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卷)  1998/5/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名:12-17-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同修:
  今天我們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講佛門根本的法輪,《大方廣佛華嚴經》。居士林的道場是一個常
  我們在未講這部經之前,先要一講經的因,因的殊勝也正同這部經的旨趣一樣不可思議。自
  過去我曾經講過這部經,那在二十多年以前,也是時節因不具足,所以這部經沒有能講圓滿,講
  《華嚴經》講的是什麼?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要想學佛,首先要認識佛教;我們要讀經,
  現代的社會由於科技的發達,工商業的改進,一般人的生活富裕了,可是人文、道是大幅度的衰退
  《華嚴》教學的目標,我們這一次寫在這張小張貼上,它的目標就是希望我們個人真正能過美滿的
  今天在開經之前,沒講經題之前,先將它的大意給諸位做一個簡單的報告。全經是世尊出現在這個世
  我們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看到念祖老居士一篇文章。在過去有許多法師、大們,總以為佛
  再看中本,也不是閻浮提眾生(我們這個地球眾生)能接受。再看下本《華嚴》,下本是什麼?是
  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教傳到中國,是後漢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而《華嚴》是在東晉時候才傳
  第二次在唐朝時候武則天執政,印度高僧實叉難陀到中國來,這也是當年朝廷迎請他到中國來的,將
  近代弘一大師教給我們,他老人家對待年輕的知識分子特別愛護。佛法好,從哪裡學起?他勸人從《
  弘一大師教我們,八十卷經讀到「離世間品」,五十九卷,然後接著念《四十華嚴》,四十卷,這樣
  中國的註解,自古以來也有不少家,這裡面最著名的是賢首國師的註子。但是賢首的註子現在研究的
  而我們這一次講演,一定是落實在我們現前的生活上。佛經,無論是大乘、小乘,無論是長經或是
  這部經的容,根據古大可以是共同的研學心得,根據他們的報告,清涼將本經分為四分,四分
  我們今天要把這樣圓滿的佛法介紹給社會大眾,為什麼社會大眾不能接受,學佛的人這麼少,原因在
  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好處在哪裡?你一看就曉得。從那裡看?快樂!我常常在講席裡面講,學佛,
  同時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佛法也是因生。因此佛在《般若經》上才教我們,「
  所以本經在因果上講有五周因果,就是五種因果。為什麼叫「周」?周遍法界。因果也是交叉的,也
  第二個部分是「修因契果生解分」。這一分經很長很長,也是《華嚴經》最重要的一個部分。這一部
  如果超越十法界,那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斷了。執著是煩惱障,見思煩惱;分別是所知障,二障統統都
  如果嚴格的講,要發菩提心才能契入一真法界,才能接受《華嚴經》的教學,我們就困難了。我
  從初住菩薩,這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華嚴經》上一共把無明妄想分為四十一等,分分破,
  平等裡面有差別,差別裡面有平等,這是事實真相。何以差別裡面有平等?我們現在是凡夫,六道
  在佛的教學當中,我們非常明顯的看到五個位次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所以基本的這些道理我們要懂,佛法之困難,我們也要了解。聽佛的言語,聽佛的經教,也相當不
  第二是什麼?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你為什麼會認真努力去斷煩惱?因為你有第一願。我要
  到最後要成佛道,成佛道還是為了度眾生;不成佛道,度眾生不能圓滿。唯有成佛,才能度等覺菩
  下面這一會是「十行」,第四會,第四會在夜摩天宮;第三會在忉利天宮,十住,住佛之住。十行
  在物質上,譬如財物,佛在經上常「財為五家共有」。菩薩不積財。佛在經上常講「積財喪道」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一點都不錯。我們學佛,佛先把果報擺在面前給你看。在此
  我這次到台灣辦一件事情,在那邊聽台灣南部有一位老太太,沒有念過書的,不認識字,現在在台
  持戒就是守法,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合情、合理、合法,違背情理法的事情不能做。忍辱就是耐
  十迴向位,那是完全拓開心量,就是剛才所的,一切為眾生、一切為佛法,佛法是覺悟之法,幫助
  到十地,這登地。登地是完全利益眾生,也就是四弘誓願裡面圓圓滿滿的實現他第一大願,「眾生
  第三分是「託法進修成行分」。法是萬法,一切萬法,六根所接觸到的,你就懂得怎麼修行,《華嚴
  最後第四分「依人證入成分」。完全示現榜樣給社會大眾去觀摩,發社會大眾過諸佛菩薩大圓滿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