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4

施工估價

光輪壓路機

第七章 土方工程
1
92/3/15
§7-0 學習重點
(一)土方工程估價要點
(二)估算土方工程開挖費用時須考慮因素
(三)平均斷面積法計算土方量
(四)等高線法計算土方量
(五)面積水準法計算土方量
(六)土積圖→特性及繪製
(七)土方平衡之意義及求法
(八)基礎土方之計算→垂直開挖、自然斜坡
(九)隧道土方之計算
(十)單價分析

2
§7-1 概述

一般土方工程包括:

(一)道路開挖、回填

(二)邊坡開挖、回填

(三)地下室開挖

(四)基礎開挖回填

(五)隧道開挖

3
土方工程之估價要點:
(一)土方工程依挖方、原土回填、借土回填及棄土分別列項計算。
(二)土方應依機械或人工開挖、回填分別編列。
(三)土方工程以機械施工為原則,但數量較小或施工機械無法到達之處得以人工
施作方式計價。
(四)計算數量須考量體積之變化,由實方經開挖擾動為鬆方後體積將會膨脹,由
實方經壓實後體積將會縮小。
3
(五)土方工程數量之單位為「立方公尺(m)」,實方單位為「B
m3」,鬆方單位為
「Lm3」,壓實方單位為「Cm
3」。若數量甚少,其人工、機具作業均不足一天
時,則以一式計算。
(六)基地表面有雜物時,須增加清除雜物及整地費用。
(七)地下有公共管線或障礙物時,須增加管線遷移費用。
(八)土方開挖,依地質軟硬程度分別計算。
(九)有地下水時,須增列排水費用。
(十)穩定度良好之地質得使用斜坡開挖,其坡度依土壤安息角而定。
(十一)
垂直開挖時,除地質良好外,均須增列擋土措施費用。
4
估算土方工程開挖費用時須考慮因素:
(一)開挖深度
(二)地質穩定性
(三)土層種類
(四)地下管線
(五)地質堅硬度
(六)地下水位高低
(七)周圍結構物狀況
(八)運土距離

【例題7-1-1】
3 3
有一自然狀態之黏土50m ,今擬將其開挖運送至20km遠之窪地回填,回填後並加以夯實。今若以8m 之卡車運送
,試問需要運多少車?回填夯實後體積變為多少?
<參考解答>
3
自然狀態之黏土挖鬆後之體積=50× 1.43=71.5m
運送卡車=71.5÷8=8.94車≒9車
3
回填夯實後之體積=50× 0.91=46m

5
例:
今有一工區須進行回填夯實工作,回填區域之體積為1
0,0
0 3
0m,若覓得之借
土區的土質為普通土,請問借土區之現地土壤體積(自然狀態)最少應有多
少數量始足夠回填區之使用?若採用8
m3之運土卡車進行運土,須運送多少

車次始能運完所需之土方量?

答:
普通土之土方係數:1Bm3 =0.9Cm3 =1.25Lm3
借土區所須之土方體積=
100
00C
m3

=10000/
0.9
=11
111
.11Bm3
=10000/
0 1
.9 .
25=
138
889Lm3
.
須運送之卡車車次 =13888.9/
8.0
=17
36.
1採用173
7車次
Ans:1.借土區最少之允許取土數量為1
111
1.1Bm3
1
6
2.須運送17
37車次始能運完所須土方量
A
§7-2土方之計算 2

§7-2-1平均斷面積法
平均斷面積法係假設L
為斷面間之長度,
A1為第一個斷面之面積,A2為第二個斷
A
1
L
面之面積,則土方V=
(A1+
A2)
×L÷2

[圖7-2-1 平均斷面積法]

V = L2 (A1 + A2 ) + L2 (A2 + A3 ) + - - - + L2 (An-2 + An-1 ) + L2 (An-1 + An )

= L2 [A1 + 2(A2 + A3 + - - - +An-2 + A n-1) + An]

