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SP 1.

1 科学程序技能
学习
4年级科学 1.1.1 通过观察,应用所有涉及的感 1.1.7 通过运用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根据时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忆起科学程序技能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讲述科学程序技能
3 应用科学程序技能
表 全
4 分析科学程序技能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准 年
5 评估科学程序技能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6 设计实验以有系统地解决问题,并对自己、同学与环境负责。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4 0 0 0 2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5 0 0 0 0 2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4 0 0 0 2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4 0 0 0 2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陈言锋 L 5 5 0 0 0 0 2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5 0 0 0 0 2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4 0 0 0 2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5 0 0 0 0 2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5 0 0 0 0 2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4 0 0 0 2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3 0 0 2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5 0 0 0 0 2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4 0 0 0 2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5 0 0 0 0 2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 严晓岚 P 3 3 0 0 2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3 0 0 2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4 0 0 0 2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3 0 0 2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4 0 0 0 2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4 0 0 0 2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4 0 0 0 2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5 0 0 0 0 2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N/A

SK 1.1 科学程序技能 0

TP 1.1.1 通过观察,应用所有涉及的感 1.1.7 通过运用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根据时


官和工具(若有需)进行定性的观察, 间依序排列事件或现象。
以讲解所发生的现象或变化。
1.1.8通过诠释资料,从资料中选出与物体、
1.1.2 通过分类,根据拥有相同特征 事件或变化形式相关的见解,并加以说明。
的组别来进行比较或确认异同。
1.1.9 通过操作性定义,根据特定的观点,针
1.1.3 通过测量和应用数目,以正确 对所进行和所观察的事项,讲述一个说明。
的方法使用工具和标准单位来测量
1.1.10 通过控制变数,确定有关研究的操纵
1.1.4 通过推断,对所获得的观察资 性变数后,再确定其反应性变数和固定性变
料,作出合理的解释或初步结论。 数

1.1.5 通过预测,对一件事或现象的 1.1.11 通过作出假设,在一项研究中说出变


观察、旧有经验或资料,作出一项合 数之间的关系,并作出一个可验证的概括说
理的推测。 明。

1.1.6 通过沟通,应用正确的形式记 1.1.12 通过实验,使用基本的科学程序技能,


录资料或想法及有系统地将其呈现 收集及诠释资料和作出结论,以验证有关假
。 设并做报告。

1 0 0
2 0 0
3 6 6
4 10 10
5 8 8
6 0 0

1 忆起科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产生兴趣
2 明白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能够解释科学知识和技能。此外,也会表现出求知欲
3 应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实践简单的任务,诚实并正确地记录资料
4 分析科学知识和技能,以有条理地解决在某种情况下的问题以及勇于尝试
5 以合作、勤劳和坚毅的精神进行任务,就解决问题与作出决定来评估科学知识和技能
6 应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来创造,以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或在创意和创新的情景下,进行任务时以对自己、朋友、环境负责人及有崇高的品德
SP 2.1 人类的呼吸
学习
4年级科学 2.1.1 确认呼吸过程中所涉及的器官。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标明呼吸时所涉及的器官。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说明呼吸过程中的空气流程。
3 概括呼吸过程中胸腔的起伏。
表 全
4 分辨呼吸过程中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含量。
准 年
5 总结呼吸率是基于所进行活动的种类。
6 针对造成人类呼吸过程正负面影响的情况,进行创意与创新的沟通,并建议照顾肺部的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0 0 0 1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0 0 1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0 0 0 0 1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0 0 0 1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0 0 0 1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0 0 0 0 1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0 0 0 0 1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0 0 0 1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0 0 0 0 1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0 0 0 0 1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0 0 0 1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0 0 1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0 0 0 0 1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0 0 0 1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0 0 0 0 1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0 0 1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0 0 1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0 0 0 1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0 0 1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0 0 0 1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0 0 1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0 0 0 1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0 0 0 1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0 0 0 0 1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2.1 人类的呼吸

