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我在地球的最後一晚

提爾拉・維・辛哈

1
第一章 開始與結束

太陽被遮住,這個星球的任何一處都看不到陽光。
整個星球落入了黑暗。
突然地,無數的光射向天空,當它們落下,造成對立的一切全部變成光。
它們落在這個星球的每一處,
整個星球變成了光,它揚升了,地球揚升了。
成為了宇宙的一顆明珠。
驚訝的人們,他們恍然大悟,意識到了整件事,
更多人則是失去了力氣,跌坐在地上,知道錯過機會而放聲大哭。

這是開始,也是結束。開始即是結束,因為人自己設下的限制,而有了時間
的幻象,彷彿有任何進展。開始即是結束,它的揚升是既定的,差別在於如何從
起點抵達終點。

這是第一章,也是最後一章,差別在於如何編寫中間的章節,人因此可以盡
可能去體驗、去經歷;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自己。

以往如何編寫的,你們自己都知道了,現在這個階段即將進入尾聲。

想成為恍然大悟的人?放聲大哭的人?抑或一起揚升?

人類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可見的、不可見的;已發生的、未發生的戰爭;
這將是震撼全宇宙、流傳千古的最後一戰。

2
第二章 我是誰

寫作並不是我累世以來累積的能力,不是我的天賦,也不是要在這個星球進
行的工作,因為某些原因,我必須留下這些話語,所以這可能是我唯一留下的一
本書。但我是獨來獨往的,很難知道我是誰,然而這是最後一晚,所以再繼續接
下來的內容之前,需要簡介一下自己,讓繼續看下去的人能了解這些話語的重要
性,把它們傳達出去。

我是某個佛在這個星球的化身,人們聽過但很少進一步接觸祂。如同宇宙和
萬物一樣,佛也透過各種方式在每個星球、每個實相持續祂的旅程。化身是其中
一種方式。可以說我是祂,祂是我;我不是祂,祂也不是我。每個佛都是獨一無
二的,人所無法想像的,祂們的方式是獨特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

透過化身的另一個目的是在這個行星生活,就成了人類的一份子,了解這個
行星,有資格為這個行星的問題發聲,阻止人類繼續傷害這個行星,因為我也生
活在這兒。相較之下,其他行星的存有僅能給予幫助,無法積極的介入,採取直
接改變這個行星的行為。

來到這個星球已經很久了,曾經達成過,再次來到是為了另一種可能性,雖
然困難許多、但體驗更多,可以讓自己的經驗更完整。這麼多世以來,換過無數
的身體,扮演過無數的角色,有默默無名的、也有史上眾人皆知的,旅途是無限
的,朝向一個更高意識的過程再次展開。而這一世將會是最後一世,在地球的最
後一晚,我將再次達成。

這將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個很特殊的階段。在過去,
存在著師父和弟子的關係,當釋迦牟尼佛再次回來,師父變成了朋友的關係,而
現在,每個人是自己的師父。你是自由的,去成為自己,成為神。

那將是新階段的開始。

3
第三章 準備揚升

這個行星的揚昇是必定的,隨之來到的是持續增強的頻率、震動。像波浪一
樣,乘著它,將能不用再經歷許多不必要的情況、重複發生的一切。利用這個罕
見的機會準備好自己,因為如果無法把握或半途被落下,就只能改到適合的地域
繼續另一個旅程。

只有共同所願的想法才會被接受而顯化,新人類已經無法避免:更獨立,不
盲目聽從,更尊重他人,更有愛,更柔軟;舊有的體系將會崩解。少數人再也無
法為了一己之私支配多數人。科技將會用於服務,不是牟利;將會用於意識的提
升,不是使它降低。

做好基本的準備,讓內在與外在穩定的平衡與發展。將重心自外在的世界慢
慢拉回,覺知放在自身,了解每一個感受、情緒和思維。它們發生的源頭、原由、
背景,慢慢的,不要急,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邊。不要附和、也不要反抗,
只是由著它們,你會發現它們是一陣一陣的,你不是它們,它們只是你來這個行
星用來讓你體驗所需要的設置、工具。因為待在這個身體、頭腦裡面,你才能透
過它們經驗和學習。

