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9

UTⅢ 级专业理论试题(开卷)

范围及有关答题说明
 一、标准依据
 JB/T4730 标准
 JB/T4730.1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中术语和定
义中 3.14 ~ 3.23
 JB/T4730.1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中使用原则
中( 4.3 )超声检测
 JB/T4730.1 第三部分:超声检测(包括附
录)
 二、是非题 15 ~ 20 题 占 30 分~ 32 分左

 主要内容为标准各部概念性的内容,涉及
到标准部分,包括对人员培训,资格,各检
测方法适用范围、仪器、试块、探头、灵敏
度等。
 三、单项选择题
 主要内容为标准中各部分的适用范围,
对工件要求、探头、试块、灵敏度、测量方
法等方面内容,要求对 UT 检测方法,检测
标准有较好的理解,并能熟练应用。一般每
题给出 4 个答案,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 在答题时,对要选正确项的,可将错误的
逐项排除,对选错误项可将正确项逐项选出
,剩下为答案。
 四、多项选择题约为 5 ~ 10 题 占 15 分~
20 分左右
 主要内容为各部分在适用范围,试块设
计探头参数确定,灵敏度选择,检测方法,
对缺陷测量方法,对检测结果评定等方面对
标准条文有较深刻和准确
 理解和非常熟练的应用。一般每题给出 4 个
答案,选其中 2 项或 3 项或 4 项为正确的,
多选一项或二项,少选一项或二项均无分,
选错其中一项也无分,且每题给出的答案意
思均相近,故要求仔细看清题意,认真分析

 五、工艺题 占 15 分
 一般给出一台锅炉或压力容器或压力管
道受压部件给出使用材料的牌号、规格(厚
度尺寸与数量),锅炉或容器的规格(直径
、长度、高度等)、结构状况、焊缝分布、
焊缝
 坡口型式等,要求依据相关法规标准如《蒸
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
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 《钢制压力容
器》及 JB/4730 等编制 UT 检测工艺卡。
 具体形式:
 ㈠自行编制工艺卡(不提供统一格式),这
时要求各位要熟悉工艺卡应包含的内容和格
式要求,并逐项准确填写。
 ㈡提供工艺卡格式,按题中格式要求逐项填
写。
 ㈢工艺卡已填好,但其中有许多项是错误的
,要求改正,并说明理由。
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希望各位熟悉 UT 探伤
工艺要求,并按 JB/4730 标准要求熟练应
用。
 六、综合题 占 20 分~ 25 分左右
 这是考核 UTⅢ 级人员综合水平的考题
,一般给出一台产品(锅炉或压力容器或压
力管道元件或某安装工程中涉及到的有关产
品),针对该产品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 ⑴ 将相关法规如《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 《钢
制换热器》及 JB/T4730 标准要求在本台产
品上综合运用,确定探伤方法,检测部位,
检测比例,合格级别等内容。
 ⑵ 将 UT 与 RT 、 PT 、 MT 等方法用于该
产品的适宜性,并根据相关法规要求选择最
合适的检测方法。
 ⑶ 确定检测面、检测频率、试块、探头、
检测灵敏度(基准灵敏度、扫查灵敏度等)
 ⑷ 确定对缺陷测量方法(测长、测高、测
缺陷方向)的方法。
 ⑸ 确定对缺陷的记录数据内容。
 ⑹ 对检测出的缺陷进行评定和数据处理
(相邻缺陷相加方法,缺陷总数确定。如何
确定超标缺陷等)
 ⑺ 对检测出的缺陷进行产生原因分析,提
出防止产生此类缺陷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 ⑻ 对此种设备结构及所用材质,提出何种
危险性缺陷最容易产生,对此种危险性缺陷
应采用何种最佳检测方法,确保产品安全。
 ⑼ 对给出的特殊工件,如何选择检测面和
相关检测参数,确保被检测工件的全体积能
100 %检测到且不发生危险性缺陷漏检。
 ⑽ 对该工件应在何时检测最合适(根据焊
接方法,材料特性确定),主要确定检测时
机(焊后几小时,热处理前后,水压试验前
后,返修前后等)。
 ⑾ 对焊缝返修、母材返修、水压试验漏水
返修等情况,在返修后检测应满足哪些要求
要明确。
 ⑿ 对曲面工件检测时,对试块、探头应满
足哪些要求,应作何种处理要明确,应如何
选用曲面试块?
 ⒀ 对不等厚板的对接焊缝应如何确定被检
焊缝区域范围,为防止不漏检应采取哪些措
施?
 ⒁ 对检测出的缺陷如何按照 JB/T4730 标准
要求对缺陷定性?
UT 综合题解答的有关说明
 1 、综合题可能出现的工件类型:
 锅炉或压力容器受压元件部位(如筒体
、封头、设备法兰、大口径接管等)的焊缝
、锻件、铸钢件(碳钢、不锈钢)的检测。
或给出整台设备 , 注明规格尺寸和材质 , 焊接
方法等 , 提供检测要求。
 2 、回答综合题主要依据 JB/T4730 标准中针
对题中所述工件的相应适用部分的相关内容

 3 、回答综合题中相关问题应考虑的内容:
 ⑴ 纵、横波检测面的选择:
 a. 对焊缝探伤应根据工件情况选择焊缝一面
两侧还是一侧两面,要确保声束扫查到整个
焊缝断面,并确保焊缝区域检测范围(包括
焊缝部位及热影响区)。
 b. 对锻件或铸件探伤应选择标准规定的主
要探伤面和辅助探伤面,确保检测到整个铸
(锻件)全体积。
 ⑵ 对检测面的要求:
 a. 粗糙度要求:
 应符合 JB/T4730 标准中相应规定,如焊缝
探伤和锻件探伤表面粗糙度 Ra 均应≤ 6.3μ
m。
 b. 曲面要求:
 对焊缝探伤:
 应考虑纵、横焊缝探伤区别;
2 2
W
 检测面曲率半径> 4 W
与≤4 时与
平板对
 接焊缝探伤的区别;如何进行曲率修正?
 对直径小于或等于 500mm 的曲面工件检测
时 , 对比试块曲率半径与检测面曲率半径关
系,检测纵缝时考虑几何临界角的限制探头
移动区要足够大,确保扫查整个焊缝断面及
热影响区。
 对锻、铸件:
 是否按标准可相互垂直方法检测,并尽可能
检测到锻、铸件全体积?对厚度超过 400mm
锻件应考虑从两端面进行 100 %扫查。
 是否需要曲面对比试块?如何进行曲面修正

