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7

何昕家

2009/04/14

環境 科技與 倫理 【 V.6 】
觀察作 業分享

 期中作業提醒

 作業繳交情形

 作業分享時間
科技演進及 發展

智慧住宅

未來趨勢

向祖先學習
科技的演進與發展

a.科技之演進
b.科技之創新發展
c.科技之發展程度
d.影響科技發展之因素

寫下自己專業領域中,哪些是與
科技結合?請寫出三種。
科技之演進

 科技的演進情形:
n 科技產品 ( 工具及用品 )
n 科技服務及方法
n 能源與資源之運用等方面來觀察。
 從人類如何運用資源解決生存問題的方法來檢視:
 1. 在使用能源方面之發展:
 由使用人力、獸力、風力、水力、太陽能等

 發展到使用熱機、電力、核能等。

 2. 在資訊處理方面之演進
 由紙筆、算盤、計算器,進步到電腦等。
科技之演進

 3. 在通訊方面之演進:
 由烽火台、鑼鼓,進步到電話、收音機、電視、電腦

網路、衛星通訊、手機等。
 4. 在自動化的程度上
 由簡單的機構、電驛、簡單的單機控制

 演進到可程武控制器、機器人、電腦等全面自動化的

控制。
科技之演進

 5. 在製作器物所用材料方面之演進:
 由木、石、皮革、銅鐵,進步到橡膠、塑膠、合金及

合成材料。
 6. 在製造方面
 由工匠製作整個產品,進入到零組件專業分工。

 由接單承製,進步到批次生產、大量生產。

 由少樣多量,進步到多樣少量,更進展到能配合客戶

不同需求的連續生產。
科技之創新發展

 科技不斷的創新研究改良發展,擴大人類的工作能
力,也在食衣住行育樂休閒科學研究等方面,產生
助益:
 1. 科技使學習新知更容易:
 譬如很多網頁供新聞、熱門話題、專論、討論區

( 專家解答 ) 、資源服務 ( 科技百科等 ) 。


 2. 科技使個人財務處理工作更容易:
 譬如個人利用大哥大電話即可上網接受銀行服務

( 查詢,調撥資金等 )
 話機裡面有個記憶 ,叫做 SIM 卡 (Subscriber

ldentity Model) ,可以儲存用戶認證、密碼、


設定及簡訊等資料。
科技之創新發展

 3. 科技使電器更有效更省能:
 如新型的省電燈泡 ( 又稱為小型化日光燈 ) ,質輕

、美觀、燈光不閃爍、採電子安定器、發光效率、可
省電 25 %以上。
 新型的冷氣機,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 EER) 高,其 EER 值每提高 0.1 ,就可節


約冷氣用電 4% 以上。
 4. 新科技使車子更好用:
 很多控制能自動進行,免除手動調整

 譬如:雨刷能自動調整快慢,椅背椅墊能自動調回原

來設定的位置,車燈能自動調光,遇轉彎時,能左右
偏轉,而使彎道看得更清楚,使汽車更容易駕駛。
科技之創新發展

 5. 新的科技使資訊和運輸相結合 :
 汽車結合行動電話、語音辨識、衛星定位等,而得享

緊急救援、遙控、防搶、道路即時資訊等服務;
 另配合掌上型電腦:數位助理 (Personal

Digital Assisstant , PDA) ,即可把汽車


當成行動辦公室。
 6. 新科技可使人們方便倣旅遊規劃:
 透過網路或旅行社,可預先對行程細節 ( 航次、起

迄時間、轉機候機等 ) 預做規劃。
 一般而言,直飛勝於轉機,因為可以免除跋涉各航站

閘口待機及再次攜帶隨身行李受檢。
科技之創新發展

 7. 新科技改變戰術思想及作戰型態 :
 透過電腦及網路、資訊系統,將指揮員、戰鬥員、武

器系統,結合成有機整體。
 遂行指揮、控制、通訊、偵查、調動、部署、作戰,

產生快速反應及最大戰力。
 8. 新科技使人類更了解地球:
 譬如美國探測船利用聲納探測海底深度,並詳細繪製

完成了世界完整的海底地形圖 !
 而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更能把人類在全世界表面的活

