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使用新型構件損害模型

對於 RC 剪力牆結構的耐震行為評估

報告人 : 李欣純
本文重點

1. 介紹並驗證一種改進後的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

2. 提出新的剪力牆和連梁構件損壞模型。

3. 提出了一種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的多尺度抗震性能評估
方法,並透過數值運算討論該方法的有效性。
概要

利用提出的兩種新型構件損傷模型,來分析鋼筋混凝
土的損傷演化過程,以鋼筋混凝土的剪力牆和連梁模型,透
過易損分析對整結構進行性能評估。

使用 ABAQUS 分析軟體進行參數研究,利用改良後
的塑性損傷模型和多項式曲面擬和技巧分析構件損傷模型的
變畫規律。
改良的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

本文透過 ABAQUS 中的 UMAT 子程序提出一種改良的


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
文獻中提出的理論模型,根據熱力學原理,計算了混凝土材
料的本構方程式,其關係式如下 :

σ = 應力張量 , E0 = 彈性模數的四階張量
D = 損傷係數 , I = 單位張量 , ε = 應變張量
改良的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

考慮剛度的退化,會採用雙標量損傷因子分別描述混凝
土材料在壓縮和拉伸下的損壞行為演化過程。其有效應力之
間的關係式改為以下式子 :

為了簡化計算,採用能量等效應力法,將多元函數轉化
為單軸經驗方程進行計算。
混凝土的壓縮與拉伸係數可定義為以下式子 :
驗證改良的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
本文採用了 Filippou 等人提出的修正 Menegotto-
Pinto ( M-P )模型進行了模擬,附圖是將模擬的遲滯迴圈
曲線圖與實驗結果的圖形做對比,結果完全吻合,因此可驗
證改進後的塑性損傷模型可用於模擬剪力牆和連梁的破壞行
為。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損傷模型

依據水平反覆荷仔作用下,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的性能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

第一階段:拉伸裂縫開始出現,裂縫對鋼筋混凝土的性能沒有影響,處於彈性階段,
可視為完好無損。

第二階段:拉伸裂縫迅速出現並擴張,底部壓縮區的混凝土逐漸剝落。牆體構件鋼
度開始降低,視為輕微損壞狀態。

第三階段:隨著荷重及為一的增加,底部受壓區出局部坍塌,意味著鋼筋混凝土牆
體性能達到中等損傷狀態。

第四階段:鋼筋混凝土牆的承載力開始下降,而受壓破壞區出現在底部,表示鋼筋
混凝土牆體達嚴種破壞狀態。

第五階段:牆體底部的壞區域完全崩塌或其承載力降到最大承載力的 80% 以下,此


時表示牆體進入完全破壞狀態(失效狀態)。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損傷模型

( 1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最大拉伸損傷 Dwtr 反映了從底部邊緣區域拉伸損傷狀態 ,

是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模壞行為變化。
( 2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最大壓縮損傷係數 Dwcr 反映了從底部壓縮損傷到局部坍

塌,是第二階階段第三階段性能變化。
( 3 )底部中間區域鋼筋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底部平均壓縮損傷係數 Dwcw 反映從局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損傷模型

損傷指數在第四階段達到峰值時,整個牆體構件已完全損壞。
因此,第 5 階段的 Dw 值應取 0.9 。
鋼筋混凝土連梁損傷模型
同樣地,依據水平反覆荷仔作用下,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的性能可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

第一階段:拉伸裂縫開始出現,裂縫對鋼筋混凝土的性能沒有影響,處於彈性階段,
可視為完好無損。

第二階段:表面出現大量明顯的拉伸裂紋,構件鋼度開始降低,視為輕微損壞狀態。

第三階段:連梁端部或中跨開始開裂剝落,且角落出現累積壓縮破壞, 視為中等
損傷狀態。

第四階段:連梁端部或中跨的壓縮損傷達到極限,出現塑性鉸,承載力開使下降,

視為嚴種破壞狀態。

第五階段 : 壓縮裂縫穿過梁的端部或中部造成一些鋼筋暴露有效截面破壞或是梁的
承載力降到最大承載力的 80% 以下,則整個梁組件視為完全破壞狀態。
鋼筋混凝土連梁損傷模型

