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6

一 词语的构造

1. 语素和词
2. 构词法
1. 語素和词
语素 (morpheme)
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从音义结合的角度﹐语素不能被继续分割为更小的单位
“ 妹”能否被继续分割为更小的单位﹖
 [mei51] 声调 51

声母 韵母
[m] [ei]

[e] [i]
更小的语义单位﹕
 [+ 事物 ] [+ 有生 ] [+ 人类 ] [+ 女性 ] [+ 同辈直系亲属中之
小者 ]
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
书﹑逻辑﹑巧克力﹑奧林匹克
语素 - 音节 - 汉字
現代汉语里一个语素﹐在口语中一般读成一个音节﹐在
书面语中一般写作一个汉字。
单音节语素是现代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
少量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古汉语遗留之连绵词或古今
的音译词)﹕
 玲珑﹑仿彿﹑玫瑰﹑迷离﹑辗转﹑铿锵﹑鹧鸪、徘徊﹑流连
 葡萄﹑琵琶﹑菩萨﹑玻璃﹑瓦特﹑沙发﹑幽默﹑尼龙﹑巴士
 巧克力﹑马拉松﹑席梦思﹑歇斯底里﹑罗曼蒂克
現代汉语一共有 1300 多个音节﹐语素的数目大大超过
音节数目﹐一个音节模式往往代表几个以至几十个语
素﹐在书面上汉字就承担起区分同音语素的作用。
 语素和汉字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甲乙两大类﹕
 甲类﹕汉字本身沒有意义﹐不是语素
 乙类﹕汉字本身有意义﹐是语素
甲类﹕
 琵﹑蜈﹑垃﹑蝙﹑橄﹑葡﹑狰﹑疙
 琵琶﹑蜈蚣﹑垃圾﹑蝙蝠﹑橄榄﹑葡萄﹑狰狞﹑疙瘩
乙类汉字与语素之间的五种对应关系
 (1) 一个汉字本身代表一个语素
我﹑你﹑天﹑写﹑红﹑吧﹑八﹑不﹑步﹑书﹑贵
 (2) 一个汉字代表几个不同的汉语语素
花 1﹕ 花朵﹑荷花﹑鲜花﹑花草
花 2﹕ 花钱﹑花时间﹑花费
花 3﹕ 眼花﹑看花眼了﹑老花眼
 (3)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代表一个语素
吧﹑罢 ( 异体字 )
雲﹑云 ( 简繁字 )
 (4) 一个汉字本身包含了不止一个语素
俩 = 两个﹔仨 = 三个﹔甭 = 不用
 (5) 有些汉字本身有意义﹐可以代表一个语素﹐但在某些情況
下﹐只是作为音节的代表﹐不代表语素
沙 发 (sofa) ﹑ 纳 粹 (Nazi)﹑ 坦 克 (tank)﹑ 幽
默 (humor) ﹑ 浪漫 (romantic) ﹑ 新 加 坡 (Singapor
e)