動,清楚的掌控。
 除了軍事用途,也可用於氣象預報、廣播通訊、環境

監測等用途。
影響科技發展之因素

 『人』的需求和態度,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如果
人類對某項科技的需求很殷切,態度上很重視,願
意花很大的代價去獲得,則這項科技就會發展的較
快。
 人類的需求、意願、態度,會形成文化,也會影響
他們的創造思考模式和能力,影響政府的政策法律
制度、影響教育和科技研究之投資。
 若社會重視、經濟改善、教育改良、技術人力充足
、科學工程技術水準就會提高,科技就會較容易發
展進步。
影響科技發展之因素

 科技發展的主要行動者包括發明家、研發人員、企
業家、政策決策者。
 這些人針對國家發展或市場需求,選定研究發展主
題,集合所有可用資源,著手研究發展。
 科技之研究發展,有賴結合眾人的智慧,分工專精
,各種專業技術人力及研發設備都要能 充分有效
結合,透過科技可使眾人智慧更有效的整合。
影響科技發展之因素
影響科技發展之因素

 許多世界上重大的科技研發成果,大多是跨國合作
多組團隊合作而成譬如:
 核能發展、太空任務、基因解碼等。
 科技規劃、科技管理、有效溝通、系統合作等,對研究
工作的推動進行,影響很大。
智慧建築特點
安全自動化
通信自動化
管理自動化
智慧建築採用的科技
 具有人工智慧的居家設備,可自
動調節居住環境。
 利用電腦及網路,無論在住宅內
外均可監控或遙控居家設備。
 透過網路滿足生活機能(工作、
休閒、購物、醫療、教育)。
智慧建築的發展 __ 美

 在二十世紀 70 年代末即出智慧建
築的概念
 1984 年 1 月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
德市出現第一座智慧大廈
 代表性智慧建築 ------
  比爾•蓋茲的家
 “ 家庭網”的智慧化住宅
首座智慧建築 < 都市大廈
>
1. 大樓內的空調、供水、防火防盜
、供配電系統均由電腦控制,實
現了自動化綜合管理。
2. 提供語言通訊、電子郵件、文字
處理、市場行情資訊、科學計算
和情報資料檢索等服務。
比爾•蓋茲的家
1. 電腦感應器能隨時控制室內的溫度、燈
光、音響和電視系統。
2. 客人只要佩戴小型電子胸針,電腦即可
識別他們的位置而提供服務。
3. 回家途中可在車內遙控家中浴缸,自動
注入適當溫度的水。
4. 透過監視系統監控一棵他最喜歡的老楓
樹,一旦發現乾燥的跡象,即釋放適量
的水來為它解渴。
“ 家庭網”智慧住宅
1. IBM 和貝爾大西洋電話公司 1999 年底
宣佈與建築商合作,為用戶提供裝備有
“家庭網”的智慧化住宅。
2. 這種智慧化住宅在牆壁內安裝有“家庭
管理系統”的網路設備,使用戶能通過
預設的指令遙控家中的任何電器。
智慧建築的發展 __ 英

1. “ 完整”組織於 1988 年 9 月在自
己的建築研究開發中心建造了一座
典型的智慧別墅。
2. 於 1997 年 10 月經過改造的“
默特爾” 智慧公寓。
“ 完整”組織智慧別墅
1. 安裝可自動改變控制模式的安防系統,
能反映出房間裏的情況,如是否有人,
居住者是否在睡覺等。
2. 為了環保,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採用自然
和再生材料。
3. 廢水處理系統將室內浴池和洗手盆的水
排泄到地下水箱內,經生物處理後可以
再用於沖洗衛生設備。
“ 默特爾” 智慧公寓
1. 目的是幫助殘障者獨立料理日常生活。
2. 可以遙控任何電器設備及所有的門。
3. 遙控器除手動控制外,也可由手、腳、
胳膊來控制,或是由語言、眨眼來控制
,甚至是由吸氣和呼氣控制來控制。
4. 主人進屋後大門就自動關上;在大門打
開的同時房間內的燈也會亮起來,以便
於在屋內的活動。
“ 默特爾” 智慧公寓
1. 廚房有能遙控也可接觸控制的感應型電
子爐具,盲人可使用旋扭開關來控制。
2. 屋內安裝有用以搭載輪椅上樓電梯,該
電梯由控制器控制。
3. 臥室內有可視通信系統,主人能夠與在
門口的來訪者和樓下的人進行聯繫。
4. 針對失聰者,如果門鈴或電話鈴響了,
房間內就會有燈光閃爍。
智慧建築的發展 __ 德

