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7 ,30 (3) :737 - 740  737


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

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
叶浩生 Ξ
(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 , 南京 , 210097)

摘  要  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是心理治疗领域中两种对立倾向 。本质论坚持了经验实证主义的传统 , 代表着心理治疗领域中


的现代主义取向 ; 这一取向把病理心理作为行为问题的本质 ,从个体的内部寻找产生病理心理的原因 。社会建构论挑战经验实
证主义科学观 ,认为病理心理并非一种“精神实在”, 而是一种文化建构 。它代表了心理治疗领域的后现代主义取向 。作者认
为 ,两种取向的对立短时间内难以消解 ,在目前的条件下 ,应开放和宽容 ,互补互惠 。
关键词 : 本质论  社会建构论  心理治疗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本质论 ( essentialism) 与社会建构论 ( social construction2 同 ,社会文化要求男性成为自主 、 独立 、 刚毅 ,要求女性温柔 、


ism) 是心理治疗领域中两种对立倾向 。本质论坚持了经验实 体贴 、 依赖 。这些社会文化要求通过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 内
证主义的传统 ,代表着心理治疗领域中的现代主义取向 ; 社 化为两性的内在本质特点 。上述三种本质论的共同特点是 :
会建构论挑战经验实证主义科学观 ,代表了心理治疗领域的 第一 ,相信千变万化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形式”或
后现代主义取向 。本文阐述本质论和社会建构论的特征及 本质 ; 第二 ,本质是客观的 ,是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 ;
其在心理治疗领域的主要表现 ,并就两种取向的互补作初步 第三 ,不同的形式或本质之间存在着鸿沟 , 在性质上是不同
的探讨 。 的 ; 第四 ,事物的本质是“静止”的 ,本质一旦形成 , 就是相对
稳定的 。
1  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
社会建构论同本质论的观点是对立的 。社会建构论的
  本质论主张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一个规定其性质的本质 经典命题是 “ : 实在是社会建构的”[ 1 ] 。因此 , 事物的本质是
特征 。本质是稳定的 , 事物在其他方面可以改变 , 但是其本 社会建构的产物 。社会建构论明确反对心理学中的本质论
质不可以改变 , 一旦本质特征改变了 , 事物的性质就变了 。 思想 。它认为 ,事物 、 现象或过程的背后并不存在一个固定
本质论的概念源于柏拉图 。柏拉图提出 ,对于一个三角形来 不变的“本质”。本质是人们建构出来的 。特别是在人的心
说 ,无论它的三个边长是多少 、 它的三个角怎样结合 ,它的三 理研究方面 ,心理现象本身就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 在不同的
角“形式” 都不会改变 。这个形式使它区别于长方形或者圆 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 ,人们建构了各种对心理
形 ,它构成了三角形的“本质”。强调事物性质上的“静止”和 现象的知识 ,因此 , 心理现象并没有所谓的“本质”可言 。本
“中断” 的本质论由此形成 。 质论驱使我们透过可观察的行为 、 表层意识 、 认知活动等去
心理学中的本质论观点有三种形式 : ( 1 ) 经典本质论 。 发现内在的理性 、 人格 、
潜意识 、
认知机制等等 。实际上 , 没
是柏拉图式的本质论 。经典本质论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有它 有任何本质性的特点内在于人 ,所谓的人的内在本质实际上
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恒定不变的本质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 是特定历史时代的认识论建构 。在欧洲中世纪 ,人的本质是
人具有特殊的“本质”, 宗教神学认为这个本质是上帝赋予 所谓的“神性”; 在经验主义哲学时期 , 人的本质是后天的经
的 ,而经验论则认为这个本质是后天环境决定的 。西方主流 验 ; 在理性主义哲学那里 ,人的本质又成为固有的理性范畴 。
心理学承袭的也是这种本质论的观点 ,这类心理学家认为各 所以 ,人的本质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不存在一个超时间 、 超文
种行为和心理过程都有其内在的本质 。记忆和思维之所以 化、 超历史的内在本质 。
不同 ,是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 , 经验实证方法是达 因此 “社会建构论强调了历史性
, 、强调了情景依赖性和
到这一内在本质的有效途径 。( 2 ) 现代本质论 。同经典本质 涉及人类所有活动的社会语言构成特性 。它认为 ,人的心理
论不同的是 ,现代本质论更注重生物因素的决定作用 , 认为 过程从本质上讲是社会性的 ,是通过公众的会话实践而获得
在千变万化的行为背后存在着一个自然的 、 普遍的生物本 的”[ 2 ] 。社会建构论主张 : 第一 ,世界是建构的 。这个意思不
质 。在心理学中 , 这种本质论表现为生物决定论 , 认为行为 是说世界是我们凭空杜撰出来的 ,而是说我们的认识所反映
虽然千变万化 ,但都是由生物驱力决定的 。生物驱力是行为 的世界是建构的结果 。世界本身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我们对
的内在本质 。社会生物学 、 进化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理论是 这个世界的经验却是通过各种符号 、 范畴的作用而获得的 。
典型的现代本质论 。 3 文化本质论 。社会建构论强调文化
( ) 我们所经验的世界并非杂乱无章 ,而是有着一定的秩序和规
对人的成长过程的影响 ,但是社会建构论并不认为文化对人 律、 层次和范畴 。这些秩序和规律 、 层次和范畴是我们建构
的影响会“内化”为人的“本质特点”。心理学中的文化本质 的结果 ,所以 , 认识不是反映世界 , 而是建构世界 。第二 , 语
论认为文化通过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决定了儿童的人格 ,依照 言不是中性的标签 。它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提供了基础 。
这种观点 ,女性和男性之所以不同 , 那是因为文化经验的不 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 ,语言给我们提供了思想范畴和

