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MASTERPIECES REVIEW

1980年创刊

现代报刊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研究(二)

沈雁冰主编时期的《小说月报》与女性创作
⊙刘人锋[湖南女子学院, 长沙 410004]

摘 要:沈雁冰主编时期的《小说月报》重视女性的文学创作,不仅体现在发表女性的作品,也体现在通过《创
作批评》《通信》以及《最后一页》等栏目突出女作家及其作品。女性的创作实绩、女性的创作符合读者的阅读
期待、符合文学研究会的理论主张,是《小说月报》发表女性作品的原因。《小说月报》与女性创作是一种双赢
的关系,一方面《小说月报》成为女性发表作品的重要刊物,另一方面女性创作对于《小说月报》的成功转型具
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沈雁冰 《小说月报》 女性创作

1910 年 8 月 29 日《小说月报》在上海创刊 ,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 前后共有王蕴章、恽铁樵、沈雁冰、


郑振铎和叶圣陶担任主编。沈雁冰主编时期的《小说月报》主要是指《小说月报》的第 12 卷和第 13 卷,这是《小
说月报》全面革新的头两年。为了全面革新的成功,沈雁冰采取了很多革新措施,其中包括重视女性的文学创作。
一、发表女性文学作品的情况
从女性发表作品的数量而言,据目前不完全统计能够确定为女性所创作的作品总共 25 篇(首) ,其中 1921
年 14 篇(首),1922 年 11 篇(首)。在这些作品中以冰心和庐隐的最多 , 冰心 1921 年 6 篇,1922 年 5 篇,共 11 篇;
庐隐 1921 年 6 篇,1922 年 3 篇,共 9 篇。其余 5 篇分别为王世瑛 1 篇,绮琴女士 1 篇,侍鸥女士 2 首诗,馥清
女士 1 首诗。共有 6 位女性在此时的《小说月报》发表作品,冰心和庐隐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作者。
虽然女性在此时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作品的数量无法与男性的相比,但是无论对处于起步阶段的现代意
义上的女性创作而言,还是对刚刚开始全面革新的《小说月报》而言,意义都是非凡的。对于现代女性而言,
能够在《小说月报》这样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地位的刊物发表作品,无疑有助于现代女性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对于《小说月报》,它的全面革新也需要现代女性文学的加入与支持,以更加体现其改革的新气象。
从女性发表作品的体裁而言,最主要的是小说,其次是新诗和散文,基本为现代文学初兴时期的主要文学
体裁,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现代女性文学初兴时期在体裁方面与现代文学是一致的。
从女性作品的排序和版面的安排来看, 《小说月报》比较重视女性的创作。首先看冰心的作品。革新后的
第1号即第 12 卷第 1 号《创作》栏目的头条是冰心的《笑》,之后依次是叶绍钧、许地山、慕之、潘垂统、瞿世
英与王统照的作品。沈雁冰将《笑》安排在如此显著的位置,不仅因为冰心以现代白话语言、温婉纯净的笔墨,
使得《笑》与其革新后刊物的面貌一致,也显示了对女性创作的重视。在其后发表冰心作品的过程中,冰心的
作品或者居于第一的位置,或者为唯一,或者同一期发表两篇作品。如:第 12 卷第4号《创作》栏目只发表了
冰心的《超人》,而且在篇末沈雁冰以“冬芬”之名写道: “雁冰把这篇小说给我看过,我不禁哭起来了!谁能
看了何彬的信不哭?如果有不哭的啊,他不是‘超人’,他是不懂得吧!冬芬附注。”主编为《超人》写附注,
显示他对作品的看重,也是提示读者注意《超人》。后来潘垂统在他的征文获奖文章中对沈雁冰的附注表示认同:
“这些话,全同我一样感受过人生悲悯而又觉悟了所发的,也是《超人》的确评。”(第 12 卷第 11 号)第 12 卷
第 7 号《创作》栏目头条发表冰心的《爱的实现》。第 12 卷第 11 号《创作》栏目头条及第二条分别发表冰心
的《最后的使者》与《离家一年》。第 13 卷第1号《小说》栏目头条发表冰心的《烦闷》。第 13 卷第 6 号《小
说》栏目头条发表冰心的《遗书》。第 13 卷第 10 号《小说》栏目头条发表冰心的《往事》。而从冰心作品所占
版面来看, 《烦闷》为 8 版, 《遗书》为 13 版,《往事》为 13 版,所占版面均较多。
再看庐隐的作品。相较于冰心,庐隐作品刊登的位置不是那么突出,但是也有好几篇安排在前列,例如《两
个小学生》为第 12 卷第 8 号《创作》栏目第一, 《思潮》为第 12 卷第 12 号《创作》栏目第二, 《或人的悲哀》
为第 13 卷第 12 号《短篇小说》第二。从庐隐作品所占版面来看, 《一个著作家》《一封信》和《余泪》均占约
5 个版面, 《或人的悲哀》占 10 个版面。
可以这么说,只要有冰心的作品,在兼顾不同栏目次序安排的情况下, 《小说月报》就尽量将冰心的作品排
序靠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而且所占版面较大。庐隐的作品虽然排序不如冰心的显著,但是也比较靠前,很少
靠后,与冰心作品一样,所占版面较多。从对女作家作品的排序和版面的安排看,可见此时的《小说月报》对
女性创作是很看重的。