 ⑶ 探头的选择:
 a. 对焊缝探伤:按照检测技术等级 A.B.C 的
不同技术要求 , 应分别根据板厚,检测母材
部位及焊缝部位等不同情况按 JB/T4730 标
准主要选取探头,并考虑:纵缝与环缝的差
别, T 型环缝及管座角焊缝,纵、环环缝用
探头。
 b. 锻、铸件探伤:
 一般采用直探头及双晶直探头,及 K1 横波
斜探头。不锈钢锻件用纵波金属探头检测.
 ⑷ 频率选择
 一般选用 2.5MHZ ,对薄环缝也可选
5MHZ ,对锻、铸件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
 ⑸ 试块和反射体类型的选择
 a. 焊缝探伤按 JB/T4730 标准规定及题意对
接焊缝可采用 CSK-ⅡA 或Ⅲ A ,反射体类型
为 Ф2 长横孔或 Ф1×6 短横孔。对奥氏不锈
钢焊缝,铝及铝合金焊缝,钛及钛合金焊缝
,管子环焊缝应分别按各自要求选择试块。
 b. 对锻、铸件:
 应根据 JB/T4730 标准和检测方法选用平底
孔试块或横波检测 V 型横波试块。
 ⑹ 扫描线比例调节
 根据检测方法及本人探伤情况选择
用声程或水平或深度比例。
 ⑺ 检测灵敏度调节与确定:
 a. 环缝探伤:
 按 JB/T4730 标准要求,选择规定试块制作
距离-波幅曲线,然后考虑表面偶合补偿,
厚焊缝探伤时材质衰减修正等因素。并明确
评定线,定量线及判废线的灵敏度值。
 b. 对锻、铸件:
 按 JB/T4730 标准要求是选用试块调,还是
用大平底调,如选择试块调,应考虑表面补
偿,材质补偿,如选用大平底调,要考虑底
面形状,倾斜度,底面光洁度对底波的影响
等因素。
 ⑻ 对发现的缺陷位置的确定
 a. 对焊缝探伤应定出缺陷的平面位置(即
离探头的水平距离及相应平面位置),及深
度位置(离探测面深度),此时要考虑曲面
工件与平板工件的差异。
 b. 对锻、铸件要定出缺陷在探测面上的平
面位置及离探测面的深度位置。
 ⑼ 对缺陷的测定:
 a. 如何测定缺陷当量(波高)?应分别根据
焊缝和锻件不同情况具体测定。
 b. 明确该工件按 JB/T4730 标准要求哪些缺
陷(当量值)应记录及进一步测定长度及高
度?实际中应如何测定缺陷的长度及高度?
对锻、铸件及焊缝要按各自特点区别对待。
 c. 对已测定的缺陷如何根据缺陷当量、波高
、缺陷位置、取向、工件结构、坡口形式、
焊接方法等特点判断取向性质。
 d. 对已测定的缺陷如何按 JB/T4730 标准进
行评定,考虑当量、指示长度、深度、是否
同一直线上等因素按 JB/T4730 标准进行评
级。如所给焊缝长度不是很大,如何按工件
实际长度按 JB/T4730 标准进行换算等。
 e. 对已测定缺陷进行记录
 应明确记录的项目和具体数据。
 如位置(平面、深度)、高度、指示长度、
缺陷性质等。
 ⑽ 检测时机
 应根据给出工件确定是在何时探伤。
 如对焊缝探伤,要根据材质等因素是焊后 24
小时或 36 小时后探测?
 如对锻件探伤要根据工件、材质等是粗加工
前或后、精加工前或后,热处理前或后要明
确作出结论。
 ⑾ 针对检测的主要缺陷选择检测方法:
 a. 对焊缝要根据焊缝类型对平板对接焊缝、
纵环焊缝、 T 型焊缝、管座角焊缝等不同焊
缝类型结合坡口形式、母材种类,分别对未
焊透、未熔合、裂纹、条渣、气孔等不同缺
陷应确定如何检测。
 b. 对锻件要根据材质、热处理状况等对可能
产生的最危险的缺陷如裂纹、白点、夹杂等
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 ⑿ 材质衰减系数的测定及材质衰减修正?
 应根据焊缝、锻件、铸件等不同工
件按 JB/T4730 标准相应规定的方法测定衰
减系数及按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衰减补偿。
UTⅢ 级专业理论试题(闭卷)范围及有
关答题说明
 一、是非题 20 题左右
 1 、范围:各章涉及到的题数
 ⑴ 第一章 5~6题
 主要是物理基础的基本概念
 ⑵ 第二章 2~3题
 主要是纵波、横波、聚焦探头的有
关声场特性、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等基本
概念及实际应用、含有简单计算。
 ⑶ 第三章 2~3题
 仪器、探头试块涉及到的性能指标及基
本概念。

 ⑷ 第四章 4~6题
 各种基本探伤方法、定位、定量、测高
、缺陷性质分析等基本概念及要求。
 ⑸ 第五章~第八章 8 ~ 14 题
 其中每章约 2 ~ 3 题
 主要涉及板材、管材、复合材料、锻件、铸
件、焊缝(各种形式焊缝及碳钢、不锈钢、
铝合金焊缝、薄板焊缝)等,探伤工艺方法
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及每种工件探伤特点。
 2 、特点:
 判断题着重考核概念是否清楚,结
论是否明确,特点是否掌握,重点是否抓住

