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5

发动机培训资料

2013 年 6 月
一、发动机概述

提 二、发动机工作原理

三、发动机组成结构
纲 四、发动机常见故障

五、发动机新技术
一、发动机概述
1 、发动机简介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工作过程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动力传动过程如下:
轿车(前驱):发动机→ 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驱动轴→前轮系
微车(后驱):发动机→ 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后轮系

长安发动机一般采用直列四缸、四
冲程、四气门、顶置凸轮轴、水冷、
多点电喷、点燃式
2 、发动机型号
发动机型号: JL474Q★◇□□◇XXXXXX★
JL474Q :江陵发动机、 4 缸、缸径 74mm 、汽车用
★ ★ :前为起始标记、后为终止标记
◇ ◇ :前者为年代代号( A : 10 年、 B : 11 年、 C : 12
年)
后者为状态号(同标准化申请的)
□ □ :发动机代号(通过代号可以查询发动机型号)
XXXXXX :顺序号(流水号)
打印发动
机型号处
例: C6LJ028133
C 表示: 2012 年生产
6L 表示: 466 的发动机(排量 1.0L ),奔奔
mini 用
028133 表示:发动机生产流水号
二、发动机工作原理
1 、基本术语
a. 工作循环: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
b. 上、下止点:活塞顶部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为上止点、最近处为下止点
c. 活塞行程:上、下止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活塞行程( S )
d. 工作容积:上、下止点之间所包容的气缸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 VS )
e. 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即为发动机排量( VL )
f. 燃烧室容积: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形成的空间为燃烧室,其
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或压缩容积( VC )
g. 气缸总容积: Va= VS+ VC 燃烧室容积

h. 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ε= Va/ VC 工作
容积
上止点
活塞 气缸
长安机型 活塞行程 /mm 排量 /L 压缩比 行程 直径
462 系列 66 0.798 8.7:1 下止点
465 系列 72 1.01 8.8:1

466 系列 74 0.98-1.01 8.8:1


474 系列 76 1.298-1.31 9.5:1-10.0:1
475 系列 84.8 1.497 10.0:1
1 、基本术语(续)
i. 发动机转速:发动机曲轴每分钟的回转数称为发动机转速( n , r/min )
j. 负荷率:内燃机在某一转速下发出的有效功率与相同转速下所能发出的最大有效功
率的比值称为负荷率,以百分数表示,负荷率通常简称负荷
k. 有效燃油功率:发动机每输出 1kW·h 的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量称为有效燃油消耗
率( be , g/(kW·h) ),有效燃油消耗率越低,经济性越好。
l. 有效转矩:发动机对外输出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 Te , N·m ),有效转矩与曲轴
角位移的乘积即为发动机对外输出的有效功
m. 有效功率:在单位时间对外输出的有效功称为有效功率( Pe , KW )它等于有
效转矩与曲轴角速度的乘积
……
2 、发动机工作原理
一般使用的都是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包括进气、压缩、
作功、排气四个过程,即在活塞一个行程内只完成一个过程

a. 进气行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缸容
积增大,空气、汽油进入气缸内,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

b. 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后,曲轴继续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
上止点,此时进、排气门均关闭

c. 作功行程:压缩行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将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点燃,
释放大量热能。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连杆推
动曲轴旋转作功,此时进、排气门仍关闭

d. 排气行程: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残余废气通过排气
门排出气缸,此时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
实际工作过程中,进、排气门都会提前开启,并延迟关闭
进气门:
早开目的:进气开始时进气门能有较大的开度或较大的进气通过断面,减小
进气阻力,使进气顺畅
晚关目的: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继续进气,增加进气量
排气门:
早开目的:在排气门开启时气缸内有较高的压力,使废气能以很高的速度自
由排出,并在极短时间内排除大量废气
晚关目的:为了利用废弃惯性,继续排气,减少气缸内残余的废气量

