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0

外科感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肝胆胰外科

李年丰 教授
内容
 概念
 浅部组织细菌感染
 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 脓毒症
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 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感染的概念
由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及寄
生虫)入侵、滞留与繁殖引起的炎症
反应。
外科感染
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
手术后和创伤后的感染。
外科感染分类
 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
 非特异性感染:也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
性感染,占外科感染大多数。常见有
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乳腺
炎、阑尾炎、腹膜炎等)。
 特异性感染:特异的致病菌引起的特定
的感染,如:结核、破伤风、炭疽等
病程分类

1 、急性感染:病程小于三周

2 、慢性感染:病程大于二月

3 、亚急性感染:病程三周~二月
外科感染的特点

1. 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

2. 外科感染一般均有明显的局部症状。

3. 常为混合感染。

4. 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

程,治疗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
外科感染的病程演变

感染扩散

局限化、吸收
或形成脓肿、 慢性感染
蜂窝织炎

痊 愈
临床表现
 1. 局部症状:急性炎症有红、肿、热、
痛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体表病变脓
肿形成时,可有波动感。病变位置深、
则局部症状不明显。
 2. 器官 - 系统功能障碍:如腹腔感染
时,胃肠功能减弱,引起腹胀;泌尿系
感染时有尿频、尿急。
 3. 全身症状:感染重时常伴发热、呼吸
心跳加快、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
减退等。
 4. 特殊表现:破伤风(强直性痉挛)、
气性坏疽(皮下捻发音)、皮肤坏疽
(发痒性黑色浓疱)
治疗
 局部处理控制感染源:保护感染部位,
理疗和外用药物,手术。
 通畅引流: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
 抗感染药物应用:根据细菌培养 + 药
敏、其次根据感染部位、临床表现、脓
液性状等估计病原菌种类。
第二节
浅表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包括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
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等。

下腰及臀部多个散在疖肿,中央有白色脓头。

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 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的小结节
 危险三角区(鼻、上唇及周围)的疖被挤压或
挑刺,病菌可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引
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 治疗:理疗、外敷药、有脓头时切开引流、应
用抗生素(面部疖、疖病、)
 诊断:表现明显,诊断较易
 鉴别诊断:

1. 痤疮合并感染:顶端有凝脂。
2. 粉瘤合并感染:病变较久,表皮正
常。
3. 痈:病变范围大


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 临床表现:中老年多见。初起为红肿,可见数
个脓点,继之红肿扩大,脓点增大增多,中心
处坏死。项背部多见
 诊断:诊断较容易

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 致病菌:同疖
 临床表现:多见糖尿病患者,好发皮肤坚韧的
项部、背部,多有全身症状,血象增高。
 治疗:及早应用抗生素,初期治疗同疖,
 有糖尿病应治疗,有多脓点或流脓,应及时切
开引流。 (+ 字切开)
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
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
性化脓性感染。
 致病菌: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
杆菌为主
 临床特点:弥漫性炎症,不易局限,扩散迅
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 治疗:同痈
急性蜂窝织炎
临床症状
全身症状: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呼
吸脉搏加快、白细胞数增加

局部症状:局部增温、疼痛剧烈,呈弥漫性大面
积肿胀,有明显机能障碍
急性蜂窝织炎
治疗
原则:消除病因、减少渗出、减轻组织内压、抑制感染扩
散、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
方法
局部疗法:
  初期冷疗,控制后用温热疗法。
  封闭疗法: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初期与冷疗法同
用。
中后期:热疗、理疗
手术疗法:切口须足长、足深,切口位于患处最低点。
全身疗法:抗菌消炎和对症疗法
几种特殊类型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先有病损或感染,发病时伴恶寒发热,
局部肿痛,边缘不清,淋巴结肿大
新生儿皮下坏疽
背臀部多见,患儿发热、不进乳或昏
睡,皮肤发红、质地变硬并扩大,中央变软
起水泡,严重时皮肤坏死破溃
口底、颌下蜂窝织炎
丹毒
丹毒 丝虫病

淋巴管阻塞

淋巴淤滞

象皮肿
丹毒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皮肤淋巴管网的
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 临床特点:好发下肢和面部,起病急、局部表
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边界清楚、压之消
退、去压恢复。
 治疗:抬高患处,应用抗生素, 50% 硫酸镁
湿热敷。
浅部急性淋巴管炎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淋巴系统
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非化脓性炎症。
 病因:链球菌、金萄菌侵入淋巴。
 临床表现:
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疼痛、触痛形成肿
块、疼痛加重、皮肤红热脓肿形成。
 急性淋巴管炎:浅层—红线;深层—条形触痛区。
 诊治:诊断不难,但需同时诊治原发病。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甲沟炎和指头炎

 临床表现
甲沟炎:一侧甲沟皮下,红肿痛波
动感扩至另侧,疼痛加剧指头炎
指头炎:手指末节,轻度肿红剌痛
跳痛,伴全身症状疼痛减轻,皮色变白
破溃,可伴骨髓炎
治疗
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深间隙感染

