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篇名:

傳統民俗藝術---八家將的介紹

作者:

陳家榮。私立立志中學。餐三年二班

柯明緯。私立立志中學。餐三年二班

指導老師:邱雅文老師
壹●前言
在臺灣的迎神賽會活動中,常見民間陣頭技藝行列出現「八家將」,就是最近熱
鬧轟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陣頭中,八家將團也是十分搶眼。他們幾乎是多數陣
頭技藝中,耍技逗趣的例外者,花花綠綠的造形和各種械具法器,搭配著神秘
的舞步,在廟會街頭中呈現了嚴肅而震撼性的神威,令人印象深刻。以下將以文
獻整理的方式進行研究。

貳●正文

本來八家將和民俗醫療是比較沒有關係的,但因為是臺灣民間信仰活動的一環,
在陣頭活動中有祈安解運、安宅鎮煞、出巡保境等宗教功能,因此和進香活動等
收羅在展場中,作為常見的代表。
由於社會大眾對八家將的來源典故多半不清楚,雖有民間說法認為他們是王爺
的部將,但此一傳說仍失之模糊,缺乏正確或可靠的考證根據。正由於社會上對
此認知普遍不足,近年來國中小將之視為鄉土文化技藝,在承傳過程中,出現
了不少副面的作用,如逃學翹課、鬥毆砍殺等,使得跳家將團的孩子和壞學生幾
乎都被畫上等號,引起許多爭議,頗受抨擊詬病。
根據周明〈神秘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淺釋〉中對於傳說和文獻考證歸納,
八家將的起源大致有五種說法:
1、大洞天真君下凡,轉世作為「五福大帝」的部將
2、清末「五靈公」的部將為台南軍營除瘟
3、大戶人家的家丁或清代縣衙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
4、地藏王菩薩的部將
5、城隍所收服的山賊或「城隍十二爺」的脫胎
上述的說法中,以第二和第五兩種最富故事性內容和台灣民間信仰的傳奇色彩,
成大歷史系石萬壽教授相對地堅持第三種說法較具有嚴謹的考證基礎,不過許
多學者同意他與「五福大帝」有密切的關係。
因為許多資料顯示,台灣最早的八家將,是由台南府城的「白龍庵」所發展出來,
他的主神就是福州籍官兵所迎來的「五靈公」又從白龍庵另迎神位至「西來庵」,
日據時期因發生西來庵抗日事件,遭日軍封鎖並禁祀,民眾復偷偷迎出改稱「五
福大帝」祀奉,其後逐漸南傳高、屏,並經嘉、雲而漸次北傳,至今約有一百多年
的歷史。

一、八家將的組織與操演
「八家將」雖名「八家」,實際上成員頗不一致,有 4 人或 6 人成陣,8 人、10 人、
12 人成陣,演變至今甚至 16 人、32 人成陣的都有。所以有些團不稱「八家將」,
而稱「什家將」,更有改稱為「家將團」,以涵蓋所有的陣團。所謂「八家將」基本的
成員是指甘、柳、范、謝四爺合稱「四將」;春、夏、秋、冬四神併稱「四季神」,加起
來合稱「八將」,而組織結構較為嚴密完整的為 13 人陣,即:(1)什役(2)
文差(3)武差(4)甘爺(5)柳爺(6)謝爺(7)范爺(8)春神(9)夏神
(10)秋神(11)冬神(12)文判(13)武判。他們的發令程序大致是:主神
下令---文差接令---武差傳令---范謝捉拿---甘柳刑罰---四神拷問---文判錄供---武
判押犯。

八家將的裝扮大致是頭戴盔帽,身穿戲袍(外手在肩上,內手在腋下),腳著
草鞋(套襪、繫鈴),外手執扇(黑、白、紅、花皆有)、內手拿法器,再配上一個
五顏六色的大花臉,這就是他們常見的模樣。操演之前的家將,都需先行化裝,
即所謂「開面」,開面之後就不可以吃葷,也不能隨意交談、說笑,以免遭神譴。
當陣勢排開以後,也就是操演開始,所有成員都搖頭晃腦、瞠目怒視,左右擺動、
威風凜凜。這時特別忌諱「閒雜人等」亂竄接近,尤其更嚴禁婦女從中穿過。

實際上八家將操演的主要內容是擒拿罪犯,因此有攻擊、有圍捕,行進時必走
「虎步」(即八字步),擺動雙臂和法器,以製造威勢、壯大陣容,產生震嚇之功;
法器包括:令牌、魚枷、蛇棒、戒棍、火盆、木桶、鋸刀、法扇、黑旗、瓜錘等;至於圍
捕陣法則有「踏四門」、「走七星」和「八卦陣」等。