进气、压缩、排气过程都是曲轴推动连杆,连杆带动活塞工作,即耗功行程;
作功过程,燃料燃烧产生能量,通过活塞推动连杆,连杆带动曲轴运动

发动机工作原理.avi
三、发动机组成结构
发动机组成
发动机总体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排气系统、燃油系统、
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起动系统等部分
一、机体组
作用:机体组是发动机的支架,是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发动机各系统
主要零部件的装配基体

组成:主要包括气缸盖罩、气缸盖、气缸体(与曲轴箱一体)、油底壳
二、曲柄连杆机构
作用: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主要运动机构,将活塞的往复
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同时将作用于活塞上的力转变为曲
轴对外输出的转矩,以驱动汽车车轮转动
组成:
活塞组 活塞、活塞环、活塞销、活塞卡环
曲柄连杆 连杆、连杆盖、连杆轴瓦、连杆螺栓
连杆组
机构
曲轴飞轮组 曲轴、主轴瓦、主轴承盖、止推片、飞轮
1 、活塞组
活塞:承受燃烧气体压力,并将力通过活塞销传递给连杆,以推动曲轴旋转

活塞环:第一道、第二道环为气环,主要功用是密封和传热;第三道环为油环,
主要功用是刮除气缸壁上的机油,并形成一部分均匀的油膜,起到润滑作用
活塞销:连接活塞和连杆,并将活塞承受的力传给连杆(或反向传递)
活塞销卡环:固定活塞销,防止活塞销窜动

1. 活塞 4. 第一道环(气环)
2. 活塞销 5. 第二道环(气环)
3. 活塞销卡环 6. 第三道环(油环)
2 、连杆组
连杆组:将活塞承受的力传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连杆轴瓦:润滑作用

头小 连

轴瓦

身杆

头大



3 、曲轴飞轮组
曲轴:把活塞、连杆传来的力转变为转矩,以驱动汽车的传动系统和发动机的配
气机构以及其他辅助装置
主轴瓦:主轴颈有上下主轴瓦,安装在主轴承盖与曲轴箱装曲轴部位,润滑作用
止推片:防止曲轴发生轴向窜动(槽面安装在止推槽内侧)
飞轮:存储作功行程的能量;补偿其余三个行程消耗的功;起动电机通过飞轮起
动发动机;离合器的主动件

主轴颈 曲轴臂 曲轴销 平衡重

曲轴后端

飞轮
曲轴前端 单元曲拐

止推片 主轴瓦
4 、装配过程
5 、发动机工作顺序
发动机工作顺序布置要求:
a. 接连作功的两个气缸尽可能远,减轻主轴承载荷
b. 各气缸点火的间隔时间相同
c. 曲拐布置尽量对称均匀

对于 4 缸发动机,点火间隔角为 180° ,点火顺序为 1-3-4-2 或 1-2-4-3 ;


对于 6 缸发动机,点火间隔角为 120° ,点火顺序为 1-5-3-6-2-4 或 1-4-2-6-3-5

示例: 4 缸发动机工作顺序 1-3-4-2

曲轴转角 / 1缸 2缸 3缸 4缸

0-180 作功 排气 压缩 进气
180-360 排气 进气 作功 压缩
360-540 进气 压缩 排气 作功
540-720 压缩 作功 进气 排气
三、配气机构
作用:按照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点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缸的进、 排
气门,使新气进入气缸、废气排出气缸
现在汽车发动机多采用顶置气门,即进、排气门置于气缸盖内,倒挂在气缸顶上
组成:
气门组 气门、气门弹簧底座、气门油封、气门弹簧、气门座、
配气机构 气门锁块

