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氣候變遷衝擊與因應 HW#5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SRES) 情景

SRES 是 IPCC 於 2000 年所發布的報告,其中包含了一套對於未來氣候情況進


行預測的情景。早在 1992 年時,IPCC 即有使用 IS92 情景對於未來的氣候情況進
行預測,但隨著人們對於排放的驅動力和氣候變遷相關研究方法的了解加深,
IPCC 於 1995 至 1996 年間決定要建立一套新的氣候情景,即 SRES 情景。1 影響
氣候變遷的因素眾多,包含人口成長、社經發展、技術進步等,使得未來氣候情
況的不確定性很大。為了因應這些不確定性,SRES 情景將經濟及社會因素也納入
考量,以 A1、A2、B1、B2 四條故事線(storyline)為主要架構,並以六個模型進行
模擬,一共產生了 40 個可能情景(scenario)。

A1 描繪的是一個經濟成長快速、技術快速進步的世界,並且預計全球人口
會在本世紀中達到峰值,而後逐漸下降。同時,各區域及社會之間變得更加緊密,
技術的流通變得更加容易,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所得差距減少,加上各國的能
力建設(capacity building)也使得社經發展更加進步。在 A1 之下又可依照能源運用
的不同而分為 A1FI、A1T、A1B 三個子組合,A1FI 仍然以化石燃料作為能源的主
要來源,A1T 則以非化石燃料作為主要能源來源,而 A1B 則是兩者之間的平衡。

A2 描繪與 A1 雖然均重視經濟發展,然而全球化的程度低使得預測的情況與
A1 截然不同。在 A2 故事線中,各區域傾向獨立發展,而人口成長也高居不下,
經濟方面也以區域為導向,貿易壁壘依然存在。由於各區域的發展較為獨立,技
術的流通較不容易,使得技術革新以及經濟成長較為緩慢。2 A2 的故事線中,人
們仍傾向使用化石燃料作為能源,但石油及天然氣可能會變得昂貴,使人們傾向
使用煤作為主要能源。3

B1 描繪的世界與 A1 同樣全球化程度偏高,全球人口同樣是在世紀中達到峰
值並逐漸下降,然而與 A1 相比更加著重社會與環境層面。B1 故事線的經濟層面
並不像 A1 一樣快速成長,而是在結構上朝向服務與資訊經濟的方向發展,同樣
能使社會擁有強健的經濟。在能源方面,全球化使得技術流通快速,且多數國家
均在重視經濟的同時也重視環境與社會,因此傾向使用清潔的能源來源或是能源
轉換效率高的能源。B1 路線同時兼顧了永續發展的三個面向:經濟、社會、環

1
對於排放的驅動力(driving forces on emissions)的了解加深主要包含:能源供給的碳濃度(carbon
intensity)、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間的所得差距、硫排放等。
2
總體經濟學的梭羅成長模型(Solow growth model)說明經濟成長與生活水準的改善,有很大部
分取決於技術的發展,而非人口成長或是資本的投入。
3
[個人想法]個人認為當前狀況偏向 A2,因為在國際關係上,各國追求的仍然是現實主義的相
對利得而非自由主義的絕對利得,雖然有歐盟、非洲聯盟、東協的出現,但仍然著眼於區域的
發展而非將全球視為一個共同體。同樣地,多數國家為了追求相對利得,政策還是偏向經濟導
向,而非社會與環境導向。
境,且全球化程度高,與聯合國在 2015 年提出的《2030 年永續發展議程》十分
相似,可以說是四條故事線當中最理想的。

B2 描繪的未來世界中,與 A2 一樣重視區域的獨立性,因此全球化程度並不
如 B1 來得高,但比起 A2 又多重視了環境與社會面向,因此可說是在地化的永續
發展方案。B2 的人口成長與經濟成長均為中等水準,技術革新速度也是中等,並
非各地都能使用太陽能或風能,但縱使是使用煤作為能量來源也會傾向選擇乾淨
的煤,以盡可能減少對於環境的傷害。

SRES 情景除了能讓人們對於未來氣候情況有實際的想像之外,同時也能夠
協助學界對於氣候變遷進行分析,包含氣候建模(climate modeling)以及氣候變遷
衝擊的評估與因應。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s (RCP)

RCP 是 IPCC 於 2014 年在其第五次評估報告(AR5)中所提出的氣候預測新方


案。RCP 一共有 4 條途徑,分別是 RCP8.5、RCP6.0、RCP4.5、RCP2.6,四個數字
所代表的是 2100 年時的輻射強迫值(W/m2)。值得注意的是,此四條路徑為代
表性路徑,是為了方便學者對情況進行分析所使用,並不代表未來氣候一定會依
照這四條路徑演進,而是可能會介於其中的兩者之間。

RCP8.5 是溫室氣體排放量非常高的情景,在 2100 年會有約 1370 ppm 的二


氧化碳當量濃度;RCP6.0 與 RCP4.5 是中高穩定情景,雖然有減排,但並非嚴格
執行減排,兩者至 2100 年的二氧化碳當量濃度分別為約 860 ppm 與約 650 ppm;
RCP2.6 則是嚴格減排的低穩定情景,預期 2100 年的二氧化碳當量濃度為 490
ppm,RCP2.6 也是四條途徑當中唯一能使全球均溫升高小於工業革命前 2oC 者。
若以當前的情況而不限制排放(即「基線情景」 ,baseline scenario)
,世紀末的氣
候情況將會介於 RCP8.0 與 RCP6.0 之間。

相較於 SRES 情景,RCP 的主要依據是 2100 年的二氧化碳當量濃度,而非二


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較 SRES 情景與 RCP 二者,可以發現 SRES 情景較為質化,而
RCP 較為量化。SRES 情景的四條故事線對於社會以及經濟面向做出了質性的描
述,但並未著重於數值的精確預測。RCP 則著重於各指標數值、數量上的預測,
精確度(precision)較高,但在經濟及社會的面向不如 SRES 情景所描述的多。

RCP 目前除了被用來預測輻射強迫值之外,同時也被用來分析全球均溫的上
升以及海平面的上升等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的物理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