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31 卷 2 期 中国科技翻译 Vol. 31. No.

2
2018 年 5 月 CHINESE SCIENCE & 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 May 2018

·典籍翻译·

论书法笔法术语的英译
———以张充和、傅汉斯 《 续书谱》 英译本为例
杨晓波
(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杭州市 310018)

摘 要 本文以张充和、傅汉斯合译的姜夔 《续书谱》 为例,探讨书法笔法术语的英译。在评析该译


本笔法术语英译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对这些术语进行了译 ( 提供术语译名) 、释 ( 对译名进行注释)
相结合的 “深度翻译”。
关键词 书法 笔法术语 英译 续书谱
Abstract Taking Chang Ch’ ung-ho and Hans Frankel’ 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Jiangkui’ s Xu-shu-pu ( Se-
quel to the“Treatise on Calligraph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terms of calligraphy
writing skill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hang and Frankel’ s English version,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version
of“thick translation”,which gives each term both an English name and an English annotation.
Key Words calligraphy terms of calligraphy writing skills C-E translation Xu-Shu-Pu
DOI:10.16024/j.cnki.issn1002-0489.2018.02.014
引 言 文将 《续书谱》 中的笔法术语分为三类: ( 1)
书法的用笔法则称笔法,是书法学习与鉴 永字八法; ( 2) 用锋术语; ( 3) 象喻性术语。
赏的基本着眼点,因此,笔法的有效传译有助 最后一类按内容本应归为用锋术语, 但因处理
于海外书法爱好者学习与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 其英译的特殊性,故单独归为一类。
本文以 《续书谱》 英译本为考察对象, 《续书 2 笔法术语的英译
谱》 是南宋艺术全才姜夔所撰的著名书论,其 2. 1 永字八法的英译
中约一半篇幅探讨书写技法,其英译本译者为 永字八法是自古流传的楷书用笔入门法则,
美籍华裔书法家张充和与德裔汉学家傅汉斯夫 它 “是中华书法的基本功,也是理解 ‘书’ 之
[1] [3]
妇 ( 下文简称张、傅译本) ,译本附有序言、 有 ‘法’ 的必修课。 ” 图 1 为永字八法图解及
注释、索引及术语集解,这一翻译模式即 Appi- 专业与通俗名称对照 ( 括号内为通俗名称) 。
ah 所谓的 “深度翻译” ( thick translation) ,是
典籍翻译最宜采用的模式。因此, 《续书谱 》
译本是探讨笔法术语英译的最佳范本。
1 笔法术语的分类
“从广义上讲, 笔法包括执笔、 运腕和用
[2]
笔; 从 狭 义 上 讲, 笔 法 单 指 用 笔 方 法。”
《续书谱》 探讨的主要是狭义的笔法。 如果说
广义的笔法包含手、腕、笔的运用, 那么狭义
的笔法仅仅指笔的运用,而笔的运用集中在笔
锋上,因此用锋是用笔的重要内容。 此外, 用 图1 永字八法图解及专业 ( 与通俗) 名称对照
笔还包括朝不同方向运笔的技法 ,因此 “永字
八法” 是用笔的另一项重要内容。鉴于此,本 《续书谱· 真书 》 云: “真书用笔, 自有

* 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浙江省公共场所书法外宣英译调查与研究” ( 18NDJC233YB) ,浙江理工大学品牌专


业建设计划项目 “英语” ( dbts201603) ,浙江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攀登计划项目 ( 15116140-Y)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课
程建设项目 “ 《科技翻译》 课程建设” ( YKC-Z17010)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电邮: 37574510@ qq. com 收稿日期: 2017-12-24 修改日期: 2018-02-01 /47
48 中国科技翻译 31 卷

八法,我尝 采 古 人 字, 列 之 为 图, 今 略 言 其 “剔” 七种笔法 ( 张、傅译本视 “挑剔 ” 为一


指”,然而接下来姜夔只讨论了 “点”、 “横直 种笔法) , 且 所 用 名 称 不 同 于 传 统。 现 将 张、
画” ( 横画与直画) 、 “丿”、 “乀”、 “挑 ”、 傅译本及注释列于表 1。
表1 张、傅译本的永字八法译文及注释
原文 译文 注 释
点 dots
横画 horizontal lines 无
直画 vertical lines
丿 pie Stroke moving from the upper right to the lower left.
Stroke moving from the upper left to the lower right,slightly curved,like a flat-
乀 na
tened letter S.
挑 Stroke moving down vertically,then to the right horizontally,then straight up,
tiao ti
剔 like this: 乚.

