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36卷第141期 陶 瓷研究 V01.36 No.141

2021年02月 Ceramic Studies February.202 l

宋代体育题材类陶瓷初探
张志忠。江梅英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市,333000)
摘要:宋代陶瓷上出现了许多体育文化元素。诸如蹴鞠、打马球、相扑、象棋以及其它社会生活类体育活动。这些
陶瓷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装饰工艺展现了宋代社会体育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社会体育活动的审美趋向,认真研究可以发
现宋代理学观念的盛行与休闲娱乐文化的兴盛推动了宋代市民对社会体育活动的喜爱,反映出了市民积极向上的体
育精神。
关键宇:宋代陶瓷;造型纹样;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0—9892(2021)02—054一(04)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SOng POrCeIain

Zhang zhizhong,Jiang Meiying

(Jin酣ezhen cera“c Insdtute,Jin酣ezhen,333000)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porcs cul七ural elements in the ceramics of song Dynascy,such as cuju,polo,sumo,chess and other
sporcs activ城es of social 1ife.These ceramjc works show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porcs in Song Dynascy and the aesthetic

trend of social spons activities through their unique decontion technology.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the concept

of agency and the prospericy of leisure and entenainment culture in Song Dynascy promoted the people’s loVe of social sports

acti、,ities and renected the positive sporb spirit of the ci七izens.

KeywordS:Song Dynascy Cerarnjcs;Modeling and Decontive Pattem:PhySical Exercise

O引言 发达,人们生活富足,而且上层统治阶级对体育运动非
宋代陶瓷出现了许多与体育相关的作品,这些陶瓷 常喜爱,蹴鞠也得到了以繁荣的发展。
作品所展现的体育活动种类繁多。在宋代并无“体育” 河北博物馆藏有一件宋磁州窑白釉黑彩孩儿蹴鞠纹
一词的概念,本文所指的体育活动是服务于生活,使生 枕。该枕呈八角形,长30cm,宽18.5cm,高10.8cm,前
活开心、快乐、幸福的一种身体活动。宋代的体育活动 高后低,两端微翘,枕面出檐。瓷枕边缘用一粗一细两
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分支,球类运动为生活带来快乐;杂 条黑线绘画出边框,内绘童子蹴鞠图,着力描写童子踢
戏具有愉悦身心的特点,出现在宋代集市生活的大街小 球时的那种专注神情,笔墨不多但生动传神。同时在河
巷,具有表演性质;棋类可以活动大脑,也能感受到乐趣; 南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类似的孩儿蹴鞠枕。故宫博物馆藏
而其他社会生活体育诸如钓鱼、骑竹马和放风筝等更是 有的一件宋白地黑花蹴鞠图椭圆枕也是简单明了的表现
一种生活乐趣的表现。 出一孩童认真蹴鞠的形象,人物双手后背,神情目光聚
1.宋代陶瓷中的体育类别 集在球上,右腿微抬,做鞠球状。从动作特点来看,人
宋代体育既有休闲娱乐运动也有竞技运动。因此能 物鞠球动作娴熟,已能保持身体的轻松姿态颠球接球。
够展现宋代体育活动的陶瓷作品也是不计其数的,笔者 耀州窑址出土的青瓷母子蹴鞠纹碗,纹饰刻在碗的
仅以所收集的资料中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简单分类叙 内壁以及内底。母子蹴鞠图表现的是母子在庭院踢球的
述,大致分为球类运动、杂技类运动、棋类运动以及社 场景【2l。母亲穿着讲究,似乎鼓励正在踢球的儿子或者
会生活类运动。 在指导某一技术动作,儿子弯腰曲膝曲肘踢球。图中蹴
1.1.球类 鞠在儿童的正前方,其纹饰装扮等清晰可见,该蹴鞠具
1.1.1.蹴鞠 有飘带类的装扮。
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临淄,在汉代得到充分 因此蹴鞠在宋代也是是一项平民化运动,老少男女
发展,繁荣于唐宋,衰弱落祭于明清川。宋代社会经济 皆宜,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耀州窑青瓷母子蹴鞠纹碗
收稿日期:2020—12一01. 修订日期:2020一12—18.
作者信息:张志忠(1996.10一),男,汉族,江西吉安人,设计学研究生,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江梅英(1995.12一),女,汉族,江西景德镇人,设计学研究生,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张志忠,E—mail:1772243932@qq.com

