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0

历史选修 3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

平》

知识提纲
1. 第一次 2.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下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 的世界 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① 原因 ① 巴黎和会 ② 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
② 经过 ②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 ③ 二战的爆发和扩大
③ 后果 盟 ④ 二战的转折和胜利及
③ 华盛顿会议 影响
→4.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① 雅尔塔体系 ( 形成原因与实质 )
② 冷战的形成 ( 三大对抗 ) 线索与
③ 美苏争霸 ( 三个时段 )
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① 朝鲜战争 , 中东问题的由来 , 曲折
知识要
的中东和平进程 , 海湾战争
6. 和平与发展
点概览
①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②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3. 和平与发展 : 当今世界的主题
本模块学习内容要点 ( 课程标准 )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
发展到 20 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3)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
的影响。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 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
,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 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 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
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 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
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 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历史教训。
4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 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
原因和特点。
(2) 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
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
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3) 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
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4) 了解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 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2) 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
题的艰难性。
(3) 了解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4) 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6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1) 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2) 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 1918) 的原因

1.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
争夺的矛盾 ;
2. 列强的三大矛盾 ( 法德矛盾 , 英德矛盾 , 俄奥匈矛盾 ) 最终形成
了两大军事集团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
爆发 ;
3.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 使战争能在更
大范围内进行 , 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4.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 , 推动
了战争的爆发;
5. 导火线 ( 直接原因 ): 萨拉热窝事件 1914.6. 促使两大军事集团
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 ,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思考: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其中哪些是 20 世
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
思考: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 20 世纪才会出
现世界大战 ?

1. 客观条件: 20 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
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
2. 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
领域 , 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 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
3. 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
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 进而影响整
个世界。
战争进程: 一战中的重大战役
1914 年 年代 战役 特点
东西两线,德计划破 1914 马恩河战役 首次重大
产 战役
1915 年 1915 无涉及 东线僵持
重心在东,战事僵持 1916 凡尔登战役 时间最长
1916 年 ( 绞肉机 ) 决定意义
重心转西,战事惨烈 索姆河战役 规模最大
1917 年 日德兰海战 最大海战
阵营变化 , 有入有退 1917 民众厌战 后方
1918 年 1918 出现反战
盟国崩溃 , 战争结束
为什么在 1917 年 4 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
国集团?

1. 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
2. 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经济联系
3.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P15: 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 请举例 )

1. 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2.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3. 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
4. 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课后探究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
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1 、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
① 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
平远远低于战前 , 相对衰落 , 中心地位受挑战

② 精神遭打击: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
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③ 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美日的崛起:
① 美国 : 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
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
② 日本 : 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 由债务国变债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1 、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2 、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参战国的革命与独立:
① 俄国十月革命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 欧洲政治版图发生剧变:一战摧毁了四个帝国—德
俄奥匈奥斯曼 , 诞生了一批独立国家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① 原因 : 列强战争 , 促进民族觉醒 ; 这些国家
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 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1 、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2 、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3 、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 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
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
合成技术等等
② 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
能加强
③ 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
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
观念的影响
第一节 巴 黎 和

   1919 年 1 月 18 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
二、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凡尔赛
1 、《凡尔赛和约》 = 对德和约 ( 认定德国是一战挑起
者)
① 领土 : 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
,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 15 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
15 年 , 东岸划定非武装区。
② 殖民地 : 德国放弃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
③ 军事 : 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 10 万陆军 ;
④ 赔款 : 德国要支付大量赔款给协约国 ( 未确定总额 )
2 、 凡尔赛体系的构成:
。 凡尔赛
1 、体系 = 《凡尔赛和约》 + 对奥、保、匈、土的和约 +
国联盟约 ( 已列入了《凡尔赛和约》 )
2 、实质:协约国列强主导的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
新秩序 ( 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 , 战胜国掠夺战败国 )
凡尔赛体系的含义与实质
凡尔赛体系的含义 :
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战胜国对德签订 << 凡尔赛和约 >>
及对奥、匈、保和土五个战败国缔结的和约 , 确定了战
后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
即凡尔赛体系
2 、凡尔赛体系的实质 :
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的基础
上安排的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三、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凡尔赛
1 、体系的进步作用 :
① 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战后各国经济得以
恢复和发展;
② 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民族
国家获得独立;
2 、体系隐含了四大矛盾,是脆弱的不稳定的。
①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瓜分德国、土耳其
② 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英法之间、英美之间、美日之间
③ 协约国与苏俄的矛盾:
策划武装干涉;苏俄长期遭排斥
④ 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
战后中国、印度、埃及人民的反抗运动
华盛顿会议 (1921.11.-1922.2.)