22
名作欣赏 / 现代报刊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研究(二) >

二、
《创作批评》栏目发表针对女性创作的 刊登出来实则表明编者正有此意,借读者之信来表达
评论文章 编者之意更加能够影响其他读者,到了编者呼吁读者
沈雁冰是一个文学评论家,他一接手《小说月报》 批评《小说月报》中的创作,其实批评栏目已经呼之
就表现出对文学批评的重视,在第 12 卷第 1 号上发 欲出了。
表《〈小说月报〉改革宣言》,认为“批评主义在文艺 第 13 卷第 8 号《小说月报》开设了《创作批评》
上有极大之权威,能左右一时代之文艺思想。新进文 栏目。从第 8 号到第 12 号共刊登批评文章 11 篇,其
家初发表其创作,老批评家持批评主义以相绳,初无 中有 8 篇文章评论冰心的作品,还有第 13 卷第 12 号
丝毫之容情,一言之毁誉,舆论翕然从之;如是,故 陈炜谟的《小说汇刊》论到庐隐的创作,只有第 13
能互相激励而至于至善”。 卷第 9 号方兴的《〈商人妇〉 〈缀网劳蛛〉的批评》
基于注重文学批评对于文学创作的积极影响, 和第 13 卷第 11 号超常的《评叶绍钧的〈祖母的心〉》
1921 年沈雁冰采取两个措施来促进文学批评。首先, 不是评论女作家及其作品。直接评论冰心作品的文
举行征文活动。在第 12 卷第 5 号刊登《〈小说月报〉 章有第 13 卷第 8 号佩蘅的《评冰心女士底三篇小说》、
第一次特别征文》,题目之一为“对于本刊创作《超人》 直民的《读冰心底作品志感》、张友仁的《读了冰心
(本刊第 4 号) 《命命鸟》
(本刊第 1 号)《低能儿》 (本 女士的〈离家的一年〉以后》,第 13 卷第 9 号剑三的《论
刊第 2 号)的批评(字数限 2000 至 3000 字)”。值 冰心的〈超人〉与〈疯人笔记〉》、斫厓的《评冰心女
得注意的是, 《命命鸟》和《低能儿》的发表时间都 士的〈遗书〉》,第 13 卷第 11 号赤子的《读冰心女士
早于《超人》,但是《超人》却位列第一。本次征文 作品底感想》、式岑的《读〈最后的使者〉后之推测》、
的收获之一是潘垂统写了著名的《批评〈超人〉〈命 敦易的《对于〈寂寞〉的观察》。第 13 卷第 10 号没
命鸟〉〈低能儿〉》,作者认为“《超人》最能救近来一 有《创作批评》栏目。有关冰心作品的评论文章所
般青年的堕落”“著者苦心用意,全在援救一般颓丧 占版面也较多,第 8 号为 11 个版面,第 9 号为 8 个
的青年”,原因在于“青年们热烈的希望,被社会恶 版面,第 11 号为 10 个版面。
浊的势力打倒,发生种种悲观的念头:世界是空虚的, 这些评论文章都非常精到地分析冰心的作品,指
人生是梦幻的,从此走错了前进的正道;意志坚固的, 出她的创作特色。如分析《超人》“以作者底一个纯
