樂學院畢業之後,經過這麼多年,身為伊固姆諾夫
過去的弟子,在我不知不覺的時候,我感覺到伊固姆諾夫學派的獨到性已經成
為我演奏中的血肉了。在伊固姆諾夫上課的時候,他究竟是何時,又是用什麼
方法把這些注射到學生的體內,這實在是很難回想起來。我們,身為他的弟子,
永遠都感覺到,老師在技術上的指導永遠都是針對演奏樂曲的內容而定。»
伊固姆諾夫的指導是沒有止盡的。我都還記得我在閉幕音樂會上成功的演
奏了貝多芬第 17 號奏鳴曲,而一個禮拜過後我又要在開幕音樂會上演奏此曲。
雖然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對我第一次的演奏已經相當滿意了,然而就在演出
結束後隔天他又再一次的,鉅細靡遺地教我這首曲子,但這已經是另一種境界
了。
我永遠都忘不了跟他上 Kreisleriana 的情形。我要在音樂學院的大廳演奏此
曲。音樂會是晚上舉行的,伊固姆諾夫提議白天的時候去教室找他,因為他要»
給予祝福»。對我們這些學生而言他的權威是如此的偉大,因此只要聽到從他口
中說出溫暖的字眼或者是一個柔情的眼神,這樣就夠了,然後一整天下來我們
都會處在歡天喜地的精神狀態中。我就是為此特地去找他的。他一個人坐在教
室裡,他要我彈奏己的片段。我就坐在鋼琴前面,幾乎有整整三個小時的時間
我都沒有起身過。這是伊固姆諾夫在處理音樂時最美妙的時刻,這也是啟示,
是上帝的啟發。我記得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那專注的面容-彷彿周遭除了
Kreisleriana,什麼東西都不存在了。令我記憶特別深刻的是他示範第二和最後
一個樂章。在第二樂章,他彈出的那種輕柔、那種靈巧的動作、那種千變萬化
的 Rubato,讓這個經常重複出現並時常會讓人厭煩的主題有了期盼,帶來了喜
悅和滿足。(相同的感覺我也從他演奏蕭邦的 b 小調馬祖卡舞曲中體驗到了,我
滿心激盪的期盼主題再一次的回歸)。Kreisleriana 最後一個樂章,伊固姆諾夫要
求最極致的輕盈聲音,聲音的翱翔。他下了非常多的工夫在磨右手的動作;他
希望,在小音群之間的休止符能夠被大氣所填滿,同時又要能夠把樂句結合成
一個整體。每個小音群的第一個十六分音符他更是注重非常,這必須要有足夠
獨立的第二指,音色必須要是特別區分出來。整體上而言,就在低音瀰漫的氣
氛下,要創造出一個晶瑩剔透的,天馬行空的幻想意境。
很顯然的,從教育學專家的眼光來看,音樂會當天來替女學生上課-這絕對
不符合教育學的規則,然而這場演出,我認為是我在音樂學院的求學時光中最
成功的演出了。伊固姆諾夫的藝術精神,那直率坦誠地感受依然鮮明活躍的存
在我心。
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採用形象上的比喻,有時候是
帶著微笑,戲謔地說:»就好像您待在熱烘烘的澡堂裡»,-這裡他是在說貝多芬第
17 號奏鳴曲第三樂章的轉調。關於第一樂章的宣敘調:»一個孤單的歌聲,在教
堂的大拱門之下,»第 27 號奏鳴曲第一樂章的 16 分音符經過句,他比喻為心臟
的撲通撲通跳。他也有自己的詞彙:»聲音的立體透視»、»發牢騷的低音»、»打
開手»、»手指打開»(作者註釋:有一位學生,巴巴扎尼安(Арно Бабаджанян 註釋
3),他在彈完»熱情奏鳴曲»後,老師說:»嗯嗯,今天的你很非洲化,但可別忘
了,這是貝多芬啊»,而他是這樣對我說:»你的 Piano 太氾濫了»-他是指第 30 號
奏鳴曲的一段變奏)。他的讚美,他的意見,都是非比尋常的。»我要特別感激
您演奏的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他是在說我演奏舒曼的第二號奏鳴曲(作者註
釋:在大戰期間的葉列溫作曲家之屋會舉辦系列音樂會,而伊固姆諾夫也常常參
與其中。他在音樂會上演奏蕭邦的 b 小調奏鳴曲,李斯特的奏鳴曲,但最吸引
我的是他演奏舒曼的 g 小調奏鳴曲)。或者是:»唉呀真悲慘啊,-他面露微笑地說,
那是在一場例行性的,系所舉辦的比賽結束後,他在樓梯間遇到我,-你又拿到
一個獎了»(作者註釋:在這個艱苦的年代,在大戰過後,一切都崩塌的年代,學
生只要能夠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內拿獎的話就也可以拿到獎金)。伊固姆諾夫特別
喜歡用這樣的詞兒:»有生命力的手指»。我第一次感受到這個詞兒的意義是在教
室裡跟他上蕭邦的第四號練習曲(Op.10)。在那幾個一般人都會用這樣的指法:1-
3 和 2-5 彈奏的小節裡,伊固姆諾夫示範如何在不更換手指的情況下彈奏,他的
指法是 1-2 和 1-5。他借用了側面動作以及打開大拇指和第五指的幫助,他彈出
