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黄富国
臂丛神经损伤后结果

惨! 惨!! 惨!!!

肢体感觉、运 心理变化 家庭、社会


动功能障碍 负担
发病情况及病因
顾玉东统计
臂丛神经及周围神经

时间 周围神经 臂丛 臂丛/周围神经
1962-1984
2152 581 26.9%
(22年)
1985-1990
4658 1547 33.2%
(5年)
1990-1991 314 207 66.6%
我院统计
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上海华医院)
1963-1990 1500例
机器
牵位
车祸(摩托车) 86.5%
压砸 74%
切割 14.6%
枪弹 5.2%
产伤 3.4%
药物注射 1.1
医源 1.1
放射性 2.3
我院统计
面临 发病率↑↑↑
问题 效果不佳

临床医 放弃
思想重视
生选择 积极
展开治疗工作
基础问题
大体解剖
脊神经前支

每 上中干前股组成外侧束
C5与C6根 组成上干 干
分 上中下干后股组成后束
C7根 组成中干

C8、T1根 组成下干 后 下干前股组成内侧束

肌皮神经
外侧束
正中神经外侧头

腋神经
后 束
桡神经

正中神经内侧头
内侧束
尺神经
臂丛分支
臂丛分枝
靶器官、臂丛终枝、臂丛神经根关系
三角肌
腋神经 C5、6神经根
小圆肌

肱三头肌
伸腕、指肌 桡神经 C5-8 T1
旋-后肌

肱二头肌 腋神经 C5、6神经根


靶器官、臂丛神经终末节
臂丛神经根关系
旋前圆肌 正中神经外侧头 C5、6、7神经根
桡侧屈腕肌 (以感觉为主)

屈指肌 正中神经内侧头 C8、T1神经根


大鱼际肌 (以运动为主)

环、小指屈指深肌
小鱼际肌 尺神经 C8、T1

骨间掌、背侧m
定位解剖

根干位于锁骨上区域
股位于锁骨后间隙
束枝位于锁骨下区域
臂丛 根、干、束、支与靶器官的关系
肩胛背神经——提肩胛肌
肩胛上神经——冈上肌、冈下肌
腋神经——三角肌、小圆肌
肌皮神经——肱二头肌
正中神经外侧头——旋前圆肌、桡
(以感觉为主) 侧屈腕肌
胸前外侧神经——胸大肌锁肌部
胸长神经——前锯肌
臂丛 根、干、束、支与靶器官的关系
臂丛 根、干、束、支与靶器官的关系
臂丛解剖与临床意义

1、从靶器官的运动感觉丧失判断臂丛神经是
否有损伤;臂丛神经损伤为多个神经终支支配
的肌肉、感觉障碍,并非单一周围神经支。

2、从靶器官的运动感觉障碍判断臂丛神经损
伤程度或在那些根、干或在根干平面或束平面。
3、背阔肌是否在臂丛神经损伤中表现麻痹可判
断臂丛神经提约位于锁骨上(即在根干)或在锁
骨下(即在束)。
4、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前臂感觉若丧失提示臂
丛下干(或C5、6损伤),而臂内侧皮神经支配
感觉无障碍(因为由C8、T1、2组成)。
5、胸大肌锁骨部(外侧束)及胸肋部(内侧束)
表现不一麻痹,提示臂丛神经损伤平面不一。
臂丛神经损伤病理
Seddon分类

分类 病理 临床表现
神经 功能 局部脱髓鞘轴束完整 运动完全消失感觉部分
丧失(伤后4-6周)
轴束断裂 神经束外膜完整轴束断裂 运动 完全消失
感觉
每天1mm生长
神经断裂 束膜、外膜均断裂 运动
完全丧失
感觉
恢复不完全
Sunderland分类
分类 病理 临床表现

Ⅰ臂丛休克 传导功能中断 3-4周恢复

Ⅱ臂丛传导功能失调 脱髓鞘,以运动功能障碍为 预后好,但恢复时间较长



Ⅲ臂丛神经受压 神经脱髓鞘 感觉运动完全消失
神经华勒氏变 1-2mmh减压术后效果好
轴束断裂,神经内膜终断
Ⅳ臂丛神经断裂 神经束膜严重损伤或中断

Ⅴ臂丛神经根性脱伤 神经根为节前损伤 灼性痛,Horner氏症,体


感诱发电位、感觉神经活
动电位正常SEP(无)
SNAP
SEP(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NAP(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损伤机制、头肩分离

上臂丛 C5、6根损伤
肩外展
运动→三联征 肘屈
前臂旋后

感觉 上臂、前臂、拇感

C5、6、7
肩外展
肘屈
五联征 腕背伸
拇、手背伸
前臂旋转

感觉 上臂、前臂、拇、中

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损伤机制:胸、臂分离、肩过度外展
下臂丛:C8T1运动手指功能障碍为主
感觉 前臂内侧、
环小指

额部无汗
胸 1感觉神经 Horner氏 眼睑下垂

瞳孔缩小
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上干损伤——与C5、C6根损伤相似

上中干损伤——与C5、C6、C7根损伤相似

下干损伤——C8、T1根损伤相似
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臂丛束部损伤

肌皮神经——肘屈曲功能
外侧束
正中神经外侧头——拇、食指感觉
损伤
胸前外侧神经——胸大肌锁骨部
大鱼际肌
正中神经内侧头 桡侧腕屈
拇、食指屈
臂丛内
侧束

小鱼际肌
尺神经损伤 骨间掌背侧肌
胸背神经——背阔肌

臂丛
后束

桡神经——肘伸、腕伸、拇、指伸
全臂丛神经损伤

上肢感觉、运动功能消失
临床诊断步骤
有无臂丛神经损伤
非同一平面的切割出现以下2组神经
损伤
腋神经
肌皮神经
桡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损伤部位 是锁骨上区还是锁骨下区?

