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主頁 國際 兩岸 英國 科技 財經 視頻材料 BBC英倫網

「瘸腿女人」:二戰時令納粹聞風喪膽的英美間

亞歷桑德拉·科萊婭(Alessandra Corrêa)
BBC 國際部巴西語科

2019年5月16日

CIA

1945年,二戰結束後,霍爾被授予傑出服役十字勳章,是獲此殊榮的唯一平民女性

連續三年,她就在德國納粹軍官鼻子底下活動,偷軍事機密,運作盟軍情報網,協助越獄的戰友
逃離已經淪陷的法國。

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在法國、令納粹聞風喪膽的盟軍女間諜,同盟國一方的女英雄,弗
吉尼亞·霍爾(Virginia Hall)。

霍爾只有右腿,左腿是重達3公斤的木頭假肢;她的對手是當時最令人恐懼的德國納粹諜報員。

即使是跟她交往最密切的盟友,霍爾也始終是個謎一樣的人物,外表和舉止永遠在變,行蹤倏
忽。
這位「瘸腿女士」在戰爭年代經歷了無數的驚險,出生入死,戰後又獲殊榮,但在1980年代她去
世之前,她的經歷一直鮮為人知。

她的傳記最近在美國出版,書中完整、詳盡地記述了她的傳奇人生,根據這本傳記改編的好萊塢
影片也已經開拍。

母子情深:媽媽躲納粹獨自逃亡另有隱衷

納粹死忠百歲過世 晚年坦露「不覺罪惡」

從007到女間諜:英國退役特工寫間諜小說

大屠殺倖存者故事:看透邪惡、痛苦和人性

夢想破滅

1906年,美國馬里蘭州,家境殷實的霍爾夫婦添了千金,取名弗吉尼亞。姑娘從小立志要當外交
官。除了英語,她精通法語、意大利語和德語。

20歲時,霍爾遠赴歐洲求學,同時在波蘭華沙、意大利威尼斯和土耳其的伊茲密爾的美國使領館
當文秘,但離外交官的理想還有很大距離。

因為她是女性,所以申請外交官工作屢試屢敗,每次都遭回絶,因為「美國還從來沒有過女大
使」,傳記作者索尼亞·普奈爾(Sonia Purnell)說。她為寫霍爾的傳記,花了三年時間收集、整
理資料,最終成書,《一個無足輕重的女人》(A Woman of No Importance)。
CIA

即便是跟她有密切交往的盟友,霍爾也始終是個謎一樣的人物,外表和行蹤變化無定。
到了27歲,霍爾的外交官夢徹底破滅。那年她在一次打獵活動中左腿中彈,是事故。傷口壞蛆,
差點送命,不得不從膝蓋下截肢。

普奈爾接受BBC採訪時說,「她很優秀,富有冒險精神,像個假小子,熱衷於戶外運動,愛騎馬
打獵。」

截肢後,霍爾立刻墜入無足輕重的女人行列。但後來的史實證明,她成了一位極其重要的女性。

鋼鐵意志
沒了半條腿,霍爾卻並不安於呆在家裏平靜度日。那次改變人生的事故刺激了她,使她更堅定了
此生要成就大事的意念。

普奈爾說:「她本來就喜歡冒險,而那次事故給了她鋼鐵般的意志,一定要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
事。她要證明自己死裏逃生是有原因的。」

1940年代,美國還沒有介入二戰,但霍爾已經在法國前線的槍林彈雨中頂著轟炸和機槍掃射,駕
駛救護車運送法軍傷員。

GETTY IMAGES

德國1940年入侵法國後,霍爾短暫離開,後來又到前線參加救護隊

1940年,法國淪陷,納粹進駐法國,霍爾被迫離開。她去了西班牙。正是在那裏,她的人生軌跡
徹底改變。
普奈爾說:「她被一個在西班牙火車站喬裝打工的英國間諜看上了。她把自己做過的事告訴了
他,還表示想做更多事。」

