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5

MSA ─量測系統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主講:黃松裕
MSA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量測系統分析

2
課程內容
 量測系統構成
 量測系統變異
 量測系統變異概述
 測量系統精確度與準確度兩量測儀器能力的比較
 什麼是MSA?
 為什麼要作MSA?
 MSA的評估時機
 MSA的評估內容與意義
 量測系統分析
 GRR實驗方法
 MSA案例討論(含GRR)
 MSA評量工具
 Part 1: 計量型MSA (Gage R&R)
 Part 2: 計數型MSA (Kappa analysis)

 Part 3: 破壞性測試的量測系統

3
1.量測系統構成

量測系統包含以下要素:

1.量具.設備(軟.硬體)

2.操作(人員.過程)
量測系統
3.測試環境
4.待測試件

4
量測系統變異概述

測量值
實際值
實際值

量測系統

實際產品變異 量測變異 觀察到的產品變異

長期產品變動 量檢具造成的變異

短期產品變異 操作員造成的變異

樣本變異

5
測量系統精確度與準確度
準確度:平均值

觀察到的值 = 主值 + 測量偏差

實際值 測量值

測量偏差

µ總量 = µ 產品 + µ 衡量
測量系統偏差----通過 “ 標定研究 ”決定
6
測量系統精確度與準確度
精確度:變動性

觀察到的變動性 = 產品變動 + 衡量的變動

實際值 測量值

2 2 2
σ 總量 =σ 產品 +σ 測量

衡量系統變動性- 通過 “R&R 研究”決定


7
兩量測儀器間的比較
 平均值的比較
 R值的比較

8
為什麼要作MSA?

 品管始於數據, 數據必須靠量測。
 量測過程所得之數據, 其準確度未知時, 此數據之使用
並無意義。(利用統計分析來決定與評估。)
 量測結果表現量具之精度與準度。

9
MSA的評估時機

 新量測儀器導入
 新量測方法導入
 定期分析
 儀校送修
 量測方法變更

10
變異的來源: * 量測系統的變異: 位置(平均值) & 寬度(R值)

(所量測到的) 製程變異

實際的
量測變異
製程變異
(抽樣造成的)
樣本變異

長期 短期 人 機
製程變異 製程變異 量測的變異 量測的變異
再現性

Repeatability Bias Stability Linearity


重複性 校正/偏差 穩定度 線性

* 量具的變異: 精度與準度。 11
MSA 5評估項目:

Stability 穩定度 量測數據之品質, 必須在穩定的作


業條件下獲得

Bias 偏差 判斷量具之準度

Linearity 線性
Repeatability 重複性
GRR 辨別量具之精度
Reproducibility 再現性

12
什麼是 Stability 穩定度?

同一量具, 平均值
的變異
於不同時間 時間
量測同一樣本(之相同特
性), 所得的變異。

一般指量測平均值的變異

R值的變異

13
如何判斷數值穩定?

檢定:
檢查這些平均值, 是否為常態分配?
檢查這些 R值, 是否為一常態分配?

 靜態:直方圖檢測是否有異常值?
 動態: SPC檢測是否有異常值?

14
穩定度評估的目的?
(發現穩定度不佳時該如何處理?)
--> 異常值的處理

15
什麼是 Bias 偏差?
同一人,
參考值 平均
使用同一量具,
量測同一物件〈之相同 偏差
特性〉多次所得平均值;

與精密儀器量測相同特
性〈標準件〉的參考值 (重複)
量測值
之偏差值。
數線
同一人
同一量具
偏差 = 量測值平均 - 參考值 同一物件

16
Bias 偏差 - 在統計上的驗證

檢定:
t 的雙尾檢定, 驗證此偏差是否有統計上的意義

17
偏差 vs. 校正

 以統計驗證偏差是否存在;
 以規格驗證校正是否合格。

18
Bias 偏差不良可能的原因

 標準件的器差
 量具的元件有磨損
 校正錯誤
 設備磨損
 讀值錯誤
 不正確使用
 被測件讀值錯誤

19
什麼是 Linearity 線性?
量具各作業範圍之偏差。

量測值平均
標準/ 回歸線
(不理想)
參考值 平均 (理想)