 3 、答题原则
 能明确判断的按判断的结论答。
 如判断不出,或难以判断的就达错。
 二、选择题 20 ~ 25 题
 1 、范围 各章内容涉及到的题数
 ⑴ 第一章 3~4题
 主要涉及物理基础的结论及有关公
式表示形式。
 ⑵ 第二章 2~3题
 主要涉及声场计算,规则反射体规
律的简单计算。
 ⑶ 第三章 2~3题
 涉及到仪器、探头、试块、原理、
特性及应用等方面内容。
 ⑷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每章 2 ~
3题
 涉及到基本探伤方法、原材料(钢
板、管材、锻件、铸件)。
 ⑸ 第七章 4~6题
 主要是各种类型(如薄板、中厚板
、对接、角接、管接头、小口径管对接焊
缝)和各种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钛合
金等)焊缝探伤方法,特点及对缺陷的测量
,记录要求。
 ⑹ 第八章 1~2题
 主要涉及到探伤工艺方面的程序,
要求及规定等。
 2 、答题原则
 ⑴ 对要求确定正确项或肯定项的
选择
 可对各项采用逐项排除不正确项法
,最后确定一项正确项。
 ⑵ 对要求确定错误或是否定项的选择:
 可对各项逐项肯定,最后确定一项
是错误项。
 ⑶ 对有数据要求的题,要通过计算最后确
定,对有关常规数据:如 K 值,折射角 β ,
常用材料(有机玻璃、钢、铝、水)声速,
各种探头的表示法等要掌握,并要熟记。
 3 、特点:
 此类题涉及到内容多,给出的答案
中都有可能,故一定要弄清题意,要逐项分
析,辨清概念,最后作出决定。
 三、问答题 3~4题
 1 、可能出现的范围
 ⑴ 基础理论
 ⑵ 声场理论
 ⑶ 仪器、探头试块中有关内容
 ⑷ 钢板、复合板、锻件、铸件、焊缝及具体
工件探伤中的有关问题
 ⑸ 有关检测工艺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 ⑹ 相关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或涉及到的理论依
据。
 2 、特点
 ⑴ 内容切题、肯定、结论明确、在教材,标
准及有关习题集中均有相应内容。
 ⑵ 近几年问题占分数较大,应相应重视。
 3 、答题要求
 ⑴ 应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答题。
 ⑵ 对重要内容要预先背诵,有利答题。
 ⑶ 对答不出或答不全的题要尽量多写内容,
不要空白。
 四、计算题 3~4题
 1 、可能出现的计算题范围
 ⑴ 基础理论计算
 ⑵ 板材、复合材料计算
 ⑶ 声场计算
 ⑷ 锻件检测计算
 ⑸ 焊缝检测计算
 ⑹ 特殊工件检测计算
 ⑺ 缺陷位置计算
 ⑻ 缺陷倾斜角度计算
 ⑼ 缺陷高度计算
 ⑽ 曲率修正等有关计算
 2 、答题要求
 ⑴ 写出已知条件,列出要求的类项
 ⑵ 写出公式,简单列出计算过程(公式一定
要列对)
 ⑶ 写明最终计算结果
 ⑷ 作出答案结论
 五、对闭卷理论答题准备方面的有关内容:
 1 、对教材中有关概念,论述一定要清楚。
 2 、对焊缝、原材料、锻件、铸件等探伤工
艺要熟悉,重点要明确。
 3 、要对各种工件熟悉,能编出相应探伤工
艺。
 4 、对相关的数据(如常用材料声速,相关
标准中的探头、试块、灵敏度等数据)要熟
悉,并能熟练应用。
 5 、能熟练选择相关工艺参数。
 6 、能分析影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
 7 、要掌握 UT 检测全过程如何控制检测质量
,如何保证锅炉压力容器的产品安全性能符
合法规标准要求。
关于 UT 计算题
 Z
 一、利用声压反射率 r = Z
Z + Z
2

1
1

 声压透射率 t = 2 Z1
Z 1+ Z 2

4 Z1Z 2
 声压往复透过率 T 往=  Z 1+ Z 2  2
 1. 复合材料检测
 例:从钢材一侧探测钢钛复合板,已知
 Z 钢= 46×1000000Kg/m²·S ,
 Z 水= 1.5×1000000Kg/m²·S ,
 Z 钛= 27.4×1000000Kg/m²·S ,
 求:
 a. 界面声压反射率。
 b. 底面声压反射率。
 c. 界面回波与底面回波 dB 差。
 d. 如将钛底面浸在水中,问此时界面回波
与底面回波差多少 dB ?
 解:
 a. r = Z 2  Z1
Z 2+ Z 1
27.4  46

27.4+ 46 =- 0
.25

 b. 底面声压反射率 T 往= 1 - r² ,则 T = 1
- r²
 = 1 -(- 0.25 ) 2 = 0.936
r  0.25
 c. dB = 20lg R = 20lg
0.936 =- 11.46


Z 3  Z1 1.5- 27.4
 r2 = Z 3+ Z 2 =
1.5+ 27.4 =- 0.896
2Z 2
 t1 = Z 2+ Z 1
2  27.4
27.4+ =46 = 0.746
2 Z1 2  46
 t2 = Z 2+ Z 1
27.4+=46 = 1.25
 dB = 20lg PP T
r

= 20lg
r1 P0
r2 t 1 t 2 P0= 20lg
r1
r2 t 1 t 2

 = 20lg 1.25  0.0896


.25
 0.746 =- 10.5


 2. 水浸法 水层高度 H =4 n

 例:用纵波水浸法垂直探测合金钢板,合
金钢中 CL 合= 7390 米 / 秒,
 密度 ρ = 7.7 克 / 厘米 ³ ,水中 CL 水= 150
0 米 / 秒。
 求: a. 水钢界面与钢水界面回波高度差多少
dB ?
 b. 如板厚 60mm ,要求二次重合,求水
层高度?
 Z水 56.9  1.5
 解: a. r1 = ZZ 合

合  Z水 =
56.9  1.5 = 0.946
2Z 2  56.9
 t1 = Z  Z



56.9  1.5 = 1.95
2Z 水 2  1.5
 t2 = Z合  Z水 56.9= 1.5 = 0.05
Z水  Z合
 r2 = Z合  Z水 =- 0.946
Pr
 dB = 20lg PT = 20lg
r1 P0
r2 t 1 t 2 P0 = 20lg
0.946
1.95  0.946  0.05

 = 20dB
C水
 b. 二次重合法: H 水= 2·
C合 ·δ = 2×
1500
7390

 ×60 = 24.4mm
 二、锻件检测
 1. 定灵敏度
 ① 试块法:声程不一致补偿(试块底
波声程,反射体声程)
 表面不一致补偿
 材质衰减不一致补偿
 反射体类型不一致换算
 反射体尺寸(孔径)不一致换算
 ② 底波法:
 不考虑表面、声程、材质、反射体
等引起的补偿。要求于工件完好区,底面大
于声场直径,底面 100 %返回。
 适用于:平面工件、圆柱工件,带
中心孔工件(从外面探和从内孔探)。
 2. 求缺陷当量
 两种情况:① 已知缺陷波比基准波高
××dB ,计算当量。
 ② 已知缺陷波与底波差 ××
dB ,计算当量。
 考虑:
 ① 缺陷声程与底波或所定灵敏度声程不一
致引起 dB 差。
 ② 由声程变化引起,因材质衰减系数 α
(双、单或由底波 B1B2 求得)的 dB 差。
 ③ 不同反射体(种类、孔径)引起 dB 差

