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選舉是怎樣舉行的 ?

 
迄今馬來西亞舉辦過 14 次的全國大
選。

根據聯邦憲法規定 , 國會下議院議員從當屆議會第一次開會
算起 , 任期五年 , 任滿自動解散 , 大選必須在國會解散後的
60 天內舉行。
另外 , 首相可以在國會任期未滿前 , 尋求國家元首同意 , 提
前解散國會 , 舉行大選 , 惟國家元首有權拒絕首相提前解散
國會的要求。 

國會解散後 , 由選舉委員會全權負責大選的籌辦。
按聯邦憲法規定 , 選舉委員會主要職責包括 :
( 一 ) 辦理國會下議院和各州議會選舉以及補選 ;
( 二 ) 在每隔八年 , 展開重新劃 分國會和州議會選區的工
作;
( 三 ) 掌管選民名冊。 
選舉委員會的成員 , 由國家元首經和統治者會議商議後委
任 , 委員會成員由:
一名主席、
一名副主席以及
五名委員組成。

選委會成員一經委任 , 任期直至 66 歲退休為止 , 期間除非


選委會成員自行辭職 , 不得任意解職。如此的規定 , 是為保
障選委會能夠在免除外界的不當壓力下 , 不偏不倚的執行職
務 , 以確保選舉的過程是公平和自由的。 
2019 年國會通過修憲案 , 將我國投票年齡從 21 歲降到 18
歲 , 且所有符合資格的馬來西亞公民 , 皆自動成為選民 , 無
需向選舉委員會登記為選民。

這意味著往後年滿 18 歲或以上的我國公民 , 皆可以投票 ,


並有資格成為侯選人。雖然相關修憲案已正式頒佈 , 惟目前
選委會需要時間 , 以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 , 將所有已滿 18
歲或以上的我國公民 , 自動納入選民名冊。
截止 2020 年 5 月 , 選委會只能做到開放年滿 18 歲或以上者
可以參選成為國會議席的侯選人 , 州議席方面則需各州配合
修改州憲法 , 將投票和參選年齡降至 18 歲 , 目前已完成修
法的州屬包括玻璃市、沙巴、登嘉樓和森美蘭。至於何時能
夠全面將 18 歲或以上的我國公民自動成為選民 , 則尚待選
委會的公佈 
雖然我國法律上並未明文規定 , 全國大選和各州州議會選舉
需同步舉行 , 惟一般上各州的州務大臣和首席部長 ( 尤其是
馬來半島的州屬 ) 會在國會宣佈解散後 , 按習慣也會同步向
各州的統治者和元首要求解散州議會重選 , 所以慣例上每次
全國大選 , 選民手上分別要投兩張票 , 一張選國會議員 , 另
一張選州議會。 ( 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和納閩三地無州
議會 , 三地的選民僅能投選國會議員 ) 。
我國所採用的選舉制度 , 在政治學上稱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
決制 (Plurality with Single- Member-District System),
該選制的特色為在全國範圍內劃分若干數目的小選區 , 而每
一個小選區只能選出一名議員 , 在一個小選區內獲能最多票
數者皆告當選 , 所以這種選制也被稱為領先者當選制 (First
Past the Post,FPTP) 。 
當正式接獲國會 / 州議會解散的通知後 , 選委會就會敲定提
名日期和投票日期。提名日當天 , 選委會在各選區設立提名
中心 , 接受有意參選的侯選人提交參選表格 , 並審查侯選人
的參選資格 , 確認和公佈正式侯選人名單。

從提名日到投票日 , 這段時間為正式的競選期 , 按規定這段


競選期至少要有 11 天 , 也就是投票日必須距離提名日至少
有 11 天。在這段競選期間 , 各政黨和侯選人可以從事各種
拉票、掃街、造勢集會等競選活動直至投票日前夕。

在投票日當天 , 禁止一切競選拉票活動 , 包括在投票站範圍


內顯現政黨的黨徽、黨旗、黨領袖和侯選人的頭像等。
另外 , 當一名議員因為逝世、辭職以及因破產、具有外國藉
等聯邦憲法規定可以喪失議員資格的理由 , 而造成議席懸
空 , 選委會在受到議會議長的通知後 60 天必須舉行補 選。

