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2023年第8期(总第338期)

【东盟论坛· 中国—东盟人文与教育交流】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1004-6917.2023.08.009

“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石琳1,蒋梅玲 2
(1.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东盟地区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也是亚洲第二大汉语圈。
《“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倡议》的提出,让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各国发展的重要路径,打造面向东盟
的本土化复合型专业人才高地迫在眉睫。近年来,在“政—行—企—校”多方力量的协调联动下,面向东
盟的“中文+跨境电商”教育逐步建成初具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政策支持、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和资
源开发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为在东盟各国建设“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的“中文+职业教育”共
同体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经验借鉴。未来,面向东盟地区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可从培养
方案、课程设置、资源建设、产教融合及师资建设等角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
为导向,从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两大环节入手,推动多方合力共建,加强联动效应;优化课程设置,整合
知识体系;扩充课程资源,服务职教生态;促进校企协同,完善办学机制;聚力“双师”模式,提升育人能
力,助力中国—东盟数字化领域人才的培养,为中国—东盟经济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数智支持”。
关键词: “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国际中文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东盟地区;
中图分类号:H09;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23)08-0068-09

党的二十 大 报 告 指出,要“依 托我国 超 大 规 模 市场 优 势,以国内大 循 环 吸引全 球 资源 要


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1]。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已建立起
可持续的、互惠互利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其中,跨境电商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新业态,
中国与东盟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务实合作日益形成拉动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2022年,我国跨境电
商贸易保持强劲增势,特别是上半年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出口增长了98.5%[2]。据中金公司研究
预测,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规模的扩大,东盟国家的电子商务市场尚有广阔空间以待拓展[3]。目前,
新兴市场的不断扩张,跨境贸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将同步增长。据调查,东盟的跨境电商人
才总需求量为150万人,且未来十年尚有30 0万人才缺口[4],而中国在包括电子支付在内的数字经
济领域具有前沿优势。因此,对东盟地区跨境电商的相关研究将助益优化跨区域、跨国界电子商
务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东盟共建数字经济“一带一路”核心区提供新兴动能。
语言是传递信息、搭建合作的桥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

收稿日期:2023-06-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
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2YH46C)阶段性成果;西南民族大学“双一流”项目库资助项目
(ZY2023012)
作者简介:石琳(1980 —),女,广西桂林人,中国语言文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
语言治理研究融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社会语言学;蒋梅玲(1980 —),女,广西宾
阳人,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为思想
政治教育。
- 68 -
“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石琳,蒋梅玲

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国家需求,探索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语言文字政策和举
措”,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服务[5]。语言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打破沟通
壁垒、减少文化障碍、突破交流瓶颈的有力推手。当前,
“一带一路”建设迎来新机遇和新局面,因
此应关注语言服务在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意义,强化语言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内
涵[6]。由此,应提高“中文+跨境电商”的教育效能,发挥面向东盟地区的“中文+跨境电商”复合
型人才在国际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7]。
现阶段,面向东盟地区“中文+跨境电商”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
设等维度展开。如聚焦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文与职业技能教育深
度对接、促进社会多元主体间“跨界合作”的办学优势,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8];
围绕当前“中文+跨境电商”教育教学领域师资结构和师资水平亟待提升的现状展开讨论,指出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对全面提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9];瞄准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
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需求,探讨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的策略[10];等等。但是,目
前以“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为专题,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研究尚付阙如。
基于此,本文立足语言能力在经济建设中的功能价值,围绕东盟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语言服务
需求,以面向东盟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为例,针对本土化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从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资源开发、师资建设等方面对“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综合研
究,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叠加问题,以加快构建符合国家发
展战略、满足学习者需求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体系[11]。

一、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教育发展概况
自2 0 0 8年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设 立以来,该活动已走 过15年的历程,成 为在中
国—东盟教育合作的优秀品牌。双方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空间得以深度拓展,形成了特色鲜明
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模式[12]。近年来,在“政—行—企—校”多方力量的协调联动下,
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教育发展模式逐步建成初具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
电商”教育发展模式

