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4

第三单元:小学华文课程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班级

1. 陈菀倪 980512-13-5336 MT 2

2. 陈建华 970723-01-6557 MT 1

3. 锺佳瑾 980416-08-6511 MT 1

4. 陈蓉祈 980222-02-6182 MT 1

5. 邱清媚 981109-02-5596 MT 1

6. 伍慧芳 980307-07-5194 MT 1
小学华文课程(教
学大纲)概述
何为“标准”?

 确保所有学生达到所定下的标准。
 明确定下可测量的知识、技能与道
德价值。
 实行校本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
提高教育效率。
• 解决辍学问题。
语文课程
标准的功

3. 对学生进
行学业评价
的基本依据

2. 语文教 1. 语文教
学的基本 材编写的
依据 直接根据
1.语文教材编写的直接根据
编写语文教材必须 :
• 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主要特

• 掌握课程的总目标、分段目标和主
要教学任务
• 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和要求。
2.语文教学的基本依据
• 教学过程必须受到规范的制约
• 确保不偏离轨道

3. 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
依据
• 规定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水准
• 提供基本尺度
小学华文
课程标准

课程
内容

课程 总目
目标 标
现行华文课程目标
总目标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在于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充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使学生能应用华文来学
习、思考,能以规范的华文来交际、处理信息和写作,并养
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课程目标
修完小学华文课程后,学生应能:
1.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有礼貌地表达自己
的看法和感受;在讨论中跟别人达成共识,以解
决问题。
2. 专注、耐心地听话,以获取信息,针对课题
发问,流畅地叙事说理,发表意见。
3. 认识约 2500 个汉字,并能以硬笔和毛笔书
写汉字。
4. 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从各种媒体获取信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发展良好的语感。
5. 具有自行阅读、独立思考与欣赏
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6. 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各种媒体,
有效地以各类应用文与人互通信息。
7. 掌握书写技巧,写作各体裁的文
章。
8. 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养成热爱语
文的思想感情。
9. 提升道德观念和培养国民意识。
现行华文课程目标
马来西亚 中国
在于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充 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阅
分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 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
能力

使学生能应用华文来学习、思 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

能以规范的华文来交际、处理 使用工具书和手机处理信息的
信息和写作 能力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方面的
要求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 关于道德品质、审美情趣、个
高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 性发展、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要

培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
课 程 内 容

课程 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 附 录
• 听说 -60 分钟 • 生字表
概要 课堂教学

• 阅读 -120 分钟
•语文教材 • 习写字表
•跨课程元 • 书写 -60 分钟
• 古诗背诵
• 趣味语文 -30 分
素 钟 • 汉语拼音
•语文评价 • 语文基础知识 -
•教学设备 30 分钟
• 24211=10 节课
课程概要
课程标准示例
4.0 趣味语文
内容标准 一年级学习标准 二年级学习标准
4.1 进行各类语 4.1.1 进行语文游 4.1.2 猜谜语,能
文游戏。以 戏。以有趣的 理解谜面,并
有趣的形 式 形式,积累 和 说 出正确的谜
,扩展词语 扩展词汇,操 底
,操练语音 练语音
,加强基 本
功的掌握
4.2 背诵古诗, 4.2.1 背诵古诗十 4.2.2 背诵古诗十
能初步理解 首,初步理解 首,初步理解
诗歌的内 容 诗歌的内 容, 诗 歌的内容,
,感受语言 感受语言的优 感受语言的优
的优美。 美 美。
华文课程制定的方向
华文课程制定的方向
1. 强调基本语文技能的掌握
2. 加强独立识字与阅读的训练
3. 多识字,少写字
4. 重视从低年级开始打好学生写作
基础
5. 加强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6. 厘清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定

1. 强调基本语文技能的掌握
小学华文以掌握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为基
础。
听话:要求专注、耐心、正确理解、具有初步的
分析能力。
说话(口头表达自己):要求准确地叙事说理、
表情达意、态度自然有礼,并能够在各种交际场
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
阅读:掌握各种阅读方法,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及
其他媒体以协助理解、欣赏和分析各类教材。
书写:写规范美观的字、能书面表达自己。要求
词语规范、文句优美通畅、内容具体充实、中心
明确、结构完整、没有错别字。
2. 加强独立识字与阅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每周 120 分钟,


内容包括:
识字的能力
理解的能力
欣赏篇章的能力
朗读的能力
3. 多识字,少写字

识字最大的目的是早进入阅读阶
段。
阅读能力开发了儿童的智力潜能、
获取知识、激发思维能力和实现自
我教育。
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
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
着素质教育的进程。
识字教学的要求
各学段的具体要求
各学段的具体要求
1-2
1-2年级:
年级:
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识写分开,多认少写。
识写分开,多认少写。
3-4
3-4年级:
年级:
培养兴趣、习惯、主动性、独立性。
培养兴趣、习惯、主动性、独立性。
5-6 年级:
5-6 年级:
培养自学能力,增大识字量。
培养自学能力,增大识字量。
4. 重视从低年级开始打好学
生写作基础
写作教学必须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
先有一定的基础