 词是比语素高一級的语法单位。
 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
語素和词
 所有的词都可以看成是由语素组成的
W = n M (n ≧ 1)
n = 1﹕ 人﹑马﹑灯﹑走﹑看﹑甜﹑好﹑葡萄﹑咖啡﹑麦克风﹑巧
克力﹑奥林匹克
n = 2﹕ 老师﹑大家﹑毛笔﹑电灯﹑衣服﹑我们﹑政府﹑马路﹑桌子﹑花
儿﹑摩托车
n = 3﹕ 科学家﹑工程师﹑老百姓﹑电影院﹑可能性﹑多媒体﹑紧迫感﹑
心脏病﹑图书馆
n = 4﹕ 红十字会﹑保险公司﹑航空母舰﹑苹果日报
n = 5﹕ 高射机关枪﹑多弹头导弹﹑常务委员会﹑螺旋推进器
n = … …
 单纯词﹕ n = 1﹔ 合成词﹕ n ≧ 2 。
2. 构词法
构词成分﹕词根和词缀
 词根( root )﹕有实在的意义﹐作为构成和体现一个词
的基本词义意义的构词成分。多为实语素。
大 学﹑学 习﹑生 活﹑思 考﹑分 析
老 虎﹑石 头﹑胖 子﹑泥 巴﹑花 儿
 词缀( affix )﹕不具有独立的实在意义﹐只能附着在词
根上用以表示辅助意义或表征词类的构词成分。均为粘着
的定位虚语素。
例﹕上面未加线的形式﹕老﹑头﹑子﹑巴﹑儿 … …
例﹕ un system atic al ly (下加线者为词缀)
 构词法( morphology )﹕由语素构成词的规则
单纯词( simple words )﹕仅由单个词根构成的词
合成词( complex words )﹕由词根加词根﹐或由词根加词缀构
成的词
 汉语构词法主要研究合成词的构造法则
( 1 )附缀法( affixation )﹕词根加词缀
( 2 )复合法( compounding )﹕词根加词根
复合法四大类﹕联合﹑配合﹑串合﹑叠合
1﹑ 联合
 ( 1 )并列式﹕ AB 在意义上关系(地位)平等
( 1a )「 =」关系(同义联合)
朋友﹑处所﹑包裹﹑片段(名词)
游泳﹑爱好﹑忍耐﹑按摩(动词)
宁静﹑英明﹑迅速﹑残忍(形容词)
应该﹑自从﹑并且﹑因为(其他)
( 1b )「 」关系(对称联合﹕ AB 意义相反﹑相
对)
是非﹑矛盾﹑动静﹑长短(名词)
出没﹑褒贬﹑操纵﹑来往(动词)
反正﹑早晚﹑先后﹑迟早(其他)
( 1c )「 || 」关系(平行联合﹕ AB 既非同义又非对
称)
风景﹑气力﹑心肠﹑血汗(名词)
缝补﹑修订﹑研制﹑删改(动词)
高大﹑热闹﹑繁荣﹑简易(形容词)
 注意﹕有些並列式复合词是偏义的﹐如﹕
质量﹑窗戶﹑狐狸﹑忘记﹑睡觉﹑国家﹑人物
2﹑ 配合
 由一个中心成分配上附加成分而构成的。
偏正式﹕其配置中附加成分配合在中心成分前面。
后补式﹕附加成分配合在中心成分后面。
 ( 2 )偏正式( A 修饰﹑限定 B )
( 2a )以名词性语素为中心成分。均为名词。
草帽﹑皮鞋﹑马路﹑火车﹑手表﹑铁棍(名+名)
白酒﹑黑板﹑绿荫﹑香肠﹑曲线﹑热情(形+名 )
食物﹑导线﹑住宅﹑考场﹑试卷﹑摇篮(动+名)
五官﹑百货﹑千金﹑百姓﹑个人(数+名)
( 2b )以动词性语素为中心成分。均为动词。
席卷﹑风行﹑鲸吞﹑蚕食﹑云集﹑瓦解﹑瓜分﹑粉碎﹑
龟缩﹑蜂拥﹑鱼贯(名+动)
笔试﹑口授﹑面谈﹑铅印﹑炮轰﹑拳击(名+动)
重视﹑小看﹑大考﹑冷笑﹑轻信﹑红烧(形+动)
胡闹﹑稍息﹑暂停﹑漫谈﹑再生﹑极限(副+动)
游记﹑流动﹑混战﹑合唱﹑代办﹑推举(动+动)
( 2c )以形容性的语素为中心成分的。多为形容词
火红﹑冰冷﹑雪白﹑碧绿﹑蜡黃﹑粉红﹑肤浅﹑神勇﹑
笔直﹑墨黑(名+形)
大红﹑深蓝﹑淡绿﹑鲜红﹑嫩黃(形+形)
滚圆﹑滚热﹑透明﹑喷香﹑通红(动+形)
绝妙﹑最佳﹑恰好﹑最初﹑最后(副+形)
 ( 3 )后补式( B 对 A 加以补充)
两大主要类型:后补式名词和后补式动词
( 3a )后补式名词﹕以名词性词素为中心成分。
车辆﹑马匹﹑布匹﹑船只﹑纸张﹑书本﹑花朵﹑人口
地球﹑月球﹑雪花﹑耳朵﹑脑袋﹑脑瓜﹑眼珠﹑熊猫
( 3b )后补式动词﹕以动词性词素为中心成分。一般
也称为“述补式”。
看见﹑扩展﹑打倒﹑推翻﹑放开﹑收拢﹑改进﹑考取
(动+动)
改善﹑说明﹑弄清﹑纠正﹑证明﹑冻僵﹑降低﹑落空
(动+形)
3﹑ 串合
 两大类型﹕主谓和述宾
 ( 4 )主谓式(也称作“陈述式”﹐ A 是被 B 说明的对象﹐ B 对
A 的情況加以说明﹑陈述。或 B 表示 A 的行为动作。 A 一般为名词性
词根﹐ B 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性词根。)
海啸﹑心得﹑政变﹑冬至﹑胃下垂(名词)
心疼﹑心虚﹑肩负﹑目击﹑地震(动词)
面熟﹑风流﹑年轻﹑风凉﹑胆小﹑眼红(形容词)
 ( 5 )述宾式( A 表示行为动作﹐ B 是 A 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A 一般为动词性词根﹐ B 一般为名词性词根。)
隔壁﹑点心﹑司机﹑围腰(名词)
出版﹑留神﹑碰壁﹑洗尘(动词)
出众﹑露骨﹑安心﹑过分(形容词)
到底﹑尽量﹑索性﹑逐个(其他)
4﹑ 叠合
 ( 6 )重叠式(相同语素重叠组合而成。)
(a) 哥哥﹑妹妹﹑爸爸﹑妈妈﹑宝宝﹑乖乖﹑星星- A
A
(b) 婆婆妈妈﹑偷偷摸摸﹑拉拉扯扯﹑花花绿绿﹑子
子孙孙﹑上上下下﹑时时刻刻﹑家家户户 - AABB
(b) 式可看作由两个 (a) 式以联合(并列)的方式
组合起来形成的
多重复合词
皮|鞋
牛 | 皮鞋﹖牛皮 | 鞋﹖
牛  皮  鞋

