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西安市文化资源梳理及古城复兴空间规划

□ 田 涛,程芳欣

[ 摘 要 ] 研究结合古城复兴规划的内涵与定义,寻找古城复兴规划的出路,提出通过梳理文化资源、分析文化载体、分析文化
高度、构建基因库、比较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空间模块化和控制文化环境品质等方式实现古城复兴的路径。同时,结合西安市
古城复兴空间规划,明确古城复兴规划体系包括宏观的大都市文化格局规划、市域文化体系规划、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中
观的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老城区文化极核规划、外围城区文化演绎规划,以及微观的文化遗址公园规划、古镇名村规划、特
色文化街区展示规划、古城墙遗址展示规划、建筑风格体系规划、雕塑体系规划、标识体系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三个层面、
十四个方面的规划内容。
[ 关键词 ] 古城复兴;文化;空间规划;西安市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4)04-0033-07 [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文献标识码 ]B

Cultural Resource Organization And Spatial Planning For Old City Regeneration, Xi’an/Tian Tao, Cheng Fangxin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concept and definition of old city regeneration, and raises cultural gene centered old city regeneration
approach. The paper proposes a planning system of three layers and fourteen parts, which includes city layout, cultural system, relic
park, ancient town and village, architecture style, ancient trees etc, in Xi’an old city regeneration planning.
[Key words] Old city regeneration, Culture, Spatial planning, Xi’an

中共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建设推向了 1 古城复兴“热”的背景与问题
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强国构想”成为实现“中国梦”
的重要战略举措。2012 年 11 月 17 日,一篇题名为《逾 当前,中国旅游业异军突起,在经过观光旅游和体
30 城欲斥巨资重建古城 专家:百姓须世代还债》的 验旅游的阶段后步入了文化生态旅游时代。旅游已成为
文章出现在了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头条,一石激 实现古城当地社区经济复苏和文化遗产保护最为常用的
起千层浪,关于古城发展究竟应该保护什么、控制什 手段,但过度的、不合理的旅游开发给古城 ( 镇 ) 带来
么、如何利用、如何“复兴”,成为学界乃至全民热 了诸多负面影响 [1],产生了大量建筑形态单一的旅游古
议的话题。古城复兴规划是城市规划行业践行文化强 城 ( 镇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2],古城 ( 镇 ) 传统风貌
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但当前在理论研究及规划实践方 逐渐丧失,且缺乏针对古城 ( 镇 ) 复兴的路径与内容体
面尚且存在着路径和体系的缺失,可基于当下古城复 系指导。因此,无论是从理论研究出发,还是从规划实
兴的背景与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文化根源,剖析古 践来看,加快古城复兴规划的研究正逢其时。
城复兴规划的内涵及定义,探寻古城复兴的战略、策 在古城复兴理念方面,当前主要存在着古城发展
略、路径及规划体系。西安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 定位不准、古城复兴目标单一、古城遗址“孤岛化”
其文化资源的分布及遗存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现象严重、古城保护“原真性”原则失效和古城复兴
本文针对古城复兴规划的体系性问题,对古城复兴规 缺乏系统性考虑等问题 [3]。文化是无形的,而有形的
划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空间是无形的文化在时空概念中的投影。古城复兴理