1 、《四国条约》 ( 美英法日 )——


① 各国相互承认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
——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
② 英日同盟解散——日本的扩张野心受到了遏制;
2 、《五国海军条约》——美取得了英同样的海军力量
世界现代史上大国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
3 、《九国公约》:(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
① 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② 确立了列强在中国“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 实质:美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把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归还中国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1 、建立起列强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华盛
顿体系”。至此,一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华体
系”完全形成。
2 、美国是最大胜利者:既取得了英国同样的海军力
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
3 、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亚太、特别是在中国的利
益冲突,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
,为后来日本全面侵华和日美战争埋下了祸根。
[ 思考 ]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华盛顿体系?

1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是列强建
立起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
美国成为该体系的最大赢家。
2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最终建立,调整了世界
大国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暂时处于和
平稳定状态。有利于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
3 、凡 - 华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
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它只是暂时缓和了
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但是建立的和平不能长久

国际联盟——”一战”后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

国际联盟: 1920.1. 日内瓦成立
㈠国联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㈡留下了许多不光彩的记录:
⑴ 被英法操纵,成为它们维护霸权的工具。
⑵ 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放任二战的爆发:
①“ 九一八”事变后,没有制裁日本,反而提出列强
共管东北;“七七”事变后要求各会员国自行制裁日
本,结果无人响应。
② 当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没有采取任
何行动。
思考:如何认识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

♣ 国际联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1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政治组织,为联
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2 )国际联盟宣称它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
,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 具有一定进步性。
♣ 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
实际被英法所操纵。它始终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1. 经济危机 :
① 爆发标志: 1929.10.
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股价暴跌
② 主要原因及特点:

2. 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扩军备战 , 走上法西斯道路
3. 经济危机的影响
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原 具体原因:市场供求矛盾

直接原因:股市崩溃

历史原因: 20 年代繁荣建立在不稳定 基础上

危 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社会危机加深,社会动荡不安

响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西方各国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希特勒上台——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大事件:
① 受 1929 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希特勒和纳粹
党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支持
②1932 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③1933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
西斯体制的确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④ 希特勒上台后,确立了一系列服务于战争的
政治、经济和军事政策
—— 如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战争经济体制
( 要大炮不要黄油 ) ;撕毁《凡尔赛和约》和
扩军备战等。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大事件:
① 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侵略中国的“大陆
政策”
② 日本法西斯主力 - 军部崛起,确立武力侵占
中国的方针
③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6 年 ,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 , 建立起军事法
西斯专政 , 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④1936 年“二二六”政变后成立的听命于军部
的内阁,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⑤ 极端民族主义的煽动,促使日本发动了全面
的侵华战争
德日法西斯的特点和上台方式
特点:
德国法西斯势力以纳粹党为核心
日本法西斯以军部为核心

