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C o u r s e T i t l e :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课程代码/ C o u r s e C o d e : COMP620021

任课教师/ I n s t r u c t o r ( s ) : 吴承荣

开课院系/ S c h o o l / D e p a r t m e n t : 0 2 4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1.课程概要/Course Summary
课程名称(中文
Course Title (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Chinese)

课程名称(英文)
Course Title (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English)

课程代码 任课教师
COMP620021 吴承荣
Course Code Instructor(s)

开课院系 开课学期 2023-2024学年 第二学期(


024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School/Department semester 待定)

适用学科专业
授课语言
中文 Discipline/
Teaching Language
Specialization

学分数 教学周数
3 共16周
Course Credit(s) Weeks

实验/ 实践学时
总学时
Hours for
Teaching Hours in 共54学时 共0学时
Experiments/
Total
Practice
预修课程要求
Pre-requisite 无
Course(s)
主要讲述网络空间安全概念和原则、密码学应用、操作系统安全、软件安全、硬件安全、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等知识点,并安排几次论文研读交
课程简介
流,以及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研项目研讨,使学生深入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并可灵活
Course Introduction
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Course Objective

通过对网络空间安全的理念、整体技术框架、经典理论和方法学的介绍,以及对前沿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的研讨,使学
生理解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了解网络安全的主流技术与产品,掌握研究和网络空间安全问题、寻
求解决方案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深入具体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Course Content & Schedule


课次/ 模块 教学周 教学内容及预期效果 作业/ 练习
网络空间安全概念、知识体
系与原则;理解网络空间安
1 一 全的定义,了解网络空间安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全相关技术体系,掌握网络
空间安全的基本原则。
2 二 密码学I-密码学思维;掌握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设计密码体系的基本思路方
法,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
经典的古典密码、近代密码
密码学I-密码学思维;掌握
2 二 设计密码体系的基本思路方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法,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
经典的古典密码、近代密码
密码学II-基于密码学的安全
设计的安全性。
协议;掌握基于密码学的主
3 三 流安全协议,理解建立在密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码学基础上的安全协议设计
和评估的方法。
密码学III-网络空间的密码
算法应用;掌握密钥管理、
4 四 电子签名等密码技术应用方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法,密码技术实现的要点,
后量子密码等知识。
身份验证,授权管理和审
计;掌握身份验证与授权管
理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思
5 五 路,掌握当前的主流方法以 准备论文演讲PPT
及优缺点,理解相关方法在
实际应用中成败的深层次原
因。
论文交流I;学生对前期阅读
的论文内容进行第一次演
6 六 讲、交流。要求讲解中能清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晰凸显作者的思路上的创新

系统安全;了解系统安全的
整体需求,了解操作系统和
数据库的主流安全问题及解
7 七 决思路,从系统分析员的角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度掌握平台软件安全体系设
计以及安全增强机制的设计