气门传动组 凸轮轴、摇臂轴 / 挺柱、摇臂


配气定时 / 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进、排气门开关时刻,以及开启的持续时

进气
前角:
提 从进气门开启到上止点曲轴所转过的角度, α ( 10~30° )
进气迟后角:从进气行程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曲轴所转
过的角度, β ( 40~80° )
进气持续角 =180°+α+ β
排气
前角:
提 从排气门开启到下止点曲轴所转过的
角度, γ ( 40~80° )
排气迟后角:从排气行程下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曲轴所
转过的角度, δ ( 0~30° )
排气持续角 =180°+ γ + δ
气门间隙:发动机冷却时,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气门与气门传动件之间的间隙
目的:如果气门与传动件之间在冷机状态下不预留间隙,在发动机工作时,气门
及传动件因受热而膨胀伸长而顶开气门,影响气门与气门座之间密封,造成气缸漏
气,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过大:异响 / 影响进气量、过小:漏气)
气门间隙要求:一般进气门间隙 0.20~0.25mm 、排气门间隙 0.29~0.35mm (挺柱
式无间隙)
1 、气门组
气门:打开和关闭进排气道,形成燃烧室的一部分(进气门头部直径较大)
气门弹簧:保证气门回位,在气门关闭时,保证气门与气门座之间的密封,在气
门开启时,保证气门不因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而脱离凸轮轴
气门油封
气门座:固定气门弹簧 气门弹簧
气门座

气门锁块:固定气门座

气门锁块
2 、气门传动组
作用:使进、排气门能按配气相位规定的时刻开闭,且保证有足够的开度
凸轮轴:按工作次序和配气相位开启和关闭气门
摇臂 / 挺柱:凸轮轴与气门组的中间传动部件,将来自凸轮的运动和力传给气门
正时齿轮:曲轴和凸轮轴之间的传动是靠正时齿轮完成的,其传动比为 2 : 1 ;
正时齿轮上有正时记号,安装时必须对准,以保证正确的配气定时和点火时刻
摇臂轴 摇臂

凸轮轴

气门组

气门传动组




四、进排气系统
进气系统作用:向各气缸供给充足的、均匀的空气
排气系统作用:排出气缸中废气,保证进气系统充入充足的空气
组成: 进行系统 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节气门体、进气歧管、节气门
进排气系统 体位置传感器、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步进电机
排气系统 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氧传感器、排气管、消声器

进气歧管

三元催化器

消声器

排气歧管

氧传感器
空气滤清器
1 、进气系统
空气滤清器:滤除空气中的杂质、灰尘,保证清洁的空气进入气缸
节气门体:控制进气量,保证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进气需求
进气歧管:将混合气分配到各缸进气道

空气滤清器

节气门体总成
2 、排气系统
排气歧管:废气自气缸排出后进入排气歧管,经过排气管将废气排出。要求各缸
排气不相互干扰、不出现倒流、尽可能利用惯性排气
三元催化转换器:利用催化剂将排气中 CO 、 HC 、 NOx 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净化装
置。以 CO 和 HC 作为还原剂,被氧化为 CO2 和 H2O ,把 NOx 还原为 N2 和 O2
氧传感器:检测排气中氧分子的浓度。混合气稀→排气中氧分子浓度高→低压信号;
反之,混合气浓→排气中氧分子浓度低→高压信号(减少喷油量)
消声器:逐渐降低排气压力、衰减排气压力的脉动,消耗排气能量,降低排气噪音
3 、排气净化装置
恒温进气系统:发动机冷起动之后,向发动机供给热空气,使油气充分混合,减
少 CO 和 HC 的排放,改善发动机低温运转性能。当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恒温进气
系统向发动机供给未经加热的空气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将新鲜的空气喷入排气道或催化转换器,使排气中的 CO 和
HC 进一步氧化或燃烧成为 CO2 和 H2O

排气再循环( EGR )系统:把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回送到进气


歧管,并与新鲜空 气一起再次进入气缸。废气中含有大量 CO2 ,吸收
大量的热,使气缸内混合气燃烧温度降低,减少 NOx 的生成量
曲轴强制通风( PCV )系统:当发动机作功燃烧过程的末端,一些
未燃混合气在高压力下从活塞环漏入曲轴箱内。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
就是将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通过 PCV 阀导入进气歧管,防止曲轴箱气
体排放到大气中的净化装置
汽油蒸发控制系统:汽油箱内汽油随时蒸发,汽油蒸发控制系统就是将这
些汽油蒸汽收集储存到碳罐中,发动机工作时再将其送入气缸
五、燃油系统
作用:根据发动机运转工况的需要,向发动机供给一定数量的、清洁的、雾化良
好的汽油,以便与一定数量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同时燃油系统还需要储存
相当数量的汽油,以保证汽车有相当远的续驶里程
组成: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1 、汽油
汽油是多烃的混合物,主要化学成分是 C 和 H
压缩过程中,混合气体自燃,气缸内压力急剧增高,并发生强烈的振荡,在气缸
内产生清脆的金属敲击声,这种不正常燃烧现象为爆燃
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不发生爆燃的能力称作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评定。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 93# 、 97# )。压缩比
越高的发动机,使用汽油型号越高,一般压缩比≥ 11 的使用 97# 汽油

