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學習社群如何像“石頭湯”

              — 探索一種實踐方

第一組
組員 : 許家齊、蘇妤婷、李宜芳、吳姿涵、楊寬德、王冠博
內容簡介
《石頭湯》簡介

• 《 石頭湯》,光聽書名似乎有些詭異,但仔細閱讀後總能領悟些人生道
理。作者將場景設定在國內發生恐怖攻擊、有很多難民、或是貧民窟的
地方,藉由一開始的不安、驚恐、互相猜忌對比之後合作、分享、彼此
信任。
• 故事大致上是這樣:「一個具攻擊性的暴風雨突然來襲,原本關係排斥
的人們被迫聚集在一個古老穀倉中,一個跛腳的老士兵分享他用沸騰的
水與一顆石頭煮成的湯,當他暢談如果添加的其他物品湯可能更加美味
的時候,人們開始從他們緊緊守護的袋子內拿出了食材,並且加入鍋子
中,最後石頭湯變得更豐盛,足夠給每一個人喝了。」
與社群學習的連結

•而透過故事,發現高效能學習者也是如此的模式:
  必要條件一 必要條件二 必要條件三

《石頭湯》 石頭 老士兵 群眾

促進理解 豐富故事 促進互動的老師、助人者 具洞察力的學習者、聆聽者


豐富的故事和石頭包含了所有價值的成分,也是開啟連結的一個媒介,而老士兵和促進者,
負責引導而非直接給予幫助,換句話說,真正的影響結果的在於群眾和學習者,過程中不同
的回應,能夠激盪出不同花火,要保持問題的開放性,讓人們能夠從彼此的對話中互動,所
以《石頭湯》特別適合用於探索分享和合作的力量,關鍵性的學習也必須要有成功的催化劑。
文本如何能在圖書-詩歌治療中
扮演催化劑的角色

• 作者與母親在合寫「圖書—詩歌治療」 (biblo–poetry therapy) 時,意識到文


學課堂中使用的詩與精神科醫院治療用的詩是不同的。如果是像開處方籤
一樣告訴別人要閱讀什麼書並不能有效的讓他了解自己,因此真正的圖書
—詩歌治療是透過一種技巧性的引導式討論,讓詩或故事成為自我了解的
催化劑。
文本如何能在圖書-詩歌治療中
扮演催化劑的角色

• 圖書—詩歌治療就像其他創意藝術治療一樣,是優勢導向的。它的治療不是以病人為
問題開端,而是什麼樣的故事能讓他與生活中的某些事物連結在一起,再經由謹慎地
討論,讓參與者能更深入探究他們自己的反應,以及將他們與其他參與者的並置,因
此這是一種擴散性思考,除此之外也包含了促進者與團體的互動過程,帶出了能被治
療的見解與意義。
• 最後作者回到自身經驗,就如同他所說的故事其實也是一種圖書—詩歌治療,能夠吸
引孩子的故事,會讓他們更清楚思考他們是誰?他們的感覺是什麼?以及他們是否討
人喜歡?有無能力及力量?或是他們如何能以處理這些特質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文本如何在教與學的動態中
發揮催化劑的功能

• 文本擔任交與學的動態中催化劑的重要性,是從 1990 年代早期開始的,其


中《石頭湯》故事帶來的深奧訊息,便是一個經典性的代表。如何透過團
體來完美的達成一件事,組織中扮演催化劑角色的人,是不可或缺的,而
今天如果把團體搬到幼兒園裡,很大的機會這個角色是由老師們來擔任,
這時候老師們就必須擁有實務演練的能力,再更進一步的延伸到到石頭湯
的網路組織,以達到在教室中幼兒的創意讀寫能力昇華成創意的發問文化,
創造出一個能讓學習被激發或引導出來的環境,同時老師們也要組成一個
專業的實務社群,彼此互相支持。
故事中有關教學的內容知識為何