A4 A
5 A
6
A7
A1 A
2 A
3

L L L L L L
7
[圖7-2-2 長條道路]
【例題7-2-1】
如圖所示,有一5m深之地下室,擬採用45度明挖邊坡工法開挖,邊坡底部離外牆 1m,試計算開挖地下室之土方
量。

10m 16m 10m N

16m
14m

36m
[地 下 室 平 面 圖 ]
<參考解答 >

2
地面開挖範圍面積 =(28×16)+[(28+26) ×16÷2]+(26× 16)=1,296m
2
底部開挖範圍面積 =(18×11)+[(18+16) ×16÷2]+(16× 11)=646m
3
開挖地下室之土方量 =(1,296+646)× 5÷ 2=4,855m
8
地面開挖範圍 N

11m 16m
11m

底部開挖範圍
28m 18m 16m 26m

38m

16m 16m 16m


[地下室平面圖]

1
1
5m 11m 16m 11m 5m
9
[地下室立面圖]
【例題7-2-2】
如圖所示,有一500m長之道路,擬採用 45度斜坡填土施築,其每50m長之填土斷面數據如表所示 ,試計算填土之
土方量。
里程\寬度 L(m) M(m) R(m)
0k+000 5.30 10.00 5.10
0k+050 5.60 10.00 5.40
0k+100 6.30 10.00 6.30
0k+150 6.90 10.00 6.70
0k+200 7.40 10.00 7.20
0k+250 7.20 10.00 7.00
0k+300 7.30 10.00 7.10
0k+350 6.60 10.00 6.40
0k+400 6.20 10.00 6.00
0k+450 6.00 10.00 5.80
0k+500 5.80 10.00 5.40

<參考解答 >
各斷面之斷面積=(10+L+10+R)× [(L+R) ÷2]÷ 2=(20+L+R)× (L+R)÷ 4
各斷面間之體積 =(A 1+A2 )×50÷2

10
2 3
里程 L(m) M(m) R(m) 斷面積 (m ) 體積(m )
0k+000 5.30 10.00 5.10 79.04
4,107.25
0k+050 5.60 10.00 5.40 85.25
4,698.50
0k+100 6.30 10.00 6.30 102.69
5,423.25
0k+150 6.90 10.00 6.70 114.24
6,013.25
0k+200 7.40 10.00 7.20 126.29
6,192.50
0k+250 7.20 10.00 7.00 121.41
6,131.25
0k+300 7.30 10.00 7.10 123.84
5,777.25
0k+350 6.60 10.00 6.40 107.25
5,136.50
0k+400 6.20 10.00 6.00 98.21
4,800.50
0k+450 6.00 10.00 5.80 93.81
4,529.25
0k+500 5.80 10.00 5.40 87.36
合 計 52,809.50

L M=10m R

1
L 1 填土 R

11
[道 路 斷 面 圖 ]
【例題7-2-3】
如圖所示,擬於地質堅硬之山坡地上開闢 6m寬 、長1000m之排水箱涵,若排水箱涵採用垂直開挖,其開挖底部
高程為E.L10m,試求其自0k+000~ 1k+000開挖之土方。

16
15
14
排水溝(
寬6m) 13

12
0k
‧+000‧ 0k
‧+200‧ 0k
‧+400‧ 0k
‧+600‧ 0k
‧+800‧ 1k
‧+000
11
10
5m

[地 形 圖 ] 比例尺:0 100 200m

<參考解答 >以內插法計算箱涵兩側之標高

12
16
15
14
排水溝(
寬6m) 13
12
0k
‧+000‧ 0k
‧+200‧ 0k
‧+400‧ 0k
‧+600‧ 0k
‧+800‧ 1k
‧+000

