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现代化 猪场 的营 养管 理与 饲养 策略

杜宗亮
广东省 农业科学 院良种猪 育种中心

营养管理与饲养策略是现代化养猪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养猪生产经济效益

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营养与饲养依赖于合理的日粮配制与科学的饲养方式,即在不同的生产

阶段为猪只提供经济且营养平衡的日粮,并在不同的阶段采用相应饲养策略,以确保营养

物质的充分利用和发挥猪只的最佳生产性能,从而产生最大的生产效益。同时,生产者还应

关注现有营养与饲养体系下,动物的产品质量与环保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猪的营养与

饲养,肯于接受新的营养观念和采纳新的饲养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养猪业。

一、营养管理

营养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日粮配合,目标是使日粮在猪的任何生产阶段都能准确地满足

营养需要,而不存在潜在的营养浪费。这要求生产者或从事饲料生产的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

猪的生产性能和营养需要量的关系,掌握现代营养学知识和日粮配方技术,熟悉饲料原料

特性和使用原则,积极采用新的日粮配合技术。

1.营养体系

理 想 蛋 白 质 体 系 : 过去猪的日粮配合是在粗蛋白质基础上进行的,粗蛋白质体系多

用于以玉米和豆粕为主要组分的日粮,但当日粮中存在其它原料组分时,这一体系则不再

适用。目前正为生产者所接受和采用的是氨基酸基础上的“理想蛋白质体系”,因为以氨基

酸为基础进行日粮配合时,赖氨酸与其它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可与猪肌肉组织中的比例相同 ,

与猪的实际需要量十分吻合(Baker and Chung,1992), 从而更有利于日粮营养物质的利用。

随着营养学对不同时期的生长猪、不同阶段的妊娠母猪、以及不同泌乳量的哺乳母猪理想氨

基酸需要量的研究;结合对不同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生物学利用率的深入了解。人们已经充分

确立并广泛接受了按理想蛋白质的概念来提供氨基酸的方法(Cole,1978;Fuller,1991)。此外,

合成氨基酸的利用,也为理想蛋白质体系的应用提供了条件,使日粮配合更具可操作性

(Pierce,1994;Carter,1996)。

净能体 系: 营养学通常以消化能和代谢能来表示猪的能量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能值。

净能体系则是一种更好的能量体系,因为它表示出可从饲料中获得的实际能量,即表示可

被动物利用和代谢的能量。比消化能和代谢能更好地反映了饲料,尤其是农副产品和高纤维
含量原料的营养价值。虽然目前净能体系的应用,由于缺乏饲料原料净能含量方面的足够数

据而受到局限,但营养研究者一直在进行饲料原料净能值的积累工作,相信不久净能体系

将会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和普及。

2.日粮类型

模型日粮: 现代养猪生产在形成猪的营养计划时,动物营养模型的利用将会增加,因为

营养学家正在利用先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构建一种新的模型用以评估猪的营养需要量。使用

营养模型配合日粮的优点在于营养需要量可以与动物的生物学因子结合起来,如猪的日龄、

体重、性别、生长速度、妊娠、泌乳等。目前饲料厂家已开始使用专业的营养模型生产产品,希

望能给动物提供更准确、更适合的日粮。

产品 质 量 型日 粮 : 消费者对动物产品质量的关心将继续给现代养猪业施加更大的压力,

以使生产者提供更多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以往对胴体高瘦肉率的追求,使生产者在猪的品

种和日粮上都付出了巨大努力;目前消费者又感到太瘦的猪肉会导致较差的嫩度、多汁性和

适口性,希望猪肉既有较高的瘦肉率,又可维持良好的风味和口感。生产者将要面对这些新

的挑战,给予品种、日粮、饲养体系更多的关注。如日粮中添加某些特异性成分,如脂肪酸

(ω-3 脂肪酸)可以改善猪肉的品质;采用高能量低蛋白日粮和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可

增加猪肉的肌内脂肪和嫩度。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使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由此可

见能够影响和改善猪胴体组成和品质的日粮,将会更多更实际地应用于养猪生产。

生态型日粮 :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粪尿、臭味带来的直接

污染和过量有机物(氮)、矿物质(磷、铜等)及抗生素残留带来的潜在污染和危险。因为在

此之前,日粮配合几乎并没有考虑营养物质相对过剩及大量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后果。而目

