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第21卷第1期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1N o.

V ol. 1
2007年2月 JOU RN A L OF HEFEI U N IV ERSIT Y OF T ECHN OL OGY ( Social Sciences) 2007
Feb.

现代汉语否定表述问题研究综述
胡清国
( 东华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51)

摘 要:否定是任何语言都存在的与肯定相对的语法范畴,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汉语的否定研究主
要集中在:一、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的研究,探讨的是否定的辖域及否定的焦点与辖域的一致性问题;二、否定
标记的句法和语义比较研究,传统语法学认为“不”否定的是将来,而“没”否定的是过去,但现代语言学注重语
义的分析,强调“不”否定的是连续量,“没”否定的是离散量,否定有量的否定和质的否定的差异;三、否定格式
研究,这是一种微观研究的视角,对汉语的专有否定格式和肯定否定的句法不对称展开讨论。
关键词:现代汉语;否定表述;研究评述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634(2007)01
-0110
-05

A n overview of negative expression problems in modern Chinese

HU Q ing-guo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Donghua U niversity,Shanghai200051,China)

Abstract: N egative sentence is a category w hich is opposite to affirmation in any language.Since


1980s,the negative research in Chinese language mainly concentrates on three aspects: 1.negative
fields and negative focus,w hich reserches negative scopes and negative syntactic function as a focus
operator;2.Syntactic and semantic comparison of negative markers,w hich are “bu ( 不) ” and “mei
( 没) ”.T raditional grammar thinks “bu” negates the future,and “mei” negates the past ,but modern
linguistic theory emphasizes semantic analysis,and thinks “bu( 不) ” negates continual quantity,and
“mei( 没) ” negates discrete quantity;“mei( 没) ” has the difference betw een negation of quality and
negation of quantity;3.N egative patterns research,w hich is a visual angle of microcosmic research
for special negative sentences and asymmetry betw een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sentences.
Key words:modern Chinese;negative expression;research overview

否定肯定是任何语言中都有的一对语义语法范畴,“一句话,从形式上说,不是肯定就是否定。”[1] 世
界上有文字记载的语言有几百种,每一种语言都有其一套独特的表达否定意义的文字形式和方法[2] 。 否
定范畴在语言交际中的地位不言自明,对否定表述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不待言。本文的否
定研究综述以上世纪80年代为界限,在这之前的研究主要以对否定句的界定、否定肯定的关系以及对
否定词的描写为主,此不再赘述[3] 。 80年代以后,汉语否定表述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在研究的
深度和广度上都与此前的研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注重引入国外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收稿日期:2006
-05
-22;修回日期:2007
-01
-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YY028)
作者简介:胡清国(1964-) ,男,湖南宁乡人,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博士.
第1期 胡清国:现代汉语否定表述问题研究综述 111

一、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的研究
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4] 一文最早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指出在句子里,否定范围是否定标记
“不”和“没”以后的全部词语,否定句还常常有一个否定焦点,这个焦点一般是末了一个成分,即句末重
音所在( 即除去语助词、人称代词等) 。 但如果前边有对比重音,否定焦点就移到这个重音所在。 受此启
发,沈开木的《“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探索》着重分析了“不”字的否定范围、否定中心以及“不”字
句的前提,揭示了非对比性的否定中心在语法上的规律性以及对比性的否定中心在与“前提”的对应关
系及获得的办法[5] 。 接着,钱敏汝在《否定载体“不”的语义-语法考察》中对否定载体“不”的否定范围和
否定焦点从语义和语法两方面作了多层面的考察,强调否定焦点的确立一般要借助对比重音和语境,指
出“的、地、得”三个语助词是汉语否定的聚焦手段,它们的出现阻断了“不”的语义分子与其前后词语的
联系,换言之,它们是汉语否定焦点的句法标记[6] 。 徐杰、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
“疑问”》认为,“否定”是非线性的语法范畴,没有独立的否定范围,否定句也没有一套独立的中心,否定
中心就是句子的焦点;否定中心和否定词没有直接的前后的语序关系,否定中心的选择取决于独立于否
定本身的焦点选择,否定词的语序安排取决于它们的词类性质和同时带有焦点标记的特点[7] 。 对他们的
观点,袁毓林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否定在表层结构上是一种线形的语法范畴,否定有独立的辖域( 范
围) 和焦点,否定词的位置有特定的语序效用。他还从自然语言逻辑的非单调性的角度,证明否定句的预
设事实上是不可取消的,进而指出否定句并没有辖域歧义,也没有语义模糊[8] 。