TP 2.1.1 确认呼吸过程中所涉及的器官。

2.1.2 通过观察各种媒介,讲述呼吸过程的空气流程和肺部里所发生的气体转换。

2.1.3 分辨吸气和呼气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2.1.4 通过活动,讲述吸气和呼气时,胸腔的起伏。

2.1.5 概括呼吸率是基于所进行活动的种类。

2.1.6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解释有关人类呼吸过程的观察结
果。

1 0
2 0
3 6
4 10
5 8
6 0

1
2
3
4
5
6
SP 2.2 排泄与排遗
学习
4年级科学 2.2.1 说出排泄与排遗的定义。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说出排遗的定义。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列出排泄物与排遗物。
3 讲述排泄与排遗。
表 全
4 通过图表,配对排泄器官与其排泄物。
准 年
5 推论人类进行排泄和排遗的重要性。
6 针对不影响排泄和排遗的良好行为,进行创意和创新的沟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0 0 0 1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0 0 1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0 0 0 0 1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0 0 0 1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0 0 0 1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0 0 0 0 1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0 0 0 0 1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0 0 0 1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0 0 0 0 1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0 0 0 0 1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0 0 0 1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0 0 1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0 0 0 0 1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0 0 0 1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0 0 0 0 1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0 0 1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0 0 1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0 0 0 1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0 0 1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0 0 0 1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0 0 1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0 0 0 1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0 0 0 1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0 0 0 0 1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2.2 排泄与排遗

TP 2.2.1 说出排泄与排遗的定义。

2.2.2 确认排泄的器官和排泄物。

2.2.3 针对排泄物与排遗物的重要性,作出推断。

2.2.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解释
有关人类排泄与排遗的观察结果。

1 0
2 0
3 6
4 10
5 8
6 0

1
2
3
4
5
6
SP 2.3 人类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
学习
4年级科学 2.3.1 说出感官受到外来刺激时人类所作出的反应。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说出人类的感官。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说出人类受到外来刺激时会作出反应。
3 根据某种情况,配对外来刺激和所作出的反应。
表 全
4 举例人类对外来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准 年
5 总结人类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的重要性。
6 针对避免感官受损应远离的习惯,进行创意和创新的沟通,并加以呈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0 0 0 1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0 0 1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0 0 0 0 1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0 0 0 1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0 0 0 1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0 0 0 0 1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0 0 0 0 1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0 0 0 1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0 0 0 0 1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0 0 0 0 1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0 0 0 1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0 0 1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0 0 0 0 1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0 0 0 1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0 0 0 0 1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0 0 1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0 0 1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0 0 0 1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0 0 1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0 0 0 1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0 0 1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0 0 0 1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0 0 0 1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0 0 0 0 1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2.3 人类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

TP 2.3.1 说出感官受到外来刺激时人类所作出的反应。

2.3.2 解释并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对外来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2.3.3 针对人类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的重要性,作出推断。

2.3.4 讲述会影响人类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的习惯。

2.3.5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解释有关人类
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的观察结果。

1 0
2 0
3 6
4 10
5 8
6 0

1
2
3
4
5
6
SP 3.1 动物的呼吸器官 3.2 脊椎动物

4年级科学 3.1.1 确认动物的呼吸器官。 3.2.1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定义。

3.1.2 根据呼吸器官将动物分类。 3.2.2 举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1.3 概括有些动物拥有超过一个呼吸器官。 3.2.3 根据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


鱼类的专有特征来分类脊椎动物。
3.1.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
地解释有关动物呼吸器官的观察结果。 3.2.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
创意地解释有关脊椎动物的观察结果。

学习
标准

水平 诠释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标明动物的呼吸器官。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列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例子。