前,这些问题正在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营养学家和生产者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探索绿色、

环保型养殖的新方法,期望通过提高日粮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限制某些不利成分的添加和

利用,来降低污染和残留。生态型日粮作为解决养猪生产污染和残留的重要手段,将被大力

提倡和应用。

二、 饲养策 略

1.种猪
现代化猪场的种猪群已经具有了生产水平,高产母猪年可提供仔猪 22~25 头,这虽然

和遗传育种工作有着重要关系,但和营养、饲养管理上的进步也是分不开的。现在生产者已

经认识到,种用猪群(包括后备母猪)的营养和管理,以及妊娠、泌乳期母猪的饲养,是获

得优良繁殖性能的基本条件。

后备母 猪: 后备母猪从断乳到配种这一阶段的饲养,对其成年后的受胎、妊娠和哺乳

性能有重大影响,供给足量的优良蛋白质应受到特别重视,因为蛋白质是生产卵子的主要

物质。所以除精心挑选后备母猪外,在其生长全程要供给平衡日粮,促使后备母猪生殖系统

正常发育,才可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产仔性能。后备母猪生长后期要注意限饲,避免体况过肥,

过肥易造成产仔数少、难产等现象。后备母猪配种期间,应喂给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

和维生素等平衡的优质饲料,以促进排卵。配种之后,再调整日粮成分,或降低其采食量。

生产者通常的做法是配种前 7 天为限饲的后备母猪加料(体况较差的母猪可从配种前 21 天

起加料),以增强猪的内分泌活动及生殖系统机能,进而增加排卵数和产仔数。

妊娠母 猪: 母猪妊娠后,应继续喂给优质平衡的全价日粮,为不使母猪过肥,一般都

采用定量法饲喂。从妊娠开始至 90 天,每天给料量 1.8~2.0kg,90 天到产前,每天给料量

2.30kg 比较适合,但实际给料量还要视母猪的体况而定。为保证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和

提高初生重,妊娠母猪饲料中应含有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如叶酸、胆碱等)、矿物质(特

别是钙、磷等)。值得注意的是:母猪对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量和种类与生长发育猪不同,

在母猪日粮内添加普通的复合维生素,不能最大效率地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妊娠母猪对

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强,青粗饲料的用量可以适当提高,以保证母猪的较大胃容积,为哺

乳期采食量的提高作准备;妊娠母猪有时饲养过肥,其主要原因是妊娠前期给料量偏高或

日粮中能量蛋白的比例不合理。

哺乳母 猪: 哺乳母猪是一个猪场管理的核心,它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全场生产效益的

高低。饲养策略首先要考虑其营养需要的特点,母猪除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增长体组织外,

还要泌乳哺乳仔猪,泌乳量和乳汁成分取决于日粮中营养成分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泌乳量

和乳的质量又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和存活率,而且泌乳母猪的营养状况还可以直接影响其

以后的再生产性能,所以为母猪提供充足的高质量日粮尤为重要。其次,提供哺乳母猪的日

粮应根据母猪的膘情和体重、泌乳量和泌乳阶段、哺乳仔猪数以及断乳时可能的体重进行调

整。初产母猪在哺乳期间,平均每天约需 5.0kg 饲料,经产母猪约为 5.5~6.0kg,给料范围从

3.6kg 到 6.8kg 不等。如果母猪产仔数少于 6 头,应限制其采食量,产仔数多于 6 头时,应让


其自由采食。一般讲,如果与整个泌乳期饲料供给量的日平均数作比较,那么泌乳初期的供

给量应比平均数低 30%,泌乳后期应高 30%(Pettigrew 和 Tokach,1993)。现代母猪在集

约化条件下满负荷生产时,泌乳期常常会减轻体重,体内储备有限的母猪还会过度减重,

这将应响其自身生长和繁殖性能,使很多母猪在未完全成熟( 1~2 产)和充分利用时就被

淘汰了,造成母猪繁殖潜力的巨大浪费。

2.仔猪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仔猪的断乳日龄不断提前。生产者所面临的

问题是如何使仔猪日粮和饲养策略与仔猪早期生长和断乳的一系列变化相适应。这要求仔猪

的日粮设计必须与其消化生理特点相适应,减少不必要的生理和免疫压力,同时饲养方案

还必须与仔猪的日龄、体重、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相结合,以保证仔猪从补料到断乳后的正常