10
5m

[地 形 圖 ] 比例尺:0 100 200m

左側
右側
1
4
1
2
箱涵
標高1
0
6
m 13
2 3
里程 左側(m) 右側(m) 斷面積(m ) 體積(m )
0k+000 15.80 12.80 25.80
2,565.00
0k+100 15.70 12.80 25.50
2,460.00
0k+200 15.30 12.60 23.70
2,235.00
0k+300 14.80 12.20 21.00
1,920.00
0k+400 14.00 11.80 17.40
1,560.00
0k+500 13.20 11.40 13.80
1,245.00
0k+600 12.70 11.00 11.10
1,020.00
0k+700 12.30 10.80 9.30
885.00
0k+800 12.20 10.60 8.40
870.00
0k+900 12.30 10.70 9.00
1,035.00
1k+000 12.90 11.00 11.70
合 計 15,795.00

14
§7-2-2 等高線法

等高線法為類似平均斷面積法,設等 82 8
5 9
0
高線之間距為H,各等高線所圍之面積
為A1、A2、A3--
---
-An,則體積

V=[A1+
2(A+A3+
---
---
An-1)+
A ]×
H÷2 [圖7-2-3 等高線法]
2 n

【例題7-2-4】
如圖7-2-3所示,有一山丘經測量後,各等高線所圍成之面積如下表,若擬將該山丘剷平為標高82m之平地,試計
算該山丘之土方量。
等高線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2
面積(m ) 9,568 8,611 6,889 4,822 2,893 1,447 579 174 35

解:
土方量(V)=1/2×(9568+2×
(8611+6889+4822+2893+1447+579+174)+35)
=30216.5(m3)

15
§
7-2-3 面積水準法 H
3

面積水準法係將施工區劃分為若干等間 H
4
H
2
木樁
距之方格,並於各方格之角隅處釘以木
樁,再以水準儀施測各木樁處地面之高
H
1
程。假設以A表示每一方格之面積,H表
示各樁點挖填土之高度,則每一方格之 面積A
挖填土體積v =(H1+H2+H3+H4)
×A÷4,總體 [圖7-2-4 面積水準法]
積V=Σ(
H1+H2+H3+H4)×A/
4
【例題 7-2-5】
設某停車場預定地經劃分每邊為 10m之方格後共有12格,而每一方格木樁處地面之高程(m) 如圖所示,若預定停
3
車場高程為50m,試計算其土方量為多少(m )?挖方或填方?

H
1 H
2 H
2 H
2 H
2 H
1
1 2 2 4 3 1

H2 H4 H
4 H
4 H
4 H
2
-2 -1 1 2 1 3
10m
H2 H
4 H3 H2 H
2 H
1
-3 0 -2 0 -1 2
10m 16
H1 H2 H1
-4 -3 -4
<參考解答 >
(一)由圖面判斷各樁使用之次數,並標示H1、 H2、 H3、 H4於圖上。
(二)計算各樁之挖填高度(挖方為 "+"、填方為"- ") ,並標示於圖上。

51 52 52 54 53 51
(+1) (+2) (+2) (+4) (+3) (+1)

48 49 51 52 51 53
(-2) (-1) (+1) (+2) (+1) (+3)
10m

47 50 48 50 49(-1) 52
(-3) (+0) (-2) (+0) (+2)
10m
46 47 46
(-4) (-3) (-4)

(三)土方計算
ΣH1 = 1+1+2-4-4 = -4m
ΣH2 = 2+2+4+3+3-2-3+0-1-3 = 5m
ΣH3 = -2m
ΣH4 = -1+1+2+1+0 = 3m
V=(-4×1+5×2-2×3+3×4) ×102 / 4=300m3…………(挖方) 17
挖、填土方平衡高度

V
H= A

1
挖方量 = 填方量 = 4
(V -  Ahmin)
式中 hmin =基準面以上之最低高度

18
§7-3 土積圖

土積圖(
mas
sdi
agr
am)
係依據路線測量所得之縱斷面圖及橫斷面圖,計算各
測點土方數量繪製而成之圖形,以為施工安排之參考。

土積圖之特性如下:

