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二○○九年七月六日  星期一 頁36

藝 長
術 廊 瑩在紐約

宋冬:時間的動感 王在瑩

猶如山水園林,箇中蘊含一份而閒和寧靜;可遊可居。
又如百年老樹的年輪,敏感而詳細地記錄了環境與生命
發展過程的關係。

遊離與共融
  宋冬的創作,往往由人和環境開始,透過每一天思
考的凝聚,累積成豐厚的內容。
  我問他一直以來創作是受着什麼影響,他跟我講了
兩件事:「父親對我的影響很大……每一次當我在做一
些不同事情的時候,他都會給我一些鼓勵。所以我不願
意跟着某種風潮走……我作的都是人家忽視的東西。」
  「年輕的時侯,一位高僧曾經跟我說過什麼是『我
』的問題:這個故事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可分為四
部分,就是牛、車、趕車的人和坐車的人;車就是身體
,牛是能量,趕車的人是腦,坐車的人就是『我』。」
  哪麼心在那裏?
  「『我』就是心。當我們從內心出發去做一件事情
的時候,它變得更加真實,更加獨立。」
  自從 20 世紀初,西方現代藝術家開始採用拾得物
展場的一角放置了許多鳥籠,是宋老先生生前養雀用的。他去世後,家人把所有的鳥都放生了。在這前面,宋 (found object)為創作材料:把別人扔掉的廢物,納入
家舊居的一部分,成為了《物盡其用》的中心元素。 王在瑩攝 自己的創作之中;從物料重整的角度,把陌生的物質,
切入個人的思維境界裏;推崇箇中的遊離於矛盾。宋冬
的作品剛好相反,在重新整理家傳物件的過程中,他與
  宋冬認為藝術就是生活。他在「藝術化的生活」 他去世後,家人把所有的鳥都放生了。從這裏往前走 母親同時對自我、家庭、歷史作出了深層的探究;趙湘
裏,把母親節儉的習慣升華成創作。趙湘源女士一生 ,便是宋家舊居的一部分:破舊的骨架,成為了《物 源亦為此寫下了十萬字的憶述。二人從人性觀的角度,
裏收藏的雜物,因而成為了世界各地美術館展示的重 盡其用》的中心元素。 把宋冬曾經認為是「無用」的物件,以及趙湘源認為必
要作品《物盡其用》,現正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從房子向南走,來到了宋家的「客廳」,大小不 需為下一代保留着以應不時之需的「寶貝」;共融於和
Museum of Modern Art)展出。 同的電視機後面,有一張用六個塑膠桶及一塊木版搭 諧裝態中;成就了一個難以言傳的意境:時間在思緒中
  趙湘源於 1938 年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 成的茶几,一列沙發,還有大小的娃娃。如此一個畫 往返來回的動感。 (完)
曾是國民黨軍官,抗日戰爭期間曾在重慶營救一名共 面,不單訴說着一個家庭的歷史,還有內地數十年來 wongjoying@gmail.com
產黨地下黨員。但後來卻被誤判國民黨間諜罪,入獄 的經濟文化潮流的發展。
七年。父親出獄後在鈕扣廠工作,母親不久後便去世   宋冬的父親生前是一位工程師。展場裏房
了。源於對母親的思憶,以及面對窮困的日子,漸養 子的西邊,有大量報章雜誌、關於工程的專業
成了節儉的習慣;保留着每一件物件,以防不時之需 刊物、電唱盤等;述說着宋老先生生前的生活
。她在1960年代初與丈夫建立的姻緣,重新成為了人 點滴。書叢中還有一疊用紅色尼龍繩紮起來的
生動力,二人甘苦與共。直至2002年丈夫突然去世, 幾本小紅書,書面印着毛澤東肖像,和《最高
令她精神崩潰。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她把一生以來 指示》四個字。再往前走,一系列工具如鐵鎚
收藏的雜物翻出來,布滿了家居的每一個角落。兒子 、油漆掃、電拖板,大小不一的爛花盆、單車
宋冬於是與她合作,整理了數以萬計的物件,成為了 鈴等;都指向簡單勞動的生活。我聯想到六十
《物盡其用》。 年代的文革:一個新舊思想鬥爭的荒謬時代;
對許多過來人來說,仍是一個理還亂的心結。
老樹的年輪   整個裝置有條不紊,物與物之間的距離,
經過藝術家細心的設計;微細的空間,不經意
  從博物館三千多平方呎展場的外圍走了一圈,可 地緩衝着歷史與時代的矛盾,虛實相間的視覺 從房子向南走,來到了宋家的「客廳」,這裏的擺設,不單訴
見「藏品」的數量與類別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東南 韻律,賦予觀眾多方聯想與對話的空間。無論 說着一個家庭的歷史,還有內地數十年經濟文化潮流的發展。
面的角落放置着的鳥籠,是宋老先生生前養雀用的。 走到哪裏,都能感受到一份不急不忙的安定; 王在瑩攝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