2 、可燃混合气成分表示
过量空气系数:燃烧 1kg 燃油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完全燃烧 1kg 燃油理论供给
的空气质量之比,记为 Φa
Φa=1 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理论混合气、 Φa < 1 为浓混合气、 Φa > 1 为稀混合气

空燃比:可燃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记为 α
1kg 汽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质量 14.8kg 。 α=14.8 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理论混合气、
α < 14.8 为农混合气、 α > 14.8 为稀混合气
3 、空气供给系统
作用:向发动机提供混合气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并测出进入气缸的空气量
组成: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节气门体、进气歧管、节气门体位置传感器、进气
压力温度传感器、步进电机
4 、燃油供给系统
作用:向发动机提供燃烧混合气所需的燃油量
组成:汽油箱、燃油泵、汽油滤清器、油压调节器、供油总管、燃油总管、喷油嘴

油压调节器

燃油滤清器

出油单向阀

汽油箱

燃油泵

集滤器

喷油嘴 进气系统
4 、燃油供给系统—喷射部分(执行部分)
喷油器:按 ECU 的指令将一定数量的汽油适时的喷入气道内,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形
成可燃混合气。
喷油器的通电、断电由 ECU 控制。 ECU 根据传感器所传输的信号,计算合理的喷油
时刻和喷油持续角,并以电脉冲的形式向喷油器输出控制电流。当电脉冲从零升起时,
喷油器因通电而开启;电脉冲回落到零时,喷油器又因断电而关闭。
燃油总管:将汽油均匀、等压地输送给各气缸喷油器

1. 滤网
2. 电接

3. 电磁线

4. 复位弹

5. 衔铁
6. 针阀
5 、电子控制系统
作用:对各种传感器送来的信息进行运算、处理和分析判断,然后发出各种控制
指令,使执行器按规定动作。同时具有故障检测功能
组成: ECU 、传感器

ECU :根据内存的程序和数据对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判断,然后输出指令,
向喷油器提供一定宽度的电脉冲信号,以控制喷油量
水温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循环冷却液的温度,并将检查结果输入给 ECU 以便修正喷油量
进气压力温度传感器:通过压力芯片、热敏电阻检查进气量和温度,并转变为电压信号输入
给 ECU 来修正喷油量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发动机是处于怠速工况还是负荷工况,是加速工况还是减速工况
曲轴位置传感器:确定曲轴的位置,通常要配合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来确定点火时刻
爆震传感器:测定发动机抖动程度,当发动机产生爆震时用来调整点火提前角
氧传感器:检测排气中氧分子的浓度。混合气稀→排气中氧分子浓度高→低压信号(增加喷
油量);反之,混合气浓→排气中氧分子浓度低→高压信号(减少喷油量)
六、点火系统
作用:将汽车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按发动机各气缸的工作次序适时送到点火
缸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组成:点火开关、蓄电池、点火线圈、高压阻尼线(分电器)、火花塞
1 、点火线圈及高压阻尼线
作用:点火线圈是将蓄电池或发电机输出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的升压变压器
( 12V→15~25KV ),由高压阻尼线(需通过 1.5~4.0KV )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
电传递给火花塞
组成:初级绕组、次级绕组、铁芯
初级绕组:产生电动势→感应电流 金属端子