054

万方数据
历史与考古,History觚d Archaeolo野

所刻画母与子互动的装饰画面,也能反映出宋代蹴鞠运 至南北朝以后,逐渐有了相扑这个称呼,至宋时,相扑
动的普遍性,宋代体育运动的教育性和宋人对于体育运 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6]。
动的正确价值观。 河南省博物馆的宋代小儿相扑瓷俑就非常逼真的再
1.1.2.步打球 现了宋代相扑的场景。其中一孩童抓住对方的腰带,试
步打球是由打马球运动发展而来的,是将唐代的马 图摔倒对方。另一名孩童则是抓住对方的左腿,试图搬
球运动搬到了地上举行,起始时期玩法与打马球运动非 倒对方。两位孩童面部表情表现的非常吃劲,捏塑者对
常相似,至宋代大力发展,有了其独有的玩法日】。故宫 该运动的搂抱、摔打关键细节拿捏到位。在四川博物馆
博物院藏有一件宋白釉黑彩童子打球图椭圆瓷枕的枕面 也有相似的一件宋邛窑小儿相扑佣,两孩童相互扭抱在
H。一儿童下身着一条花裤,上身穿着一件花肚兜,颈部 一起,两人都两腿张开,极力保持平衡,两者的对力相
带有项圈,盘腿坐在地面上,右手举起持有一根短杆, 互制衡,尽可能不被对方摔倒在地。
杆子头部有一小块凸出,类似于今天的高尔夫球杆,但 在镇江博物馆藏有一套宋代泥塑童戏像,这套泥塑童戏
长度不及高尔夫球杆。在儿童正前方有一小球,儿童正 像1976年出土于镇江市五条街骆驼岭的宋代遗址,为一
举杆做击球状。再有寥寥数笔画出小草和野花,数量不多, 组反映摔跤场面的捏塑泥孩儿。高约10—19厘米,取当
意趣盎然。 地生泥捏塑,经过烧制,外施彩绘。五个童子的神情各异,
另有一件宋磁州窑白底黑花抽陀螺纹枕【4】p238,图案 表达到位,将儿童的天真,幼稚可爱和活波机灵表现的
仅表现一儿童正在举杆打球或抽陀螺的场景。儿童身着 惟妙惟肖。
花长衣,脚穿一双靴子,两脚开立,一前一后重心较多 以上两件相扑陶瓷作品是以瓷俑或泥塑表现的,对
落于左脚,右脚轻点地面,这样一来左脚作为支撑,而 于场景、人物、动作、神情等都表现的更为具体和形象,
右脚轻松灵活便于调整击球时的脚下移动与打球方向。 很好的再现了宋代相扑运动繁荣。同时制作者也是能工
右手举杆做打球状,杆子也为短杆,其左手收于腰间, 巧匠,能抓住相扑者的动作特点,且表现得活灵活现。
似乎在蓄力打球。 1.3.棋类
以上两件陶瓷作品源于宋磁州窑的瓷枕,枕面无过 1.3.1围棋
多装饰,画面布局合理,仅有一人物和一小球就将画面 围棋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项目,经
点缀的充实,线条稳定而流畅。作画者能够着力描写击 过历代发展,至宋代时,围棋棋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球孩童的动作姿态、站立重心与击球动作,这对作画者 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围棋手和棋艺著作。
的生活观察能力和画工技术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景德镇湖田窑遗址有150余枚围棋子出土,其中呈
1.2.杂戏类 白色的瓷质棋子80枚,深色粘土质围棋子74枚【7】。棋
1.2.1.马戏 子可分为7式均素胎,直径1—2cm,厚o.4—0.9cm。
马戏所表现马技和马术的运动始自汉代,宋代马戏 洛阳围棋博物馆藏有38类陶质围棋子,1类瓷质围
集往代技艺之大成,成为一种完整而独立的表演艺术f5] 棋子,直径在15mm一20mm之间,厚度在5mm一9mm之间,
。马戏运动对表演者的心理、身体都是极大地考验。 重量在2克左右,围棋子为圆形,形状规整。棋子中问
在故宫博物馆藏有一件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马戏纹图 所刻纹样种类繁多。包括植物花草类、飞鸟类、刻字类、
枕,枕面的正中央描绘着一位身着紧身裤的表演者,他 金币类,其中数植物花草类围棋居多。另有一件宋仕女
倒立在疾驰的马背上。这项运动对表演者的身体要求很 画像砖,其画面表现的是两仕女对坐下棋,左边仕女举
高,尤其是臂力和身体的核心力量,这就涉及到腰肌和 手下棋,右边仕女静坐思考,认真观看棋盘局势,展现
腹肌的训练,因为在空中倒立时,双脚必须直立,只有 出宋时下围棋的场景。
大臂力才能撑住身体,只有强大的核心力量才能让使双 围棋子在形制大小上区别不大,而装饰的花纹却是
腿直立。从枕上画面看,作画者抓住了最为惊险的瞬间, 多种多样。
表演者正在做这个动作应有的操作,这一惊险的动作瞬 1.3.2.象棋
间永远定格了下来。 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象棋,但只是一种掷采行棋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骑竹马纹枕所表现的画面是一孩 角胜的局戏,至唐代才与现代象棋有相似之处,而在宋代,
童身着花衣花裤,右手持一竹鞭挥起,左手持马头,一 象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北宋时与现代象棋制式
根竹杆子骑跨在两脚之间,做骑马状飞奔HP238。竹马很 相似的棋子和棋盘已经形成,经过不断完善,最后流传
有意思,后面为竹竿,前面有一马头套上。成人有马戏, 下来。
孩童有竹马,这之间必定受马戏活动的影响。骑竹马是 1997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中国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
富有创造力的儿童模仿成年人骑马而创的一种游戏,故 唐公路北侧的中国宋代墓葬中,发现了一副完整的圆形
名骑竹马,而且是以男孩玩的多,往往是成群结队集体 瓷质象棋。象棋子共32枚,黑白象棋子各16枚,这些
玩耍。 棋子大小匀称,直径约1.8厘米,厚度约0.3到0.5厘米,
L2.2.相扑 与现在常见的棋子相比要小巧一些。棋子均由瓷土烧制
相扑最迟起源于战国时期,至秦汉时称为“角抵”, 而成,表面不施釉,正面的阴刻字填涂朱砂。虽然个别