(
一)土積圖之高度代表路線每一斷面土方之總和。

(
二)土積圖兩縱座標之高度差即為該兩點間之挖、填方數量。

(
三)預定高程線兩端之高度即為棄土量或借土量。

(
四)縱斷面挖填方交界處必為土積圖之最高點(
C')
或最低點(
H)。

(
五)土積圖之曲線向上者表示挖方,向下者表示填方。

(
六)平行於橫軸之直線與曲線相交時,該點之挖填方數量相等。

(
七)無須挖填路段(
AB段)
之曲線應與橫軸平行。

19
【例題7-3-1】
擬新建一條長度 100m、寬度4m之道路,其原始地坪高程如下表所示 ,若道路預定高程為 EL10m,試繪製土積圖

里程(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左側高程(m) 10.5 10.5 11 10.4 10.8 10.2 10.4 10.6 10.4 10.8 10.8
中心高程(m) 10.5 10.5 10.8 10.2 10.4 9.8 10.2 10.4 10.8 11.2 10.5
右側高程 (m) 10.5 10.5 11.2 10.6 10.6 9.8 10.4 10.4 10.4 10.8 10.6

A B C D E F G H I J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4m
。 。 。 。 。 。 。 。 。 。 。
1
00m
[
道路平面圖]

20
<參考解答>

挖填方數量計算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里程(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左側高程(m) 10.5 10.5 11 10.4 10.8 10.2 10.4 10.6 10.4 10.8 10.8

中心高程(m) 10.5 10.5 10.8 10.2 10.4 9.8 10.2 10.4 10.8 11.2 10.5

右側高程(m) 10.5 10.5 11.2 10.6 10.6 9.8 10.4 10.4 10.4 10.8 10.6

計畫高程(m)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2 0 0 1.8 -0.6 0.2 -2.4 -0.8 -0.2 0.4 2 0.4
斷面積(m )
3
挖填方(m ) 0 9 6 -2 -11 -16 -5 1 12 12
3
累計(m ) 0 9 15 13 2 -14 -19 -18 -6 6

計算式 斷面積=[(左側高程-10.5)+(中心高程-10.5)]× 2÷ 2+
[(中心高程-10.5)+(右側高程-10.5)]× 2÷ 2
=(左側高程+2×中心高程+右側高程)-42
挖填方=(A斷面積+B斷面積)×10÷2
=(A斷面積+B斷面積)× 5

21
高程 J
1
1 C I
預定道路高程
A B C' K
1
0.5 回填
開挖 H 開挖
D E G
1
0
F
里程
9
.5m
0 1
0 2
0 3
0 4 0 5
0 60 70 8
0 9
0 1
00m
土方量 [
圖7-
3-
1道路縱斷面圖]
2
0 mi
x
1
0 左側挖填方相等 棄土量

m3
0

0 無須挖填
基線
-
1

-
20
mi
n
22
[
圖7-
3-
2土積圖]
一般土方工程中常有挖方及填方,挖方太多則須將多餘之土方運棄,而填方
太多則須由他處借土回填,兩者皆須增加施工機具作業成本及造成環境污染,為
減少該成本及維護環境,於設計時常控制土方高程,使挖方數量與填方數量相等
而減少棄土及借土,即為土方平衡。

【例題7-3-2】
擬於丘陵地上興建一條長 500m、寬2m之道路,該道路預定地經測量後,其道路中心線之高程如下表所示 ,試以
土方平衡之原則設計該路面之路基高程 ,並計算其開挖 (回填)土方量。假設不考慮橫斷面之高程變化 ,挖方及填
方處之擋土措施如圖 7-3-3、7-3-4所示。
里程(m)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高程(m) 115 117 118 116 115 116 118 119 120 120 119

開挖 RC擋土牆 回填

[
圖7-
3-
3挖方路段斷面圖] [
圖7-
3-
4填方路段斷面圖]
<參考解答>
23
(一)繪製道路縱斷面圖[圖7-3-5]
高程 開挖
1
20 土方平衡線
1
19 開挖
1
18 回填 回填
1
17
1
16
1
150 50 10
0 1
50 2
00 2
50 3
00 3
50 4
00 4
50 5
00里程
m
[
圖7-
3-
5道路縱斷面圖]