自杀以解脱痛苦;意志薄弱的,天天囚在愁城里过烦 洁诚挚的心博人同情为是”, 《爱的实现》使人感到“神
闷的生活!而近来青年的犯这现象者,更似流行病一 圣高洁的爱”, 《最后的使者》“是作者徘徊忧伤时的
般”。冰心《超人》的出现,其中表达的爱的思想, 表现”“是冰心前后思想,前后作品的一个转机,一
为青年指出了道路,因此作者感叹《超人》“是救我 个界限”。b 高度赞扬冰心具有“敏锐的感觉,清新的
们青年的上帝啊!”a 这表明《超人》确实引起了 情调,与灵活的艺术”“能在平凡的事物中,探究出
读者的共鸣,而能够让读者表达共鸣之声,则有赖于 她的特别的观察点,能从一段事实中,捕捉到最精彩
c
征文活动。 的一段,尤能善用其最生动而感人的描写”。 指出冰
其次,开设《创作批评》栏目。早在第 12 卷第 心作品的特点“一是白话文底清丽;一是思想家底幽
8 号的《通讯》栏目里沈雁冰就分设《批评创作》一 邃;一是气度底安闲!”d“文字的美丽”“气度的谨
栏,刊登一组读者与编者的通信。读者张维褀在读了 严”“思想的新颖”e。
《春季创作坛漫评》一文后,认为漫评是“可以热闹 陈炜谟的《读〈小说汇刊〉》是他在读了叶绍钧
中国文坛的一种方法”“《小说月报》里的创作也应 编的文学研究会丛书《小说汇刊》后,评论其所收录
该在漫评之内”,并且提出不评《小说月报》里的创 的叶圣陶、朱自清、庐隐、陈大悲、白序之、李之常、
作是不是因为“熟面孔”而有所不便?编者回复“《小 许地山的创作。陈炜谟认为庐隐的作品是“个性真
说月报》上登的创作所以不评,就因为读《小说月报》 实的表现。她那种温厚肫笃的感情,精细缜密的头
者都已看过,不用再去指出来了。并非是‘熟面孔’ 脑,芳烈清幽的情调,处处表现女性艺术家的特色”。
不便”。 难得的是,陈炜谟不仅分析庐隐作品的优点,也指
虽然编者在《漫评》里不评《小说月报》中的作品, 出她作品的缺点是“长句太多。在《一个快乐的村
但是并不妨碍在其他栏目评论。其实,征文和在《通 庄》的首段,竟有一句长到二百四十余字!”值得注
讯》栏目里面分设《批评创作》一栏表明沈雁冰已 意的是,陈炜谟是较早将庐隐和冰心两位女作家对比
经在酝酿开设专门的批评栏目。到了第 13 卷第 5 号, 研究的评论者,他认为庐隐“和冰心一样,能在平凡
编者在《最后一页》中写道: “我们极欢迎读者诸君 的事实中寻出她特别的观察点,且能捉住最精彩的所
对于本刊有所批评,尤欢迎批评本刊所登的创作…… 在”“但是冰心终究是冰心,庐隐终究是庐隐。个性
以后此项稿件如能多些,当别立一栏。极盼诸君不吝 的权威,能使她们的文艺划出极明了的界限。冰心的
赐教。 ”征文起到了读者加入评论的示范作用,张维 人生观是‘彻悟’的,所以她常常描写母亲的爱,小
褀的来信则表明读者有评论的意愿,而编者将其信件 孩的美,以贯彻她的‘爱的实现’主义。庐隐却和这