055
万方数据
历史与考古,】}Iistory and Archaeology

棋子的字迹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但通过凹进去的刻 特点。
痕,仍可辨认出棋子的“角色”。 2.1.磁州窑体育类陶瓷的装饰工艺特点与审美特
在景德镇湖田窑宋代遗址,采集到了150余枚瓷质 色
象棋子,13件瓷质象棋印模,其刻镂工整,样式新颖【_”。 磁州窑瓷枕的体育纹饰毫不例外都是以白地黑花的
象棋子多为瓷质素胎无釉,质地细腻,这是由烧制工艺 装饰技法展现,这种装饰手法形成了黑白对比的装饰风
决定的,倘若施釉,在烧制时,釉料会融化流动粘黏, 格,巧妙的与中国画艺术结合,从而区别于其他窑口。
即使是施釉,也只能是单面施釉而不及底。以书法装饰 磁州窑以日用瓷生产为主,故而不能像官窑生产那
为主,包括楷体、隶体、篆体等数种、也有仿宋徽宗的“瘦 样不计成本的追求复杂的工艺和完美品相,因此为了降
金体”。为了美观,多在棋面边缘压印一周曲带,缠枝 低成本,使用成本低,泥质较差的泥料来生产制作便成
之类的纹饰。 为了一个考虑因素,从而进行粗料细作。为了提高其美
与象棋相配的是棋盘,上述完整的圆形瓷质象棋子 观性,便在粗泥料上施一层化妆土,然后以含铁量较高
并未发现棋盘。在河北磁州窑窑址,出土过一副陶瓷质 的矿物斑花石作为颜料【8],用笔直接在枕面上作画,点
象棋盘,其大小和外观与现今我们所见到的棋盘几乎完 画人物形象,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出效果为黑白对
全一样。棋盘的背面为红褐色,四角印有花型图案,右 比强烈的瓷器。其装饰手法多采用没骨画法和勾勒的笔
侧输有14字铭文“大观二年大名府太平里赵宅实用”。 法,手笔高度概括,表现出线条的顿挫、虚实、转折等。
这也是出土最早的一副象棋盘。 而另一个考虑成本的因素便是画工的时间成本,为了能
象棋的发展是与时代的演进相适应的,根据战场上 赶上产量,装饰画面多数快速完成,风格简洁,磁州窑
各个兵种的特点不断创新发展,炮隔子打,马活跃走位, 匠师们不像宫廷画家受约制和限制,其笔调更为随性和
战车的所向披靡都是战场的模拟。另外棋子与棋盘看似 自由。
是静态的,实则变换灵活。 磁州窑产品的生活体育装饰,已不再是以往的规矩
1.4.1.垂钓 几何纹和对称构图,而是以简练有趣的物象表现在装饰
河北博物馆收藏的宋磁州窑白釉黑彩孩儿垂钓纹枕, 面上,接近中国画的装饰风格,但却是在器物的主要部
是一件画意清幽的作品,表现的是一悠闲自得的儿童, 分做国画式的装饰,表现简单,大量留白,不做过多装
夏日时候在河边独自持杆垂钓、三条鱼正在争食鱼饵的 饰,不像国画那样出现满画。这些体育活动的装饰充满
场景嗍p236。画中孩儿撅着屁股、弯着腰、双目凝视、全 了自由朴素的艺术风格,有推崇自然之美的民间美学观,
神贯注,一副正准备提杆收线的样子。 它并不是以精工细化的形态展现,而是一种回归本真的