政策支持 项目合作 人才培养 资源开发


①《关于 开展“中 文+ 职 业 ①“一 带 一 路”电商 谷产 教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教材:
技 能”合 作的 谅 解 备忘 录》 融合国际合作项目 ① 鲁班 工坊——职 业教育品 ①新丝路商务汉语系列教材
(2020) ②“ 中 泰 高 校 语 言 伙 伴 计 牌 ② 中泰“中 文+ 职 业 技 能”
②《 关 于 推 动 现 代 职 业 划” ② 中 文 工 坊 ——“中 文+ 职 电子商务系列教材
教 育 高 质 量 发 展 的 意 见》 ③ 中 泰“丝 路 电商 ”人 才 培 业技能”特色教室 平台:
(2021) 养项目 高职院校: ③中国—东盟职 业教育在线
③《关于加强中文教学合作 ④中老电商人 才产教融合联 ③广西经贸职 业技 术学院 平台
的框架协议》(2022) 合培养项目 “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④清云电商线上资源平台
④《关于共同建 设中泰 语言 ⑤ 中柬“一 带 一 路”电商 谷 本科院校:
与职 业 教育学 院谅 解 备忘 项目 ④ 辽宁大学“ 汉语 + 跨境电
录》(2022) 商”本科人才培养

图1 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教育发展概况

由图1可知,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教育实施框架主要从四个方面构建。
第一,政策支持。2020年,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泰国教育部职教委签署《关于开
展“中文+职业技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泰共建的语言与职业教育学院正式成立,打
通了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通道。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
- 69 -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No.8.2023(Cumulatively,No.338)

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特色职 业教育品牌,办好办实中国与东盟地
区的教育合作交流”,对“中文+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政策引领作用;随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
流合作中心与泰国相关教育部门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等一系列国际中文教育合作协
议,为东盟地区提供高质量的“中文+跨境电商”教育服务。
第二,项目合作。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教育合作日渐增多。如2022
年中泰两国率先达成项目合作,以中泰“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合作论坛为主线,立足电子商务领
域进行探索实践,通过举办“中文+电子商务技能”项目精英培训班、开展“中泰高校语言伙伴计
划”、实施“电商谷”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项目,拓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辐射受益面。与此
同时,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打造的职校合作计划的大力支持下,各高职院校不断优化国际中
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中泰‘丝路电商’人才培养
项目”、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创设的“中老电商人才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项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
校开展的“中柬‘一带一路’电商谷项目”等,上述项目均在“中文+跨境电商”领域进行了卓有成
效的教学实践,荣获了“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的称号。
第三,人才培养。在政策支持和项目合作的推动下,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及相关高
校、职校等教育机构由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教学实施方
案和课程资源体系。首先,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牵头下建立了承载鲁班工匠精神的“鲁
班工坊”,以开展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为主业。以柬埔寨鲁班工坊为例,它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国
际教育学院主办,通过开设“一带一路”国家“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班,接入跨境电子商务基础
课程,满足柬埔寨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计了“中文
工坊”品牌项目,由中方院校和企业向东盟地区输送师资及教学资源,助力海外机构开展国际中
文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支持东盟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工作。最后,在教育部中
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示范下,各高职院校也开始探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辽宁大学作为国
内首个瞄准“汉语+跨境电商”本科生招生的高校,致力于国内“中文+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又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搭建的“衣食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东盟地区的专业人才培
养提供中国方案,输出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和中国做法。
第四,资源开发。为优化“中文+跨境电商”的教育教学资源,中泰两国于2020年合作开发了
“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电子商务系列教材,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丝路”系列商务汉语教
材互为补充,共同服务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除线下资源外,线上资源平台也已陆续投入使用,
以全方位满足“中文+跨境电商”人才的学习需求,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开发的中国—东盟
职业教育在线平台建设的在线教学资源服务与支持中心,为东盟国家师生提供包括跨境电商专业
标准及人才培养计划、电子商务教学资源在内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服务。又如2022年在中泰两国教
育部职教委的总体指导下完成搭建的“清云电商”在线资源平台,通过网络课程体系、课件资源、
阅读资源、考核标准、知识题库等,形成了东盟国际教育云平台。总之,各高职院校在教材开发、
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努力,有力推动了“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综上,现阶段面向“一带一路”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
心及相关高校、职校等教育机构已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交流。在政策支持下,通过项目合作、
人才培养和资源开发,建设“电商谷”(国际化产教合作平台)、设定国别化“1+X”制度(跨境电
商职 业技能培训标准)① 、完成学习资源包(含核心课程 / 项目案例)等 创新实践,逐步探索面向
东盟的“岗—课 —赛—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实践方案,建设“政—行—企 —校”多方
参与的“中文+职教”共同体,旨在整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跨区域、跨国界的国际中文教育与