 在德國杜伊斯堡大學內的智慧住宅,
於 2000 年建成。
 可通過電腦或手機來遙控家電,監控
住宅情況(指示洗衣機工作;查看冰箱中食
品存儲情況;監視家裏是否有人闖入等)。
 下雨時會自動關窗;陽光暴曬時捲簾
會自動下落。
 家裏沒人時暖氣會自動調低。
 出現緊急情況還會自動報警。
智慧建築的發展 __ 日

1. 日本電腦住宅研究會開發出了世界上
的第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
2. 住宅內的天花板、牆壁等幾乎所有地
方都裝有感測器和微電腦。
3. 一台中心電腦在住宅的地下室指揮和
操縱著住宅內的一切事物。
4. 電腦根據氣象感知器所測得的室外的
溫度、濕度、風力、風向等資料而控
制室內的窗戶和空調。
智慧建築的發展 __ 日

1. 廚房中有一套可自己做菜也可教人做
菜的電腦裝置。
2. 樹木花草的澆水、施肥全部自動化。
3. 睡覺前只要按下床頭的“休息”開關,
整棟房子便進入“休息狀態” :
a. 走廊和廁所燈調到適合睡醒後使用的亮
度,其他各處的電源全部關閉。
a. 空調系統減弱風力。
a. 窗戶自行關閉。
a. 防盜報警裝置進入工作狀態。
思考看 看

如果你 / 妳能住高智慧住宅,希望嗎
?有哪些好處?有哪些壞處?

智慧住 宅
未來科技夢想與實現
• 武器毀滅,在 1 小時內,把全世界全毀。
• 在心理方面,不損一兵一卒,讓全世界幾乎在恐懼
中。
• 細菌分解傳播,能在 3 個月傷害超越 10 億人。
• 人類可創造,永遠全球生命安全之任務。
• 人類更創造出,更完美理想,安全的生活環境。
• 合諧、關懷、理想、智慧、情愛、讓我們世界得到,充
實與成就之美。
• 將來人類將無生、老、病、死。
• 讓我們生命,離開人體,還能維持思想。
• 要當人,當魚或當鳥,都可隨意去轉化。
• 今天萬物能形成,一定有理論存在。
• 只要破解,任何事情都可達成。
生物國防與基因武器
(Biological National Defense and Gene Weapon)