次级绕组:产生感应电压, 12V→15~25KV 绝缘胶帽

吸波磁橡胶

镍铬合金丝
耐高压材料和保护套


接 高压阻尼线

绝缘胶帽

金属端子
次级绕组
铁芯

初级绕组
点火线圈
2 、火花塞
作用:将点火线圈产生的脉冲高压电引入燃烧室,并在其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火
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火花塞可承受电压 20KV~30KV ,承受温度 2K~2.5K℃

火花塞间隙:中心电极和侧电极的间隙
间隙过小:火花微弱,并容易形成积碳而漏电
间隙过大:火花塞击穿电压增大,发动机不易启动,
在高速时容易缺火

击穿电压: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击穿并产
生电火花所需要的电压,称为火花塞击穿电压

机型 规格( mm )
C 系列 0.7-0.8
F 系列 0.7-0.8
G 系列 0.7-0.8
D18T 0.7-0.8
H 系列 0.8-0.9
D20 0.8-0.9
EA 系列 0.85-0.95
3 、点火

前角
点火
前角:
提 是从火花塞发出电火花,到该缸活塞运行至压缩上止点时,曲轴转过
的角度。适当的点火提前角,可使发动机每个循环所做的机械功最多。

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 点火过早:燃烧过早,活塞压缩负功增加,动力性下降;
2. 点火过迟:燃烧压力下降,散热损失增加,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下降。

点火提前角影响因素:
1. 发动机转速:转速升高,点火提前角增大,否则燃烧会延续至作功行程;
2. 发动机负荷:负荷大,节气门体开度大,缸内吸入的可燃混合气增加,残余废气
比例较少,燃烧速度加快,点火提前角可适当调小;反之,点火提前角大;
3. 汽油性质:汽油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点火提前角可增大。
七、起动系统
作用:将蓄电池储存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正常使用条件下,通过起动机带动飞
轮,使发动机以足够高的转速运转,以顺利起动发动机
组成:点火开关、蓄电池、起动电机、飞轮
1 、起动电机
作用:起动时,将驱动齿轮与电枢轴联成一体,使驱动齿轮沿电枢轴移出与飞轮
环齿啮合,起动发动机;起动后,飞轮转速提高,驱动齿轮的转速超过电枢轴的正
常转速,传动机构使其自动脱开,防止电动机超速
组成: 后端盖、电刷架、定子(励磁绕组 / 磁极铁芯 / 机壳)、
电机部分
转子 ( 换向器 / 铁芯 / 绕组 / 电枢轴 ) 、前端盖
起动电机 控制机构 电磁开关(电磁操纵式)
传动机构 单向器、拨叉
吸引线圈 保持线圈 电磁开关接触片 复位弹簧

接线柱
活动铁芯

控制机构 电磁开关外壳

分离拨叉 后端盖

电刷
前端盖

电枢轴
电机部分
传动机构
励磁绕组 铁芯 机壳
单向器 电枢
定子
八、冷却系统
作用: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防止发动机过热,也防
止冬季发动机过冷。在发动机冷起动之后,冷却系统还要保证发动机迅速升温,尽快
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一般汽车发动机都是水冷系统。
组成:水泵、调温器、散热器、冷却风扇、储水箱、水管、气缸盖及机体内的水套
1 、水泵
作用:提高冷却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
组成:水泵壳体、叶轮、轴承、水封等
类型:离心式水泵 水泵皮带
轮安装面

内部结构

水泵壳体

水泵溢水孔

水泵叶轮

缸体内部
缸体端水 进水口
泵进水口
2 、调温器
作用:控制冷却液流动的阀门,控制通过散热器冷却水的流量
组成:弹簧、石蜡、胶管、感温体、调温器阀、阀座、调温器盖、推杆、支架

开通

1. 弹簧 2. 石蜡 3. 胶管 4. 感温

5. 节温器阀 6. 阀座 7. 隔圈 8. 密封

9. 节温器盖 10. 螺母 11. 推
杆 12. 上
支架
13. 下支架
3 、冷却循环
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低于规定值( 100° )时,调温器感温体内的石蜡呈固态,
调温器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发动机与散热器间的通道,冷却液经水泵返回发动机
大循环: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石蜡开始逐渐熔化成液体,体积随之增大并
压迫橡胶管使其收缩,对推杆产生向上推力,由于推杆上端固定,因此推杆对胶管
和感温体产生向下的反推力使阀门开启。此时冷却液经调温器流向散热器,再经水
泵流回发动机