Ξ 通讯作者 : 叶浩生 。E2mail : hsyecanada @yahoo . com. cn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38 心  理  科  学    

概念符号 。我们是按照这些范畴和符号去建构世界的 。所 身上 ,从个体的内部或直接的环境刺激中寻求人类行为的解


以 ,语言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语言不是表 释 ,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也受到了这种个体主义的影响 ,
达思维 ,而是规定了思维 。第三 ,建构过程是社会性的 ,是处 从患者的内部寻找行为问题的原因 ,或者从患者直接的强化
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互动和协商的结果 。社会建构论 史寻找行为问题的根源 。社会过程 、 文化历史因素在导致行
反对心理学中的个体主义倾向 ,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是社会 为问题中的作用被忽略了 。行为问题成为个人的问题 ,治疗
性的 ,是一定社会文化中的人们通过语言的作用而分享的 。 的焦点放在个体身上 。传统的心理治疗或多或少都反映了
“在这一方面 ,它似乎对根植于主流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假设 这个特征 。正如心理学家阿特武德 ( Atwood , J ) 所指出的那
提出挑战”[ 3 ] 。语言并不是个体私有的 , 而是历史的和文化 样 “从历史上讲
, , 为了理解个体或家庭的心理问题 , 关注的
的 ,建构过程既然是通过语言的中介进行的 , 因而必然是社 焦点主要放在人们的经验 、 个人独特的生活史或者特殊的早
会性的 。 期经验 。例如 ,早期的心理治疗把行为看成是内部特征 、 特
质或冲突的外部表现 ……这些早期的理论家相信家庭生活
2  心理治疗领域中的本质论倾向
影响个体的人格 ……控制人类行为的最强有力因素是内部
  本质论倾向同传统的经验实证主义科学观是分不开 。 的、 主观的信念 ……”[ 4 ] 。
经验实证主义科学观坚持了自笛卡尔以来的主体 —客体两 例如 ,在认知建构主义的心理治疗中 , 由于其理论基础
元论传统 ,认为在主体的认识过程之外存在着一个客观的物 建筑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凯利的个人建构论的基础
质世界 。主体的知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和表征 。这 上 ,治疗关注的中心是个体怎样建构病理心理 , 个人的认识
种观点反映到心理治疗领域 ,就成为一种本质论的倾向 。具 在病理心理的形成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以及个人怎样通
有这种倾向的心理学家把病理心理作为一种客观实在 ,认为 过认知的调节产生健康的行为等等 。总之 “ , 作为一种认知
患者的所有症状都源于这种病理心理 。病理心理因而成为 的观点 ,认知建构主义赋予个体在学习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最
患者的“本质”和症状的原因 。治疗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 重要的角色”[ 5 ] 表现出一种个体主义的倾向 。
经验手段发掘出它的存在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消除症状 , 本质论倾向的另一个特征是心理治疗中医患关系的不
拯救患者 。 平等 。由于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倾向把病理心理看成了
前面我们曾经指出 , 所有形式的本质论都具有四个特 一种客观的存在 , 是行为问题的“本质”, 患者因为无法抓住
征 ,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倾向同样如此 。本质论相信千变 问题的本质 ,才寻求治疗师的帮助 , 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治疗
万化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本质 , 在心理治疗领域 , 师就处在“专家” 和“权威” 的强势地位 ,他们在治疗过程中通
病理心理就是各种行为问题的本质 ,而且作为本质的病理心 过适当的方法 , 可以确定问题的“本质”, 指导患者克服行为
理是一种客观存在 , 它以某种形式存在于患者的内部 , 给患 问题 。患者自然而然地处在“弱势”地位 , 任凭治疗师的摆