• 終身學習者不分年齡,同時自己本身也是自己的老師。
• 獲取知識的管道是多樣化的,大概可以分為教導者、促進者、同儕、探索
過的文本與概念。
• 共通特質是習慣於深入挖掘事情的根本與有著高度的企圖心去學習更深入
的知識,如此以來養成了這種獨特的思維習慣,形成所謂的實務演練,進
而啟發他們在引導學習者的過程中,把特殊的知識 ( 資訊或事實以及概
念 ) ,用提問的方式應用在合適的學習團體上。
故事中有關教學的內容知識為何

• 「學科教學知能」包括三種成分:內容知識、教學策略、學生需求。這個
複雜的概念與科學和數學領域最相關,目前發現它對學習 & 教學應用最有
幫助,因為在幼稚園的老師在教育科學和數學這兩個需要豐富知識的領域
時,往往缺乏足夠的學科知識,因此他們對自己的不足沒自信,轉而依賴
制式化的教師指導手冊,或用他們自以為是對的教學方法去執行,導致沒
有全盤了解班上同學個體的資質差異問題,也沒考慮到孩子們的需要與興
趣來設立教學目標。可想而知,這是無法學到課程以外的知識和影響孩子
之後自我管理的發展的。
何謂並行處理

• 並行處理( parallel processing ),透過經驗組成單位間連結線索與強度逐


漸累積產生的學習方式。
• 例如:在進行一段演講時,先以一個故事或延伸活動作為開始,讓聽者加
深演講者即將要說明的主題的印象。
• 運用這個策略使學習者受故事吸引並開始探索與學習。
為什麼以一個故事作為開始

• 在任何情況下,以一個故事與延伸活動作為開始能創造一種活力,這和以
論述及講課作為開始的方式是很不同的。以最樂觀的角度來看,站在講台
上以講課的方式及態度面對聽眾時,聽眾會自然而然將臺上和臺下的人區
分為"擁有知識"和"吸收知識"的人,以最悲觀的角度來看,當教學聚
焦於應該與不應該在教室進行的事時,授課與申斥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差別。
• 聆聽故事總是件愉快的事,當故事是在講述文本裡某人遭遇的事並講述如
何解決問題時,聽眾會不自覺受故事吸引而想去了解內容,這是一種有目
的與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聽眾去主動了解,將教學重點放在預測情境會
如何與課程主題發生關係,讓聽眾有種被賦予任務的感覺,是一種較能令
人感到有趣的教學方式。
學習者與老師的相似之處

