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伤仲永

You might also like

You are on page 1of 27

嗨!大家听过这句话吗?



小 了

大 未 佳

好,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它的故
事? 就请——————————
老师请大家看一部电影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7WG-rVcb4

为什么有些人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呢?”

--------- 大家说得不错,但最重要的是后来这个天才,后天不再努力学习,最后变得跟普通人一样 .

从前,北宋时代的方仲永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来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ZSWPJKpBU&feature=youtu.be
伤仲永
王安石
作 者简介
• 王安石( 1021 - 1086 ),字介甫。宋朝抚
州临川(今中国江西省临川县)人。政治家、
文学家。庆历二年( 1042 )进士,做过地方
官和宰相,主张革新,积极推行新政。封荆
国公,也称王荆公,死后谥文,又称王文公。
他著有《王文公文集》等。
大家朗读原文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
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
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
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
注释:先请谁朗读? ------- 没人要读? 就知道你们害
臊。。那就老
师先读
1. 伤:哀伤,叹息。
2.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3. 隶:属于。
4. 生:生长到。
5. 识:认识。
6.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7. 求:要。
8. 异:对 ······ 感到诧异。
9.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0. 与:给。 .
好,我们一起来猜猜这些词语的意义
1) 养: a) 求取
2) 收族: b) 对 ······ 感到惊奇(奇怪)
3) 意: c) 完成。
4) 一: d) 文采
5) 指: e) 全。
6) 就: f) 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7) 文: g) 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 ······ 有利可图。。
8) 理: h) 道理。
9) 邑人: i) 同(乡)县的人。
10) 奇: j) 指定。
11) 稍稍: k) 渐渐。
12) 宾客: l) 每天。
13) 乞: m) 赡养。
14) 利其然: n) 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15) 日: o) 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1. 养 :奉养,赡养。
2.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3. 意 :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4. 一 :全。
5. 指 :指定。
6. 就 :完成。
7. 文 :文采。
8. 理 :道理。
9. 邑人:同(乡)县的人。
10. 奇 :对 ······ 感到惊奇(奇怪)。
11. 稍稍:渐渐。
12.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13. 乞 :求取。
14.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 ······ 有利可图。
15. 日 :每天。
16. 扳 :通“攀”,牵,引。
17. 环 :四处,到处。
18. 谒 :拜访。
19.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 1010 年 5 月 30 日- 1063 年 4 月 30 日)。
20. 从 :跟随。
21.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2.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23. 复 :又,再。
24.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众人,常人。
25.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26. 通 :通达。
27. 悟 :聪慧。
28. 受:接受。
29. 天:先天。
30. 贤:胜过,超过
31. 于:比。
32. 材:同“才”,才能。
33. 卒:最终。
34. 于:被。
35.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 至,达到。
36. 彼其:他。
37. 已:停止。
38. 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记住了吗?
• 伤:?
• 天?
• 隶? 邑人?
• 稍稍? 利其然?
• 就?
• 谒? 泯然众人 ?
• 卒? 于 ? 已?
大家默读第一段原文,然后进行翻译

第一段: 原文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
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
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第一段:翻译

• 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
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
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
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
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
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
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第二段 :原文
•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
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第二段:翻译

•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
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
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
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第三段:原文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为众人而已耶?
第三段:翻译
•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赋
予的 , 远胜过其他有才能的人。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
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
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
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
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讲讲: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过程。

• [2.2.1]

• 童年时期的仲永天资过人,才能出众,能立即就创作出一首文采
斐然的诗作。少年时期的仲永由于他的父亲不让他学习,他出众
的才能开始衰退,文采大不如前。青年时期的仲永变成一个平庸
无奇的人。
中心思想
•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题目“伤”,
哀伤,引申开来有“痛惜”的意思。文章通
过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长大后却庸碌无
为的故事,说明了人的成才不能只依靠天赋,
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理解
• 1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
• 答 : 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 , 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
的重要性 .

•2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2.1]
• 通过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长大后却庸碌无为的故事,说明了
人的成才不能只依靠天赋,而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3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
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 [2.2.1]

• 原因是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方仲永
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学习 . 人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不进步就会落后。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哪些令人称奇的表现(用原文)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大家一起辩论:
•5 分组辩论以下题目。 [1.1.1] [1.3.1]
• 先天资质比后天教育重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