散热后
散热器 发动机进水管 水泵

⑤ 循
大环 循
小环 ④ ①

吸热 吸热
节温器 缸盖水套 ② 机体水套

发动机内部水循环
九、润滑系统
作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
动件的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少摩擦阻力、降
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润滑方式:飞溅润滑,即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
滑摩擦表面。例如,气缸壁、活塞销、凸轮表面等
机油:润滑、冷却、清洗、密封、防锈
组成: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集滤器、气缸盖及机体内的油道

凸轮轴

气门

活塞

曲轴

集滤器 机油滤
机油盘 清器
机油泵
1 、机油泵
作用: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
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数量的机油
组成:机油泵体、内转子、外转子、机油泵盖

机油泵外壳

曲轴前油封

安装端面

机油泵
出油口 内部转子结构 原理图

曲轴前 外转子
端安装
内转子
机油泵
进油口
十、发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结构.avi
四、发动机常见故障
1 、发动机怠速不稳
现象:发动机怠速时转速不平稳,转速过高或过低

原因: a. 空气供给量不准确
b. 燃油供给量不准确
c. 点火时刻不准确
d. 电喷传感器提供错误信号

微车怠速不稳主要原因:
a.ECU 接地点不良,导致接收信号不正常
b. 线束插接不牢靠,导致传感器传递信号出现波动
2 、发动机水温高 / 发动机漏水
原因: a. 电子扇损坏或皮带打滑
b. 储液罐缺水,冷却液过少
c. 水箱外部脏污或空调冷凝器和散热器之间被杂物堵塞
d. 散热器或发动机水套积垢严重
e. 节温器损坏使冷却液不能顺畅进行大循环
f. 水泵损坏造成冷却液循环不良
g. 气缸垫损坏,气缸中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却系统
h. 管路破损或脱落导致发动机漏水,发动机漏水必会导致水温高
3 、发动机漏油
原因: a. 油封漏油,如曲轴后油封、曲轴前油封、凸轮轴油封等
b.1 结合处漏油(密封问题),如机油盘与下缸体间、气缸盖与缸体间等
b.2 密封垫漏油,如气缸垫、气缸盖罩密封垫、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密封圈

c. 零部件本体问题导致漏油,如机油泵、机油盘、气缸盖、前罩盖等
4 、发动机烧机油
原因: a. 活塞将缸体拉伤
b. 活塞与缸体间隙过大
c. 活塞环口部方向相同
d. 曲轴通风系统中含油气多
五、发动机新技术
1 、可变正时气门技术( VVT )

VVT ( Variable Valve Timing ):可变气门正时

原理:通过调整凸轮轴转角配气正时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装置,从而提
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
2 、涡轮增压
组成:涡轮机、压气机
原理: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将空气预先压缩然后再供入气缸,
以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它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引入涡轮机,利用废气的能
量推动涡轮机叶轮旋转,并带动与其同轴安装的压气机叶轮工作,新鲜空气在压气
机增压后进入气缸。由于进气量增加,可相应地增加循环供油量,从而可以增加发
动机功率
优点:经济性好、可降低有害物的排放和噪声水平
缺点:低速时转矩增加不多,而且发动机工况变化时,瞬态响应差,加速性能差
3 、缸内直喷技术
原理:通过安装在气缸盖上的喷油器,将汽油直接喷入气缸内。这种喷射系统需要
较高的喷射压力,约 3 ~ 5MPa
结构特点:喷油器安装在气缸盖上,多点喷射
喷油方式:直接将燃油喷入气缸
喷油压力: 3~5MPa
优点:能够实现稀薄混合气燃烧,有利于降低燃油消耗和控制排放
缺点:喷油器结构复杂、布置困难
关键技术:喷油器寿命

缸内喷射喷油器安装示意图
Changan Drives The World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