• 基因武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而研 製出的新型生物
戰劑。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礎上,採用遺傳的方法,
通過基因重組,把特殊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微生物體內
而製造出的新一代生物武器。從生物武器的發展看,
基因武器也可稱爲第三代生物戰劑。
– 2007 美國蜜蜂神秘失踪,源于以色列病毒誤襲。
– 酵母菌變異傳播裂穀熱,英研製殺人蟲長達 5 年。
– 殺傷力比核彈大幾十倍,成本低易施放難防治。
– 將對戰爭産生深刻影響,人類會面臨巨大災難。  
未來趨勢 (1)
• 艾文․托佛勒在「未來的衝擊」一書中所提出為了應付未來教育衝擊
的理念,「我們必須由未來 ( 而非由過去 ) 來尋求教 育的目標方法」。
在新的未來教 育改革中,對一般人而言,教 育的目的在增進個人的「對
應能力」,去適應不斷變動的時代速度及經濟動向。變動愈激烈
,我們愈需要為 未來事務的形態、特性投以更多的關注。因而,光 了
解過去是不夠的!即使了解了現在也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學習如
何去預測變動的速率和方向。
• 歐洲未來學哲學家楊克曾說:「在未來…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的課程必須涉
及科學、藝術、哲學等方面正在進行的工作。此外,我們並 可進一
步地去探測種種可能發生的危機以及解決這些危機的方法」。所以,培
育訓練具有高度適應能力的人乃是未來教育的根本,使受教育者
學習「準備周全以應付未來社會」的能力, 生對未來變化的好奇心與
警覺性,乃是當代教育的任務。
• 本課程將以面對全球未來為目標,培養學生「準備周全以應付未來
快數多變的未來」 知識能力,內含以傳統科學來探討「經貿為主
軸、政治為手段、軍事為後盾、科技為工具、教育為基礎」的未
來趨勢培育學生面對未來社會變遷的知識與能力。
未來趨勢 (2)
• 二十一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伴隨著全球經貿政治及科技進展
,以及 ( 台灣 ) 社會變遷的潮流,新教育的措施,讓我們
感受到教育劇變的洶湧波濤迎面衝擊而來。
• 究其因探其然,科技的高度發展是催使今日社會急遽變動的主
因,這種遽變使得人們無所適從,引發了許多衝突與價 的錯
亂,而未來的轉變,勢必更強 烈地震撼 我們。台灣曾幾何時
還是世界資訊工業的製造王國,如今面對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的
另一波衝擊,還來不及建立一套資訊社會的教 育制度,卻 又
將面對另一股生物機電科技的波瀾。
• 自 20 世紀 70 年代歐美學者組織羅馬俱樂部,發表”成長的極
限” (Limits to Growth) 以來,西方學者憂心於未來人類社會
的快速變遷,造成人類的無法所適從,於是托佛勒及耐斯比等
人著書論述,以未來觀檢視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科
技、教 育、文化、社會等層面的發展及趨勢,於是未來學的

究蔚成風氣。
未來科技 (Future Technology)
• 比較貼近現在的例子 :
– 1982 年科幻經典片”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裡,就可以看到“
聲控電腦”及 “影像電話”的描述,還有會說話會動作的“機械玩偶”

– “ 星際大戰” (Star War) 裡的“全像素” ( 把人物以立體型態投影出來
)
– “ 關鍵報告”裡薄如紙張的顯示板 ( 主角在地鐵車上看到一個人
在看報紙,報紙上的照片部分是影片,內容有些也是動畫 在顯示 )
– “ 不可能任務”裡的可攝影眼鏡
– “ 機械戰警”裡以 DNA 辨識的武器
– “ 魔鬼總動員” Total recall 裡掛在牆壁上可當電視或動態壁畫 的超
薄型銀幕
– 另外一些如 : 資訊公用電話,虛擬性玩伴,頭戴式的電腦幕, ...
等等

• 以上例子,在當下都已經可以看到。如果把那些畫 面通通聯起來,可以
想像在科技不斷進步下,未來的世界模樣。
• 在未來的世界裡,如果 " 無法使用科技 " 或 " 與科技溝通 " ,那 將無法
生存下去 ......... 。
• 參考書 : 預 見 5 種未來科技掌握未來二十五年的新商機
思考看 看

從周易對於環境的態度中,對於一個環境
使用者,是否有所啟發,從以下的內容選
幾個理念、觀念或一句話來闡述。
周易與 自然關係
 何謂周易?
 《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
觀。
 周朝人對宇宙人生之周匝變易的現象,一種經由“觀察”而得的簡明周延具永恆
性的描述與判斷。

 原始文明發展最早都來自對自然的觀察。
 周易取象自然
 繫辭傳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
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
之情。」
 上古時候的伏羲氏治理天下,上則觀察 天上 日月星 辰晝 夜四時 等種種現象,下
則研究 地上 變化等 種種 法則,並仔細地分析
法則 鳥獸身 上羽革 的文 采,和
采 山川水
土的 地利 。近則取驗於自己一身,遠則取象於萬物的性能,如此歸納而創作了八
卦。由這八卦的功用,上可以融通神明造化之功,下可按類區分萬事萬物的情狀
周易的 生態觀
 化生說 :即萬物是天地互相感應發生變化生成的。(太陽與土