( 偏正 )
( 偏正 )

多重复合词以名词为主﹐多以名词性词根为中心成分。
军  事  博  物  馆

( 偏正 ) ( 偏正 )
( 偏正 )
( 偏正 )

 [[ 军事 ]2 [[ 博物 ]2 馆 ]2 ]2
附缀式合成词
 词缀( affix )的类型
前缀( prefix )﹑后缀( suffix )﹑中缀( infix )
 词缀的功能
(1) 标明或转化词类
(2) 改换词汇意义
 汉语里的前缀词(词缀+词根)
阿 ~﹕ 阿姨﹑阿哥﹑阿宝、阿明
老 ~﹕ 老虎﹑老师﹑老鼠﹑老鹰﹑老乡﹑老大﹑老王
初 ~﹕ 初一﹑初二﹑…﹑初十
第 ~﹕ 第一﹑第二﹑…﹑第十一
汉语里的前缀仍残留着一定的词汇意义
 老调(实义的“老”) [ 注意﹕这个“老”不是词缀 ]
 老王(半实半虚的“老”)
 老鼠(完全虚化的“老”)
 汉语里的后缀词(词根+词缀)
汉语里三个最主要的后缀﹕“子﹑儿﹑头”
 (1) “ 子”﹕永远读轻声的后缀﹐标示名词。
刀子﹑谷子﹑村子﹑屋子﹑炉子﹑胡子﹑椅子﹑例子﹑梯子﹑金
子﹑笛子﹑桔子﹑麦子﹑竹子﹑身子﹑肚子
 (2) “ 头”﹕一般念轻声的后缀﹐标示名词
馒头、窝头
木头﹑石头﹑馒头﹑芋头﹑骨头﹑枕头﹑舌头
前头﹑后头﹑里头﹑外头﹑上头﹑下头
甜头﹑苦头﹑念头﹑来头
“ 有 / 沒有 +动词 +头儿” ﹕
有吃头儿﹑沒什么看头儿﹑沒听头儿﹑跟他沒什么说头儿
 (3) “ 儿”﹕不成音节的后缀﹐多标示名词
主要作“小称后缀( diminutive suffix )”
(1) 表示“小”的意思﹕ 球儿﹑绳儿
(2) 表示轻松的口气和态度﹕ 官儿﹑弦儿
(3) 意义变化﹕ 词 ≠ 词儿 天≠天儿
单音节 车﹑来﹑走﹑吗﹑吧 … …