23
MASTERPIECES REVIEW
1980年创刊

不同。她的心田被哀婉和不平的同情充满着”。f 后 无他字,那就不成一篇文章,这种文字,我也不赞成。
来不少将庐隐与冰心比较的研究大多参考了陈炜谟 但是先生来信指摘批评冰心女士作品的那几篇论文,
的论断。 却有类乎‘断章取义’了。因为那几篇并非全篇纯
《创作批评》栏目的设置,是改革宣言中提出的 是而且单是‘……深妙……哲理……’等话头。能
重视文学批评的实现,不仅可以加强读者与作者以及 够把一篇文章的内容看作是许多句子而不是许多个
编者的交流、繁荣创作与批评,还可以扩大《小说月 个离立的单字的人们,大概总懂得作者所谓深妙是怎
报》的影响力,扩大作家的声誉。可以说,刊登评论 样的深妙,所谓奇特是怎样的奇特了。就是尊问的‘究
作家作品的文章与发表作家的作品起到了同样的塑 竟如何深妙?如何奇特?’得了答案了。”(第 13 卷
造作家的作用,对于冰心,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第 11 号)沈雁冰的回复实则是指引读者如何理解冰
《创作批评》中发表的评论文章多数成为后人研 心的作品。
究冰心、庐隐的参考文献。例如 1932 年北新书局出 有的读者咨询如何理解冰心的作品。如啸云询
版李希同编的《冰心论》,其中收录潘垂统的《对于〈超 问冰心的《疯人笔记》“究竟抱什么主义?有什么寓
人〉〈命命鸟〉〈低能儿〉的批评》、佩蘅的《评冰心 意?好在那点?”沈雁冰回复 :“不但读者 , 即使创
女士底三篇小说》、直民的《读冰心底作品志感》、张 作者自身 , 下笔时有这灵感写了出来 , 究竟何所指 ,
友仁的《读了冰心女士的〈离家的一年〉以后》、赤 自己也不可明说 ; 因为如果确乎可以指说 , 便不是神
子的《读冰心女士作品的感想》、式岑的《读〈最后 秘 , 读者只觉得‘其中有物’便是了。”(第 13 卷第
的使者〉后之推测》、严敦易的《对于〈寂寞〉的观察》 7 号)读者禹平亦询问《疯人笔记》中“‘白的他’ ‘黑
等 7 篇。2009 年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范伯群编的《冰 的他’究竟是指谁及他的命意所在?”沈雁冰回复:
心研究资料》,其中除收录以上 7 篇,还收录了剑三 “我在上期通讯中曾说起我的自白,我盼望冰心女士
的《论冰心的〈超人〉与〈疯人笔记〉》。均将征文 能给读者一个解释。”(第 13 卷第 8 号)读者毛邦达
获奖文章和《创作批评》栏目中的大多数文章收录, 读了冰心的《遗书》中“我的病听医生微微的说恐
可见这些文章的学术价值,也可见沈雁冰开设《创作 怕难过夏天,来日不能和你相会了”询问: “伊既然
批评》栏目的成功。 说到在海滨养病,那么,他虽患了些咳嗽,我想也决
三、
《通信》栏目刊登读者关于女性创作的 不会难医愈的,何至于难留世间呢?但是究竟患了那