 例:用 2.5MHZ , Φ20 直探头,探测厚 4
00mm 锻钢件,要求检测灵敏度不低于 Φ4
平底孔当量,已测得工件一次底波高 100 %
,二次底波高为 20 %,若考虑衰减,
 问:
 ③ 上述灵敏度下发现探测面下 300mm 缺陷
波比基准高 20dB ,求缺陷当量。
① 如何用工件底面调探伤灵敏度?( CL 钢=
5900/s )
② 用 150/Φ2 平底孔试块如何调灵敏度?
(试块与工件材质相同,表面偶合补偿差
4dB )
2 X
 解:① dB = 20lgP B


P
= 20lg
 4 2

 20lg 2 32.14
.36  400
4
2 = 31.5dB

 ② 先求材质衰减系数:
100
 α 双= 20lg
20
400
6
= 0.02dB
 再求 150/Φ2 与 400/Φ4dB 差
2 2 / 150 2
 dB1 = 20lg = 20lg
P 2
P 4 = 5dB
4 2 / 400 2

 材质引起 dB 差为
 dB2 =( 400-150 ) ×α 双= 250×0.02 = 5
Db
 表面补偿:
 dB3 = 4dB
 ΔdB 总= dB1+ dB2+ dB3 = 5+5+4 = 14Db
 将 150/Φ2 反射波调至基准高再提高 14dB 。
P X  2X / 300 2
 ③ dB1 = 20lg =20lg =20lg 9
 2
X
P 4 4 2 / 400 2

 dB2 =( 400-300 ) ×α 双= 100×0.02 = 2d


B
 2 
 则 20-2 = 20lg9X
, 即 18 = 40lg
3
X

, 解得
: ΦX=8.45mm 。
 三、焊缝探伤
 1. 定灵敏度,一般用试块。
 考虑:反射体二倍板厚孔深。
 声程变化引起 dB 差(反射体不
在二倍板厚处)
 表面补偿(粗糙度、曲率引起)
 材质衰减(试块与工件材质相同或不同时两
种情况)
 试块反射体类型与标准要求不同时 dB 差
 试块反射体类型与标准要求相同,但要求灵
敏度与标准反射波高的 dB 差。( Φ1×6-9d
B)
 2. 缺陷定位:定出水平距离和深度
 ① 平板工件(一次波定位与二次波定
位方法)
 ② 曲面工件
 按平板工件深度比例调节扫描线时,
特点
 外探法: H = R - ( Kd) ( 2
R - d) 2 ( 4.14
式)
  H <Rd 
L 180
Kd
Rd L
 = arctg >L
( Kd) ( r  d)
2 2
 内探法: h = -r ( 4.15 式)
 r Kd 
HL> d 180 rd L

= arctg <L
 按声程比例调节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 最大探测壁厚范围 K 和 δ 关系
 ( Sinβ = r )。
R
 声程修正系数 μ 的考虑( P133 )
 ③ K 值变化的定位:
 扫描线比例按某 K 值调节,实际
探测时探头变为另一个 K′ 值,在扫描线某格
出现缺陷,求缺陷深度 H 和水平距离 L ,要
考虑一次波与二次波的定位。
 ( 1 )引起 K 值变化的几种情况:
 a )用已知某 K 值(如用 K2 按深度 1 : 1
调节)调扫描线比例,换上另一 K′ 值探头
(如改用 K2.5 探头),缺陷波在某格(如第
3 格),求缺陷深度或水平距离,此时按工
件中声程不变原则计算。
 b )温度变化,材质也变化(探头未变, K

 已变或探头已变, K 值更变)。要求出在新
温度和新材料条件的 K′ 值。
 c )温度变化引起 K 值变化(探头未变, K

 已变或探头已变, K 值更变):如在某温度

 某 K 值调扫描线比例,到野外温度变为另一

 温度,此时工件温度在另一温度下变为另一
 个 K′ 值计算。
 d )温度变化,材质也变化(探头未变, K
值已变或探头已变, K 值更变)。要求出在
新温度和新材料条件的 K′ 值。
 ( 2 ) K 值变化后对缺陷定位方法
 a )求出探测条件下探头的实际 K 值。
 若探头未变,由温度或材质变化
引起 K 值变化,则应求出探头在实际条件下
的 K 值。
 设探头原 K 值 Ka ,折射角 βa ,原横波声速
CS 原。
 实际条件下探头 K 值 Kb ,折射
角 βb ,实际横波声速 CS 实,
 则 Ka = tgβa ,
C
 Kb = tgβb = tg 〔 Sin-1 ( Sinβa·C
S原

S实 )〕
 若探头改变,温度、材质均未变,则 Kb 直接
引用题中给出值。
 若探头改变,温度、材质也已变
,则引用给出的 K 值按探头未变时方法求出
实际条件下 K 值作为 Kb 。
 b )求出实际条件下缺陷位置
 设原条件缺陷深度 d1 ,水平距离
L1=Kad1 ,声程 X1 = d1 1  K ,扫描线深度
2
a

比例为 1 : n1 ,实际条件下缺陷深度 d2 ,水
平距离 L2 = Kbd2 ,
 声程 X2 = d2 ,扫描线深度比例为 1 : n2 ,

若原条件下在扫描线 τ1 格出现反射波,实际
条件下扫描线 τ2 格出现反射缺陷波,则可求
得:
 τ1 : d1 = 1 : n , τ2 : d2 = 1 : n2 ,
 τ1 = d1/ n1 或 d1 = τ1×n1 ,
 τ2 = d2/ n2 或 d2 = τ2×n2 ,
1 x1 d1 1  K a2
又 2 =
x2 =
d 2 1  K b2

1  K a2
 得 n2 = n1 1  K 2b

 若实际探测条件发现在扫描线 τ2 格出现缺陷
波,则此时缺陷深度 d2 为:

