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5.

1 表演項目說明——表演項目

今年的大角咀廟會有近二十個表演活動用以吸引市民觀賞。與往年不同的是,
本年度的表演將會以「多元交流,識舊迎新」為目標,所以表演大致可以分為
三類——保存「傳統文化」、加入「流行文化」和提倡「社區共融」。因此本
計劃將在舊有的表演上,加入新的元素以達至目標。

首先,在體現「傳統文化」的表演方面,本計劃希望保留歷年以來具標誌性
的特色表演來宣揚傳統文化。主要目的有三,第一,本次廟會既然聚焦吸引年
輕人參加,自然希望他們探索傳統文化,了解香港的華人文化根源和傳承,增
加他們對自身文化的認識。第二,透過保留這些表演,展現香港是一個重視文
化傳承的地方,提高市民對保育傳統文化的意識。第三,廟會所在地洪聖廟具
有深厚歷史,於 1881 年已經建立,現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不但見證香港九龍
一帶的歷史變遷,更留下不少習俗。故透過本次廟會的一系列集體活動及表演,
有望令這些習俗得到注意,進一步推廣市民探索地區歷史。

為了達至「傳統文化」的三大目的,本計劃保留了往年不少的經典項目,包括
廟會巡遊和夜光龍表演。廟會巡遊一直是廟會的招牌開幕活動,開場先以醒獅
隊牽頭,帶領後面的巡遊隊伍出場。巡遊隊伍會在花車上展示中國特色服裝,
包括旗袍、漢服以及不同民族的服飾等,亦會加入不少舊香港元素,例如卡通
人物「老夫子」等。至於夜光龍表演則會在閉幕儀式後作為壓軸活動,五百呎
的夜光龍透過塗上螢光彩配合二極光光管,於黑暗中舞動,非常優美的同時亦
為傳統舞龍增添觀賞效果。這兩項項目的舞龍舞獅表演均邀請廟會長年合作的
郭氏功夫醒獅團,相信可以為市民帶來娛心悅目的演出。項目旨在達至目的一
和二,吸引年青人關注和保育傳統文化。

除此之外,本計劃新增不少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表演和活動,包括中樂團、中國
舞表演和集體許願活動。中樂和中國舞在香港均具有深厚演出歷史,40 年代的
大批藝術工作者南下為香港帶來不少中樂家以及中國舞表演者,如今 80 年過去,
他們的表演在充滿中國民族風格之餘亦發展出本土色彩與時代精神。透過邀請
新聲中樂團以及舞之集舞蹈團,兩間紮根香港的表演機構,希望年青一代能對
兩種傳統表演有更多理解,達至本計劃第一個目的。而集體許願活動,則是洪
聖廟的百年傳統,一直存在於大角咀市民的生活中卻很少被注意到。洪聖廟前
的百年細葉榕是不少善信祈福許願的地方,有鑑於今年疫情下的艱難時刻,本
計劃希望舉辦集體許願活動,邀請市民一同將疫情退散的心願寫於心願卡並放
於竹筒內,掛在許願樹前的鐵欄為香港祈福。這項活動不但別具象徵意義,更
能推廣市民留意大角咀的地區歷史,達至目的三。
然後,在展示「流行文化」的表演方面,本計劃希望增添近年受關注的新表演
類型,回應「識舊迎新」的目標。其目的有三個,第一,以這些表演成為吸引
年輕人參加廟會的誘因,用較合年青人口味的新穎表演作為賣點,令廟會成為
不同年齡階層均能享受的活動。第二,除了參與的市民之外,本計劃希望給予
新進的表演藝術家機會呈現他們的藝術,令廟會不單止保留傳統藝術,亦是新
藝術文化的匯聚地。第三,近年香港一直被視為文化沙漠,因為文化項目一直
遭到商業為重的社會大眾忽視,透過這些新進的表演者,本計劃希望打破香港
既定的「文化乾渴」形象,為市民呈現那些一直未受重視卻默默耕耘的表演藝
術。廟會會是一個機會,探索香港文化的出路。

有見及此本計劃新增了一系列的「流行文化」表演項目,包括電子音樂表演、
街舞表演、棟篤笑、本地歌手演出以及廟會歌唱比賽。首先介紹電子音樂表演
以及與之配合演出的街舞表演。電子音樂近年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有別於傳
統樂器,電子音樂使用電子樂器和技術製作音樂,為音樂增添不少未來感和節
奏感,有助吸引年青人入場。而繼《狂舞派》電影系列出現後,香港亦掀起一
陣街舞熱,街舞有別傳統舞蹈的限制,著重投入度和創新精神,對年輕人具有
吸引力。街舞表演將會在電子音樂的演出途中加入表演,兩者結合演出增加驚
喜感,相信兩種極具節奏感的表演會配合得相得益彰,透過邀請電子音樂家和
街舞團體表演有望達至目的一和二。