从胸背部肌肉判断

锁骨部——C5、6根
胸大肌
胸 部——C8、T1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胸大肌锁骨部——肩前屈45°,上臂作抗阻力内收

正常——表明臂丛位于外侧束
肌力 以下,锁骨
(胸前外侧神经) 下部
麻痹——C5、6根或上干,锁
骨上部
胸大肌胸肋部——肩外展位,上臂作抗阻力内收

正常——内侧束以下,锁
肌力 骨下部
(胸前内侧神经) 麻痹——C8、T1或下干锁
骨上部
臂丛损伤部位 是锁骨上区还是锁骨下区?
从胸背肌判断
检查方法 胸稍前屈、肩外展
位、
上臂内收
作抗阻力内收正常——后束以下 锁骨下
肌力
(胸背神经) 麻痹——C7根、中干 锁骨上
臂丛损伤的根、干、束、支定位
上肢单纯一组神经损伤表——支
合并桡神经——后束损伤
二组损伤 腋神经
合并肌皮神经——上干或

C5、6损伤
单纯——支
合并腋神经——上干或C5、6
肌皮神经 合并正中神经——外侧束
合并桡神经——C6
臂丛损伤的根、干、束、支定位
单纯——支
桡神经 合并腋神经——后束
合并正中神经——C6

单纯——支
尺神经 合并正中神经——下干、内侧束
合并桡神经——T1神经根
臂丛神经根性损伤节前、节后定位
病史特点:节前损伤暴力程度严重,常合并昏过史及
多发骨折
体征:C5、6根性损伤,常见有斜方肌萎缩明显,耸
肩严重受限 额部无汗
C8、T1根性损伤
Horner氏征 眼睑下垂
神经电生理:感觉诱发电位异常 SEP 瞳孔缩小
感觉神经活动电位 正常
SNAP
臂丛神经损伤的影像学特点

X片:胸透、胸片——膈肌活动情况

颈椎正、侧位X片

CT:——CT+造影

MRI
臂丛神经损伤的电生理诊断

肌电图EMG

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活动电位SNAP

( Sense nerve active potential))

诱发电位SEP(Sense evoked potential)


臂丛神经损伤治疗
一般车祸伤
神经营养治疗
受伤部理疗:超短波、电刺激疗

患者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关节
囊挛缩
针疚、按摩
注意事项:感觉保护
肿胀
手术治疗

臂丛神 神经手术 直经(松解、修复)


经损伤
神经转位


功能
1.5-2 重建

神经手术历史回顾

1896 Thobum(美国) 16岁女孩行臂丛损伤


1947 Seddon 自体神经
移植
Davis 新
鲜同种神经移植
60年代 显微外科发展 推动臂丛神经损伤
1976 Narakas 138例神经
内外松解
1984 Bonney 胸合血管
神经移位历史回顾

1969 Tsuyama 第3、4肋间神


经移位

1973 Kotomi 副神经移位

Brunelli 新
颈丛神经移位

1970 顾玉东 膈神经移



神经手术方法
神经外
松解
神经内(束内)

直接
修复 移植(包括吻合血管神
经移植)
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神经移位:I期完成

膈神经——肌皮神经
多组神 副神经——肩胛上神经
经移位 颈丛运动支——腋神经
肋间神经——正中位,胸背神经,桡神经
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神经移位:I-Ⅱ期
膈神经——肌皮神经
副神经——肩胛上神经
I
肋间神经——腋神经、胸背、桡神经

健侧颈神经移位——尺神经

Ⅱ期 健侧颈7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不可逆臂丛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

手术时间 1.5~2年

(臂丛损伤或臂丛手术后)
上肢功能重建原则
利用有限肌肉、重建关节活动范围大,
且稳定的关节
首先重建功能相对重要,对功能发挥
影响大的关节
以上肢整体功能出发,有计划、分步
骤进行
功能重建方式

静力重建:关节融合(不稳定关节肩)
腱固定(小孩腕关节)
动力重建:带血管神经蒂肌肉移位
吻合血管,神经肌肉转移
臂丛神经损伤手术后康复治疗
一般康复治疗,关节被动活动,消肿
感觉训练
神经松解,直接修复
神经手术 运动训练
后康复 感觉训练——视觉定位
神经转位后 主动训练:膈N——深呼吸
副N——耸肩
健C7——肩内收

功能重建康复:运动训练 胸大肌——臂内收
尺侧屈腕——腕屈尺偏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