张、傅译本中 “横画” 与 “直画” 传达的 为钩子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锐角形, “钩”


信息是: 横要 “水平 ( horizontal) ”,竖要 “垂 这一笔 法 属 于 后 者, 而 译 文 未 能 反 映。 邓 散
[5]
直 ( vertical) ”。其实有点书法常识便知道,横 木 将 “挑 ” 按 运 笔 方 向 分 为 四 类: 向 上 挑
竖恰恰要有一定的弧度才美,因此本文在翻译 ( 如 “以” 字第二笔) 、向下挑 ( 如 “羊” 字第
时着重阐明运 笔 方 向, 而 不 强 调 笔 画 的 “水 二笔) 、向左挑 ( 如 “千” 字第一笔) 、向右挑
平” 与 “垂直”。张、傅译本对 “丿”、 “乀” ( 如 “去” 字第五笔) 。其实这四类 “挑” 可压
的注释没什么问题。 “挑剔” 在该译本中被视 缩为两类: 向右上挑 ( 对应永字八法的 “策”)
为一种笔法, 即 “竖弯钩 ”, 这样 “八法 ” 便 与向左下挑 ( 对应永字八法的 “啄”) ,这样一
[4] [5]
又少了一法。朱友舟 与邓散木 将 “剔” 解 来,姜夔的 “八法” 就都有了着落。基于上述
释为永字八法的 “趯 ”, 即钩法。 张、 傅译本 讨论,表 2 将八法的传统术语与姜夔使用的术
将 “钩” 译为 hook,这一译法易引起误解,因 语进行对照,并附上参考译文与注释。
表2 永字八法的参考译文及注释
《续书谱》 所用术语 对应的永字八法 参考译文 参考注释
One of the basic strokes in Chinese writing,which looks like a drop
点 侧 ( 点) dot stroke
of water with a pointed head and a rounded bottom.
One of the basic strokes in Chinese writing,a line written from left
横画 勒 ( 横) right moving stroke to right,not absolutely horizontal,but slightly curved for aesthetic
sake.
One of the basic strokes in Chinese writing,a line moving down-
直画 弩 ( 竖) downward stroke ward,but not absolutely vertical,sometimes slightly curved for aes-
thetic sake.
One of the basic strokes in Chinese writing,a long curve moving
丿 掠 ( 长撇) left falling long stroke
down towards the left,gradually narrowed with a sharp end.
One of the basic strokes in Chinese writing,falling downward to the
乀 磔 ( 捺) right falling stroke right,gradually thickened to the utmost before lifted with a sharp
tail.
One of the basic strokes in Chinese writing,short and taper -
策 ( 提) right rising stroke
shaped with a right rising sharp end.

One of the basic strokes in Chinese writing,short and taper -
啄 ( 短撇) left falling short stroke
shaped with a left falling sharp end.
One of the basic strokes in Chinese writing,like an acute angled
剔 趯 ( 钩) angled hook stroke
hook.

用锋术语的英译
2. 2 现出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现将张、傅译本中
清代周星莲 《临池管见》 云: “书法在用 用锋术语译文列于表 3。
笔,用笔在用锋。” 笔锋的欹、正、藏、出能表
2期 杨晓波: 论书法笔法术语的英译———以张充和、傅汉斯 《续书谱》 英译本为例 49