[ 作者简介 ] 田 涛,注册城市规划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程芳欣,注册城市规划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建大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2014 年第 4 期 第 30 卷 33
念的偏差主要表现在空间上,古城复兴 2.2 古城复兴规划的内涵及定义 空间化、形象化,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
空间规划存在城市格局、廊道、极核的 当前,国内外并没有权威研究对古 城市品牌。
体系不健全及秩序缺失等问题。因此, 城复兴规划进行明确的定位,而与之相
必须挖掘古城复兴问题的根源,剖析古 关的有“城市文化规划”“遗产与名城 2.3 古城复兴规划的出路
城复兴规划的内涵,探寻古城复兴规划 保护”“城市更新”“ 城市复兴”等概念。 古城复兴规划在根源层面要解决保
[4]
的出路,构建完整的古城复兴规划体系。 城市文化规划偏重“市民的文化需求” , 护与传承的关系问题、经济建设与文化
遗产与名城保护规划偏重对“遗产的原 沉积问题、文化资源无形与城市空间有
[3]
2 文化思辨及古城复兴规划体系 真性保护” ,城市更新侧重“对旧城区 形之间的问题,以及文化资源散点与文
[5]
进行逐步、小尺度的改造” ,城市复兴 化系统之间的问题。因此,古城复兴规
[6]
2.1 古城复兴问题的根源 倾向于“社会结构重构” 。 划必须提出明确的发展战略、策略、实
虽然历朝的更新换代对城市建设均 笔者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生生 施路径和规划体系。
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中华民族的文明 不息”而非“永恒”的文化特质,明确 (1) 古城复兴战略。
史从未断代,城市建设的文脉也从未割 古城复兴中针对文化资源应该坚持保护 古城复兴战略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
裂。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与传承并重的观念,认同和红星教授提 注重文化资源保护,通过无形文化实现
(2008) 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与建 出的“复兴:‘复’,往来也;‘兴’, 空间有形化,并实现散点文化资源整合
设的明确要求,部分城市政府要求“五 兴起也”,就是让过往的东西重新兴旺、 体系化。
年一届城市出形象”的短期诉求,文化 繁盛起来。本文取“复”,忠于历史, (2) 古城复兴策略。
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文化资源的利用 取“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文 古城复兴策略主要包括“找出来、保
形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古 化精神,从而复兴古城的城市精神,更 下来、用起来、串起来、亮出来、活起来”①。
城复兴问题的根源在于合理地处理中国 好地进行古城保护 [7]。 (3) 古城复兴规划路径。
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以“保”为主的规 古城复兴规划基于城市文化基因, 古城复兴规划应坚持文化优先,强
划体系、经济建设的迫切性与文化沉淀 对城市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 化全域整合,突显极核引领,推进传承复
的历史性、文化资源的“无形性”与城 进行分类保护、传承与扬弃,从宏观文 兴,引入“维度”的概念,从历史的纵轴
市价值兑现的“有形性”、文化资源的“散 化格局引导、中观文化脉络控制和微观 及各历史阶段“文化遗存”的横轴出发,
点性”与文化系统的“体系性”四组矛 文化场景塑造三个层面让主题文化重新 将城市文化分为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民
盾的关系。 兴旺、繁盛起来,进而将城市文化基因 俗文化三个维度,将文化的空间表现落实
到历史载体、生态载体和民俗载体三个方
面 ( 图 1),并以某个区域为对象、以现状
文化遗存为载体,表现某个年代的文化故
事,搭建文化的空间投影。具体实施步骤
包括:①全面梳理古城文化资源 ( 地域
分布 );②分析文化资源现存的文化载体
( 历史遗存 );③分析文化资源在历史上
的高度 ( 历史进程 );④构建城市文化基
因库 [8];⑤运用层次分析法比较具体文
化单元的文化基因;⑥将具体文化基因形
式化、模式化,形成若干文化基因空间模
块;⑦通过文化模块的运用,组合控制文
化单元的文化环境品质。
(4) 古城复兴规划体系。
不同尺度的古城复兴规划关注的重
点不尽相同,因此古城复兴规划的体系
图 1 文化资源在地域分布、历史进程、历史遗存三维空间定位图 在于对不同尺度的古城复兴中文化资源

34
的组合及其保护与传承的控制和引导。 古城复兴规划相关理论研究
古城复兴规划包括古城复兴的目标, 古城复兴规划路径

以及古城复兴宏观文化格局引导、中观 梳理文 分析文 确定文 构建文化 明确文化单 搭建文化基 组合文化单


化资源 化载体 化高度 基因库 元主导基因 因空间模块 元文化体系
文化结构控制和微观文化场景塑造等内
城市文化基因凝练
容。宏观文化格局引导包括大都市文化 文化空间现状及问题 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基因凝练