单 联 双 蜘蛛﹑伶俐﹑秋千﹑坎坷﹑慷慨
纯 双 绵 声
词 音 词 叠 哆嗦﹑逍遥﹑徘徊﹑灿烂﹑苗条
节 韵
非双声叠韵 蝴蝶﹑马虎﹑嘀咕﹑蜈蚣﹑鹧鸪
叠 音 姥姥﹑猩猩﹑蛐蛐﹑蝈蝈
译 音 咖啡﹑沙发﹑芭蕾﹑纽约
三音节以上 巧克力﹑俄罗斯﹑玻利尼西亚
1. 并列 语言﹑手足﹑美丽﹑奇怪﹑千万
词 2. 偏正 飞机﹑大衣﹑青菜﹑痛恨﹑笔直
根 3. 后补 改正﹑夸大﹑提高﹑信件﹑车辆
+ 4. 主谓 地震﹑年轻﹑肉麻﹑雪崩﹑霜降
合 词 5. 述宾 签名﹑理发﹑毕业﹑开刀﹑照相
成 根 6. 重叠 爸爸﹑哥哥﹑妹妹﹑偏偏﹑慢慢

(复
合)
二 词语的意义
1. 词义本质
2. 词义分析
3. 多义词、同音词、
同义词、反义词
1. 词义本质
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
映,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
词义和概念的关系
一个词语究竟表达什么意思 ? 词语可以指称实
体 , 是词语的外延指称义。词语还可以指称概念 ,
就是指一组特征 , 称为内涵特征。词汇中的每一
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概念,因为它代表人们对现象
的命名,对现象的分类和归类。
词义属于语义范畴,概念是思维单位,是词义
的基础,词义离不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
词义本质
 词代表人们对现象的命名,代表人们对现象的
分类和归类。词语表达了一个概念 , 概念指称了
一类实体。词义是人脑对概念的反映,是主客观
相结合的产物,会受到历史、文化、社会、语言
、地域等社会实际,不同语言的对应是不同的。
例:
“ 椅子”
某个具体的椅子——一组类似的物体——作为
一类物体比较稳定的属性的概括和归类:有腿、
有背、可坐。
“ 桌子”和“椅子”不同,分为不同的类,
又可以归入更大的类“家具”。
 词的扩展
随着认识的发展,概念不断被扩充,大脑总是在
记忆中寻找已经存在的概念,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
、功能等属性将其与已认识的事物发生某种联系,对
其进行归类。这样,概念不断被扩充,词和词义也不
断被扩展。
例:
椅子 吊椅 电椅

例:
名词代表的语义受到文化经验形成的不同的范畴
化的影响,英语的
bicycle 、 bus 、 car 、 train 、 truck 等,汉语都以
“车”称之,许多字典把“车”等同于英语的
vehicle 。
2. 词义分析
概念义
词的概念内容叫做词的概念义,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词的概念义可以分析为表示对象特征和表示适用对象两个
方面。
表示的对象特征,指反映的事物现象一般本质特点的内
容。
例:黑板 用来书写的 或长或方的 黑色 硬板
1 2 3 4
1234 都是黑板概念义表示的对象特征,反映本质特点。
例:和气 态度温和
和蔼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善 温和而善良
适用对象指对象特征有关的有关事物。
例:出台 演员 上场
附加义
 形象色彩:只有反映具体事物形貌状态的词,反映对象有个
体存在,有形貌状态表现的词才有形象义。
牛、马、花、树
红、蓝、酸、甜
绿油油、明晃晃
 感情色彩:附着在词上同概念义同时存在,成为词的感情色
彩。一般分为褒义、贬义两大类。
飘飘然 轻飘飘的,好像浮在空中,形容得意(含贬义)

 语体色彩:指不同的词适用于交际的不同范围,适用于不同
文体的情况。
口语词 书面语词
吓唬 恐吓
小气 吝啬
蹓达 散步
3. 多义词、同音词、
同义词、反义词
单义词和多义词
 单义词
包括两类:
一类是常见事物的名称:桌子、椅子、茶杯、手表、菊
花、眼镜、皮鞋、毛笔
另一类是科学术语和专有名称:元音、电子、元素、函
数、血压、针灸、黄河
 多义词
一个词在新出现时一般是单义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和人
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不可避免用原有的一些词来表示有
关的其他事物,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