(1) 端部約束區 Dbtb 處鋼筋混凝土連梁最搭拉伸損傷因子反映出現拉伸損傷的狀態


變化,是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行能變化。
(2) 端部約束區區鋼筋混凝土連梁最大壓縮損傷係數 Dbcr 反映端部壓縮損傷狀態變
化,是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性能變化。
(3) 主應力 D̅bcb 處鋼筋混凝土連梁底部平均壓縮損傷係數反映從局部坍塌到破壞的
損傷狀態變化,從第三階段到第五段主要的行為變化。
鋼筋混凝土連梁損傷模型

當損傷指數在第四階段達到峰值時,梁组件完全受損。因此,階段五的 D 值應取 0.9 。


剪力牆構件損傷模型的參數研究

考慮混凝土强度等級、縱橫比和軸壓比,建立了 324
個不同設計參數的有限元剪力牆模型,對其進行分析並使用
多項式曲面擬合每個損傷指數的極限值。

Dwi = 損傷指數的極限值 awi bwi cwi … = 多項是係數


λG = 高寬比 , λ F = 軸壓比
剪力牆構件損傷模型閾值擬合結果

從圖表來看可以發現
在第一、三、四階段
隨著軸壓比增加破壞
指數也跟著增加

第二階段的則是隨著
高寬比增加而上升
連梁構件損傷模型的參數研究

同樣考慮混凝土强度等級、縱橫比和軸壓比,建立了
324 個不同設計參數的有限元連梁模型,對期進行分析並使
用多項式曲面擬合每個損傷指數的極限值。

Dbi = 損傷指數的極限值 , abi bbi cbi … = 多項是係數


Λ L= 跨寬比 , λρsv = 箍筋配筋率
連梁構件損傷模型閾值擬合結果

從圖表來看可以發
現第一和三階段主
要由垮寬比控制

第四階段由垮寬比
及箍筋量所控制
多尺度地震行為評估

構件組合係數
• 為了進一步評估整個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應將所有破
壞模型合而為一。 Park 等人認為,構件具有高耗能能力
對於整體結構影響很大。因此,得出每層樓的破壞指數公
式如下
多尺度地震易損分析

地震易損分析是一個能有效評估地震危險性的評估方
法 ,我們可以得到在某個地震強度下,整體結構到達或超
過極限狀態的機率值。
得到地震強度與破壞程度之間的關係後,進行數值運
算,可以為耐震設計提出合理的安全評估 。
康奈爾等人提出假設結構地震需求為對數正態分布,
以下為需求的平均值 D̅ 以及地震强度的指數關係式
多尺度地震易損分析公式

為了方便計算,將等式轉化為線性回歸方程式 :

對數標準差需求值可由以下計算式子求得 :

最後再將所知參數帶入,可建立出地震模型需求機率式 :
數值範例
不確定參數
地震紀錄
結果與討論

可從易損曲線圖中得到地震力與結構破壞閾值的對應關係
剪力牆與連梁的易損曲線圖
各層剪力牆易損曲線圖
總結

( 1 ) 將試驗結果與實驗結果做比較可發現改進後的混凝土塑性損傷模
型可以成功的模擬混凝土的損傷以及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和連梁的
力學性能。

( 2 ) 根據改進後的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和鋼筋混凝土構件在水平反覆
荷載作用下的變形特性來說,提出了兩種新的剪力牆和連梁構件
損傷模型,從多項式曲面擬合結果表明,剪力牆的損傷閾值由軸
壓比和寬剛比控制,而連梁構件由箍筋配筋率與跨寬比控制。

( 3 ) 從 24 層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結構的數值模擬結果可發現能有效提出
對於多尺度地震性能安全評估方法。特别是材料的損傷演化過程、
主要鋼筋混凝土構建的破壞順序、薄弱樓層的位置等。

( 4 ) 與現有的結構性能評估方法想比,本文所提出的多尺度評估方法具有
更高的精準度,並且有助於全面評估,分析了鋼筋混凝土建立牆結構
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