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理解(甲)

伸出善意的手
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山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
向旅客肆虐过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
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
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
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
火那该多好。
终于有一束手电筒的光线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不禁惊呼起来。来
者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馒
头。
有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
的家,他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
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
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迅速变冷,有一个
小男孩起了身,但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你要干什么?那东西有毒,
吃不得。”“就是,我们宁愿挨冷挨饿,也不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
和。
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都没少时,
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
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
母亲拉住的小孩。
老人的眼圈红了:“孩子,你不怕我是个坏人?”孩子走上去,伸出他
的手,挽住了老人说:“爷爷,我相信你。”
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
低下了头。
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
下去?” 老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深山里,他经常能遇到抛锚的长途车,这
已经是他做的第一百件善事了。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
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摘自网络《伸出善意的手》
1. 旅客们遇上了什么困境?
A 他们在去贵州的路途中,客车抛锚了。
B 他们乘坐的客车,在路途中遇上劫匪。
C 他们在回贵州的路途中,粮食断绝了。
D 他们乘坐的客车因为暴风雪中抛锚了。

2. “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为什么旅客们一直都保
持沉默?
A 他们觉得老人没有诚意。
B 他们在试探老人的用意。
C 他们觉得老人心怀恶意。
D 他们不想欠下老人人情。

3. 以下哪一个成语最适合概括老人的行为?
A 心想事成
B 雪中送炭
C 别有用心
D 居心叵测

4. 为什么旅客们面对老人的送行时,羞愧的低下了头?
A 他们觉得自己不如一个小孩。
B 因为老人没有计较旅客们对他的猜疑。
C 因为老人的坚持为善,让他们觉得无地自容。
D 他们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为感到羞耻。

5. 哪项是第五段的主要内容?
A 老人对旅客的冷漠感到很失望。
B 老人的诚意最终打动了所有人。
C 老人终于等到一个愿意相信他的人。
D 老人很感动,因为终于有人相信他。
6. 从老人与记者的对话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A 我们不应该随意地揣测他人的用心。
B 我们不应该在他人有难时落井下石。
C 我们应该让别人知道我们做的善事。
D 我们应该为这个世界多付出一点爱。

7. 以下哪项说明是正确的?
A 记者的访问促使老人继续为善。
B 小孩的个性单纯,比较容易相信别人。
C 老人的坚持为善,使他又做了一件善事。
D 旅客最终接受老人的好意,吃了馒头后继续赶路。

理解(乙)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
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
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
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
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
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
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 “娘!”娘用熬红的
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
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
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
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
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社会工
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
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 为什么作者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何作者盼望有一把伞? (3 分)

—————————————————————————————————

3. 写出“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 (3 分)

—————————————————————————————————

—————————————————————————————————

4. 根据第八段的内容,写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并加以说明。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根据短文,你认为作者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甲组作文

1. 以便条的方式,向爸爸传达姑姑的电话内容,字数不可少过 40。

姑姑,爸爸不在家。

丽玲,没关系。等爸爸回来后,请告诉他,奶
奶将在这个星期天下午三点, 抵达吉隆坡国际机
场,叫爸爸提早到机场去接奶奶。
乙组作文

1.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看到如下图一些没有公德心的人。你
对这些人有什么看法,把你感想和意见写成一篇文章,字数不
可少过 80.
答案:

理解(甲)
1. A
2. C
3. B
4. D
5. D
6. A
7. C

理解(乙)
参考答案:
1. 因为作者的村里没有学校。
2. 因为作者的家里没有伞,遇上雨天就会被浇成“落汤鸡”。
3. 这句话说明作者知道家里的生活环境不好,生活十分艰难,母亲没有
多余的钱买伞。
4. 当作者得到伞以后,既惊讶又开心;当作者看到母亲黄油布似的脸时,
又觉得让母亲这么辛苦很难过,很对不起母亲。
5. 坚毅不懈/刻苦耐劳,作者的母亲熬夜织布,为了凑足钱买伞给作者。
/爱子心切,作者的母亲看到作者淋了雨,眼圈儿便红了。/言而有信/
讲信用,作者的母亲答应作者买伞,最后做到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