3 举例各类别脊椎动物的专有特征。
4 根据脊椎动物的专有特征进行分类。 全
准 5 总结有些动物拥有超过一个呼吸器官。

6 针对有关动物的呼吸器官、脊椎动物的分类与其类群的专有特征,进行创意及创新的沟通,并将其呈 水平

现。
Bil. Nama 姓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4 0 0 0 2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5 0 0 0 0 2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4 0 0 0 2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4 0 0 0 2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5 0 0 0 0 2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4 0 0 0 1 1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4 0 0 0 2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5 0 0 0 0 2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5 0 0 0 0 2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4 0 0 0 2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3 0 0 2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5 0 0 0 0 2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4 0 0 0 2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5 0 0 0 0 2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3 0 0 2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3 0 0 2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4 0 0 0 2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3 0 0 2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4 0 0 0 2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4 0 0 0 2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4 0 0 0 2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5 0 0 0 0 2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3.1 动物的呼吸器官 3.2 脊椎动物

TP 3.1.1 确认动物的呼吸器官。 3.2.1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定义。

3.1.2 根据呼吸器官将动物分类。 3.2.2 举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1.3 概括有些动物拥有超过一个呼吸器官。 3.2.3 根据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


鱼类的专有特征来分类脊椎动物。
3.1.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
地解释有关动物呼吸器官的观察结果。 3.2.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
创意地解释有关脊椎动物的观察结果。

1 0 0
2 0 0
3 6 6
4 10 11
5 8 7
6 0 0

1
2
3
4
5
6
SP 4.1 植物对外来刺激作出的反应 4.2 光合作用
学习
4年级科学 4.1.1 通过各种媒介,观察并说出植物对外 4.2.1 说出光合作用的定义。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说出植物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的部位。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讲述光合作用。
3 解释并举例植物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的部分。
表 全
4 推论光合作用对生物的重要性。
准 年
5 检验植物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的假设。
6 针对有关植物对外来刺激作出反应帮助其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进行创意与创新的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4 0 0 0 2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5 0 0 0 0 2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4 0 0 0 2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4 0 0 0 2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5 0 0 0 0 2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4 0 0 0 1 1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4 0 0 0 2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5 0 0 0 0 2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5 0 0 0 0 2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4 0 0 0 2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3 0 0 2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5 0 0 0 0 2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4 0 0 0 2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5 0 0 0 0 2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3 0 0 2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3 0 0 2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4 0 0 0 2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3 0 0 2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4 0 0 0 2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4 0 0 0 2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4 0 0 0 2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5 0 0 0 0 2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4.1 植物对外来刺激作出的反应 4.2 光合作用

TP 4.1.1 通过各种媒介,观察并说出植物对外 4.2.1 说出光合作用的定义。


来刺激的反应。
4.2.2 列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所需的原
4.1.2 联系植物的部分与其对外来刺激作 料。
出的反应。
4.2.3 通过各种媒介,观察并说出光合作用
4.1.3 通过研究,总结植物对外来刺激作出 的产物。
反应的部位。
4.2.4 推论光合作用对生物的重要性。
4.1.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
口述,创意地解释有关植物对外来刺激作出 4.2.5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
反应的观察结果。 口述,创意地解释有关光合作用的观察结
果。

1 0 0
2 0 0
3 6 6
4 10 11
5 8 7
6 0 0

1
2
3
4
5
6
SP 5.1 光沿着直线传播 5.2 光的反射 5.3 光的折射
学习
4年级科学 5.1.1 通过活动,说出光沿着 5.2.1 通过进行活动以说出 5.3.1 通过各种媒介,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说出光沿着直线传播、可被反射和折射。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绘制镜面上光反射的射线图。
3 举例在日常生活中光沿着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情况。
表 全
4 推论光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准 年
5 针对有关影子大小和形状的因素,作出结论。
6 针对应用光的特性原理创新器具,以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并进行创意及创新的沟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4 4 0 0 0 3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3 3 0 0 3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5 5 0 0 0 0 3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4 4 0 0 0 3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4 4 0 0 0 3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5 5 0 0 0 0 3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5 5 0 0 0 0 3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4 4 0 0 0 3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5 5 0 0 0 0 3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5 5 0 0 0 0 3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4 4 0 0 0 3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3 3 0 0 3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5 5 0 0 0 0 3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4 4 0 0 0 3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5 5 0 0 0 0 3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3 3 0 0 3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3 3 0 0 3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4 4 0 0 0 3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3 3 0 0 3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4 4 0 0 0 3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3 3 0 0 3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4 4 0 0 0 3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4 4 0 0 0 3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5 5 0 0 0 0 3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5.1 光沿着直线传播 5.2 光的反射 5.3 光的折射

