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混乱的思维和

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这种疾病,我们收集了一些精神分裂
症的案例研究,并分享给大家。
案例一:小明
小明是一位21岁的大学生,他在高中时期开始出现幻觉和妄想,认为自己被政府
追杀。他还经常听到陌生人的声音,让他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小明的家人发现他的行
为异常,带他去医院检查,最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有所改善,但仍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复诊。他的家
人也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他沟通和照顾他。现在,小明已经能够
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且在社会上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案例二:小红
小红是一位35岁的职业女性,她在工作中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不稳定和冲动行为,经常
和同事发生争吵。她还经常感觉自己被人监视和控制,导致她无法专注工作。经过医
生的诊断,小红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小红接受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逐渐恢复了稳定的情绪和思维。她也通过参加社
交技能培训,学会了更好地与同事相处。现在,小红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同事的认可,
她也更加自信和乐观地面对生活。
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
如果您有亲友患有精神分裂症,我们建议您采取以下措施:
1. 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2. 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和照顾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课程来提高技能。
3. 提供稳定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克服困难。
4.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自信和自尊。

如果您需要更多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信息和帮助,请访问我们的网站HelpWriting.net。我
们提供专业的文章和资源,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精神分裂症。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精神分裂症,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获健康
和幸福!
▲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中的由罗素·克劳扮演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普林斯顿大学
小约翰•福布斯- 纳什教授(图片来自网络) 1. Common schizophrenia alleles areenriched in
mutation-intolerant genes and in regions under strong backgroundselection 尽管精神分裂症被发
现已超过一个世纪,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有过各种理论和说法,在20世纪70年代爆
发的反精神病学运动(anti-psychiatry movement)中,甚至有人提出根本就不存在精神分
裂症这种疾病。然而,诸多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理论和说法,都被一一否认了,因此,人
们把注意力逐渐放到了遗传上面:随着大规模测序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比较精神分
裂症患者和常人的基因组的不同,是一条便捷快速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基础的
有效方法。 5.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2/180227111701.htm ▲已故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 纳什教授(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课题组
重点开展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潜在功能、微小RNA (microRNA简称miRNA)、表达数
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QTL) 、药物基因组学等深入探索(图2)。基
于GWAS数据发现,SCZ患者参与miRAN编码基因罕见变异(rare variant, RV)发生率高于
正常对照50%(PAF=11%),早发性患者外周血miRNA表达水平下降,提示遗传性罕见变
异抑制miRNA效应(Zhang et al., Schizophrenia Bulletin 2014; IF 8.607;图3)。建立了新的在
线miRNA相关SNP 的预测软件(Liu et al., BMC Genomics 2012)。基于前期GWAS结合公共
数据库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PINBA)及密集模块搜索方法(DMS)分析发现,谷氨酸
受体基因(GRM5)、氨基丁酸受体基因(GABRB1, GABARAP)及MHC区域相关基因(HLA-
C, TAP2, HIST1H1B)等神经发育和免疫相关多基因组合与疾病关联(Yu et al.,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2014;);采用精神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联合会(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 PGC)数据结合(gene ontology, GO)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发现髓鞘、髓鞘生成
及Compiled通路共同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显著关联,并在中国汉族人群进行两阶
段GWAS验证(Yu et al.,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14)。 精神分裂症指的