0 0
1
60
1
702
30 1
90

4
40 4
30
6
50 6
20
7
10
(二)土方平衡 [
圖7-
3-
6土積圖]
(1)以內插法求出各斷面間中心點之原始高程
(2)由縱斷面圖判斷土方平衡線約位於標高117m至118m之間,故以試誤法求出各
高程挖填方之高度差,當挖填高度差為零時,即為土方平衡線。
(3)經以試誤法計算後,求得當道路標高為117.6m時,其挖填高度差為零,即為土
24
方平衡線。
里程 原始高 預定高程(m)
(m) 程(m)
117 117.25 117.5 117.6 117.7 117.75 118

25 116 -1 -1.25 -1.5 -1.6 -1.7 -1.75 -2

75 117.5 0.5 0.25 0 -0.1 -0.2 -0.25 -0.5

125 117 0 -0.25 -0.5 -0.6 -0.7 -0.75 -1

175 115.5 -1.5 -1.75 -2 -2.1 -2.2 -2.25 -2.5

225 115.5 -1.5 -1.75 -2 -2.1 -2.2 -2.25 -2.5

275 117 0 -0.25 -0.5 -0.6 -0.7 -0.75 -1

325 118.5 1.5 1.25 1 0.9 0.8 0.75 0.5

375 119.5 2.5 2.25 2 1.9 1.8 1.75 1.5

425 120 3 2.75 2.5 2.4 2.3 2.25 2

475 119.5 2.5 2.25 2 1.9 1.8 1.75 1.5

挖填高度差(m) 6 3.5 1 0 -1 -1.5 -4

25
(三)土積圖[
圖7-
3-6
]

填方 挖方
里程 原始高程 路基高程 挖填斷面積 填方 挖方 累積土方
(m) (m) (m) (m2) (m3) (m3) (m3)
0 115 117.6 -5.2 0
50 117 117.6 -1.2 -160 -160
100 118 117.6 0.8 -10 -170
150 116 117.6 -3.2 -60 -230
200 115 117.6 -5.2 -210 -440
250 116 117.6 -3.2 -210 -650
300 118 117.6 0.8 -60 -710
350 119 117.6 2.8 90 -620
400 120 117.6 4.8 190 -430
450 120 117.6 4.8 240 -190
500 119 117.6 2.8 190 0
開挖土方量 -710 710

26
§7-4 基礎土方
基礎之土方開挖:
(一)垂直開挖→開挖土方=B
×B×
H
(二)自然斜坡→開挖土方=(
上底+下底)
×高÷2
=[(2H+B
+2×0
. 2
1)+(
B+2×
0.1
)2]×
H÷2

柱 擋土牆 柱

H H
正方形基礎
B t B t
[獨立基礎] [圖7-3-1 垂直開挖]


正方形基礎 1
H 1

27
[ 圖7-3-2 自然斜坡] B
10cm 10cm
【例題7-4-1】
如圖所示,若獨立基礎及地梁均採用 1:1自然斜坡開挖,試求該基礎之開挖、回填及棄土量。

柱40×40
G.L
地梁50
×30
80
10
30 基礎160
×160
單位:cm
160
[基 礎 立 面 圖 ]
800 800

800

28
[基 礎 結 構 平 面 圖 ]
<參考解答 >

地面開挖線 380
380

420

[基 礎 結 構 平 面 圖 ]

29
420
G.L
地梁50×30cm
80
120 1
10 1 50
30
基礎與地梁開挖交接處
160
180
[基 礎 立 面 圖 ]