TP 5.1.1 通过活动,说出光沿着 5.2.1 通过进行活动以说出 5.3.1 通过各种媒介,


直线传播。 光可以被反射。 观察并说出光的折射

5.1.2 通过活动,比较和分辨 5.2.2 概括在日常生活中,应
光被透明体、半透明体和不 用光的反射的原理。 5.3.2 通过进行活动,
透明体阻挡时所形成影子。 举例说明光的折射。
5.2.3 绘画镜子反射光的射
5.1.3 进行实验以测试影响 线图。 5.3.3 通过进行活动,
影子大小及形状的因素。 讲述彩虹的形成。
5.2.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
5.1.4 以绘图、信息与通讯 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 5.3.4 以绘图、信息与
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解 解释有关光的反射。 通信技术、书写或口
释有关光沿着直线传播的观 述,创意地讲解有关光
察结 的折射的观察结果。
果。

1 0 0 0
2 0 0 0
3 6 6 6
4 10 10 10
5 8 8 8
6 0 0 0

1
2
3
4
5
6
SP 6.1 声音
学习
4年级科学 6.1.1 通过活动,说出声音由振动所产生。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列出产生声音的方法。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说出声音由振动所产生。
3 概括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表 全
4 举例说明声音反射的现象。
准 年
5 减少在日常生活中噪音的问题。
6 针对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影响,以创意及创新地沟通,并加以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0 0 0 1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0 0 1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0 0 0 0 1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0 0 0 1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0 0 0 1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0 0 0 0 1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0 0 0 0 1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0 0 0 1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0 0 0 0 1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0 0 0 0 1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0 0 0 1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0 0 1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0 0 0 0 1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0 0 0 1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0 0 0 0 1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0 0 1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0 0 1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0 0 0 1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0 0 1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0 0 0 1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0 0 1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0 0 0 1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0 0 0 1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0 0 0 0 1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6.1 声音

TP 6.1.1 通过活动,说出声音由振动所产生。

6.1.2 讲述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

6.1.3 举例在日常生活中声音可以被反射的现象。

6.1.4 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的乐音和噪音。

6.1.5 针对解决声音污染的问题,说出见解。

1 0
2 0
3 6
4 10
5 8
6 0

1
2
3
4
5
6
7.2 可更新能源和不可
SP 7.1 能的来源和能的形式
学习 更新能源
4年级科学 7.1.1 说出能的定义。 7.2.1 通过各种媒介,观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列出能的来源和能的形式。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讲述可更新的能源和不可更新的能源。
3 解释后举例能的转换。
表 全
4 推论节约能源措施的重要性以确保能源使用的永续性
准 年
5 通过活动,证明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能的转换。
6 针对在未来创新使用能的来源,进行创意及创新的沟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4 0 0 0 2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5 0 0 0 0 2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4 0 0 0 2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4 0 0 0 2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5 0 0 0 0 2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5 0 0 0 0 2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4 0 0 0 2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5 0 0 0 0 2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5 0 0 0 0 2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4 0 0 0 2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3 0 0 2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5 0 0 0 0 2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4 0 0 0 2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5 0 0 0 0 2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3 0 0 2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3 0 0 2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4 0 0 0 2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3 0 0 2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4 0 0 0 2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4 0 0 0 2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4 0 0 0 2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5 0 0 0 0 2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7.1 能的来源和能的形式 7.2 可更新能源和不可