是心理功能上的分崩离析。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词可以直译作“分裂的心智”,
它的希腊词根是schizein (撕裂)和phren(心智),,由Eugen Bleuler于1908*次提出,用来描
述人格、思想、记忆、知觉之间的功能分离。研究者们通过GWAS及meta分析,发现145
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50个为新发现的基因相关位点。而他的妻子
艾利西亚,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
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伤,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
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且因为在
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的领奖台。 确实,从2009年
以来,为了寻找与精神分裂症相关遗传位点而开展的全基因组分析(genome-wide
analyses)工作(包括上面的2014年的工作)不断找到了新的相关位点。可以发现,随着被
研究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新发现的相关遗传位点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加,这两者
之间存在相关性(如下图)。 ▲2014年的《Nature》文章发现的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108个
位点(图中的绿色柱子为新位点)(图片来自Nature) 8. Luo X, Li M, Huang L, Steinberg S,
Mattheisen M, Liang G, Donohoe G, Shi Y, Chen C, Yue W, AlkelaiA, Lerer B, Li Z, Yi Q,
Rietschel M, Cichon S, Collier DA, Tosato S, Suvisaari J, Rujescu D, GolimbetV, Silagadze T,
Durmishi N, Milovancevic MP, Stefansson H, Schulze TG, Nöthen MM, Chen C, Lyne R,
MorrisDW, Gill M, Corvin A, Zhang D, Dong Q, Moyzis RK, Stefansson K, Sigurdsson E, Hu F,
MooDS SCZConsortium, Su B, Gan L.Convergent lines of evidence support CAMKK2 as a
schizophrenia susceptibility gene. Mol Psychiatry2014; 19(7): 774-783. 北大六院张岱课题组基
于不断积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生物学父母)的磁共振成像数据,采用
多模态的影像学研究策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及其亲属的大脑结
构和功能异常模式。期望在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和大脑结构和功能特征之间建立
定量、稳定的联系,从而能更直接地解释精神分裂症复杂的临床表型,并极大地提高
遗传学研究的检测效力。 电影里面常常描绘精神分裂症患者,做各种各样的不可思
议的事情,发狂、暴躁、疯疯癫癫、高智商犯罪等等,简而言之,比那些头脑简单、四
肢发达的人物更加,因为他们隐藏在正常人群之中。当然,实际并没有这么可怕,这
只不过是导演借精神分裂症之名来吸引观众眼球的套路罢了。 因此,他们早在2014
年就测定了36989名患者和113075名正常人的基因组,并进行了序列比对,找到了108个
显著不同的基因位点,相关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杂志上面。 他们也对这些位
点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进行了比对,发现有很多都涉及神经传递,尤其是多巴胺相
关的神经传递-这能够解释为什么阻断多巴胺神经传递的药物,能部分缓解幻听、错
视等的症状。此外,他们还发现许多位点集中在免疫系统,尤其是B淋巴细胞中,*次
证实了先前关于精神分裂症与获得免疫失调相关的猜测。 基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发
病的重要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
高 6.2 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
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 11 项研究
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 4.5 倍,是一般人口
患病率的 35~60 倍,说明基因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病因
与发病机制未明,目前认为是由多基因协同并与环境因素交互导致的复杂疾病。近
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芯片广泛应用,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成为寻找精神分裂症等复杂
疾病易感基因的重要策略。课题组基于长期积累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大数据库及全基
因组关联数据库(Yue et al., Nat Genet 2011),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深入挖掘国内外精神
分裂症GWAS数据提炼新的遗传发病机制并在独立样本中进行验证。 地址:北京市海
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Email:casia@ia.ac.cn 卡迪夫大学MRC中心主任Mike
Owen教授评价道:“这些发现是精神分裂症新疗法的漫长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步骤,对
于确定潜在的新药物至关重要,这将成为我们未来几年工作中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
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温馨提示:基因解码在查找从未报到过的疾病、国际上未研究、未列入数据库的
疾病、家族特异性疾病的技术优势明显而突出。在已经报道过、已经研究过的疾病病
因方面,检出率更高、假阴性更低,用于基因矫正的可靠性更强。遗传谘询的方案的
操作性、明确性更好。而基因检测只能得到易感性、可能性,不能进行明确的致病基
因鉴定。基因解码,为基因检测和基因测序升级换代! 精神分裂症指的是心理功能
上的分崩离析。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词可以直译作“分裂的心智”,它的希腊词
根是schizein (撕裂)和phren(心智),,由Eugen Bleuler于1908*次提出,用来描述人格、
