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9

• 诗人简介

• 张籍,768~830,字文昌,唐朝人,祖居苏
州,后居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乌江镇),
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
部、张司业。为诗手法活泼圆转,有《张
司业集》。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
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
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
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
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
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这首诗通过叙
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它寄深沉于浅淡,
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
无穷意味。
• 洛阳城里见秋风,
• 欲作家书意万重⑴。
• 复恐⑵匆匆说不尽,
• 行人⑶临发⑷又开封⑸。[1]

•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 ⑵复恐:又恐怕;
•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 ⑷临发:将出发;
•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1-2]
• 感受诗意
•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景。
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
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
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 捎信的人
要走时,我又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
诗人通过写信和“开封”这两个细节的描写,
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复杂的感情,传神
地表达出来了。
• 洛阳城里见秋风,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
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
• 欲作家书意万重⑴。
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
从何说起。
• 复恐⑵匆匆说不尽,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
话写完;
• 行人⑶临发⑷又开封⑸。[1]
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51
•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
直万钱。
•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一说:雪暗天)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1]
行路难
(唐)李 白
目标引学
1、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
伏的情感。
2、体会诗人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3、背诵这首诗。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与杜甫并称
,人称 诗仙 。年
大李杜
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
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
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是中
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
诗人。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
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
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
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
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写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
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
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
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
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作于
天宝三年(74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26
读准字音

认读红色字体的读音:
金樽( zūn) 珍馐( xiū)
投箸(zhù) 冰塞川( sāi)
歧路( qí )
先听读行路难,注意断句及节奏,再自
由朗读;最后展示。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合作共学
读懂诗意

结合注释,借助
工具书,疏通诗文
大意。

要求:先独立翻译,再小组交
流,最后全班展示。
补充注释
(1)行路难: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
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
(2)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
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
的食具。直:通“值”,价值。
(3)投箸:丢下筷子。箸: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
适从。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
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
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
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5)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
“歧”,岔路。
读透情感(合作共学)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
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
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表达了
什么意思?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 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4 最后两句,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读透情感(合作共学)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
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
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吃不下、郁闷、芒然
读透情感(合作共学)
2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表达了
什么意思?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太多的阻碍在前方。
3 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
满怀愤慨
4 最后两句,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径直挂起
白色的船帆横渡茫茫大海!

表示对前途充满信心。
课外拓展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思考:从李白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待挫折
的态度是怎样的?对你有怎样的人生启示?
(独立思考,自由展示)
• 生平:李白(701年-762年),字 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之称,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 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
四川 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 碎叶
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5岁随父迁至
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 昌隆县(712年更名为
昌明县),祖 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
秦安 县)。李白父亲名叫李客[1],李白 育二子
(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2]。存世诗文千
余篇,代表作有 《蜀道难》、《将进酒》等诗
篇,有 《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 于当 涂,
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 四川江油、湖
北安陆有纪念馆。
• 行路难》创作背景
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
供奉。李白本 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
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 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
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 重用,
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变 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
长安时,感叹人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
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 社稷”的理想,想
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 远游”
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
放,蔑 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
京,朋友们都来为他 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
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 《行路难》
•樽(zūn) 箸(zhù)
塞(sè) 歧(qí )
济(jì )
• 直:古时通"值"。
•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
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
具。珍羞:珍美的菜肴。羞:通“馐”,佳肴,
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价钱。
•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
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
社会道途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
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 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
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
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
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
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
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
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
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
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
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
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
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
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
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
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
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
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
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
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
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
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
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
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
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
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
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
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
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
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
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
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
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
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
(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
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
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
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
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
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
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
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
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
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
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
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
跳跃,
• 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
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
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
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
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
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
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
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
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
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
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
量。
• 思想感情(中心):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
的愤慨,也表达了作者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
豪迈气概。
•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
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
被世人称作“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
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
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
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
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
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 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
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
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
(xiū)直万钱。
• 金樽斟满清酒,一斗要价十千; 玉盘
中盛的精美菜肴,价值万钱。
•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
茫然。
• 胸中郁闷啊,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
下咽;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中一片茫
然。
•。
•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一说:雪暗天)
• 想渡黄河,冰封住了河面; 想要登上
太行,雪铺满了山巅。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像姜尚
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
乘船经过日边。

•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
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
以又称吕尚。
• 伊尹是夏朝末期人,奴隶出身而被商汤重用。
伊尹辅佐商汤灭夏建商,忠心耿耿,辅佐商
汤祖孙三代。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
路这么多,我该向哪里去?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1]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径

直挂起白色的船帆横渡茫茫大海!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
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
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
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
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
防卫重任。[2]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
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
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
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
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
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
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
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
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
等也有影响。
渔家傲①· 秋思

塞②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③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1]
塞②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③无留意。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
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
止,不再南飞。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
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
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
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
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
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
山,刻石勒功而还。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
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
早作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
泪。[1]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
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2]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
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
下了伤时的眼泪。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