偏差 .. ..
.
. .. ..
(重複)
..
量測值
標準/參考值

20
Linearity 線性 - 統計上的驗證
檢定:
t 的雙尾檢定, 驗證此線性是否有統計上的意義

21
Linearity線性不良可能的原因

 量具兩端不正確之校正值
 最小或最大值錯誤
 量具錯誤
 量具之設備特性非線性

22
Repeatability 重複性: ---- GRR 機的變異
Equipment Variation (EV)

同一人,

使用同一量具,

量測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多次所得變異。

Repeatability

23
Reproducibility 再現性: ---- GRR 人的變異
Appraiser Variation (AV)

不同人, Operator C

使用同一量具,

量測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變異

Operator B

Operator A

Reproducibility
24
量測系統分析

 量測系統鑑別力
 量測系統變異類型及分析
 重複性
 再現性
 零件間變異
 穩定性
 線性

 GR&R

25
量測系統鑑別力

鑑別力:量測系統發現並真實地表示被測特性很小變化的能力
 如最小量測刻度太大無法辨別被測特性很小變化稱為鑑別力不足,鑑別力不足
可以在R-Chart上顯現出來.

圖1 圖2

1.量測系統鑑別力不足,導致只有1~3個值落在管制界限內或1/4 R=0如圖1所示.
2.量測系統鑑別力足夠,所有的值落在管制界限內.
26
量測系統變異類型及分析
重複性(Repeatability)
 重複性又稱為量具變異,是指用同一種量具,同一位作業者,當多次量測相
同零件之指定特性時之變異
 在完全相同的量測條件下,複之量測值間的差異
 為量測系統本身產生的差異,隨機誤差范疇

主值 主值

良好重復性 不良重復性

27
重複性(Repeatability)
重複性(Repeatability)計算:
在R-chart圖管制下,再現性的標準差估計值 σ C =R/d2*

σ
重複性(Repeatability) EV=5.15 C =5.15R/d 2*

• 其中5.15表示常態分配中具有99%的信賴度(99%的信賴度= 5.15 σ
C )

5.15σC
28
再現性(Reproducibility)

 再生性又稱作業者變異,指不同作業者以相同量具量測相同產品之特性時,量測平均值之
變異
 在量測之條件有所變化下,重複之量測值之間的變異(操作者,裝夾,位置,環境條件,較長的
時間段)
 為外在因素引起之量測系統的變異

主值
檢查員 A
檢查員 B
檢查員 B
檢查員 A
檢查員 C
檢查員C

Operator B

Operator A Operator C

Reproducibility 29
再現性(Reproducibility)

再生性(Reproducibility)計算:
σ
再生性的標準差估計值 o =(Xmax-Xmin)/d *2
再生性(Reproducibility)AV1=5.15 σ =5.15(X
o max -Xmin)/d2*
因以上計算變異包含量測系統的影響所以必須進行修正:

AV= (AV1) -2 (EV) 2/(nr)


• n 零件數
• r 量測次數

Operator B

Operator A
Operator C

5.15σo
30
零件間變異(Variation)

X-Chart圖分析:

圖1 圖2

•若測量平均值全部落在管制界限內,則零件變異隱藏在再現性之內,且量測變異支配制程變異------>如圖1
•反之若測量平均值過半落在管制界限外,則此量測系統適用------>如圖2
此時可以計算出零件變異

零件間的標準差: σ p =Rp/d 2*

零件間變異: PV=5.15σ p

31
穩定性(Stability )
 對於量測系統長期測量相同的Golden Sample的均值和標準偏差來說,測量值
的分佈應保持一致沒有漂移、 突然變化、 等…,並可以預測。
 可以用量測系統不同時間測量相同的Golden Sample的測量值繪製X-Chart圖
進行管制.如果失去管制則表示量測系統須校正或維修.