格局规划、市域文化体系规划和中心城 城市文化空间识别 自然秉赋 历史文化


城市文化空间问题 历史遗存 生态文化

古城复习规划体系
区文化脉络规划;中观文化结构控制包 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

括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老城区文化极 …… 城市文化基因库

核规划和外围城区文化演绎规划;微观 西安城市复兴目标与战略

文化场景塑造包括文化遗址公园规划、 古城复兴目标 古城复兴战略 古城复兴策略 ……

古镇名村规划、特色文化街区展示规划、 西安城市复兴空间规划
微观文化场景塑造
古城墙遗址展示规划、建筑风格体系规 文化遗址 建筑风格
宏观文化格局引导 中观文化脉络控制 公园规划 体系规划
划、雕塑体系规划、标识体系规划和古 古镇名村规划 雕塑体系规划
大都市文化格局规划 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
树名木保护规划等 ( 图 2)。 市域文化体系规划 老城区文化极核规划
特色文化街
标识体系规划
区展示规划
古城墙遗址 古树名木
下文将以西安市古城复兴空间规划 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 外围城区文化演绎规划
展示规划 保护规划

为例,探讨古城复兴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 ……

古城复兴规划的实践验证

3 西安市城市文化梳理 图 2 古城复兴规划体系框架图

3.1 研究范围界定
综合考虑文化资源分布的空间特点、 西安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都城遗 3.3 西安市文化资源分布特征
行政区划及经济联系度等因素,确定西 址、宫殿遗址、帝王陵园、历史重要事 悠久的历史缔造了西安市中部历史文
安市古城复兴规划体系的研究范围为整 件遗址、城市历史格局、宗教文化活动、 化遗址星罗棋布、北部帝陵文化风光带
个关中地区 ( 核心区为西安市、咸阳市、 人类活动遗迹、历史文化街区、自然生 及南侧秦岭绿脉生态观光带围绕中部皇
宝鸡市、渭南市市域范围 ),其中西安市 态环境及历史文化环境、近现代建筑、 城阴阳相生的文化资源分布特色 ( 图 3,
中心城区为重点研究区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树名木,以及古镇、 图 4),且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及西咸一
古街、古园林和古村落等。 体化的加速,这种特征更加明显。西安
3.2 西安市文化资源分类梳理 西安市的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戏曲、 市古城复兴空间规划就是基于对西安市
西安市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古都、中 美术、工艺、民俗 ( 信仰、语言、节庆、 城市文化资源的梳理和凝练,运用上文
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公 礼俗和游戏等 )、地方名品、名牌、名店、 所述的古城复兴规划路径及规划体系方
元前 11 世纪中期西周建都丰镐算起,西 历史地名及典故等。几千年的三秦文化 法,对不同层面的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体
安 市 已 有 3 000 多 年 的 建 城 史、1 100 熏陶形成了西安鼓乐、蓝田普化水会音 系进行探索。
年的建都史。古老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西 乐等民间音乐和传统戏曲;民间社火、
安市极为丰富的文化古迹,使西安市成 楹联习俗以及节庆、礼俗、游戏等传统 4 西安市古城复兴空间规划
为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堪称天然的历 民俗文化在关中地区独具特色;历史上
史博物馆。 的工艺作坊包括汉长安的制陶作坊、铸 4.1 西安市古城复兴目标
西安市的生态文化资源包括自然地 币作坊,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重要 规划依托西安市丰富的文化资源,
形地貌、特色物种及特色自然要素等。 地位;老孙家泡馍、同盛祥等传统饮食、 对所有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进行“保护、
地形地貌包括秦岭山体,乐游塬、龙首 名牌、名品、名店,北院门、书院门等 传承、展现、演绎”,将其打造成为具
塬等台塬,渭河、浐河、灞河等河体, 传统商业街,以及华夏正财神赵公明故 有高度开放性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六岗,潼关、子午关等关口;特色物种 里、烽火戏诸侯、蓝桥相会等历史地名 彰显华夏文明,兑现城市价值,将西安
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水青树、连 及典故同样也反映了西安市的民俗文化 市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城、
香等植物;特色自然要素包括黄土等。 特色。 华夏故都”。