者造成各种问题 。病理心理有不同的类型 ,其所导致的症状 布 ,失去了支配自己行为的权力 。在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
也各不相同 。作为行为问题本质的病理心理是稳定的 ,难以 中 ,治疗师通过自由联想方法 , 分析出患者潜意识冲突之所
改变 ,所以给患者造成了持久的问题 。这些观点同本质论的 在 ,如果患者对此提出异议 ,治疗师则斥责病人 ,认为患者的
思想都是一致的 。 异议是潜意识抵抗作用在作怪 。在行为主义的心理治疗中 ,
把病理心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把病理心理视为行为问 治疗师通过各种强化刺激矫正患者的不当行为 ,患者更处在
题本质的思想从心理治疗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出现的时候就 一种受摆布的地位 ,明显表明了医患关系的不平等 。
存在了 。典型的范例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认
3  心理治疗领域的社会建构论倾向
为 ,造成神经症症状 , 如强迫症 、癔病 , 遗忘等行为的原因是
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心理冲突 , 治疗师的任务就是通过催   本质论视病理心理为“精神实体”。它所理解的心理学
眠、 自由联想等手段把这些潜意识冲突暴露于意识 , 让患者 就像牛顿的物理学 ,研究的是一个独立的“实在”。物理学研
意识到这种心理冲突的存在 ,症状就随之消失了 。行为治疗 究“物理实在”, 心理学研究“精神实在”, 心理治疗面对的是
虽然不同于精神分析的观点 , 它不关注症状的内部原因 , 但 “病理心理实在”。但是社会建构论认为 ,许多神经症和精神
是却假设了行为强化史方面的因素 ,认为造成行为问题的原 病都是一种文化症状 , 是某种文化 、 某个群体或某个历史时
因是患者以往错误的强化史 ,这个强化史就是行为问题的本 期所特有的 ,如“厌食症” 作为一种神经症症状并不是全人类
质 ,治疗师的任务是安排新的强化刺激 , 改变以往的刺激 — 所共有的 ,它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 “神经衰弱”也是上个世纪
反应连接方式 , 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因此 , 行为治疗同样没 才开始出现的一种症状 。这说明 ,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话语
有超越本质论的范畴 。 的“精神实在”。所谓心理现象是建构出来的 , 所谓的“病理
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倾向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个体 心理” 并不指涉任何真实的存在 “ , 潜意识冲突”、
“非理性信
主义倾向 。个体主义源于西方启蒙时期对神学权威的反抗 。 念” 等仅存在于社会交流中 ,是社会的话语建构物 。“这些术
中世纪的“黑暗” 年月里 ,宗教神学的教义和教条具有绝对的 语所指涉的实体为我们所熟悉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存在 ,而
权威 。在启蒙时期 , 为了反对神学专制 , 学者们把个人放到 是因为它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中的流行及其意义 ……它
了世界的中心 , 认为在人的内部存在着一个神圣的“心灵”, 们仅仅存在于我们或者整个社区从会话上维持的生活形式
这个心灵是自主的 、 独立的 , 具有理性判断的能力 。笛卡尔 中”[ 6 ] 。抑郁 、
愤怒等这些心理谓词是根据这些术语所服务
的“我思故我在” 就是这一思想的真实写照 。后来 ,这种对个 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建构出来的 ,每一种语言都创造了与它关
体心灵的社会建构逐渐发展为一种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从 联的事实领域 。那些被认为是心理实体 ( 如病态人格等 ) 和
强调个人的理性 、 自主 、独立出发 ,把关注的焦点放到了个体 心理现象 ( 如抑郁 、 悲观等) 的概念并不存在一个本体论的基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叶浩生 : 心理治疗领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  739

础。 ……”[ 11 ] 既然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社会建构 ,没有真假之分 ,


