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特别策划 VIEW ON PUBLISHING 2020 年第 17 期总第 371 期

增强文化自信 主动构建话语权
——对外传播中的出版话语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文 / 卢芳珠 李彪

【摘   要】
“互联网 +”时代,对外出版是实现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是形成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基础平台。
“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去”
,出版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传播作用。我国对外出版话语体系建设应以学术出
版话语为骨骼,以教育出版话语为经络,以大众出版话语为血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为内核,在对
外传播的出版话语体系路径选择中提出相关对策。

【关 键 词】对外传播;出版话语体系;路径构建

【作者单位】卢芳珠,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李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品牌计划基础研究项目(19XNI005)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7.005

数字传播时代,出版依然是重要的对外文化传播媒 极利用“丝路书香工程”等国家级战略重点项目进行多方
介,也是对外传播中话语体系形成的基础平台,历史上的 资源融合[3]。
西学东渐就是以出版为载体的。中国出版的对外传播是增 文化“走出去”是扩展民族文化生存空间的必然要求,
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的重要渠 是振兴文化产业的客观需要,“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文
道。出版业所具有的稳定性、持久性有助于加强我国图书 化“走出去”提供历史印证,也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传播
海外传播的深度,通过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对外 提供良好平台,出版产业得以凭借此契机在国际舞台上大
传播话语体系,让我国出版业既能“走出去”又能“融进 展宏图,从而赢得更加广阔的文化市场[4]。
去” 。对外出版中的外宣意识,决定了我国对外出版既
[1]
2.出版是国家文化话语权的重要载体
要服务于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形象,又要加强我国与其他 “互联网+”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出版话语体系构建应
各国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具体体现在强化国家话语权 以线上数字资源为主,不断加强数字出版的能力。出版是
的政治意识、“内外有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持有 文化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对外出版话语体系对提升中国国
文化自信、主动构建话语权的文化输出意识 。
[2]
际话语体系有重要作用。当下数字时代中国话语权主要包
括四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表达,中国社会主
一、对外传播中的出版话语体系背景 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传播,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发展成
1.“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需要“走出去” 果的理论化学术表达以及大数据背景下数字资源的国际化
文化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中华文化“走 整合与管理[5]。
出去”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目的是要让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需要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思想
其他国家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理念,广泛进行文化交 指导。文化传播是思想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助
流互鉴。一方面,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互鉴推动“一带 于打破西方国家目前在国际出版业的话语权垄断,因此,
一路”倡议的开展,反映了沿线各国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 高质量的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话语体系构建应
景;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加深了区域的合作发展, 成为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构建的着力点[6]。作为中国声音国
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 际传播的必要渠道,学术出版“走出去”不仅要提升中国
下,“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成为重点,并结合“一带 学者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国际学术传播力,还要与国际学
一路”沿线国家多样化的文化习俗、价值理念和宗教习惯 术出版的规范评审对接,在海外建立出版中心,实施国内
创新传播渠道和方式,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联系,积 出版的海外本土化战略[7]。此外,中华文化典籍出版在对