主值
(參考標準)

時間 1

時間 2

32
線性(Linearity)

 線性: 在儀器能力的範圍內衡量準確度 和精確度 的差別。

量具1: 線性分佈有問題 量具 2: 線性分佈沒問題

Y 軸是相對主讀數的偏差,
當量具測量值為主讀數時,
準確度 準確度 所有的點應在0線上。
X 軸是用量具測量所有產品
O O
所得到的測量值的整個範圍

測量值 測量值

線性分佈有問題可能原因:
1.量測系統的量測範圍內的高端,低端的校正不適當
2.量測系統磨損
3.量測系統設計不適合測量被測特性
33
GR&R
何謂GR&R

 GR&R: Gau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量具的重複性與再生性
 目的:
評估一個量測系統的量測能力,並以此統計分析
結果作為對操作者.量測設備變異狀況之改善
參考

34
GRR統計意義

產品變異性
(實際變異性)

測量
變異性

總體變異性
(觀察到的變異性)

2
σ總量 = σ2 +σ2
產品 測量系統

σ 總量 = σ 產品 + σ 重復性 + σ 再現性
2 2 2 2

35
GRR計算(一)
重複性:EV(設備變異) %EV=100(EV/TV)%

再現性:AV(量測員變異) %AV=100(AV/TV)%

重複性&再現性: %R&R=100(R&R/TV)%
2 2
R&R= AV + EV
零件變異:PV

總變異:TV
2
TV = R&R + PV
2

36
GRR計算(二)

量測能力指標: LSL USL

實際值 測量值(TV)
精確度與公差的比

515
. *R&R
P/T =
公差
量測變異(R&R)
公差 = USL - LSL

 解決測量誤差占公差的百分比。 %R&R用於證明衡量系統是否能夠測量
 最佳情況:< 10% 出觀察到的總的過程變動:
 可接受的情況:< 30% %P/T用於證明衡量系統是否能夠測量出
給定的產品規格 :
 既包括重復性,也包括再現性。

37
量測系統的判定(一)

重複性:EV(設備變異)>再現性:AV(量測員變異)
•量具需加以保養
•量具需重新設計,以提高適切性.
•量具之夾持或定位需改善.
•存在過大的零件變異
重複性:EV(設備變異)<再現性:AV(量測員變異)
•量測員訓練不足.
•量具刻度校正不良.
•可能治具或軟體協助量測員進行量測

38
量測系統的判定(二)

GRR=<10% 量具系統可接受

10%<GRR<30% 可接受.可不接受,決定于該量
具系統之重要性,修理所需之
費用等因素
GRR>=30% 量具系統不能接受,
須予以改進

39
量測系統的判定(三)

下面幾張幻燈片演示了4個變數的:
量具%R&R結果和量具%P/T - 精確度比公差
的圖形表示。
–GR&R結果有無數個(將%研究和 %公差結合).用這4個相對特殊的情形
,有助於決定對得出的結果需要採取哪些措施.

–儘管可以考慮接受(慎重進行)小於30%的情況,但是要努力尋找GR&R<
10%的結果 。

40
情形 1 10%=%R&R
15%=%P/T

LSL USL
公差
在這個實例中,我們看到GR&R的結果是可以接
受的,它的% R&R變動與%P/T公差變動相同。
由於總變動 -TV 和公差- T(USL - LSL)相對大小
測量值(TV) 相同,所以結果相同。因此,當我們得出R&R或
P/T 比時,它將大大低於30%。

實際值 這個量具是可接受的,不需要採取任何措施 。
唯一需要採取的行動是改善過程能力。

50 60 70 80 90

量測變異(R&R)