发育。为此营养学家提出了高营养浓度日粮(High nutrient density diet, HNDD)的概念,即

随后发展成的仔猪三阶段饲养体系。这一体系的优点是能够消除早期断乳后的生长受阻,提

高采食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以达到断乳仔猪的最大生产效益,并可较大范围地适应

断乳日龄及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三阶段饲养体系的组成为:第一阶段饲喂高营养浓度日粮

(HNDD,1.5%Lys,25%~32%乳产品,8%~15%的喷雾干燥血浆蛋白粉,颗粒料),一直

到体重达 7kg 时;第二阶段(7~11kg),日粮中含有 1.25%lys,采用谷物-豆粕型日粮,其

中含有一定量的乳清粉或其它高质量的蛋白饲料(如精鱼粉、浓缩大豆蛋白、喷雾干燥血

粉);第三阶段(11~23kg)采用含 lys1.10%的谷物-豆粕型日粮。三阶段饲养体系的应用,

已成为仔猪从断乳前饲喂高脂肪、高乳糖的液体乳汁向断乳后由谷物和豆粕组成的低脂肪、

低乳糖、高碳水化合物的干饲料转变的一种有效手段,被早期断乳和隔离断乳的猪场所普遍

使用。

不稳定的摄食、腹泻和可消化性不良的固体饲料等因素,常是导致仔猪断乳后 1~2 周生

长缓慢的重要原因。要使这些影响降至最低,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营养计划和管理措施,而且

从母猪生产的全过程抓起,如母猪妊娠期间饲喂计划合理,以保证仔猪的出生重量;哺乳

期间供给母猪高质量的饲料,以保证供给仔猪足够的乳汁,使仔猪一出生就能良好发育;

此外要有很好的乳猪补料计划,让仔猪在哺乳期内就能采食一定量的饲料,使其断乳后仍

能保持较好的生产速度。综合而言,制定一个好的仔猪饲养策略,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仔猪的断乳情况,如断乳的日龄、体重和发育状况等。(2)营养体系,如日粮的组成
和品质、日粮类型和饲喂方式等。(3)管理水平,如管理方案和技术措施、人员技术水平和

工作责任心等。(4)设施与环境条件,如栏舍设备条件、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5)兽医

防疫、防治技术与措施。

3.生长猪

制定生长猪的饲喂策略,首先要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猪的生长发育。现代营养和饲养技

术已充分认识到不同品种之间生长率、成熟体重和组织生长模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直接受

着日粮组成和饲喂方式的影响,虽然和环境及管理也有着一定关系。一般讲,经过遗传和品

种改良的现代猪,蛋白质沉积能力很强,有的可高达 210~240 克/天。高瘦肉沉积和低脂肪

是相关的,不同肉脂率的生长猪对日粮养分组成和平衡的要求不同。现代养猪生产必须根据

生长猪从断乳至屠宰间的生长速度及组织沉积模式,设计合理的日粮以满足每一种情况下

的特定需要量。

虽然可以用析因法计算出猪对能量和赖氨酸的需要量(Close, 1994),但赖氨酸对代谢能

的比率随体重增加而下降,日粮必须不断调整才能适应变化的需要量,日粮越是精确地符

合变化中的需要量,猪对饲料的利用率越有效。但生产实际中很难适应这种多变的日粮,通

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折衷。一种实用的方法是分阶段饲养:一种是高养分标准 A 日粮,另一

种 是低 养分 标准 B 日 粮, 分别 满足 20kg 体 重和 100kg 体 重时 的营 养需 要, 当其 体重

20~100kg 范 围 内 变 化 时 , 可 对 两 种 日 粮 的 比 率 进 行 调 整 , 40kg 体 重 时 日 粮 为

75%A+25%B , 60kg 体重时日粮为 50%A+50%B , 80kg 体重时日粮为 25%A+75%B ,阶段

的划分甚至可以更细;也可提供 A、B 两种日粮供猪自由采食,猪的确会在两种日粮间自由

进食(Kyriaza,1990;Bradford 和 Gous,1991),但这时它们对氨基酸的进食标准要比需要量

高 20%。

3、 营养 与产品 质量

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包括品种、遗传、营养、环境、饲养方式与屠宰等。营养在肉质

控制上起着重要作用,日粮的营养和成分不但可以影响猪的生产性能,而且还可以影响猪

胴体的组成和品质。猪肉品质的营养调控技术已成为人们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生产

上用于改善猪肉品质的营养措施主要包括:

