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4

在给定体积内,组成光辐射的大量光子可按

一定方式分别处于不同的状态(模式)内。

同态光子是相干的,不同态光子是不相干的。

光子简并度越大 → 同态光
子数越多 → 相干光强越强
受激辐射可以产生相干光子,并且可
使光场得到放大。

问题:是否可以减少模式数(光子态)?

想法:使相干的受激辐射
光子集中在某个(某几
个)特定模式内,而不是
均匀分配在所有模式内。
基本思想

1.选择光波模式数,使模式数减少。

2. 通过粒子数反转产生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使某模式内的光子数增大。
基本思想的实现

1. 将充满物质原子的空腔去掉侧壁用于选模

轴向模多次反 非轴向模
射不逸出腔外 易逸出腔外

腔的作用:选模、保证输出的激光有较好
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稳定的输出功率。
2. 使沿腔轴方向传播的光在每次通过物

时,不是被原子吸收(受激吸收),而
是产生受激辐射,使光放大。

光放大的条件:粒子数反转分布
增强光同介质的相互作用

激活介质的长度 L 和增益是有限的,多次
反射增大了实际的 L ,可得到高强度的激
光。
谐振腔的作用

选模
使谐振腔内的模式多次通过激活介质

谐振腔决定着输出激光的基本特性
即:方向性、相干性和输出功率
粒子数反转
一个诱发光子不仅能引起受激辐射,而且它
也能引起受激吸收,所以只有当处在高能级
的原子数目比处在低能级的还多时,受激辐
射跃迁才能超过受激吸收,而占优势。

发光原子处在高能级的数目比低能级上的多,
这种情况,称为粒子数反转。但在热平衡条
件下,原子几乎都处于最低能级(基态)。
因此,如何从技术上实现粒子数反转则是产
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形成粒子数反转的结构 ----- 二能级系统

考虑一个二能级 E2 , E
E2  E1
1 系统的粒子数的分布  21 
情况。设有一光束通过 h
此系统,频率为:

由于受激吸收和发射的存在,光束的能量要发生变化。
经 dt 时间后有:(单位体积)

因吸收减少: d1 ( 21 )  n1 B12   ( 21 )  h 21dt


因发射增加: d 2 ( 21 )  n2 B21   ( 21 )  h 21dt

能量总的变化为: d ( 21 )  (n2 B21  n1 B12 )   ( 21 )  h 21dt


B12 g1  B21 g 2
由爱因斯坦关系得:
n2 n1
d ( 21 )  (  ) g 2 B21  ( 21 )h 21dt
g 2 g1
由上式可知,光束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密度的增
减由括号中运算的值决定。据此可以把工作物质
状态分为两类:
( 1 )粒子数正常分布,满足:
n1 n2

g1 g 2
当物质处于热平衡时有:
n2 g 2 E2  E1
 exp( )
n1 g1 kT
由于 E2  E1  0,

于是粒子数分布总有

n1 / g1  n2 / g 2

工作物质中具有较低能量的
一个能级上的粒子数大于较
高能量的一个能级上的粒子
数即粒子数正常分布。
正常分

粒子数反转,满足:

n2 n1

g2 g1

光束在此工作物质中传播光能密度不断增加。
E

E2

E1

n
n1 n2
反转分

工作物质的粒子数反转和增益作用

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内因和外因

外有激励源
激发 — 把粒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
( — 把粒子从基态激发到高能态,
实现粒子数反转的过程。)
激光的能量是由激励能量转换而来的。
光泵浦— 用外来光照射激活物质

E2
E1
脉冲氙灯 外来光子
激光器 ε=hν=E2-E0

E0
气体放电— 利用快电子和原子碰撞
E2
E1
直流放电
电子
交流放电
高压脉冲放电等
E0

快电子 — 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从而获得足够
的动能,能量较大的电子叫做快电子。

电子质量比原子的小的多,有可能在碰撞中把动能全
部或大部分交给原子,使原子增加内能跃迁到激发态
在受激发射过程中,高能级粒子数逐渐
减少,低能级粒子数逐渐增多,所以要通过
泵浦不断地往上能级补充粒子,使之保持 N2 >
N1 。
E2 E2

E1 外来光子
E1
外来光子
ε=hν=E2-E0 ε=hν=E2-E0

E0
E0
是否只要激励源很强,对
任何物质都可实现稳定的
N2> N1?
例如:粒子只有两个能级,用光泵浦的
方法,在二能级系统中实现稳定
的粒子数反转是不可能的。

N2
E2
外来光子

ε=hν=E2-E1
E1
N1

两能级粒子数相等
什么样的能级系统能
实现稳定的 N2> N1?