问题 个病死的,我有点猜度不到,这层思虑,倒要劳冰心
《通信》栏目也是便于读者与编者沟通、评论作 女士来解释我的怀疑呢?”(第 13 卷第 11 号)在回
者创作的栏目。冰心在这个栏目同样受到读者关注, 复中,沈雁冰既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希望《通信》栏
读者表达读了冰心作品的感想,或赞扬或质疑或咨询 目成为冰心与读者沟通的桥梁。
或探讨有关冰心作品的问题。 还有读者来信探讨作家创作的问题。如林文渊
读者鲁侗来信: “自从《繁星》《春水》数百首 提出: “小说家和诗人,到底可以一人兼而有之呢还
清隽淡远的诗格开发以后,人们便都模拟调子,白茅 是不可能呢?……像冰心女士、叶绍钧、落华生、王
黄苇一首首的发表。无如既没有冰心先生那样的天 统照……等人,对于小说,都产生了好多的杰作,但
才和孤高自赏的襟怀,缜密富丽的思想,情感;以至 他们的诗,却很少看见。——就是有的也多是小说的
于她的艺术的熟练,和家庭环境的爱悦;凭你如何追 诗——”沈雁冰回复: “冰心女士的《春水》诗,做
逐摹效,是不会入格的。我以为只许她——冰心先 得很好;叶绍钧在《雪朝》里,也有十多首的诗;王
生——那样做可以余子碌碌,何必唐突诗人呢?” (第 统照的诗,登在《诗》里也颇多;小说家与诗人,他
13 卷第 7 号)读者许美埙认为冰心的《寂寞》“背景 们三个人已是兼而有之了。”(第 13 卷第 12 号)沈
的逼真和艺术的高妙实在可惊” “至于文字的清灵秀 雁冰的回复在释疑的同时推介了作家的诗作。
丽那更不消说”“全篇的布局亦不错”“冰心女士是 《小说月报》大量刊登冰心的作品和举办评论包
一位‘充满孩子心’的天才作家,所以她的作品能够 括她的《超人》在内的征文活动使读者很想了解冰心,
这样感动人”。(第 13 卷第 12 号) 读到她的作品。如洪振周来信希望了解冰心、落华生
亦有读者质疑冰心的作品。如陈介侯来信: “然 和叶绍钧等人的基本情况,建议“增刊投稿者介绍一
我阅批评冰心女士作品的一类文章,极不能满意,对 栏……将每次投稿者的小传——影印小照尤佳——介
不对,且勿论。如全篇所写‘……深妙……哲理…… 绍给大家;于读者与创作者,都有莫大的观感吧” 。
(第
奇特……真奇特……最奇特了……’这一类文字,究 13 卷第 11 号)读者徐绳祖说他读了潘垂统的《对于〈超
竟如何深妙?如何奇特?岂可谓之批评么?只得称 人〉 〈命命鸟〉 〈低能儿〉的批评》后, “顿引起我从失
他赞美文字还稍切合些。我以为这种文字也有些危 望中想自己振拔的热情与希望,同时也引起我要读这
险,且要使一般读者误会。”对此,沈雁冰回复: “批 三篇——《超人》 《命命鸟》 《低能儿》——文字的野
评论如果专用‘……深妙……哲理……’等字,而别 心” 。(第 13 卷第 5 号)因此他询问在哪里可以读到这