软件安全;了解主要的网络
缺陷,恶意代码设计的主要
思路,限制网络缺陷被利用
8 八 的主要方法,恶意代码抵御 准备论文演讲PPT
的主要思路,掌握在特定查
杀工具诞生之前检测和手工
清除恶意代码的常规方法。
网络安全技术;了解网络层
安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网
络层安全问题的主要方法和
9 九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技术,掌握从网管角度设计
网络安全防护综合解决方案
的总体思路。
硬件安全;掌握物联网,CPS
10 十 系统的安全问题,相关攻击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方法和防御技术。
论文交流II;学生对前期阅
读的论文内容进行第二次演
讲、交流。要求讲解中能清
11 十一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晰凸显作者的思路上的创
新。预计5~8位学生演讲。搜
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了解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威
胁,掌握隐私保护的主流方
12 十二 搜索、阅读相关论文、材料
法,具备在特定应用中设计
隐私保护机制的权衡思考方
法。
信息隐藏与匿名通信;了解
当前主流的匿名通信系统,
了解历代匿名通信技术发展
和提升的主要思路,了解主
13 十三 流的流量分析思想方法,研 准备论文演讲PPT
发特定网络流量识别技术的
基本思路。信息隐藏及隐蔽
通道信道;掌握信息隐藏与
加密技术的本质区别,深入
理解主流信息隐藏技术的实
现机制,具备分析和合理评
估特定隐蔽通道安全性的能
信息隐藏与匿名通信;了解
当前主流的匿名通信系统,
13 十三 了解历代匿名通信技术发展 准备论文演讲PPT
和提升的主要思路,了解主
流的流量分析思想方法,研
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了解当
发特定网络流量识别技术的
前主要的安全管理的主要标
基本思路。信息隐藏及隐蔽
14 十四 准及适用场合;能够思考针 准备论文演讲或研究交流PPT
通道信道;掌握信息隐藏与
对当前网络空间的特性,应
加密技术的本质区别,深入
该建立的有效监管机制。
理解主流信息隐藏技术的实
信息安全发展新方向+前沿技
现机制,具备分析和合理评
术交流;了解今后信息安全
估特定隐蔽通道安全性的能
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了解
力。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
15 十五 新机制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 准备论文演讲或研究交流PPT
措施,了解移动目标防御等
新信息安全新思路。学生交
流自己参与的安全项目或研
究的前沿信息安全技术。
16 十六 论文交流III。疑问总结

4.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Course Assessment & Grading


考核形式 权重 评定标准
Assessment Criteria Percentage Assessment Standard
出勤/Attendance
10 根据点名计算实际出勤次数占应出勤次数比例
课堂表现/Participation
统计每次课堂讨论时的发言次数,按总发言次数排序后打分。前10%
10
得满分,前10%~20%间得90分,以此类推。
作业/实验/实践/ 学生进行一次自己亲自参与的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项目或前沿技术研
Assignment(s) 10 究的交流(约10分钟),得到相关分数,最高满分;未作交流的学
生无此分数。由老师根据前瞻性、深度、清晰度打分。
学生制作讲解某个论文的PPT,并进行讲解(约15分钟)。老师根据
课程论文/Course Paper
20 讲解清晰程度,理解深度、有无独到见解、对其他学生提问的回
答,综合打分。
开卷考试/Open-book
exam 50 根据卷面分确定。

闭卷考试/Close-book
exam

其他/Other(s)

5.教材/Textbook(s)
出版年月
序号 名称 编著者 标准书号 出版机构
Publication
No. Title Author(s) ISBN Publisher
Date

6.教学参考资料/Reading Materials and References

The Cyber Security Body of Knowledge,v1.1.0, Awais Rashid, Howard Chivers, Emil Lupu, Andrew Martin,
Steve Schneider, https://www:cybok:org/ 2021
Security in Computing 5th EditionCharles P. Pfleeger, Shari Lawrence Pfleeger, Jonathan MarguliesePUB
2015
Cryptogra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6th Edition, William StallingsInformIT2013
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王昭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7.任课教师简介/Profile of Instructor(s)

主讲老师:吴承荣副教授,男,199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2011年获得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
学博士学位,现任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国家保密学院副院长。吴承荣长期致
力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审计监控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技术、拟态防御及移动目标防御技术
等;参与并完成科研项目达二十多个;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2004年上海青年IT十大新锐,2004-2006年
度上海市劳模称号。
主讲老师:吴承荣副教授,男,199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2011年获得复旦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
学博士学位,现任网络信息安全审计与监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国家保密学院副院长。吴承荣长期致
力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审计监控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安全技术、拟态防御及移动目标防御技术
等;参与并完成科研项目达二十多个;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2004年上海青年IT十大新锐,2004-2006年
办公地址
度上海市劳模称号。 办公时间
交叉二号楼 A6027 周二
Office Add Office Hour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cwu@fudan.edu.cn 13601927008
Email Add Contact phone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