必须研究粒子系统的能级状态。
四能级系统

E4 无辐射跃迁

E2 (亚稳态)
抽运
A21 B12 B21

激励 E1
无辐射跃迁

E0

YAG 、 He-Ne 、 CO2 、钕玻璃激光



小节

• 谐振腔的选模
• 粒子数反转
• 三,四能级系统
是否有了粒子数反转、谐振
腔,光就可 以在其中产生
激光
光振荡的阈值条件

光在谐振腔内来回反射的过程中,对光强变
化的影响存在两个对立因素:
1. 激活介质的增益,它使光强放大;
2. 光能量在激光器中有各种损耗,它使光

变小。

要使光强不断加强就必须使增益大于损耗
单次介质增益:

GL
则有 I ( x)  I 0 e
在谐振腔两个镜面上的损耗

包括:光在镜面上的吸收、散射、透
射和衍射损耗。

镜面的反射率: R=1-T-α

其中:
T—— 透射率
α—— 衍射、散射、吸收等损耗
如图 M1 M2
I0

R1 R2

设:腔长为 L ,从 M1 发出的光强 I0 ,则:


GL
到达 M2 时,光强变为 I1  I 0 e
经 M2 反射后,光强变 I 2  R2 I1
GL
为 I 3  R2 I1e

到达 M1 时,光强变为 I 4  R1 I 3

经 M 反射后,光强变
光束往返一周,完成一次循环
2GL
I 4  R1 I 3  R1 R2 I 0 e

I4 2GL
 R1 R2 e
I0
I4
1
若 I0 则光在腔内不断增长
I4
若 I0
1 则光在腔内不断减弱
I4
若 1 则光强维持恒定
I0
对于给定的谐振腔 R1 、R2、、L是一定的
2GL
I 4  R1 I 3  R1 R2 I 0 e
往返一周光强的大小随增益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I4
即:只有 G 大过一定的最小值 Gth 时,
I0
1

Gth—— 谐振腔的阈值增益系数。

2 G L
显然 Gth 满足: R1 R2 I 0 e 1
谐振腔的阈值条件 R1 R2 I 0 e 2 G L
1

谐振腔的阈值增益 1 1
Gth  n
系数 Gth 2L R1 R 2
增益饱和

由 G ( x)  B21h [ N 2 ( x)  N1 ( x)]dx 可见

光放大是以单位体积内粒子数差值
[ N 2 ( x)  N1 ( x)] 的减少为代价的。

W21  B21u ( ),u ( )  I 


W21  [ N(
2 x) N(
1 x)]  (减少的越快)
I  时,x  [ N(
2 x) N(
1 x)]  G(x)
上述现象称为增益饱和。

G (ν)
N2
E2



子 N1
E1
ν
均匀加宽介质增益曲线

当 G0 下降到等于 Gth 值时,光强维持稳定。


激光的形成与输出

设:有一微弱光,光强I 0 ,在腔内传播
G ( x)  [ N 2 ( x)  N1 ( x)]
若 [ N 2 ( x)  N1 ( x)]
不随 x 变化
G (x ) 为常数G0--小信号增益系数

(G 0  ) x
有: I ( x)  I 0 e
①I0 较小时, I ( x )将按小信号放大规律放
大 (G 0  ) x
I ( x)  I 0 e

② 随着 I(x) 增大, G(I) 将由饱和效应而减


小,
0
G
G(I)
因而的增长逐渐变缓。 I
1
IS
③ 当 G =α 时, I(x) 不再增大,并达到一

稳定的极限值 Im
产生激光的必要条件

1. 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
2. 减少振荡模式数。

产生激光的充分条件

1. 阀值条件。
2. 稳定起振条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