「他把一個電話號碼偷偷塞到她手裏,對她說,『你到倫敦後給我這個朋友打電話,他可能會給
你找些事做。』」

就因為這麼一個極偶然的機會,霍爾開始了人生新篇章。

潛伏特工
霍爾設法到了倫敦,志願加入了英國新組建的特別行動局( 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
SOE)。

據普奈爾介紹,SOE當時有規定,不能把女性派到敵佔區。但是,行動局成立了半年,始終沒能
一位特工成功潛入敵區。

1941年,霍爾回到法國,公開身份是《紐約郵報》記者。作為諜報人員,她的存活機會是50/50。

她的任務是組織抵抗納粹行動,高度危險。她為此招募了一個當地妓院的老鴇,一個性感迷人的
女郎,叫傑美恩,30多歲。此外,她還招募了一個專治性病的醫生。這兩個人成了霍爾的左膀右
臂。

GETTY IMAGES

霍爾的一項任務是幫助法國抵抗力量搞破壞,比如讓火車脫軌
「傑梅恩和她手下的姑娘們會從德國客人那裏刺探情報。她們給這些客人下藥,然後乘他們昏睡
時把他們制服口袋裏的重要文件拿出來拍照,完了把情報交給弗吉尼亞,她再傳回倫敦。」

「他們設了安全屋,在那裏安置和照料那些從敵人手中逃脫的抵抗力量戰士和越獄的戰俘,還把
飛機中彈後跳傘的友軍飛行員救出來,藏在安全屋,再伺機把他們送到西班牙。」

「一個地下網絡逐漸成型,成員包括鐵道系統員工、政府官員,還有各色各樣為他們提供食物、
汽油和藥品的人。她們組建的這個網絡後來成了秘密武裝力量的核心。」

克敵制勝
沒過多久,霍爾就完成了許多精彩的行動,把納粹監獄裏的特工救出來,還有炸橋毀路、伏擊德
軍車隊之類抵抗行動。

重要的是,做了這些讓敵人暴跳如雷的事,她還安然無恙。

這時,她在朋友和戰友中已經很有聲望。

然後,德國人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女間諜的存在,知道她是個「瘸腿女人」。霍爾走路時必須十分
謹慎,盡可能不顯露瘸拐。

她曾做過一件遠近聞名的事:1942年11月,她徒步翻越冰雪覆蓋的比利牛斯山脈進入西班牙,成
功逃脫了納粹的追捕,而追捕她的蓋世太保軍官正是臭名昭著的克勞斯·巴比,綽號「里昂屠
夫」,因為他在法國里昂的監獄中親自對戰俘實施酷刑折磨。

霍爾當時應該知道,有很多證據表明納粹對女囚的折磨更兇殘歹毒,連她們的孩子也不放過,令
人髮指。

她知道自己萬一被納粹抓住的後果。
GETTY IMAGES

霍爾的對手是這個納粹黨衛軍軍官,克勞斯·巴比(Klaus Barbie),因在法國里昂的監獄折磨戰俘之兇
殘而得了「里昂屠夫」的綽號。

十字勳章
英國情報當局也深知霍爾的價值無與倫比,一旦落入德國人手中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就命令她留
在西班牙,不讓她回法國。

但霍爾決意重返第一線,1944年又回到法國。

其時,法國已經全部淪陷。霍爾當時已經成為美國戰略情報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OSS)的特工。OSS是中央情報局(CIA)的前身。