(1)日粮中的能量、蛋白质及脂肪水平均可影响猪肉的品质。有研究表明,采食高能低蛋
白日粮的猪,其肌内脂肪显著高于采食常规日粮的猪( Blanchard,1999)。日粮的脂肪酸

组成可影响胴体脂肪的成分和风味(Wood 和 Enser,1989),肌肉脂肪也受到同样影响,

因此在日粮中添加特异性的脂肪酸可以改善肉的品质。自由采食而非限制饲养可产生较嫩、

多汁的肉(MLC,1989),同时在屠宰前 3~5 周采用高能低蛋白日粮,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该效应。据研究,甲基吲哚和吲哚在猪肉的风味感觉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的产生和日粮中的

纤维及纤维类型有着重要关系(Madsen 等,1990),例如饲喂甜菜浆(其中含有大量可溶

性纤维)可以降低猪肉中甲基吲哚的浓度,从而提高人们对猪肉的喜爱和接受程度(Wood

等,1993)。

(2)饲料中使用不饱和脂肪酸,以增加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现在多用的是亚麻

酸,它是合成二十碳五烯酸(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的原料,而这两种物质对

人的保健具有重要作用。人的食物中亚麻酸含量偏低,在猪的日粮中添加 1~2%亚麻籽油,

育 肥 猪 饲 喂 8~10 周 后 出 栏 , 可 使 胴 体 脂 肪 的 亚 麻 酸 含 量 由 1.3mg/kg 脂 肪 酸 增 加 到

3.9mg/kg 脂肪酸(Riley 等,1998)。

(3)使用改善品质的饲料添加剂。①抗应激类:如有机铬、L-肉碱、色氨酸等。有机铬能提

高生长激素的表达,提高猪的瘦肉沉积和饲料转化率,降低胴体脂肪,并具有减少应激的

作 用 。 对 育 肥 猪 补 充 100~200ug/kg 的 有 机 铬 可 使 眼 肌 面 积 增 加 18% , 瘦 肉 率 提 高

7%(Page,1991)。给生长猪补充 200ug/kg 的吡啶羧酸铬,可以降低 PSE 肉的发生率,增加

肌内脂肪含量(Kim,1996;Boleman,1995)。还有研究发现,育肥猪出栏前 1 周日粮中添加

0.5%的色氨酸,也可减少 PSE 肉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Ball 等,1988)。②调节机体酸碱平

衡类:如小苏打,它可提高猪肉的 PH 值并有缓解应激的作用,研究表明给氟烷阳性猪屠

宰前连续 4 天使用 1.2%的碳酸氢钠和 0.7%氯化钠溶液进行饮水,可以改善肉的颜色和多汁

性(Boles,1994)。③抗氧化类:如维生素 E、维生素 B2 等。饲料中使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维生

素 E,可以增强猪肉中氧合血红蛋白的稳定性,降低脂类过氧化反应,从而延长猪肉和理想

肉色的保存时间。当饲料中添加 100IU 和 200IU/kg 维生素 E 时,猪肉在 4℃的保鲜期分别延

长 4 天和 7 天。④多糖和寡糖:在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和寡聚糖,能够被大肠微生物优先

利用,其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能降低大肠内的 PH 值,使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作用

减弱,从而显著降低猪被膘中粪臭素的含量,提高肉的总可接受程度(Close,1997)。

4、 营养 与环境 保护
现代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其高效的生产性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牺牲环境质量的

代价来换取生产性能的改善和经济利益的提高的做法将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国外已经进行

立法限制养殖业氮、磷和其它营养物质的排放量,使之能够通过土壤被利用掉。目前营养学

家也把注意力集中到营养物质利用率最高日粮的研究上,通过准确预测猪氨基酸和磷的营

养需要量,采用多阶段饲养,可显著降低粪便中氮和磷的排泄量;通过利用酶制剂提高饲

料转化率,降低废物排泄量;利用合成的植酸酶提高谷物和饼粕中植酸酶的利用率,从而

减少磷的排出量;通过利用氨基酸微量元素络合物,提高无机态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利用率 ,

从而减少微量元素(高铜、高锌等)对环境的污染。开发应用高效低污染的生态型日粮和某

些特定的添加剂以减少现代化养猪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将成为猪营养研究的重要课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