τ
 d2 = 2 n2 = τ2 n1· 1  K a2
1  K2
b

 缺陷水平距离 L2 为:
 L2= τ2 n2Kb = τ2 n1Kb· 1  K a2
1  K2
b




 3. 定量
 ① 定出缺陷波高区域。
 ② 定出缺陷当量波高,
 如 Φ1×6±××dB , Φ2×40±××dB 等。
 例:
 ① 用 K2 钢探头探测 T = 25mm 某合金钢焊
缝(合金中 CS 合= 3000m/s ),扫描线比例
按钢中水平 1 : 1 比例调节,探伤 中在水平
刻度 3.6 格发现一缺陷。求此缺陷深度。
 解:钢中 K 钢= 2 ,得 Sinβ1 = Sin ( tg-1
2 )= 0.894
 合金中折射角为
C S合
 β2 = arcSin ( Sinβ1· C )=
S钢

3000
arcsin ( 0.894× 3200 ) = arcsin0.838 = 57°
 K 合= tgβ2 = 1.5 。
L1 36
 设钢中水平距离 L1 ,深度 d1 =K 钢 2 =
mm ,声程 X1 。
 合金中水平距离 L2 ,深度 d2 ,声程
X2 。
X1 C S钢  t C S钢 d1 2
K钢 1
 由 X2 =
C S合  t C S合 = d2 2
K合 1 =

C S合 .d 1 2
K钢 1 3000  18  2 2  1
2
C S钢 . K 合 1 3200  1.52  1

 d2 = =
= 21mm

 (利用在 3.6 格处出现缺陷波,所需时间在


钢中与在合金中相等)
 例:② 用 2.5MHZ,12×12K2 探头探测板厚为
120mm 焊缝,探测灵敏度
 Φ2-14dB ,现用深度 50mmΦ3 横孔调节灵
敏度,已知工件与试块材质相同,衰减系数
α 双= 0.04dB/mm ,表面偶合差 4dB 。
 问: a. 如何调节灵敏度?
 b. 探伤时,在 80mm 深处发现一缺陷波
,比基准波高 20dB ,求缺陷当量和波高区
域。
解: a. 孔径不同产生 dB 差: dB1 = 10lg
3
 2

= 1.76dB 。
 声程不同产生 dB 差:
 dB2 = 30lg XX 10
120

50
10
= 30lg
120 1  2 2  10
50 1  2 2  10

 = 10.7dB 。
 衰减系数不同产生 dB 差:
 dB3 = α 双( X120-X50 )
= 0.04 ( 120-50 )1  22
= 6.26d
B
 按标准规定计入灵敏度:
 dB4 = 14dB 。
 表面补偿: dB5 = 4dB 。
 总 dB = dB1+dB2+dB3+dB4+dB5 = 36.7dB

 将深 50mmΦ3 横孔回波调到基准波高提高
36.7dB 灵敏度。
 b. 声程差引起 dB1 = 30lg120
80
1  2 2  10
1  2  10 = 5dB

1  22

 衰减系数引起 dB2 = 0.04 ( 120-80 )

= 3.58dB 。
 按标准计入 dB3 = 14dB 。

 缺陷比 Φ2 横孔高:

 20 - ( dB1+ dB2+ dB3 )=( 20- ( 5+3.58+


14 )=- 2.6dB
 四、缺陷评级:
 原则:
 1. 先评危险性缺陷。
 2. 再评其它不允许缺陷(标准限值以上指示
长度当量)。
 3. 剩下为允许缺陷。

 对钢板、锻件、钢焊缝、铝焊缝、钛焊缝分
别评。
 五、钢管水浸探伤
C1
 利用公式: F = C1  C 2 r′ ,对有机
玻璃和水, F = 2.2 r′ 。
 X = 0.251R 2 0.458r
 H = F- R  X
2 2
 例:用水浸聚焦横波探伤 Φ50×6mm 无缝钢
管,有机玻璃声透镜

 r′ = 40mm ,求偏心距和水层 H 。
 解: F = 2.2r′ = 2.2×40 = 88mm 。
 管外半径
 R = 25mm ,
 内半径
 r = 25- 6 = 19mm 。
0.251  25  0.458  19
 偏心距 X = 2 = 7.5mm

R2  X 2 252  7.52

 水层距离 H = F- = 88-

= 64.15mm 。
 六、特殊工件计算

 园轴探伤迟到波, 61° 反射;侧壁干涉引起
试块宽度大小等,串列式探伤缺陷定位,中
心孔园柱、轴探伤等。

 对中心孔园柱探伤:
P0D 2 d
 PB = 4 X
1
2 ·
D

 外探

P0D 2 D
 PB = 4 X d ·

 内探
 例:用 2.5MHZ, Φ20mm 直探头,以 Φ3
平底孔灵敏度检查外径 800mm ,内径 100m
m 的锻件,已知材质衰减系数 α 双= 0.02dB/
mm ,
 问:① 如何用底波调节灵敏度?( CL=5900
m/s )
 ② 若在 200mm 深度上发现一回波
高度为 18dB (即比基准波高 18dB )的缺陷
,求该缺陷当量。
PX r
 解:① PB 凸= 2 R

 32
 PΦ3 = PX· 4( R  r)
 dB = 20lgP B凸
= 20lg
2 ( R  r )
 32
r
R = 20lg
2  2.36  350 50
3.14  32 40
P 3

 = 26.3dB

 将中心内孔调至基准高,再提高 26.3dB 。
PX
 ② dB1 = 20lg P 3 = 20lg  2X / 200 2
32 / 350 2 = 40lg (
7
Φx )
12


 dB2 =( 350-200 ) ×α 双= 150×0.02 = 3d
B。

 由题知:

 18- dB2 = dB1 。

7
 即 18-3 = 40lg ( 12 Φx )。

 解得: Φx = 4.1mm 。
 七、求扩散角
 求 Φ12mm , 5MHZ 直探头 6dB 扩散角 θ6
( CL = 5900m/s )
 解:
 ΔdB = 20lgDCdB =- 6

2 J(1 kRSin 6)
 得 DCdB = kRSin 6 = 0.5
 KRSinθ6 = 2.298

 则 Sinθ6 = 0.0179

 θ6 = 3.12°
 dB = 0 DC = 1 KRSinθ = 0
 dB = -3 dB DC = 0.7 KRSinθ = 1.69
 dB = -6 dB DC = 0.5 KRSinθ = 2.298
 dB = -20 dB DC = 0.1 KRSinθ = 3.477
6
 dB = -∞ DC = 0 KRSinθ = 3.834
 八、其它计算:
 1. 二种介质中近场长度计算:
 工件(第二介质)中剩余近场长度 N
C1
为: C2
DS2
4 2
C1
C2