• 勝任感是讓孩子體驗解決問題的最終目標,如何讓孩子在一個具挑戰以及真
實的環境下,學習自己一個人建構解決問題的方法,相當考驗老師的教學能
力。當一位學生陷入思考的盲點時,老師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除了邏輯方法
以外,引導學生思考是最為困難的一件事,除了知識背景的差別,年齡影響
的身心發展以及每個人成長背景也多有差異。身為一位老師,同理學生的感
受是必要的手段,老師們必須在學生現有的知識背景下做教學,否則在超乎
學生能力外的部分做講解,幾乎是毫無學習效果可言,也就是說,除了學習
者在學習解決自身問題之外,老師也得在學習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雙方在相
等的地位進行思考及討論,對整個學習者團體才有實質的意義。
問題與回應
問題一
• 描述一個你有過的教與學的經驗,它與故事中製作石頭湯的經驗類似,總
之,就是曾經有某事或某人在動態互動中,發揮了催化劑的功效,導致了
豐富的學習。
• (1)高中的時候,我是一個社團的社長,社團要正常的運作,甚至是運
轉的完美,每一個幹部都是重要的一環,如何讓每個齒輪彼此互相緊扣,
考驗著所有人與人相處的能力,我很幸運在我這屆的時候,大家都有動態
的互動,即便有些人士比較內向或是比較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意見,總是會
有人扮演大家溝通之間的橋梁,讓我們不管是辦活動還是彼此之間的相處
都很圓潤。有個很明顯的對比發生在我的後兩屆,他們處理事情的態度都
是秉持著自己的完成就好,別人的跟我無關,只要有一個人漏了什麼,出
了問題也沒有人願意承擔,造成他們不管做什麼事都有或大或小的出包問
題。
• (2)在學校,我算是學習者也算是促進者,我對於教學相長這句話非常
認同,在你教導別人之前,你絕對已經熟悉且理解這個內容和過程,而用
你的語言把這個知識傳遞給下一個人,你可以再複習,甚至透過別人的問
題再度反思,尋求更好的答案,創造雙方成長的機會。
• (3)高一時,我遇到了一位足以成為我人生導師的一位英文老師,她初
次誇獎我的英文作文時,我內心感受到的驚喜是使我想要更上一層樓的動
機,我突然意識到我也有能做得好的事,這讓我想要更加努力,不只是為
了想得到誇獎,也為了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待,以及讓未來的我大聲說出
我從不後悔過去有過沒有做到的事。
• (4) 在我國小三年級之前我都不會騎腳踏車,然後我就很想學,於是我
那時候最好的朋友她好心地教我怎麼騎,從一開始需要她在後面扶到後來
不知不覺我就自己抓到訣竅慢慢會騎了。
• (5)我有一位優秀的哥哥,從國中開始父母一直拿哥哥的成績與我比較,
不斷地用言語傷害我,讓我開始對讀書感到反感,可是後來我遇到了一位
補習班老師,他讓我再次想起,當我只是因為想讀書、對讀書有興趣而讀
書時有多快樂,所以我就開心地活在自己的書中世界,不再理會父母的言
語暴力。高中的時候我遇到一位很棒的美術老師,老師會傾聽我們的心事,
從高一的選修課到高三準備術科考試,這三年跟著老師學了很多,從一開
始的門外漢,對自己的美術能力沒有自信,到後來慢慢地越來越有自信,
每畫完一幅作品都看見更好的自己,到了現在也還是很積極的學習著美術。
問題二
• 針對以下學科,你認為自己在哪方面教學的內容知識最強或最弱,
寫下感想:有意義的閱讀、寫作、數學、科學、社會學科,並談談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
• (1)我覺得其實我並沒有哪一方面的學科能力是特別突出的,台灣的教
育從國小到高中的階段,用的是通才教育,希望學生每個領域都接觸,造
成部分的人每項都學一點,但是都不是專精的,只有每個領域都拿手的人
才有資格去挑選。
• (2)我最擅長的應該是數學,我認為這受到興趣的影響,假如今天某個
科目對於你有吸引力,你就會有學習的欲望,長時間接觸和練習能夠有效
提升學習成果,當然學習方法也很重要,但是基礎還是在於你有沒有心想
去認真付出。
• (3)我在高中階段時,英文最好,數學最差。我個人認為英文好的因素
歸功於我在國中時的基礎再加上高中英文老師的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我有補
習的關係,所以讓我覺得英文這一科目越來越得心應手。而提到數學,我
個人認為是因為我國中沒打好底子的關係,因為那時候自己沒認真,也可
能是我對老師的教學風格有跟不太上的問題,還有我沒有把問題徹底弄懂,
於是造就了我對於學習數學這一科目漸漸失去信心,產生習得無助感。
分工表
• 許家齊:「並行處理」與「以故事為開端」、回應問題一、 PPT 格式調整
• 蘇妤婷:「文本如何能在圖書 - 詩歌治療中扮演催化劑的角色」、回應問題一、 PPT 編排
• 李宜芳:「故事中有關教學的知識為何」、回應問題一、回應問題二、文章重點統整
• 吳姿涵:「石頭湯簡介」、「與社群學習的連結」、回應問題一、回應問題二、 PPT 總整理
• 楊寬德:「學習者與老師的相似之處」、借書、掃圖
• 王冠博:「文本如何在教與學的動態中發揮催化劑的功能」、回應問題一、回應問題二、文章重點分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