1. 人体最上部分或动物最头部,如“人头”;
2. 物体的顶端或末端,如“两头尖,中间大”;
3. 事情的起点或终点,如“做事要有头有尾”;
4. 物体的残余部分,如“铅笔头”;
5. 头目,如“土匪头”;
6. 方面,如“咱们这头人多”;
7. 第一,如“头等”;
8. 用在数量词组前面,表示次序在前的,如“头两本”;
9. 用在“年”或“天”前面,表示在某个时间以前的,如
“头天”;
10. 量词,如“一头牛”。
 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并不是完全相等的,其中有一个意义
是最常用的,基本的,其他意义则是由这个意义转化、发
展出来的。前一种意义叫做基本意义、后一种意义叫做引
申意义。
引申意义是由基本意义直接发展引申出来的派生意义,
如“先生”,引申意义有“老师”、“丈夫”、“医生”
等。有些引申意义是通过比喻用法产生的,也叫“比喻意
义”,如“铁”的比喻义“坚硬”(铁拳)。

 单义词和多义词的关系
单独的看,一个词经常是多义的。但在具体运用中,一
次只能用一个意义,因此具体上下文中,每一个词经常是
单义的。
我有两个问题要问你。
你学习中文有没有问题。
时间有问题。
词的同音现象
第一组 同音同形词
别(分别)——别(插挂)——别(不要)
第二组 同音异形词
班——斑 娇气——骄气
 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造词时语音形式的偶合(油船、邮船),语音演变的结
果(轻、清),意义演变的结果(刻),借用外来词的结
果(米)。
 同音词的作用
可以构成双关的修辞手法,加强表达能力。有时会引起
意义上的混淆。(期中考试,期终考试)
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界限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明显的、必然的联系,从一个基
本意义派生出来的。同音词相互之间意义上缺乏联系。
同义词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做同义词。
第一组 等义词
演讲——讲演 衣服——衣裳
第二组 近义词
赠——送 企图——打算 优良——优秀
例:看
一般的看:看、瞧、瞅;已经看见的:看到、看见、见到
;向远处看:望、眺望、了望;向上看:仰视、仰望;向下
看:鸟瞰、俯视;向四处看:张、张望;偷偷看:窥;集中
视线看:盯、注视;略略一看:瞟、瞥、望、浏览;仔细看
:观察、查看;所看对象场面大:观、观看、阅;所看对象
是文字之类:阅、阅览、阅读;表示亲自看到:目击。

 同义词的作用
有助于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异。避免
用词重复,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变化。满足修辞上委婉的需要。
加重语气,达到修辞上的强调目的。
反义词
语言中词汇意义互相矛盾、对立的词,就是反义词。
大——小 长——短
浪费——节约 痛苦——快乐
反义词的作用
修辞上对比映衬的手段,使具有更加鲜明的色彩和说服
力: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词的多义、同义、反义现象经常是同时并存的,一个词可
以有不同的同义词,也可以有不同的反义词。
例:深
由上到下距离大,同义词“高”(高山深谷),反义词
“浅”
由里到外、由此到彼距离大,同义词“远”(深远),反义
词“近”
颜色深,同义词“浓”,反义词“淡”
感情深,同义词“厚”,反义词“薄”
作状语表示程度,同义词“很”、“十分”
三 词汇系统
1. 语汇系统的特点和构成
2. 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
1. 词汇系统的特点和构成
词汇系统的特点
词汇中的每一个词都是一个音义结合体。
水 water
这种音义结合体具有区别性特征。
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夫 uncle
不影响区别性特征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语音成分表示
无限多的概念。
节约型原则,产生大量同音词和多义词。但是不同语言中
的同音词和多义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词汇系统的构成
基本词汇
普通话词汇里,有些词是全民族使用最多的,一般的生
活中最必需,意义最明确的,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这样
的词是词汇中最主要的成分,叫做基本词。
表示自然界事物的词,表示人体各部分的词,表示亲属
关系的词,表示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的词,表示方位、处
所和时间的词,表示一般行动和变化的词,表示一般性质
和状态的词,表示数量的词,表示指称和代替的词,表示
程度、范围、关联、语气和情感作用的词。
一般词汇
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2. 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
大量双音节语素的构词
词与词结合的语义联系区别同音词
把门 一把锁 把书打开
大量兼类词
建设国家 国家建设
天气很凉快。
天气凉快下来了。
Thank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