不過 , 如果議席懸空的日期已是國會任期屆滿三年或以上 ,
則無須補選。然而 , 如果懸空的議席 , 足以動搖執政黨在議
會的過半數支持 , 則議長必須通知選委會 , 要求舉行補選。

另外 , 如果一名議員辭職的話 , 其在辭職生效日期的五年
內 , 不得參 選 , 換言之 , 一名議員辭職後 , 不能借由其懸
空的議席補選重新當選議員。
喜來登事件 : 首相委任的憲政爭議
2020 年 2 月 23 日媒體傳出土著團結黨、巫統、伊斯蘭黨、
砂拉越政黨聯盟以及部份公正黨等黨籍國會議員聚集在八打
靈喜來登酒店開會 , 企圖推翻希盟政府 , 籌組新政府。

隔天時任首相兼土著團結黨總裁馬哈迪向國家元首呈辭 , 同
時辭去土著團結黨總裁一職 , 同一天土著團結黨主席慕希丁
宣佈該黨退出希盟 , 而以公正黨署理主席阿茲 敏 (Mohamed
Azmin bin Ali) 為首的 11 位公正黨國會議員也宣佈退黨。
原希盟政府 , 在國會下議院 222 席當中擁有 138 席超過半數
的支持 , 當土著團結黨 ( 在下議院擁有 26 位國會議員 ) 和
阿茲敏派系的 11 位國會議員相繼宣佈退出希盟後 , 希盟僅
在國會下議院掌握 101 位議員 , 在下議院未能取得過半數議
員支持。

國家元首隨後援引聯邦憲法 第 43 條 (2a), 委任馬哈迪為


過渡期首相 , 在新任首相未上任前 , 暫代首相職務。
根據聯邦憲法第 43 條 (2a):⸢ 國家元首應先委任一位來自
下議院的議員 , 出任首相以主 持內閣 , 而該名議員根據元
首的個人判斷 , 是可能取得下議院多數議員的信任支持。⸥
按憲法規定 , 首相的委任權屬於國家元首的權力 , 不過國家
元首所委任的首相人選 , 首先必須是一位民選的下議院議
員 , 其次相信此人選是可以取得下議院至少過半數議 員支
持他擔任首相。
同時 , 根據聯邦憲法規定 , 當首相喪失下議院多數議員支持
時 , 他可以選擇辭職 , 讓國家元首根據憲法第 43 條 (2a)
所授予的權力 , 委任新的首相或尋求國家元首同意解散國
會 , 重新選舉。惟國家元首可以拒絕首相解散國會 , 重新選
舉的要求 , 在不解散國會的情況 , 運用憲法第 43 條 (2a) 所
授予的權力 , 委任新的首相。
馬哈迪在事後解釋其呈辭的理由是 , 因為土著團結黨領導層
拒絕聽從他的意見 , 堅持退出希盟 , 他在失去黨領導層的支
持後 , 決定辭掉首相和黨總裁職務。因為馬哈迪並未要求解
散國會重選 , 所以按憲法條文 , 國家元首要在這一屆國會 ,
委任一位其相信認為可以取得下議院多數議員支持的下議院
議員為新首相。
此時提供各政黨合縱連橫的機會 , 以爭取組閣權。一開始各
政黨領袖 , 皆爭取馬哈迪為己方的首相人選。希盟希望透過
爭取馬哈迪 , 讓土著團結黨議員回巢 , 以便希盟政府得以延
續 ; 巫統、伊斯蘭黨等馬來政黨則期待與馬哈迪合作 , 組成
一個不包括行動黨的馬來人團結政府。

如此形成一個奇特的政治場景 : 巫統、伊斯蘭黨等在野黨 ,
聯同部份倒戈的希盟國會議員 , 向馬哈迪內閣提出倒閣 , 卻
又支持馬哈迪 , 繼任首相。
不過 , 在馬哈迪提出 , 鑑於各政黨皆支持他任相 , 他計劃籌
組一個跨黨派政府 , 讓政府可以脫離黨派專注於國家利益。
馬哈迪的計劃 , 遭到巫統、伊斯蘭黨的拒絕 , 並要求閃電大
選 ; 希盟也反對馬哈迪的跨黨派政府建議 , 認為將造成馬哈
迪一人政府 , 形同馬哈迪獨裁統治 , 並轉而改提名安華為新
首相人選。
2 月 25 日至 26 日 , 國家元首分批召見國會議員 , 惟依然無
法確定誰獲得過半議員支持出任首相。