写话= “ 写好一句话”。是写作的
基础。

写作是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
不是为了满足考题的需要。
5. 加强学习语文的趣味性

使语文教学更添趣味

提升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减轻学习的压力

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材料要合乎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要寓教育于游戏

不要板起脸孔说教

更不要采用庸俗的手法,一味搞笑,
流于低级趣味
6. 厘清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
定位
《课程标准》要求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语文
技能的教学之中,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视情况的
需要随文带出。

教师不要为教语文知识而另设教材,更要避免在
具争论性的个别例子上兜圈子。

考试出题也不能要学生死记硬背同反义词、成语
注释和其他有关语文知识的分类和名词术语。
马来西亚现行华文课程的
基本理念
马来西亚现行华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
跨课程元素 教学设备

语文教材
语文评价
一、听说教 二、阅读教
学 学
三、书写教

七、辅导教
学 课堂教学 四、趣味语

六、增广教 五、语文基
学 础知识
一、听说教

贴近儿童生活 先教简单完
具趣味性,要 整的句子
有教育意义

用多样化的
语句进行说
话练习
二、阅读教学

识字 阅读
二、阅读教学

• 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识字、理解与欣赏篇章及朗读等项目
• 强调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 注重情感的体验,语文材料的积累和语感
的发展
• 多读:数量多、体裁多、遍数多
• 能发展出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
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
• 语感: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能力
• 重视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 题材和体裁多样化
• 从课文挑出生字
• 视教材的不同而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法
例子:短文 = 阅读、练习和表演
诗歌 = 欣赏和吟诵
话剧 = 欣赏、阅读和表演
必须使学生明白内容概要,然后才探求文
章的形式(先求理解,而后求记忆)
识字

• 阅读的基础
• 辨识字形相似、读音相近或其
他容易出现混淆的字
• 识字容易写字难,应多识字,
少写字(不可识写同步)
• 要注意每个字的形、音、义三
方面的联系
阅读
词语教学 朗读

 从课文中挑出生 诗歌教学
词,结合上下文 反复朗读吟诵:让学生更深
,还要多举例
 以课文语境,指 入地了解教材内容,掌握其
导学生了解有关 中意境
词语的意思和用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而有
法 感情,教师需泛读
汉语拼音教学:实现正确朗
读的重要手段,要学会认读
音节,并能读准字音
写作
写话

三、书
写教学

写字
三、书写教学

• 第一学段的书写活动主要是写字和写话

• 第二学段主要在各类问题的写作

• 写字教学应该从写话、写段到写作逐步为
学生打好基础,同时强调情感和态度方面
的因素,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写字
• 要求习写的字以“习写字表”为根据。
• 要求学生会使用田字格练习写字;执笔方法、
坐姿正确;掌握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字的间
架结构;按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字写得正确
、端正、整洁。
• 使用普通的木制铅笔
• 汉字的基本书写笔画是横、竖、撇、捺、点、
提、钩、折等八等
• 写字要注意笔画和笔顺
• 练习书空,念完了笔画之后,一定要读出字音
和了解字义
• 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由简至繁,由独体字
到合体字
写话
• 写作的基础(一、二年级进行),要求学
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并对些话有兴趣。
• 写作训练的初始阶段。
• 不必过于强调书面语的表达,鼓励学生把
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看图写话、听
故事写话、感受生活写话等活动
• 说和写训练是同步进行
• 学生必须在识字、写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写作
• 写话教学的延续和提升
• 掌握写作各种题材文章的基本能力
、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 须注重培养学生从阅读和生活中积
累语言素材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兼
顾思维的开发,指导学生搜集、筛
选、组织写作材料,掌握基本的写
作知识。
• 写作的内容和语言素材的 积累是
写作的先决条件,应占整个写作过
程的 85%
• 要重视扎实的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底
• 鼓励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并通过广泛的阅读
和深入的生活体验
• 作文教学突出写作主体,倡导自
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强调学生
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
• 想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培
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记忆表象
• 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观摩,从阅
读中学习多样化
• 的创作手法,切忌要求学生按规
定的模式写作
四、
趣味
文 语