一種特別輕靈的聲音。
伊固姆諾夫的演奏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心情和精神狀態。這是很不
穩定的,正確來說,其本質是變動不定的。同理可證,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
的上課也是不同的,每一次上課都是不一樣的。有時候他»今天»的指導會跟»昨
天»的指導完全不一樣。假如說有哪個迂腐的學生膽敢向他質疑的話,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勃然大怒的說:»我沒有義務永遠都保持一成不變的感受。»我認為,
這正是他的特色。因為他一輩子都在尋求,一輩子都在改變,他的演奏變得更
有深度,更簡潔,更細膩了。那怕是在他人生最後的幾個日子,他依然說他有
好多好多東西等著他去完成呢。對他而言,指導學生一首新的曲子是沒有已經
備妥的妙方的(然而相反的情形卻可以在最高超的老師身上看到)。我始終都認為,
他在教室裡上課,同一首曲子,從一開始的認識到上了幾十堂課下來,那樣的
享受是一樣的。他的演奏事業也是完全相同的情形:那種新鮮的感受正在波濤洶
湧著,他讓演奏散發出一種特殊的芬芳。
伊固姆諾夫對自己的演奏十分的嚴厲。他對自己的學生的演奏也比對其他
老師的學生更加的嚴苛。
我記得他跟我上斯克里亞賓的前奏曲 Op.11,他還很不悅的說:»為什麼現在
已經沒有人記得斯克里亞賓早期作品的首演者就是我本人,其中就包括這些前
奏曲。»他在說這話的時候教室裡還坐著幾位學生。他就坐在鋼琴前,他對自己
非常的不滿意,他起身,說道:»徒勞無功的彈奏,我什麼都沒有彈出來。»而在
下一堂課的時候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就說他把這些前奏曲彈給斯克里亞賓本
人聽,他回憶,斯克里亞賓是如何講解的,是如何示範的。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這堂課。伊固姆諾夫把降 G 大調前奏曲彈得太精彩了,沒錯,他本性是很謙虛
的,然而他這次就說:»我現在終於彈出來了。»
我還跟他上貝多芬的第 27 號奏鳴曲,伊固姆諾夫把 Allegretto 樂章彈得太
神了,然後他就說:»這個樂章我彈的真正好的只有一次而已,這個地方要彈到
正確的速度真的很難。»
對我們這些學生而言,伊固姆諾夫從來就不會想要端出無可指摘的權威架
子出來。在我們面前他不會隱藏他的遲疑、他的失誤、他的失敗。有一次米亞
科夫斯基(Мясковский 註釋 4)聽我演奏選自他的»回憶»組曲中的小品,他非常
的不滿意。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就朝我走來,說:»看來,我和您都把這些曲
子理解錯誤了。Николай Яковлевич 是想成悲劇性的意境,而我們卻是想要做出
抒情的意境。»
我認為伊固姆諾夫演奏中的詩情畫意正是起因於他對大自然那激動難平的
熱愛。他年輕的時候去克里米亞,高加索地區旅遊很多次,他非常非常的熱愛
高山。
我記得,在葉列溫(註釋 5)的時候,在我們上課的大廳就可以看到亞拉臘山
那絕美的景致。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在上課期間常常會走到窗邊,然後他接
下來的講解都會跟亞拉臘山有關:»它今天怎麼看起來那麼扁»或者是:»今天的它
被雲霧繚繞著»,又或者是:»看哪,整座山都在發光啊!»而在莫斯科的時候,當
我在彈奏貝多芬第 30 號奏鳴曲的時候,他朝我走來,臉上泛著莫名的喜悅和一
點點的淘氣:»就讓這個高潮(作者註釋:第三樂章變奏曲的最後)閃閃發光吧,如
同沐浴在太陽之下的亞拉臘山頂»。
伊固姆諾夫是在 1942 年的時候來到亞美尼亞的。大戰爆發了。每個人都很
驚惶,很艱苦。然而對我的祖國的文化界來說,偉大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到來是
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的。伊固姆諾夫跟學者和音樂家們是要經過葉列溫,前往
中亞國家(註釋 6)。關於這個消息葉列溫音樂學院院長薩拉傑夫(Сараджев)和當
時在教育界以及音樂社會工作上扮演領頭羊的冬巴耶夫(Домбаев)兄弟老早就知
道了。他們萌生一個想法,聘請伊固姆諾夫來葉列溫音樂學院。亞美尼亞政府