28 日 , 以阿茲敏為首的 10 位前公正黨議員加盟土著團結
黨 , 並聯同巫統、伊斯蘭黨等在野黨一致推舉慕希丁為首
相。另一方面 , 希盟在安華無法取到過半國會議員支持的情
況 , 為了阻止慕希丁任相 , 避免希盟下台 , 轉而推舉馬哈迪
為首相。

2020 年 2 月 29 日 , 國家元首宣佈委任慕希丁 (Muhyiddin


bin Haji Muhammad Yassin) 為馬來西亞第八任首相 , 並在
3 月 1 日在國家皇宮宣誓就職 , 讓這起國人屏息以待的朝野
這起被媒體稱為喜來登事件 , 乃是我國史上首次發生在未經
大選的情況 , 內閣倒台 , 原執政政黨聯盟被更換的政治事
件。雖然執政黨議員出走 , 導致內閣倒台 , 執政黨換人 , 在
一些議會民主制的國家並非新鮮事。不過 , 一般上實行議會
民主制的國家 , 新首相的任命 , 都需經過議會開議表決的程
序 , 方才有效。
譬如和我國一樣是君主立憲議會民主制的日本 , 其憲法第
67 條明訂 : 內閣總理大臣 ( 編註 : 即首相 ) 經國會決議在
國 會議員中提名。

反觀 , 因為我國聯邦憲法賦予國家元首 , 根據其主觀判斷 ,
委任一位 來自下議院的議員 , 只要國家元首認為該議員可
以獲得過半下議院議員支持 , 出任首相一職的權力 , 在缺乏
國會信任表決的程序下 , 這次喜來登事件 , 新首相的任命 ,
皇宮的決定成為最後的關鍵 , 從而引發慕希丁的受委 , 在當
時是否真的取得過半議員支持的爭議。
動手動腦
「在體現民主的所有事物中 , 最根本的是一個小人物走進一
個小小的投票間 , 拿一支小小的筆 , 在一張小小的紙上劃一
個小小的勾——多少虛華辭藻 , 多少冗長辯論都無 法削弱
這一點的重要性 , 其程度是壓倒性的。」
英國前首相溫斯頓 · 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1874-1965)
同學們可以翻查聯邦憲法 , 查證以下對馬來西亞的政治制度談論 ,
何者為真 ? 何者為偽 ?
• 國會下議院議長必須是一名來自下議院的議員
• 當一名國會議員被醫生認定或宣佈為心智不健全者 , 他就會喪失
議員資格。
• 任何人不得同時擔任國會上下議院議員。
• 國會議員不會因為他在議會裡指責首相濫權的言論 , 遭到誹謗罪
的提控。
• 國會必須每三個月召開一次。
• 當國會議員在未向議會請假的情況 , 在六個月期間內每次開會皆
缺席 , 就會喪失議員資格。
• 一名议员如果被法庭宣判坐牢超过 1 年或罚款不低于马币 2000
令吉将丧失议员资格。
文泉 : 人民選國會議員 , 就是要選出選民服務做的好的政治人物 , 譬如積極
幫人民申請各項救濟金和准證 , 經常撥款給社區辦各項康樂活動 , 到老人
院、孤兒院送禮品。

古瑪 : 國會議員主要的職責 , 是出席國會、審查法案和監督政府的施政。所
以我會投票給積極在國會開會、經常向部長提出質詢的議員。

拉菲達 : 我是女性 , 我是不會把票投給不尊重女性的政治人物。如果我的選


區有女性侯選人 , 我會優先考量支持她。

阿山 : 我會選和自己同一族群的侯選人 , 因為同一族群的人才會幫助同一族
群的人。

阿末 : 我們要選出真正有能力將國家管理好 , 改善人民福祉的政治人物 , 無
論他是来自那一各族群和宗教。
第十五屆全國大選 , 最遲會在 2023 年舉行 , 現在就讀初中
三或以上的同學 , 很可能在未來三年內 , 有機會履行公民責
任 , 投下人生的第一張選票。

每個人會基於自己的現實利益、政治立場、在社會上的處
境 , 甚至對政治人物的喜愛或印象 , 來決定怎麼投下手中的
一票。

同學不妨從現在開始 , 嘗試多接觸、觀察相關的資訊 , 從而
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判斷 , 究竟我們根據什麼標準來投選侯選
人?
课题研究
1.什么是政党?
2.马来西亚有多少个政党?
3.我们国家最早的政党?
4.当初的目的是什么?
政黨是什麼 ?