地)
 物質運 動說 :即萬物在物質運動變化的過程中生成的。(水流

與石頭)
 周期說 :即生態有一個過程,就是有「生、旺、衰、死」的周

期規律。(生命週期)
 生生不 息說 :生命形成以後就一代一代的繁衍、發展。在繁衍

的過程中一些種類滅絕了,新的總類又會產生,一種生態平衡被
打破後又會出現新的生態平衡。
 「方以 類聚 ,物以 群分 」的 生物分 類說 。
周易的 環境觀

「辨物居方」 的「生態觀 」
 這些論述強調的是「居方」,用現代生態學的觀點來看,就是各種生物群
屬所需求的生態條件是不相同如生長在溪河水中的生物群,就不能在陸地
上活動,生長在熱帶的生物群,就不能在寒帶裡生存,活在海水的生物群
,也不能在淡水裡生存反之亦同。因此就讓這些生物群各居在其合適的場
所,即「居方」,適合的環境這樣生物群才能繁殖下去。
重視土地的「 環境觀」
 < 周易 . 說卦傳 > 曰 : 「坤也者,地也,萬物階致養焉」。

 坤,地也,故稱乎母,把大地稱為萬物之母,就從這裡開始的。人類從地
球上產生、發展,至今仍然不能離開地球而生存,所以人類更應該保護地
球的環境不能汙染它,否則就會大禍臨頭,譬如:土石流的發生就是人類
超限利用山坡地的反撲。易學很早就提出地球是人類的母親,這是卓越的
智慧,是人類思想的明燈,是合乎現代保護地球環境的觀念。
 < 周易 . 離卦 . 彖傳 > 曰 : 「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

 就是說太陽、月亮附麗在天上,五穀百草樹木附麗在地上。就此証明說人
類賴以生存的五穀百草樹木都是從大地而來的。
「養而不 窮」 的水環境 觀
 這是水循環及水汙染的問題,在 < 周易 . 井卦 . 彖傳 > 曰 : 「巽乎水而上
水,井 : 井養而不窮也」。
 意思就是說水順沿地面滲透至地下成地下水,往地下開孔引水,便是水井
,水井裡的水養育生命的功德是無窮盡的,這是易學的智慧,在兩千多年
前就明確的指出水養生命,一切生物都離不開水,最重要的水不能汙染。
 < 周易 . 井卦 > 又提出:「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井底汙泥沉澱不可飲
用,像這樣年久失修的井,連禽鳥也不屑一顧。
 在 < 周易 > 裡面兩千多年前的人們就已經認識到水汙染的問題。
環境整治觀
 汙染的環境,可以透過整治變成好的環境。

 < 周易 . 井卦 > 曰 : 「井無咎。井冽,寒食泉」。其意就是說被汙染的水


井,不能隨意捨棄不用,經過整理,去掉汙泥,就變成清淨的井,猶如寒
泉就可食用。
 兩千多年前在易學裡就可以看到治理環境的思想。
 自從十九世紀歐洲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到廿十世紀末。

 人們的眼中,所有地球上的自然資源,無論是土地、空氣、水、
礦物、生物都是無窮盡的索取,而且不需代價,在短短一、兩百
年間,將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破壞怠盡,地下水汙染、空氣汙染
、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出地球容忍的程度,保護地球的大氣層破
洞越來越大,已經威脅我們地球的生態環境。
 我們古代先賢創造了 < 周易 > ,在幾千年間已經樹立了典範如何
善待生態環境?
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樹立「天人合一」的觀念,是把天(即大
自然)與人合在一起,不分開、不對立。人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離不開大自然,我們不提倡「征服大自然」、「戰勝大自然」。

地球之怒

自然倫理篇
何昕家
2009/04/14

環境 科技與 倫理 【 V6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