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争插新桃换旧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
古人烧竹
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传说能用来驱鬼避
邪,后来变成放鞭
炮。
一岁除:岁,指年
。除,除去。
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
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春节取出来,全家
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
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古代人在礼仪上一般讲究先长后幼,可是只
有饮这屠苏酒时是先幼后长!有诗为证:“不觉
老将春共至,手把屠苏让少年。”这正是因为新
春开元,年轻人又长了一岁,充满着朝气和活力。
长辈们希望他们在新年里能有新的作为!
曈曈:
太阳升起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
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天下的鬼都怕这两个神人。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
,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
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人
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
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
“桃符”。时至今日就演变成现在
的春联。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
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
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   【爆竹】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
魈畏惧而远避。
  【屠苏】美酒名,古代有农历元旦饮屠苏酒的
习俗。
  【曈曈】日初出之光亮貌
  【桃符】古人在元旦悬挂在大门两侧的分别
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
“ 爆竹声中一岁
除,”
首句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
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
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 春风送暖入屠
苏。”
次句描写人们
迎着和煦的春风,
开怀畅饮屠苏酒。
“ 千门万户曈曈
日,”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
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
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
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 总把新桃换旧
符。”
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
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
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
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
的景象。
这首诗写出这个节日有
什么习俗? ( 串珠问题 元日
1) 【宋】王安石

放鞭炮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喝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
贴新对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
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美味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
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
么样的节日情景? ( 核心问题 )
这首诗写的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
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
情景。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爆竹】 过去了。
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
【岁】 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 鞭炮 ) 。
【除】 年。
送来暖暖春意。
【一岁除】

【送暖】 家家户户。

【千门万户】 大年初一。

【日】 一年已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