41
情形 2 70%=%R&R
70%=%P/T

LSL USL

在 這 個 實 例 中 , 我 們 觀 察 到 , GR&R 中 的
公差
%R&R與%P/T相同,然而結果根本無法接受.
由於總變動-TV和公差-T(USL-LSL)的相對大
測量值(TV) 小相同,所以結果相同。 因此當我們得出
P/TV或 P/T比時,它將大大超出30%。這表
明衡量系統無法辨別零件與零件的差別。不
良GR&R的一個影響將會擴大產品標準偏差
實際值 的變動性。

在這個實例中,我們確實需要修正衡量系統
!!!
50 60 70 80 90

量測變異(R&R)

42
情形 3 70%=%R&R
5%=%P/T

LSL USL

公差
在此我們觀察到的 GR&R中% R&R根本無法接
受,而 % P/T完全可以接受。怎麼會出現這種
測量值(TV) 情況呢? 在這個實例中,%R&R很大。
然而當我們將量具精確度與公差 (USL - LSL) 相
比(P/T)時,我們發現GR&R - 5%. 是完全可
以接受的。
實際值
我們需要修正衡量系統嗎?這要視情況而定。如
果我們需要改善這個過程,那麽我們應當修正
50 60 70 80 90 衡量系統;如果我們不需要提高過程能力,那
麽這個衡量系統是可以接受的。

量測變異(R&R)

43
情形 4 5%=%R&R
70%=%P/T

LSL USL

公差

測量值(TV)

在此我們觀察到的GR&R中%R&R是能夠接受的,而
實際值 % P/T無法接受.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這個實例
中,%R&R=5%非常小.然而當我們將量具精確度與公
差(USL-LSL)相比(P/T)時我們發現%P/T= 70%很大.

我們需要修正衡量系統。
50 60 70 80 90 在這個實例中,觀察到的 Cp 是實際 Cp 並且它可能
在0.2 到0.4之間.過程能力改善後,我們的%R&R將變
量測變異(R&R) 得更糟. 並且觀察到的Cp不反應實際值,所以需要改
善衡量系統。

44
GRR = √ EV2 + AV2 的計算(1)

45
GRR = √ EV2 + AV2 的計算(2)
= USL - LSL , 規格允差

46
%GRR 的計算

分母需先定義:
 %GRR = GRR / 規格允差
 %GRR = GRR / TV(總變異)

47
%GRR 的評估

Grade Criteria Rating


等級 基準 評價
A %R&R<10% 合格

B 10% ≤ %R&R ≤ 30% 有條件接受 (如 Cpk…?)

C %R&R>30% 不合格
如果重複性(機)大於再現性(人),原因可能
是:
--- 機的問題
 儀器需要維修
 量具的夾緊或固定需進行改進
 量具可能需要重新設計
 零件內變異太大

49
如果再現性(人) 大於重複性(機) ,原因可
能是:
--- 人的問題

 需要對人員如何操作和判讀該量具儀器的培訓
(SOP -標準作業程序)
 量具校準、刻度的不清晰 (更好的操作環境)

50
%GRR 評估的應用範圍與時機

範圍: 非破壞性量測儀器 (for GRR)


時機
重新起用之再評估

(1) 閒置不用被中斷校正,再復用前必須完成校正和GR&R.
(2) 當量測規格變窄時 與規格比較, <10% 是否能滿足

(3) 機器的操作者已變更,且新人已完成訓練課程並經過確認
人變異
(4) 當量測方法改變時 機變異

51
%GRR 評估的執行原則

(1) 量測者應為使用該部量測儀器者
減少人的變異

(2)選取之被測品需能涵蓋平常操作與被測品規格範圍
零件變異同製程變異

(3) 量測者應避免知悉彼此之量測結果, 量測樣品選擇應隨機


避免預期心理,

52
評量工具

 Part 1: 計量型MSA (Gage R&R)


 Part 2: 計數型MSA (Kappa analysis)

 Part 3: 破壞性測試的量測系統

流程能力

53
Part 1: 計量型MSA
( Gage R&R 分析)

54
Gage R & R
 目的:

想知道重複性(儀器變異)與再現性(人員變
異)相 對於總變異是否夠小?
 前提假設

流程是在管制狀態之下(沒有特殊原因) ,
流程 可歸屬變異為 0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知識、創新、訓練、服務
78
Work shop-1
 實務案例演練