思想、记忆、知觉之间的功能分离。 卡迪夫大学MRC中心主任Mike Owen教授评价道:“
这些发现是精神分裂症新疗法的漫长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步骤,对于确定潜在的新药
物至关重要,这将成为我们未来几年工作中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3)情感障碍 情感淡
漠及情感反应不协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
激惹、抑郁及焦虑等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该研究受到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重点研
发计划课题、中科院先导专项及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支持。 研究者们通过GWAS及
meta分析,发现145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50个为新发现的基因相关
位点。 系统监测到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风险,为保证您的正常访问,请输入验证码
进行验证。 电影里面常常描绘精神分裂症患者,做各种各样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发狂、暴躁、疯疯癫癫、高智商犯罪等等,简而言之,比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物更加,因为他们隐藏在正常人群之中。当然,实际并没有这么可怕,这只不过是导
演借精神分裂症之名来吸引观众眼球的套路罢了。 精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未明,目前认为是由多基因协同并与环境因素交互导致的复杂疾病。近年来,随着全
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芯片广泛应用,全基因组关
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成为寻找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疾病易感基
因的重要策略。课题组基于长期积累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大数据库及全基因组关联数
据库(Yue et al., Nat Genet 2011),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深入挖掘国内外精神分裂
症GWAS数据提炼新的遗传发病机制并在独立样本中进行验证。 ▲样本量越大,新发
现的精神分裂症相关遗传位点的数量也越多(图片来自网络) 他们也对这些位点在
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进行了比对,发现有很多都涉及神经传递,尤其是多巴胺相关的
神经传递- 这能够解释为什么阻断多巴胺神经传递的药物,能部分缓解幻听、错视等
的症状。此外,他们还发现许多位点集中在免疫系统,尤其是B淋巴细胞中,*次证实
了先前关于精神分裂症与获得免疫失调相关的猜测。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在
盛名的,纳什得了精神分裂症,此后,他变成了一个衣着怪异、喜欢在黑板上乱写
乱画,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为一个游荡在普林斯顿校园里的满怀忧伤的幽灵。
而通过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可精准分析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上千
种致病基因,实现对精神分裂症的准确诊断与分型: 基因解码结果显示,张先生父亲
MA**等数个基因发生杂合突变,为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基因。张先生其中的一些基因
同样杂合突变,有较高的发病可能。 1996 - 202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北大六院张岱课
题组基于不断积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生物学父母)的磁共振成像
数据,采用多模态的影像学研究策略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及其亲
属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模式。期望在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和大脑结构和功能特征
之间建立定量、稳定的联系,从而能更直接地解释精神分裂症复杂的临床表型,并极
大地提高遗传学研究的检测效力。 直到现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除了心理干预之外,
只有的几种药物被证明有效。而这些药物的发现大多属于偶然,例如安定药、乳清酸
锂等,它们大部分都有副作用,并且疗效不固定。 Biologix 生物耗材,BEAVER海狸
磁珠,施睿康手套,美国ThermoFisher,Dionex离子色谱,戴安色谱柱
既然精神分裂症与基因的相关性越来越被证实,那么,有没有更多精神分裂症相关
的基因位点? ▲几十家研究机构在学术期刊《自然-遗传》杂志上面发表的精神分裂
症相关文章(图片来自Nature)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适当的时候,也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医生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采用适合每一位患者病情的科学合理的心理治 疗
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大家不要觉得心理治疗没有用,心理
治疗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世界的经济学家、博弈论创始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就得过精神分裂症。 ▲在这篇《自然- 遗传》文章中,研究
者们新发现的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50个遗传位点 基因解码研究表明,CN**4、GA**2A
等基因突变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比如一些基因与多巴胺物质在脑部的代谢
有关,会使多巴胺在人的大脑积聚至较高浓度,影响人体精神系统。这些精神分裂症
相关基因的发现,有望为精神疾病提供更精确的诊断方法,形成触及疾病本质的治
疗方案。 而通过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可精准分析导致精神分裂症发
生的上千种致病基因,实现对精神分裂症的准确诊断与分型: 基因因素是精神分裂
症发病的重要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
居民高 6.2 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