 N = N2-L = -L
 式中: N2 -全部在第二介质中近场长度;
 C1 -介质Ⅰ中声速;
 C2 -介质Ⅱ中声速;
 Λ2 -介质Ⅱ中波长。
 2. 横波在钢中上、下扩散角:
 设折射角为 β ,上半声束边缘折射角 β
2 ,下半声束边缘折射角 β1 ,上半声束扩散
角 θ 上,下半声束扩散角 θ 下,
则
 θ 上= β2 - β1
 θ 下= β - β1
 Sinβ1 = Sinβ 1-(
DS
) -
DS C L1
Cosα
1.22L1 2 1.22L1C S 2

 Sinβ2 = Sinβ 1-( Cosα


1.22L1 2 1.22L1C S 2
) +
DS DS C L1
 3. 斜探头近场长度
F Cos
① 横波声场近场长度 N
=S Cos
S
 2

, N 由假想源算起。
FS Cos
 ② 第二介质中剩余近场长度 N′= S 2 Cos

tg
 - L1tg
 4. 水浸聚焦探头探测钢中工件,求钢中焦点
位置

C1 r nr
 水中焦距 F = C1  C 2 =
n- 1


 式中 r -声透镜曲率半径
C1
n = C2 -声透镜与偶合介质声速比

 聚焦探头对钢工件探伤时,实际焦距为 F′
C3
 F′ = F - L ( C2
1

 式中
 L -工件中焦点至工件表面的距离
 C2 -耦合剂中声速
 C3 -工件中声速
 这时水层厚度 H 为

C3
H = F - L
C2

或 H = F′ - L
 5. 不同反射体回波高度换算
 ① 大平底与同距离平底孔回波 dB 差
2 x
 ΔdBB/Φ = 20lg  2( dB )
x
 Φ = 2 20lg 2 ( dB )
 ② 大平底与长横孔回波 dB 差

 ΔdBB/Ф = 10lg 2x

( dB )

 Ф = 2 10lgx ( dB )
 ③ 大平底与球孔回波 dB 差

2x
 ΔdBB/d = 20lg  ( dB )

 d = 2 20lgx ( dB )
 ④ 同声程时平底孔 Φ 与长横孔 Ф 回波 dB

 P  2 X
P  2

 ΔdBФ/Φ = 20lg = 20lg


32 x
8 2
 Φ = 2 , Ф = 3 10lg ( dB )
 ⑤ 同声程时,与 Ф3 横孔相当的平底孔直径

 Φ =( 
6x ) 1/2
 当 Ф 为其它值时,
 Φ =(  2x ) 1/2
 ⑥ 同声程时球孔 d 与平底孔 Φ 的回波 dB
差 d
 2
 ΔdBd/Φ = 20lg

 ⑦ 平底孔波高变化规律 x
+ 2 1
x 1 2
 ΔΦ ( dB )= 40lg 40lg
 声程 X 变化:波高以- 12dB 规律变化

 孔径 Φ 变化:波高以+ 12dB 规律变化


 ⑧ 长横孔波高变化规律

1
 ΔΦ ( dB )= 30lg xx +10lg
2

1 2
 ⑨ 短横孔波高变化规律

x2 1 1
 ΔΦ 短( dB )= 40lg x1 +20lg 2 +10lg 3
 声程 X 变化:波高以- 12dB 规律变化

 孔长ℓ 1 变化:波高以+ 6dB 规律变化

 孔径 Φ 变化:波高以+ 3dB 规律变化
 ⑩ 球孔波高变化规律

x2 d1
 Δd ( dB )= 40lg x1 +20lg d2

 声程 X 变化:波高以- 12dB 规律变化



 孔径 d 变化:波高以+ 6dB 规律变化
 11 大平底波高变化规律:

 ΔB ( dB )= 20lg xx 2


 声程 X 变化:波高以- 6dB 规律变化
 例:用 2.5P14K2 斜探头,探测钢中深

 100mm 孔径均为 2mm 的平底孔、横孔、球

 孔,回波哪个高?反射波各相差多少 dB ?
3. 2
 解: λ = 2.5 = 1.28 , X100
=+ 200
2 2

 = 224mm
 ① Ф 与 ΦdB 差值:
 2 X  X
 ΔdBФ/Φ = 20lg  Φ=Ф=2 20lg
2
2
1.28 224
 = 20lg 2  3.14 = 10dB
 球孔反射波最低,比平底孔低 14dB 。
 九、计算实例:
 1. 用 2.5MHzΦ14mmK2 横波斜探头探测钢
工件,扫描线比例按深度 1 : 1 调节,探伤
中一次波发现缺陷最高波后,向前移动探头
,缺陷波在 2 格处消失,
 向后移动探头,缺陷波在 6 格处消失,求该
缺陷高度为多少?(已知探头中有机玻璃纵
波声速 CL1=2730m/s, 钢中横波声速 CS2=323
0m/s )
 解:有机玻璃中纵波波长

C L1 2.73
 λL1= =
f =1.09mm
2.5


 钢中横波波长

CS 2 3.23
 λS2= f = 2.5 =1.29mm
 有机玻璃中声束半扩散角
C L1
 θ0=arcsin1.22 =5.45°
CS 2
 由 K=2=tgβ 得 β=63.4°
C
探头入射角 α=arcsin ( sin63
L1
 C
S2

.4° )
 =49.1°
 下半声束折射角 β1 为:

CS 2 3.23
 β1=arcsin sinα1 ) =arcsin
C L1 2.73

 ( sin43.65° ) =54.75°
 上半声束折射角 β2 为:

CS 2
 β2=arcsin ( C L1 sinα2 ) =arcsin

( 3.23
2.73 sin54.55° ) =74.54°
 显示的缺陷上端深度

 H1=2×10=20mm

h1
 主声束声程 X1= cos 

20
 X1= cos 63.4 0 =44.7mm
 它等于下声束边缘至缺陷上端声程显示的

 缺陷下端深度 h2=6×10=60mm

h2 60
 主声束声程为 X2= cos  = cos 63.4 0 =134mm
 它等于声束上部边缘至缺陷下端距离,则缺
陷高度 h 为:
 h=X2cosβ2 - X1cosβ1
 =134×cos74.6º - 44.7cos54.8º
 =35.6 - 25.8
 =9.8mm
 2. 用 2.5MHz , Φ20 直探头以 Φ3 灵敏度检