2014 年第 4 期 第 30 卷 35
4.2 宏观文化格局引导 沣河、滈河、涝河和潏河;“十关”指 “七片”指周至道教文化区、户县农民
宏观文化格局引导主要包括大都市 潼关、子午关、斜谷关、临晋关、蓝田关、 画区、长安生态农业文化区、蓝田美玉
文化格局规划、市域文化体系规划和中 武关、大震关、大散关、萧关和函谷关; 文化区、临潼秦文化区、高陵现代农业
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三个方面的规划内 “十一塬”指乐游塬、龙首塬、凤栖塬、 文化区和阎良航空科技文化区;“八廊”
容,主要在西安市区域、城乡大格局范 少陵塬、白鹿塬、铜人塬、洪庆塬、高 指渭河、泾河、灞河、浐河、沣河、滈河、
围内审视古都西安市独特的山水形胜、 阳塬、细柳塬、咸阳塬和毕塬;“多点” 涝河和潏河;
“十二个外围文化演艺城区”
文化遗存及文化产业发展。 指国家、省级历史文化遗存点。同时, 指汉长安城、阿房宫遗址、大明宫片区、
4.2.1 大都市文化格局规划 规划对上述元素提出了保护、利用措施, 昆明池、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杜陵
大都市文化格局规划侧重彰显“八 具体可参见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保护、 遗址、丰镐遗址、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
水绕城、象天法地”,注重对生态文化 利用措施。 秦始皇陵、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和蓝田
资源的保护,构建西安市的生态安全本 4.2.2 市域文化体系规划 猿人遗址区;“二十七个长安古镇”指
底,形成了“一核、两带、四极、八廊、 市域文化体系规划侧重展现各区县 三兆村、子午古镇和五台古镇等 27 个
十关、十一塬、多点”的文化空间结构 文化定位及特色,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 村镇;“多点”指国家、省级历史文化
( 图 5)。“一核”指唐皇城;“两带” 产及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形成了 遗存点。同时,规划对上述元素提出了
指秦岭绿脉生态观光带、北塬帝陵文化 “一核、一区、七片、八廊、十二个外 保护、利用措施,具体可参见中心城区
风光带;“四极”指周丰镐遗址、秦咸 围文化演绎区、二十七个长安古镇、多点” 文化脉络规划保护、利用措施。
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和汉长安城遗址; 的文化空间结构 ( 图 6)。“一核”指唐 4.2.3 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
“八廊”指渭河、泾河、灞河、浐河、 皇城;“一区”指秦岭生态文化保护区; 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侧重对文化

图 3 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演变图 图 4 西安市文化资源分布特征图

图 5 西安市大都市文化格局规划图 图 6 西安市市域文化体系规划图

36
图 7 西安市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图 图 8 西安市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图