1.4.2.放风筝、放鸟 纯粹感情,其韵味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9】。这种明确主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放风筝纹枕,该枕呈八方形,枕 题纹饰的构图和设色艺术处理,以意境为着力点,有着
沿有宽细两道八方形框线,框线内绘有一童子放风筝的 无法抵御的艺术魅力。
场景。童子右手持风筝线,左手极力摆臂,双腿大迈步 2.2表现棋类运动的陶瓷棋子的工艺特点和审美
向前跑【4】P238。放风筝需要奔跑来带动风筝飞起来,这是 特色
娱乐性体育,童子们就更乐于其中,在此过程既能感受 围棋子数量较多,其形状可以分为圆饼型和馒头
到放风筝的快乐还能锻炼身体。 型,均有黑白两色。圆饼型的围棋在上下较平的面有装
宋磁州窑白底黑花放鸟纹枕【4】p238,该枕也呈长方形, 饰花纹,以植物花草类纹饰居多;馒头型围棋一面为平
在两道粗细宽细内,表现的是一孩童放鸟的场景,童子 面,另一面隆起类似于馒头状,这两类棋子的直径大致
蹲跪在地上,双手伸开,正前上方有一只向外飞的鸟, 在1.3—1.8cm,厚度在o.4—0.8cm不等。而出土的象棋子
在童子的后方有一只开着笼门的鸟笼。作画者记录了这 多为圆饼型,且多为素面,也有表面施釉。根据刻划文
一动态,反映了童子天真、活泼、热爱自然、追逐自由 字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单面有字和双面都有字两类象棋
的情感。 子。单面有字的象棋子有的底面素面,正面印有文字;
以上所有反映体育现象的宋代陶瓷作品,多数来源 有的底面无纹,在正面的凹陷弦纹内刻字,直径在2.5—
于磁州窑,且多以瓷枕枕面纹饰表现为主。瓷枕作为日 4cm,厚度在O.7一1.5cm。双面有字的棋子便于使用,有
常寝具用品,其装饰画面非常贴近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 的棋子是在两面凹陷的弦纹内刻字,还有的是在两面都
体现了鲜明的民俗特色。另外表现体育现象的瓷俑和泥 有一周缠枝花卉,在内刻字。这类象棋子相对较大,直
塑表情生动,表现出很强的视觉感,体态动作刻划到位 径为3—5cm,厚度为0.7一1.5cm。这些象棋子围棋子,均
而不拘谨,感染力强烈。其艺术形态也是很自然的接近 采用模范成型,模内中间刻字和纹饰,可分为阳刻和印刻,
当时的生活,具有生活气息,真实的体现社会体育现象。 在模内刻阳文,模印出来的棋子则是阴文,反之亦相反。
2.宋代体育类陶瓷的装饰工艺特点和审美特色 模范成型可以规范棋子的大小和形制,也便与大量生产。
上述陶瓷作品多数来源于磁州窑,作为北方民窑的 3.宋代制瓷与大背景下的社会体育精神
代表,其生产规模庞大,装饰手法新颖,装饰内容日常化, 宋代统治阶级的治国政策与社会经济繁荣,推动了
因此磁州窑产品在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上都有其独特的 陶瓷生产的发展,同样背景下也对社会体育运动的发展