需要指出的是 , 把病理心理看作是一种话语的建构 , 因 那么治疗师的建构从价值上并不高于患者的建构 ,两者是平
而取消病理心理的本体论基础 ,这并不是说患者的病症根本 等的身份 。所以 “ , 应用于治疗的社会建构论方法的中心主
不存在 ,也不是说不能把病理心理作为临床科学的研究对 张之一 ,是在与患者的互动过程中 ,治疗师的‘无所知’( not -
象。 “换言之 ,即使我们把‘抑郁’不看作是一种有着医学原 knowing) 态度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无所知’
, 的态度指的
因的疾病 ,而是看作是一个社会共享的标签 , 用以了解人的 是治疗师在与患者发生关系时的合作风格 ,它是基于治疗师
某种形式的经验 , 这也并不意味着抑郁根本不存在 , 抑郁根 拉平治疗的等级关系的愿望 。‘无所知’的态度鼓励了治疗
本就不会给抑郁患者造成痛苦 , 治疗过程不能发挥任何作 师从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体验 ,通过从患者那里进行的学
用 ,或者抑郁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对抑郁的这两种不 习而了解患者”[ 12 ] 。
同方法的差异存在于它们赋予抑郁这种现象的本体论地位 。 社会建构论所强调的在治疗过程中的“无所知”的态度
客观主义的观点倾向于把抑郁定位于某种生物基础或者某 并不是说治疗师缺乏知识的准备和治疗经验 。“无所知”的
种心理特质中 ,赋予它一种客观存在 ; 而建构主义则把抑郁 态度是受好奇心指导的 。它是一种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和开
定位于社会生活领域 ,是建构人类生活经验的一种形式”[ 7 ] 。 放的态度 。从这种态度出发提出的问题往往基于治疗师的
社会建构论认为 ,知识是建构的 。有关心理治疗的知识 丰富经验 ,鼓励患者敞开心扉 。治疗师不会把自己的理论倾
同样具有建构的性质 。所有的知识皆为一种社会建构 ,是植 向和思想观念强加给患者 。它强调的是对话的展开 ,通过对
根于特定历史和文化的人们协商 、 对话的结果 , 是人们在社 话增长治疗师对患者的了解 。这一过程是平等的 、 互动的 ,
会人际交往中“发明” 的 ,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客观方法“发现” 治疗师和患者是相互促进的 。
的 。社会建构论“否认经验主义的这样一种信念 , 即理论与
4  未来 : 冲突与互补
实在有着一致关系 。我们没有办法把所谓‘真实世界’的事
件放在这一边 ,而把对它们的表征放在另一边 , 然后观察两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 ,本质论代表着心理治疗领域的现代
者怎样匹配”[ 8 ] 。知识并不决定于它所指向的对象 ,而是科学 主义倾向 ,社会建构论则代表着心理治疗领域的后现代主义
家群体协商 、会话 、 互动的结果 。总之 ,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 倾向 。作为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代表 ,本质论在心理治疗领
物 。心理治疗的知识同样如此 ,所有的心理治疗知识均为特 域根深蒂固 ,因为大部分心理治疗工作者所接受的都是本质
定文化和特定历史时期的建构 。弗洛伊德早期提出了儿童 论倾向的训练 。但是社会建构论在后现代思潮的推动下 ,影
心理性发展理论 , 但是这一理论遭到了学术界的激烈反对 , 响不断增强 ,许多心理治疗工作者都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
所以弗洛伊德后来放弃了他的这一观点 。从这一事例中就 思想观念 ,并应用到治疗实践中 。因此 ,两种倾向相互冲突 ,
可以看出精神分析是一种社会建构 ,其理论观点是社会互动 呈鼎立之势 ,短时间内这种对立是难以消除的 。
和协商的结果 。 无疑 ,社会建构论代表了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股新生力
知识是建构的 , 那么所有的心理治疗理论都是一种建 量 ,在心理治疗和咨询 、 临床心理学方面产生了不可低估的