廊道的保护和外围文化展示城区用地的 4.3 中观文化结构控制 泾河—隋大兴和唐长安城遗址长廊;“九


控制,通过文化廊道串联城市遗址公园、 中观文化结构控制主要包括主城区 片”指汉长安城、阿房宫遗址、大明宫
历史街区、古镇名村和特色博物馆,形 文化结构规划、老城区文化极核规划和 片区、昆明池、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
成了“一核、六街、十廊、十片、十八村、 外围城区文化演绎规划三个方面的规划 杜陵遗址、丰镐遗址和栎阳城遗址;“六
二十五个公园、八十九个博物馆”的文 内容,主要从西安市城市建设发展,尤 轴”指汉长安城安门大街轴线、隋唐长
化空间结构 ( 图 7)。“一核”指明清古 其是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角度,考虑通 安城南北中轴线、隋唐长安城大明宫含
城;“六街”指北院门历史街区、碑林 过对文化空间等“非建设用地”的规划 元殿至大雁塔南北轴线、隋唐长安城东
历史街区、七贤庄历史街区、洒金桥、 控制,为城市明确可建设利用的发展区 西轴线、明清城市东西南北轴线、碑林—
顺城巷和文艺路;“十廊”指渭河、泾河、 域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文化空间的 书院门—南门—德福巷—竹笆市—钟鼓
灞河、浐河、沣河、滈河、涝河、潏河、 系统整合,提升城市建设区域空间,兑 楼—北院门轴线;“十二村”指三兆村、
曲江—汉城—咸阳文化走廊、唐城墙遗 现城市价值。 桃溪堡古村落和杜曲镇等 12 个村镇;
“九
址公园—郑国渠—泾河—隋大兴和唐长 4.3.1 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 园”指大明宫、大唐西市场、小雁塔、
安城遗址长廊;“十片”指汉长安城、 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侧重宏观文化 兴庆宫遗址、明秦王藩王墓、青龙寺遗
阿房宫遗址、大明宫片区、昆明池、曲 格局引导对城市格局、文化体系和用地 址、大雁塔、秦二世胡亥墓和半坡遗址;
江新区、浐灞生态区、杜陵遗址、丰镐 控制的落实,通过对相关要素的结构性 “十八个博物馆”指主城区范围内 18 个
遗址、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秦始皇陵; 控制,为完善老城区提供条件、为外围 县级历史文化遗存点;“一百个发展单元”
“十八村”指三兆村、子午古镇和五台 城区的建设储备用地,形成了“一核、 主要分布在城市建设区域。同时,规划
古镇等 18 个村镇;“二十五个公园”指 一圈、十廊、九片、六轴、十二村、九 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具体可
大明宫、小雁塔和兴庆宫遗址等 25 个遗 园、十八个博物馆、一百个发展单元” 参见表 2。
址公园;“八十九个博物馆”指刘进夫 的文化空间结构 ( 图 8)。“一核”指明 4.3.2 老城区文化极核规划
妇墓、薛家寨汉墓群、天坛遗址和大兴 清古城;“一圈”指城市遗产圈;“十 老城区文化极核规划侧重对古城的
善寺等 89 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 廊”指渭河、泾河、灞河、浐河、沣河、 保护与利用。在保护方面,主要提出历
规划对上述元素提出了保护、利用措施, 滈河、涝河、潏河、曲江—汉城—咸阳 史价值认知挖潜力、人口疏解减压力、
具体可参见表 1。 文化走廊、唐城墙遗址公园—郑国渠— 格局保护定基础、肌理保护显底蕴、历

2014 年第 4 期 第 30 卷 37
表 1 中心城区文化脉络规划保护与利用措施 史街区展活力、古迹保护传文脉、复兴
元素 保护与利用措施 意象塑风貌、高度控制展走廊、非物质
环境保护传特色及外围环境控制保环境
一核 保护明清古城历史格局、现存遗址、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建设皇
城核心旅游商贸区 十个方面的内容;在利用方面,主要提
出功能结构升业态、道路交通疏流量、
六街 保护历史街区空间肌理、尺度及历史建筑;打造各具特色、反映皇城
气质及关中风情的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体系塑形象、绿地系统展生态、夜
景照明出亮点、里坊单元展肌理及观光
十廊 保护十廊自然环境、沿廊历史古迹及非物质文化;整合廊道周边文化
资源,打造串联历史古今的时空走廊 旅游树品牌七个方面的内容。规划着力