056

万方数据
历史与考古删story and Archa蒯ogy

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通过陶瓷纹饰也能理解宋代社 主题,通过细致的观察来剖析孩童的心理,扑捉到童趣
会体育的大发展,探索出宋代人们的社会体育精神。 最传神的瞬间。并简单提笔概括,力图反映出儿童游戏
3.1.宋代理学观念下的体育文化 的闲情娱乐,这些艺术作品都充满了人们的运动情趣和
在宋代哲学领域中,理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其核心 娱乐精神。
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即“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 4.小结
胜则天理灭”【l01。理学在身体修养方面主张德性修养, 4.1.极具特色的体育类陶瓷作品
保持内心平静,同时也有调节气息和顺应时节变化的肢 这些宋代陶瓷艺术作品,利用简练的笔画、生动的
体运动,目的是让身体回归到那种本质的状态。在这样 手法将宋代充满情趣和生意的体育运动表现出来。他们
的理学思想下,宋代人们自然重视内心的修养,和自身 有全民热爱的蹴鞠和相扑、乐趣横生的休闲游戏体育、
体魄的锻炼。 场面激烈的马上体育运动以及活动脑力的棋类游戏。
宋磁州窑白釉黑彩孩儿蹴鞠纹枕、青瓷母子蹴鞠纹 4.2.独特的装饰工艺
碗所反映出的蹴鞠活动,在宋代是一种表演性较强的运 磁州窑瓷枕的装饰画面没有繁琐的陪衬景物,大胆
动。蹴鞠在宋代已不再是高官贵族的专享,而是老百姓 取舍、简单明了的展现出这些体育活动的运动细节,有
都能参与的体育活动。蹴鞠能够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大 着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其朴素的装饰手法,追求回归
腿的力量以及身体的核心力量,同时鞠球也能锻炼反应 自然,展现出“拙”之美。而各类花纹的围棋子也为黑
能力,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白围棋的单调增添了情趣意味。
宋小儿相扑瓷俑、宋邛窑小儿相扑俑的相扑运动属 4.3.宋代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于竞技运动。这项运动至宋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 在理学盛行和崇文抑武的大背景下,人们重视身体
南宋朝廷就设有专业的相扑队伍,并且有专人管理,这 运动与内心的静置,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身体状态,同
些相扑手个个体魄健壮、臂力过人,他们的首要人物是 时社会繁荣,市民将体育活动更加娱乐化。透过体育类
在宫廷宴饮时表演相扑比赛,而且优秀的队员可以充当 陶瓷作品我们也能看到宋代市民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皇家卫队以及作为地方的培养官员陋Jp56。民间相扑也是非 他们将体育运动娱乐化,让更多的市民对体育活动产生
常常见,在民间的娱乐场所“瓦舍”,相扑表演者是各 浓厚的兴趣,引领着宋代体育朝着更加多样化的目标发
种表演艺人中最多的,当有相扑表演时,“瓦舍”就会 展。
聚集大量人观赏,表演结束后,也会有观众打赏相扑者。
总之在宋代,相扑运动是非常盛行的,很好的起到了强 参考文献
身健体的作用。
宋代市民热衷于象棋和围棋。宋早期象棋有大象戏、 【1】李亚群,马国庆,朱淑菊.从临淄足球博物馆蹴鞠文物
小象戏、广象戏和七国象棋等,最后发展成了与现代象 浅析蹴鞠运动的发展演变Ⅱ】.文物天地.2019,(04):92.
棋相似的制式…】。但是无论是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内心 【2】魏女.陕西出土的宋代儿童体育文物U]大众考
的博弈,必须心静下来专注思考,不能行棋冲冲,需耐 古.2016,(01):52—57.