①“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称,它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
度,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 70 -
“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石琳,蒋梅玲

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13]。

二、创新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职校等教育机构纷纷响应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充分
运用自身专业优势和培训优势,积极探索海外“中文+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14]。尤其是以中
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与东盟国家共享中国的国际专业标准和优质职业教育资
源,全面建设东盟职业教育合作高地。在构建“中文+跨境电商”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具 有典型性
和开创性,对该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亦具有示范意义。本文将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资源建设、产教融合及师资建设等角度对当前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具体分析,并重点对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部分展开探讨。
(一)多方参与:
“政—行—企—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面向东盟开设的“中文+跨境电商”专业积极响应国家教改发展方案,多方协同制定职
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服务于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15]。具体而言,
在制订培养计划时,注重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综合发展。通过对课程设置进
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实现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
程)与实践环节的“三向融合”,形成符合学员认知特点的立体化课程体系。相应地,培养模式以
中文教育为发展语言能力的主业课程,将跨境电商的专业理论与实习实践相融合,创新人才发展
的专业教学体系。同时,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加大学生实习的学分比重和课时安排,有效提高学习
者的中文应用能力和跨境电商职业技能。此外,以学时优化“中文+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方案,
合理安排电子商务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见图2),从而向人力资源市场输送具备较强就业能力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本土化跨境电商领域的工作者。

80 0 774
720
70 0 公共课程

60 0 专业课程

526
50 0 实践课程
480

396
40 0

30 0
48 57 35
0
0
学分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图2 “中文+跨境电商”课程学时学分统计图

由图2可知,电子商务课程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教学板块需采用不同的学时
和学分配比。在学分配置上,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最高、公共课程次之;在学时安排上,各部分有不
同侧重,其中公共课程所占的理论课时最多、实践课程所占的实践课时最多、专业课程在理论与
实践课时的分布较为均等。可见,在构建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做到兼顾理论与实践,突
出课程的类型特点。
(二)聚焦主业:制定“中文+文化+技能+产业”课程体系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达成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满足不同具体方向的育人需
求,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以模块化形式对课程体系进行分解和整合。通过将一套课程体系拆分
成中文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和产业教育四大模块,逐个建立内容完善的知识网络,通过横纵
双向拉通知识体系,从而从课程体系角度优化人才培养路径。
- 71 -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No.8.2023(Cumulatively,No.338)

一是中文教育模块。基于“中文+跨境电商”的职业教育需求,中文课程在提高人才中文能
力、减少沟通成本、打破跨文化障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以中文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过程中,将中文课程纳入公共课程体系之中,安排在三年修学的第一年的第一学期,这与“中文+
职业技能”教育中将中文技能与行业技能进行融合的教学模式相符,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中文应
用能力,提高学习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学科素养。
二是文化教育模块。为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体系设
置中融合文化教育因子,避免出现跨文化交流的障碍。通过开设东盟贸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商文化等课程,推进人文交流,消除文化间的刻板印象,为当地跨境电商人才融入中资企业奠
定文化基础。同时,面向东盟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类课程、语言类课程以及
跨文化交际 课)。该课程体系以世界文化和国际政治经济知识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不
同国家文化的多元意识,助推职业教育国际
化发展。
专业拓展课:
三是技能教育模 块。将跨境电商职 业 跨境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电子商务
运营实务、视频采编、软文写作、品牌
技 能 知 识 融 入专业 课 程 教学中,并对 专业 策划与管理、物联网基础

课程进一步分级分层,呈现“金字塔”形的
三层递 进 排列(见图3)。各门课 程在不同
专业核心课:
阶段的类别设 置中显示出对学生专业知识 视觉营销、网店运营、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营销、
客户服务与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移动商务
和技能掌握的进阶性要求。专业基础课(如
电子商务基础、选品与采购等)是以学习电
专业基础课:
子商务的理论内容为主,通 过 教 授 基 本 概
电子商务基础、商务办公应用、选品与采购、消费者行为分析、市
念 和法律 法规,让 学生掌握 基 本工作原则 场营销