十片 保护区域自然格局、大遗址及各级文物古迹,控制周边用地开发;建
打造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以旅游、
设文化产业发展特区,大遗址周边用地发展文化产业,特区周边用地 商贸和居住为主的世界著名古都核心区,
建设高端城市休闲居住设施
并对保护的具体内容及措施提出了明确
十八村 保护镇 ( 村 ) 区自然环境,划定保护范围,储备开发用地;按照近郊 要求,具体可参见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
古镇、远郊古镇及环山古镇三种类型建设商贸型、休闲型、观光型等
保护、利用措施。
各类长安历史文化名镇
4.3.3 外围城区文化演绎规划
二十五个公园 保护遗址公园范围轮廓、历史格局、历史规模、地形地势、历史环境、
在城市主城区周边,城市大遗址、
主要遗存等;按照古遗址公园、遗址绿化公园、主题文化公园及遗址
文化公园四种类型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遗址公园 各级历史文物众多,自然环境优美,有
较多建设预留地的区域可以作为城市外
八十九个博物馆 保护各种移动、不可移动文物古迹;结合历史遗存特色,建设不同等
级的城市博物馆 围城区文化演绎区。西安市的城市外围
城区文化演绎区主要有汉长安城、阿房
表 2 主城区文化结构规划保护与利用措施
宫遗址区、大明宫片区、昆明池片区、
元素 保护与利用措施 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杜陵遗址区、
一核 保护明清古城历史格局、现存遗址、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建设顺城旅游服务 丰镐遗址区、栎阳城遗址区、临潼国家
区 ( 城墙周边 )、历史街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城市发展区、可持续发展区五区及 旅游度假区、秦始皇陵遗址区、楼观台
城市重要地标,形成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府城旅游商贸综合体
道文化展示区和咸阳五陵原区 13 个区
一圈 保护主城区周边环城绿带和历史遗存;建设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乡村体验旅
域,根据外围城区文化演绎区现存的文
游于一体的城郊森林公园
化遗址特征及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意向,
十廊 保护十廊自然环境、沿廊历史古迹及非物质文化;整合廊道周边文化资源,完善
休闲服务设施,打造串联历史古今的时空走廊 规划外围城区文化演绎区分为以曲江新
区为代表的保园扩区型、以大明宫片区
九片 保护区域自然格局、大遗址及各级文物古迹,对周边用地开发提出建设要求;建
设文化产业发展特区、遗址公园,大遗址周边用地发展文化产业,特区周边用地 为代表的锅底保护型、以大唐西市片区
建设高端城市休闲居住设施 为代表的分层利用型和以浐灞生态区为
六轴 显现汉长安城“山—水—城—陵—塬”一体化的独特格局,显现隋唐长安城的格 代表的生态渗透型四种类型 ( 表 3)。
局,显现明清西安城的格局;在未来旧城改造中对历史轴线范围内的建筑实行只
拆不建原则,形成西安老城东西向文化廊道与遗址公园带,进一步串联分布于西
安市环城南路周边的若干文化节点 4.4 微观文化场景塑造

十二村 保护村落自然环境,划定保护范围,储备开发用地;对所有古镇名村明确新旧分
微观文化场景塑造主要包括文化遗
治原则,旧区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及度假小镇 址公园规划、古镇名村规划、特色文化
九园 保护遗址公园范围轮廓、历史格局、历史规模、地形地势、历史环境、宫门、宫墙、 街区展示规划、古城墙遗址展示规划、
遗址本体、道路设施、市政设施、出土文物、考古现场、考古过程、保护设施、 建筑风格体系规划、雕塑体系规划、标
保护过程、历史及文化等非物质设施;按照古遗址公园、遗址绿化公园、主题文
化公园及遗址文化公园四种类型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遗址公园 识体系规划和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八个方

十八个博物馆 保护各种移动、不可移动文物古迹;结合历史遗存特色,建设遗址中心、微缩景
面的规划内容。下文以文化遗址公园为
观、商业街区、博物馆、考古及保护工程、阐释系统、夜景系统、市政设施及其 例,对西安市微观文化场景的分类、分
他旅游服务设施
布及建设要求进行了阐述。
一百个发展单元 大力储备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发展单元开发建设在产业、空间形象上与周边文化 4.4.1 文化遗址公园规划
空间相协调
根据遗址公园的空间区位、文化遗