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 11 项
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 4.5 倍,是一般
人口患病率的 35~60 倍,说明基因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备案序号:
京ICP备14019135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3079号 约翰· 纳什(JOHN F.NASH)(1928 年-
2015年),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 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
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 该研究
创新性地提出了纹状体功能异常(Functional Striatal Abnormality, FSA)的概念,以对精神
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病理性功能异常进行个体化的定量评估与机制解析。研究团队
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精神分裂症神经影像、多组学数据库,利用了数据建模与机器
学习技术,揭示了这种新的神经影像标记在个体化精准诊断与疗效预测方面的潜在
临床转化价值,同时对理解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精神疾病的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
也对这些位点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进行了比对,发现有很多都涉及神经传递,尤其
是多巴胺相关的神经传递-这能够解释为什么阻断多巴胺神经传递的药物,能部分缓
解幻听、错视等的症状。此外,他们还发现许多位点集中在免疫系统,尤其是B淋巴细
胞中,*次证实了先前关于精神分裂症与获得免疫失调相关的猜测。 (4)意志和行为
障碍 多数患者的意志减退甚至缺乏,表现为活动减少、离群独处,行为被动,缺乏应
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工作和学习兴趣减退,不关心前途,对将来没有明确打算,
某些患者可能有一些计划和打算,但很少执行。 直到现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除了心
理干预之外,只有的几种药物被证明有效。而这些药物的发现大多属于偶然,例如安
定药、乳清酸锂等,它们大部分都有副作用,并且疗效不固定。 精神分裂症指的是心
理功能上的分崩离析。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词可以直译作“分裂的心智”,它的
希腊词根是schizein(撕裂)和phren(心智),,由Eugen Bleuler于1908*次提出,用来描述
人格、思想、记忆、知觉之间的功能分离。 (2)对于患病人群,找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
基因原因,选择最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精准治疗; 图3.基于GWAS数据分析发
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参与miRAN编码基因的罕见变异(RV)发生率较正常对照高约
50%(PAF=11%),且早发性患者(发病年龄<18岁)外周血miRNA表达水平下降,遗传性罕
见变异抑制了miRNA效应(Zhang et al., Schizophr Bull 2015) 认知受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
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工作记忆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既往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
工作记忆相关的脑激活异常具有遗传特性,患者及其未患病的亲属均存在不同程度
的工作记忆功能损害。因此,除了结构网络的异常改变之外,课题组基于经典工作记
忆任务的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在完成较高认知负荷的工作记忆任务过程中,精神
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父母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均异常增加,提示该脑区功能
受损效率下降,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生物学标志(图2)。有学者评价课题组基
于精神分裂症未患病生物学父母的研究策略是对既往多以同胞为研究对象的影像遗
传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京ICP备130103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18 京卫网审(2013)
第0166号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设计的某期《自然》杂志增刊的封面(图片来自Nature)
“MRC中心将与卡迪夫神经科学和心理健康研究所以及zui近成立的药物发现研究所
的同事以及外部合作者密切合作,将这些遗传发现作为新的治疗方法的基础。”Mike
Owen教授进一步补充道。 研究者们通过GWAS及meta分析,发现145个与精神分裂症相
关的基因位点,其中50个为新发现的基因相关位点。
科学家们一直试图顺藤摸瓜找出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发病机制,
但和许多其它精神失调疾病一样,它的相关因素太过错综复杂。精神疾病基因组协会
(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在2007年成立,研究者们决定对大规模的样本进
行采样和基因组分析,以更全面地筛查出相关的基因。 研究者们通过GWAS及meta分
析,发现145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50个为新发现的基因相关位点。精
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目前认为是由多基因协同并与环境因素交互导致的
复杂疾病。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芯
片广泛应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成为寻找精神分
裂症等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重要策略。课题组基于长期积累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大数
据库及全基因组关联数据库(Yue et al., Nat Genet 2011),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深入挖掘
