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高效抗疲劳设计实用模型

基于强度与塑性对疲劳性能影响,建立含屈服强度( Y )、抗拉强度( T )和
疲劳强度( F )的 Y.T.F. 模型
目录

1. 背景

2. 模型建立

3. 模型验证

4. 模型应用

5. 展望
背景

疲劳强度预测研究发展简述: 主要研究对象

疲劳强
度 模型或应用
研究对象转变原因 Wholer 模型:疲劳强度与抗
拉强度正相关:;
疲劳强度与屈服强度、抗拉强 屈服强度、抗 应用:通过固溶、时效、晶粒
度在趋势上具有比例相关性 拉强度 细化等处理提高材料强度,进
而提高疲劳强度

材料缺陷
为解释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之 Murakami 模型:基于材料缺
间的线性偏差,引入缺陷或损 陷尺寸、硬度建立疲劳强度预
伤局部行为等因素 测模型
局部损伤
行为
背景

经典疲劳强度预测模型限制:

Wohler 规则:

假设:材料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正相关;
A=0.3~0.6 ;

理论基础:抗拉强度、硬度等可以通过反映塑
性损伤行为,进而反映与疲劳强度的关系

优点:可以简单、快速地预测材料疲劳强度;

缺点:只描述了整体趋势,缺少细节;无法解
释高强度材料的疲劳强度下降原因;
模型建立

疲劳强度 - 抗拉强度偏离线性趋势原因的四种解释:
疲劳裂纹萌生位置转变 塑性变形机制 / 断裂机制转变

表面划痕→内夹杂物 高强纳米晶材料( NG ) NG 材料中,塑性变形由 韧性断裂→解理断裂


加载过程中的局部晶粒粗 位错运动转变为晶界迁移

模型建立

综合考虑材料强度与塑性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建立屈服强度( Y )、抗拉强度( T )与疲劳


强度( F )之间的关系

红色区:材料强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较大,两者
体现为正相关关系,模型中以抗拉强度( )表征

蓝色区:材料塑性行为对疲劳强度影响较大,两者体
现为正相关关系,模型中以宏观塑性行为的起点、终
点相对距离( )表征

在 YTF 模型中:强度影响因素由屈服强度表征,塑性影响因素由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共同表征
模型建立

基于强度 - 疲劳强度、塑性 - 疲劳强度正相关关系

𝝈𝒚 𝝈𝒚 𝝈𝒘 𝝈 𝒚
𝝈 𝒘 =𝝈 𝒚 (𝟏 − ) 𝝈 𝒘 =𝝈 𝒚 ( 𝑪 − 𝒌 ) 𝝎 + =𝑪
𝝈𝒃 𝝈𝒃 𝝈 𝒚 𝝈𝒃

:表征疲劳损失局部化,材料无塑性损伤情况下,疲劳强度接近
屈服强度,即

:表征对损伤局部化的限制, 表示宏观塑性变形开始, 表示
宏观塑性变形介绍, 比值体现均匀变形能力

:表示材料损伤容量,即材料对疲劳损伤局部化的容限
模型验证

通用性验证:对不同材料下的疲劳数据进行拟合

钢材料 铜合金

铝合金 镁合金
模型验证

通用性验证:不同载荷情况下疲劳数据进行拟合

循环临界值()不同 应力比( R )不同 载荷方向不同

YTF 模型对不同材料(内部因素)与不同载荷情况(外部因素)均具有良好是适用性
模型验证

准确性验证:对不同经典模型的疲劳强度拟合误差进行对比
基于钢 SAE-1141 材料数据

Model-1 :

Model-2 :

Model-3 :

Model-YTF :

材料参数:表示断面收缩率; 表示
0.2% 应变下材料屈服强度

与其余三个模型相比, YTF 模型拟合误差均在


10% 以内,准确度更高
模型应用
展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