和方 法、理 解工作需求、了解业务流程,为
图3 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其后 续的专业课 程学习提 供 储备;专业核
心课程(如移动商务、网店运营等)是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升级,课程深入具体的运营环节,以
解决具体的行业问题为教学目标,与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内容相互呼应;专业拓展课(如跨境电
子商务、品牌策划与管理等)是对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它将跨境电商实践中的典型
任务置于教学的重要地位。
“中文+跨境电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发挥
四是产业教育模块。
其技能优势,因此宜将实习实践过程与企业行业需求进行对接,鼓励学生以在岗实习的方式深入
跨境电商产业和企业内部,将所学技能融入实践中。现阶段,对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采用“2+1”
教学模式,即2年课程学习和1年实习实践,其中实习环节需要学习者完成600学时/年的实习课时
(在第三学年中的学时占比约为80%以上),通过长达1年的企业在岗实习,帮助学习者锻炼跨境
电商运营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需求导向:基于企业需求开发模块化、特色化资源
为精准赋能电商人才知识技术体系、提高课程资源的针对性、填补跨境电商人才对专业性教
材的迫切需求,在国内外尚缺少针对性专业教材的情况下,根据东盟国家的区域发展状况,积极
与互联网技术公司合作,进行教材和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满足人才的专业发展需求。
首先,中泰双方稳步推进电子商务系列教材的编写。该套教材由中泰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
开发,于2023年3月由泰国教育部所属的泰国教育教师福利委员会出版社正式在泰出版,教材内含
《电子商务导论与运营基础》《电子商务运营实务》《电商数据化运营》等配套资源,已被泰国教
育部职教委认定为推荐课程。此外,依托“衣食商”国际化职教平台研创的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
系列教材,内容涵盖跨境电商的基础导论、核心技能教学、实务运营等内容,全方位构建跨境电商
- 72 -
“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石琳,蒋梅玲

人才的知识技能体系。为满足泰国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旅电商人才培养需求,中方还与泰国清迈远
东大学开发了运用农旅思维推介农旅线路的系列教材资源,建设具 有东盟特色的农旅电商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电商谷”项目建设积极开发跨境电商人才教学资源。目前已完成泰版“1+X”电子商
其次,
务职业技能水平标准的制定、4门核心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编写,开发了包含有百余个课件、微课
以及项目案例的学习资源包,为泰国师生的数字化教育培训服务提供便利。此外,通过建立东盟
国际教育云平台——“清云电商”平台,上线电子商务课程18门、课件资源24份、阅读资源64份、
考核标准12个、题库12个,目前“电商谷”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包已被认定为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
面向东盟职业教育的国际教学资源包。与此同时,
“电商谷”项目正着手筹建国家级教学资源服务
平台与技术支持中心,推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在线平台建设,将教学过程、教学资源转化为数
字形式,有效服务于东盟国家的广大师生。
(四)产教融合:联合企业建设高水平专业实践培训基地
产教融合作为职 业教育发 展的一大亮点,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职 业 路径、提升专业能力,打
破传统职 业教育中缺乏行业实践 经验的壁垒。为实现“中文+职 业技能”中外 合作的高质量发
展,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泰国教育部职教委合作创设的中泰语言与职 业教育学院已
于2023年3月在泰国曼谷揭牌,这一举 措旨在主动适应东盟国家对“中文+职 业技能”复合型人
才的需求,进 一步将中文教育与职 业教育对接、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为人
才培养提供新的实践基地。
围绕深入拓宽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路径,依照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向需求,中外双方规
划设计了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将教学与实操紧密结合,推动教学内容全面落地。首先,
依据跨境电商专业的技能要求,联合企业共建“基础实训+ 综合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
地可满足学生对商品拍摄、物流打包、客户服务、综合运营等需求,从而在校内构建起核心能力训
练体系。其次,在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发挥自身优势,已建立起遍布国
内外的“电商谷”基地,其中首个国内“电商谷”实训基地落户广西南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专业
展示体验区,开展日常授课、师生培训、国际培训、电商新技术体验等项目,与企业、高校联合举
行技术技能教育、产业经验传播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由此,依靠建设海内外实训基地,加强中国与
东盟国家之间的多方联动,深化国际产教合作。
(五)师资建设:加快国内与国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健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该举措
立足职业教育领域,要求教师德技兼修、智行兼备,凸显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特色。为提升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的教师力量、优化师资队伍,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率先开展对“中文+职业技
能”领域的教师培训,面向东盟国家的教育现状制定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方案,先后多次开展“中
文+职业技能”本土教师培训,引导其认识和理解中文专业词汇、中国职业教育现状、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等内容,促进东盟地区教师增强数字技术的职业教育能力,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结构
和教学水平,拓展跨区域、跨国别的职业技能教育视野。
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示范引领下,围绕培养面向国际的新
时代商科人才,中方联合泰国清迈远东大学于2018年底建成“电商谷”的海外人才培训基地,为
泰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师资培训和教学支持,并承接跨境电商专业的本土化指导工作。
与此同时,聚力国内师资力量的培养,广泛联系行业和企业,结合电子商务面向职业岗位(群)的
能力要求,针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选拔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技能的行业骨干和高职教
师,聘请在电子商务企业中承担一线工作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旨在有机融合教师对专业知
识与技术技能的综合素养,做好“双师型”教师的选配和评聘工作。此外,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水
- 73 -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No.8.2023(Cumulatively,No.338)