二、幫派與青少年的加入
八家將是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一部分,由於其重視腳步的變化,並將宗教、臉譜
藝術、國術等全部融合在內,所以在許多迎神賽會的陣頭中,八家將都是最威風、
也最吸引人的。但是現在他們卻面臨了活動本質轉變,受社會鄙視的困境,其原
因與下列幾點有很大的關係。
1、參與者多為中輟生:
參與八家將的多為血氣方剛的青少年,而且這些青少年在學校中也多半是不受
重視的「邊緣學生」或是中輟生,因此八家將也常引發不少社會問題與教育問題。
許多中輟生之所以會加入八家將,目的只在於覺得威風神氣,而不是真正想繼
承家將的傳統,因此反而壞了家將莊嚴的風氣,造成社會對八家將有所誤解。
2、幫派介入:
現在有很多人都把八家將當做是不良少年聚集的場所,因為很多幫派組織會吸
收家將成員或中輟生,由於青少年血氣方剛、容易受人唆使,因此有許多青少年
圍毆流血事件都跟八家將幫派有關,造成社會上對八家將留下不好的印象。
3、許多家將團已缺乏嚴整的紀律:
由於上述兩種情形交互影響,使得如今八家將成員多半是紋身者,開面後常見
抽煙、嚼檳榔、講粗話,或成群結隊的嬉鬧玩笑、看電子琴花車表演,不喜歡讀書
的青少年、學童將他當作逃避課業的庇護所,法器戒具當作耍狠的行頭,甚或與
乩童、靈媒混為一體,當街起乩砍得滿面鮮血……,這些都和他的「神將性格」格
格不入,給一般人留下不良的印象,而降低了他在民俗文化的藝陣地位,造成
這些脫軌行為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在於承傳過程中,認知基礎不足所致。
4、社會對八家將組織不瞭解:
由於八家將團體本身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不論是操演時跳的步伐或是開面後
神秘、令人敬畏的臉譜,都是使的社會大眾無法清楚的瞭解八家將組織的原因,
使的社會大眾不敢深入的了解其組織,而造成偏見。
三、八家將的方式
1、受禁:
出巡前三日、七日不等,所有扮演者,一律禁絕酒色、清潔沐浴。早期還均須進住
廟內、食齋、以淨身上之穢氣,在今日繁忙的工商社會中已少見。
2、立行台:
所謂行台即是家將班之臨時之行館,供家將班、休息、整裝、活動之處。其案上擺
著王令、供品、四果、白飯、檳榔菸、符令…等祭品、家將著裝用的頭盔、服飾、刑具、
道具亦分別放置於兩旁坐椅上整齊排列,檀香遼遶,且不得讓婦人並觸,家畜
略過,以示聖潔。
3、打面:
出巡當日凌晨開始進行“打面”儀式,所謂打面,即是為將爺上妝、
畫上臉譜之意,通常由專職的打臉師傅(面師)主持,扮演者須先沐浴淨身,
等候上妝。
4、稟班、著裝:
香火袋懸掛於頸部,是供信徒摸拜的對象、信徒膜拜的是該香火,而不是裝扮將
爺之個人妝扮,這點很少旁觀人會去注意到的。平安符、餅干配掛於腰間。
5、拜飯:
此時著裝完畢之家將,會象徵性的吃下祭拜的白飯,再由法師畫“鎖口符”供家
將食用。此刻將爺正式有了神格的身份,不得任意走動,行為開始約束,不得開
口說話隨意出聲,以及抽菸進食等,於行台中靜坐等待王爺下令出發。
6、稟班、領令:
首先必須先象徵性下馬跨步,代表爺已下馬參拜。四將以八字步或花步前進,甘、
柳爺相互“照角”表演“放筊”及“撿筊”。范、謝爺亦踩花步前進、相互照角,同時
也與甘、柳爺交叉照角,合演“踏四門”、“打八掛”及“坐筊現肚”等陣形。
7、排班:
排班也就是列班之意。用於拜廟後八家將會依順序排列於香案兩旁,恭候主神神
輿進廟參香,有著護駕作用,一方面也壯大其聲勢。
此時,什役肩挑刑具,口中高喊「將爺排班伺候」手中刑具向地上一砸,啪的一
聲,將爺隨即擺出弓箭步、羽扇揮向香案,等轎子來到參香後,什役整隊離去。
8、敬酒包:
所謂「敬酒包」,就是八家將如進入亦設有八家將組織的廟宇參香,該廟宇會準
備米酒與包子,在八家將前來時,以整瓶米酒栽入將爺口中,喊著「向將爺敬
酒」,從什役一直到文武判,每位適度飲用後,再端出肉包。
「敬包」,將爺也擺
出姿態,象徵性的食用,然後再擺陣向該廟神明達禮參拜。這是家將館對家將館
特有的禮節,但現在常被誤用,有時廟中並無家將組織亦會端出酒包相敬。

參●結論

我小時候我爸爸都會帶我去看廟會、看熱鬧,看到八家將就會害怕,我爸爸說;
他是人扮的,我不敢相信他是人扮的八家將,可以驅不好的東西也,可以保佑
我們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可惜我們現在很少會看到八家將了,因為官將首他有一副牙齒像吸血鬼一樣的
恐怖。我在網路上有看過八家將打架,八家將遇到八家將都會尬場。尬場的時候
要小心因為他們會打架。

資料來源:
1、網站資料 http://linfc.myweb.hinet.net/action77.htm
2、網站資料 http://tw.wrs.yahoo.co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