24
名作欣赏 / 现代报刊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研究(二) >

三篇作品。对此沈雁冰一 一回复。 看过就算了,还要请大家起来研究研究才好。”i


沈雁冰将对冰心作品持不同倾向的来信都予以 冰心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很大的反响,是因为她的
刊登,在《通信》中频繁出现冰心的名字,形成一种 小说反映了现实生活。《斯人独憔悴》和《去国》这
不同的读者都关注冰心作品的氛围,扩大冰心作品的 两篇小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一是封建家庭对
影响面,这是《小说月报》积极推介女性创作的成功。 进步青年的束缚 , 二是军阀政府对留学归国人才的漠
四、
《最后一页》栏目突出女作家及其作品 视 , 导致青年学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 只能或“憔
(一)《本刊文稿担任者》 悴”或无奈地“离去”。这表达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初
第 13 卷第 1 号至第 5 号的《最后一页》连续刊 期青年中普遍存在的苦闷,因此读者不是把它当作消
登《本刊文稿担任者》:冰心女士、庐隐女士、王统照、 遣来阅读,而是当作现实生活来看待,引起读者的强
许地山、周作人、耿济之、叶绍钧、蒋百里、郭绍虞、 烈共鸣。
瞿世英、郑振铎、鲁迅、晓风、孙伏园、朱自清、谢六 1920 年冰心又在《晨报》
《燕大季刊》等刊物发
逸、沈雁冰,这个名单将冰心和庐隐分别排在第一和 表小说、散文、报道等多篇。到 1921 年,冰心已有近
第二,在所有男作家的前面,并且加上“女士”二字, 两年的创作、发表文学作品的经历了,而且在读者中
明显有突出女作家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正亟待借改革来重获辉煌的
(二)要目预告 《小说月报》发表冰心的作品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一页》还常常预告冰心、庐隐等在下一期 庐隐的创作业绩虽然不如冰心,但是在《小说月
将要发表的作品,如第 12 卷第 3 第6号第 10 号预告 报》改革之前,她已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
冰心的《超人》《爱的实现》《最后的使者》即将发 和《时事新报》发表过散文和小说,具有一定的创作
表,第 13 卷第 3 号预告冰心的《疯人笔记》即将发表。 经历。
第 13 卷第 11 号预告庐隐的《自白》在第 12 号发表,
(后 (二)女性的创作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符合文
来发表的是《或人的悲哀》),第 13 卷第 10 号则预告 学研究会的理论主张
《创作批评》栏目将发表评论冰心作品的文章《对于 首先,看冰心的创作。
〈寂寞〉的观察》和《读冰心女士作品的感想》。虽 一是冰心作品的内容。冰心说: “我做小说的目
然要目预告没有做出任何评论,只把作品标题展示出 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
来,但是常常出现冰心和庐隐的名字,本身就是对女 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惊觉,方能想去改
性创作的重视。 良。”j 抱着这样的创作目的,冰心早期的小说与现
五、为什么发表女性的作品? 实生活紧密相联,反映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正如茅
(一)女性的创作实绩 盾所说: “大部分即使不是很明显的‘问题小说’,也
以冰心为例,早在 1919 年 8 月她就开始在《晨报》 是把‘人生究竟是什么’在研究探索的。《超人》发
发表文章,其中《斯人独憔悴》与《去国》在读者中 表于 1921 年,立刻引起了热烈的注意,而且引起了
产生了较大反响。 模仿(刘纲的《冷冰冰的心》,见《小说月报》13 卷
1919 年 10 月 17 日《 国 民 公 报 》 之《 寸 铁 栏 》 3 号)并不是偶然的事。因为‘人生究竟是什么’?
发表晚霞的短评《谈〈斯人独憔悴〉 》:
“有个朋友在 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在当时一般青
《晨报》上,看见某女士所做的《斯人独憔悴》小说, 年的心里正是一个极大的问题。”!1 而冰心的散文之
便对我痛恨旧家庭习惯的不良……我说只晓得痛恨, 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在于“冰心的题材,主要的当然
是没有益处的,总要大家努力去改良才好。 ”g 学生 是母亲,儿童和自然,青年读者在记忆里所有的,大
社团还把《斯人独憔悴》改编成戏剧上演,还有观众 概也很少的出于这三者之外,即出于三者之外,也当
写观后感: “学生团在新明戏院演剧。第一天的剧目, 然的包含着三者于内,他们对于这样的作家,怎能不
是《斯人独憔悴》 ,是根据《晨报》上冰心女士的小 作为自己的表白者看呢?”!2
说排演的,编制作三幕,情节都不错,演得也很好。 ”h 二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冰心个性温婉平和,思想
1919 年 10 月 4 日《晨报》用 8 个版面刊登读者 糅合古今,是个亦新亦旧的作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她
鹃魂的《读冰心女士的〈去国〉的感言》: “我看了 的个性和她的思想,符合新旧过渡时期读者的阅读期
这篇《去国》的小说,触动了我无限的感慨,唤起了 待。阿英说: “反映在作品中的冰心的思想,显然是
我无限的凄凉。……我只希望以后像那英士的那种 一种反封建的,但同时也多少带一些封建性;这就是
人,不要去国。以后的国家,不要再同自己开玩笑, 说,她的倾向是反封建的,但在她的观念中,依然有
要想法子,叫他们不至于去国!那就是我们国家的好 封建意识的残余。这情形,正是在新文化运动初期,
现象了!所以我对于这篇《去国》,我决不敢当它是 青年中普遍的情形。在旧的理解完全被否定,新的认
一篇小说,我以为它简直是研究人才问题的一个引 识又还未能确立的过渡期中,青年对于许多问题是彷
子。……所以我很希望阅者诸君,万勿当作普通小说 徨无定的,是烦闷着的。冰心作品所表现的,正是这