更新能源

TP 7.1.1 说出能的定义。 7.2.1 通过各种媒介,观


察并解释后举例可更新
7.1.2 通过各种媒介,观察并 能源和不可更新能源。
讲述各种能的来源。
7.2.2 针对明智地使用能
7.1.3 解释后举例各种能的形 源的重要性,说出见解。
式。
7.2.3 以绘画、信息与通
7.1.4 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 信技术、书写或口述,创
能的转换。 意地解释可更新能源和
不可更新能源的观察结
7.1.5 概括能不可以被创造,
果。
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转换形
式。

7.1.6 以绘画、信息与通信技
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解释
有关能的来源和能的形式的
观察结果。

1 0 0
2 0 0
3 6 6
4 10 10
5 8 8
6 0 0

1
2
3
4
5
6
SP 8.1 材料的来源 8.2 材料的性质
学习
4年级科学 8.2.1 通过活动,讲述材料的性质
标准 诠释
水平 8.1.1 举例说明物体的材料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配对材料与其来源。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根据材料种类和材料来源,列出物体的特征。
3 根据材料或材料来源,将物体分类。
表 全
4 进行研究,概括材料的性质。
准 年
5 针对物体各部位的材料应用,作出推断。
6 应用有关材料性质的知识创造物体,并以创意及创新的方式呈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4 4 0 0 0 2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5 5 0 0 0 0 2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4 4 0 0 0 2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4 4 0 0 0 2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5 5 0 0 0 0 2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5 5 0 0 0 0 2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4 4 0 0 0 2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5 5 0 0 0 0 2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5 5 0 0 0 0 2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4 4 0 0 0 2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3 3 0 0 2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5 5 0 0 0 0 2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4 4 0 0 0 2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5 5 0 0 0 0 2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3 3 0 0 2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3 3 0 0 2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4 4 0 0 0 2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3 3 0 0 2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4 4 0 0 0 2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3 3 0 0 2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4 4 0 0 0 2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4 4 0 0 0 2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5 5 0 0 0 0 2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8.1 材料的来源 8.2 材料的性质

TP 8.2.1 通过活动,讲述材料的性质
8.1.1 举例说明物体的材料
来源。 8.2.2 应用有关材料性质的知识来
创造物品。
8.1.2 根据材料的来源,分
类物体。 8.2.3 推论创造物品时所选择的材
料。
8.1.3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
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 8.2.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
解释有关材料来源的观察 书写或口述,创意地解释有关材料
结果。 性质的观察结果。

1 0 0
2 0 0
3 6 6
4 10 10
5 8 8
6 0 0

1
2
3
4
5
6
SP 9.1 地球的地心引力 9.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学习
4年级科学 9.1.1 通过活动,观察并讲述地球的地 9.2.1 说出地球绕着地轴自
标准 诠释
水平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说出地球绕着地轴自转的同时沿着轨道绕太阳公转。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解释有关地球的地心引力。
3 讲述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现象。
表 全
4 推论地球的地心引力的重要性
准 年
5 绘制示意图,总结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6 针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所造成的其他现象进行创意及创新的沟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0 0 0 0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0 0 0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0 0 0 0 0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0 0 0 0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0 0 0 0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0 0 0 0 0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0 0 0 0 0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0 0 0 0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0 0 0 0 0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0 0 0 0 0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0 0 0 0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0 0 0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0 0 0 0 0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0 0 0 0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0 0 0 0 0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0 0 0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0 0 0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0 0 0 0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0 0 0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0 0 0 0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0 0 0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0 0 0 0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0 0 0 0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0 0 0 0 0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9.1 地球的地心引力 9.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TP 9.1.1 通过活动,观察并讲述地球的地 9.2.1 说出地球绕着地轴自


