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甘肃科技纵横

环境科学

( 2008 年 第 37 卷) 第 2 期

甘南藏族乡土聚落的气候适应性
安玉源
( 兰州理工大学 设计艺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 甘南特殊的气候条件, 孕育了一种应对恶劣气候的朴 素而切实可行的生态做法, 这对今天藏区大量的人居环境建设是 具有积极的启发、 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 甘南乡土聚落 气候 生态 乡土聚落在其生成发展过程中, 依靠其适应性与其生存背 景—— —环境取得协调共生。 只要环境变异程度在该系统适应能力 的极限范围内, 系统总能保持动态平衡, 从而协调发展。 甘南特殊的气候条件, 成为藏族乡土聚落形成、 展最直接 发 形式原则、 的物质基础,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的结构方法、 空间及整个地域乡土特色。 因地制宜、 因材致用、 朴素的建筑技术 虽然是在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合理选择 , 但其使 乡土建筑带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采光、 保温的要求更为强烈。风沙 为了御寒, 人们对于日照、 的侵袭, 要求人们建造的房屋有力的防止风沙。 雨、 、 对墙 雪冰 体 、 面 等 的 侵 害, 要 求 民 居 与 聚 落 在 布 局 及 建 造 技 术 上 对 此 采 屋 取有效的措施。 藏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 生活中, 逐渐积累了丰 富的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建房经验, 使其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 中得以繁衍生息。 建筑上力求布局紧凑, 三面、 四面围合, 形成院落式或天井式 的平面, 以最小的表面积, 争取最大的空间体量。外墙采用夯土 墙, 土的蓄热性能好, 白天土墙吸收大量的辐射热, 晚间再慢慢释 墙上尽量不开窗, 放出来, 减弱了寒冷的气候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实多虚少, 以封闭的形式, 减少热量的散失。屋顶采用覆土屋顶, 并在传统木结构屋面上覆以粘土和植物纤维相交接的构造处理。 由于天然材料自身具备较好的温度应变能力 , 且植物纤维的微小 空隙相当于空气间层的作用, 有效地减少了热量散失, 起到很好 的保温蓄热的作用。 建筑空间多为框套空间, 真正的主要用房布置于建筑中部, 储藏等附属用房布置于建筑的四角。 这些围绕主要用房的附属用 房, 起着空气间层的作用, 有效防止室内热空气的损失。 主要用房 的主室中, 多有火塘, 火塘连通着炕, 这样日常的做饭煮茶、 烟 其 这种基于建 气、 热气穿炕而过, 利用火塘的热能增加了炕的温度。 筑物理性能出发的空间构成, 有效的增加了室内的热稳定性。

防止雨雪冰侵蚀、 破坏

避风向阳, 争取日照

在聚落选址上, 依避风向阳或风力较小的原则, 聚落大都选 在河谷平原或山腰台地日照较多的山麓、 山凹边坡, 多为东南向。 为了争取较长、 充足的日照, 避免建筑物的相互遮挡, 聚落多依坡 而建。同时, 山坡台地上视野较为开阔, 环境较好, 利于观察河谷 的耕地劳作状况。 对长期封闭于地理小区域内的自我循环的聚落 而言, 对自己生存生活的地理空间的把握亦至关重要。 因此, 节约 土地资源、 不占耕地和草场是其得以生存、 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民居建筑上, 为了争取日照, 主要生活用房在朝阳面的二层, 并 退后布置, 在其前形成以一层屋顶为晒坝的室外空间。这样可以 获得更长的日照时间, 并且获得晒坝地面阳光的反射热。二层平 面呈凹形或 L 形围合, 中间敞间尽量开敞, 以获得更大的日照面 积。 敞间多以玻璃或塑料薄膜封闭, 起着被动式太阳能的作用, 白 天吸收太阳辐射热, 晚上将热量放散到室内。

防寒保温、 减少昼夜温差变化

甘南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夏季短暂, 冬季漫长, 多半年的晚间 雨水残留在墙体的表面后, 会渗透入墙里。 同 气温低于 0℃以下。 时冬季太阳辐射热会将墙上的压顶、 口上的积雪融化, 雪水流 檐 淌侵蚀墙体。晚上 0℃以下, 水会由液态变为固态而结成冰; 白天 气温升高, 冰的体积膨胀, 会引起墙体的侵蚀、 开裂。 因此, 为了防 “ 的 止冰水相变, 在佛教建筑中, 多采用称为 边玛草” 树枝防止雨 水、 雪水渗透。边玛草多砌筑于墙体的顶端, 枝干倾斜向下, 以利 于水沿草秆的空腔和彼此之间的缝隙流出。同时, 密集的枝干构 成了毛细管式的空气间层, 增强了其保温隔热的性能。在民居中 多用树枝束搁置于墙头, 以木板支撑, 其与边玛草的作用十分相 似, 保护土墙不受雨雪的侵蚀。 甘南乡土聚落在气候适应性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 是一种朴素 而切实可行的生态思想, 对今天很有启发、 借鉴意义。 而它最宝贵 的是其中所体现的乡土建筑文化的思想方法 , 和这种思想方法所 必然导致的人与居住环境的价值观。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人 与居住环境的相互作用, 居住环境的生态, 形态和情态的有机统 一。 在西部大开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 这对指导今天藏 区大量的人居环境建设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 2】 晓 莉 , 宇 功 明.黄 河 源 地 区 人 居 环 境 研 究 —甘 南 地 区 生 态 型 居 住 韩 —— 模式初探.华中建筑, 2003.1. 【 3】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绿 色 建 筑 研 究 中 心.绿 色 建 筑.北 京.中 国 计 划 出 版 西 社, 1999.

在高寒地区, 保温要求是生活的基本要求。 大到聚落、 小到民 居对保温的做法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聚落依坡而建, 这样可以利用土坡为壁, 减少建筑的土方量, 节省造价, 保证建筑的采光充足, 有利于民居的保暖节能。 布局上 多采用簇团式, 户户毗邻, 共有山墙。房屋成簇成团而建, 有利于 黄土的热效应的保持, 保温、 防风沙、 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 ( 上接 100 页) 用不合格集料。 ( 3) 妥善拌合运输混凝土, 严格控制 集 料 拌 合 温 度 及 各 种 添 加剂的质量。 ( 4) 采用先进摊铺工艺。如滑模法摊铺。 ( 5) 及时正确养护, 及时切缝。 1.5 针对交通荷载 ( 1) 严禁过早地开放交通。 ( 2) 依法治路, 严禁超载车辆上路。 1.6 做好路面排水工作, 严格控制填缝材料质量, 并及时更换填料 总之,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问题, 不应单从某一方面

!!!!!!!!!!!!!!!!!!!!!!!!!!!!!!!!!!!!!!!!!!!!!!!!
考虑, 而应从设计理论、 材料、 施工、 养护、 交通荷载等各方面保证 路面质量, 防止断板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申爱琴.水泥与水泥混凝土.人民交通出版社. 【 2】 易志坚.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过程分析及路面设 计新构想.重庆交通学院学报刊, 2001.1. 【 3】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过程研究.公路, 2001.9. 【 4】 宋焕宇.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与处治研究.公路, 2001.10. 【 5】 李宏志.河南省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分析.公路, 2000.8. 【 6】 交通部公路司.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

5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