 查外径 800mm ,内径 100mm 的锻件,已知

 材质衰减 α 双 =0.02dB/mm ,钢中

 CL=5900mm/s
 a. 如何用底波调节检测灵敏度?

 b. 若在 200mm 深度上发现一缺陷波高为

 18dB ,求该缺陷当量有多大?
 解:

PB凸 2 ( R - r ) r
 ( 1 ) dB=20lg P 3
=20lg  32 R

2  2.36  350 50
 = 20lg 3.14  32 400 =263dB
P X  2X / 200 2 7
 ( 2 ) dB1=20lg P 3 =20lg
32 / 350 2 =40lg
12

 ( ΦX )

 dB2= ( 350 - 200 ) ×α=150×0.02=3dB
 由题知: 18=40lg ( ΦX ) +3

 解得: ΦX=4.1mm
 3. 用 K2 探头探测筒体纵缝,由于筒体曲率

 半径较小,需将探头磨出一圆弧,以取得

 良好的接触,如磨去的弓形高为 2mm ,
 弦长为 10mm ,求磨后斜探头的 K 值为多

 少?(已知有机玻璃中纵波声速

 2730mm/s ,钢中横波声速 3230mm/s )


 解:设圆弧中心为 O ,半径 R ,探头原入射
点 C ,现入射点 D 。
 如图,设 BB′=2R
 在直角三角形 B′AB 中 AC 为其高,则 AC²=
B′ C·BC= ( 2R - BC )
2
 BC
2
 得: R= AC2BC
 在 ΔDCO 中, OD=R ; OC=R - BC

OC R  BC
 Sinα′= sinα=
OD sinα
R

AC 2  BC 2
= AC 2  BC 2 sinα

 由 K=2=tgβ 得 β=63.4° ,则
2.73
 sinα= 3.23 sin63.4°=0.7557 得
 α=49.1°
10
 由题 AC= =5 , BC=2 得
2
5 4 2 2

 Sinα′= 5  4 Sin49.1°=0.5474
2 2

 则 α′=33.2°
CS 2 3.23
 再由 sinβ′= C L1 Sinα′= Sin33.2°
2.73


 则 β′=40.4°

 则磨后探头 K 值为 tgβ′=tg40.4°=0.85
 4. 用 2.5P14Z 直探头,在筒体外部探测外径
 920mm ,壁厚 240mm 筒形钢锻件,在用内
 圆曲底面调灵敏度时,第一次底波高
 80% ,第二次底波高 20% ,不计反射损失
,则:
 ① 按 JB/T4730 - 2005 规定的检测灵敏度
如何调?
 ② 在深 140mm 处有一缺陷波,高为 26dB
,求其当量大小?(已知钢中纵波声速 5900
米 / 秒)
5.9
 解:① λ= =2.36mm
2. 5 检测灵敏度为
Φ2 平底孔
P x
 dB=20lg P =20lg B

2 2
d/D

 =20lg 2.236 3.14


240
440 / 920

 =35.9dB
 ② 材料衰减系数 α 为:

B1 80
20lg  6 20lg 6
 α= B2
2 = 2
2  240 =0.013dB/mm

 设缺陷当量为 Φx ,令 ΔdB=26dB
x X2
 则: ΔdB=40lg + 40lg
2 X1
 + 2α ( X2 - X1 )

240
 即: 26=40lgΦx - 40lg2 + 40lg 140 +
 2×0.013 ( 240 - 140 )

 得: Φx=4.5mm
 5. 用 K1.5 斜探头探测外径 1200mm 的筒体纵

 焊缝,求满足声程修正系数 μ≤1.1 时不用

 曲面试块修正条件下,可探测的最大板厚

 为多少?
 解:在 ΔAOC 中,

 AO=R=600mm

 OC=r

 T=R=AB
 由余弦定理得:

 AC² = OA² + OC²-- 2×OA×OC×COSφ

AB Rr
 且: AC=μ·AD=μ· =1.1
COS COS
2
1.(1 R - r) 
R2  r2  
 则: cosφ=  COS 

2Rr

 式中: cosβ 由 tgβ=1.5 求得,为

 cosβ=0.555
r
1 cos
AC AE R
 根据图: μ= =
AD =
AB 1
r
R

 由上两式解得:= 0.933

 则 r = 0.933R = 560mm

 最大璧厚 T = R - r = 600 - 560 = 400mm


 6. 用 K2 横波斜探头在 18℃ 时将扫描线比例

 按深度 1 : 1 调节好,然后到野外露天工地

 在 35℃ 时对产品探伤,在扫描线上第六格

 出现一缺陷波,求该缺陷的实际深度。
 解: 18℃ 时有机玻璃中声速为

 2700 -( 18 - 15 ) ×4 = 2688m/s

 35℃ 时有机玻璃中声速为
.
 2700 -( 35 - 18 ) ×4 = 2620m/s
 斜探头折射角 β = arctgK = arctg2 = 63.4°

 则 sinβ = 0.894
 CC 1
CS 2
 入射角 α = arcsin ( sinβ )=
2688
3230
 arcsin ( ×0.894 )= 48°
CS 2
 在 35℃ 时折射角 β1 = arcsin (
C L1 si
nα )
3230
2620
 = arcsin ( sin48° )= 66.5°
   
 此时探头 K 值为: K1 = tg66.5° = 2.3
 设 18℃ 时缺陷深度 d1 = 60mm ,声程为
X1

 35℃ 时缺陷深度 d2 ,缺陷声程为 X2

 由题意得 X1=X2 则:
d1 K2 1
 X1
X2

d 2 K12  1 =1

d1 K2 1 60 2 2  1
 得: d2 = K12  1 =
2.32  1

= 53.5mm
 7. 串列式探伤法探测板厚 T = 160mm 焊缝

 余高未磨平的窄间隙焊缝, A 面焊缝宽

 46mm , B 面焊缝宽 30mm ,两 K1 探头长

 34mm ,前沿长度 18mm 。


 分别以 A 面和 B 面作探测,则能探测到得到

 焊缝断面范围分别为多少?对探测不到的

 死区高度范围内的缺陷如何检测?
 解:设焊缝宽 a = 46mm , b = 30mm ,
探头

 长 c = 34mm ,

 前沿长 l0 = 18mm ,板厚 T = 160mm 。


 ① A 面检测:

a 46
 上部死区: h 上= 2 +l =
02 = 41mm
b 30
 下部死区: h 下= 2 =2 = 15mm ,

c 34
 h′ = 2K = 2 = 17mm

 取 h 下和 h′ 中大者

 A 面检测范围 hA = T - h 上- h′ = 160 - 4
1

 - 17 = 102mm
 ② B 面监测:

b 30
 上部死区: h 上= +l = 0 +18 = 33m
2 2
m
 a 46 c
2 2 2K
 下部死区: h 下= = = 23mm , h′ =
34
2
= = 17mm
 取 h 下和 h′ 中大者