38
表 3 外围城区文化演绎规划保护与利用措施

典型代表及区域
分类 区域特点 保护与利用措施 图片示意
名称

保园 已纳入城 典型代表:曲 通过大遗址整合文物古迹,将大遗址建设为遗址公


扩区 市建成区, 江新区 园,将所有遗址公园串联起来,形成泛遗址公园区 曲 江 新 区“ 一 轴 两
型 历史文化 其他:汉长安 将遗址公园周边区域开发建设为文化产业及居住区 心 多 片 区” 空 间 结
遗址丰富 城、昆明池片 交融的城市发展区 构图
资料来源:西安市规
且分散, 区、秦始皇陵 在城市发展区践行公共设施集聚化、旅游文化产业
划局,中国城市规划
文化遗址 遗址区、楼观 集群化、城市资源利用集约化、土地利用集约化、 设计研究院深圳分
周边有大 台道文化展示 生活设施人性化的集约型开发模式 院,等.曲江国家级
量建设用 区、咸阳五陵 空间上形成文化型、观光型、休闲型、度假型和商 文化产业示范区总体
地 原区域 贸型五种文化板块,以汉唐历史遗迹为核心,形成 规划 [Z].2010.
“一轴两心多片区”的空间结构
锅底 距离主城 典型代表:大明 保护遗址本体,建设成为遗址公园,在遗址公园周
保护 区较近, 宫片区 边发展城市文化主题空间 大明宫片区保护利
型 区内文物 其他:杜陵遗址 保护理念:从保护历史拓展到保护文化;从本体保 用空间结构图
资料来源:西安市规
古迹较为 区、丰镐遗址区、 护拓展到环境保护;从保存、保护拓展到延续发展
划局,中国城市规划
集中,周 栎阳城遗址区 发展构思:建设遗址公园,保存遗址本体,展示历 设计研究院.唐大明
边有大量 史风貌;构建城市绿带,保护遗址历史环境,烘托 宫国家遗址公园概念
建设用地 历史氛围;延续传统肌理和历史文脉,展示历史底 设计 [Z].2008.
蕴;突出文化主题,构建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品位
分层 位于主城 典型代表:大唐 保护理念:文化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原,而是对
利用 区、现状 西市片区 传统空间格局、产业业态、建筑神韵的保护和传承,
型 建设量大、 其他:阿房宫遗 借鉴大唐“开放、博大、包容”的情怀,充分体现
周边可利 址区 大唐的“精、气、神”,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用土地较 创造出格局上具有唐朝里坊制式、建筑上具有唐朝 大唐西市片区建筑
分层利用空间结构
少 古典神韵、功能上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大唐旅游商

贸文化园区
空间利用:原汁原味地保护大唐西市地下遗址,兴
建“十字街”遗址西市博物馆,进而在其上建设地
下商业、停车场、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及高端居
住区,实现遗址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完美结合
生态 位于主城 典型代表:浐灞 保护理念:通过水环境整治和特色滨水空间的布
渗透 区边缘, 生态区 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将历史、文化、生态、
浐 灞 生 态 区“ 一 心
型 区内生态 其他:临潼国家 地形、居住和商业等要素及功能整合在一个由景观
三翼”功能结构图
环境良好, 旅游度假区 构架起来的自然空间中,营造一个带形城市中心及 资料来源:西安市规
有重要山 季节性水域 划局,上海同济规划
川河流 空间利用:聚焦浐灞三角洲,打造生态绿核;两岸 设计研究院.西安市
三河,形成生态区运转的输油管道;打造浐灞河上 浐灞生态区总体规划
游的生态环境管制区和灞河入渭河的生态湿地环境 [Z].2006.

协调区;结合生态环境要素形成“一心三翼”空间
结构

存、文化高度和现状建设等因素,可以 山古镇三种类型;将特色文化街区分为 规划结合构想,通过建筑创作打造


将遗址公园分为考古遗址公园、遗址绿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演绎街区及现 西安城市十三朝代历史的完整链条,将
化公园、主题文化公园和遗址文化公园 代特色街区三种类型;将古城墙遗址展 西安市地域建筑分为周秦建筑、新汉风
四种类型,进而对各类遗址公园的保护 示分为剪影再现遗址 ( 汉长安城城廓 )、 建筑、新唐风建筑、明城民风建筑、地
原则、保护范围、保护及展示内容、建 遗址公园 ( 隋唐长安城城廓 )、顺城巷— 域现代建筑、自然生态建筑及绿色科技
设设施、展示方式、展示手法及空间形 城墙—环城公园—护城河—环城路五位 建筑七种,并对每种类型建筑的基础、
式等提出相关要求。 一体景区 ( 明清西安城城廓 )、局部修复 墙面形式、屋顶、色彩、重要构建及使
4.4.2 其他文化场景塑造 遗址 ( 大明宫城廓 ) 四种类型,并对其保 用区域进行引导与控制。
根据文化遗存特征及影响因素,可 护原则、保护范围、保护及展示内容、 规划将雕塑体系分为历史类雕塑、
以将古镇分为近郊古镇、远郊古镇及环 展示手法及空间形式提出具体要求。 民俗类雕塑和生态类雕塑 [ 下转第 56 页 ]