表3 张、傅译本中用锋术语的译文
原文 张、傅译本译文 张、傅译本注释

正锋 vertical brush tip

藏锋 / 无锋 a hidden brush tip,concealing the brush tip

出锋 / 有锋 revealing the brush tip,a visible tip 无

搭锋 let [the brush] run freely,the flow of the brush,free-running brush tips

折锋 bend the [brush] tip,bent brush tip,bent-tip strokes

“正锋” 也称 “中锋”,指 “运笔时将笔 “搭锋” 包含两项基本信息: 1) “搭” 意为连


[2]
的主锋保持在点画中间,以区别于偏锋。 ” 中 接,即一字首笔搭着上字末笔,笔笔承接; 2)
锋行笔固然笔锋要 “正”,但并非张、傅译本 属于 “露锋”。张、傅译本的三种译文所传达
所谓的 vertical brush tip,该译文易让读者误解 的信息均为运笔的自由奔放、一泻千里。 “搭
为用锋尖触纸。其实中锋行笔时笔锋是要下压 锋” 固然能创造出如此艺术效果,但行书、草
的,压成直角后运笔,并一直将笔尖保持在笔 书同样能够,因此译文未抓住该术语的本质特
画正中间。 征。本文用 responsive 一词来阐释 “搭”,以传
“藏锋” ( 也称 “隐锋” 或 “无锋 ”) 跟 达出该笔法是对前一笔画的 “呼应性运笔 ( a
“出锋” ( 也称 “露锋” 或 “有锋”) 相对。前 responsive move of brush) ” 这一本质特征。
[2]
者指 “笔画起止处的锋尖藏于笔画之内,…… 《中国书论词典》 对 “折锋” 的解释是:
方法是起笔处用逆锋,收笔用回锋。写出的笔 “指作书时用笔取势的方法。笔锋随棱角势,写
[2]
画含蓄浑融,外柔内刚。 ” 后者指 “所写笔画 出方的点画,即所谓 ‘折以成方’。 ” 《续书谱》
[4 - 7]
锋尖外露,…… 方法是起笔不用逆锋,落笔即 各种注本 的解释也与此相近。 综上解释,
走; 收笔不用回锋,所写笔画有筋有骨,精神 “折锋” 包含三项基本信息: 1) “折” 意为折
[2]136
外拓。 ” 张、傅译本阐释得较为恰当。 返,即起笔时笔锋折返形成棱角; 2) 不与上一
《中国书论词典 》 对 “搭锋 ” 的 解 释 是: 字的笔画勾连; 3) 属于 “藏锋”。张、傅译本
“指一个字的第一个点画起笔的笔锋,与上一个 将 “折” 理解为弯折欠妥。本文将 “折” 译为
字的最后一笔之笔锋相承的写法。…… 发笔时 backward, “折锋” 即笔锋折返后另起一笔 ( a
[2]
微露锋芒,笔锋侧入,亦欲取势耳。 ” 《续书 backward start of brush) 。本文的参考译文与注
[4-7]
谱》 各种注本 的解释与此相近。综上解释, 释见表 4。
表4 用锋术语的参考译文及注释
原文 参考译文 参考注释

A writing skill that keeps the brush-tip in the middle of the stroke wherever the brush
正锋 / 中锋 brush-tip centered
goes in order to make the stroke plump and vigorous.

A writing skill that starts or ends a stroke with brush-tip bent backward within the stroke
藏锋 / 无锋 / 隐锋 brush-tip concealed
to produce an inner strength.

A writing skill that starts or ends a stroke directly,making the character radiant with the
出锋 / 有锋 / 露锋 brush-tip revealed
sharpness revealed by the move of brush-tip.

A writing skill that writes with brush-tip revealed to link the end of a character’ s last
搭锋 a responsive move of brush
stroke to the head of next character’ s initial stroke,producing a flowing effect.

A writing skill that starts a stroke with brush-tip bent backward within the stroke to make
折锋 a backward start of brush
every character independent and conceal the sharpness produced by the brush-tip.

象喻性术语的英译
2. 3 语较为可行的方法是保留譬喻并附加注释,张、
象喻即以具体可感之象喻玄妙难言之意, 傅译本即采用了这一方法 ( 表 5) 。
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特色。翻译象喻性术
50 中国科技翻译 31 卷

表5 张、傅译本中象喻性术语的译文及注释
原文 张、傅译本译文 张、傅译本注释
悬针 suspended needle Vertical downward stroke ending in a sharp point.
垂露 hanging dewdrop A vertical downward stroke ending with a rounded point.
折钗股 bent hairpins A strong turn with a round curve.
屋漏痕 traces of a leaky roof Vertical,slightly wriggly downward stroke.
锥画沙 lines made by an awl in the sand Strokes done with a concealed brush tip,like impressions made by a seal in mud.
壁坼 cracks in a wall Vertical downward strokes with natural zigzag turns.