25
MASTERPIECES REVIEW
1980年创刊

种情形,她抓住了读者的心。”!3 五四运动并非彻底 的“帝国教育”来麻醉大连的中国儿童,用吗啡来毒


的思想启蒙运动;落潮之后,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害大连的中国成人。庐隐很注意题材的社会意义,她
地存在于绝大多数民众的头脑中,少数觉醒的青年陷 在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这正符合文学研究会为人生
入迷茫与苦闷之中。这时候,冰心的作品以她的“爱 的理论主张。沈雁冰说: “那时候向‘文艺的园地’
的哲学”给予青年以希望和光明, “特别是母爱,儿 跨进第一步的庐隐满身带着‘社会运动’的热气!
童爱,自然爱,这是蕴藏在每个人心胸里的,谁都具 虽然这几篇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还幼稚,但‘五四’
!4
有着爱的心情” 。因此能够引起青年读者的共鸣,说 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
阅读冰心的作品“使我感着一种像海边的晨风般的 不推庐隐是第一人。”@3
凉爽意味,这风吹来,挟着一种不可名状的爱——神 庐隐认为作家内质方面的修养之二是“应把他
!5
圣高洁的爱” ,认为“冰心的全体作品,处处都可看 所想象的未来世界,指示给那些正在歧路上彷徨的人
出她的‘爱的实现’的主义来,她的作品,所叙述与 们,引导他们向前去,同时更应以你的热情,去温慰
@4
描写的,大概都离不了家庭的爱慕与经过,朋友与怀 人间的悲苦者,鼓励世上的怯懦者” 。庐隐也是一个
旧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最高思想。但无论如何,她 富于“爱的哲学”的作家,即使描写人世间的“恶”。 “她
的作品,实足代表她对于‘生之爱’的精神”!6,称赞 那肫笃的性情,能溶解悲哀的分量,和蔼的笑容,不
“冰心女士是一位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她的本 绝的希望,仍旧从文字里流露出来。因此她的作品虽
身好像一只蜘蛛,她的哲理是她吐的丝,以‘自然’ 然是密布着人生的悲哀的,但她从不说一句动气话,
之爱为经,母亲和婴孩之爱为纬,织成一个团团的光 一句灰心语,只是极深厚极浓挚的爱的同情,用深深
网,将她自己的生命悬在中间,这是她一切作品的基 的刀痕刻镌在字句上”。@5 与冰心一样,庐隐作品中
础,——描写‘爱’的文字,再没有比她写得圣洁而 “爱”的力量也慰藉了五四之后苦闷与彷徨中的青年。
圆满了”!7。从读者的这些评论来看,冰心的“爱”慰 至于庐隐作品的风格,沈雁冰评价: “流利自然。
藉了苦闷与彷徨中的青年,所以她能够抓住读者的 她只是老老实实写下来,从不在形式上炫奇斗巧。”@6
心,而抓住读者的心对于全面革新的《小说月报》至 这与沈雁冰在《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中提出的“注
关重要,因为它需要读者。 重思想,不重格式”@7 有相似之处。
三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由于冰心的思想既是反 文学研究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
封建的,同时也多少带一些封建性,所以她采用的语 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8
。何为新文学? 1920 年 1
言既有新的成分,也有旧的成分。“冰心的文字,是 月,沈雁冰在半革新的《小说月报》第 1 期上发表了
语体的,但她的语体文,是建筑在旧文字的础石上, 《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一文,提出: “新文学就是进
不在口语上。对于旧文学没有素养的人,写不出‘冰 化的文学。进化的文学有三件要素,一是普遍的性质;
心体’的文章。具体点讲,就是到了‘冰心体’的 二是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三是为平民的非为
文学产生,是表示了中国新文学的一种新倾向的存 一般特殊阶级的人的。唯其是要有普遍性的,所以我
在——以旧文字作为根基的语体文派。这在形式上, 们要用语体来做;唯其是注重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
一样的是一个过渡期的,适合于从封建思想中刚刚 所以我们要注重思想,不重格式;唯其是为平民的,
!8
地挣脱出来的青年读者的形式” 。读者赞扬冰心作品 所以要有人道主义的精神,光明活泼的气象。”@9 沈雁
!9
“白话文底清丽” ,认为冰心的文字“中文西文化” “今 冰所说的新文学与时代无关,与进化有关;在于性质,
文古文化”。@0 难怪阿英说: “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 不在于形式。
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响的,那是很少,
文学研究会主张:
“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
虽然从创作的伟大性及其成功方面看,鲁迅远超过冰
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
心。”@1
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
其次,看庐隐的创作。
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事业,正同劳
庐隐认为作家内质方面的修养“一应对于人类
的生活 , 有透彻的观察 , 能找出人间的症结 , 把浮光 农一样。”#0 沈雁冰既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也
下的丑恶 , 不客气的、忠实的披露出来 , 使人们感觉 是《小说月报》全面革新的主编,从他个人的文学
到找寻新路的必要” @2
。基于这样积极介入现实的创作 观点与文学研究会的主张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共同
观点,此时庐隐的小说也是“问题小说”,如《一封信》 点——为了人生。冰心、庐隐等女性均为文学研究会
描写农民的女儿怎样被土财主巧夺为妾,以致惨死, 会员,她们的创作均反映现实问题,指导“正在歧路
《两个小学生》描写赤手空拳的爱国学生被军阀政府 上彷徨的人们”,与沈雁冰的文学观点和文学研究会
毒打,《灵魂可以卖么》描写纱厂女工的悲惨生活, 《余 的主张一致,因此,不难理解她们的作品得以在《小
泪》描写为和平殉道的女教士。《月下的回忆》虽然 说月报》发表。
只是一篇小品,但作者很沉痛地描写日本怎样用他们