上台方式:
德国是纳粹党通过议会道路上台
日本是军部逐渐控制政府,进而掌握政权
一、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争
1 、发生时间: 20 世纪 30 年代
2 、局部战争大事件:
①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 - 最早
②1935-1936 年意大利侵入并吞并埃塞俄比亚
③1936-1939 年西班牙由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
( 德意直接干涉 ) 的民族革命战争 , 最后共和国被颠覆
④1937 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⑤1938 年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
⑥1938 年德国在捷克挑起事端直至吞并整个捷克
3 、三国轴心结盟:
时间 :1936-1937 年 ;
标志 : 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一、法西斯成员国发动的系列局部战争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局部的反法斯斗争:
①1931 年 : 中国最早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 , 后
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
② 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和实践
思想: 1935 年的共产国际“七大”
实践: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
国际进步人士支持西班牙的“国际纵
队”
③ 坚持游击战争的埃塞俄比亚人民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针对问题 操纵 政策内容 反映实质
中国问题 英法 操纵国联,不提制裁 绥靖政策
日占东北 ,要共管东北 初露端倪
意埃问题 英法 对意制裁,范围有限 纵容扩张
,很快取消
美国 1935 年制定中立法案
西班牙问 英法 提出不干涉 纵容扩张
题 美国 修改中立法案
侵奥问题 英法 没有任何正式反应 纵容扩张
捷克问题 英法 与德意签订《协定》 登峰造极
一、法西斯成员国发动的系列局部战争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慕尼黑协定》的严重后果: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① 背着当事国将其领土割让给德国,出卖弱小国家
② 改变了欧洲的格局 ( 吞并捷克 ) ,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③ 大大增强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 , 提高了希特勒的国
内威望
④ 削弱了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
⑤ 打击了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 , 使苏对英法信任度下降
, 后于 1939 年 8 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P45 思考:概括一下什么是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 policy of appeasement )也称
姑息纵容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
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
略者妥协的政策。

关于绥靖政策 : 有多层含义的一种姑息纵容政策
下列观点您同意那几种?请说明理由。
①绥靖政策是帝国主义的反苏反共政策 ( 祸水东引 ) 。
②绥靖政策是以英法为代表的国家避战求和的政策。
③绥靖政策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的政策。
④绥靖政策是处于守势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政策。
一、法西斯成员国发动的系列局部战争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四、大战的全面爆发和初期阶段

1 、加速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
①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 1939 年 3 月德国
吞并整个捷克
② 英法与苏联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希望渺茫
③ 1939 年 8 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德国免去后顾之忧加速了战争爆发进程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
二战初期阶段的大事件:
1 、爆发标志: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
2 、奇怪战争 ( 静坐战争 ) 的出现 :
英法宣战后的按兵不动 ; 实质 : 战争时的绥靖
3 、德国改变进攻方向,侵入西北欧: 1940 年
北欧:丹麦、挪威;西欧:荷、比、卢沦陷
影响:宣告绥靖政策破产
4 、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
5 、法国的投降: 1940 年 6 月
6 、英国张伯伦下台与主战派丘吉尔出任首相
7 、不列颠之战:
特点 : 以炸迫降 ; 影响 : 德国计划首次失败
全面
爆发
标志

欧洲
最大
规模

东侵奥捷波
北上占丹挪 战前吞并
西荷卢比法
匈南希保罗
控制西南欧
进攻莫斯科
1. 爆发 :1941.12.7 ,日军偷袭美国珍珠
太 港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平 2.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
日美矛盾激化 ( 日本扩张损害美英利益 ,

洋 美英荷制裁沉重打击日本 )
3. 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
战 ①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②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 成为全球性战争 )
争 ③ 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4. 日军进犯占领东南亚广大地区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逐步建立的?
1. 美国修改“中立法案”到 1941 年 3 月通过《租借法
案》

2. 苏德战争爆发后 , 英美宣布支持苏联
3. 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 : 1941 年 8 月
影响 : 苏联表示支持 , 三大国开始反法西斯联合
4.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1942 年 1 月 , 华盛顿
影响 :26 个国家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意义 :1. 团结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 , 增强了反法西斯力
量 , 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
2. 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
3. 奠定了战胜法西斯的基础
1.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哪 —— 苏德战场和
苏德战场 二战的转折点
二战
战些
的 战 2. 中途岛海战
转役 ——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场
折成
点 为 3. 阿拉曼战役
——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北非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 :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 : 1942.1, < 联合国家宣言