你不是你的身體、頭腦、感受、情緒和思維。但因為數世以來的制約,你已
經忘了。這需要一點時間,但由於行星的揚升,要突破將不會那麼困難,所以,
把握這個機會。

除此之外,還有你的高我、許多揚升大師、指導靈都來給予幫助。因此會較
以往容易的多。但凡事還是靠自己為主,可以參考祂們的建議,可以接受祂們的
幫助,但沒有人能幫你走上揚升的路,只有你自己可以。做你自己的主人,做你
自己的決定。否則,如果有任何不順利,你可能會怪罪祂們。最好還是靠自己。

剛開始,一個適合自己的空間是需要的。不論是內在或外在,在內在保留一
個自己的空間,在那個空間裡面,只有你在裡面。感受、情緒和思維都在它外面,
外在的世界也是,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只是放鬆,什
麼都不做。

進行的方式依自己而定,適合某個人的,可能不適合你;適合你的,不一定
適合別人;不需要依循既有的、既定的、過去的方式;而是從生活中找到屬於自
己的方式,然後慢慢加深它。

有時候在移動中,有時候在寂靜中,你都會找到它。
4
第四章 邁向新階段

你已經準備加入揚升的行列,因此有很多人事物將會留下。它們無法跟著你
揚升。這是一個單獨的旅程,需要勇敢的人才能前往。那些將被你留下的人事物,
會依據你的層次而定,你可以主動遠離它們,或者你也可以自然的放下它們。一
開始會持續拉鋸,隨著次數越來越多,漸漸的,你會感到沒有意義再持續拉鋸下
去。

你會找到自己的方式,往更高的地方移動,你的振動、頻率因此漸漸提高。
這就是你累積的智慧,它會成為你的一部分,你會越來越輕盈,內在的和外在的。
那就是為什麼要到這兒體驗的原因,較困難,也學習較快。

它們曾經存在於你的生命中,但也將不復存在。因為你賦予它們意義使得它
們存在,當你不復存在、或者當你的生命不再有這些觀念,它們也不再存在,要
如何說它們是真實的呢?

你注意到嗎?當你是快樂的,你不會思考這些,或者說它們消失了,它們失
去意義了。只有當你不快樂的時候,它們才會出現。所以去尋找讓自己快樂的:
去海邊、山上、看著夜晚的星星、走在森林中、聽著美麗的歌、畫畫,能讓你感
到輕盈的快樂。不是讓你當下或事後感到沉重的快樂,那不是快樂,那是讓自己
無意識,墜落。

你可以再往上揚升:不再評斷它們、分別它們,它們都是你的一部份,都是
過程的一部分。沒有好壞、善惡,這些頭腦的定義。一切都只是體驗的一部份。
一切都只是在這個行星時做的定義,一切都是頭腦做出的定義,當你揚升到更高,
就有的頭腦無法再運作,這些定義就無法存在了,也沒有能讓它們存在的背景。
但你無法不經過前面的過程就直接來到這兒,那需要很大的智慧。所以一旦了解
這些,就沒有能讓你抓住不放的因由了。一切都只是過程,都是需要的。

5
第五章 調整方向

活在步調快速的社會的人們都應該間或休息,去思考自己的生活的各個面向,
而不是根據別人的意見、社會的規範制度、既有的一切來生活。我們已經習慣麻
木,對一切見怪不怪、視若無睹,除非發生劇變,否則很難去改變。每當發生了
天災人禍,我們才會痛聲疾呼,做出改變,但隨著時間過去,事件逐漸淡化,一
切又回到老樣子。

為了避免成為喪屍,從現在起,人們應該每天做個小改變,從小事開始,那
個改變不一定是實用的,那不重要,實用性對社會有幫助,但對意識毫無助益。
慢慢的,我們會抓到訣竅,知道如何改變。然後是如何創造。

人們必須一起體認到這一切,支配資源的少數人必須停止一己之私的支配,
有創造性的使用資源,做出有利大眾的安排,然後將會感受到快樂;努力維持生
活的多數人則必須思考是否要繼續跟隨錯誤的生活態度,然後新時代將會加速到
來。

基本上,人多少感覺哪裡不太對勁,或者覺得有些地方出錯了,因為整個情
況似乎越來越糟,沒有好轉。每天有無數的發明和新科技出現,但生活只是越來
越費力,我們只能盡全力,比過去更辛苦,更費力,才有可能跟上。但跟上什麼?
也許某種廣告的生活型態,也許某個人的口號…那自己呢?自己的需要不重要,
拋到腦後,跟上別人、跟上整個社會,那才重要。我們生病了,但不知怎麼生病
的。現在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冀望一切會好轉--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
除非我們調整方向。