平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和支持教师海外研修,提高教师育人能力、拓展其全球化视野。

三、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
现阶段,面向东盟地区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已逐渐形成典型的教育案例和稳定的
运营模式,但尚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总结。由此,通过上述对“中文+跨境
电商”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可进一步从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和课程资源、实践基地和
师资队伍等方面总结凝练出可供推广的实践方案和经验借鉴,探索适应东盟地区发展的“中文+
职业技能”教育培养体系,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海外传播提供优秀范式。
(一)多方合力共建,加强联动效应
依据“十四五”时期的职业教育规划文件,职业教育须建立政府引领教育的办学机制,发挥
行业的指导作用,强化企业的角色意识。因此,在制订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
案时应发挥四方联动效应,着眼于国际中文教育和国家职业教育“向外”发展的基本原则,适应
于建设和运营中国—东盟信息港这一国家战略 平台的发展思路,服务于中国—东盟共建技术合
作、共享多维信息、服务经贸产业、搭建交流人文平台的总体目标。由此,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
符合本土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具体而言,需完善政府领导、行业指导、企业引导、学校教导的体
系建设,深化与东盟各国的交往交流交融,积极与东盟国家开展“政—行—企—校”多方对接。在
政策领导下,针对不同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迭代需求,牵头制定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本土化
职教标准,形成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在行业协会及中外企业的指导下,
健全“学前—学中—学后”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有效解决国际交流合作中职业教
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打通专业人才在理论学习、实习实践等多维度的发
展脉络,为跨境电商的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优化课程设置,整合知识体系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指导思想,对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打破
普通教育“单一化”的育人体系,加强“工—学”一体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面向职业发展需
求,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助推人才的职业发展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安排上需以理论教学为指
引,与实践学习相呼应,充分融合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衔接实际工作岗
位,缩短上岗适应期。而“中文+跨境电商”教育的应用性特征又对多方知识的平衡构建提出了
要求,课程内容不再仅局限于店铺的运营和推广,而是从新型商业模式视角对学生进行思维和技
巧层面的教学。因此,如何将中文学习、文化传播、技能教学、产业发展等内容做好衔接与融合成
为当前教学的重难点。未来,可将以中文为主体的基础课程作为基石,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专业
课程作为中心,引入创新与实践课程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评估机
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育人单位应分阶段、分模块进行课程教学,划分好基础课程与拓展
课程、公共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围绕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进行内部衔接与融
合,加强课程体系多个模块之间的紧密度,安排好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之间的课程配比,通过优
化学分、学时、学段等呈现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三)扩充课程资源,服务职教生态
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特别强调
“中文+跨境
专业领域教材及新兴专业教材的建设。课程资源反映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和需求,
电商”领域的课程资源建设需要与电商行业进行充分融合,通过与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进行合
“中文+跨境电商”教
作,在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加入实际案例、行业标准等内容。今后,
育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与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应在教材资源与课程资源上同时发力,建设符
合教材建设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的教材资源,打造符合技术人才成长规律与产业优化升级规律
- 74 -
“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石琳,蒋梅玲