>
太平洋战场转折 :1942.6, 中途岛海战
苏德战争转折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的转折点 :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转折点 :1942.10, 阿拉曼战役
三、三个法西斯轴心国的相继投降
1 、法西斯的投降:
① 意大利投降—— 1943.9, 轴心国开始瓦解
② 德国的投降—— 1945.5.8, 欧洲战事结束
③ 日本的投降—— 1945.8.15, 宣布投降
——1945.9.2, 二战正式结束
2 、加速意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大事件:
① 意 : 西北非的卡萨布兰卡登陆和西西里岛登陆 ;
意大利政变与墨索里尼被捕。
② 德 : 盟军东西配合使德军腹背受敌;苏美英召开
雅尔塔会议;美苏易北河会师;苏军的柏林战役并攻占
柏林;希特勒自杀。
③ 日 : 苏美英召开波茨坦会议;美国投下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的全面反攻。
二战后期协调反法西斯行动的四次国际会议

会议 时间 与会国 决议
开罗会议 1943 年冬 中美英 日本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德黑兰会 1943 年冬 苏美英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 1945 年初 苏美英 战后处理德国;苏联对日作
议 战;联合国
波茨坦会 1945 年七八 苏美英 ( 中国参与发表公告 ) 敦促
议 月间 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
正义的审判 :
1. 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的纽伦堡审判
1945.11—1946.1 长达十个多月的审判
判处 : 戈林等 12 人绞刑 ,3 人无期徒刑 ,4
人有期徒刑 ; 纳粹党领导机构、秘密警察
和党卫队等为犯罪组织。
2.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东京审判
1946.5—1948.6 长达两年多时间的审判
判处 : 东条英机等 7 人绞刑 ,16 人无期徒
刑 ,2 人有期徒刑 ; 纳粹党领导机构、秘
密警察和党卫队等为犯罪组织。
四、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意义

1 、战争性质: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

2 、伟大意义:
1) 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
美苏成为两个世界一流大国,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继续
衰落 ,( 美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霸主 ) ;
2) 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彻
底瓦解;
3) 二战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 ( 第三次 ) 的兴起。
思考:
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
贵的经验教训?
① 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 , 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 是
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② 大国的绥靖政策保护自己的利益 , 助长了法西斯的野
心 , 未能阻止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侵略战争 ;
③ 战争中一些国家墨守成规 , 军事思想落后 , 缺乏创新
精神 , 结果或遭遇亡国或付出了惨重代价;
④ 人类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 , 终于靠理智和正义 , 赢得
了战争、和平和进步;
⑤ 国际统一战线是打击人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爱好
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
二战全面爆发 : 1939.9.1; 德军突袭波兰
苏德战争爆发 : 1941.6.22; 二战进一步扩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12.7;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战的转折点 : 1942-1943,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 : 1944.6,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投降 : 1945.5.8, 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签投降书 : 1945.9.2, 二战结束
第五单元 二战后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几种类型: 代表性战争:
1. 冷战中的热战 : 1.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2. 世界长期热点 : 2. 中东战争
3. 发展中国家之间 3. 印巴战争和
的局部战争 : 两伊战争
4. 高科技下的局部 4. 海湾战争和
战争 : 伊拉克战争
朝鲜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① 从战争起因看:是“冷战”的产物 ( 美国认为朝鲜
内战是苏联扩张的产物 , 要遏制苏联 );
② 从战争过程看:内战→国际性局部战争 , 是“冷
战”中的热战(在亚洲的发展) ;
③ 从战争结果看:以“ 38 线”为界,半岛南北分裂 ,
体现了两种社会制度较量的势均力敌。
第一节朝鲜战争
1. 朝鲜问题的由来
2. 抗美援朝 , 保家卫国 1950.10. 志愿军入朝鲜
3. 经过 :
4.1953.7.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5. 朝鲜战争的影响
朝鲜战争对交战各国有哪些影响?
•1 、对朝鲜半岛上的国家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
面。
2 、对中国的影响:①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
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
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2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
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3 。使我国建立了
一支较为现代化军队。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④提高了全
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
的发展。
3 、对美国的影响 :① 粉碎了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
国家的企图,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②美国对中国实行长
期封锁,致使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中东地区 ( 一种说法 ):
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概
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包括
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
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 17 个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何以会成为世界一热点地区 ?
1.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 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2. 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 阿拉伯世界”
3. 耶路撒冷的独特性 : 三教圣地
4. 石油地位的重要性 :“ 石油海洋”
5. 大国力量的对抗性 : 战略利益的需要
二、五次中东战争 :
类别 又称 起因 参战国 结果
战次
第1次 巴勒斯坦 以色列建国 埃等 5 以获得胜
1948 战争 国 VS 以 利
第2次 苏伊士运 埃及收运河 埃及 VS 埃及胜利
1956 河战争 英法以
第3次 六日战争 以色列袭击 埃叙 VS 以占埃叙
1967 以 部分领土
第4次 十月战争 埃叙收复失 埃叙 VS 埃叙夺回
1973 地 以 部分土地
第5次 黎巴嫩战 以打击巴解 巴解黎 以胜利
1982 争 总部 叙 VS 以
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表现在哪些方面 ?
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
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 :
1. 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上的针锋相对 ;
2. 巴勒斯坦内部“以暴抗暴”的活动和以色列
“以暴制暴”的军事镇压 , 造成双方仇视 ;
3.“ 路线图”计划陷入困境 , 难以贯彻执行 ;
4. 不同政治派别的分歧使和平进程面临挑战
5. 大国插手中东事务 , 希望朝着有利于自身的
方向发展。
海湾战争
伊拉克哪些行为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强迫科威特免除伊拉克所欠债务
强迫租借科威特岛屿
悍然发动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军事侵略
杀害亚奥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亲王
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希望挑起阿拉伯与以色列
的矛盾
点燃科威特 600 多口油井,并向波斯湾倾倒大
量石油
海湾战争
一、伊拉克挑起海湾战争: 1990.8. 入侵科威