全都同意了。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說服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留在葉列溫。然
而火車再過 40 分鐘就要發車了。因此,這時候就需要一名狂熱者,他必須要具
備說服力,善意,如此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勸說伊固姆諾夫不要啟程!他就同
意留下了,根據別人的說法,是»從火車上拖下來»。而他的行李-書本啦,樂譜
啦-就在沒有主人的陪同下隨著火車抵達最終目的地了。因此,就在葉列溫的街
道上,一位新面孔,高高的,一副引人注目的身材出現了,他就是康斯坦丁 尼
可拉耶維契。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伊固姆諾夫在葉列溫,他要在音樂學院任教了。
鋼琴系所沸騰了,每個人都欣喜若狂,每個人都想要跟他學...因此規則訂出來
了,能夠跟他上課的就只有在大撤退之前,他在莫斯科的學生。我也被允許了,
這是因為我是就學於莫斯科音樂學院附屬的中央音樂小學。我們總共有 12 人。
然後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也被說服不要剔除任何一位學生,因此這些人全都
拜在他的門下了。伊固姆諾夫的生活起居方面全都由冬巴耶夫( Григорий
Савельевич Домбаев)負責。他這個人本身就是精力充沛,烈火熱情,他可以全
心全意的顧到所有的細節,因此,伊固姆諾夫在生活所需上絕對是安心無虞的。
只要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想上課,想練琴,他什麼時候都可以,永遠都可以。
只要他說出一個小小的,想要演出的願望的話,馬上就會有音樂廳等著他了。
他在愛樂廳,作曲家之屋,還有音樂學院都有非常多場的演出。1943 年,康斯
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七十大壽。葉列溫的音樂界準備要轟轟烈烈地為他慶生。但
這個時候傳來了拉赫曼尼諾夫去世的消息,再過幾天也是他 70 歲生日了。他的
離世讓伊固姆諾夫非常非常的難過,關於他的慶生會,他嚴厲地拒絕了。冬巴
耶夫(Г.Домбаев)不想跟他辯論。他也知道伊固姆諾夫的心情是反覆不定的,他
認為把慶祝的日期更改一下會比較好,因為他也盼望過了一段時間後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會改變主意。就這樣,他的慶生會往後延期一個月舉行。
我在葉列溫的時候非常幸運,我可以在課餘的時間與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
契相處很多時間。他喜歡去葉列溫周遭的地區逛逛,特別是在春天的時候,桃
子樹和李子樹的花兒盛開著。他在散步的時候卻植物特別感興趣,他都會用俄
文問說:»啊,這顆櫻桃樹讓我想到了稠李!»但是他卻不喜歡那美麗但卻憂愁的
鳶尾花(黑白相間的):»它們太陰鬱了»。他喜歡的花朵是要多一點幸福的,抒情
的。在他生日那天,人家用野生李子樹的花多以極小的玫瑰花做成的花束贈送
給他,那葉子看起來是如此的清新,泛著溫柔的綠色,他開心極了。
在一個炎熱的八月晚上我去伊固姆諾夫家作客。他非常的親切,開心,機
智靈巧。我們一開始是談論療程,談論順勢療法。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西裝
上衣的口袋裡鼓起了一個試管,裡面裝的是順勢療法用的小藥丸。他常常要服
用這些藥丸,上課的時候服用,散步的時候也服用。然後我們聊到了文學。看
來,他非常喜歡狄更斯,但更讓我歡喜的是,他喜歡”董貝父子”。”我興致
缺缺的閱讀了”散步的人”,-他說道,-主要是說,令我不喜歡的原因是這部
作品中沒有一個角色是可以讓我感同身受的。”然後他讓我看看照片-有他自己
的照片、拉赫曼尼諾夫的照片以及他最喜歡,也最寶貝的-柴可夫斯基的信件。
從他口中說出的每一個字都可以感受到他對這位偉大作曲家譜寫的音樂那無止
無盡的熱愛。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望著拉赫曼尼諾夫晚年的肖像,他說:»拉
赫曼尼諾夫最喜歡的也是柴可夫斯基,當然,假如沒有把貝多芬也算進去的話
»,-他就是這樣說的。當伊固姆諾夫在指導學生貝多芬的作品時,他就說:»你再
也找不到任何一位可以比從貝多芬身上學到更多東西的作曲家了»
我在莫斯科的時候,在課餘時間偶爾也會上伊固姆諾夫那兒。有一次他叫
我去幫他整理樂譜:»太凌亂啦,每當我需要樂譜的時候,我總是無法立刻找到»。