80
評價人/試驗次數 零件
平均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 A 1 0.65 1.00 0.85 0.85 0.55 1.00 0.95 0.85 1.00 0.60

2. 2 0.60 1.00 0.80 0.95 0.45 1.00 0.95 0.80 1.00 0.70

3. 3
4. 平均值 Xa=
5. 組距 Ra=
6. B 1 0.55 1.05 0.80 0.80 0.40 1.00 0.95 0.75 1.00 0.55

7. 2 0.55 0.95 0.75 0.75 0.40 1.05 0.90 0.70 0.95 0.50

8. 3
9. 平均值 Xb=
10. 組距 Rb=
11. C 1 0.50 1.05 0.80 0.80 0.45 1.00 0.95 0.80 1.05 0.85

12. 2 0.55 1.00 0.80 0.80 0.50 1.05 0.95 0.80 1.05 0.80

13. 3
14. 平均值 Xc=
15. 組距 Rc=
16.零件平均值 (Xp) Xp=
Rp=
17.[Ra]+[Rb]+[Rc]/[ #評價人數]

18.[MaxX]-[MinX]=XDIFF
19.[R] ×[D2]=UCLR
20.[R] ×[D3]=LCLR
Part 2. 計數型
MSA (Kappa分析)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計算有效性、漏判率和誤判率
評價人測量有效性
(評價人對同一被測零件的所有判定結果與基準一致的)零件數
=
測量分析的零件總數
量測系統有效性
(所有評價人對同一被測零件的所有判定結果與基準一致的)零件數
=
測量分析的零件總數
將合格品判為不合格的次數
誤判率 =
合格機會總數
將不合格品判為合格的次數
漏判率 =
不合格機會總數

98
有效性、漏判率、誤判率的評判標準

有效性、漏判率、誤判率的評判標準

有效性 漏判率 誤判率

可接受 ≧90% ≦2% ≦5%

可接受—可能需要改進 80~90% 2~5% 5~10%

不可接受 <80% >5% >10%

99
100
Work shop-2
 實務案例演練

101
計數型量具研究 Part #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Ref:
(小樣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法)GO/NOGO
3 1 1 1 1 1 1 1 1 1 1
GAGE 4 0 0 0 1 0 0 0 0 0 0
5 1 1 1 1 1 1 1 1 1 1
一個典型 6 1 1 1 1 1 1 1 1 1 1
的用于計數型量具 7 1 1 1 1 1 1 1 1 1 1
研究小樣法的表格 8 1 1 1 1 1 1 1 1 1 1
9 1 1 1 1 1 1 1 1 1 1
見右表
10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2 1 1 1 1 1 1 1 1 1 1
13 1 1 1 1 1 1 1 1 1 1
14 1 1 1 1 1 1 1 1 1 1
15 1 0 0 0 0 0 0 0 0 0
16 1 1 1 1 1 1 1 1 1 1
17 1 1 1 1 1 1 1 1 1 1
18 1 1 1 1 1 1 1 1 1 1
19 1 1 1 1 1 1 1 1 1 1
20 1 1 1 1 1 1 1 1 1 1
21 1 1 1 1 1 1 1 1 1 1
22 1 1 1 1 1 1 1 1 1 1
23 1 1 1 1 1 1 1 1 1 1
24 1 1 1 1 1 1 1 1 1 1
25 1 1 1 1 1 1 1 1 1 1
26 0 0 0 0 0 0 0 0 1 0
27 1 1 1 1 1 1 1 1 1 1
28 1 1 1 1 1 1 1 1 1 1
29 1 1 1 1 1 1 1 1 1 1
30 1 1 1 0 1 1 1 1 1 1
Part 3:
不可重複型量測系統分析
(破壞性測試的量測系統)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Work shop-3
 實務案例演練

111
112
附錄1

113
114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1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