選舉 , 就是將手中的一票投給你所屬意的政黨代表 ?
如此每逄全國大選 , 我們總會聽到人們爭論著究竟要選黨抑
或選人 ?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如果要解答上述的疑難 , 我們要從什麼是政黨談起。
政黨 (party) 就是社會中的一部份人所參與及組織的團體 ,
而這群人的結合乃基於某些特定的政治原則和利益。

所以 , 議會民主下的現代政黨 , 就是一群懷有相同政治目的
和理念的人 , 一齊組織起來成立團體 , 制訂政綱和政策主
張 , 透過選舉的手段 , 爭取選民的認同 , 以取得執政權並組
織政府 , 從而落實其政治主張。
現代政黨所發揮的功能 , 主要可以歸納為六大項 :
( 一 ) 反映民意 , 做為匯集民眾的意見和利益表達的平台 ;
( 二 ) 設定政策目標 , 針對國家政策以及黨的政治路線和策
略 , 提 出看法 , 以凝聚黨員 , 爭取民眾認同 ;
( 三 ) 培養和甄選政治菁英 , 提供從參者各種政治歷練和機
會 , 並從中拔擢表現優者 , 擔任高職 ;
( 四 ) 社會動員 , 鼓吹、宣揚政治理念 , 動員不同社會力量
的支持 , 以擴大政治影響 ;
( 五 ) 爭取官職 , 從政者從事競選 , 爭取政府官職的政治媒
介以及
( 六 ) 組織政府 , 爭取執政權 , 以成立政府 , 實現政治主
張。
馬來西亞主要政黨逐一數 ?

根據選委會所透露的資料 , 截止 2019 年 9 月 18 日 , 我國
共有 53 個合法註冊的政黨 , 這當中有一些是全國性政黨 ,
有一些是地方性政黨 , 僅在特定州屬活躍 , 且這類地方性政
黨多集中在砂沙兩州 , 譬如砂州最大的政黨土著保守黨和沙
巴州的主要執政黨民興黨。

另外 , 砂沙兩州的不少地方政黨 , 個人色彩濃厚 , 這些政黨


由當地雄居一方政治強人及其支持者創辦 , 政黨之間的政治
路線和立場差異不大 , 政黨主要是個人政治 鬥爭的平台。
與其同時 , 馬來西亞的主要政黨 , 多根據族群界限組織動員
起來 , 所以我們會看到一 些政黨原則上只開放某一族群和
宗教群體加入 , 譬如巫統、馬華公會、印度國大黨、伊斯蘭
黨、土著團結黨、誠信黨等 , 且這些政黨多以維護本族群 /
宗教權益為政治訴求。相對這些族群政黨 , 也有以跨族群為
號召的政黨 , 強調走多元族群政治路線 , 黨 員來自不同族
群 , 譬如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民政黨、砂州的人聯黨
等。惟上述跨族群政黨 , 依然存在著某一族群在黨內扮演主
導的地位的情況 , 譬如人民公正黨 , 以馬來人居領導位置 ,
而民主行動黨、民政黨、人聯黨則多被外界視為華人主導的
政黨。
總括而言 , 馬來西亞主要政黨 , 一般上砂沙兩州的政黨皆是
地方性政黨 , 祇有在當地活動 , 反而馬來半島的政黨 , 會將
勢力擴張到東馬兩州 , 譬如早年巫統、馬華公會東渡沙巴設
立分部 , 而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伊斯蘭黨則跨海涉足
砂沙兩州政治。另外 , 政黨間差異 , 反映著一個國家在社
會、地域、經濟、文化上的分歧 , 馬來西亞 做為一個多元
族群、宗教與文化的國家 , 也顯現在其政黨體系上 , 因此各
主要政黨的 政治色彩 , 基本上以族群政治 VS 多元跨族群政
治這兩大類型來劃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