然後他又接著說:»是時候了,我該把樂譜全都贈送出去了!»
他對印象樂派興趣缺缺。他認為,印象樂派的曲子在曲式上太過含糊不清,
有一次他就在上課的時候開玩笑地說:»你試試看把前幾個小節挪到最後去或者
是相反-聽起來完全沒有什麼改變»。他也不喜歡當代音樂,他說,他完全聽不
懂裡面是在講什麼。他也刻意迴避跟學生上這些音樂。有一次我拿普羅高菲夫
的觸技曲去上課。»喔,這種摩托車音樂我不喜歡,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他
望著大失所望的我,他想起來,這首曲子吉列爾斯(Эмиль Гилельс)演得相當精
采,他建議我去找他諮商(作者註釋:我到現在依然興致盎然的記得這堂課的情形:
感覺好像吉列爾斯(Эмиль Григорьевич)把這首曲子用難以置信的超快速度演奏,
但他在上課的時候就解釋,他是非常克制地在彈奏-一切的一切要在鋼鐵般的節
奏以及妥善規畫的力度之下)。
«不是我的作曲家,不是!»- 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大吼著,因為他看到我
手裡拿著普羅高菲夫的第一號協奏曲來上課。»我不會示範,你自己練»。然而,
儘管如此,他還是精彩的幫我上了這首協奏曲,而他對最終的成果也相當滿意。
伊固姆諾夫在葉列溫的時候帶給他的朋友和熟人們非常多的歡樂。然而,
儘管他周遭圍繞著滿滿的溫情,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依然還是非常想念莫斯
科,想念莫斯科音樂學院,想念朋友。我記得,他帶著寬寬的兒童式草帽,在
陽光的澆灌下走在葉列溫的大街上,他憂傷地說:»今天真像是莫斯科州那多雨
的天氣啊!»。那怕是扁桃樹那珍珠般的玫瑰紅小花兒,那怕是亞拉臘山,這些
都無法取代他對俄羅斯大自然的柔情之愛...正也因為如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
什麼他看待俄羅斯音樂的吟唱、純樸、誠摯-會有如此特別的眼光了,這些都與
他的本性完美和諧的交織在一起了。
...我永遠都忘不了,就在他啟程前往莫斯科的前一晚(大撤退宣告結束,他
要回去了)。我們有幾個人,還有學生,一起來為他送行。我們喧鬧,我們大笑,
我們還玩女巫牌。然後康斯坦丁 尼可拉耶維契坐在鋼琴前,他為我們彈奏
Kreisleriana 的第八樂章、貝多芬第七號奏鳴曲的 Largo、幾首蕭邦的馬祖卡舞曲、
怕伯斯特(Пабст)改編柴可夫斯基的搖籃曲。他演奏拉赫曼尼諾夫和魯賓施坦的
曲子是多麼溫暖,多麼真誠啊-眾所皆知,這些曲子在被他彈過之後,全都成為
許多鋼琴家的曲目了。也難怪她會說:”樂曲的命運取決在演奏家的手上。”
他的信條(Credo)也成為我音樂生命的遺訓了。我的求學時光,我與伊固姆
諾夫的相處不只是深深地烙印在我每天的工作中,也銘記在我的心中,感謝他,
這是永不熄滅的。

註釋 1: 瑪麗亞.剛芭量(Мария Степановна Гамбарян 1925-)俄羅斯鋼琴家,教育


家。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指導教授為:沙茲凱茲( Борис Абрамович Шацкес (
1931-1985) 、伊固姆諾夫 Константи́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Игу́мнов (1873—1948)、聶高
茲(Ге́нрих Густа́вович Нейга́уз 1888- 1964)、歐柏林(俄語: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Оборин 1907-1974)。在擔任列寧格勒愛樂廳獨奏家時亦求教於尼
爾森(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ильсен 1910-1998, ) 。任教於列寧格勒音樂學
院(現今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以及葛聶新音樂學院。
註釋 2:喬治亞共和國的首都
註釋 3: 巴巴扎尼安(Арно́ Арутю́ нович Бабаджаня́н 1921-1983)亞美尼亞作曲家、
鋼琴家、教育家。
註釋 4: 米亞科夫斯基(Никола́й Я́ковлевич Мяско́вский 1881-1950):俄羅斯作曲家、
教育家、音樂評論家。
註釋 5:亞美尼亞共和國的首都