人主要由身、心、靈構成,現代社會僅做到關注照顧身心的部分,或多或少
的。而宗教的真義已漸漸被淡化,流於形式,缺少的一塊、靈魂的部分,仍須回
到自己,那超出了社會的能力範圍,無法要求它太多。但靈魂的部分是構成人最
重要的一塊,沒有它,就只是一個所謂的生物機器人,機械性的說話和行為,身
心已經被制約的很好以致於完全不用花時間去考慮那個過程,一切就交給它們。

人需要花更多時間在靈魂的部分,應該均衡的發展每個部份,不能只偏向某
一邊。音樂、繪畫、設計、任何對靈魂有幫助的…去花時間找出來,每個人是不
同的,然後投入它,然後會有一種從內在而生的喜悅,不是因為賺了多少錢、買
了美麗的房子或車子,那是表面的喜悅,它不會持續太久,當它離開,留下的那
個空洞、空虛,會更明顯。

而內在的喜悅…它不會離開,它會變成你的一部分,一種滿足感,你找到了
6
對你的存在而言是重要的、有意義的。它可以幫助滋養你的靈魂部分。漸漸的,
靈魂會開始主導,然後身心首次和諧的運作著,很好的配合。累世以來,你一直
過著無意識的生活,現在,一個視見被打開了,某種清明度,光線首次穿越了黑
暗,一種知曉油然而生。

人需要減少花在外在事物的時間,那使你分心,花太多時間在身心的部分,
但顯然沒有發展得很好,一切只是原地打轉,沒有靈魂的部分,怎麼做都會是感
覺不對的、少了什麼,總是無法很好的運作。只有找到靈魂的部分才能終止這個
循環。

快樂是人的本質,任何使你不快樂的,你必須再三的審視它,找出原因。你
必須決定是否要繼續不快樂,或者讓使你不快樂的一切離開。一步一步的開始,
如果你還無法做到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那麼就不要讓自己沉浸在它裡面,同時
想保持你的快樂本質。那不是容易的。但你可以試試,透過嘗試,可以讓自己知
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自己能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和環境,慢慢調整。

我們呼吸著有害的空氣、吃著有害的食物、吸收著有害的觀念,能在這樣病
態的生活持續這麼久真的是奇蹟。在少數掌握資源的人的控制下,我們已經越來
越遠離正確的方向,而那些以為置身事外的控制者也身受其害,拉著整個地球一
起沉淪。我們必須從各方面開始改變,不論是內在的或外在的,因為一切是息息
相關的,不會有誰能獨善其身。

無時無刻問自己,我們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持續地問自己,直到某個
深度,或者沉澱一會兒,在沒人打擾的環境下,思考這個最根本的問提,因為它
定義了我們和之後的我們。我們的存在的程度,我們的意識層次,決定了一切。
而現在人們只是持續重複做毫無意識的動作,而不思考為什麼這麼做,甚至連錯
誤也持續重複。

放下手邊的工作,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活動都是不必要的,工廠將會停止無意
義的生產,許多對人類有害的、毫無幫助的物品將會消失,錯誤的體制、荒謬的
規範將會被拋棄,狹義、偏袒的媒體宣傳將會自曝其短。資源必須用在真正對人
類有幫助的創造上。

7
第六章 天賦與運用

目前這個行星上大部分的人類並沒有在做他們該做的工作,由於錯誤的環境、
教育、觀念、制度,使得這個循環持續不斷和惡化。工作變成只為了物質的滿足、
享受,人像行走的屍體般的活著,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潛力和天賦,試著找出它們,利用直覺、心、靈感,
這些是你這一生要投入的,你設定要來體驗的。

人們過於在意金錢,忘記它只是用來便利交易的工具,拚命的累積它,以命
相搏。因此對創造不感興趣,抄襲是更快累積金錢的方式,但是無論你累積什麼,
一旦累積過多,結果都會是不好的。我們已經知道富人過著並不快樂的生活,他
們的痛苦是異於常人的,因為他們已經累積了過多的金錢,現在對他們而言,快
樂會更困難,必須累積更多的金錢,但有可能嗎?有這麼多人在競爭…