二、阻止伊拉克侵略的努力 ( 联合国等 )
三、海湾战争 (1991.1. 多国部队执行”沙漠
风暴” , 解放科威特 )(1991.2. 多国部队执
行”沙漠军刀”进攻伊拉克军队 )

海湾战争特点:
①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② 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课程标准: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
的特点和影响。
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
和以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表现在:
     (1) 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
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
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 ( 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 ) 。

     (2) 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


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
     (3) 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
,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
     (4) 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
全天候、全时域发展。
     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
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
联合国总部大厦 现任秘书长 维和部队车辆 联合国徽
一、联合国的创立 1945.10. 联合国正式成立 , 总部纽约
二、宗旨与主要机构 : 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三、风雨历程
四、维和贡献 ( 蓝盔部队 ):P143 测评 - 简述联合国在维
持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 课标 )
1.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始于 1948 年 ( 何事 ?) 维和行动共 5 次 ( 教材 )
2. 在裁军和军备控制方面的作用
50 年代初成立裁军委员会 ;78 年召开裁军特别会议 ;
支持双边和多边谈判达成裁军协议
3. 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的作用
1948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 世界人权宣言 >>, 后专门成
立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
4.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宣言和公约 ; 人道主义援助 ;
安置难民 ; 维护社会治安 ; 促进民族和解等。
联合国发展三大时段的特点及体现 :
1.40 年代中→ 60 年代初
特点 : 为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 也为美苏所利用
体现 :① 贡献 :1948 年《世界人权宣言》; 1960
年推动非殖民地化进程:
2.60 年代中→ 90 年代
特点 : 成为第三世界重要舞台 , 美苏难以任意操纵
体现
3.90 年代末→现今
特点 : 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 但权威性遭遇挑战
体现 :1999 年的科索沃战争 ;2003 年的伊拉克战争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
宣言》 —— 主题: 40 、 50 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
形成战后第一个高潮
1. 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 :
① 第 1 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49, 巴黎和布拉格
—— 呼吁和平合作 ;
② 第 2 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0.11. 瑞典
—— 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 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③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 :1955 年
—— 指出核战争的危险 ; 倡导和平解决争端
2. 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
① 原因 : 二战劫难的影响 ; 核武器阴影的笼罩 ; 美苏
“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② 影响 : 推动了 50 年代的和平运动 ; 推动科学家投身
三、国际和平年
—— 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三次高潮
,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
1.1981 年 , 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 9 月 21 日为国际和平