20
2020 年第 17 期总第 371 期 VIEW ON PUBLISHING 特别策划

外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外 与世界学术规范接轨的重要角色,积极融入国际学术话语
译数量有限,文化典籍“走出去”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 体系[10]。
我国文化典籍要积极利用数字媒体和多元化出版传播平台 2013年以来,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出
进行在线化和精准化传播,做到“定位出版”和“立体营 版物数量大幅增长。学术出版话语体系的建立应以国家政
销”[8]。 策为指导,在政府层面加大对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
3.我国出版业对外传播的探索与路径构建 扶持力度。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高端学术内容“走出
对外出版话语体系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有着重要 去”资助项目,以及学术主题的出版、优秀传统文化学术
作用。我国出版业国际合作和版权输出起始于20世纪80 著作的多语种版权输出签约等。学术出版要以内容建设为
年代,并于1992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2016年11 月中 基础,积极进行对外合作,不断扩大中外出版机构合作主
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 体,在人才、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加强有针对性地营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为 销推广,并建立全方位的合作体系[11]。
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中国出版业对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 在构建学术出版话语方面,国内出版机构既面临机遇
政策保障。在2017年10月发布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 也面对挑战。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顶尖学术出版机构的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 合作交流。如复旦大学出版单位出版的《中国思想史》
《革
中华文化新辉煌”
。即在新阶段,中国出版“走出去”要 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1927— 1930)》
加强内容的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对外出版的专业化和国际 被荷兰博睿学术出版单位列入出版计划并在海外公开发
化,建立健全更为市场化且成熟的出版体系。 行。另一方面,学术著作“走出去”中译者的作用相当重
我国出版业在进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对外 要。翻译的质量决定了海外受众对中国学术著作内容的理
出版话语体系构建方式。传统出版方面,不断加强与海外 解和认知,国家的支持和优秀的翻译是中国出版成功走向
大型出版公司的合作出版,实行合作出版本土化运作模 世界的关键。然而,当下中国学术图书对外翻译出版存在
式。如中国出版集团和印度三森出版社合作成立编辑部推 组织体系不专业,合同签约执行缓慢,资助翻译图书内容
出《论语》《孟子》《尘埃落定》等作品,湖南人民出版社 过于广泛且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学术回应,以及学术创新能
与越南安乐文化公司合作成立越南分社推出越文版《新常 力缺乏等问题,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学术“走出去”的主要
态下的大国经济》等。数字出版方面,我国积极利用对外 瓶颈[12]。
数字出版通过构建期刊数据库、授权电子书数字版权、融 2.以教育出版话语为经络
入海外数字图书馆等方式推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教育主要针对青少年,是构建年轻群体话语权的重要
如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运营的“易阅通”电子书平台、 路径,因此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构建应以教育出版话语为经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与天闻数媒公司开发的海外数字出版平 络。目前国内启动的多项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工程项
台等。除此之外,海内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图书展,如上 目和扶持性政策,大多是构建以年轻群体为主的教育、文
海国际童书展、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学等出版话语体系。如“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主要重
等,均为我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交流互鉴的平台。 点资助名家名译系列和中国学术名著系列图书;
“丝路书
中华文化是对外出版传播的核心价值,出版为国际话 香工程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主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图书、
语体系的形成和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了基础平台。因此,在 原创少儿图书等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推广和译文
构建对外出版话语体系中,一方面要注重学术出版、教育 的出版,侧重沿线国家使用的通用语种;
“中国当代作品
出版和大众出版的作用 [9]
;另一方面要注重人类命运共同 翻译工程项目”主要针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海外
体的价值内核,切实把握“民族化内容、国际化叙述”的 出版;源于2004年中法文化年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原则,改变自身叙事结构以符合西方受 则给法国出版机构了解翻译并销售、中国图书提供了重要
众的习惯与需求。 渠道。
国家在推动出版“走出去”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
二、我国对外出版话语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政策,如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
1.以学术出版话语为骨骼 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对
学术出版是文化“走出去”的基石和基点,因此对外 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施的图
出版话语体系构建应以学术出版话语为骨骼。作为学术成 书“走出去”普惠政策等[13]。2019年度中国出版业发展
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学术出版应致力于话语转换以打破 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主要围绕“阐
西方出版机构话语权垄断。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应 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中华人民共
处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核心位置,学术出版机构应扮演 和国成立70周年、宣传阐释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宣

21
特别策划 VIEW ON PUBLISHING 2020 年第 17 期总第 371 期

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共同体为价值内核,可以打破西方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中的
五个方面进行策划出版。相比2018年,2019年全国图书 垄断地位,加强中国出版话语权的海外影响力和传播力。
出版单位报送的选题同比减少了2.99%,马克思主义思想
理论、医疗卫生、环境科学类的选题增幅较大。 三、对外传播中的出版话语体系构建路径选择
3.以大众出版话语为血肉 1.对外传播中的出版话语体系构建既要润物细无声,
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构建要以大众出版话语为血肉,对 也要表达中国立场和观点
外出版是展现民族文化和社会风貌的主要窗口,也是国家 之所以强调对外出版的文化交流沟通作用,是因为出
文化和民族精神人格化的体现。作为世界第二大图书博览 版对人们观念上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长远且深入的。因此
会和国内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书展平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 对外出版和文化互动要加强民间交流传播的元素,这样才
会已经成为海外出版界参展商了解中国优秀图书及把各国 能润物细无声。
优秀著作引入中国的良好平台。2019年第二十六届北京 对外传播既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
国际图书博览会吸引了超过9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家 声音,又要在面临国际冲突或关键问题上表达中国的国际
书商,国际展商超60%,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678 立场和态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
项,同比增长7.9%,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达到 “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
3610项,较2018年增长11.28%,各类图书的引进和输出 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
比例达到1 ∶ 1.74。 的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构建,要有助于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
创始于2013年的上海国际童书展,是亚洲唯一针对 的阐释,在面临西方话语体系称霸的情况下,着力凸显中
0— 16岁少年儿童群体的图书推介国际展览会,致力于推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文化自信。对外传播的出版
广少年儿童文学作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国际童书展 话语体系建构,需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休戚与
于2018年和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展开全方位合作,两大 共、和谐共生的理念,采取多元包容、互学互鉴的主体视角。
专业童书展的互补有助于提升相关童书原创作家和插画家 2.对外传播中的出版话语体系构建应强调文化共鸣、
及其作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不过,目前国际出版产 共创,回归人类本质需求
业仍被以英语为通用语的西方出版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加
西方出版业掌握着国际出版奖项评判、数据库购买规则及 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出版
价格主导权。相比之下,我国的出版集团话语权和竞争力 话语体系构建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中国方案”旨在要求
尚处于起步阶,出版物的出口额远小于进口额,出口渠道 各国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要
和出口规模受限较大 [5]
。 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
4.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为内核 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四点主张
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构建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 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应有担当,还应成为我国
求为内核。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求同存异,求同可以让我 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为中华文明的世界交
们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来促进 流和未来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国合作共赢。因此,一方面要彰显中国智慧的理念和方 对外传播中的文化交流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
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 去”,文化共鸣和文化共创应更多地体现在民间交流中的
方面要秉持开放包容、自由平等的心态进行交流互鉴,实 公众认可上,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
现文明上的共同进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 同时,积极寻找中西方文化中的共通之处,加强海外受众
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在强调以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为灵魂的 对中华文化的感知,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中华文化要
同时,更要关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强调构建多 想得到世界的认可,还应改进沟通策略,让沟通形式和沟
元包容、和而不同的国际话语体系,这对中国出版“走出 通元素更加国际化和多样化。
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成功构建要寻找让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诉求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 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产生共鸣之处。如当下大火于海外
发展,构建中华文化和谐、和平、和睦的理念,对中国对外 社交媒体的李子柒视频中所塑造的诗意栖居于安静祥和的
出版话语体系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即不仅要采取共建共享、 大自然中的农家女孩形象,展示了中国乡村的古朴生活元
共生共荣的合作共赢思想来处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 素,引起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受众内心的共鸣。
多方事物,还要在对外学术出版话语体系、对外教育出版 3.对外传播中的出版话语体系构建应提防文化折扣
话语体系、对外大众出版话语体系等方面秉持人类命运共 和自说自话
同体的思想来构建时代话语体系 。对外出版以人类命运
[6]
对外出版传播应提防卡拉OK自娱自乐式的传播,对