构 ,而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心理治疗 影响 。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 “ : 心理学中的社会建
领域存在那么多的理论 。早在 1988 年的时候 , 有关的统计 构论运动引发了一场暴风雨 ,它在社会和行为科学以及整个
就表明心理治疗方面有 360 多种理论观点 [ 9 ] 。如果每一种 咨询和治疗职业正在导致一场范式的变革”[ 13 ] 。
理论都是一种有着客观基础的科学发现 ,那么在病理心理方 社会建构论给心理治疗领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
面究竟存在着多少“客观实在”? 因此 ,这些理论只能是社会 心理治疗在经验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 ,以自然科学为楷
建构的结果 。如果每一种理论都是建构的 ,那么就没有一个 模 ,力图发现超越文化历史的“病理心理”, 以便建立适合于
客观的标准衡量其真假 。真理与谬误的标准在此就失去了 各种文化 、 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治疗模式 。但是心理治疗领
效用 ,衡量心理治疗理论的标准只能是其效用了 。正像社会 域的社会建构论倾向指出了病理心理的文化建构特性 ,指出
建构论心理学家格根指出的 “ , 关键的问题不是这些理论假 病理心理并不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实在”,而是处于一定社会
设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是真是假 ,而是这些特殊的预测在真理 关系中的人们的话语建构 。由于话语是文化的 、 历史的 , 因
的地域游戏之外有什么效用 。在我看来 ,后现代的经验主义 而病理心理的建构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 ,心理治疗必
将取代‘真理游戏’,转而寻求对文化有用的理论和有着重要 须关注文化的作用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关注文化影响成
文化意义的发现 。行之有效的经验主义需要一种文化上 、 伦 为心理健康职业和心理治疗领域的一股不可抵挡的潮流 。
理上 、政治上的实用主义”[ 10 ] 。 例如 ,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心理治疗认识到 “文化对个人
,
本质论的心理治疗强调了心理治疗师的“专家”身份 。 主观幸福感有着最根本的影响 ,因为文化不仅提供了主观幸
在这类心理治疗过程中 , 患者是“弱者”, 他们因为有这样或 福感的特定涵义 ,而且建构了达到主观幸福的特殊路径”[ 14 ] 。
那样的心理问题因而来寻求“专家”的帮助 。所以心理治疗 所以 ,积极心理治疗需要关注文化的意义 。如今 , 大部分心
师从一开始就处在“强者”的地位 。患者期待治疗师应该知 理治疗理论都不再把超越文化的一般模式作为自己的追求
道问题之所在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 , 并且由治疗师给 目标 ,多元文化的心理治疗模式就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而
出科学的建议 。因此 , 在这样的心理治疗中 , 医患关系是不 形成的 。
平等的 。社会建构论的心理治疗与此相反 。它强调的是平 但是心理治疗领域的社会建构论也面临着严肃的批评 。
等的 、合作的和相互促进的医患关系 。“患者和治疗师在一 大部分批评者认为社会建构论的认识论基础是相对主义和
个共同的计划上相互合作 ,彼此基础不同 ,但是互惠互补 ,患 怀疑论的 ,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
者被看成是了解自己生活及其个人意义中的最重要事件的 例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评社会建构论 , 认为社会建构论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740 心  理  科  学    