“悬针” 与 “垂露” 是竖画的两种不同收 而行,如屋漏处雨滴下渗留下的痕迹。张、傅


笔方式,前者为 “运笔至竖画下端时出锋如悬 译本将 “屋” 理解为 roof 不妥,既然是竖画的
[2]
针即可” ,后者为 “运笔至竖画末端时不出 笔法,那么 “屋” 应指屋壁而非屋顶, 此外,
[2]
锋作顿笔向上围收,使呈垂珠状” 。张、傅译 注释也仅阐明了笔法的外在形态而忽略了其内
本将 “悬”、“垂” 分别译为 suspended 与 hang- 在力量。 “锥画沙” 喻指中锋行笔的线条沉稳
ing,若将两者对换效果反而更好: hanging 更能 有力,富有质感,犹如锥尖在沙中拖动而形成
表现 “悬针” 的自然下垂, 而 suspended 则更 的中间凹两边凸的线条。张、傅译本的译文是
能表现 “垂露” 的欲滴未滴。 “折钗股” 喻指 恰当的, 但其注释所阐释的却是 另 一 个 术 语
折笔如弯折的钗股 ( 静态) 或将钗股折弯 ( 动 “印印泥”,虽然两个术语所喻指的是相同的笔
态) 一般,弯折处浑圆,蕴含一种似要回弹的 法,但译文不宜混淆不同的喻体。 “壁坼” 喻
力,张、傅译本的译文是恰当的,但其注释仅 指笔画的天然混成,如墙上随势蜿蜒的裂痕,
阐明了该笔法的外在形态,忽略了其中蕴含的 张、傅译本的译文与注释都较为恰当。本文的
力。 “屋漏痕” 喻指写竖画时用笔艰涩,顿挫 参考译文与注释见表 6。
表6 象喻性术语的参考译文及注释
原文 参考译文 参考注释
A symbolic expression that describes the skill of writing a downward stroke by lifting the
悬针 hanging needle
brush off the paper gradually to make a needle-shaped end.
A symbolic expression that describes the skill of writing a downward stroke by finishing it
垂露 suspended dewdrop
with a slight turning up to make a dewdrop-shaped end.
A symbolic expression that describes the vigor embodied in the roundness and elasticity of
折钗股 a bent hairpin
the bend stroke,which is like a hairpin bent from the middle.
A symbolic expression that describes the liveliness and sturdiness in writing a downward
屋漏痕 water trailing down a leaky wall stroke with brush-tip centered and concealed,not smoothly,but struggling down like water
trailing down a leaky wall.
A symbolic expression that takes the furrows made by an awl in sand as a symbol to de-
锥画沙 an awl drawing in sand scribe the equanimity and strength created by writing with brush-tip centered and con-
cealed.
A symbolic expression that takes the cracks bursting in a wall as a symbol to describe the
壁坼 cracks bursting in a wall
free and natural mind embodied in writing.

3 结 语 Calligraphy.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95


2 陶明君. 中国书论词典.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本文在评析张、傅译本的基础上,借鉴其
110,133,135-136,139,227
“深度翻译 ” 模式, 提供了笔法术语的译文与 3 周汝昌. 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 桂林: 广西师范大
注释。译文力求保留术语的简短形式,以最切 学出版社,2002: 144
近的词汇揭示原文核心信息,注释则用简明扼 4 朱友舟. 姜夔·续书谱.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要的语句对术语中隐含的与难以传达的信息进 68,283
5 邓散木. 书法学习必读: 续书谱图解. 香港: 太平书局,
行阐释。希望本文的译、注能为书论英译及书 1961: 29-31,122
法术语汉英词典编撰提供参考。 6 陈 硕. 书 谱 续 书 谱. 杭 州: 浙 江 人 民 美 术 出 版 社,
4 参考文献 2012: 164
1 Chang,Ch’ung-ho & Hans,H. F. Two Chinese Treatises on 7 水采田. 宋代书论.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25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