至於棟篤笑演出則是由西方傳入的喜劇模式,由喜劇演員一個人以獨角戲方
式引觀眾發笑。通常以演員的自身經歷和生活觀察作主題。在香港的棟篤笑文
化尚在萌芽階段,於年青階層較受歡迎,在廟會表演相信有助推廣至不同階層,
達至目的三。最後邀請本地歌手演出及舉辦廟會歌唱比賽則是本次廟會一次新
嘗試。近年除了主流品牌音樂,本地獨立音樂不單發展蓬勃,而且百花齊放,
由獨立樂隊到網絡歌手,由地下樂隊到饒舌歌手。這些新崛起的音樂種類,可
以吸引不同音樂喜好的受眾,體現香港的文化的創新和多元性,除了演出自己
作品,受邀的歌手亦會一同演出懷舊金曲,展現音樂承傳。而廟會歌唱比賽則
是為了提高是次表演的參與度。透過市民親身參與音樂演出,希望吸引更多市
民關注本土新崛起的流行文化,來達到第二和第三項目的。

最後,在提倡「社區共融」的表演方面,本計劃希望邀請少數族裔以及社區
內的不同群體參與表演,回應「多元交流」的目標。目的有三個,第一,體現
香港中西融合的特點,香港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有不少不可忽略的西方藝
術影子,透過廟會可以呈現出香港中西合璧的優點,吸引遊客注意。第二,展
現香港文化多元性,特別是少數族裔文化,雖然他們的人口並不在香港佔多數,
但仍是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透過邀請少數族裔表演可以讓市民了解他們
的文化其實和香港有緊密的聯繫。第三,加強社區參與,通過邀請在社區中心
參與文娛活動的不同階層人士表演,體現大角咀重視社區連繫的特點,以及文
化與藝術融合在大角咀街坊的生活中。

故此我們邀請了多個階層的表演者來達到「社區共融」的三項目的。首先,
本計劃希望透過西樂團以及拉丁及標準舞團表演達至目的一,更會安排西樂團
與前面所述的中樂團進行合奏,象徵香港中西融合的特點。管弦樂以及標準舞
是西方影響香港文化的重要象徵,所以本計畫會邀請香港管弦樂團以及香港國
際標準舞者會為廟會表演,前者的前身為成立於 1947 年的中英管弦樂團,一直
致力在香港推廣管弦樂,更一直邀請華人音樂家加入演出,以慈善方式將音樂
帶給社會不同階層。而香港國際標準舞者會則是國際標準舞者會聯盟的香港分
部,在香港培養標準舞人才,幫助香港將西方傳入的標準舞運動連結國際。兩
個機構均是在香港具影響力的表演團體,他們的表演相信能呈現香港的中西融
合。

第二,在達至目的二方面,本計劃會邀請 African Drumming Academy 以及


BEYOND Bollywood 表演非洲鼓及印度舞。前者由創立於非洲,希望推廣非洲
鼓文化,並和本港賽馬會合作在香港成立工作室於大小節目表演。至於
BEYOND Bollywood 則由本地香港人與居港印度人共同成立推廣印度寶萊活印
度舞。兩種少數族裔文化其實展現出香港不止中西合璧,而是有著靈活的文化
多元性,願意接納不同文化的優點,故希望兩者的表演能夠推動市民了解香港
自身的少數族裔文化,達至種族文化共融。

第三,本計畫將邀請社區內的不同階層表演以達到社區共融。大角咀街坊其
實並不只限於自身區內交流,與鄰近的油尖旺區以及九龍各區的聯繫均十分緊
密,這一點透過社區中心內不同階層的市民一同參與文娛活動就能體現。故此
本計畫會邀請於旺角區文娛康樂體育會林百欣中心的空手道團以及芭蕾舞團為
市民表演。他們雖然為業餘表演者,成員卻包含有老有少的街坊,象徵社區之
間不同人士都能透過文娛活動匯聚起來,表現文化和藝術如何融入於我們的生
活中,亦提高廟會的參與感。

下面附上表演時間表:
時間 節目

10:00am 各攤位開始投入服務

10:30am 開幕儀式

11:30am* 廟會特色巡遊 - 由醒獅帶領巡遊隊伍*


12:45pm 集體許願環節(許願樹)

1:00pm 中樂團表演(新聲中樂團)

1:15pm 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

1:30pm 中西樂合演(新聲中樂團)&(香港管弦樂團)

1:40pm 電子音樂表演

1:50pm 街舞

2:00pm 山美水美中國美 + 芙蓉雨 (舞之集)

2:10pm 印度舞(Beyond Bollywond)

2:20pm 拉丁及標準舞(香港國際標準舞者會)

2:40pm 芭蕾舞表演(旺角區文娛康樂體育會林百欣中心)

2:50pm 棟篤笑(棟篤笑藝人 e.g. Vivek)

3:05pm 空手道表演(旺角區文娛康樂體育會林百欣中心)

3:15pm 非洲鼓表演(African Drumming Academy)

3:30pm 邀請本地歌手演出(街頭、網上歌手、地下樂隊)

4:15pm 邀請本地歌手演出(街頭、網上、地下樂隊)

4:30pm 廟會歌唱比賽

4:45pm 廟會歌唱比賽

5:00pm* 廟會歌唱比賽

6:00pm 廟會歌唱比賽

6:30pm 懷舊金曲獻唱 (千人盆菜宴於 6:30pm 同時進行) &*

8:00pm 邀請饒舌歌手表演

8:20pm 閉幕儀式

8:45pm* 500 呎夜光龍表演 (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


9:30pm 祝酒、晚會完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