把人与社会有关的现象都看成是一种建构 ,从而否认了这些 2 Hibberd F. Unfolding Social constructionism. Springer : Springer


现象的实在性 ,这种观点对社会的发展没有积极的意义 。人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 2005 : Ⅷ
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 “ : 我们不应该完全拒绝社会建构论 ,相 3 Hosking D. , Morley I. Social constructionism in community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mmunity & Applied Social
反 ,我们需要用某些核心的人类特征去补充它 ……我认为
Psychology , 2004 , 14 : 324
‘品德’‘、相互依赖性’都是如此的真实 , 都具有非建构的特
4 Atwood J . , Conway B. Therapy wit h Chinese American families :
征 ,人类不容置疑的道德要求正是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 。一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2
种真正关心人类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应该接纳和考虑这些特 ly Therapy , 2004 , 32 : 157
征 ,把它们视为‘人的存在’, 而不是把人类的一切看作是社 5 Martin J . , Sugarman J . The social - 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 psy2
会的建构”[ 15 ] 。 chot herapeutic change : Bridging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cogni2
因此 ,尽管社会建构论代表了心理治疗领域的新生力 tive constructivism.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 1997 , 1 ( 4) :
量 ,但由于其本身仍然存在的各种问题 , 还不可能取代本质 376
论的倾向而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统治势力 。两者现在需要 6 Shotter J .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realism : Adequacy or accura2
的是开放和宽容 ,互补互惠 ,以便整合心理治疗的各种力量 , cy ? Theory & Psychology , 1992 , 2 , 175 - 182
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 7 Botella L . Clinical psychology , psychot herapy and mental healt h :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future dilemm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实际上 ,许多理论都表现出整合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
Psychot herapy , 1998 , 3 (3) : 255 - 264
义 ,把本质论和社会建构论融为一体的趋势 。埃利斯 ( Ellis ,
8 Shotter J . , Lannamann J W.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on2
A) 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ism. Its‘imprisonment ’wit hin t he ritual of t heory - criticism - and
是心理治疗领域颇有名气的理论 。这一理论在创立之初强
- debate. Theory & Psychology , 2002 , 12 : 590
调理性的作用 ,认为患者的行为问题是由于情绪障碍引发的 9 Omer H. , London P. Metamorphosis in psychot herapy : End of
非理性的信念所导致的 ,治疗过程的任务消除这种非理性信 t he systems era. Psychot herapy , 1988 , 25 : 171 - 184
念的影响 , 以理性的信念取而代之 , 确立一种新的生活观 。 10 Gergen K.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a post modern context . Ameri2
由于埃利斯把非理性的信念看作是行为问题的“本质”,并且 can Psychologist , 2001 ,56 (10) : 803 - 813
以恢复具有“实体” 地位的理性作为治疗的主要目标 ,因而理 11 Hermans F. ,Lyddon W. Counselling as multivoiced and dialogical.
性情绪行为治疗理所当然地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 ,同本质论 Counsel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 , 2006 , 19 (1) : 1 - 4
的观点是一致的 。然而 , 随着社会建构论的兴起 , 埃利斯开 12 Jankowski P. , Clark W. , Ivey D. Fusing horizons : Explor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psychot 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social con2
始吸收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在《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
structionism.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 2000 , 22 ( 2) : 243
一书中 ,埃利斯指出 “ : 现代哲学已经完全从根本上偏离了原
- 244
来的轨道 ,从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转向了后现代主义 、
13 Malley - Morrison K. , Ashy M A.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解构主义 、 相对主义以及其他种类的 、 极其灵活的‘实在’
Hurting , Helping , and Healing. PsycCRITIQU ES ,2005 , 50 (21)
观”[ 16 ] 。在后现代主义的条件下 “理性”
, 已经不再是个人所 14 L u L . “Cultural Fit ”: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Discrepancies in Val2
具有的一种客观 、 普遍的指导力量 , 而是被看作是一种社会 ues , Beliefs , and Subjective Well - Being. The Journal of Social
建构 ,并且不可避免地置根于特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 。所 Psychology , 2006 , 146 (2) : 204
以 ,埃利斯认为他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比其他认知治疗具有 15 Brinkmann S. Questioning Constructionism : Toward an et hics fini2
更多的建构论色彩 。因此 “ ,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在坚持科学 tude. Journal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 2006 , 46 (1) : 94 - 95
观的同时 ,倡导了后现代的灵活性”[ 17 ] 。 16 Ellis A. 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 herapy. New York : Birch
Lane Press , 1994 : 319
5  参考文献 17 Watson P J . , Culhane S E. Irrational beliefs and social construc2

1 Berger P. , L uckmann T.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 A tionism : Correlations wit h attitudes about reality , beliefs about peo2

treatise in t 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Gardern City , N Y: Double2 ple , and collective self - esteem. Journal of Rational2Emotive &

day , 1966 : 1 Cognitive - Behavior Therapy , 2005 , 23 (1) : 68

Essential ism vs. Social Constructionism in Psychotherapy


Ye Haoshen g
(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Nanjing , 210097)
Abstract  Essentialism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re two hardly compatible approaches in psychot herapy. Essentialism in psychot her2
apy is t he product of t he positivist2empiricist tradition in psychology and t he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ist psychology. Essentialist ap2
proach’s core assumption is t hat mental diseases have an aetiology or cause wit h a biological substratum. And it is wit hin t he individual
t hat we can identify t he“reality”responsible for t he symptoms of mental diseases. Social constructionism challenges t he tradition of t he
positivist2empiricist view of psychology , and does not attribute an ontological status of objective existence to psychopat hology. Instead ,
it regards t he psychopat hology as a soci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 social constructionism is t he representative of postmodernism in psy2
chot herapy. In t he aut hor’s opinion , t he opposition of t he two approaches is difficult to resolve , but t hey can be open , tolerant and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 her.
Key words : essentialism , social constructionism , psychot herapy , modernism , postmodernism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