26
名作欣赏 / 现代报刊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研究(二) >

六、
《小说月报》对于女性创作的意义 作品发表在《小说月报》,因此对于中国现代文学、
《小说月报》对于冰心的意义是多重的。首先, 现代女性文学、冰心和庐隐等的研究,研究者无法绕
奠定了冰心在文学研究会、现代文学史的地位。虽然 开《小说月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的创作确
冰心很少参加文学研究会的活动,但是在文学研究 立了《小说月报》的文学地位。
会的代用刊《小说月报》上发表文章,奠定了她在文
学研究会的地位,后人提及文学研究会不可不提及冰 a 潘
 垂统:
《批评〈超人〉
〈命命鸟〉
〈低能儿〉》,
《小说月报》
心。这一时期冰心在《小说月报》发表的许多作品 1921年 11月 10日,第 12卷第 11号。
如《超人》《笑》《疯人笔记》等既是她本人创作生 bo 佩蘅 《评冰心女士底三篇小说》
: ,
《小说月报》1922年
涯的代表之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此奠定 8月 10日,第 13卷第 8号。
了她在现代文学史的地位。 cp 剑三 《论冰心的
: 〈超人〉与〈疯人笔记〉》,
《小说月报》
其次,为冰心的文学创作开辟新的发表园地。在 1922年 9月 10日,第 13卷第 9号。
沈雁冰主编时期的《小说月报》发表作品之前,冰心 ds 直民 :《读冰心底作品志感》,
《小说月报》1922年 8月
的作品主要发表在《晨报》和《燕大季刊》, 《小说月 10日,第 13卷第 8号。
报》的全面革新为冰心提供了又一个发表园地,无疑 eqt 赤子 :《读冰心女士作品底感想》,
《小说月报》1922
有助于她的创作。 年 11月 10日,第 13卷第 11号。
再次, 《创作批评》《通信》栏目对冰心的特别关 f@5 陈炜谟 :《读〈小说汇刊〉》,
《小说月报》1922年 12月
注,不仅进一步加固冰心在当时读者中的形象,扩大 10日,第 13卷第 12号。
她在当时文坛的影响,也为促进冰心的创作起到了不 gj 冰 心:
《我 做 小 说,何 曾 悲 观 呢?》,原 载《晨 报 》
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1919年 11月 11日,见范伯群编:
《冰心研究资料》,知识
《小说月报》之于庐隐的意义是非凡的。在《一 产权出版社 1999年版,第 114页,第 114页。
个著作家》发表之前,庐隐的作品数量不多,主要发 h 止
 水:
《对学生团演剧底私论》,原载《晨报》1920年 1
表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和《时事新报》。 月 13日,见卓如著:
《冰心年谱》,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9
后来庐隐由郑振铎介绍认识了沈雁冰,把《一个著作 年版,第 24页。
家》寄给沈雁冰,发表在《小说月报》1921 年第 1 期。 i 鹃
 魂:
《读冰心女士的〈去国〉的感言》,原载《晨报》
据庐隐在自传中回忆 , 在创作《一个著作家》之前 , 1919年 10月 4日,见范伯群编:
《冰心研究资料》,知识
她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并请一位姓陈的文学教授 产权出版社 1999年版,第 266页。
指教 , 陈说:“你也想写小说吗?这不是容易的事呢! k 茅
 盾:
《〈小说一集〉导言》,见刘运峰编:
《中国新文学
你这篇东西就不像小说,我看还是不写吧!”陈对于 大系导言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第 66页。
该小说的评价使她备受打击 , 而《一个著作家》在《小 lmn!8@1 阿英:
《〈谢冰心小品〉序》,见范伯群编:
《冰心
说月报》的发表 , 则使她感到了“金榜题名”的喜悦: 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年版,第 359页,第
“当时我没有敢希望一定可以刊登,所以心情也很紧 358页,第 359页,第 358—359页,第 358页。
张。直等了一个多月,我看见《小说月报》居然把它 @2@4 庐隐:
《著作家应有的修养》,见庐隐著:
《庐隐散文》,
登了出来。这一喜,真正等于‘金榜题名时’,从此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4年版,第 169页,第 169页。
我对于创作的兴趣浓厚了 , 对于创作的自信力也增加 @3@6 茅盾:
《庐隐论》,见庐隐著、金理编:
《庐隐自传》,云
了。”#1 可以说,在沈雁冰主编的《小说月报》发表文 南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第 119—120页,第 123页。
学作品,才真正开启了庐隐的文学创作道路。在沈雁 @7@9 沈雁冰:
《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
《小说月报》1920年
冰主编时期,庐隐一共在《小说月报》发表 9 篇作品, 1月 10日,第 11卷第 1号。
其中《一个著作家》《或人的悲哀》等都成为现代文 @8#0 《文学研究会简章》,
《小说月报》1921年 1月 10日,第
学中的名作。 12卷第 1号。
七、女性创作对于《小说月报》的意义 #1 庐隐著、文明国编:
《庐隐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4
《小说月报》与女性创作是一种双赢的关系。《小 年版,第 50页。
说月报》成为冰心、庐隐等发表作品的重要刊物,她 基金项目:2015 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
们可以在《小说月报》上展示文学才华,同时也确立 代报刊与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研究》,课题批准
了她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同时,女性创作对 号:15YBA218 ;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
于《小说月报》的成功转型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冰 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科代码 050108)
心和庐隐等女性的创作符合《小说月报》的改革需求, 资助项目
表现出《小说月报》全面革新的气象,体现了主编的 作   者:刘人锋,四川大学文学博士,湖南女子学院教授,
革新精神,实现了主编的宣言与意志,有助于《小说 主要研究方向:女性与文学,女性与媒介。
月报》的全面革新。而且,由于冰心、庐隐等的重要 编   辑:张晴 E-mail :
zqmz0601@163.com

2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