心 转的同时也沿着轨道绕着
引力。 太阳公转

9.1.2 通过活动,概括地球上的所有物 9.2.2 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


体 转的方向和所需的时间。
可以固定在其位置。
9.2.3 通过活动,讲述地球
9.1.3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 绕着地轴自转所产生的现
写或口述,创意地解释有关地球的地 象。
心引力的观察结果。
9.2.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
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
解释有关地球自转与公转
的观察结果。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1
2
3
4
5
6
SP 10.1 杠杆 10.2 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学习
4年级科学
标准 诠释
水平 10.1.1 通过活动,确认杠杆的 10.2.1 通过活动,解释后举
4年级科学课本 表 1 举例每种简单机械。
4年级科学DSKP 现 2 讲述一个复杂机械里的简单机械。
3 概括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与所需的力之间的关系。
表 全
4 说出使用机械来解决问题的见解
准 年
5 以沟通来显示创造优质机械的重要性。
6 以创意和创新的方式,设计一个复杂机械模型并将其呈 水平 等
Bil. Nama 姓 名 Jt. 1 2 3 4 5 6 姓名 级 说明
1 Chin Jia Qi 陈嘉琪 P 0 0 0 0 0 0 陈嘉琪 #N/A
2 Chong Kai Jun 张凱俊 L 0 0 0 0 0 0 张凱俊 #N/A
3 Chong Xin Ying 蒋欣颖 P 0 0 0 0 0 0 蒋欣颖 #N/A
4 Chow Kai Siang 邹凯翔 L 0 0 0 0 0 0 邹凯翔 #N/A
5 Elin Liew 廖依霖 P 0 0 0 0 0 0 廖依霖 #N/A
6 Elvis Chan Yan Feng 陈言锋 L 0 0 0 0 0 0 陈言锋 #N/A
7 Hui Kaile 许恺乐 L 0 0 0 0 0 0 许恺乐 #N/A
8 Hui Qiao Yen 许巧燕 P 0 0 0 0 0 0 许巧燕 #N/A
9 Lam Yi Kar 林意嘉 P 0 0 0 0 0 0 林意嘉 #N/A
10 Lee Sze Yuan 李思远 L 0 0 0 0 0 0 李思远 #N/A
11 Leong Jing Yu 梁晶茹 P 0 0 0 0 0 0 梁晶茹 #N/A
12 Leong Kai Yin 梁凯颖 L 0 0 0 0 0 0 梁凯颖 #N/A
13 Liew Jiang Yu 刘姜羽 L 0 0 0 0 0 0 刘姜羽 #N/A
14 Liew Yue Li 刘月莉 P 0 0 0 0 0 0 刘月莉 #N/A
15 Loh Zi Hao 罗梓皓 L 0 0 0 0 0 0 罗梓皓 #N/A
16 Midory Yim Xiao Lam 严晓岚 P 0 0 0 0 0 0 严晓岚 #N/A
17 Ng Enn Woei 吴恩伟 L 0 0 0 0 0 0 吴恩伟 #N/A
18 Pang Xin Ling 潘欣棱 P 0 0 0 0 0 0 潘欣棱 #N/A
19 Phang Shi Yuan 彭思远 L 0 0 0 0 0 0 彭思远 #N/A
20 Rybie Lee Zi Sin 李芷欣 P 0 0 0 0 0 0 李芷欣 #N/A
21 Teoh Jia Jun 张佳俊 L 0 0 0 0 0 0 张佳俊 #N/A
22 Wan Wei Yang 温玮扬 L 0 0 0 0 0 0 温玮扬 #N/A
23 Wong Shen Kit 王胜杰 L 0 0 0 0 0 0 王胜杰 #N/A
24 Yew Joe Fong 尤祖锋 L 0 0 0 0 0 0 尤祖锋 #N/A
25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6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7 0 0 0 0 0 0 0 0 0 0 #N/A
28 0 0 0 0 0 0 0 0 0 0 #N/A

SK 10.1 杠杆 10.2 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TP
10.1.1 通过活动,确认杠杆的 10.2.1 通过活动,解释后举
阻力点、支点及动力点。 例简单机械的种类和用处

10.1.2 概括阻力点离支点的
距离与所需的力之间的关系 10.2.2 使用两个或以上的
。 简单机械来解决问题。

10.1.3以绘图、信息与通信 10.2.3 总结复杂机械的定


技术、书写或口述,创意地解 义。
释有关杠杆的观察结果。
10.2.4 以绘画、信息与通
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讲解
有关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的观察结果。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1
2
3
4
5
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