150 基礎地面開挖線
G.L
0.5
0.5

30 0.5
0.1
50 三角錐
[地 梁 斷 面 圖 ] 30
[基 礎 與 地 梁 交 接 處 之 土 方 ]
(一)開挖
1.2
(1) 基礎=(4.2 ×4.2 + 1.8 ×1.8 ) × 2 ×6 = 75 17m3
75.17m
(2) 地梁=(1.5+0.5)×0.5÷2×3.8×7=13.3m3
(3) 基礎與地梁開挖交接處(10cm厚之三角形+三角錐)
=[(0.5×0.5÷2×0.1)+(0.5× 0.5÷ 2×0.5÷3)]×2×7+(0.5×0.5÷2×0.3)×7=0.73m3
(4)合計=(75.17+13.3+0.73)=89.20m3-------------------------------------(答)
(二)回填(開挖量-基礎、梁、柱體積)
(1) 基礎體積
=[1.6× 1.6×0.3+(1.6× 1.6+0.4×0.4)×0.1÷2]×6=5.42m3
(2)地梁體積=0.5×0.3×7.6×7=7.98m3
(3)柱(G.L下)體積=0.4×0.4×0.8×6=0.77m3
(4)回填土=89.20-(5.42+7.98+0.77)=75.03m3-------------------------(答)
(三)棄土量=開挖量-回填量=89.20-75.03=14.17m3 --------------------(答)

【例題7-4-2】
如圖所示,擬於乾燥河床建一圓形沉箱橋墩,深度10m,沉箱內徑3m,外徑5m,為便於沉箱施工,基地須開挖
直徑9m、深2m之圓形凹地(45度自然斜坡),沉箱完成後,外側須回填至原河床高度,而內部須填充級配料,沉
箱封底及封頂厚度均為50m,試計算該沉箱之開挖土方、回填土方、運棄土方及回填級配料。

π 2 2 2
π 2
開挖土方= 4 (13 + 9 ) ×2 + 4 ×5 ×8 = 353 43m3
353.43m
π 2 2 2 π 2
回填土方= 4 (13 + 9 ) ×2 - 4 ×5 ×2 = 157 08m3
157.08m
3
運棄土方=353.43-157.08=196.35m 31
π 2
回填級配料= 4 ×3 ×9 = 63 62m3
63.62m
封頂
河床 G.L
5m

10m 3m

封底
[橋 墩 立 面 圖 ] [橋 墩 斷 面 圖 ]

13m
9m
河床 G.L
2m

45度開挖面 8m
橋墩
32
[橋 墩 立 面 圖 ]
§7-5 隧道土方
隧道之開挖計價線[圖7-
5-1
]須特別規定如下:
(一)“O”線→為可能超挖線,其可能超挖厚度b於將來澆置混凝土襯砌時,仍須以
混凝土回填且不得有空隙存在,但澆置之混凝土不予計價,故開挖時盡量使
用平滑開挖,以免超挖。
(二)“A”線→為開挖計價線,除支撐系統構材(鋼支堡)
及局部堅硬岩塊之稜角外
, A線內不得有任何雜物。
b可能超挖厚度
(三)“B”線→噴凝土內緣線。 ds噴凝土厚度
d預估變形量
(四)“D”線→為混凝土襯砌外緣設計線。 t混凝土襯砌厚度
(五)"C"
線→為混凝土襯砌內緣設計線。 C

D

B

A

O

33
[圖7-5-1 隧道開挖計價線] [
圖7-
5-
1隧道開挖計價線]
【例題7-4-1】
如圖所示,試計算隧道之開挖土方量。

5m B C 1
35
3
1 m

0m
D R=2.
5m
A

20
R=
5
3.13
° 5
m

。 5
m
[
隧道路線圖] [
隧道斷面圖]

<參考解答>
π×2.52
隧道斷面積=5 ×5 + 2 = 34 82m2
34.82m
53.13
53 13 °
隧道路線長度=135 + 135 + 360 °
×2 ×π ×200 = 455
455.46m
46m
3
隧道開挖土方=34.82×455.46=15,859.12m

3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