临床表现
 化脓性腱鞘炎:疼痛,肿胀以中、近节为主,关节轻屈
 化脓性滑囊炎:桡侧—拇肿胀不能伸,中节及大鱼际触
痛;尺侧—小指肿、环指半屈,小鱼际触痛
 化脓性深间隙感染:虎口肿、痛,示拇微屈,伸则痛,
掌心变平
治疗
 化脓性腱鞘炎
 化脓性滑囊炎
 化脓性深间隙感染
第四节 全身性感染

 脓毒症: Sepsis 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


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
改变的外科感染。
 菌血症: Bacteremia 是脓毒症的一种,
血培养检出病原菌,多有明显的感染症
状。
病因
 病菌数量多。
 毒力强。
 机体抗感染力低下。
发生条件
 严重创伤;
 大面积烧伤;
 严重感染。
发病机理
 致病菌
 毒素(内、外毒素)
 炎症介质
发病机理

SIRS
MODS

致病菌 毒素 炎症介质
全身性感染常见致病菌
 革兰氏阴性杆菌: 常见为(大肠、绿
脓、变形)杆菌。
 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为(金黄葡萄、
表皮、肠)球菌。
 无芽胞厌氧菌
 真菌
临床表现
 寒战、高热;
 头痛、恶心、神志淡漠或烦躁;
 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困难;
 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血气分析;
 肝肾功、电解质;
 血培养 + 药敏(寒战、高热时)
诊断
 病史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治疗
 原发病处理:治疗的关键;
 并发病的处理;
 抗生素应用:先经验性用药,后等待培
养、药敏调整药物;
 支持治疗;
 对症处理。
感染转归
由机体的抵抗能力和细菌的致病能力及
治疗措施(及时性、正确性)决定,有
三种:
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脓肿
转为慢性
感染扩散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特异性感染
 破伤风 tetanus
 气性坏疽 Gas gangrene
破伤风 tetanus
 病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在无氧环
境下繁殖,产生的大量外毒素(主要是
痉挛毒素)作用下,导致全身横纹肌持
续性收缩,阵发性痉挛。特点:伤口
深,污染重。
破伤风 ---- 病因病理
 破伤风杆菌 缺氧环境
 芽孢→繁殖体→外毒素
痉挛毒素 : 入血 , 引起主要症状
溶血毒素
 毒血症
临床表现
 潜伏期:通常 6—12 天
 前驱期:从牙关紧闭——痉挛发作,一般 1—
2 天。
 发作期:典型症状为张口困难,苦笑面容,颈
项强直,屈膝弯肘半握拳,角弓反张,呼吸困
难或窒息。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声、
光、震动、饮水等均可诱发阵发性痉挛。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 病程一般 3—4 周。
 并发症:肺部感染、骨折、尿潴留等。
 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心力衰竭或肺部
并发症。
诊断
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
 鉴别诊断
 化脓性脑膜炎:有“角弓反张”无阵
挛,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
神志可不清,脑脊液、血像异常
 狂犬病:动物咬伤史,吞咽肌抽搐为主
预防
 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改善局部循环,
是预防的关键。
 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1500—300
0 单位。注射前常规做过敏试验。阳性
者可肌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治疗
 正确伤口清创。(双氧水,洗 - 消 -
洗)
 应用抗毒素,中和游离毒素。肌注 TAT1
万单位,或 6 万单位加入 5% 葡萄糖 50
0ml 缓慢静滴。
 隔离病室,避免声、光刺激,使用镇
静、解痉药物。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应用抗生素:青霉素 80 万单位, 6 小时
肌注 1 次。
 支持治疗 .
预防并发症的治疗
 控制和解除痉挛:首选安定。
 中和游离毒素:抗毒素
 避免声、光等剌激。
 防治并发症:窒息、肺部感染,骨折、
舌咬伤,必要时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 支持治疗: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药
物,水电平衡。
 处理伤口
气性坏疽
厌氧杆菌感染的一种,病变主要是肌肉广
泛坏死。主要发生在严重的创伤后。
临床表现
 潜伏期:短至 8—10 小时,长至 5—6
天。
 患部胀裂样剧痛,有大量浆液性或浆液
血性渗出。
 轻压患部,有气泡从伤口冒出,皮下触
及捻发音。
 伤口内肌肉坏死。
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诊断
 临床表现
 伤口内渗液涂片有大量革兰氏阳性粗大
杆菌。
 X 线检查患处软组织间积气。
 预防 尽早彻底清创、深部伤口敞开引流、
筋膜下压力大者切开
 治疗
1. 急诊清创:广泛多处切开、必要时截肢
2. 应用抗生素:大剂量青霉素,大环内酯类、
硝咪唑类
3. 高压氧
4. 支持疗法:输血,水电平衡
第六节 外科应用抗生素原则

抗菌药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 尽早确认致病菌
 选择最佳抗菌药物
 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给药途径、剂量、次数、疗程、联合用药
第六节 外科应用抗生素原则

围术期预防用药原则
 清洁手术
 清洁 - 污染手术
 污染手术
第六节 外科应用抗生素原则

抗菌药的特殊人群中应用
 肾功能减退
 肝功能减退
 老年病人
 新生儿
 小儿病人
 妊娠期
 哺乳期
扫码评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肝胆胰外科

李年丰
教授
主任医师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