二、否定标记的句法和语义比较研究
吕叔湘的《疑问·否定·肯定》[4] 对“不”和“没”的用法作了细致的描写,指明了它们在词性上的分
别,从语义上看,“不”的作用是单纯的否定,“没”则是完成态( 了) 和经验态( 过) 的否定。 李瑛的《“不”的
否定意义》一文比较了能同“不”字组合的词与不能同“不”直接组合的词,认为“不”在否定句中表示说话
者的主观否定以及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因此,“不”的主观否定、主动否定意义决定了“不”的分布
格局,语义决定了语法[9] 。 史锡尧的《“不”否定的对象和“不”的位置》详细描写“不”与动词、形容词的组
合的情况及“不”的分布位置,目的在于说明“不”和“没”在语用上的区别,指出“不”否定一种动作活动
时,表示了说话人的主观意志,并且是否定尚未发生的情况;“没”则是客观地说明,并且否定的是过去的
情况。“不”否定事物的一种性质状态时,表现了说话人的主观认定,“没”否定事物的一种性质状态时,隐
含有事物的这一性质状态是逐渐变化形成的[10] 。 郭锐在《过程和非过程》一文中顺带提到“不”和“没”的
作用时认为,“不”是对非过程的时状的否定,即对谓词性成分本身情况的否定;“没( 有) ”是对过程时状
的否定,即是对存在的否定,包括对事物存在和事件存在的否定[11] 。 戴耀晶的《现代汉语否定标记“没”
的语义分析》论证了“没”有质的否定和量的否定的区别,含义分别是“无”和“少于”,指出汉语否定标记
“没”除了“否定”和“现实”两项语义特征外,还有第三个语义特征“持续”[12] 。 白荃的《“不”、“没( 有) ”教
学和研究上的误区》一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说明了以往学者阐述的“不”只用于现在和将来,“没”
只用于过去和现在以及认为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都只能由“不”来否定的认识不尽符合语言事实,强调
“不”和“没”最主要、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于时间因素,而在于叙述的角度是主观还是客观[13] 。
石毓智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修订本) 》把客观世界事物或现象的在变化中的量变抽象为
离散量和连续量,离散量是找得到明确边界的量,连续量是无法分清边界的量,并找到一套鉴定离散量
和连续量的手段,指出以往对“不”和“没”的分析都不能覆盖全部的语言事实,进而强调“不”是连续量词
语的否定标记,“没”是离散量词语的否定标记,说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构成一个连续统( continum ) ,往
左边是离散量,往右边是连续量,从而对“不”“没”对它们的否定作了统一的解释[14]( P23-46) 。 对汉语否定
标记研究最为执著的是戴耀晶,他在《试论现代汉语的否定范畴》一文中,以否定标记“没”和相应的肯定
标记“了”与动作动词配合使用情况来讨论否定问题,观察二者句子形式是否平行,语义内容是否有变
112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2月

化。 他指出:否定的量向大确定,肯定的量向小确定;否定有“保持”的语义特征,肯定有“变化”的语义特
征;否定与事件“前”相容,肯定与事件“后”相容;否定范围有不确定性,肯定范围有确定性[15] 。 他在《否
定关系与反义关系》一文中,再次阐述了否定有质和量的分别,否定和肯定都是断言,否定断定的内容存
在不确定性,否定断言在语义特征上表现为层次性;否定的语义量向大的方向确定,向小不确定,与肯定
语义量的方向相反[16] 。 李铁根的《“不”、“没( 有) ”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对“不”和“没( 有) ”的否
定句式进行了分类,强调“不”和“没”都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认为绝对时和相对时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正
确认识“不”和“没”的时间特征及其否定意义,也有助于解释某些相关的语法现象[17] 。