2.1982 年 , 第 37 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确立 1986 年为“国际和平年”;
3.2001 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 2002 年开始,每年 _9 月
21_ 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 宣布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
天停止敌对行动 .
中国为国际和平年
发行的纪念邮票

1986 年
纪念国际和平日
9 月 21 日 ( 始于 200
20 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
因归纳:

1 、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
2 、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3 、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
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4 、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
胁世界和平;
5 、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6 、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一、和平与发展:历史和时代的呼唤

(一)“和平与发展”的含义与意义

和平:是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
—— 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命运

发展: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
—— 关系世界的兴盛与发达
一、和平与发展:历史和时代的呼唤
(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的原因
1 、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相互依存度加
深,国与国之间息息相关;
2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
强烈愿望,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
3 、自 20 世纪下半期以来,世界总体趋向缓和,经
济 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优先发展经济,提高社
会文明程度已成为世界潮流。
4 、全球性问题解决的迫切性、国际和平力量的增长
、核战争毁灭性后果的威慑、世界多极化发展等一系
列因素的出现 ,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不
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三、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 、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

3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第
一要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本身就是对人类
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
5 、中国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
十年高考各
地试题中涉
及战争与和
平的试题:
2002 春季文综, 20 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
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
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15 分)
参考答案:
20 世纪 20 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 20 世纪 4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 20 世纪
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 , 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
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
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
下。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
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 考生
若答出美国妄图在中国建立亲美政府,继续控制中国;新中国成立
,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可酌情加 1-2 分,但总分不得超
过 8 分。 )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
重要力量之一。
2003 江苏广东, 20 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
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和冷战初期 (1946—1955 年 ) ,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
固其霸主地位的。 (15 分 )
答案要点: (15 分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于 1917 年参战,成为主要
战胜国之一;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经济实力进一步
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为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主
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弹;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雅尔塔
体系为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美国政治、经济、
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
冷战初期,在西欧各国实力下降的情况下,美国通
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
义世界货币体系和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巩固了霸主
地位。
2002 上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1” 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
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后历史并非是如此。当德、意、日
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大战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
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
1995 年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
,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
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199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 ______ 周年。 (1 分 )
(2) 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
良机”、自食其果 ?(10 分 )
(3) 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经验? (3 分 )
答案要点: (1)50
(2) 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
涉态度;慕尼黑阴谋;英法苏三国谈判不了了之;美国
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
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本侵华实施制裁;美英策划
远东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等。
自食其果:法国溃败;不列颠大空战;德国突袭苏联;
日本偷袭珍珠港等。
(3) 联盟形成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 : ( 《大西
洋宪章》的签定, ) 英美声明援助苏联;苏联同意《大
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苏美英三国协定;租借法案适
用于苏联;《联合国家宣言》 (26 国共同宣言的发表 )
等。联合反击;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国
战场大反攻;苏联对日宣战等。
2001 广东河南,自 1931 年起,英法及其控制下的
国际联盟,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实行
妥协退让,直到 1940 年 5 月英国才开始了真正的
抵抗。试述这期间英法及国联是如何一步步对法西
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最后又抛弃这一政策的。