 B 面检测范围为 hB = T - h 上- h 下= 160
- 33

 - 23 = 104mm
 8. Φ20mm 直探头在 CS-2 型试块上声程为
 100mm 时,测得 Φ2mm 平底孔比同声程大
 平底回波低 37.4dB ,对厚 600mm 钢锻件大
 平底探测时,测得 B1 = 80 %, B2 = 15 %

 不计反射损失,求:
 ( 1 )如何用工件底波调 Φ2 平底孔检测灵
 敏度?

 ( 2 )在检测中发现深 150mm 处一缺陷波,
 波高 36dB ,求该缺陷当量大小?

 解:
 ① 求探头回波波长 λ :

HB 2 X
 由公式 ΔdB = 20lg H =20lg  2


2  100  
 得: 37.4dB = 20lg 4

 则: λ = 4.6mm
 ② 求工件材质衰减系数:

B1 80
20lg 6 20lg 6
B2
α = 2X =15
2  600 = 0.007
dB/mm
 ③ 底波与 Φ2 平底孔回波高度差为:

HB 2  4.6  600
 ΔdB = 20lg H2 =20lg = 52.8 dB
3.14  4
 将底波调至基准波高,提高 52.8 dB 灵敏度

 即完成 Φ2 平底孔检测灵敏度调节。
 ④ 求缺陷当量:
 声程不同引起衰减差:
 Δ1 dB = 2× ( 600 - 150 ) ×α
 = 2×450×0.007
 = 6.3 dB
 缺陷波幅与 600mm 处 Φ2 平底孔反射波高差

 Δ2 dB = 36 - 6.3 = 29.7 dB
 则缺陷当量为:

X  XB  X  600
 由: Δ2 dB = 40lg 2  X F =40lg 2  150

150 29.7
 得: ΦX=2× ×
600 10 = 2.8mm
40
 9. 用 2.5P14K2 斜探头探测厚度 T = 100mm

 某合金焊缝( CS2=3100m/s ),利用 CSK-

 ⅢA 试块按深度 1 : 1 调节扫描线比例和探伤

 灵敏度,探伤灵敏度为 Φ1×6 ,
 探伤中在水平刻度 46mm 处发现一缺陷,波

 高 25dB 。求此缺陷深度及缺陷波高按

 IB/T4730 确定区域。(试块钢中 CS1 =

 3230m/s ,探头楔块中等效横波声程取 10m


m )。
 解:① 设 X1 、 d1 、 k1 分别为钢中声程、深

 度和 K 值; X2 、 d2 、 k2 分别为合金钢中声

 程、深度和 K 值, k1 = 2 、 sinβ1 = 0.894



 d1 = 46mm ,合金钢中折射角

CS 2
 β2 = arcsin ( sinβ1· C S1 )= 59° ,

 则 k2 = tgβ2 = 1.66 。
X1 C S1 d1 K12  1
 由: X2 =
CS 2 d2 =
K 1
2
2

C S 2  d1 K12  1 3100  23  2 2  1
 得: d2 = C S 1 K 22  1 =
3230  1.66 2  1

= 51mm

 缺陷深度为 51mm 。
 ② 缺陷波高区域:

 由: β2 = 59° , K2 = 1.66 , cosβ2 = 0.515

 得:深 100mm 时声程为: X1 = d K 22  1 =

 100× 1.66 2 =
1 194mm

 深 51mm 时声程为: X2 = 51× 1.66 2  1 =

 100mm

X1   194  10
 则: ΔdB = 40lg = 40lg = 11
X2   100  10

 dB
 现波高为 25dB ,其当量为 Φ1×6 - 11 + 2
5

 = Φ1×6 + 14 dB 比判废线高,缺陷位于Ⅲ

 区。
 10. 利用曲面试块可测量用于曲面外侧探伤

 的超声探头的 K 值和入射点。已知曲面试块

 外园曲率半径为 R ,厚度为 T 。试块上 Φ2 橫

 通孔离外园面距离为 h ,
 探头在试块端部直角边端角上已初步测得

 探头入射点位置。当探头在外园面用直射

 波探测 Φ2 橫孔时,
 测得探头前沿至 Φ2 橫孔的外园面简化弧长

 为 L1 和入射点至 Φ2 橫孔的距离为 S ;
 当探头在外园面用反射波探测 Φ2 橫孔时,

 测得探头前沿至 Φ2 橫孔的外园面简化弧长

 为 L2 。求该探头的 K 值和进一步确定探头前

 沿距离 L 。
 解:设探头折射角为 β ,探头 K 值为

sin
 K = tgβ = ,前沿距离 L ,过 M 点
cos

 AO 垂直线交于 E ,设 AE = d ,

 由题意可知 AM = S ,则 d = Scosβ ,
 由 h = R -( kd) 2 ( R- d) 2 S 2 =
R2  -cos
R2 RS

S 2  2 R 2  h 2- 2 Rh
 解得: cosβ = 2 RS
 探头 K 值为: K = tgarccos ( cosβ )=

S 2  2 R 2  h 2  2 Rh
 tgarccos 2 RS


 探头前沿距离 L 为:

 ∠Ф2 = 180° - β -∠ BDO

S 2  2 R 2  h 2- 2 Rh
 = 180° - arccos -
2 RS

R
 arcsin (R  T sinβ )
 由图可知:

L1  L  L2  L R

2 180
 = Ф2
 解得探头前沿距离为:

R  1 S  2 R  h- 2 Rh
2 2
R -1 S  2 R  h - 2 Rh 
2 2 2
L L
 L= 
180 
180  cos
2 RS
1
 sin (
R T
sincos
2 RS
) - 1 2
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