• 趣味语文的教学,重点在其趣味性(轻松活
泼)
• 趣味语文的教学的材料要合乎学生的生活经
验,并富有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寓教
育于游戏,不要板起脸孔说教,更不要采用
庸俗的手法,一味搞笑,流于低级趣味。
• 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活动
• 教师也须承认学生在能力上的差异,学生达
不到的要求,不要强人所难
• 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五、
基础 语文
知识
•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使学生能更有效地解读文本,学习语文
•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用、易懂为原则
• 语感:大量的阅读才可能实现
• 掌握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特别重
视培养学生的语感
• 语文实践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
• 教师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
用语文的规律
• 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语文技能的教学之
中,语音、词语、句子、修辞和标点符号
等应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视情况需要随文
带出
增 广
六、
教学
• 让学生通过各种富有挑战性
的活动吸取经验和知识,以
满足个人的求知欲
• 从中培养自立又互助的精神
和能力,发展领导才华
• 通过增广阅读、设计工作、
游戏等活动
七、辅导
• 协助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
• 重点以补底为主,尽早识别学生们
所面对的学习瓶颈
• 以小组或个别指导方式辅助学生解
决功课上的疑难,帮助学生未能掌
握的技能和学习内容,并给予指导

• 采用具体的,容易掌握基本教学方
法来指导有关的学生
• 辅导教学:应是延续性的,在辅导
教学过后,教师应给予巩固学习活
动,接受辅导之后的学生也可以参
与增广活动
• 是达到《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的媒介之一
• 须以《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为
根据,并须适合教学、具有典
范性、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文
语文 质兼美的要求
教材 • 须遵循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
规律,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
• 使用的语文必须规范、优美,
教材的题材、体裁、风格应丰
富多样,内容应涵盖各门各类
的知识,富有社会文化内涵和
时代气息
• 应选形象、直观、具想象力、
感性且色彩较强的儿童文学作

必须重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
一,注重其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和潜移默化之作用
教材内容须符合我国的国情,
以加强学生对本身的文化和价
值观的认识,在道德观念和爱
国主义精神方面获得熏陶
配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跟上
时代,开拓学生的视野
• 人文因素:文学、艺术
文化、思想感情、节日
庆典、风土人情、品德
编入教材 修养
• 社会生活内容:人际沟
通、生活起居、公共设
施、休闲保健、时事文

题材 • 普及知识:工艺与科技
、自然环境、生物世界

融入教材
• 思维技能、学习
技能、未来研究
技能、信息通讯
技术
创造与革新元素 创造 : 产生原本的、创始
的、新颖的想法
革新:产生创意的想法并
应用在实际的情境中
情境学习 运用既有的经验与日常生
增值元素
活、社会及工作领域联合
起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促
进主动学习并积极参与学
习过程,让学生更了解、
更有信心及乐于终身学习
多元智能 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
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未来研究技能 是整理思绪,规划生活的
一种方式。帮我们做出正
确的决定和采取适当的行
动以免对未来的挑战
学习技能 能够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随时更新和
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高层次思 训练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升认
维技能 知和感知能力,提出创意看法和完成创意
作品,有能力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企业家元 培养学生拥有企业家及系统化的工艺和职
素 业知识之技能、态度、精神及道德价值与
操守

信息通讯 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来通讯、获取资料和完
技术 成任务
用来巩固和加强语文学习
高层次思维技能的说明

应用 - 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用知识,技能和价
值观,以处理事情

分析 - 把信息分解成各小部分,以便更深入
地理解概念,并厘清各部分之间以及局部与整
体之间的关系

评价 - 应用知识,经验,技能和价值来进行
衡量,作出决定,并提出理由

创造 - 产生具创造性和革新性的想法、产品
或方法
语文 • 需以《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为依
评价 据,评价目标须与教学目标一致
,要覆盖课程标准的全部重要内

• 具有强化教学、促进学习、评估
水平和反馈课程
• 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与需求,
重视教与学的质量、历程,并全
面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能力
• 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树
立信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
展语言能力
• 需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 随时调整
教学,以达致优质的教学
• 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 阅读能力 : 朗读与理解的能力,着重测
试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

 听说能力 : 听力、口头表达及口语交际
的能力 , 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
态度
 书写能力 : 学生的字体,以及书面表达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强调开放式内容,实践真实性评价
教学设备
•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 重视教师的培训
• 备有一定数量的收录机、投影仪、幻灯
机、电视机、录像机、电脑及其它辅助
器材
• 也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
体教室
• 应努力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
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中国现行华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现行华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

4. 建设开放
而有活力的语
文课程

2. 正确把握
语文教育的特

3. 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
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 培养语感
 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
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适应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
 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 良好的性格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
的和谐发展
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要素和核心
语文课程揭示三个内容:
1)语文素养的内涵
 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
、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的有机整
合。
2)“ 全面”包含三方面的理解:
 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
 面向全体学生
 教学全过程
3) 既要注重外塑作用,更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注意母语中的熏陶感染、从而使
学习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
做出努力。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 人文性

正确把握语文
教育的特点

3. 实践
2. 民族性

1.人文性

• 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
• 鼓励和提倡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个性化的感受,多元化的理解和独创性的
思考。
•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激发创造力。
• 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的价值取向。
• 语文课程应从对人的健康发展负责,对国
家未来发展负责的高度选择教学内容,把
握个性解读得分寸。
2. 实践性

