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基于奈达对等理论分析化工英语翻译策略

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也是优秀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他在翻译《圣经》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对
等理论”,后来成为语言翻译研究的经典理论之一。所谓功能对等,意指在进行语言翻译时不必追求语言要素层面上的一一
还原,而是以实现译文文本与源语语义、文化内涵层面上的对等为第一原则,追求的是大方面、整体性的对等。化工英语
作为专业科技英语中的一种,语言结构中专业词汇、公式、数据模型较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有不同的翻译需求侧重。如
在学术研究中更多讲究的是严谨性和科学性,而在商贸经济交流中则讲究以译文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为主。语言翻译最基
本的要求是准确、自然、忠于原文仍然是化工专业英语翻译需要实现的目标,而“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英语翻译数十年
的经典理论,对化工英语翻译的指导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如何利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实现化工英语自然、准确、严谨的翻译
呢,这是尚需加以研究拓展的课题,也是本文的探究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功能对等理论”特征的系统阐述,分析这种理
论对指导化工英语翻译存在的价值及其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讨论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本文论证能够对提升功能
对等理论在化工英语翻译中的适用性有所启发。

1 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
尤金·A·奈达虽然在美国语言学界拥有较高的声誉,但他其实并未在显要的学术研究机构从事过语言研究工作,他
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基于他数十年的《圣经》翻译实践经历总结形成的。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圣经》翻译研究中,尤金·
A·奈达充分意识到不同社会文化间语言文本翻译实现语义、内涵对等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难度。他批判了那种单纯追求语言
形式还原而不顾文本文化内涵对应的翻译方法。他认为译者应该追求翻译时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深层文化内涵的对等,他提出
以最自然、恰当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风格、文体重现源语信息。基于此,尤金·A·奈达提出了翻译实践中实现动态对
等的四个主要层面,分别是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其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是为了准确
表现意义而存在,在形式可能对文化意义进行掩藏的时候,我们要灵活调整语言组织形式,可以对其做适当的调整。基于
此,我们可以认为译文的形式是灵活的、动态的,目的是准确呈现源语意义内涵。为了尽可能消除源语和目的语翻译之间的
意义误差(更多的表现为文化性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对翻译的形式、语义和文化内涵之间作一个优先级排序。
首先,在译者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追求翻译文本中语义和文化内涵与源语的对等,但要完全消除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的差异性是不现实的,译者需要使译文文本尽可能符合语言文化内涵。如果准确表达语义和文化有困难,译者可以先舍
弃形式的对等来保留语义和文化意蕴的原汁原味。如翻译“spring up like mushroom”,直接翻译会译为“像下雨后的蘑菇般
生长”,而这在汉语语境中是不符合文化语境的搭配形式,我们就可以对词汇进行一定的调整,将其译为“雨后春笋”显然
更符合汉语对“成长得很快”这一语义的表达习惯。但如果改变部分语言形式仍不能准确传达源语的文化内涵,译者就要发
挥创造性思维,利用“重创”来使译文和源语内涵实现对等。具体的创造形式需要译者根据语境和自身对两种语言的素养积
累来灵活把握,某方面来看,这种“灵活”也是对“动态”的一种呼应。

2 化工英语的语言特征

2. 1 专业词汇术语量大
化工英语是为实现跨语言化学化工学术交流和经济外贸往来以及其他涉及化学化工的行业之间开展交流而设置的一门
学科。化工英语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其范畴下又细分出许多化学研究分支,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子材料化学、石
油化学等等,这些细分学科下面又包含无数的化工类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在通用英语中并不常见,专业性较强,具有抽象性
特征,识记难度大,需要译者有较强的化工理论素养,给翻译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此外,在进行化工类学术文章写作时,
会对词汇做一定变形处理,使其能够达到更准确地内涵表达的目的,如在动词后面添加“-true,-ment,-age”等后缀,在
名词后面加“-tion,-able”,在动词前面加“-un,-anti”等词根。

2. 2 使用被动语态及从句
学术类化工英语文本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非常频繁,在学术交流和商贸洽谈中也经常用到诸如“it……”之类的被动语
态句型。被动语态将句子成分的顺序打乱,一般将比较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而化工类文章的写作或现场交流也频繁使用被
动语态,这样能够减小主观中心意向对句子含义的影响,使表述趋于准确、规范。此外,因为化工科研学术类文献在语言表
达结构上相对复杂,内涵相对抽象,为使句子更易于理解,常使用各类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复合从句等)进行论
述。这使译者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从句前后含义的位置转换,因为汉语的表达习惯中较少使用从句,一般按固定的主谓宾顺
序进行排列。化工英语属于科技英语,若翻译时未注意被动语态和从句的转换,容易产生歧义、误译的问题,影响信息数据
的有效传播。