22
2020 年第 17 期总第 371 期 VIEW ON PUBLISHING 特别策划

外传播中的话语体系建构要避免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话语 |参考文献|
体系,根据国际受众习惯进行相应调整。目前,我国对外 [1]张岩. 新时代下中国出版对外传播探析[J]. 新闻研
出版传播面临种种问题和挑战。一是优秀译者数量的缺乏 究导刊,2018(15):222.
使对外出版传播困难加剧。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 [2]朱义华,王宏. 对外出版中的外宣意识研究[J]. 出
之所以能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译者刘 版发行研究,2018(3):84-87.
宇昆和乔尔 · 马丁森有着丰富的翻译经验。二是中国文学 [3]王丽. 创新“一带一路”图书出版对外传播模式[J].
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和哲理较难为外国受众所理解,中西 出版广角,2018(7):55-57.
文化差异影响了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速度。三是中国文学 [4]李贵.“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价值
作品的海外传播渠道受到较大限制,出版发行渠道不畅, 意蕴[C].“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
出版机构数量较少,出版周期偏长。四是西方主流出版机 论文集(下). 北京:
《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24.
构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出版参与较少,相关文学作品进 [5]张纪臣. 数字时代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研究——论
行系统翻译和市场开拓具有一定困难[14]。因此,中国出 我国出版产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J]. 中国出版,2020(2):
版“走出去”在迎合西方受众心理及提升传播效果上还需 18-25.
进一步加强。 [6]蒲瑶,陆明. 构建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华文化对
4.对外传播中的出版话语体系构建应强调“一个声音” 外出版话语体系[J]. 中国出版,2019(5):61-63.
我国在推动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形成一种传 [7]李旦. 学术出版“走出去”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J].
播合力、一个强有力的中国声音,借助整合营销传播视角 出版广角,2017(18):38-40.
把多元多头传播整合为一个声音、一个话语、一个主体。 [8]孙坚.“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采取消费者的需求 [J]. 出版发行研究,2017(9):93-95.
视角,将营销活动视为传播沟通;二是整合多种传播手段, [9]孙万军. 中华文化对外出版话语体系构建探析[J].
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15]
。不同的出版单位要进行科学 中国出版,2016(17):15-18.
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构筑个性化的形象。 [10]谢寿光. 学术出版与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J].
我国的对外出版不仅要强化人文、学术、中外语言交 出版发行研究,2014(5):18-20.
流合作等对外交流项目优势,还要创新交流沟通方式,确 [11]刘杨. 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经验梳理与路径探
保图书翻译保质保量,加强图书的海外流通和多元传播途 索[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150-156.
径拓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关 [12]何明星. 中国学术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现状及其对
键是“融通中外”
,中国声音要让外国人听得到、听得懂, 策(下)[J]. 出版广角,2015(5):71-73.
找到情感交流的共鸣点,从而塑造中国在国际中的四个大 [13]崔斌箴. 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传播力探析[J]. 对外
国形象,即“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 传播,2014(11):4-6.
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因此,我国出版单位的整合 [14]蒋海军,童兵. 基于5W传播模式的中国文学海外传
营销传播要着力构建“一个声音”,通过观念创新、内容 播研究[J]. 出版广角,2019(14):14-17.
创新、平台创新实现中国跨文化传播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15]舒咏平. 出版发行中的整合营销传播[J]. 编辑之友,
传播好中国声音。 2002(6):28-29.

2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