• 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语
文实践能力。
• 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我们
应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时不在、无处
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大量的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
丰富语言累积,形成良好语感,逐渐掌
握语文的规律。
3. 民族化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更体现在遵
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努力按汉字
的特点教学汉字,用汉语的特点教学汉
语。
• 重整合,重感悟,重积累,提倡多读多
写,培养语感。
3.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 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 有学习的目标和相应的学习能力
• 教师须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从一个
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使学生由不知到
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
2. 合作学习
• 学生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责任分工互助性学习
• 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
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共同达到学习目

• 合作学习须注意什么呢?
I.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 教师在教课前向学生讲清楚合作学习的步骤和
内涵
II.需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
- 有些学习内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 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复杂的学习内容、开
放性内容、彼此相对独立,合起来又是个整体的
内容
III.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
愿望
- 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个
人无法 解决
- 当需要把学生 · 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
- 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互相启发
- 当学生意见分歧,需要共同探讨
- 当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助
IV. 合作学习要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 要清楚采取合作的目的
- 避免“搭便车现象”

V. 合作结束
- 对学习内容的评价
- 标答技巧的评价

VI. 要给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
- 有些教师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开始合作,
汇报
- 学生没有充分探讨问题
- 不那么频繁使用合作学习
3. 探究式学习

•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获取的事实证据对所要探究
的问题做出解释的学习方式。
• 可以把探究式学习分为
问题式探究 – 用时比较短,问题也是针对课堂教
学的内容提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深入钻研教材,
提炼出既对文章的重难点具有穿透力,又符合学生
认识规律、研究兴趣的问题,选取一两个,学生通
过读书、探讨,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得出结论。
课题式探究 – 类似于研究性学习,选题的综合化
程度比较高,一般与课外内容或其他学科相联系,
完成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
• 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要探究的内容是语言的表达形
式和构成规律,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会和感悟。
4.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放的语文课程应: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不断
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 教材
 强调一纲多本
 围绕课程标准,不同地区根据地方的需要开发与当地相适应
的语文课程资源,体现地方特色
 课程内容
 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
 课程类型
 开设多种形式的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活动课程)
 课程目标
 语文知识与能力
 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
 语文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课程资源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 校内课程资源(教学设施)
 校外课程资源(图书馆)
 信息化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及信息技术)

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 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
 改进课堂教学,是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
,探索多样化的多种教学方式
增广知识
马来西亚现行华文课
程的实施建议
( rujukan )
实施
建议
语文
知识

写作 汉语
教学 拼音

识字
教材 教学
(一)汉语拼音

降低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不应超出《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
要求
有几年的 UPSR 考题中的轻声和儿化超
出了该纲要的范围
我国的许多语文教师,甚至学院讲师,在
这方面都会面对问题
(二)识字教学
小学低年级基本上是文字教育,小学高年级和初中
是语言教育,而高中则是文学教育
因此我们认为《华文课纲》应该有识字教学的专项
要求,而不是像目前这样“附属”在书写教学中。
应将识字教学列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并且加大低
年级的识字量。
延用 20 多年的字汇表应作出适当的调整。
若一时不能将字汇表废除,至少让其有一定程度的
松绑。
(三)教材

可加强我国教材课文的长度
和深度。
目前,从小四开始,国文科
和英文科已有固定的课外文学
读本(惟独华文科没有),这
也足以证明其它语文科也着
重“吸收”。
(四)写作教学

“ 作文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背离儿童心智发展的
客观规律。”因此,在小学阶段就作出习写议论文
的要求,恐怕是在“好心做坏事”。
小学教育属基础教育,在此阶段要求创作,似乎过
早了一些。
同时,目前的在职教师对写儿童诗的教学也不甚了
解,市面上也难以找到相关的资料,有关单位的培
训课程也似乎没有展开。因此,有关习写儿童诗的
技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出现是有欠妥善的。
(五)语文知识

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已
提出要淡化语法和语文知识教
学,这显示学了语文知识,我
们对该种语言认识很多,但却
可能一点也不会使用该种语
言。所以,《华文课纲》有必
要在这方面作进一步淡化。
中国现行华文课程实施建议

① 教学建议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建议
② 评价建议

1. 明确评价的目的
 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突出
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
2.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
价与定量评价,的相互结合
3.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
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
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的相互结合
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4.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

合性学习
 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考资料
吴忠豪 . (2010).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马来西亚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小学课程标准 · 基
础模组 · 华文》,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教育
部, 2012 ,页 4 。
吕立民 正视我国华文小学 《华文》课程与教学
问题 http://
www.dongzong.my/resource/images/doc/mlxyhwj
y/serial08/mlxyhwjy08-001.pdf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