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2023/3/7 22:01 “丑陋的中国人”:100年也不过时 值得和思考-搜狐新闻

近日,网友自发评选“新中国60年10本最差的书”,《鹿鼎记》、《窗外》、《老徐的博客》、《丑
陋的中国人》等上榜。其中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上榜理由是: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时,已有
整整35年不曾回过大陆,未免有闭门造车、隔靴搔痒之嫌;《丑陋的中国人》出版后的25年,中国
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
分明已“过时”。(10月14日《广州日报》)
我非常赞赏网友们自发评书这种形式。相对于商业气息浓厚的各类所谓“畅销书排行榜”,相对
于媒体上那些充满铜臭味和阿谀颂词的枪手书评,身为读者的网友的感受才是真切的——不管最终的
评选结果是否科学合理,最起码表明了读者想法。
对“新中国60年10本最差的书”的入选大作,我大部分都同意。即使对金庸大侠的《鹿鼎记》名
列“最差10本书”之首这个结果,我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一个小无赖居然左右逢源升官发财妻妾
成群,确有歌颂流氓手段和颓废思想之嫌,就连金庸老先生自己后来也公开表示不喜欢韦小宝,告诫
年轻人千万不要学。让我感到难以接受的,是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竟也高票上榜,并且遭到了
“闭门造车、隔靴搔痒”和“过时”的恶评。恕我直言,如此评价《丑陋的中国人》,我只能用“无知者
无畏”来解释了。
《丑陋的中国人》其实是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在各地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的演讲的合集。作者
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
劣根性,并一针见血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诸多糟粕。有论者认为,该书虽然没有鲁迅的犀利,
但在深刻性上却不遑多让,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阅读和思考。
不知道某些人是如何做出柏杨“闭门造车、隔靴搔痒”的臆测。此书写的是中国人的丑陋,台湾
人也是中国人,所谓“柏杨写《丑陋的中国人》时,已有整整35年不曾回过大陆”云云,实属无稽之
谈。做学问的方式有很多,读书、思考、归纳总结等都是方法,不一定非要研究每一个个体,鲁迅先
生不也是翻查历史,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吃人”吗?这正是思想家过人的洞察力和勇气
的体现。
试问,《丑陋的中国人》中批判国人存在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
错”等劣根性,哪一点不是一针见血、正中痛处?无数以往的事实证明了这些劣根性的存在,即使到
了现在,这些劣根性依然一定程度地存在。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
样”,也更加开放了,有些丑陋的东西没有根除,如以前“脏、乱、吵”主要在本土,现在也随着某些
国人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至于“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等,无需我举
例,只要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不信你对此没有一点感受!
我一直将《丑陋的中国人》视为对国人劣根性解剖最为精到的经典之一,至今仍时常翻阅。每读
一次,就要敬服一回先生眼光的犀利;每读一次,就要慨叹一番“中国人何时才能不丑陋”。我其实
也极为热切地期盼着《丑陋的中国人》早日过时,但我清醒地知道,现在还不行。这一天何时才会真
正到来?如果非要让我给个期限,我想会是100年——或许更多。(乔志峰)

https://news.sohu.com/20091016/n267394712.shtml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