註釋 6:這批大撤退的學者和音樂家們是要前往烏茲別克共和國的首都塔什干
В.В.Нильсен
1937 年。莫斯科。全蘇聯鋼琴大賽。我也去聽了,我那時候年紀還小,但已經
會彈鋼琴,我就讀於中央音樂學校。留在我腦海中的是: Нильсен-«兒時情景»;
»兒時情景»- Нильсен。其他的,全都煙消雲散了,我什麼都不記得,也不記得
任何人了。
歲月過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音樂學院,研究所。命運把我帶來
列寧格勒,我成為愛樂廳的獨奏家了。列寧格勒愛樂廳的委員會公告:»年輕的
演奏家必須要有諮商師!»。這時我的腦海中又浮現了: Нильсен-«兒時情景»。因
此我就請求 Нильсен 擔任我的諮商師。我去她家,離愛樂廳的小廳非常近。我
的印象很深:我身後總是有人把燈光弄熄。一道走廊,第二間。我還沒有走到房
間前呢,四周都好暗。房間內映入眼簾的主要就是平台鋼琴和 Нильсен。我好
緊張。但結果看來卻是如此的單純。在我眼前的是一個我熟悉再不過的,
Hoffman 故事中的角色。身材小小的,但卻很靈巧,還有一顆充滿幻想的頭腦。
額頭很大,淡褐色的頭髮,還從側面分開,鬍子和睫毛都很顯眼,下垂的,淺
藍色的眼睛,看起來有點好笑,但卻是絕對令人討喜的鼻子,真的有點像馬鈴
薯。那親切招呼人的嘴唇正在微笑著。他的眼神專注的,善意的投射在我身上。

Гамбарян 單字
В.В.Нильсен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чёртиков )眼中閃動的星星點點, единомышленник 志同道合的人同謀者


подметить черточки 猛沖破折號猛擲猛沖沖撞疾馳 гриб 蘑菇真菌 поганка 一種無
尾水鳥傘菌毒菌毒蕈 парниша 男孩 бестолков 猛撞蒙頭轉向 подсобрать 逐漸累積
обоснованны 有根據的. нечётный 奇數的單數的 невооружённый 沒有武器的手
無寸鐵的非武裝的 озарение сверкающий переплетаться выпячивать тетрахорд
квартоль трещит изгиб

You might also like

  • TC School
    TC School
    Document20 pages
    TC School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第19章
    第19章
    Document3 pages
    第19章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黃家緯
    黃家緯
    Document31 pages
    黃家緯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廖華陽104453068
    廖華陽104453068
    Document40 pages
    廖華陽104453068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劉慧雯
    劉慧雯
    Document20 pages
    劉慧雯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楊采芯
    楊采芯
    Document20 pages
    楊采芯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黃奕凡
    黃奕凡
    Document15 pages
    黃奕凡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林明澔
    林明澔
    Document7 pages
    林明澔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林宗漢
    林宗漢
    Document19 pages
    林宗漢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
  • 吳佳華
    吳佳華
    Document18 pages
    吳佳華
    borisberlin1981
    No rating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