· III ·
2. 3 派生词、缩略词、复合词多
派生是英语词汇构造的基本办法,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前后加一些词根或后缀,即可改变词汇的性质和意义,相当
于汉语中的形义相近词,对这类词汇的辨识和运用需要格外细心。缩略词是出于表达或书写时简化的需要,对词汇按照某种
约定俗成的形式进行适当的缩写,使其更便于识记和传播。如将“化学需氧量”缩写为CSTR,将“搅拌生物反应器”缩写
为PDPA等。复合词也是化工英语中常用的一种词汇,通常以介宾短语组成新的短语来表达学科中的某种含义,如“乳化脱
脂”表达为“degreasing bye mulsification”。这类词语也需要先掌握基础的构成要素,再对短语具体含义进行解析。

3 功能对等理论在化工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原则

3. 1 保留文本语言特色
在书面写作中,化工英语通常作为学术写作的工具,化工科技类学术文章讲究数据的准确、理论的科学,要求措辞严
谨、规范,文本内容专业、通融自洽。但这并不说明化工英语学术文章没有语言文风一说,即使限定了文章类型,每个作者
的写作用词习惯、语言表达习惯、措辞规范程度都是不同的。在进行化工英语文献翻译时,要充分保留并突显文本的语言特
色,遵照原文整体的文风、组织结构来翻译。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要做到化工英语文献译文不仅能够整体反映原文的
学术水准,还要表现出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文本文化特色,实现文风、文化内涵的对等。

3. 2 忠实呈现原文语义
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翻译首先要追求源语和目的语中语义和文化内涵的对等,要做到兼顾这两者,有时候需
要对翻译文本的形式做一定调整,即可以对词汇、短语句篇等做一些变动,来实现这种意义对等。要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
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在特定语境下能够找到和源语相对应目的语的词汇来替换,即遵循宁可“换面”不可“改头”的原则。

4 功能对等理论在化工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策略
要实现翻译的这种对等效果,还是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翻译技巧来实现,通过对词汇和句子成分以及表达方式做特定
的改变,使化学化工相关文本的翻译能够更贴切、顺畅,保留源语风格。

4. 1 增词减词法
因为化工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不一致,英语和汉语在表达同一内涵时所需语言要素数量并不相同,为了简
便或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英语和汉语在不同语境中都存在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因此在对化工英语相关文本进行译介时,
为了使语义对等,我们需要适当地添加或忽略掉一些词汇。如“Study chemical makes a full man, academic discussion a ready
man.”这里英语的第二句省略了“make”这个词,但在翻译成汉语时就要加上,译为“学习化学使人充实,学术讨论使人机
智。”以保证翻译过来的汉语文本通畅自然,能和源语含义充分衔接。当然,在需要减词时,也要做相应的省略减法,根据
语言表达习惯去除赘余成分,实现语义对等。

4. 2 转换法
基于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方法、习惯上的不同,除了上文提到的词汇数量,有时还需要对词性、语态、句型等做
一定调整。具体来说,从词性来看,就是将名词转变为代词、形容词、动词,将动词转变为形容词、名词、介词、副词,将
形容词转变为副词或短语等。从语态来看,就是将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从句型来看,例如把并列句转为复合句,把状
语从句转换为定语从句等。例如In his article the author is critical of man’s negligence toward chemical industrial pollution.翻译为“作
者在文章中,对人类忽视化工污染作了批评” 。此处则将形容词“critical”转换成了名词,使译文更加自然顺畅。

4. 3 拆句法和合并法
汉语表达追求意义内涵的合并统一,不太在乎形式,因此短句较多,结构比较松散;而英语表达更多追求的是形式的
规范统一,句型组织结构严密,因而长句较多。拆句法和合并法是两种相对应的翻译技巧。拆句法将一个成分复杂的长句拆
分为若干个结构简单的短句,一般在英语翻译为汉语时使用;合并法则通常把若干个形式简单、长度较短的句子以各种介
词、连词、分词、不定式、定语从句和独立结构将其合并为一个长句,一般在汉语翻译为英语时使用。因此在汉译英时,注
意选择恰当的连词、分词、从句来将松散的短句进行布局合并,使整个句子结构严密;而英译汉时,则要在英文源语中的各
种介词、连词处断句,并拆分为独立短句,整体上连成意义完整的句式即可。
(张丽娜/郑州工商学院)

· IV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