霍爾化名戴安娜,偽裝成一個年邁的農婦。她的任務是幫助盟軍凖備發動諾曼底登陸,D-Day。

CIA檔案文件顯示,霍爾參與了三個營的抵抗力量武裝的訓練,指導他們跟德軍打游擊戰,同時收
集和輸送情報。

她當年的一張照片2006年解密公布,現在掛在CIA總部牆上。

戰後,霍爾因二戰期間的出色工作獲頒傑出服役十字勳章,成為當時唯一獲此軍功章的平民女
性。

英國王室給她冊封MBE爵位,法國政府給她發了棕櫚十字勳章。
這時的霍爾可以說環繞著榮譽的光環,舉世矚目。但她沒有止步,還是繼續為CIA工作,直到60歲
退休。

那是1966年。

普奈爾解釋說,霍爾不希望自己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議論的話題。另外,傳統、保守類標凖女性形
像在戰後一度成為主流,而霍爾跟那種敘事完全格格不入。

1982年,弗吉尼亞·霍爾去世,依舊默默無聞。

最近幾年,歷史學家們開始設法復原她傳奇的一生。

這件事難度極大,普奈爾說,一部分是因為「她生前絞盡腦汁偽裝自己」。

普奈爾為寫霍爾傳記研究歷史檔案資料時,經常覺得自己也不由自主參與了那種貓捉老鼠的活
動。

即便是霍爾的傳記作者也覺得她「太難以捉摸了」。

更多相關內容
納粹死忠百歲過世 晚年坦露「不覺罪惡」
2017年1月30日

跨界藝術:抽象派女畫家與靈媒創作神秘作品
2018年11月10日

阿爾巴尼亞:世界上最「碉堡」的國家
2018年11月15日
奧蘇比斯:一個擁有自由精神的微型國家
2018年11月9日

馬丁·賽爾納:歐洲極右翼的新面孔
2018年9月20日

遲來的道歉:《1984》作者奧威爾為英國料理唱讚歌遭退稿
2019年2月8日

德國反思二戰歷史對現今民粹主義的啟示
2019年3月10日

頭條新聞
習近平缺席G20印度新德里峰會下的八大焦點
2023年9月8日

百度「文心一言」:中國新AI機器人審查敏感問題
2023年9月9日

香港遭遇世紀大暴雨,政府預警受質疑
2023年9月8日

特別推薦
美國出台對華敏感技術投資禁令 高科技背後的博弈與風險
2023年8月18日

背負「恆大級」萬億負債的巨人碧桂園 會否「倒在黎明前」
2023年8月15日
14歲,中學生……這些台灣年輕人卻在長期照顧重病的長輩
2023年8月16日

從李登輝到賴清德 台灣30年「過境外交」下的美中台角力
2023年8月13日
中國停止發佈青年失業率 今年以來該數據屢創歷史新高
2023年8月15日

全球最大電池交換網能否吸引機車族轉投乾淨能源?
2023年8月14日
香港哲學家張燦輝詮釋政治發展與民主自由
2023年8月18日

羅冠聰斥港府威嚇家人如大陸執法 憂英國對中國威脅態度軟弱
2023年8月12日
香港霓虹招牌消失中 保育組織盼保留獨特城市文化
2023年8月13日

熱讀

1 習近平缺席G20印度新德里峰會下的八大焦點

2 百度「文心一言」:中國新AI機器人審查敏感問題

3 香港遭遇世紀大暴雨,政府預警受質疑

4 福島核災廢水與核電廠廢水哪個更可怕?

5 中國擬將「傷害民族感情」行為列入治安處罰條例引發爭議

6 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香港人」還是「中國人」?兩位年輕人的身份認同
最近更新: 2022年6月30日

7 艾滋病是什麼?解開HIV/AIDS八大迷思
最近更新: 2018年11月28日
8 新冠症狀知多少——流鼻涕、咳嗽不停是感冒還是感染新冠?
最近更新: 2022年4月6日

9 911事件20週年:美國全球反恐為中國打開了「機遇之門」 ?
最近更新: 2021年9月9日

10 前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逝世 享年95歲
最近更新: 2022年12月31日

BBC值得信賴的原因

使用條款 聯絡BBC

隱私政策 Do not share or sell my info

Cookies

© 2023 BBC. BBC對外部網站內容不負責任。 閱讀了解我們對待外部鏈接的做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