住性子。同时宋磁州窑白釉黑彩孩儿垂钓纹枕中的垂钓 【3】林闯.探源宋代步打球运动U】.兰台世界,2013,(18):78—
游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聚精会神,在关键时刻持杆收线, 79.

可以说是做到了动静结合,它也是能够愉悦身心,修身 【4】中国古陶瓷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十六辑[M】.北京:
养性的。 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267
3.2.休闲娱乐文化兴起下的体育精神 【5】韩顺发.中国古代马戏考Ⅱ】.中原文物,2004,(05):12—
宋代政治局面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城市 15.

人口大大增加。配合大都市经济的发展,闲暇的市民对 【6】林航.雅俗共赏:南宋临安城的相扑U】.文史天
休闲娱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了休闲娱 地.2019,(06):55—57.
乐业的发展(1射。因此城市出现了各种休闲活动,体育运 [7】赵日斌,景德镇出土的瓷质棋类U】江西历史文
动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精彩体育表演,奠定了宋代市民 物.1986,(02):124—125.
生活娱乐的基础,及时行乐、娱乐至上的现实风俗便在 【8】弋语可.磁州窑瓷枕绘画风格形成的探讨Ⅱ】.陶瓷研
宋代民间迅速传播开来。 究.2019,(04):21—24.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马戏纹图枕、宋磁州窑白地黑花 【9】段彦芳,道法自然——宋元时期磁州窑瓷枕艺术的世
骑竹马纹枕、宋磁州窑白地黑花放风筝纹枕、宋磁州窑 俗化初探卟美术大观.2020,(01):114~115.
白底黑花放鸟纹枕所反映出来的是宋代击鼓奏乐、马戏、 【10】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
儿童游戏、放风筝之类的娱乐性运动。这些画面都是对 ・心.2010.4:191.

宋代下层儿童体育活动的真实写照,通过游戏运动中的 【11】汪圣铎.籍勇.宋代的象棋U】.寻根.2007,(06):58—61.
各种模样的描写,揭示了孩童休闲时的运动情趣Hlp2”。 [12】陈志辉.宋代“崇文抑武”政策下的体育发展研究U】.
陶瓷画师将日常生活中平淡朴实的生活小事作为创作的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05):13—16.

057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