2014 年第 4 期 第 30 卷 39
图 7 浑南新城管控区范围示意图 图 8 近期货车通道系统示意图

库近期通过沈营路连接三环高速公路, 规划等角度出发,以“净化环境、兼顾 规划编制体系研究与实践 [M].北京:中


通过三环高速公路到达周边片区及城市。 产业、客货分离、优化布局”为基本原则,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赖文亮.广州市黄埔区货运交通组织优化
对城市货运交通系统规划进行了完整分
研究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5 结语 析,以期为其他城市货运交通系统规划
[3] 肖秋生,徐慰慈.城市交通规划 [M].北
的编制提供借鉴,实现城市货运交通与 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本文结合沈阳市浑南地区货运交通 土地使用、景观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 [4] 王炜,徐吉谦.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
系统规划,总结出城市货运交通系统规 发展,从而有力支撑城市的开发建设。 法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划的技术路线。同时,从对外货运通道
[ 收稿日期 ]2013-10-30
规划、区域货运通道规划、货运管控区 [ 参考文献 ]
规划、货运保障区规划和近期货运系统 [1] 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

[ 上接第 39 页 ] 三种类型,并对每种类 进而提出了古城复兴规划的内涵、定义, 造项目为例 [J].城市建筑,2011(2):


型雕塑的创作手法、构思立意、素材选 明晰了古城复兴的战略、策略,提出了 72-75.
[3] 安定.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保护的
择以及色彩、材质和布局提出明确规定。 古城复兴规划的路径。同时,提出了古
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D].天津:天津
根据西安市不同区域的文化背景和 城复兴规划体系包括三个层面、十四个
大学,2005.
区域特征,规划分别对传统风貌区、风 方面的规划内容,以西安市古城复兴规 [4] 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
貌协调区和现代城市风貌区中各类标识 划体系为例进行说明。本文仅是结合西 市整体发展策略 [M].北京:中国建筑
设施的内容、形式、立意、色彩、材质 安市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对古城复兴规划 工业出版社,2010.
[5] 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 ( 第四
及布局进行了相关规定。 的初步探讨,关于古城复兴规划概念的
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结合当前西安市古树名木的分布及 外延、现有规划体系的结合及古城复兴
2012.
类型,规划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标识设置、 规划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可作进一步的 [6] 钟凌艳.文化视角下的当代城市复兴策
周边建设、展示设施布局及活动组织提 深化研究。 略 [D].重庆:重庆大学,2006.
出了具体要求。 [7] 和红星.城市复兴在古城西安的崛起—
[ 注 释 ] 谈西安“唐皇城”复兴规划 [J].城市
①笔者根据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江苏省 规划,2008(2):93-96.
5 结语 建设厅厅长周岚曾提出的对于文化遗产相 [8] 王丽媛.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风貌控制
关报告资料整理而来。 研究初探 [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
本文探讨了古城复兴“热”的时代 学,2011.
背景,针对古城复兴存在理念偏差、体 [ 参考文献 ]
[1] 段 德 罡, 田 涛. 偏 远 民 族 地 区 古 镇 旅 [ 收稿日期 ]2013-10-10
系不健全等问题,剖析了问题的根源在
游 开 发 模 式 研 究 [J]. 小 城 镇 建 设,
于合理处理文化保护与传承、经济发展
2010(12):100-104.
与文化沉积、无形文化与有形空间、散 [2] 刘向军.古城镇改造的差异化趋势研
点文化资源与文化体系化之间的关系, 究—以六盘水荷城古镇及周边区域改

56

You might also like