三、否定格式研究
1.专有否定格式的研究
汉语中存在一些专有的否定格式,它们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 郭锐的《“一个人( 也/
都) 没来”类句式的配价分析》讨论了表示完全否定的“一量名+否定+V P”句式,考察了“一量名”的论
元角色与谓词的配价关系,指出“一量名+否定词+V P”句式和“否定词+V +一量名”句式在论元结构
上的平行性,认为“一量名+否定词+V P”句式实际上是由“否定词+V +一量名”句式中的焦点成分前
置形成的焦点凸显句式[18] 。 李宇明的《“一量+否定”格式及有关强调的问题》阐明“一量+否定”是一种
表示强调的格式,分析了该格式的句法特点,并且比较了与之相关的各种强调格式,总结了与该现象相
关的强调规律,以级次作出统一的解释[19] 。 倪建文的《“一……也不( 没) 句式的分析》认为“一……也不
( 没) ”句式是一种特殊的表示质的否定的句式,往往是用对最小的量的“一”的否定来表达质的否定;说
明句式中语气副词“也、都、还”具有强调和突出“一量名”语义的作用,还运用原形范畴理论认为“一量
名”是前置宾语并指出了句子的限定条件[20] 。
萧国政的《谈“不了”》对“不了( 啦) ”结构的描写非常精细,指出了“不了”的语法特征,强调“不了”是
一个类词结构,结构上具有相对的凝固性,区分了“不了”的两种情况,阐述了“不了”表示“谢绝”义具有
委婉的语气色彩及其内在机制[21] 。 饶长溶的《“不”偏指前项的现象》主要考察了否定词“不”在双项动词
性短语之前的情况,找出了“不”作为前加语法成分同其后两项动词性成分的语义指向上的复杂性,对这
种复杂性作了一些分化,通过这一种偏指现象揭示出汉语语法结构形式和语义不完全一致的事实[22] 。
周小兵的《试析“不太A ”》将“不太A ”格式分化成两种不同的格式,这两种格式在格式意义、层次构造、对
形容词的选择限制以及“太”的性质上都不同[23] 。
2.特定句式中肯定否定的不平行和依变关系
丁雪欢的《语言运用中“连”字句肯定式与否定式的选择》一文,指出“连”字句后项肯定、否定形式受
制于句法框架、格式语义,该句式对肯定否定形式的选择主要从表达效果、语用价值角度来考虑的,基本
取决于语境因素、社会因素、风格因素三方面[24] 。 她又在《“连”字句肯定式与否定式之间的互转》中指
出,大多数“连”字句( “连X 都V P”) ,存在后项肯定式和否定式之间的互转现象,但也有些句子不能进行
互转;能否互转,皆受X 和V P 之间存在逆反关系这一前提条件制约[25] 。 李宇明的《形容词否定的不平行
性》和《形容词的否定式及其级次问题》详细讨论了形容词的否定式,指出形容词的否定级次有八种形
式,构成一个不等式,但与肯定级次相比,否定级次相对简略,表现为否定级次缺少某些级次类型,缺少
某些表达格式,能用来刻画级次的词语更少,这是肯定和否定在形容词级次上的不对称表现,并强调否
定还要区分同维度和异维度的否定[26,27] 。 袁毓林的《并列结构的否定表达》首先描写了谓词性并列结构
如“吃饭喝水、愁吃愁穿”不同于其他谓词性结构形式能够构成否定形式,运用逻辑的分析手段分析了为
什么谓词性并列结构不能通过在其前面添加“不、没”等否定词构成否定形式,指出在直陈式( 现实句) 中
这种结构不存在否定形式,但在假设句中并列结构存在否定形式,并简略地比较了汉语和英语在并列结
构的否定表达方面的异同[28] 。 他又在《否定式偏正结构的跨维度考察》一文中分析了否定词“不、没”跟
作状语的有关副词、形容词、成语的同现的条件,指出一个偏正结构的否定表达是否合格不仅跟充当状
第1期 胡清国:现代汉语否定表述问题研究综述 113