2001 上海,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
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请你
依据有关事实略加说明。 (5 分 )
1999 高考,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
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
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1999 全国高考 :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
和在欧洲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
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图一: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 (1 分 ) ; 凡尔
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原属波兰领土基本归还波兰
(2 分 ) ;萨尔区暂由国联代管,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
占领 (1 分 ) 。
图二:美、英、法等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
变削弱德国为复兴德国 (1 分 ) ;德国迅速恢复并发展成为政治、经
济大国 (1 分 ) ;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
推行扩张政策 (1 分 )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1 分 ) ,美国实行”中
立”,苏联避战自保 (1 分 ) ;德国侵略屡屡得逞,法国战败,大部
国土被德国占领 (1 分 ) 。
图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盟国对德分区占领 (1 分 ) ;苏联
与西方盟国在处置德国等问题上产生矛盾 (1 分 ) ;两个德国分立
(1 分 ) 。
1997 高考 : 概括指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
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 .(8 分 ) 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
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 .(4 分 ) 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
参考答案:
(4 分 )
列强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为分脏和称
霸而相互争夺。 (2 分 ) 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提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
和远东进行激烈的争夺,等等。 (2 分 ) 其二是为了共同
利益而互相勾结。 (2 分 ) 例如共同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和
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 (2 分 )
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
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
将打破暂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 (4 分 )
体系被打破 : 德国在欧洲的一系列局部侵略因大国的
绥靖政策而得逞 ; 突袭波兰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 日本发达
九一八事变和偷袭美国珍珠港 .
1995 高考,分别指出 30 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
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 (10 分 ) 概括说明这
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 分 )

参考答案:中国 1931 年开始的抗日战争。 (1 分 ) 它是中国人民由


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
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分 ) 中国人民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
斗争。 (1 分 ) 埃塞俄比亚 1935—1936 年抗意民族解放战争。 (1
分 ) 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1 分 ) 它的不畏强暴、
坚持抗敌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的启迪。 (1 分 ) 西班牙 1936
—1939 年的局部战争。 (1 分 ) 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
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 分 ) 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
,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1 分 )
30 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 (2 分 ) 由于一些大
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
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2 分 )
1993 高考,说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和时间,指出联盟形
成后采取的最重大的军事行动,简述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举行
的重要国际会议及主要成果,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的作用。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不但激怒了世界人民,而且也加深
了英美等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 分 )
1942 年 1 月,苏中美英等 26 国在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表明
联盟正式形成。 (1 分 )
联盟形成后采取的最重大军事行动有:在北非战场获胜和西
西里岛登陆; (1 分 )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 分 ) 盟军进入德国境
内和攻克柏林; (1 分 )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1 分 )
英美苏三国政府首脑会议是:德黑兰会议,决定对德作战一
致行动和战后合作; (2 分 ) 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击败德国法
西斯,战后建立联合国; (2 分 ) 波茨坦会议,决定根除德国军国
主义,重建德国民主政治,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2 分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说明,分散的反法西斯力量易被法西
斯势力各个击破; (1 分 ) 反法西斯联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
本保证。 (2 分 )
2006 年广东高考 : ( 8 分) 1969 年 7 月 25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
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
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
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起要点
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请回答:
( 1 )“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他的目的是什么?( 5
分)
( 2 )为推行尼克松主义,美国采取在哪些措施?( 3 分)

参考答案 : 本题共 8 分
( 1 )美国实力削弱;苏联实力增强;西欧、日本经济
实力增强,与美国三足鼎立。( 3 分)它的目的是继续
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 2 分)
( 2 )从越南战争中脱身;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行
对苏“缓和”外交(转攻为守)。( 3 分)
2004 广东 : 阅读以下材料:
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
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
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
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
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
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
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
    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
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 ( 美国国会 ) 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
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了不容争辩
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回答:
(1) 概括指出在美国是否参加国联的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
论的焦点是什么? (2 分 ) (6 分 ) (4 分 )
(2) 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 ,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

答案提示 :

威尔逊认为,对美国而言,盟约规定的
义务主要是道义上的,但在某种情况下,美
国需要承担一定的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
律义务。参议员们则反对承担使美国卷入国
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取得胜利,美
国没有参加国联。 (6 分 )
答案要点:美国不陷入欧洲事务。在意
埃战争中,美国推行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国
双方运送武器。实际上有利于侵略者。 (4
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