的课程资源,使之与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适配。在教材方面,应依托面向东盟地区构建的国际化
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发以中文为核心的国际化多语教材,如双语版本的《东盟跨境电商的应用资
源》《电子商务数据化运营》等;在课程资源方面,应依托线上平台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
建设,丰富数字化教材与融媒体教材建设,满足中文学习、项目学习、案例学习、模块化学习等不
同学习方式。有机对接地域要求,与东盟国家共建职教共同体,建设包括多款核心课程和项目案
例的学习资源包,丰富“东盟元素+”的国际化教育课程资源。同时,还可以聚焦与行业相关的实
习和实训项目,为学习者提供现实场景中的学习机会。
(四)促进校企协同,完善办学机制
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教育具有极强的实操性,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可助力学习者增强专业知识
水平和实践认知程度,贯彻学用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
导下,可进一步尝试搭建电子商务教育国际合作平台,明确双方的合作内容、目标和责任,建成多
元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以及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习实践方案,帮助学习者提前
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由此,在校企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建立下,为校企双方提供信息交
流和沟通合作的渠道,打通一条培养“精技术、通语言、懂文化”的国际化人才通道。在总体规划
上可参考东盟地区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中国与东盟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思想,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设立的面向
东盟的合作试验区为契机,深化与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充分调动企业育人的积极性,构建校
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基地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一批与跨境电商职业相关的高
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营销推广、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等)。助力中国—东盟数字化领域人才的培
养,打造高质量的国际合作标志性成果,为中国—东盟经济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数智支持”。
(五)聚力“双师”模式,提升育人能力
“双师”教育可以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合作授课的教学模式为条件,结合理论知识
学习与一线工作经验,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由于“中文+跨境电商”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
贸易合作,
“双师”教育模式可为学习者提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实践经验,还可促 进其语言
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承 载的岗位职 业能力培养
功能。今后,
“双师”队伍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为特色、产教融合为途径,进一步
构建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国际中文职教体系。在“双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应
多方考 量体制机制与评 估标准的建设问题,推动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首先,完善“中文+跨
境电商”领域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从教师的职业能力、教育能力、师德师风等维度进行
考察,尽快建立起其认定体系。其次,打造“中文+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教师团队,以“产学研”
为导向,深化校企协同机制,孵化出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数量配比合理、理论技能兼顾的教师队
伍。最后,建立“中文+跨境电商”教师团队的考评机制,通过监督制度和激励政策促进教师能力
不断提升,推进“中文+跨境电商”教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面向东盟的“中文+跨境电商”职业教育体系初具雏形,政府、行业、企业及高职院校
已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响应面向“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创新需求。本文围绕东盟地区的跨
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选取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人才培养实例进行调查研究,从中探索国际中
文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视角下的人才培养创新路径,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建设贡献
“中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应在多方联动机制下以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为
力量。总体而言,
导向,从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两大环节入手,即向内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教师队伍,向外建设实训
基地、联合优质企业,从而培养本土化复合型专业人才,解决制约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产业链上
下游互动互促过程中的人才缺乏问题。目前,东盟地区已将目光投向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发展
战略,逐步开展跨境电商与直播带货的新型融合实践。未来,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创新培养应瞄准
- 75 -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No.8.2023(Cumulatively,No.338)

中国与东盟国家共享市场机遇的新兴消费趋势,抓住国内直播带货的发展浪潮和国外尚未开拓的
广阔市场,拓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建设的发展空间。
(致谢: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姚成雨参与了本文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工
作,特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
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2-33.
[2] 博鳌亚洲论坛报告: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跨境电商出口增98.5%[EB/OL].(2022- 07-12)[2023- 02-
15].https://dzswgf.mofcom.gov.cn/news/182/2022/7/1657592815229.html.
[3] 中金公司.东南亚数字经济初探[EB/OL].(2022-05-06)[2023-02-15].https://research.cicc.com/
frontend/recommend/detail?id=2995.
[4] 唐艺青.广西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5):180-181.
[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 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EB/OL].(2020 -11-30)[2023- 02-1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11/t20211130_583564.html.
[6] 付妮.“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2(10):55-61.
[7] 石琳.语言治理研究的演化路径与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2):233-240.
[8] 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
育论坛,2019(3):96-104.
[9] 黄昀.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271-272.
[10] 禤圆华.“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1(11):273-275.
[11] 王春辉.历史大变局下的国际中文教育——语言与国家治理的视角[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21(2):50-63.
[12] 刘旭.“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汉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0(11):175-179.
[13] 罗文婷.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路径[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23(1):65-70.
[14] 洪柳.“一带一路”背景下东盟国家汉语教育发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
(2):110-118.
[15] 毛延生,田野.“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语言发展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3(3):
54-60.

责任编辑:李玉莹

- 76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