语的形式类相关,而且跟这个否定式是表示直陈式否定还是假设式、表示语义否定还是表示语用否定有
关[29] 。 沈家煊的《不对称和标记论》和石毓智的《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修订本) 》列举了汉语中的
一些肯定和否定的专有格式,沈家煊主要从语用、标记和认知的角度给出解释[30] ,石毓智则从定量和非
定量这一对概念的对立上作出了统一的解释[14]( P23-46) 。 另外,许多学者在研究其他语法现象和问题时也
常常从肯定和否定对立的角度展开研究,也常有令人注目的发现,如赵金铭的《论汉语的”比较“范畴》在
研究汉语的比较句式时,指明了比较范畴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不平行性,表现在:一是对立并对称,即语义
对称形式对立的情况;二是对立不对称,指的是形式对立,但意义不对称;三是零位对立,指的是或者有
肯定式无否定式,或者是有否定式无肯定式[31] 。
3.副词与否定结构同现的语义语法研究
郑剑平的《副词修饰含“不/没有”的否定性结构考察》系统考察了514个副词修饰含“不/没有”的否
定性结构的情况,分出肯定性结构专用副词、肯定否定兼用副词和否定性结构专用副词,此文着重在描
写[32] 。 洪波、关键《非自主动词与否定副词的搭配律》着重描写了非自主动词的光杆形式与否定副词的
“不、没( 有) ”的搭配情况,指出非自主动词在与“不/没( 有) ”的搭配能力上受到自身下位语义特征[+状
态]、[+变化]和[+属性]三种语义特征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第一,动词并非像大多数人印象中所认
为的那样都能与否定副词搭配;第二,动词能否与否定副词搭配不是或然的,其中有很强的规律性[33] 。
马真在《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对这两个副词的语法意义作了概括,指出“并”的语法意义
为加强否定语气,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所说的、或一般人所想的、或自己原先所认为的那样;“又”则只
能用在直接否定前提条件的句子里起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这种看法比原先语法论著所认为的“并”和
“又”起加强语气的笼统看法进了一步[34] 。 彭小川的《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一
文认为把“并”“又”一概描写为“加强语气”有欠准确,指出“并”的语法功能是加强对语境预设的否定,其
语法意义是“强调事实或看法不是所认为的或可能会推想的那样”;含“又”的否定句存在两个层级的语
境预设,“又”的语法意义是“从否定的角度来强调理由,进而加强对某种行为、做法或心态的否定。”[35]
王明华的《用在否定词前面的“并”与转折》一文有着类似的认识,认为“并”并没有强调语气的作用,“并”
的功用在于对隐含在上下文背景知识的预设和逻辑前提进行否定,因而“并”与转折句有很强的兼容
性[36] 。 隋长虹、侯振岩的《对“根本”类否定性副词的语用分析》一文对“根本”类的否定性副词作了语用
分析,强调这些副词所在的否定性结构一般不去直接否定某一特定的话语,而是去否定从上下文话语中
推断出来的内容,也就是说否定预设,通过这种对推断的否定来反驳某种说法、看法或说明事实真相或
道理,因此它们的出现就必然要受上下文语境的限制,很少单独成句,它们所在的句子一般都不是始发
句,而是后续句[37] 。
虽然对汉语否定句的认识还有相当分歧,汉语否定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空间和范围、挖
掘深度,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的汉语否定问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
共睹、令人感奋的,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第一,视野开阔,描写精细。 从以上的概述中可以看到,汉语否定问题的研究从理论到事实、从宏观
到微观都展开了全方位、多层面的观察。由于观察得充分,就为文章精细入微的描写提供了可能,这些年
研究否定范畴的文章在事实的挖掘和描写上是十分成功的。
第二,注重综合的动态的研究。 汉语否定研究也走过一条以描写为主到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路径。
随着语法研究“三个平面”和“小三角”理论的提出,以之为方法指导的研究更加深入,都非常重视句法、
语义和语用这三角的分析,或是从语义入手,寻找形式的论据,如李宇明对否定格式的研究就是从量范
畴的宏观面来观照微观的否定格式;或者是从形式入手,探讨语义的细微差异对语法格局的影响,如周
小兵对“不太 A ”格式的成功分解和有效阐释。
第三,研究方法的灵活和不断引进。学者们不再囿于对现象的罗列、归纳,而是更加重视方法的革新
和引进。如戴耀晶的否定范围和语义离析就十分注重结合逻辑的手段,使得语义的特点的分析更加精细
114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年2月