国内外精神分裂症GWAS数据提炼新的遗传发病机制并在独立样本中进行验证。 而
通过精神分裂症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可精准分析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上千种
致病基因,实现对精神分裂症的准确诊断与分型: 他们也对这些位点在不同组织中
的分布进行了比对,发现有很多都涉及神经传递,尤其是多巴胺相关的神经传递- 这
能够解释为什么阻断多巴胺神经传递的药物,能部分缓解幻听、错视等的症状。
此外,他们还发现许多位点集中在免疫系统,尤其是B淋巴细胞中,*次证实了先前关
于精神分裂症与获得免疫失调相关的猜测。 精神分裂症作为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
之一,一般人群患病率约1%,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患病风
险大大增加,遗传因素对该病的影响高达80%。然而,精神分裂症遗传模式复杂,由
多个微效基因协同并与环境共同作用致病。(3)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及情感反应不协
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常见的情感症状,此外,不协调性兴奋、易激惹、抑郁及焦虑等
情感症状也较常见。 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报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年发
病率在0.2~0.6‰之间,平均为0.3‰。本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约半数病人在 20~30 岁
发病,我国统计资料,发病年龄范围以 16~35 岁为最多,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的81.9%(北
京)和80.9%(天津)。 温馨提示:基因解码在查找从未报到过的疾病、国际上未研究、未
列入数据库的疾病、家族特异性疾病的技术优势明显而突出。在已经报道过、已经研
究过的疾病病因方面,检出率更高、假阴性更低,用于基因矫正的可靠性更强。遗传
谘询的方案的操作性、明确性更好。而基因检测只能得到易感性、可能性,不能进行
明确的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为基因检测和基因测序升级换代! 系统监测到您
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风险,为保证您的正常访问,请输入验证码进行验证。 纳什小时
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纳什的数学天分
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纳什21岁博士毕业,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
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了。 电影《美丽
心灵》(A Beautiful Mind)是一部以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础而创作的人物传记片。该片获
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的zui高奖项。影片主人公原型纳什因此
而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该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纹状体功能异常(Functional Striatal
Abnormality, FSA)的概念,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纹状体病理性功能异常进行个体化的
定量评估与机制解析。研究团队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精神分裂症神经影像、多组学
数据库,利用了数据建模与机器学习技术,揭示了这种新的神经影像标记在个体化
精准诊断与疗效预测方面的潜在临床转化价值,同时对理解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精神
疾病的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疾病基因组协会于2014年在学术期刊《Nature》上面
发表的文章,他们测定了超过10万人的基因组比对,发现了108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的基因位点(图片来自Nature) 该研究受到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课题、中科院先导专项及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的支持。 精神分裂症很容易被误解为
人格分裂(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事实上,这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人格分裂
更多的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精神分裂主要是医学上面的概念。1. Common
schizophrenia alleles areenriched in mutation-intolerant genes and in regions under strong
backgroundselection 约翰·纳什(JOHN F.NASH)(1928年-2015年),由于他与另外两位数学
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
了重大影响,而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奖。 京ICP备13010316号-2 京公网安
备110402430018 京卫网审(2013)第0166号 近日,一期学术期刊《自然-遗传》杂志发表了
一篇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几十家研究机构的重磅文章,在 纳入超
过一万名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对照组24542人,精神分裂症患者11260人)的
大规模测序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145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因位点,其中50个为
新发现的基因相关位点,该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更多遗传学证据【1】。 (1)感知觉障
碍 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
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最为常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