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詩經

流傳千年的人類口頭文化遺產

2/16/2011 ㊣華文科朱大忠老師 1
概述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
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
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
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
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或《詩
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
《诗经》。

它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
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
百,舞诗三百。” 《史记·孔子世
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风》、《雅》、《颂》三部分的
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體制
分成《风》、《雅》、《颂》三部
風:土風民謠。包括《周南》、
《召南》、《邶风》、《鄘风》、
《卫风》、《王风》、《郑风》、
《齐风》、《魏风》、《唐风》、
《秦风》、《陈风》、《桧风》、
《曹风》、《豳风》,共十五
《国风》,诗160篇;
雅:朝廷裡演奏的官樂歌辭。包括
《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在宗廟祭祀時演唱的歌詞。包
括《周颂》31篇,《商颂》5篇,
《鲁颂》4篇。
手法
賦:直抒胸臆
比:比喻象徵
興:引起聯想
作者
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
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
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
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
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
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
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
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
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
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
都有一定道理。
孔子刪詩
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
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
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
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
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
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
《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
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
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
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记孔子说:“吾自
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
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
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
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
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
《墨子·非儒》)。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
用。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思辯
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
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
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
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
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
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
“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

第二,尽管如此,《诗经》
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
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
又是贵族日常诵习的对象。所
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
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
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
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诗经押韵
《硕鼠》为例: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课文练习参考答案
1. ①剥削者不劳而获,像硕鼠般只是“食”;②
剥削者贪得无厌,食黍食苗,连苗也不放过,
且一点儿也不留给劳作者;③剥削者还无怜悯
之心,迫得劳动者下决心离开他们另谋生路。
2. 惯——宦;女——汝;逝——誓;直——值。
3. 这两句话只是语序不同。“莫我肯顾”按今天
语言习惯而言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通假字
贯——宦/惯
女——汝
逝——誓
直——值
關雎(國風‧周南)
o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o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o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o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o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課文練習參考答案
1. 注音加解释
a) 窈窕(yǎo tiǎo)淑女——娴静而美好。
b) 君子好逑(qiú)——相匹配。
c) 寤寐(wù mèi)求之——寤:醒着,寐:睡着。
d) 寤寐思服(sī fú)——思念。
2. C:这诗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也涉及到双方的
直接接触。
3. 关雎之美,美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文、义、
声、情俱佳。
蒹葭 (國風‧秦風)
o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o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o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课文练习参考答案
1. 此诗用了“赋”的表现手法。★每一章末句虽
使用了“宛”字,不过不能因此判定为“比”,
它是说主人公的幻觉,而不是作为比喻用。
2. 首章押ㄤ(ang)韵;第二章
“萋”“晞”“湄”“跻”“坻”同韵。
3. 填空题
1. 诗歌总集;305
2.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11;5
3. 四言;反复吟咏
4. 风、雅、颂、赋、比、兴;国风
5. 书(尚书)、礼、易、春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