和到位。还有不少学者运用国外的方法来研究汉语的否定问题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沈家煊利用语用
学的研究成果,把否定分解成“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38] 就很有说服力;为袁毓林对汉语否定格式的
进一步研究准备了条件;石毓智摈弃语言学的不完全归纳法,采用一条抽象的“量”原则的演绎方法,揭
示了许多尚未为人所注意的或者尚未被明确地描写出来的规律性东西。

[参 考 文 献]

[1] 1982.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34.
[2] 2000.
王福祯.英语否定句[M ].北京:外文出版社,
[3] 1992,(5) :24-27.
朱晓亚.否定句研究概观[J].汉语学习,
[4] 1985,(4) :241-250.
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
[5] 1986,(4) :404-412.
沈开木.“不”字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探索[J].中国语文,
[6] 1990,(1) :30-37.
钱敏汝.否定载体“不”的语义-语法考察[J].中国语文,
[7] 徐 1993,(2) :81-102.
杰,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J].中国语文,
[8] 2000,(2) :99-108.
袁毓林.论否定句的焦点、预设和辖域歧义[J].中国语文,
[9] 李 1992,(2) :69-71.
瑛.“不”的否定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
[10] 1995,(1) :7-10.
史锡尧.“不”否定的对象和“不”的位置[J].汉语学习,
[11] 郭 1997,(3) :162-175.
锐.过程和非过程[J].中国语文,
[12] 2000.
戴耀晶.现代汉语否定标记“没”的语义分析[A ].语法研究和探索( 十) 》[C].北京:商务印书馆, 49-71.
[13] 白 2000,(3) :21-25.
荃.“不”、“没( 有) ”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J].语言教学与研究,
[14] 2001.
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增订本) [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3-46.
[15] 2000,(3) :45-49.
戴耀晶.试论现代汉语的否定范畴[J].语言教学与研究,
[16] 2002.
戴耀晶.否定关系与反义关系[A ].徐烈炯,邵敬敏.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 一) [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35-316.
[17] 2003,(2) :1-7.
李铁根.“不”、“没( 有) ”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J].汉语学习,
[18] 郭 1998.
锐.“一个人( 也/都) 没来”类句式的配价分析[A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71-282.
[19] 1998,(5) :68-75.
李宇明.“一量+否定”格式及有关强调的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 2001,(4) :13-19.
倪建文.“一……也不( 没) ”句式的分析[J].汉语学习,
[21] 1997.
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40-51.
[22] 1988.
饶长溶.“不”偏指前项的现象[A ].语法研究和探索( 四) [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3-171.
[23] 1992.
周小兵.试析“不太 A ”[A ].语法研究和探索( 六) [C].北京:语文出版社, 230-237.
[24] 1995,(4) :32-36.
丁雪欢.语言运用中“连”字句肯定式与否定式的选择[J].语文研究,
[25] 1998,(3) :34-38.
丁雪欢.“连”字句肯定式与否定式之间的互转[J].语文研究,
[26] 1998,(3) :1-5.
李宇明.形容词否定的不平行性[J].汉语学习,
[27] 1997,(1) :77-81.
李宇明.形容词的否定式及其级次问题[J].云梦学刊,
[28] 1999,(3) :42-46.
袁毓林.并列结构的否定表达[J].语言文字应用,
[29] 2000.
袁毓林.否定式偏正结构的跨维度考察[A ].语法研究和探索( 十) [C].北京:商务印书馆, 57-71.
[30] 1999:43-144.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31] 2001.
赵金铭.论汉语的“比较”范畴[A ].中国语言学报( 十) [C].北京:商务印书馆, 1-16.
[32] 1996,(2) :72-78.
郑剑平.副词修饰“不/没有”的否定性结构考察[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33] 洪 波,关 1997.
键.非自主动词与否定副词的搭配律[A ].语言研究论丛( 七) [C].北京:语文出版社, 124-137.
[34] 马 2001,(3) :12-18.
真.表加强语气的副词“并”和“又”[J].世界汉语教学,
[35] 1999,(2) :54-61.
彭小川.副词“并”“又”用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36] 2001,(3) :19-24.
王明华.用在否定词前面的“并”与转折[J].世界汉语教学,
[37] 2000,(5) :17-19.
隋长虹,侯振岩.对“根本”类否定性副词的语用分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38] 1993,(5) :321-331.
沈家煊.“语用否定”考察[J].中国语文,

( 责任编辑 陈秀平)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