我們知道了問題不是外在,而是內在缺少了什麼,誤以為金錢、權力可以取
代,沒錯,那可以使你讓你感受被需要、控制,但無法使你快樂。現在,因為這
少數人,多數人過著不便、貧窮的生活,必須更努力才能維持生活,整個情況變
成了惡性循環。

然而即使改變人們的焦點,不再累積金錢,但頭腦的傾向會使人再次追求其
他外在的事物,也許不再累積金錢,但目標只是換了,人會開始追求和累積別的
事物。需要做的是了解內在、探索內在、了解整個過去的循環從何而來並終止它,
才有可能改變。否則即使找到自己的潛力和天賦,但焦點轉移到為了金錢或其他
的事物,最終仍會忘記自己的出發點,重蹈覆轍。

人需要探尋他們的潛力、天賦、可能性,這依那個人的覺知程度而定。在這
個星球,地球,是比較困難的,由於過去發生的事件造成了很大的變化,以致於
人們失去了很多,無法和源頭連結了。少數人出生後仍保有較高的清明度、意識
層次,會很快地找到他們想要做的,果斷地投入。

對大部分人而言,剛開始可能是一種興趣,不是很確定,仍是模糊朦朧的。
透過實現它可以用來幫助你找到自己、了解自己,當你找到它,會有一種確定性、
知曉,你會說:就是這個!這個找尋可能是費力的、費時的,會有很多等待你去
經歷,然後當你找到了,接著是如何實現它。可能需要調整你的人生計劃。但不
要放棄,只要積少成多、一點一滴的,你會達成。

只要開始,踏出第一步,不要求結果,請享受它,享受過程,重點是那個享
8
受,如果那是你的潛力、天賦、可能性,你將首次感受到快樂,從內在升起的,
不是因為金錢、權力、食物之類的替代物。所以只要開始…

你做它只是因為你想做它,你感到快樂。也許可能因此要作出很多調整和改
變,不用急。只要實現自己、成就自己,那是一個人唯一要關注的。

不論你的潛力、天賦、可能性是什麼,你都會發現它會是一種有智慧的創造、
使你感到有意義的、有一種藝術感、有種美。那跟內容無關,跟重要性無關,而
是你做它時會是全然的、完全投入的,所以任何事都可以,任何事都有可能,和
收穫多少無關,和能帶來多少經濟價值無關,和需要投入多少時間、精神無關,
只是做它就讓你感到無價的、有意義的、滿足的。你在這兒不是偶然的,你來這
兒是有意義的。你首次和自己連結,首次成為自己。

9
第七章 愛

宗教說你輪迴是因為業力,你在某一世做了某件事,必須償還它。實際的情
況是,你在某一世做了某件事,但漏掉了什麼或錯過了什麼,你需要再次經歷它,
找到那個你漏掉的、錯過的,去完整它。然後你會發現一切都和愛有關。

有時候你因為無法愛而熱切的追逐權力、金錢,作為替代和安慰;有時候你
因為想要愛而熱切的追逐權力、金錢,以為能因此找到愛你的人;有時候你因為
避開愛而忘我地投入哲學、宗教,來保持漠不關心。沒有愛,人遊走於兩者之間,
沒有愛,人迷失在地面上,或者消失在天際。

人就是愛,是因為愛使天地相連,沒有愛,地球將會垂死,宇宙則沒了心跳。
透過人與人的互動、各種酸甜苦辣,去學習愛,當人們再度愛,再次找回愛的能
力,生機才能萌現。

現代的社會對愛並不友善,拒之於門外。表面上,它做了各種幫助愛的安排,
實際上則是口號和宣傳,或者對愛沒有幫助,而是在扼殺它。那需要一點洞察力
才能看出來。整個社會充滿了恨。顯然有哪個地方出錯了。從出生後,嬰兒就接
觸到各種奇怪的對待,如果不夠深入,一個人會以為這就是愛,但都只是父母或
周遭人以為是愛,沒人在意嬰兒的感受、嬰兒想要什麼。然後在家庭,父母之間
的衝突和前後不一的言行,小孩剛開始很困惑,之後漸漸習慣了--情況就是這
樣。當他開始去學校,教科書和老師帶來更多的困惑--和生活中經驗的完全不
同。所以從家庭、學校到社會就業,人被錯誤的培養長大,一代又一代,每個人
都忙碌著,有自己的事要做。情況只是越來越惡化。

每個人都想要愛,也想要被愛。因此社會需要完全的改頭換面,它的設計必
須是幫助人去愛、變得更有意識。這就是標準--如果人沒有愛、沒有變得更有
意識,就表示某個地方出錯了,必須停下來檢視和修正,然後才能繼續。社會和
它裡面的一切是用來服務人的,不是反過來。

每個層面的領導必須是以他的意識程度為標準,不是金錢或權力。而這個領
導和權力無關,它只是一個工作。沒有高低之分。一國的總統和馬路工人都是一
樣的,沒有誰比較偉大,這都只是一個工作,不會有階級或其他的分別,總統的
層次不會因此比馬路工人的層次高,他們都是一樣的,不應該因為一份工作而比
較尊敬某個人,那是完全無關的。

社會不該是金錢導向的、階級導向的,社會應該是以愛為導向的、以意識為
導向的,用這樣來決定某個人是否值得你的尊敬。
10
所以,愛和意識,是兩個重要的指標,在每個方面都用它們來決定。其他的
一切則是次要的,自然會隨著愛和意識而相應。我們不需要法官、警察、監獄,
如果某人出了錯,要做的只是喚醒他的愛和意識,其他會跟著改變。

社會的方式無法解決問題,它的功能是維持表面上的和平,因為設計這個社
會的人、建立這個社會的人、管理這個社會的人,他們並沒有較高層次的愛與意
識,所以會有各種規範和組織,他們不信任你的智慧,他們不打算給你空間調整
自己。但是他們可能比你更糟糕,各種政客、商人、算計、妥協,這是沒有幫助
的,都只是改變外在。

我們需要內在的改變、立即的改變、完全的改變。我們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偏
離的,不知道會帶我們到什麼方向去。人們需要思考他們在做的一切的意義。

11
第八章 必經之門

當一個人出生後,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種種薰陶下,而有自我、小我的形
成,透過它,他可以充分的體驗,透過這個身體去感受、能知道如何生活、生存。
沒有它,生存在這樣的環境是困難的、艱辛的。

然後從一個身體換到另一個身體,不斷的重複劇本。直到某一個意外、偶然,
或者直到他厭倦了外在的世界,開始思考其他的可能性,開始探索哲學、宗教、
心靈層面,直到進入靜心,一個人才意識到他不是他的身體,不是他的思想,不
是他的感受…

世界不是只是他看到的,還有他沒看到的,或者說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看,他
才覺察到,這個自我、小我的存在,他首次覺察到自己,他不是他的自我、小我…
那些由思想、感覺、情緒等等構成的,他是意識,和這些分開來的。是因為自我、
小我,一個人才能生存在這樣的世界,它們是實用的,謝謝它們一直以來的幫助。
但不要誤以為自己是它們。不,它們只是工具,幫助一個人在這個星球學習、成
長、體驗。

現在,透過靜心,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的存在,他可以選擇加深這個知道,直
到某一天,某個時間點,某個身體…達成了自己,邁向下一個旅程。或者迷失在
外在的世界,迷失在他的思想、感覺、情緒裡,認同它們,以為自己就是它們,
然後有一天,他會再次覺察到自己。

所以這是個忘記和想起的連續不斷的過程,透過自我、小我,而有發生和結
束。所以開始改變平常的行為,從小事開始,不要造成太大的影響,去了解每件
事為什麼要這麼做?是否有不同的方式?避免盲目的跟隨和習慣。

這整個過程,隨著人們的意識逐漸提升,我們將知道對立面是必須的,它就
像背景,一個參考點,沒有對立面,就無法知道我們的立足點。透過對立面,我
們才能了解自己,否則在那之前,都只是空話。

儘管還是很難完全的接受對立面,但至少理智上,我們已經知道對立面是必
須的。然後就是實際的經驗,只有不斷的體驗,才能漸漸的領悟到對立面存在的
意義和了解。然後才能放下批判,真正的接受。

一切都只是比較,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所以無論是善或惡,都只
是程度上的區別,對某個人是善的,可能對另一個人則是惡的。所以沒有絕對的
善或惡,既然如此,批判也就沒太大的意義。一切只在於自己能不能接受,以及
12
能接受的程度多寡。

沒有對立面,就無法了解到這一切,它們需要彼此才能彰顯。最終而言,這
會是善與惡的勝利,兩者都發揮自己的作用了,兩者都做了自己的工作來服務我
們,它們都將得到加冕。這最後一戰,將會是最終的勝利。

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